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福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化学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高考研讨大全
2009年福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化学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高考研讨
及学科会议心得体会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绍官
2009年福州市普通高中高三化学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高考研讨及学科会议于2009年9月26日至27日在福州十八中隆重举行,全市各完中全体高三化学教师约二百多人与会,规模空前,聚焦新课程培训、高考研讨及学科会议多项议程,内容丰富,水平高,受益面广,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是一次有指导意义的、有实效的培训会议。与会老师认真学习了福州一中化学组组长陈熙老师的《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福州市第三中学化学组组长张德耀老师的《探讨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有效策略》、福州高级中学化学组组长陈立明老师的《2009福建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福建师大附中化学组组长的潘则南老师的《浅谈高三复习方略》、福清第一中学化学组组长俞捷老师的《2010届高三复习计划》、福州市教育学院化学科杨上兴老师的《高考命题趋势及总复习教学建议》六个专题讲座,这些使我们所有参加培训老师受益匪浅。这次的培训我个人心得体会如下: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2010届高三化学总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本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明确定了2010届高三化学复习的备考方向。
一、准确定位,明确方向。
福州一中化学组组长陈熙老师的《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福州高级中学化学组组长陈立明老师的《2009福建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专题讲座,他分析了:
1、新课程化学试卷结构的主要呈现形式 ;
2、选择题考试内容呈现形式;
3、一些传统题有新意;
4、选择题中增加实验内容的考察;
5、元素周期律典型考题;
6、针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考察;
7、各地第Ⅱ卷必考部分主要考点分析;
8、典型试题分析;
9、化学实验部分的主要考点;
10、几点复习思考。使我们定位更加准确,考点更加明确,更加明确高考的命题思想、考察内容、试题类型、深度、难度和比例以及考察能力层次要求。
二、研究高考,有效教学
福州市第三中学化学组组长张德耀老师的《探讨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有效策略》、福州高福建师大附中化学组组长的潘则南老师的《浅谈高三复习方略》、专题讲座,他们分析了:
1、复习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2、复习教学建议;
3、复习案例;
4、认定方向 → 找准目标 → 制定方案 → 付诸实施。使我们更加明确2010届高三化学复习的备考方向,解决了
1、为什么要复习、2、复习什么、3、给谁复习、4、怎么复习等复习教学的基本问题;优化了复习策略;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加重视研究高考试题的方向性、更加慎重选择和使用复习资料的基础性、更加重视利用考试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高三实验复习方案设计:(1)一轮渗透,二轮专题; 一轮侧重实验基础,二轮侧重综合应用。(2)一轮以 实验基本原理为中心辐射,二轮以具体问题为背景联系原理。密切关注高考信息动向,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规划,摆正关系
福清第一中学化学组组长俞捷老师的《2010届高三复习计划》专题讲座,她分析了:
1、复习原则:①正确理解高考;②掌握主干知识;③发展学科能力;高三复习的全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课堂、关注于方法、立足于实效。
2、复习流程:二轮一冲刺。第一轮复习:按章节系统复习(2009年9月-2010年3月中)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模拟测试(2010年3月底2010 年5月初)冲刺: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提高综合应试能力。科学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复习过程处理好下面三种关系值得借鉴。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化学总复习中以课程标准和化学考试大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从学生化学学习水平情况上看,普遍是基础不好,教材中知识点遗忘多,记忆比较杂散,因此,在复习中,要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重视基础。复习时分块复习。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可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强化“规范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针对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重,平衡各科学习,化学科练习量要适量、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知识、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来提高复习效率。
三、扎实到位,高效复习
福州市教育学院化学科杨上兴老师的《高考命题趋势及总复习教学建议》专题讲座,关注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扎实到位,高效复习。明确高三化学备考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总之通过复习使自己掌握中学化学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
不同内容三到位的要求不同。基础知识到位,就是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思维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到位,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三反一”→“举一反三”→“以一贯十”,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通过扎实、高效的三到位,高考成绩应该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2010年高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坚持:
1、深入教研,加强集备;
2、精挑细选,以学制教;
3、加强实验,培养能力;
4、指导学法,加强反思;
5、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要注重基础,扎扎实实,以不变应万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活化思维与优化素质”的最佳结合。
2009年9月27日
第二篇: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
(必修模块)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是“内容标准”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认知性学习目标分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化学1 主题
内容标准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 知识内容
(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认知 目标 A B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主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
A 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
物质的一门科学
B(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
通过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具体事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有题 结构和性质的关系;1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 质。认 识 化 学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科 量的基本单位,能用学 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运用以实验 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 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 验、分离、提纯和溶 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主
题
性质的关系
(5)化学变化的本质
(6)物质的量、摩尔、阿
伏加德罗常数
(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
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8)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
(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
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0)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方法
(11)物质的检验
(1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溶液
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B
B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 质量、摩尔质量、微粒数、B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 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 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 的化学计算,从中体会定 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 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暂不作要求。
B 通过认识实验、假 说、模型、比较、分类等 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 化学学习的作用,引导学 生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 质的基本思路。
B 结合具体物质的性
质和用途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B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B 注重化学实验基本B 操作技能训练。
B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
步学会Cl-、Ag+、SO-
42、CO2-
3、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初
化 学 实 验 基 础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 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 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 见的分散系。
主 题 3.根据生产、生活中3 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 验探究,了解钠、铝、常 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见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无 质,能列举合金材料机 的重要应用。物
及
其应(14)实验安全与实验工
作习惯
(15)实验基本能力
(16)实验方法(17)物质的分类和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18)胶体、丁达尔现象
(19)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应)(20)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颜色、状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比较
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
B 引导学生树立实验 安全意识,识别常见化学 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 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 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B 让学生独立或合作 完成实验,学会记录实验 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 告。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交 流,学会合作与分享。
B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实验方案设
计、实验条件控制、现象分析、数据处理等方法,知道它们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 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常见 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反 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离 子反应)。教学中注意初 高中衔接和知识的逐步A 完善。
通过比较分散质粒 子的大小来区别溶液、胶 体和浊液;通过列举生活 中常见的胶体,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应用。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B 的主要性质的教学中,注C 意归纳、比较,让学生体 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A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B(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C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钠 的性质,铁及其化合物间
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与酸反应、热稳定性)(21)镁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22)铝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3)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24)铁的物理性质和用
途
(25)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Fe与Cl2、H+、Cu2+的反应,Fe3+与Fe、Cu的反应,Fe2+与Cl2的反应)(26)铜的物理性质
(27)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28)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29)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0)离子反应
(31)氧化还原反应
B C
B C
A C
C
B C
A A B B B
B 的转化,铝的性质,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等。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合金在生产、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例如:钠与硫的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暂不作要求;不要用水解原理解释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事实;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要拓展到定量角度进行讨论等等。
通过实验事实引导学生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学会正确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得失电子守恒在化
(32)氯气
6.通过实验了解氯、物理性质和用途 氮、硫、硅等非金属化学性质[与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钠、氢气、水、碱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溶液(氢氧化钙或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氢氧化钠)的反应] 环境的影响。(33)次氯酸的漂白性(34)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及颜色,氯、溴、碘单质氧化性的比较)(35)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36)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氨的化学性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分解)
铵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铵盐的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碱反应)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应,分解反应,钝化;稀硝酸与铜的反应)(37)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8)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 质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 质(与氧气、水的 反应,漂白性)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硫酸的物理性质和 用途
学计算的应用、氧化还原 反应类型判断、氧化还原 反应的配平方法等内容B 暂不作要求。
C 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 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 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B 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B 法和基本思路。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C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 究氯气的性质,探究二氧 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探 究氨及铵盐的性质,探究B 硝酸的氧化性。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C 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了解铵态氮 肥;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B 酸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C 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认识由二氧化硫生 产硫酸的反应原理。了解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B 治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C 资料,了解硅及其化合物 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 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玻B 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 产品的用途。
C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 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 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 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B 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 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B 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C
C B C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与铜、木炭的反应,钝化)
(39)不同价态硫元素间
的转化
(40)硅的物理性质和用
途
(41)二氧化硅
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C B
B C
A
主 题 内容标准
1.知道元素、核素的 涵义。
主 题 1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 的排布。物 质 结 构 基 础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焦炭的反应)(42)硅酸盐(玻璃、水
泥和陶瓷)
学习要求
知识内容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4)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6)周期和族(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化学2
认知教学建议
目标
B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能说出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内容的深广度,例如:利用同位素的丰度进行的有关计算等不作要求。B
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结构知识基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
B 以多种探究活动形 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B
期律,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A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B 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A
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要求学生能以第3周
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 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 应用。
主题2 化学反应与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能烧效率、开发高能清量 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8)化学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12)同分异构现象
(1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1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5)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6)原电池(17)电池的应用
(18)提高燃料的燃烧
效率
(19)开发高能清洁燃
料的重要性
(20)研制新型电池的
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以IA、VIIA族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能说出1~18号元素及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A 教学中注意比较化B 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B
涵义,引导学生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读懂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键长、键能、键角、金属键以及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
B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
具,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A
要求能写出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暂不作要求。
A 通过实验、简单计算 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键的 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实质。
A 反应热、焓变、盖斯 定律等暂不作要求。
A A 通过制作简易原电A
池实验,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总反应式、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暂不作要求。
A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 关注能源问题。A
A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主利用的意义,了解甲题烷、乙烯、苯等的主3 要性质,认识乙烯、化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学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与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21)化学反应速率(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23)可逆反应
(24)化学平衡
(25)烃、烷烃
(26)甲烷的结构
(27)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28)乙烯的结构
(29)乙烯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
反应、加成反应)和用途
(30)苯的结构
(31)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和用途
(32)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
(33)煤的干馏
(34)乙醇的结构
(35)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和用途
(36)乙酸的结构(37)乙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酯化反应)和用途
(38)酯和油脂(乙酸
乙酯或油脂的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
(39)糖类的组成、分
类
(40)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41)淀粉的水解(42)蛋白质的组成(43)蛋白质的性质[盐
析、变性(凝聚
A 教学中注意帮助学A 生建立化学反应速率、可 逆反应、化学平衡等概 念。通过温度、催化剂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 验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化A 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A
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暂不作要求。
A 借助模型等直观教A 具,分析甲烷、乙烯、苯B 的分子结构特点,并通过 实验探究认识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根据A 性质了解它们的重要用B 途,让学生体会学习有机 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A 乙烯、氯乙烯、苯、苯的B 衍生物在化工生产中的 重要作用和化石燃料综 合利用的意义。
A
乙炔的相关知识暂 不作要求。教学中还应注A 意避免对烷烃、烯烃、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A 教学中注意以乙醇、B 乙酸为例,引导学生了解 有机物结构特征决定性 质的特点,进一步归纳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一A 般方法和思路。
B 应以演示实验、分组 实验、设计实验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A 多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 形式)进行以下实验:探 究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 性质,乙酸乙酯或油脂的A 水解,葡萄糖与新制氢氧 化铜的反应,蛋白质的性A 质。
引导学生认识乙醇、A 乙酸、糖类、油脂、蛋白A 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
官能团、卤代烃、酚、醛等内容暂不作要求。教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或聚沉)]
(44)高分子材料(塑
料、橡胶、纤维)(45)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的加聚反应
(46)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镁的提取)
(47)酸雨的防治
(48)合成新物质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49)绿色化学
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对醇类、羧酸、脂类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拓展延伸。
A 要求学生能列举一 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A 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缩聚反应暂不作要求。B 结合有关元素化合
物知识的教学,了解从海水提取氯、溴、镁的工艺流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相关小论文,展示交流。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A
结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教学认识酸雨的形成、对环境造成危害以及酸雨防治的化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A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 会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A
造新物质,认识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绿色化学”的涵义,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
关于开展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的通知
各高完中学:
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渝教师[2012]11号)——关于开展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将组织各高完中2012年秋期高一学科教师、学科教学辅助人员(含专职实验员)参加高中心课改试验远程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一)全区普通高中2012年秋季起始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全体教师、学科教学辅助人员(含专职实验员)、学科教研员。
(二)全区普通高中2010年、2011年远程培训未合格和未参加远程培训的学科教师、学科教学辅助人员(含专职实验员)。
二、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两部分,具体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计划在培训期间登录培训平台下载。
(一)通识培训。通识培训包括区级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安排,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天。网络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组织实施,时间不少于30学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及其相关教育理念,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新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改革,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的利用等。
(二)学科培训。学科培训主要以远程方式进行,不少于50学时。培训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课程方案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主要内容解读;教
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培训;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辅导;教学评价方法指导;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如何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等。
三、培训方式
本次远程培训采取网上自主学习和集中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方式。以远程网络自主学习为主,在线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答疑、专家讲座为辅,强调全员参与和小组协作学习,形成教师自主研修、合作交流、总结反思、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培训模式。
四、培训组织
(一)组织管理。远程培训由市教委统筹组织管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以下简称“市技装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教网”)、新思考网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送培学校共同参与和协作。
(二)教学管理。本次远程培训将构建由国家级学科专家团队引领、网络平台学科专家团队支持、班级辅导教师团队配合的三级远程培训管理模式。继教网、新思考网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学科优秀教师组建专家团队。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负责遴选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学科教师及教研员组建辅导教师团队,确保远程培训质量。
(三)平台支持。重庆教师研修网(http://。
(二)搭建平台阶段(6月15日—6月23日)。培训承担单位搭建培训平台,建立培训信息数据库,分配班级,设置培训课程,生成登录账号,准备项目工作手册及平台操作手册。
(三)熟悉操作阶段(6月24日—6月27日)。举办项目管理员培训班。项目管理员、班主任、辅导教师及参训教师登录(用户名为本人身份证号、初始密码为本人身份证号后六位)重庆教师研修网(http://)“重庆市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平台”熟悉操作流程。
(四)正式培训阶段(6月28日—7月12日)。参训教师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各单位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互动回帖并按时完成作业。培训承担单位组织专家集中答疑和专题讲座。
(五)总结评价阶段(7月13日—7月28日)。培训平台提供培训数据,评定学员成绩。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总结培训工作,报送总结材料和优秀辅导教师、班主任、学员(各按20%比例推荐)名单。市里将根据各单位组织管理和学员参训效果等情况,综合评定优秀项目管理员。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高完中要认真组织,细化措施,广泛动员各教师积极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学习活动。
(二)明确职责。各学校落实专人,负责与区教师进修校继续教育办公室的工作联系,并负责本校培训项目各类数据、信息的上报、下传,负责及时通知、督促本校参训教师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加强考核。区教委、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参训教师和学校各方的督导与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能否胜任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依据。
南川区继续教育中心办公室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附件
第四篇: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说明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说明
重庆教科院徐晓雪
第一部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置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模块,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围绕三维课程目标,精选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内容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加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 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 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 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 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 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 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部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总体结构
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初中高中;分科综合 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和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和
二、必修课程《化学1》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选修课程
第一类是突出与STS(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第二类是集中体现化学科学三大核心领域的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第三类是侧重化学实验的课程,即《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
生活中的材料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技术》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 结构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实验化学》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探究
第三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整体把握课程结构,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北京市开课方案
人大附中开课方案
二、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切实促进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正确定位教学内容深广度
四、实践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课 堂教学有效性
基于观察思考的启发式讲授教学
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
交流研讨
自主学习
五、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发展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要素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合理;注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素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科学有序,主线明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用化学史育人。
要素3.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合理,能够启发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结合实际应用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
要素4.教学过程
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无科学性错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突出,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师生、生生信息多向交流;演示实验效果好,可见度高;学生实验探究性强,效果好,安全系数高;课堂调控及时得当,教学设计实施顺利。
要素5.教学效果
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双基训练落实;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到科学的过程和方法,陶冶了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要素6.教师素养
穿着得体,仪态自然、端庄,正确运用肢体语言;普通话发音正确,语言清楚、准确,逻辑性强;板书美观,有条理;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熟悉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法
2.学生调查法
3.课堂测验法
4.自我反思法
第五篇: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心得22
未来的校园生活更美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心得
独山子第一中学中学 吐尔孙江·伊米尔
经过了这些天的省连胜级通用技术培训研修,使我明白了,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认识到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就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必须高举对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听了几位国家级的教授专家关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教学设计的方法的报告,明白了在传统的技术教学中,教学关系往往是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这样的课堂里,实际上学生不是自己学会技术,而是被教会技术,技术教学往往成了单纯的技能训练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新课程又要求我们技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技术教学的研究者。技术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和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同时也没有多少由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可借鉴和参照,所以就要求我们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分析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探究解决教学中难题并使研究成果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再指导技术教学的实践。这种研究不会脱离教学实际就会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新课程得到创造和实施。
另外我们也认识到教师在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教材实验中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反思,我们要准确定位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从重知识传授走向关注设计创新、从重技能训练走向学习技术思想方法,从重作品结果,走向关注参与过程。从单一教学方式走向多样化教学的方式,要实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教学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通用技术是一门源于实践,内容宽泛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更来自学生生活,来自课堂师生交往中共生知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存在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不同,原有的基础和基本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学生去适应教材,用教材来限制学生的发展和想象空间,我们应该把两者进行综合考虑,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教材只是范例,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的内容有较强的经典性,可为我们教师确定开展教学内容和方试。我们教师如何吃透好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成功地完成课堂教学,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经来“吃透”教材,为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我认为反复阅读钻研《新课程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因为教材是依据这些精神编写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新理念和新目标对于理解“吃透”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我们要反复阅读钻研教材,进一步明确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新目标明确教材作者的编写意图及居此安排的结构和体系,明确全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明确各章节所处地位,作用及前后衔接的关系,从而确定为每单元,每课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打下基础,在弄懂、弄通基本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和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的教学参考书资料,包括相关的教学参考书或教科书中小资料,小辞典阅读材料,探究、讨论。使我们的视野能进一步地拓阔。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要线索进行内容的组织和编排的,所以学生的动手制作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肯定会面临场地、设备、仪器、工具材料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在设计教学中,即能体现教材要求,又能紧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简单,常见的材料和设备来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并有一定实际难度的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开动脑筋,尽量运用本地可用的工具和材料,或选用一些替代的材料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实践任务。我们也要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结合教材,给出贴近学生生活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与制造实践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感知技术从生活中来,技术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在当代,科学在生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几天的通用技术国家级培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就不能现代化,而我们通用技术课程恰恰是培养科学技术种子的温床,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努力奋斗。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