第一篇:水系整治
一个生态水系景观的实现——暨城市景观水系的生态规划方法
一.写在前边——从一个污水处理和人工湿地景观的项目说起
如何能够达到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最佳污水处理组合方式——一直困扰着设计人员,不同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差异,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低投资、低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效果的污水处理方式是每个技术工程师的梦想。
下面介绍的是我们承担的一个北京军区某部的项目。我们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尽量选择最佳的配合方式,达到多个方面的最优组合。希望能给大家开拓思路,在适合的项目上使用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
之所以在这里提起,是因为这个项目已经不是单纯的污水处理项目,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它整合了水环境中污水治理、中水回用、湿地水系深度净化、生态湿地景观、湿地调蓄雨洪、生态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系统虽然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但很有参考价值,而且是一个发展方向。
这个项目通过合理规划营区水环境、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营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官兵营造自然、舒适、健康、优美的工作、居住、生活空间区域。规划内容是:利用湿地处理区域内每天产生2500M3 的污水(绝大部分是生活污水,有一小部分污水来自区域内的洗衣房、食品厂这类的小作坊),通过多级湿地处理技术,使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以处理后的水作为营区内的人工水系水源,并采用生态水质保持技术,维护水系的水质。
这个项目的组成包括:
一个10000 M2的潜流式芦苇湿地,利用潜流式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我们称之为一级污水处理湿地;
这个一级湿地的出水通过管线提升到区域内一个较高的位置(山沟),这个山沟的原本是行洪的通道;
我们把山沟依据地势做成8 级平台,每级平台的面积有2000平米左右,它们构成湿地和湖的人工水系,并且兼具有行洪的功能;
前4 级平台设计成表面流的湿地,进一步去除中水中的N、P等污染物,我们称作二级湿地;
后4 级平台则设计成生态的景观湖;
从这个湖中的水通过一条人工开挖的小溪蜿蜒流到工作区和生活区,改造原有的渠状排洪沟,使之也具有生态的功能,最终汇入一个开敞的水面。
之所以称作“生态” 的,是由于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应用了湿地技术作为基础,采用了较多的水生植物水质保持、生态水系形态、比较好的“水系-环境物质交换通道”等设计思想,希望这个水系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维持水系的清洁并且自然发展。这个解决方案对于目前城市水系面临的困境的解决有所启示。
二、城市水系的困境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景观湖河,究其原因是人员需要水的特质:
“能唤起人类天性中所深植之原始根源。”然而这些人工的水系普遍令人感到遗憾——没有清澈见底、没有绿色、没有蜿蜒曲折的水的宜人感受,只有呆板生硬的线条、没有生机的死气沉沉和遇到恶劣天气就会水藻爆发继而水质变臭的烦恼„到了冬天则是裸露着冰冷的石滩或是混凝土的底层。
这就是城市水系面临的困境。
这个困境究其根源其实在于沉积多年的固有思想——人们总是试图驾驭水,而不是尊重和善待。
三、从技术层面将困境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分析,城市河湖等水体恶化的主要原因:除人为向水体排污的原因外,主要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即水中的P、N 等生物营养物质富集。
从北京1998 年开始出现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2000年以来,水体富营养化开始普遍出现,表现为水体中藻类大量生长,水体呈绿色,透明度逐步降低,水质逐渐变坏。主要的河流湖泊爆发严重的水华现象。水华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水体中N、P 等营养成分富集,在夏季强光照射下藻类爆发性生长,水中溶解氧被耗尽,水中各种生物处于缺氧环境而死亡,进一步腐败变质,使水质恶化。
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富集通常来自纳污、降雨过程的雨水带入、降雨过程中产生地表径流,使地面污染物排入水体、从河湖构成材料(石材、土壤)中释放等途径。
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C106H263O110N16P,我们可以推算出,水体每生成1g 藻,需供给0.009g 的磷和0.063 g 的氮。藻类的繁殖量与外界输入的P 与N 浓度值成正比。
控制氮供给源,对富营养化水体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从藻类经验公式不难看出,藻类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当水环境中磷的供应量充足时,藻类可以得到充分增殖,而且当磷的浓度超过藻类的直接需要时,磷便在藻类的细胞中储存起来。
四、组合拳——挑战困境
“态度决定一切”
面对城市水系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水的天性——水系总和周边环境有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建设一个人工水系的时候也要尽可能满足这一点。
面对水系的富营养化,很难用一种手段有效地而且经济地解决问题,需要用一系列手段——也就是组合拳来控制。城市水系的建设者其实很有必要邀请专业人士来协助。
需要水系“可持续”的基础当然是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水系规划,这个规划不仅需要考虑雨洪和景观。大部分的物理、生化、生态的方法都应该纳入规划和设计考虑中,一个合适的组合方式可以得到一个经济而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后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段。
五、景观水体水处理技术介绍
1.物理方式:
除了直接引水换掉这个方法,通过强制循环加强水系的流动性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流水不腐么,通常保持水系3cm/S 的流速就能够抑制藻类的泛滥;但代价是需要比较大的能耗,另外一个圆形的、方形的水系如果需要它循环也很麻烦。
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不过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
3.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大量而广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
可以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品种,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力下降,而且很难控制其数量,其生长又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再次导致水质变坏。
因此用微生物处理水质,必须定期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培育、保存、复壮等等一系列专业处理过程,而且不能保证水质状况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4.生态水系——大型水生植物占优的草型清水状态
简单地说,生态水处理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无需人类的外在干预,整个生态系统能适应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处在原始的生态平衡状态,和人类共生共存。
水生植物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水生植物中沉水和挺水植物的发展抑制浮游藻类,减弱了风浪强度和对湖底的冲刷,增强了水体的污染自净能力,污染物质通过沉积、生物转化、生物产品收获等途径离开水体,水体清澈,这种高度有序状态称为“大型水生植物占优的清水状态”。
“生态的”,看起来很美,不过这个生态的体系却需要时间来慢慢成长、变得强壮起来,而且还要避免人的打扰。
5.生态水系中的水生植物
既然生态水系的基础和核心是水生植物,我们在这里举一些北京地区具体植物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在水系中种植适合的植物可以自动维持水系的清洁,不再单纯依靠循过过滤等物化方法,并且能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北京地区的水生植物分为湿生(池边)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个部分,共有51 科、83 属、147 种水生植物,可供北京地区库滨带、河道、河岸、湿地的生态恢复和水环境治理应用,可以根据河湖水质的成份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水生植物。
1)作用
水生植物是由生长在水体浅水区和周围滩地上的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及湿生植物群落组成,俗称水草。水生植物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生动物稀少、水体生态环境脆弱。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2)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是指能适应潮湿环境的植物,与一般陆生植物的最大区别是它们喜欢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生存,有些种类还能忍耐短期淹没。他们生长在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湿地环境中。湿生植物中有草本植物36 种,木本植物31 种。草本植物常见的品种有回回蒜、毛莨、石龙芮、水毛花、扁杆草、习见蓼、豆瓣菜等。这些植物生长在溪边、水田边、水边湿地,是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有垂柳、沙地柏、连翘等,不但可以在水边生长,还可以起到防浪护岸、防风固沙的作用。
3)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挺立在岸边浅水中的植物,根和部分茎埋在水下的泥土中,上部茎叶伸出水面,通常体型比较高大,根和地下茎埋在水下的泥土中,上部茎叶伸出水面。挺水植物主要为单子叶植物,多属禾本科和莎草科,如芦苇、茭笋、蒲草等。
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扎根在湖底泥土中,全部茎叶沉没在水下,对水深的适应性最强。它们能伴生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群落中,也能在浮叶植物带深水一侧形成沉水植物群落。常见种类为眼子菜科、水鳖科、茨藻科和金鱼藻科。
沉水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向湖水释放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保持湖水的高度氧化状态,促进有机污染物和某些还原性无机物的氧化分解;沉水植物与湖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成为“生物膜”的附着基,能够提供强大的生物降解能力;沉水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湖水中的营养盐,降低湖水营养水平,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周丛生物还能直接捕食浮游藻类。沉水植物不仅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防止二次污染并输出大量的营养盐。
5)飘浮植物
飘浮植物的茎叶飘浮在水面,根系悬垂于水中,常见种类有凤眼莲、白萍、满江红等。它们对维持水的清澈作用如: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它繁殖快,耐污能力强,对水中的COD、BOD 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对氮、磷、钾及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是一种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理想水生植物。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 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吸收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能使水中的酚、氰等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物质。但要控制密度,防止过度繁殖。
6)其它的水处理技术
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生物浮岛、高频电子除藻等等„方法不一而足,各有作用。
六、我们这样设计这个水系
1.设计思想还是师法自然
北京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按模拟自然建造的生态水体会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在四季变化的过程中,拟自然的生态水体各具特色的景观特点会给人不同的精神享受。如果采用生硬的景观设计,这样的效果是无法达到的。人们只能在天气温暖时才能亲近水,感受人造的自然,无法体会生物潜移默化的成长变化。伴随着时间的改变,拟自然的生态水体会越来越接近自然,生物的生命力会大大增加,生物种类会不断增加,鸟类和一些小的动物也会跑来,更增加景观的自然特征。建设一个拟自然的水系能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人间天堂,像天赐的美宅吸引着野生动物、水中的昆虫、两栖动物、微生物以及鸟类。
2.水系形态的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设计方往往把水体设计为蜿蜒曲折、变化多端,这实际上也符合自然界生态变迁的规律。各种水系的形态都有可能对一些物种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举例说明一些水体形态和生态体系的内在关联。
比如中国北方河道中常见的一些小型鱼类,习惯在浅水中觅食、深水中休息,产卵时游到砂砾堆积的浅滩中。蜻蜓,以水边或草丛中的小昆虫为食,在水面、水草或者土中产卵,孵化的幼虫在水中生活,长大后游到水边,在露出水面的木桩、草茎上羽化。
所以生物不是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需要不同的生活场所。因此在进行水系建设时,我们需要考虑生物一生中的各种自然环境,这样可以使今后的景观产生奇妙的变化。
1)流浅滩、深潭
河流中,水流急而且浅的地方叫浅滩,缓而深的地方叫深潭。在浅滩和深潭中,分别生活着不同的水生生物,所以浅滩和深潭是形成多样水域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浅滩中由于水流湍急,河床中的细沙被水流冲走,砾石间空隙很大,成为水生昆虫及附着藻类等多种生物的栖息地,而这又吸引了以之为食物的这种鱼类。同时,浅滩还是一些虾、鱼的产卵地。
深潭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不利于藻类生长,是鱼类休息、幼鱼成长及隐匿的避难所。
在冬季,深潭还是最好的越冬地点。
浅滩和深潭是构成河流的基本要素。
2)蜿蜒的岸线:形成缓流区
蜿蜒的河岸,形成缓流区,这里适合贝、螺类的生长。
3)瀑布
为水体中补充氧气。
4)河心洲
自然的河流在激流的出口处会由于泥沙淤积,形成河心洲。河心洲有着与干流不同的水环境。
5)洄水区、洼地
洼地处泥沙淤积,植物繁茂,同样形成与干流不同的水环境,成为喜欢静水和缓慢水流生物的栖息地。
6)丁坝、巨石
丁坝和巨石改变水流的方向,诱导泥沙淤积,可以形成河滩洼地和静水区等多样的河道环境。
7)护岸——能够让萤火虫重归故里
萤火虫通常栖息在植被繁茂、水流清澈的小溪浅滩中,如果河水被污染或者河岸被混凝土固定,萤火虫就无法生存。同样的,萤火虫生息的地方,也适合青蛙、蜻蜓等小动物的生息。
而由砌石制成的护岸,有很大的缝隙,上面附着潮湿而柔软的苔藓。萤火虫会把卵产在这里,孵化的幼虫生活在水中,9 个月后幼虫上岸(需要留出它们迁徙的路径)钻入土中成蛹,40-50天后,羽化成虫。它们白天在草木中休息,夜晚则背着灯笼到处飞舞。
像这样,宁静的河畔春季樱花烂漫,夏季萤火虫飞舞,四季风情尽显其中。
8)河畔林
河畔林在水面形成树阴,是河水温度发生微妙的变化,为水生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
生活在林中的昆虫、秋天的落叶等等都是生态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生植物的配置
何种水质需要何种数量、何种构成的水生植物才能够达到均衡的草型清水状态?其实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持,更多的是经验数据。
如果简单而言,建设一个拟自然的池塘可以将30%以上的面积让水生植物覆盖,但对于这样一个既要实现水体深度处理、又要达到一定景观效果的湿地景观,我们则需要首先确定污染物容量和处理能力,需要确定观赏性水生植物和功能性水生植物的比例,对于水生植物量则通过各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来估算大致的水生植物量,最后参考湿地的水处理能力来模拟景观湿地的情况对植物的配置进行调整。
如果单纯从水生植物的污染物吸收能力来分析的话、芦苇、凤眼帘、伞草、茭笋、美人蕉都具有成长快速、生物体量大的优点,它们对N、P 的吸收率都比较高,但这些植物有些景观效果一些在北方地区不能自然越冬,这样在植物配置中也要受到限制。
另外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比较注重沉水植物的作用——尤其在需要开敞水面的场合,沉水植物不会影响水面开阔性,而且可以提供给水体一个富氧环境。
湿生植物作为水系的重要缓冲带,可以减轻外部环境的不良冲击,我们在设计中也尽可能加大这个缓冲区。
七、一个所有人会关心的问题——建设成本
目前通过我们对这样一个项目的设计得到的结论是:我们设计的这个水系的建设成本应该比传统的硬化水系省钱,省得不太多,但还是省。主要的成本降低来自非常少的硬化材料和施工——软的湖底、自然的坡岸、随地势蜿蜒的形态,都会减少投资。
这个水系在未来将会经受各种考验,但是我们认为“师法自然”的结局应该是得到自然的回馈。
第二篇:水系导游词
水系导游词
各位领导,大家晚上好!欢迎乘坐我们的汴梁人家御河游船,我是你们的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简单介绍能够让大家对开封有一个新的认识。大家都知道我们开封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朝古都,从战国时期的魏、五带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是定都在开封,到现在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七个古都、历史名城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当然开封还有“北方水城”的称号,特别在北宋时期,开封的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有四条河道从京城穿过,流经城中的叫汴河,漕运东南方的粮食,凡是东南之地的土产也都从这里运入京城,无论公私所需,都依赖此河。我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作家张择端描绘的清明节前后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现在开封的水域面积虽然只有总面积的4分之1,但是这在普遍缺水的北方还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开封也充分的利用其水运的优势,投资3.5个亿,连通四河五湖,打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御河景观带,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是开封水系工程的二期,从龙亭湖到包公湖,2005年开始规划2006年投入建设,历时7年,在今年的5月4日正式投入运营,全长1900米,有五个主题园区构成,共有11座桥梁,五座市政桥,六座景观桥。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开封著名的龙亭湖,占地710亩,也是大家熟悉的杨家湖了。在您左前方这座黄色的建筑就是开封著名的龙亭景区了。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的皇城就建在潘杨湖一带,就是这片湖面底下啦,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的在原北宋皇宫遗址之上建立了周王府,明末1642年被黄河淹没,周王府毁灭,1659年在原周王府的遗址上修建了河南贡院,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朝初年,不断有人在这里挖掘古器物,由于积水和地下水的双重作用,到1972年贡院的东西北就已经是水塘了,因此,也可以说潘杨湖形成于这期间,1734年,在贡院的基础上修建了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每到重要节日,开封的官员要到万寿宫来朝拜。清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决口,水侵入城,龙亭左右,水深仗余。所以当地老百姓都说开封兴于水也败于水,北宋时期开封的漕运优势使得开封经济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历史上黄河的多次决堤也是开封遭受了灭顶之灾。
现在我们通过的这座桥就是御河上的第一座桥,叫天波桥,由于天波杨府景区滆湖相望所以取名为天波桥。说到这我们不得不说北宋的一代名将杨业,山西太原人,从小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二十多岁便入仕太原的北汉政权,深受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带勇将,便派北汉灭忙的皇帝亲信前去劝降,杨业悲愤的大哭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大将军,此后,杨业在抗辽战争中屡建战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嫉妒,在一次抗辽战争中,北宋开过功臣潘美的指挥不当,没有及时支援杨业的军队,致使杨业战死沙场,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上下,全城百姓都为他哀痛叹息。杨业的后代也继承了杨业的事业,为国征战,儿子杨延朗,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战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颂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驶过这座桥我们也就进入了水系的第一个主题园区集锦园,我们可以看到两边还有很多未完工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是由建业大宏集团投资打造的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场所。
在我们通过的就是水系的最后一座桥了西司桥,坐落在西司广场而的名,旁边就是开封著名的西司夜市小吃一条街。桥的两边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描绘的北宋东京的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像钧瓷、汴绣的制作过程以及酒的酿造过程等。宋代的手工业也分为官营和私营两大类,而官营手工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组织分工等方面,都远胜于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在古代封建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官营业手工业主要是为皇室服务,据估计,当时东京官营手工业者,不下上万人,足见其规模之大,民营手工业较之官营手工业者其规模也要
小的多,但种类繁多,手工业者从事的行业涉及到当时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我们正前方就是开封的包公祠景区,包拯可以说是深入民心,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府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包拯出生在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死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终年64岁出身官宦之家独生子父亲包令仪,母亲为张氏父亲曾进士及第,在河南商丘一带做过地方官,后官至刑部侍郎北宋时代,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曾几起几落,一生都在频繁的升降中度过官场生涯。但包拯是个例外。他从县令做起,三十多年间,做到枢密副使,除一次因“矢保任” 被降级已此外,官阶一直升迁。这在大宋王朝的官场上十分罕见。究其原因,孝、廉、正、勤、公是其主要原因,孝,古代以孝治天下,提倡“百善孝为先”。包拯十年忘官,一心奉养双亲,谨遵封建孝道孝名远播,清,封建时代的官员既是行政官,又兼司法功能。不仅要能处理日常政务,还要能审断案子。包拯就是一位十分清明的行政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天长县知县时曾判过一个“牛舌案”。廉拆除惠民河上花园亭台全,疏浚河道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开封大旱,官井有限,民多渴死,包拯当时为权知开封府尹,指挥军民在新旧城内开了390眼井,为老百姓解了燃眉之急。包拯仕途很顺利除了他本省的品行特别受老百姓喜爱之外,与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知道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防止手下大将在模仿他篡夺皇位,就通过杯酒释兵权夺取了大将的兵权,并提出了与是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方略,所以文人在北宋是非常幸运的,武将则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我们从宋朝的军事制度就可以看出来,一般将帅用来指挥士兵,但是没有调兵全,调兵全一般掌握在皇帝新人的宦官手里并且还有权利处死有不轨之举的将军代表皇帝对在外的将帅的监督和挟制。但是在明朝就不一样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依靠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创建了大明王朝,由于朱元璋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缺乏统治者应有的儒雅,这样一来他对读书人怀有猜忌心里,终明一带,只有两位文人获得封爵,一个是刘基就是我们熟悉的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一个是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这两个人事典型的贤人、精英,但他们的受封不是应为他们的道德学问而是因为他们的军工。人才不仅要有才能更重要的还要与你生活的环境你的领导来决定你是否发展的更好。
大家可以往您的右手方向看,这些黄色的栅栏打开的话我们就可以将船直接驶入清明上河园景区,体会一下宋朝的繁华景象,真得可以说是一趟穿越之旅。
陆福桥:位于西北大街与陆福街的交叉口,为什么叫陆福桥呢,由于修建水系的过程中,这条90米长的陆福街就从此消失了,为了纪念这条消失的古街所以起名为陆福桥。这座桥呢是仿造北宋开封的州桥原型修建的,州桥遗址就在我们中山路中段的三毛时代广场附近,宋代汴河流经东京的里外城,河上有桥十三座,其中以州桥最为壮观。当年州桥“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每当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一时“州桥明月”被誉为一景。州桥是北宋时东京城内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桥,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商业十分繁荣,笙声连成一片。在北宋时州桥两边夜市比较多,水浒中杨志怒杀泼皮牛二的故事就发生于此(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吹毛得过',叫'杀人不见血')。可惜,明末毁于水患。桥两边的浮雕主要描绘的北宋开封的娱乐生活,像傀儡戏,蹴鞠等,宋代的娱乐活动也包括宫廷娱乐和市民文化两大部分,勾栏瓦肆是重要的的庶民游乐场所,内部由不同的专业艺人圈成许多小场子,即是勾栏,瓦子勾栏在开封的规模颇大,数量也比较多。
金奎桥:两边的雕刻主要描绘的是开封的市井商业生活,艺术的在现了北宋汴京一天的早市、夜市的商业场景。
春花园主要是以北宋的商业文化为主题。北宋的商业可以说是空前的繁荣,商业税首次超过农业税称为东京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北宋以前,整个中国无论大都市或州县市镇,均严格实行坊市分离制度,坊是居民区,市为交易场所,坊市分离,各有不同的功能,唐朝首都长
安分为108坊,东西有两个市,每个市大约有两个坊的大小,可见市的规模不大,而且2000多年来,城门,坊门入夜关闭,一直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度,随着商业的发展,原来的坊市制度就无法适应都市人的生活要求,宋代的东京就打破了这一限制,人们开始城市大街开店摆摊,经营买卖,街巷四通八大,居民区与市场混一的制度逐渐形成。北宋初期,朝廷还对东京夜市规定三更以前必须结束,中期以后,夜市的时间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延长,有的夜市直至三更借宿五更又开始,有些繁荣的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的限制,二十四小时营业,通宵不绝,这也是现在开封夜市发的的历史原因。饮食业堪称是东京最为发达的行业,商业的繁荣通宵的夜市,主要集中在饮食业,作为饮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在东京占有突出的位置,也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行业,酒楼一般有大小两种,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脚店,北宋东京遍布酒店,为当时最大的行业,大型正店有72家,小酒店也有上万家,酒店既是官僚士人聚会之处,也是歌妓出入之所,不少歌妓依酒店卖唱而生活,北宋皇城东华门外的樊楼是72家正店之首,共有五座楼,每楼三层,里面装修也是富丽堂皇,规模大的正店更是集饮食、住宿、玩乐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消费场所,顶级的星级酒店。从现在社会看,星级酒店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现在开封有两家五星级酒店,所以从北宋开封酒店的记载就能反映出其经济发展水平。樊楼也是风流皇帝宋徽宗与李师师约会的地方,从北宋建立直到南宋灭亡的320年间一直战乱不断,但内地民生却是极尽奢华,甚至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世风堪称前世未闻,后世未见。
板桥,两边的浮雕描绘的是北宋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人生大事等,想结婚,生子等。据史书记载,在女儿还没生之前要父母要将婴儿的衣物、包被等一起送过去叫做”催生“,待到临盆分娩后,邻居要争相送来米、炭、醋之类的物品
第三篇:黑龙江水系分会
黑龙江水系分会 2011年工作总结
中国船东协会:
黑龙江水系分会在中国船东协会的领导下,在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海事局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按着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开展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力维护船东利益,密切关注航运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企业争取良好的营运环境
1、今年五月,我会先后接待吉林省大安、松源等12个船队的代表和黑龙江省依兰县6个船队的代表上访,反映依兰县建桥施工给航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依兰段未建桥之前原始江面近350米,依兰段原流速每秒33.5米左右,航行船队370马力推轮顶推两艘600吨重驳上航可以正常通过。
2010年依兰段建公路桥,施工方法先筑坝后打桩,给航运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11年在建桥方从南岸筑坝一直到江心长达近200米,又从北岸修引桥,筑坝长达100米,所剩通航桥孔不足80米,而且在这80米的桥孔内还继续向里延伸,往江中投石头最大直径长达2米,重达一吨多,致使流速是以前的五倍以上,上下落差1米左右,运输船舶受到严重威胁。370马力,四艘推轮合起来才能推一艘600吨重驳上航,增加成本万余元,而且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 海事事故,如不尽快解决面临停航的局面。
根据依兰段建桥施工实际情况,我会认为船东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是客观的可行的。我会既向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海事局报告并提出建议:
(1)、由建桥方准备1-2艘600马力推轮,为航行该区段的运输上航船舶,免费助航。
(2)、相关部门拿出助航的办法或规则,确保及时、顺利安全通过桥孔。
在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海事局的督促下,依兰县建桥指挥部租用了哈船公司推轮一艘,于7月初抵达依兰助航直到封航。减少了运输船舶损失百万元。
2、今年十月中旬,我会陆续收到吉林省松源市、黑龙江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黑龙江省依兰县、肇源县等市县航运企业的报告和来人反映。吉林哈达山水库蓄水,给两省航运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严重的是数十艘船舶无法返回船籍港卧泊,在开封江时段严重的危及船舶和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此,我会特向吉林省交通厅提出以下建议:
1、请贵厅与有关部门协调,停止蓄水,同时加大哈达山水库放水调流,使两省船舶正常运行和安全返回船籍港卧泊,待十一月十五日左右在行蓄水。
2、建议两省交通水运主管部门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对哈达山水库蓄水给两省航运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出评估并予以赔偿。同时,将这一情况抄报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海事局、吉林省海事局。
由于两省水运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协调,哈达山水库分别三次加大调流停止蓄水,使两省船舶安全的返回原船籍港卧泊。
{二}、协会积极配合省航务管理局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方针政策。
1、建立竞争有序的港口经营市场,是协会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来协会同港口处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港口经营市场秩序为主线,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新方法,新途径,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港口码头经营的行业审批,经营人开展了树形象争创文明港站活动,提高了水运行业的竞争能力。我会还为全省港口企业编写了《黑龙江省港口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
2、本会按着省航务管理局[2008]27号文件要求,黑龙江省港航协会于2011年4月8日至4月11日在肇源县和齐齐哈尔市,分别举办了航运安全及法律知识培训班。
一、培训的主要内容
1、宣传贯彻各级政府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及领导对安全工作要求。
2、通报全国、全省安全形势和安全事故分析,重点是水上近几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
3、车渡客渡采砂船舶操作规范及资质的规定。
4、水上施救予案和采取的措施,水上消防设施配备、使用等有关规定和方法。
二、培训的对象
主要是企业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船舶经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三、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会分别于4月8日和4月11日在肇源县(含大庆市)齐齐哈尔市举办水上安全知识航运法规培训,两地共参加培训人员共总计183人。
本次培训工作,由于齐齐哈尔航务管理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交通局水运处领导重视,亲自安排布署,亲自参加培训,其中组织媒体宣传报道,使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促进了两市一县船东和水运企业经营人提高了安全意识,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推进落实各级生产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树立安全第一、防患第一、领导责任第一,一切为安全生产的理念,防止和杜绝水上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水运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
(三)、按着交通运输部,中国船东协会的部署,我协会积极同黑龙江海事局密切合作,就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问题同黑龙江海事局进行了调查,并且专题研究落实。根据黑龙江水系点多线长流动分散、个体经营占全省40%的运力,而且船员流动性大。每年封航后、开江前,是船员就业的集中时段,为了维护船员与雇主的合理需求,我会 将会同黑龙江海事局,就劳资关系、合同签约和履行、经济纠纷等问题,同航运企业沟通协调,最大能力的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稳定黑龙江航运市场的有序发展。
(四)、存在问题
当前协会存在的问题,一是还有一些可以做的工作没有积极主动去做,已经做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二是宏观管理决策参与少即使参与也缺乏力度,服务功能需要加强;三是行业自律组织不力,协会是企业自愿成立的行业组织,理应担当起行业自律的职责,组织行业行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达到外树形象,内增活力,壮大行业的目的,但是此项工作做得不够。四是经费不足,本会成立以来,会费缴纳不到位。
(五)、协会进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对社团组织管理、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将协会定位“会员的代言人,行业自律的组织者,政府的得力助手和参谋”还是切合实际的。按照协会的性质和定位工作的重点依然应放在代表会员的正当要求,维护船东的合法权益,提供为企业需求服务上,核心问题是要坚持服务能力建设。发展目标是“提供有效服务,促进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行业和谐”。为实现发展目标,我们应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只有为行业提供服务,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取得会员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只有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所作为,才能在业内有立足之地。
(六)、2012的重点工作
1、继续围绕党和政府以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提供服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代表行业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为加快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行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
2、积极参与推动航运发展工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国家对内河航运发展的日益重视,对内河航运政策指导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紧扣内河航运发展的重点,为做大做强我省内河航运献计出力。
3、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协会活动频率,增大协会服务能力。活动是协会的活力所在,协会要在活动中为船东办事,只有不断为会员单位服务,才有生存的价值。
协会作为行业的中介组织,应当有所作为,事实说明也能做些有作为事情。会员单位是会员的主人,协会是企业的家,大家要珍惜这个平台协会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关心协会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按着党和国家对协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发展目标,继续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为宗旨,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探索协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协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辜负中国船东协会、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省航务管理局、黑龙江海事局和有关方面领导对协会的要求和希望,不辜负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与厚爱,再接再厉,促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我省航运事业的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黑龙江水系分会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城市水系规范
总 则
1.0.1 为促进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范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系专项规划及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的相关专业规划。
1.0.3 城市水系规划的对象为城市规划区内构成城市水系的各类地表水体及其岸线和滨水地带。
1.0.4 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尊重水系自然条件,切实保护城市水系及其空间环境。
1.0.5 城市水系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对水系安全和永续利用等重要内容还应有长远谋划。
1.0.6 城市水系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的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术 语
2.0.1 城市水系 urban water system 城市规划区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
2.0.2 岸线 shoreline 指水体与陆地交接地带的总称。有季节性涨落变化或者潮汐现象的水体,其岸线一般是指最高水位线与常水位线之间的范围。
2.0.3 生态性岸线 shoreline for ecology 指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保留的自然岸线。
2.0.4 生产性岸线 shoreline for production 指工程设施和工业生产使用的岸线。2.0.5 生活性岸线 shoreline for activity 指提供城市游憩、居住、商业、文化等日常活动的岸线。
2.0.6 滨水区 waterfront 在空间上与水体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总称。
2.0.7 水域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s 水域的边界界限。
2.0.8 滨水绿化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front greening 水域控制线外滨水绿化区域的界限。
2.0.9 滨水建筑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front architecture 滨水绿化控制线外滨水建筑区域界限,是保证滨水城市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异质性的控制区域。基本规定
3.0.1 城市水系规划的水系保护、水系利用和涉水工程设施协调,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立城市水系保护的目标体系,提出水域、水质、水生态和滨水景观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和要求; 完善城市水系布局,科学确定水体功能,合理分配水系岸线,提出滨水区规划布局要求; 协调各项涉水工程设施之间以及与城市水系的关系,优化各类设施布局。
3.0.2 编制缄市水系规划时,应坚持下列原则: 安全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和防洪排涝中的作用,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公共性原则。水系是城市公共资源,城市水系规划应确保水系空间的公共属性,提高水系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 系统性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将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空间、功能的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工程设施,形成完善的水系空间系统。城市水系空间系统应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开放空间系统等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5 特色化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水系在塑造城市景观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
3.0.3 城市水系规划的对象宜按下列规定分类: 水体按形态特征分为江河、湖泊和沟渠三大类。湖泊包括湖、水库、湿地、塘堰,沟渠包括溪、沟、渠; 水体按功能类别分为水源地、生态水域、行洪通道、航运通道、雨洪调蓄水体、渔业养殖水体、景观游憩水体等; 岸线按功能分为生态性岸线、生活性岸线和生产性岸线。
3.0.4 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应充分收集与水系相关的资料,并应进行下列评价; 1 城市水系功能定位评价,应从宏观上分析水系在流域、城市空间体系以及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定位; 水体现状评价,应包括水文条件、水质等级与达标率、水系连通状况、水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保护或改善水质的制约因素与有利条件、水系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岸线利用现状评价,应包括各类岸线分布、基本特征和利用状况分析、岸线的价值评价; 滨水区现状评价,应包括滨水区用地现状、空间景观特征及价值评价; 5 根据水系的具体情况,可进行交通、历史、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评价。
3.0.5 编制城市水系规划的基础资料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保护规划
4.1 一般要求
4.1.1 城市水系的保护应包括水域保护、水生态保护、水质保护和滨水空间控制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水系历史文化保护和水系景观保护的内容。
4.1.2 城市水系保护规划应体现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水系的完整性,明确重点保护的水域、保护的重点内容。4.1.3 城市水系保护规划提出的保护措施应结合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4.2 水域保护
4.2.1 水域保护应明确受保护水域的面积和基本形态,提出水域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措施。
4.2.2 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构成城市水系的所有现状水体和规划新建的水体,并通过划定水域控制线进行控制。划定水域控制线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堤防的水体,宜以堤顶临水一侧边线为基准划定; 无堤防的水体,宜按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洪(高)水位划定; 3 对水位变化较大而形成较宽涨落带的水体,可按多年平均洪(高)水位划定; 4 规划的新建水体,其水域控制线应按规划的水域范围线划定。
4.2.3 水域控制线范围内的水体必须保持其完整性。
4.2.4 在满足水体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可根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系统规划布局合理调整水域控制线,各水体调整后的控制水域面积不宜小于其现状的水域面积。
4.2.5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水体,应依据水域控制线确定水域控制点,作为水域控制的依据。
4.3 水生态保护
4.3.1 水生态保护应包括划定水生态保护范围、提出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内容。
4.3.2 珍稀及濒危野生水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和有保护价值的自然湿地应纳入水生态保护范围,并应根据需要划分核心保护范围和非核心保护范围。
4.3.3 已批准为各级自然保护区或湿地公园的,其水生态保护范围按批准文件确定的保护范围划定;其他水生态保护范围的划定,应满足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要求,并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4.3.4 水生态保护应维护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自然特征,不得在水生态保护的核心范围内布置人工设施,不得在非核心范围内布置与水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无关的设施。
4.3.5 来列入水生态保护范围的水体涨落带,宜保持其自然生态特征。
4.4 水质保护
4.4.1 水质保护应明确城市水系水质保护的目标和制定水质保护的措施。
4.4.2 水质保护目标应根据水体规划功能制定,满足对水质要求最高的规划功能需求,并不应低于水体的现状水质类别。
4.4.3 制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水质目标不一致的应进行专门说明。
4.4.4 同一水体的不同水域,可按照其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的水质保护目标。
4.4.5 水质保护工程应以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为基本措施,并包括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必要时还可包括水生态修复措施。
4.5 滨水空间控制
4.5.1 滨水空间控制应保护水系的滨水空间资源,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进行界定; 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水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建筑控制线进行界定。
4.5.2 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的功能需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和水生态保护范围的陆域应纳入滨水绿化控制区范围; 有堤防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为堤顶背水一侧堤脚或其防护林带边线; 3 无堤防的江河、湖泊,其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 4 沟渠的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m;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现有滨水空间格局因地制宜进行控制; 6 结合城市道路、铁路及其他易于标识及控制的要素划定。
4.5.3 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并宜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道路。
4.5.4 滨水建筑控制线应根据水体功能、水域面积、滨水区地形条件及功能等因素确定。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并明确该区域城市滨水景观的控制要求。利用规划
5.1 一般要求
5.1.1 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体现保护和利用协调统一的思想,统筹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之间的功能,并通过对城市水系的优化,促进城市水系在功能上的复合利用。
5.1.2 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贯彻在保护的前提下有限利用的原则,应满足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的限制要求,并能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5.2 水体利用
5.2.1 城市水体的利用应结合水系资源条件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分析比较各种功能需求基础上,合理确定水体利用功能和水位等重要的控制指标。
5.2.2 确定水体的利用功能应符合下列原则: 1 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 兼有多种利用功能的水体应确定其主要功能,其他功能的确定应满足主要功能的需要; 应具有延续性,改变或取消水体的现状功能应经过充分的论证; 水体利用必须优先保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需要,并不得影响城市防洪安全; 5 水生态保护范围内的水体,不得安排对水生态保护有不利影响的其他利用功能; 6 位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水体,应保证必要的景观功能,并尽可能安排游憩功能。5.2.3 同一水体多种利用功能之间有矛盾的,应通过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进行协调,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可以划分不同功能水域的水体。应通过划分不同功能水域实现多种功能需求; 2 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供需求的功能应退让无其他途径提供需求的功能; 3 水质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质要求高的功能; 4 水深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深要求高的功能。
5.2.4 城市水体的控制水位应依据水体水位变化现状和水体规划功能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编制城市防洪、排水、航运等工程规划的城市,应按照工程规划成果明确相应水体的控制水位; 工程规划尚未明确控制水位的水体或规划功能需要调整的水体,应根据其规划功能的需要确定控制水位。必要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不同功能的水位和水深需求进行协调。
5.3 岸线利用
5.3.1 岸线的使用性质应结合水体特征、岸线条件和滨水区功能定位等因素进行确定。
5.3.2 岸线利用应优先保证城市集中供水的取水工程需要,并应按照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为远景规划的取水设施预留所需岸线。
5.3.3 生态性岸线的划定,应体现“优先保护、能保尽保”的原则,将具有原生态特征和功能的水域所对应的岸线优先划定为生态性岸线,其他的水体岸线在满足城市合理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前提下,应尽可能划定为生态性岸线。
5.3.4 划定为生态性岸线的区域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除保障安全或取水需要的设施外,严禁在生态性岸线区域设置与水体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
5.3.5 生产性岸线的划定,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确保深水岸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生产性岸线应提高使用效率,缩短生产性岸线的长度;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相关工程设施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5.3.6 生活性岸线的划定,应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相结合,5.3.7 水体水位变化较大的生活性岸线,宜进行岸线的竖向设计,在充分研究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防洪排涝工程要求,确定沿岸的阶地控制标高,满足亲水活动的需要,并有利于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和塑造城市形象。
5.4 滨水区规划布局
5.4.1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应预留与其他生态用地之间的生态联通廊道,生态联通廊道的宽度不应小于60m。
5.4.2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水环境保护,滨水工业用地应结合生产性岸线集中布局。
5.4.3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水体岸线共享。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宜布置为公共绿地、设置游憩道路;滨水建筑控制范围内鼓励布局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活动、会展博览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
5.4.4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开敞度。因地制宜控制垂直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或视线通廊,通廊的宽度宜大于20m。建筑物的布局宜保持通透、开敞的空间景观特征。
5.4.5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分析水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对面向水体的城市设计应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
5.5 水系改造
5.5.1 水系改造应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持现有水系结构的完整性。水系改造不得减少现状水域面积总量和跨排水系统调剂水域面积指标。
5.5.2 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系的综合利用价值,符合区域水系分布特征及水系综合利用要求。
5.5.3 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增强水系各水体之间的联系,不宜减少水体涨落带的宽度。5.5.4 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江河、沟渠的断面和湖泊的形态应保证过水流量和调蓄库容的需要。
5.5.5 水系改造应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
5.5.6 规划建设新的水体或扩大现有水体的水域面积,应与城市的水资源条件和排涝需求相协调,增加的水域宜优先用于调蓄雨水径流。在资料条件有限时,可按表5.5.6确定新增加水域的面积。
注:1 一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江苏、安徽、重庆;二区包括贵州、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2 山地城市宜适当降低水域面积率指标。涉水工程协调规划
6.1 一般要求
6.1.1 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对给水、排水、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综合交通等工程进行综合协调,同时还应协调景观、游憩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内容。
6.1.2 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有利于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提高城市水系的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涉水工程设施的布局矛盾,并应协调下列内容: 1 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关系; 2 各类涉水工程设施布局之间的关系。
6.1.3 涉水工程各类设施布局有矛盾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按照“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原则调整工程设施布局方案。
6.2 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协调
6.2.1 选择地表水为城市给水水源时,应优先选择资源丰沛、水质稳定的水体;在城市水系资源条件允许时,应采用多水源,并按照各水源的水质、水量及区位条件明确主要水源、次要水源或备用水源。
6.2.2 防洪排涝工程应避免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库的设置应保证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要求,堤防的设置可能导致原水生态系统自然特征显著改变的应同步设置补救措施。
6.2.3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结合再生水利用系统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城市水系的健康循环。初期雨水处理工程宜结合滨水的城市绿化用地设置,并采用人工湿地等易于塑造滨水景观的处理设施。
6.2.4 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应有利于水系空间的连续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避免对水系的破坏,确需穿越水体的道路应采用桥、隧道等方式。滨水道路宜结合滨水空间布局进行统筹安排。
6.3 涉水工程设施之间的协调
6.3.1 取水设施不得设置在防洪的险工险段区域及城市雨水排水口、污水排水口、航运作业区和锚地的影响区域。
6.3.2 污水排水口不得设置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设置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污水排水口应满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目标的要求。
6.3.3 桥梁建设应符合相应防洪标准和通航航道等级的要求,不应降低通航等级,桥位应与港口作业区及锚地保持安全距离。
6.3.4 航道及港口工程设施布局必须满足防洪安全要求。
6.3.5 码头、作业区和锚地不应位于水源一级保护区和桥梁保护范围内,并应与城市集中排水口保持安全距离。6.3.6 在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内布置工程设施时应满足历史文物保护的要求。
附录A 规划编制基础资料
A.0.1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应根据城市水系的特征和规划的实际需要;提出调查提纲并有侧重地进行。
A.0.2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应分类进行,取得准确的现状和历史资料,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测绘资料:水系规划使用的地形图,其精度不应低于城市总体规划使用的地形图精度,必要时还可利用航片、卫片等遥感影像资料; 城市基础资料: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资料; 3 水体(及水资源)资料:包括城市水系的水体形态、面积、权属、水文特征、水质、底泥、重要水生动植物、地下水等内容,以及水体的利用现状;主水资源及客水资源相关资料; 岸线资料:包括岸线形态、河势与岸线演变、使用现状,岸线水文特征和水深条件,陆生植物种类和分布、特殊岸线的概况,排水设施和防洪设施布局、规模。5 滨水区资料:包括滨水区的土地使用与批租情况、建设状况、人口总量与分布、滨水建筑景观状况。相关规划资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防洪规划、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和水利工程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流域管理规定。其他资料:包括水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流域状况,排入水体的污水量和污水成分,桥梁等水上构筑物的基本概况。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 50513—2009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城市规划编制标准规范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编制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对于保护城市水系、合理发挥城市水系功能,促进城市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编制遵循的主要原则
1.安全性原则。增强水系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作用。2.生态性原则。加强水系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3.公共性原则。强化城市水系资源的公共属性。
4.系统性原则。协调水系与城市在功能和空间上的统一关系。5.特色化原则。突出城市水系的地域特性,二、编制工作概况(一)编制过程及主要工作
1.准备阶段(2000年5月~2000年12月)主编单位自2000年5月启动编写准备工作,2000年12月23日召开《规范》开题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进入编写工作阶段开题会原则同意编制组提出的《规范》编制大纲、主编及参编单位的分工和工作计划,并同意大纲各章节的设置经调整后可作为编制依据。
2.调研及初稿编制阶段(2001年2月~2003年8月)(1)编制组在2001年2月到7月期间,按照调研分工陆续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等地域代表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当地主要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座谈,收集相关城市近年编制的有关城市水系的部分规划实例。
(2)编制组在2001年10月到2003年8月期间,结合《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生态综合规划》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城市正在进行的与水系相关的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充实及完善《规范》内容,初步形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讨论稿。
(3)编制组于2003年8月在珠海召开了《规范》编制工作会议,对《规范》总体内容及条文进行了广泛及深入的讨论,并就下一步征求意见的相关工作安排达成一致意见。3.征求意见稿阶段(2003年9月~2005年5月)2004年12月,主编及参编单位根据编制组工作会议的精神,借鉴了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生态综合规划》的正式成果,形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正式稿。2005年1月~2005年5月,在原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的组织下,向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的规划设计机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水行政管理部门、水相关工程设计机构征求意见。4.送审阶段(2005年6月~2007年9月)编制组对函调单位反馈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形成了《规范》送审稿的初稿。根据《规范》(送审稿)专家预审会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并形成正式稿后上报原建设部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归口单位。
(二)开展的专题研究
在《规范》的编制过程中,编制及专家顾问组一致认为应结合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的《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生态综合规划》科研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抓住构成水环境完整概念的水系形态、水质水生态及滨水空间等三大要素,并以三个构成要素为主体分别进行相关研究,找到影响这三大要素的各种相关关系,力求寻找其量化的关系式,从而建立起各种影响因素与水环境总体状况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在不同规划时期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案。在专题研究中力求建立指导建设的指标体系,量化规划目标;构建规划沟渠分布协调、水体交换便捷、生态联系通畅和历史文化丰富的城市水系网络;形成满足水体功能要求的水污染控制体系;建立水生态保护的综合体系,丰富生物多样性;制定滨水区控制体系、展现地区水环境生态特色,为《规范》的编制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征求意见的范围及意见
在原建设部城乡规划司的组织下,编制组结合城市水系的地域特征和行业管理特征,向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沈阳、吉林、哈尔滨、上海、南京、宁波、合肥、济南、厦门、郑州、广州、深圳、桂林、成都、昆明等省市和大城市的规划设计机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水行政管理部门、水相关工程设计机构发函征求意见,共发征求意见函50份,收到回函22份共180余条修改意见及建议,同时征求意见稿还通过建设部有关网站进行了网上征求意见,收到1份共5条建议。
(四)审查情况及主要结论
2007年9月27日,原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在武汉组织召开了《规范》的审查会,出席会议的有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城乡规划司、城市规划标准规范归口办公室的领导和《规范》专家组的全体专家及编制组成员共27人。
会议认为《规范》是国内首次编制,是一个创新型的规范,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相关规范、标准较多,是对近年来城市水系规划的系统总结。《规范》目的比较明确、框架结构合理、章节设置和内容深度把握基本得当,符合规范编制的要求,体现了生态优先、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规范》在专家预审会议所提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完善,内容完整、编制程序符合要求、总体上体现了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国内城市规划规范编制的先进水平,专家评审会一致同意通过审查。总 则
1.0.1 我国是一个多江河、多湖泊的国家。近年来,位于城市内或城市周边的水体和水系空间资源出现了高强度开发和无序利用的现象。一方面,城市内部和周边的水体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另一方面,滨水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条件,一些地方存在因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滨水地区公共性降低、开发强度过高等问题。建设部于1999年正式批准编制《城市水系规划规范》,以指导各地的水系保护和利用规划的编制,规范保护和利用城市水系的行为,有利于城市水系综合功能持续高效发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1.0.2 关于规范适用范围的规定。城市一般依水而建,水、城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系的形态影响着城市总体空间结构,是城市总体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宜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统筹、同步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或者单独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
1.0.3 在确定水系规划对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水系规划应以城市规划区内的水体为规划对象,但是,水系是一个区域性的有机体,特别是江、河一类的水体更与周边城市有着十分密切的上下游关系,因此,水系规划范围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水系的区域关系,适当扩大研究范围,以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在规范编制的过程中也研究过是否将地下水作为规划对象,考虑到地下水的详细资料在一般情况下比较难以完整取得。因此,本规范暂不要求将地下水作为规划对象。鉴于地下水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议已经具有地下水相关资料的城市将地下水纳入城市水系规划。
由于与水相邻的陆地空间是保护和利用水系的重要空间要素,因此,规范将滨水地带也作为规划对象。
1.0.4 城市水体及水系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载体。城市水系规划的总体原则就是强调对水系及其空间环境的优先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再提出有限的合理利用目标。
1.0.5 关于规划期限的规定。
1.0.6 与水系相关的专业规划很多,如给水规划、排水规划、航道规划、防洪规划等,均有相应的国家规范或标准。城市水系规划应与这些规划的规范、标准相衔接。城市水系一般是流域或区域水系的一部分,城市水系规划应符合已批准的有关流域和区域规划。基本规定
3.0.1 本条根据城市水系保护和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要求。
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建立水体环境质量保护和水系空间保护的综合体系。明确水体水质保护目标,建立污染控制体系;划定水域、滨水绿带和滨水区保护控制线,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规定。
利用规划的核心是要构建起完善的水系功能体系。通过科学安排水体功能、合理分配岸线和布局滨水功能区,形成与城市总体发展格局有机结合并相辅相成的空间功能体系。
工程设施协调规划的核心是协调涉水工程设施与水系的关系、涉水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工程设施的布局要充分考虑水系的平面及竖向关系,避免相互之间的矛盾和产生不良影响。
3.0.2 本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城市规划基本原理,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主要强调水系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作用,包括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2.生态性原则。主要强调水系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水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避免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三是鼓励在对城市水系进行必要的改造时采用生态措施。
3.公共性原则。主要强调城市水系资源的公共属性。城市水系的公共性一方面表现为权属的公共性,这一直成为世界各滨水城市高度关注的问题,为确保水系及滨水空间为广大市民所共享,不少国家的城市对此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功能的公共性,在滨水地区布局公共性的设施有利于促进水系空间向公众开放,并有利于形成核心积聚力来带动城市的发展。成功的案例如美国巴尔的摩、悉尼情人港等滨水地区的建设。
4.系统性原则。主要强调水系与城市在功能和空间上的统一关系。水体、岸线和滨水陆域空间是水系综合功能实现的基本构成要素,水系规划应将水体一岸线(水陆交接带)一滨水空间(陆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和利用,实现水系规划的各项目标。第一层次是水体,是水系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第二层次是水体岸线,是水域与陆域的交接界面,是体现水系资源特征的特殊载体。
第三层次是濒临水体的陆域地区,是进行城市各类功能布局、开发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水系规划必须统筹兼顾这三个层次的生态保育、功能布局和建设控制,岸线和滨水地区功能的布局必须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避免相互矛盾,确保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完整性。水系空间系统和园林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具有密切的功能和空间联系,从而成为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5.特色化原则。主要强调城市水系的地域特性。水系作为体现城市特征的自然要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空间布局和文化延续有重要影响。水系是典型的开敞空间,往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因而水系规划不应仅仅限于水系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还应充分体现规划对水系空间景观体系的引导和控制,塑造出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
3.0.3 本条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对象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便于进行聚类分析,二是便于制订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水体的形态十分丰富,但分类过多不利于制定基本的保护利用对策和措施,因此根据其基本形态特征分为江河、湖泊和沟渠三大类,江河以“带”为基本形态特征,一般水面宽度在12m以上,具备较大的流域(汇流)范围;沟渠以“线”为基本形态特征;湖泊以“面”为基本形态特征。滨海城市可以增加海湾类别。
水系岸线按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分类。生态性岸线是有明显生态特征的自然岸线,需要加强原生态保护;生产性岸线主要为满足城市正常的交通、船舶制造、取水、排水等工程和生产需要,包括港口、码头、趸船、船舶停靠、桥梁、高架路、泵站、排水闸等设施;生活性岸线主要满足城市景观、市民休闲和娱乐、展现城市特色的需要,生活性岸线应尽可能对公众开放。
3.0.4 本条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编制中一般应进行重点分析的内容。城市水系的现状分析和评价是确定城市水系功能、制订保护措施、统筹水系综合利用和协调涉水工程设施的规划依据。保护规划
4.1 一般要求
4.1.1 本条规定了城市水系规划中需要进行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是城市水系作为城市资源并实现其资源价值的主要构成要素。
4.1.2 本条是对城市水系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利于在城市水系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与其他规划进行有效协调。
4.1.3 本条提出了城市水系保护规划应与城市实际情况相协调的要求。随着城市水系保护的技术和手段飞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城市水系的保护中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水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果简单地借用或采用一些在当地具体条件下难以发挥作用的技术或措施,将可能影响规划的实施。
4.2 水域保护
4.2.1 本条规定水域保护的主要内容。水域作为水系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是影响水系功能发挥和协调城市与水系关系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应将水域作为重要的资源予以保护。
4.2.2 关于确定水域范围的基本方法。国内一些城市的规划蓝线仅限于水域范围,滨水绿线单独确定,而另一些城市的规划蓝线既包括了水域也包括了与水域紧邻的滨水绿化范围,为准确区分保护区域,也避免与《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关于蓝线的有关规定相冲突,规划采用水域控制线的概念,将其作为水域的范围线。
划定水域控制线时,对水位变化较大而形成较宽涨落带的水体,由于达到高水位的几率较低,特别是一些在防洪、排涝中作用较大的水体,往往按照10年以上甚至高于50年一遇的标准确定设计高水位,平均洪水位以上的滩地在大部分年份没有水,如严格按设计高水位确定水域范围既不利于亲水性的体现,也不符合资源复合利用的原则,同时也增加该区域保护的难度,因此,这些水体的水域
控制线宜采用多年平均洪水位线来划定。在具体划定时,应以有利于滩地的保护和复合利用为原则,结合滩地利用的难易程度、防洪或排涝设计标准和滨水地区的用地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4.2.3 关于不得占用、填埋和分隔水域控制线范围内水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条规定:禁止围湖造地,禁止围垦河道。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针对国内目前一些地区在开发建设时占用、填埋城市江河、湖泊等水域的现象作出本条规定,并作为强制性内容。
4.2.4 关于特殊情况下水域控制线调整的规定。一方面体现对水系的保护,避免各城市以重点项目建设的名义占用城市水系;另一方面,对铁路编组站等系统性要求高、占地面积大的基础设施选址提供了解决与水系保护矛盾的方法,有利于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本条的规定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布局的项目为重大基础设施,二是周边用地条件可以满足通过调整水域控制线达到规划水域面积不小于现状水域面积的要求。
4.2.5 关于设立水域控制点的要求。由于水域控制线只能在图中进行表示,水域的日常管理维护单位对于没有明确地标物作为水域界限的水体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借鉴目前部分地区的成功做法,对水体进行界桩形成人工地标标识易于操作,但界桩不是用地权属范围的界限,而是管理界限,因此,规范要求在规划中明确水域控制线的主要控制点,以作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界桩的依据,目的是有利于水域控制线的规划管理和接受社会监督。
4.3 水生态保护
4.3.1 本条规定了城市水系规划关于水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
4.3.
2、4.3.3 关于水生态保护区域的构成和保护范围划定原则。
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设立主要是保护珍稀及濒危野生水生动植物和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这些区域一部分已批准为自然保护区或已规划为城市湿地公园,对那些尚未批准为相应的保护区但确有必要保护的水生态系统,在满足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要求基础上,水生态保护范围宜尽可能小,避免因保护范围过大而难以进行有效保护。4.3.4 本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关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要求制定,并参照《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有关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
4.3.5 关于水体涨落带保护的规定。自然特征明显的水体涨落带是水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对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降解城市污染物,以及促进水生生物多样化都有重要作用,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体现亲水性和便于确定水域范围,该区域自然特征又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作这一规定。
4.4 水质保护
4.4.1 本条规定了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内容要求。水质是水系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水质下降将影响水系的正常和持续利用,因此,水系规划应将水污染的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水污染的防治包括水质目标的确定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4.4.2 关于确定水质保护目标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的水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保护水环境的认识日益增强,因而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水体现状水质应采用各城市环境公报的数据。
4.4.3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都已划定当地的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的是《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的是《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各地可根据规划编制任务的要求选择相应区划技术标准,但目标水质都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 3838的规定。对因水体规划功能调整而需要变更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的,应专门进行说明,以便于政府决策和调整区划时参考。
4.4.4 本条是针对面积较大或岸线较长的水体所作的规定。在确定分水域水质管理目标时,应保证低水质目标水域不对高水质目标水域产生不利影响,必要时可设置过渡水域。
4.4.5 本条规定了制定水质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由于城市水系中不同的水体受污染的程度、污染物来源以及水体纳污能力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制定保护措施需要有针对性。水质保护的措施除传统的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外,面源和内源的治理措施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以生态修复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治理措施在水污染治理、特别是湖泊水库的污染治理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就城市水系而言,在选择治理措施时,一般应坚持先点源治理,再面源治理,然后内源治理的顺序。
.5 滨水空间控制
4.5.1 滨水空间是水系空间向城市建设陆地空间过渡的区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开展滨水公众活动的场所来体现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作为城市面源污染拦截场所和滨水生物通道来体现其生态性,三是通过绿化景观、建筑景观与水景观的交相辉映来展现和提升城市水环境景观质量。因此,完整的城市滨水空间既包括滨水绿化区,也包括必要的滨水建筑区。为有利于明确这两个区的范围,分别采用滨水绿化控制线和滨水建筑控制线进行界定。
4.5.2 本条规定了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的原则。滨水绿化控制线以道路、铁路、堤防为参照可有利于空间控制和便于标识。对滨水绿化控制区的宽度进行明确规定比较困难,需要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水体及滨水区功能、现状用地条件等多个因素确定。
具体划定时可以参照以下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规定: 参照《公园设计规范》关于容量计算的有关规定,人均公园占有面积建议为不少于30m2~60m2,人均陆域占有面积不宜少于30m2,并不得少于15m2。因此,当陆域和水域面积之比为1:2时,水域能够被最多的游人合理利用。该规范还要求作为带状公园的宽度不应小于8m。沟渠两侧绿化带控制宽度应满足沟渠日常维护管理和人员安全通行的要求,单边宽度不宜小于4m。作为生态廊道或过滤污染物的绿化带宽度,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表1和表2的内容。在武汉进行的“科技部武汉水专项研究”中,在水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如果滨水绿化区域面积大于水体面积,在没有集中的城市污水的排人时,水生态系统将能够维持自身稳定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如周庄、丽江古城),由于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的要求,应结合历史形成的现有滨水格局特征进行相应控制。
注:表1和表2的数据来源为: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城市生态研究,2001,9(11);朱强等,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生态学报,2005(9)(第25卷第9期)。4.5.3 关于滨水绿化区的基本规划要求。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局道路可有利于实现滨水区域的可达性和形成地理标识。
4.5.4 关于滨水建筑区的划定原则,实际规划中还应考虑地形地势条件和周边的用地布局,其目的主要是在滨水城市地区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使水、岸和城市建筑相互呼应,要结合不同的滨水条件和功能,对主要的景观要素进行控制。利用规划
5.1 一般要求
5.1.
1、5.1.2 关于水系利用的一般性规定,城市水系的利用要突出功能上的复合利用和系统上的整体利用,并不超过城市水系自身的承载能力,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5.2 水体利用
5.2.1 关于水体利用的原则要求。水是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命脉,城市水体对城市运行所提供的功能是多重的,城市·饮用水的供给、航运和滨水生产、排水调蓄功能、水生生物栖息、生态调节和保育、行洪蓄洪、景观游憩都是水系可以承担的功能,这些功能必须在城市水系规划中得到妥当的安排和布局,不可偏重某一方面,而疏漏了另一方面的发展和布局。
5.2.2 关于确定水体功能的规定。在水体的诸多功能当中,首先应确定的是城市水源地和行洪通道,城市水源地和行洪通道是保证城市安全的基本前提。对城市水源水体,应当尽量减少其他水体功能的布局,避免对水源水体质量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水生态保护区,尤其是有珍稀水生生物栖息的水域,是整个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敏感和脆弱的部分,其原生态环境应受到严格的保护,应严格控制该部分水体再承担其他功能,确需安排游憩等其他功能的应经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这类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位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水体往往是城市中难得的开敞空间,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赋予其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
5.2.3 同一水体可能需要安排多种功能,当这些功能之间发生冲突时,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调整或取舍,其依据应为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结论。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分区协调,尽量满足各种功能布局的需要。当分区协调不能实现时,需要对各种功能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分析,按照水质、水深到水量的判别顺序逐步进行筛选。
5.2.4 关于水体水位控制的原则规定。一般情况下水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水位涨落对城市周边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周边城市建设用地基本标高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水位的控制是有效和合理利用水体的重要环节。江、河等流域性水体,以及连江湖泊、海湾,应根据水文监测站常年监测的水位变化情况,统计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历史最低水位和多年平均水位,并按照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明确警戒水位、保证水位或其他控制水位,作为编制水系规划和确定周边建设用地高程的重要依据。
5.3 岸线利用
5.3.1 关于如何确定岸线利用性质的基本要求。
5.3.2 岸线利用应确保城市取水工程需要,取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取水工程不应只包括近期的需要,还应结合远期需要和备用水源一同划定,及早预留并满足远期取水工程对岸线的需求。
5.3.3 生态性岸线往往支撑着大量原生水生生物甚至是稀有物种的生存,维系着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水域尤为重要,因此,在确定岸线使用性质时,应尽可能多地划定生态性岸线。
5.3.4 生态性岸线本身和其维护的水生态区域容易受到各种干扰而出现退化,除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以维护自身动态平衡外,还需要尽可能避免被城市建设所干扰,这就需要控制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限制甚至是禁止在这个区域内进行与城市相关的建设活动。
5.3.5 生产性岸线易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生产性岸线规划布局时应尽可能提高使用效率,缩减所占用岸线的长度,并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美化、绿化,形成适宜人观赏尺度的景观形象。
5.3.6 生活性岸线多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内,是与城市市民生活最为接近的岸线,因此,生活性岸线的布局应体现充分服务市民生活的特点,确保市民尽可能亲近水体,共同享受滨水空间的良好环境。生活性岸线的布局,应注重市民可以到达和接近水体的便利程度,一般平行岸线建设的滨水道路是人群接近水体最便利的途径,人们可以沿路展开休憩、亲水、观水等多项活动,水系规划应该尽力创造滨水道路空间。
5.3.7 为加强岸线的亲水性,便于人们接近水体,可结合水位变化和岸线的高程设置梯级平台。梯级平台的设置,要考虑水位的变化情况,例如常年水位、最高水位等不同水位高程的台级,由于被水淹没的时间长短和程度的不同,应有不同的功能布局和处理方式。因此,竖向设计是生活性岸线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5.4 滨水区规划布局
5.4.1 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体,当其作为城市生态功能区来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与其他生态版块的连通问题,以满足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换和活动需要。按照表2的研究数据,以及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所开展的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生态专项研究成果,生态廊道的宽度至少需要控制在60m以上,一般应达到100m。
5.4.2 滨水区的建设与水系有着直接的相互影响。规划应避免滨水区建设可能对水系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部分工业的布局容易导致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本条提出控制有污染工业布局的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严禁沿水体零散布局有污染的项目,零散布局必然带来污水截污排放系统的不经济性,最有可能带来水体污染。5.4.3 滨水区的公共性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得到确保:一是滨水空间的公共开放性,岸线的空间资源十分珍贵,应通过滨水区空间科学布局增强其共享性,创造出充裕连续、开放的滨水空间;二是滨水区功能的公益性,通过鼓励在滨水区尽可能多地布局城市博览、文化娱乐、休闲游览等公益性活动设施,提高滨水区的公共使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活品质。
5.4.4 滨水区内的道路或各类通廊是滨水空间组织的重要内容。
垂直通往水体的道路可加强岸线可达性,这些道路既可使人们便捷地到达滨水区,而且还形成了通往岸线的视线通廊,形成美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另外,当条件允许时,也应考虑适当的园林绿化通廊,绿化通廊的间距是按照城市主干道的间距进行控制的,条件好的城市,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控制,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滨水区的建筑物布局应避免沿水体密集安排,形成通透、开敞的景观效果和良好的城市风道。
5.4.5 滨水区是体现水系景观功能的重要载体,但景观特征与各地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关联,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因此,本条从规划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通过城市设计来规范滨水区的景观塑造。
5.5 水系改造
5.5.1 关于水系改造规划的基本要求。城市水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变迁过程是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的结构是城市空间演变和水系自身发展的结果,水系的改造应顺应水系与城市的这种有机联系,避免为改造而改造,避免对自然的、历史的城市水系进行不合理的人工干预,更要避免借改造的名义填占水体的行为,特殊情况下需要减小单一水体的水面面积时,应在同一个排水系统内的其他水体增加不小于该减小的水面面积。
5.5.2 本条规定了水系改造的基本原则。5.5.3~5.5.5 提出了城市水系改造的主要方向。水系改造的目的应包括提高城市行洪调蓄能力、为改善水质创造条件、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走廊、形成城市独特的景观和水上交通通廊、提高水体的观赏价值等。因此,结合水系各类功能的发挥提出相应的改造要求。
5.5.6 关于扩大水域面积的规定。水系改造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升水系综合功能的手段,在改造过程中水域面积是重要的控制条件,但水域面积的大小与各地的水资源条件和地形地势条件等实际情况有较大关联,也与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规范编制过程中就水域面积率有很多争论,虽然都同意水系改造不能减少水面,也认为有必要适当限制在水资源缺乏城市盲目扩大或开挖大型景观水面的行为,但对于水面较少的城市是否有必要在规划中增加新的水面有不同意见。结合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近年来国家对减轻洪涝灾害的重视程度、减小城市排涝系统压力和降低城市面源污染的生态型雨水排除系统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在规范中按照不同地区降雨及水资源条件给出了水域面积率的建议值,以便各地在规划建设新的水体或扩大水域面积时参考。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域25个城市近年所编规划的统计分析,规划的水域面积率都基本处于规范建议的范围内。
城市分区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致,以便于在使用本规范过程中与其他规范相协调。
由于水域面积率是以水资源条件和排涝需求为依据提出的,对于山地城市,其自身排水条件较好,需要在城市规划区内屯蓄降雨的要求不高,同时,山地城市建设水面的难度较大,因此,山地城市在采用上述建议数值时,应根据地形条件适当调减。涉水工程协调规划
6.1 一般要求
6.1.
1、6.1.2 关于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内容和协调原则的规定。
涉水工程主要包括对水系直接利用或保护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往往都已经有相对完备的规划或设计规范,但不同类别的工程往往关注的仅是水系多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需要在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平台上进行协调,在城市水系不同资源特性的发挥中取得平衡,也就是要有利于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站在水系规划的角度,在协调各工程规划内容时,一是从提高城市水系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涉水工程系统进行优化,避免因为一个工程的建设使水系丧失其应具备的其他功能;二是从减少不同设施用地布局矛盾的角度对各类涉水工程设施的布局进行协调。6.1.3 关于调整工程设施布局的原则。有一些现状涉水工程设施由于其自身系统性的要求难以重新选址,同时对其进行异地重建又存在较大工程建设任务,只进行定性的分析不足以判断或协调设施布局之间的矛盾,这时,需要采用一些定量的分析方法,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协调方案。比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存在城市集中排水口与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取水口的矛盾,不能只从建设的先后顺序进行定性分析,还需要在城市整体利益基础上,从水系条件、建设投入、综合运行成本、环境影响等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是排污口下移还是取水口上移。
6.2 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协调
6.2.1 本条是对给水工程与城市水系协调的具体要求。近年来,部分城市出现了突发性的水源污染事故,一些现状水源的水质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有些城市还被迫重新选择水源地,对城市供水安全和给水系统的经济性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对水源选择和给水系统布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源选择除注重水资源量的规模外,还应重视水源水质的稳定性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应采用多水源供水系统或预先控制、保留可作为备用的水源,以适应城市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要求,避免在被迫调整城市水源地时对水系功能体系和给水系统整体布局带来结构性的改变,有利于城市水系综合保护与利用体系的建立和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
6.2.2 关于防洪工程与城市水系协调的具体要求。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系统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水利防洪工程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生态水利的理念已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相关部门、学者的认可,因此,在进行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时需要避免工程实施对生态的破坏,一方面是在确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时要考虑和保证生态需水量的需求,维持下游地区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是要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比如鱼道的设置、水生态交换通道的设置等。
6.2.3 本条提出了水污染治理工程与城市水系协调的具体要求。一是在布局上通过与再生水利用系统、滨水景观系统协调,降低水污染治理工程对局部水域的不利影响,从而在城市的水系、供水、排水系统之间建立健康稳定的循环系统;二是在处理设施选择上考虑滨水景观塑造的需求,提高滨水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效率。
6.2.4 本条是关于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水系协调的具体要求。在城市中对水系形态完整性影响最大的是城市道路,由于不,同等级的道路对其线形走向的要求不同,等级越高的道路对线形要求也越严格,对于必须穿越水体的道路为减小对水体的影响,规定其不得影响水体的完整和水生态系统的交流,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或桥或隧道。滨水道路要为滨水地区的功能服务,一般情况下,滨水道路提供滨水观光、休闲的意义要大于其区域交通功能,应以提供滨水活动区通达和观光为主,因此,道路的走向也应该尽可能结合滨水空间的自然地形进行布局,不要为追求道路的等级及相应的线形而对滨水区现有的景观及生态格局造成大的破坏。
6.3 涉水工程设施之间的协调
6.3.1 本条是关于取水设施与其他工程设施布局协调的要求。一是强调取水设施的安全,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洪水冲刷和其他设施正常运行产生的水流变化等对取水构筑物的安全影响;二是强调取水水质稳定,尽可能减少在其他工程设施运行过程中污染水体的几率。由于水流条件及其他设施规模、等级的不同,会导致相应的影响区域范围变化较大,难以明确统一的具体间距要求,在协调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6.3.2 本条规定了污水排水口布局与水源地的协调要求。在界定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时,有相关规划的按该规划确定的范围为准,没有相关规划明确其范围的以国家现行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规定的范围为准。
6.3.3 本条是关于桥梁设施布局与其他设施布局的协调要求。桥梁在选址时要选择河势稳定、河床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并避免受到其他工程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不应对城市防洪和航运造成不利影响。桥位与港口作业区和锚地的安全距离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确定。
6.3.4 本条规定了航道及港口设施的协调布局原则。航道的清障与改线、港口的设置和运行等工程或设施可能对堤防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在确保堤防安全及行洪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改造方案。
6.3.5 关于码头、作业区和锚地等设施的布局协调要求。码头、作业区和锚地是水系航运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条件,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易对附近水域产生不利影响,从保障用水安全和自身作业安全出发,码头、作业区和锚地应与水源一级保护区、桥梁影响区域、排水口影响区域保持安全的距离。
6.3.6 本条是关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对工程设施布局的要求,确保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文物的有效保护。
第五篇:用水系怎么造句
水系拼音
【注音】: shui xi
水系解释
【意思】:河川流域内,干、支流的总体叫做水系。如嘉陵江、汉水、湘江、赣江等与长江干流组成长江水系。
水系造句
1、长乐以上,河流经丘陵山区,水系发育,水量丰富。
2、一般而言,我们能在上游水系找到雌性鳗鱼,而雄性鳗鱼则呆在河口。
3、一些中国的科学家说调水会破坏南方水系的生态,使它们变得像黄河一样没有用途。
4、将废水浇灌到田里,这些水经过土壤的过滤后又重新流回当地的水系,这已经被证明是非常合理的污水净化方法。
5、丢失这些冰冻的水库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影响。它们过去一直为附近各个主要水系补充季节性流量。
6、水系也意大利人贝尔纳?沙奇和帕乌拉?威佳诺的想法:巴黎像是一块摆开的“海绵”,其水路正是新的高速公路。
7、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庞特查雷恩湖长堤,全长24英里,略微长一些,但是是横跨内陆水系,而不是海洋。
8、人类每天都向世界各水系中倾倒千百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以及工业和农业废物。
9、水系中的过量氮是造成密西西比河与其他河流河口处“死亡区”的元凶。
10、如果空气当中的汞进入到水系中,会产生剧毒。
11、该溢洪道长达32公里,可以将密西西比河的洪水引入另一河流水系。
12、最后,Palmisano指出将向“自然体系,如农业和水系”应用。
13、斯里兰卡的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所长ColinChartres说,河流径流的时机和水量将会改变,影响河流水系。
14、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部分流域污染仍然严重。
15、这可能不受欢迎,但是这将会有助于为排水系统筹钱,并且会刺激那些大量用水的人减少水的使用量。
16、华中及华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在遭受着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而扬子江及包括重庆在内的其他水系的水位也大大降低。
17、研究结果说明,在该地区常规水系碎屑沉积物测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18、这些照片在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关于地球的信息-它的山脉、植被和水系。
19、黄山是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20、它也属于长江水系,长年多雨。
21、该方法为消除提取水系时平原区域出现的伪河道提供了一种新的修正方法。
22、低温区域多发生在植被覆盖度高、水系分布密集、人为活动较为稀少的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