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活动课程化工作阶段小结
创设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的德育课程
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拓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项目驱动,从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三个方面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建设。从2010年6月起,学校一直在实践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工作,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现将我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研究作如下小结:
一、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
我们倡导在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为了让这种活动教育,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我们把活动教育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资源进行重点开发。为此,我们成立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以德育分管校长担任课程组长,各校区德育主任、德育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担任执行小组成员),确立“项目驱动、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工作思路,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校长——德育科——德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机制和教研网络。定期对学校活动课程进行评议,发现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德育活动课程标准,再通过相关教师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并组织实施。
(二)深入学习、立足学校
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组织全体德育教师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教师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任务。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根据学校三个小区四个教学点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分别在华阳、安龙和国旅校区设置校本德育课程——《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加强德育活动时效性。
(三)项目驱动、初见成效
1、发挥优势,资源整合,体现德育课程生活化
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强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德育课程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连续化。总结学校已有德育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精选传统德育内容,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实践有机融合,优化学校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等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工作,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
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德育活动实践,着力将德育活动生活化,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活动划分:主题教育系列(包括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重大社会实践系列(军训、政训、社会实践考察等)、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志愿者服务系列(志愿者服务队)、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国庆、中秋、新年等)、校本节日仪式系列(艺术节、体育节)、常规教育活动系列、校班会系列,在发挥优势项目基础上,积极开展德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研究并收集相关德育模块的案例教案,编辑成专辑,形成德育课程校本教材,构建、开发并形成以“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为内容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以“感恩教育”为例,学校以每年的“爱心红三月——学雷锋献爱心”作为感恩活动启动仪式,通过“爱心义卖”、“辩论赛”、“生活小能手”等一系列比赛、激发学生“劳动最光荣、感恩记心中”,用自己的实际劳动回馈社会、学会感恩。
2、寓教于乐,精心设计,体现德育课程活动型
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具有现代职校特色的常规“七彩主题月”活动已然成为传统。学校常规“七彩主题月”活动主要包括:爱心红三月——学雷锋献爱心;暖情黄四月——学会感恩;激情橙五月——五四青年活动月;创智绿六月——社团文化节;青九月——感谢师恩;响亮金十月——歌唱祖国;蓝十一月——素质运动月;紫十二月——元旦迎新。
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德育课程要求,适时地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为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开展的回母校感恩活动,为加强礼仪学习开展校园巡礼节活动和校园礼仪形象大使评比活动;如结合今年建党九十周年,开展了“百年经典,红色旗帜”现代职校第三届红五月歌会;如,结合今年百年校庆,开展了大量以校庆为主题的“走进校庆”系列活动项目活动(“爱校荣校 展我风采”——喜欢现代的一百个理由、“杰出学子 感动你我”——寻访现代一百位校友、“回眸百年 追寻校史”——走访现代一百位教师、“祝福现代 感受校庆”——送给现代的一百条祝福)每次活动都精心设计,内容、形式多样。
3、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开展探究式德育课程
学校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着,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主张。在德育课上,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在礼仪课上,给学生播放平时拍摄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视频,再由教师讲解。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模范”、“校园礼仪形象大使”、“我是啄木鸟”等活动,最后由学生形成小组调研报告,在班级里进行宣讲、表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同时,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根据学生情况编写教学内容,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德育课程教案。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贴近学生需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例如,学校结合建党纪念日,组织学生寻访老劳模、老干部,完成了“五个一”:一份寻访计划、一篇寻访报告、一篇寻访随感、一份寻访电子小报、一次校级总结会。如,在“五·四”期间,开展党团知识竞赛、红五月歌会、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明确责任。
二、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初见成效:
(一)深化管理,形成学校“特色德育”
通过继续深化全程跟踪管理、实施网络德育、开展感恩友爱教育、礼仪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德育”。实施全程跟踪管理教育。学校要深化和完善“全程跟踪管理教育”,完善班主任工作条例,积极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引入目标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师资队伍水平,巩固“全程跟踪管理教育”成果。
(二)立足本校,开发了一套德育课程校本教材
1、学校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和行业要求为准则,以职业形象为标准,分为“气质篇”、“运动篇”、“能力篇”和“共进篇”四个篇章,制定了校园行为规范56条,编制了校本教材《校园礼仪规范手册》和《现代服务礼仪》,并制作了校园礼仪影视短片,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仪表仪容和服务礼仪的标准和依据。
2、学校以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为启动仪式,全年开展“回感恩母校——感恩学校”、“为父母做一件事——感恩父母”、“老师,谢谢您——感恩教师”、“我是光荣的志愿者——感恩社会”为四大块活动项目。同时形成该校本课程的计划,每学年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年的大型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以2010世博会为例,对参加世博会的222位志愿者开展“世博心 志愿情——感恩家乡”的活动,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
3、学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形成校本教程。高一新生,推出“理论读书小组”,请区、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与学生结对,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树立伟大理想打基础抓启蒙。高二年级,把重点放在树理想、强信念上,加强了理论教育。学校在区马读会与关工小组的支持下,成立出现代职校马读学习班,对学生进行党史知识教育与宣传,专题讲座活动。高三开展“党章学习小组”,为有志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搭建平台。
(三)合力探究,初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积极开展德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研究并收集相关德育模块的案例教案,编辑成专辑,以供研究推广使用。
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精选传统德育内容,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实践有机融合,优化学校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等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工作,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构建、开发并形成有“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现已推广并运用的主要有《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三门校本德育课程的课程方案和教案。同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1、每学期,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阶段小结,并进行交流,形成自评和互评。
2、以学生的参与情况为评价标准
3、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班主任老师以语言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在学生成长手册中进行反馈。
(四)学生为本,开展了一系列德育课程主题活动
密围绕时势,结合重大节庆日,由师生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了具现代职校特色的各类德育课程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主题型德育活动
以课堂教学、晨会活动、社团活动、午间休闲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对学校进行相关主题的德育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充分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感悟的基础上达成知行统一,从而起到学科教学拓展与延伸的辅助作用,进而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提高德育实效性。
2、设计项目化德育内容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课程设置为几个模块,如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每个模块下配有若干课例。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安排和班级实际,选择其中某一课例,按照课例目标、课例设计、课例过程、课例启示等方面备课(课件),在德育课时间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或由班主任组织,或由学生主持)。每一个课例隶属某一模块,所有模块构成系列德育课程。
3、开展具针对性的中职生职业生涯导航
由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开展的“点击行业,搜索未来”——中职生职业生涯导航行动,学校团委为学生设计与提供了“七个一”的主题实践活动项目菜单,即“一次自主创业”、“一次就业指导讲座”、“一次外出寻访”、“一份调研报告”、“一次主题班会”、“一份求职简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篇:德育活动课程总结
《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
现场研讨会纪要
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成都市教科所,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于2005年7月5日上午在崇州市蜀城中学召开了《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现场研讨会。课题组负责人、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副处长梅青,课题组副组长、成都市教育学会会长张乃文,总课题组成员、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秘书长王殊,总课题组成员,成都市德育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崇州市教育局主管德育的杨局长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致欢迎辞,课题组成员单位蜀城中学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蜀城中学科研室主任,课题组成员单位成都市49中分别汇报了本校开展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课题组各片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的进展情况。
张乃文会长对蜀城中学和成都市49中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进行了简要点评,在对各片的前期工作和典型做法进行了简要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研究思路和工作方式作了具体安排和说明。张会长认为,课题自立项以来,各参研单位和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参研单位对课题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理解不够,研究工作抓得不紧,对阶段成果的提炼、整理存在一定的偏差等。总课题组在总体协调、督促、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张乃文同志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1.对课题研究性质定位:课题研究既要总结、提炼德育活动课已有的经验,促进学校德育活动课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要对今后全市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实施起到指导作用,要充分体现教育科研为实践服务的功能。
2.研究思路问题: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课题最终要形成系统化、序列化、规范化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系统化是指,要涵盖中学德育内容;序列化是指,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年段的要求,形成前后衔接的序列;规范化是指,将总课题组的统一要求与学校的个性特点相结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全市系统化、序列化、规范化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全市各校开展德育活动课的行为;另一方面,为全市开展德育活动课提供课程菜单,供各校自主选择,使各校开展德育活动课有依据。
3.研究成果的提炼: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深入的发展,学生、教师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形成具体要求,指导各学校的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
张乃文会长强调各子课题组,要以总课题方案中12个内容为核心形成物化成果。物化成果包括(1)课程标准(2)系列活动方案;(3)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体会、论文;(4)子课题参研学校对系列研究活动进行效果说明的支撑材料,如:调研报告;能够说明变化的 材料;(5)相应的校本教材。
张乃文会长要求,总课题组成员,市中学德育中心组成员要形成一个整体,分工合作,参与研究,每个研究内容确定1~2人负责,形成课题小组,组织相关学校,以总课题组提出的分类目标为重点形成相关的课程标准。
接着,王殊老师代表总课题组对各子课组下阶段的研究进程提出了以下要求:
05年9月~12月,各子课题完成课程标准(含年段细化内容)。
06年1月~5月,各子课题主研学校完成系列活动方案,同时实施活动方案,形成典型个案。
06年6月~12月,在各子课题组总结的基础上,总课题组总结、提升、争取完成结题工作。
王殊老师再次强调了课题的定性问题,课题是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要对全市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具有引导性,研究要体现课程要素。王殊老师还从课程的要求,对各子课题完成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最后,梅青副处长就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研究做了重要指示。梅青同志说:该课题自2003年开题以来,已做了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有一定的责任。今天的会开得很好,乃文会长和王殊老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可行的指导和布置,收缩了研究战线,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和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下一步的工作,我提四点要求:
1.温习研究方案。全体研究人员都应认认真真地重读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明确我们研究的是活动课程,不是活动课,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本要素,把握研究方向。
2.明确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是纯粹理论研究,正如乃文所长所说,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要对具体的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3.提升认识高度。各子课题组要站在全市德育工作的高度去认识问题,为推进全市德育工作、全市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做贡献。
4.狠抓工作落实,总课题组成员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在研究进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要将每项工作落在实处。
会议决定增补教科所米云林副所长担任课题组副组长。会议还对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具体情况在下期课题工作会上进行通报。
整个会议安排紧凑,内容明确,注重实效,对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
2005年7月8日
第三篇:九月份德育活动小结
九月份德育活动小结
新学期开始了,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序列,在全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阵地,在学校领导和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学生的言行有所规范。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喜欢在校园内疯赶打闹,八、九年级学生在晚自习后男女生界线不清,时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在校内抽烟,住宿生偷跑出校门通宵上网等现象。根据这一情况,学校给走读生办理了出入证,学生一律凭出入证进出校门,学校完善了查寝制度,每班上晚自习的老师清查本班住读生人数并记载入册,晚自习后值周领导和年级值班领导在校园内巡查,严厉制止抽烟,打架,男女生谈情说爱等违规现象。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同学们以上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在学校遇见老师会主动叫“老师好”,在家里也懂得了尊重父母,孝敬长辈。但是德育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转变,我们将作不懈地努力。
第四篇: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课题阶段研究计划一
“体验式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
阶段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在宜昌市科规办《“德育及生活”理念下的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华实践研究》课题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按照学校课题方案规划既定的本阶段研究重点,通过建立领导及研究队伍、学习宣传课题方案、初步探讨德育活动课程化结构规划、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等,为顺利实施本课题研究工作开好头。
二、目标任务
1、理清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诸多关系,建立相关组织(附后),明确课题领导小组、管理部门(教科室)及课题组各自职责与分工。
2、全面组织学习课题实验方案,了解课题研究相关内容。
3、确定“德育活动课程化”的框架。
4、根据课程框架梳理已有德育实践活动。
5、探讨开发新的实践活动内容并进行课程化编写。
6、对阶段研究工作进行小结整理。
三、研究措施
1、本课题纳入学校整体科研规划,由学校统筹布署、教科室统一管理,课题组具体操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坚持教科室主任负责的课题研究日常管理机制,对研究计划执行情况及变更情况进行监管和督导,课题组长及核心组员组织本课题研究团队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2、课题领导小组及教科室针对本课题研究召开专题会议,一是组织学习课题实验方案,由方案制定人对学校研究环境、课题选题目的、研究规划及预期成果作具体说明;二是商讨课题研究工作基本思路,对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的总体框架进行研究和规划,并形成比较成熟明确的意见,以有效指导课题组启动续研究工作。
3、课题组召开实验教师研讨会。一是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说,传达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实验的指导意见。二是组织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1)学习德育课程标准(主要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题标准》),解读如何理解和把握“儿童的生活是德育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并用以指导我们本课题的研究。
(2)组织“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及落实方法初探”理论研讨,并以此作为课题开题报告。
4、拟定“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对课程定位、性质、目标、内容结构框架、编写意见、评价建议等作规划和说明,并提交课题组、课题领导小组讨论审议,经修改完善后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执行。
5、在“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导下,梳理学校现有的德育实践活动,整理编写活动实施方案或者活动案例。
(1)少先队系列的主题队会主要由大队辅导员负责整理;
(2)主题班会由政教处统一规划设计,政教主任联系协调,任务分解到12位班主任,每人完成1份;
6、坚持实践活动——文字方案——实践活动的基本思路,让研究成果来源于实践活动,同时让活动方案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和完善,及时将研究成果在校内或校外进行推介。
7、适时组织中期研讨碰头会,充分发挥全体实验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开展研究工作,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及问题,并将情况书面记录或上报课题领导小组解决。
8、踏实开展过程研究,作好过程资料整理保存,除文字资料外,注意收集和保存图片、影像资料。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过程迅速转化为成果,即将活动方案在活动
9、作好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小结,向课题领导小级及全体老师们介绍课题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研究作布署。
四、成果预期
1、编写“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2、梳理已有活动,整理编写《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案例集》。
3、教师研究成果获奖或发表达到5件。
第五篇:校本课程活动小结(范文)
校本课程活动小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
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
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
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3、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
4、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
6、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
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2、开展古诗词朗诵竞赛活动。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三)完善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常规教学提供了文本保证。实验教材的修订与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是实施校本课程常规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文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古文化底蕴,推进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加强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和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修订和编写工作力度。
按计划完成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修订工作。如期完成了配套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为了解决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难与困惑,2009年9月,我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指定专职人员编写配套教学用书。经过不懈努力,截至本学期,历时两个半学期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至六年级一套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初稿的编写工
作。尽管还很粗糙,还有很多尚需进一步斟酌和完善之处,但我们还是迈出了这既艰难又可喜的第一步。
三、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