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1 23: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简要说明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CSMA/CD的工作原理

答:(1)发送数据是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6)每个卷入的站都进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算法等一段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1-6步骤,直至发送成功。

2、给出EIA/TIA568A、EIA/TIA568B的标准排列线序,举例说明直通线、交叉双绞线的具体应用。

答:标准双绞线做法有两种:ETA/TIA568A和ETA/TIA568B。

ETA/TIA568A的8根线排列顺序是:绿白绿

橙白蓝

蓝白橙

棕白棕 ETA/TIA568B的8根线排列顺序是:橙白橙

绿白蓝

蓝白绿

棕白棕 交叉线(A)一般用来直接连两台电脑,也就是网卡——网卡。

直通线(B)一般用来连接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HUB、ADSL等)与电脑,或者是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相连。

3、简要说明ISO/OSI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与TCP/IP体系结构的不同

答:(1)ISO/OSI的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分为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分为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TCP/IP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于ISO/OSI的物理层;TCP/IP的网际层对应于ISO/OSI的网络层;TCP/IP的传输层对应于ISO/OSI的运输层和部分会话层功能;TCP/IP的应用层对应于ISO/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出现的时期不同

TCP/IP的出现比ISO/OSI早约十年左右,技术上发展比较成熟。(3)标准及规格不同。

4、简述域名解析DNS和地址解析ARP的不同,以www.xiexiebang.com,请分析你的计算机可能会依次发送哪些类型的报文,同时解释这些报文的主要作用

答:

9、简述局域网基本特点,说明局域网中三层交换通信的基本原理

答:

(1)网络范围很小,最大不超过25km;(2)传输效率较高,一般为10——100Mbit/s,甚至达到10Gbit/s;(3)误码率低,一般为10(-8)——10(-11),最好可达到10(-12);(4)结构简单,实现容易;

(5)一般采用方便的分布式传输控制方式;

三层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当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0、根据网络的发展过程,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11.简述当前网络安全中的三大公害,说明采取的主要技术。

答:

三大公害:恶意软件、垃圾邮件、电脑病毒是网络安全中的三大公害。

采取的技术:网络防攻击技术;网络安全漏洞与对策的研究;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防抵赖问题;网络内部安全防范;网络防病毒;无用信息邮件与灰色软件;网络数据备份恢复与灾难恢复

12、简述正常建立和终止TCP连接的过程。

答:

正常建立: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1,随机产生seq number=1234567的数据包到服务器,主机B有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A发送ack number=(主机A的seq+1),ACK=1,SYN=1,随机产生seq=7654321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1,以及位码是否为1,若正确,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主机B的seq+1),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值与ACK=1,则连接建立成功。

完成三次握手,主机A与主机B开始传送数据。正常终止:四次分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原理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客户端A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端A到服务器B的数据传送。服务器B收到这个FIN,它发送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 服务器B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A 客户单A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13、简述域名解析中递归查询的基本步骤。

答:

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它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到所需要的ip地址。

14、简述FTP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答:

FTP服务器进程由一个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当个请求。

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为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和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进行的; 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控制连接和数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据连接。控制连接在整个回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FTP客户所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但控制连接并不用来传送文件。实际用来传送文件的是数据连接,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在接收到FTP客户发送来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就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和数据连接,用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传送连接并结束运行。

当客户进程向服务器进程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时,要寻找连接服务器进程的熟知端口(21),同时还要告诉服务器进程自己的另一个进程端口号,用于建立数据传送连接。接着服务器进程用自己传送数据的熟知端口(20)与客户进程所提供的端口号建立数据传送连接。

15、简述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那些?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

主要技术有:双协议栈、隧道技术、NAT-PT(1)双协议栈

采用该技术的节点上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这是使ipv6节点保持与纯ipv4节点兼容最直接的方式。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端节点(包括主机和路由器)。这种方式对ipv4和ipv6提供了完全的兼容,但是对于ip地址耗尽的问题却没有任何帮助,由于需要双路由基础设施,这种方式反而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

(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的分组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的数据报中,被ipv4网络传输。根据建立方式的不同,隧道可分为两类:手工配置的隧道和自动配置的隧道。随着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是使ipv6节点之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3)NAT-PT 转换网关除了要进行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转换,还要包括协议并翻译。转换网关作为通信中的中间设备,可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转换ip报头的地址,同时根据协议不同对分组做相应的语义翻译,从而使纯ipv4和纯ipv6站点之间能够透明通信。

16.万维网(WWW)使用什么技术或者方法来标志文档、实现超链链接、显示文档和查找信息的?

答:

(1)用URL来标识文档(2)用HTTP实现超链接(3)使用HTML显示文档(4)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信息

17、简述局域网上网配置ICP/IP属性有哪些内容?各起什么作用

答: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

(1)Ip:能够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或路由器;(2)子网掩码:ip与子网掩码相与能够得到目的网络的ip(3)默认网关:配置默认网关可以在ip路由表中创建一个默认路径,一台主机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网关,就把数据包发给默认指定的网关由这个网关来处理数据包;

(4)DNS服务器:用户使用域名地址,该系统就会自动的把域名转换为ip地址。域名服务是运行域名系统的internet工具。执行域名服务器称之为DNS服务器,通过DNS服务器来应答域名服务的查询;

18.简述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CSMA/CA工作原理

答: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

(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介质是空闲的,立即发送。(3)如果有冲突,则等待一随机时间,重复第一步。

(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介质空闲,站就立即发送;缺点是假如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站同时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因为多个站同时检测到了空闲。

19.简述慢开始拥塞避免和快重传快恢复算法的工作过程? 20、简述交换式局域网和共享式局域网的区别

答:(1)共享式局域网通过总线这一共享介质使PC全部连通.,交换式局域网是用机与机之间,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不同的网段.,从而使同一网段的PC可以通信,(2)数据转发给哪个端口,交换机基于MAC地址作出决定,集线器根本不做决定,而是将数据转发给所有端口.数据在交换机内部可以采用独立路径,在集线器中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在所有的路径上流动.(3)集线器所有端口共享一个带宽,交换即每个端口有自己独立的带宽,互不影响.(4)集线器所有端口均是同一个冲突域,而交换机每个端口下是一 个独立的冲突域.21、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

答:发送窗口是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而发送窗口的大小代表在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的条件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接收窗口是为了控制哪些数据帧可以接收而哪些帧不可以接收。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该数据帧收下。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

(ps:时间比较仓促整理的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

祝兄弟姐们考试不挂科,回家过好年!呵呵)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在一起,是网络的网络,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

(2)internet是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3)Internet是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4)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因特网的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 NAP,国家主干网(ISP),地区 ISP,本地 ISP,校园网、企业或 PC 机上网用户。

(5)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作用:信息处理

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a.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的特点: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程序的特点: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b.对等连接方式: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可实现共享文档。

2)核心部分 作用: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 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a.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传输效率低。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管道中传送。

b.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时延长)c.分组交换:

分组: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单个分组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时延短,灵活性)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点到点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2)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个人区域网(PAN)3)按所使用的传输媒体: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微波网、红外线网、无线网等。4)按网络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私用网。

5)按拓扑结构:总线形网、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网状形网、混合形网 6)按信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单位: b/s,或kb/s,Mb/s,Gb/s 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数据率/比特率 2)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网络的通信线路数据传送的能力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时延:(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时延包含: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a.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b.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c.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d.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 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定义: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2)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主要是由语法、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

3)分层: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a.通信是分层的 b.服务是逐层搭建的

c.对等的服务层间遵循相同的规则 d.各层服务细节对外屏蔽 e.各层对其上层屏蔽下层的差异 f.通信要传递两种信息

g.物理通信与逻辑通信:上层通过下层得到了对方同等层的信息,相当于同层之间也进行了逻辑上的通信。4)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a.应用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的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http,ftp,smtp)

b.运输层: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TCP,UDP)c.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另一个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IP)d.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e.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a.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b.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c.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d.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源点和发送器)、传输系统、目的系统(目的站)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都是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不同: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3)三种通信基本形式:

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的传送信息的媒体 根据双方信息交互方式不同,划分为:

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接收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区别:单向通信只需要一条信道,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需要两条信道(两个方向),双向同时通信效率最高。(4)几种信号和信号的调制: 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2)带通信号: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3)调制: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通过调制滤除。

a.基带调制:仅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

b.带通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5)常用的编码方式

1)不归零制:正电平表示1,负电平表示0(产生信号频率低)

2)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3)曼彻斯特编码: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它具有自同步机制,无需外同步信号)

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 高 →低的跳变——0,低→高的跳变——1

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

用在码元开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 码元开始处有跳变——0,码元开始处无跳变——1

0 0 1 1 0 0 0 1 1 1(5)基本带通调制方法: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6)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1)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红外、大气激光)

(7)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共享同一线路,即多路信号在同一物理信道中传输。1)频分复用(FDM):整个传输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频率通道(频段),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段。频率通道之间留有防护频带。

2)时分复用(TDM):将物理信道按时间分割成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时隙传输数据。在任意时刻,整个通路上只有一个特定用户的信号,即每个用户交替使用单一信道,多个信号从宏观上同时进行传输。

3)同步时分复用(STDM):信道固定时间分配方式,每个时隙分配给固定的用户,任意时刻整个通路上只有一个特定用户的信号。无论用户使用与否,时隙不会被其它用户占用。4)异步时分复用(ATDM):3)的缺点(某用户无数据发送,其他用户也不能占用该通道,造成信道浪费),可动态分配时隙,避免信道空闲,某一用户申请进行数据传输时再分配时隙,时隙与用户之间无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时隙可被用于传输任一路信号 5)波分复用(WDM):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6)码分复用(CDM):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8)数字传输系统:最初传输标准是脉码调制 PCM 体制,现在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使用同步光纤网SONET(美国标准)或同步数字系列SDH(国际标准)

(9)用户从因特网的宽带接入方法有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在有线电视网基础上开发的)和FTTx(光纤入户)(10)为了有效地利用光纤资源,在光纤干线和用户之间广泛使用无源光网络PON。无源光网络无须配备电源,在长期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

(1)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层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2.数据链路:

(1)链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2)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3)帧: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 3.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目的是使接收端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能准确地找到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2)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输。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好出现了与某一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误认为是控制信息。

字节填充: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3)差错检测:

1)比特差错: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2)误码率 BER: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与信噪比有关)3)循环冗余检验(CRC):(CRC 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a.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 k 个比特。

b.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 101001(现在 k = 6)。我们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一起发送。c.步骤:

用二进制的模 2 运算进行 2n 乘 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 M 后面添加 n 个 0; 得到的(k + n)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 + 1)位的除数 P; 得出商是 Q 而余数是 R,余数 R 比除数 P 少1 位,即 R 是 n 位;

把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 M 的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M + R。4)差错判断:

a.若得出的余数 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b.若余数 R不等于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就丢弃。c.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

d.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通信质量较差)。

4.PPP协议: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

(1)IP数据报: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2)链路控制协议 LCP(Link Control Protocol)。PPPoE(3)网络控制协议 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5.PPP传输:

(1)同步传输链路: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2)异步传输: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3)特点:简单;只检测差错,不是纠正差错;不使用序号,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6.局域网优点: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7.媒体共享技术:

(1)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2)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8.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1)逻辑链路控制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2)媒体接入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但LLC已成为历史。

9.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通信要通过适配器(网络接口/网卡),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就藏在适配器的ROM中。

10.以太网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目的站收到有差错帧就把它丢弃,差错纠正由高层决定。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11.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并强化冲突。退避以后,再重新上述过程。

(1)载波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获取发送权)

(2)碰撞检测: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发送中检测信道)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产生碰撞。(3)特点:

1)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3)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12.目前以太网基本上都是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以太网。这种以太网在物理上是星形网,但在逻辑上是总线形网。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一个接口仅仅简单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13.以太网的硬件地址: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与主机所在的地点无关,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48位长。

以太网适配器有过滤功能,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只接收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14.以太网 V2 的格式:

15.扩展的以太网: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1)物理层:使用集线器扩展(使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使用网桥扩展(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优点: 1)扩大了物理范围。因而,也增加了整个以太网上工作站的数量。2)提高了可靠性。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一般只影响个别网段。3)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缺点:

1)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查找转发表,执行CSMA/CD算法,都会增加时延。

2)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3)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当网络上负荷很重时,网桥上的缓存空间可能不够而发生溢出,以致产生帧丢失的现象。

4)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16.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

一个多接口的网桥,每一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工作在全双工方式。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有三种:直通;存储转发;碎片隔离。

17.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 18.虚拟局域网VLAN:

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VLAN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第四章:网络层 1.网际协议IP :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2.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不保证分组交付的时限,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失序。进程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由运输层负责。3.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中继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交换机。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4.虚拟互连网络:

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当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网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具体的网络异构细节。

5.分类的 IP 地址:网络号字段+主机号字段

6.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1)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2)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7.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1)多归属主机: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

(2)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按照因特网的观点,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8.IP地址和物理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逻辑地址,由软件实现的。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物理地址。IP地址在IP数据报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9.地址解析协议 ARP:

(1)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2)当主机 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 B 发送 IP 数据报时,就先在其 ARP 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 B 的 IP 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 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 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3)若查不到,主机A就自动运行ARP协议,然后找到B的硬件地址。

10.使用 ARP 的四种典型情况:

(1)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2)发送方是主机,要把 IP 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3)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本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4)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另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11.IP 数据报的格式: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1)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1)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即 IPv4)2)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

3)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4)总长度:占 16 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总长度必须不超过最大传送单元 MTU。

5)标识:占 16 位,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数据报的标识。

6)标志:占 3 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标志字段的最低位是 MF(More Fragment)。MF=1 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是 DF(Don't Fragment)。只有当 DF =0 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13 位):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8)生存时间(8 位): TTL(Time To Live)数据报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之前,TTL的值减去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

9)协议(8 位):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 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10)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11)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各占 32位。

(2)后一部分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12.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5)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13.划分子网:

没有划分子网时,IP 地址是两级结构。划分子网后 IP 地址就变成了三级结构。

划分子网只是把 IP 地址的主机号 host-id 这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 IP 地址原来的网络号 net-id。

(1)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

(2)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3)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4)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14.子网掩码:

从一个 IP 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15.构成超网:路由聚合

路由聚合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提高了网络的性能。这些 C 类地址合起来就构成了超网。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多 16.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提高 IP 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1)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2)ICMP 不是高层协议,而是 IP 层的协议。

3)ICMP 报文作为 IP 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 IP 数据报发送出去。4)分类: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5)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6)ICMP的应用举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17.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做域间路由选择;使用EGP外部网关协议 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做域内路由选择;使用IGP内部网关协议(1)内部网关协议 RIP:

1)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2)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3)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4)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5)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6)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找出到某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2)内部网关协议 OSPF: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第五章:运输层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3分钟)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

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

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2分钟)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1分钟)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2分钟)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5、ARP协议的工作原理(2分钟)

答:在TCP/IP协议中,A给B发送IP包时,在A不知道B的MAC地址的情况下,A就广播一个ARP请求包,请求包中填有B的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这个请h求,而正常的情况下只有B会给出ARP应答包,包中就填充上了B的MAC地址,并回复给A。A得到ARP应答后,将B的MAC地址放入本机缓存,便于下次使用。

6、TCP三次握手的过程(2分钟)

答: 基于TCP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为确认连接正常,会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虚连接,连接建立完成后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首先由发起端发送连接请求;当接受方收到连接请求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回复应答报文;然后发送方收到此应答报文,会发送对此应答报文的确认信息。通过这种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在数据发送的初期建立连接,保障数据的正常传输。

7、请问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问当一台客户端主机访问互联网某服务器的WEB服务时,传输层封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2分钟)

1、传输层端口号的作用是用于区分上层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服务进程的。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大于1024随机端口,如1150,目的端口为服务器WEB服务端口,如80。

3、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80,目的端口为1150 8.192.168.1.30/27和192.168.1.65/27是否直接访问?(5分钟)

答:不可以,分析(略)

9.二层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内主机的互联,不能实现不同IP网络的主机互相访问。路由器为什么可以实现不同网段主机之间的访问。为什么不使用路由器来连接局域网主机(5分钟)

1、从OSI的角度分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交换机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识别数据帧的MAC地址信息进行转发;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通过识别网络层的IP地址信息进行数据转发。

2、数据处理方式的区别

交换机对于数据帧进行转发,交换机不隔离广播,交换机对于未知数据帧进行

扩散;路由器对IP包进行转发,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包,路由器对于未知数据包进行丢弃。

3、数据转发性能方面

交换机是基于硬件的二层数据转发,转发性能强;路由器是基于软件的三层数 据转发,转发性能相对较差。

4、接口类型

交换机一般只具备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大;路由器能够提供各种 类型的广域网接口,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数较少。

5、应用环境

交换机一般应用于局域网内部,大量用户的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一般用于网 络间的互联。

10.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什么区别?(3分钟)

1、功能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一样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进行三层数据包的转发。

2、性能

三层交换机能够基于ASIC芯片进行硬件的转发(一次路由多次交换);路由器通过CPU+软件进行运算转发数据,性能低。

3、接口类型

三层交换机一般只具备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大;路由器能够提供 各种类型的广域网接口,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数较少。

4、应用环境

三层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内不同网段间的互通,路由器一般用于网络出口或 广域网互联。

11.请讲述交换机的启动过程(2分钟)

1、交换机开机加电自检硬件

2、交换机从ROM中读取微代码从FLASH中加载操作系统(RGNOS)

3、将操作系统(RGNOS)加载到RAM中,操作系统启动完成

4、系统从FLASH中检测是否有配置文件(config.text),如有,将配置文件加载到 RAM中(running-config)

5、如无配置文件,将启动setup命令,进行交互式基本配置。

12.RSTP在STP基础之上有什么样的改进?(5分钟)

有三点改进

1、第一点改进: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2、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进行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3、第三点改进:直接与终端相连而不是把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边缘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延时。

13.配置链路聚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3分钟)

答:1、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2、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 3、组端口使用的传输介质相同

4、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层次,并与AP也要在同一层次

14.请问路由决策的规则是什么?(3分钟)

答:1、子网最长匹配 2、管理距离(distance)3、度量值(metric)15.请问有类路由协议和无类路由协议有什么区别?(3分钟)

答:1、原理: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时不包含子网掩码信息;无类路由协议包含。

2、处理:有类路由协议路由器收到无法识别的更新信息时,只能按照标准的A、B、C类子网信息进行处理;无类路由协议能够从路由信息中识别其子网信息。

3、后果: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的变长子网路由;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 无类路由协议能够更灵活进行子网划分应用,节约IP地址资源

16.请问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有什么区别?(3分钟)

答: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路由信息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定时更新路由信息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将本机全部路由信息做为更新信息 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向全网扩散链路状态信息

5、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立即发送更新信息 6、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发送需要更新的信息

17.请讲述一下RIP协议的配置步骤及注意事项?(3分钟)

答:1、开启RIP协议进程

2、申明本路由器参数RIP协议计算的接口网段(注意:不需申请非直连网段)

3、指定版本(注意:路由器版本要保持一致,路由器默认可以接收RIPv1、RIPv2的报文)4、RIPv2支持关闭自动路由汇总功能

18.请讲述RIPv1、RIPv2之间的区别有哪些?(5分钟)答:RIPv1 1、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 2、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更新报文 3、不支持认证 RIPv2 1、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 2、以组播的形式发送更新报文 3、支持明文和MD5的认证

19.请讲述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5分钟)

答:

1、为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P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哪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网络中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相关的路由信息

20.请讲述OSPF的基本工作过程?(3分钟)

答:1、OSPF路由器相互发送HELLO报文,建立邻居关系 2、邻居路由器之间相互通告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LSA)3、经过一段时间的LSA泛洪后所有路由器形成统一的LSDB 4、路由器根据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最短生成树,形成路由转发信息

21.PAP和CHAP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分钟)

答:PAP的特点:

1、由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器端无法区分是否为合法请求,可能引起攻击 2、客户端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等验证信息以明文方式发送给服务器端,安全性低 3、由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容易引起客户端利用穷举法暴力破解密码 4、相比CHAP性能高,两次握手完成验证 CHAP的特点:

1、由服务器端发出挑战报文

2、在整个认证过程中不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3、解决了PAP容易引起的问题

4、占用网络资源,认证过程相对于PAP慢

22.请简述CHAP的验证过程?(3分钟)

答:1、客户向服务器端发起建立链路连接请求 2、服务器端向客户端主动发出挑战报文

3、客户端利用密码对挑战报文进行(MD5)加密处理后将加密后的密码发送给服务器

4、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应答后,在本地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建立链路,验证失败断开链路

23.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配置时是否有一些限制?(2分钟)

答:

1、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物理接口进行配置

2、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ACCESS接口

24.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可以配置哪些?可以实现什么功能(3分钟)

答:最大连接数限制、端口地址安全绑定。

1、利用最大连接数限制可以控制用户的接入数量、防MAC地址攻击;

2、利用地址安全绑定可以防止用户进行IP地址欺骗、MAC地址欺骗等行为。

25.请解释一下如何理解NAT地址转换的四个地址的概念(3分钟)

Inside local(IL)分配给内部网络设备的地址,此地址不会对外网公布 Inside Global(IG)通过这个地址,外网可以知道内部的设备

Out local(OL)

通过这个地址,内部设备可以知道外部设备 Out Global(OG)

分配给外部设备的地址,此地址不会向内部公布

26.请简要说明一下静态地址映射和动态地址映射的区别(2分钟)

1、静态NAT/NAPT 应用:需要向外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 特点:永久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2、动态NAT/NAPT 应用: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

特点:内部主机数可以大于全局IP地址数 最多访问外网主机数决定于全局IP地址数 临时的一对一IP地址映射关系

27.NAT存在什么样的限制(2分钟)

1、影响网络性能

2、不能处理IP报头加密的报文;

3、无法实现端到端的路径跟踪(traceroute)

4、某些应用可能支持不了:内嵌IP地址

28.请问ping命令常用的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的故障(5分钟)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的应用,ICMP属于网络层协议,因此ping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以下的故障。Ping ip address 可以测试本机到目的IP的链路可通性

Ping –t ip address-t 参数表示持续不断地发送ICMP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是否为间断性不通。Ping –l number ip address –l 参数表示发送报文的大小,默认windows发送的ICMP报文携带数据大小为32字节,增大ICMP报文的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29、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进行之前必须建立数据链路(虚电路)然后在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完毕后,再释放连接。在数据传输时,好象一直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对传输数据安全,不容易丢失和失序。但由于虚电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在服务工程中不需要先建立虚电路,链路资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动态进行分配。灵活方便,比较迅速;但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30、在广域网中,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有何不同?

答:在广域网中,直接交付是指分组的目的地是直接连接在本结点交换机上的主机,该分组不需再经过其他结点交换机的转发,而由结点本交换机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间接交付是指分组的目的地主机与本结点交换机没有直接的连接,该分组的转发需根据结点交换机转发表指出的路由转发给下一跳的结点交换机。

31、有两个CIDR地址块208.128/11和208.130.28/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一地址块?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208.128/11的前缀为:11010000 100 208.130.28/22的前缀为:11010000 10000010 000101,它的前11位与208.128/11的前缀是一致的,所以208.128/11地址块包含了208.130.28/22这一地址块。

32、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我们知道,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A和B之间的通信,假定B给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在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33、请问ping命令常用的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的故障(5分钟)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的应用,ICMP属于网络层协议,因此ping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以下的故障。Ping ip address 可以测试本机到目的IP的链路可通性

Ping –t ip address-t 参数表示持续不断地发送ICMP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是否为间断性不通。Ping –l number ip address –l 参数表示发送报文的大小,默认windows发送的ICMP报文携带数据大小为32字节,增大ICMP报文的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考点总结(2012)

一 概述

1,“三网” 指:

2, 因特网发展历史的三个主要阶段是什么?(选择)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标志是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Internet(专用名词)和internet(通用名词)是不同的。

4,因特网从总作方式上分为两个部分:

5,因特网中主机通信的方式有:

6,数据交换的方式有: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存储交换是面向无连接的。

7,网络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8,网络的性能指标有:

网络的非性能指标有:

9,时延计算,教材上习题P34---17题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总时延=

D=D0/1-U

10,按不同作用范围,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按不同使用者分为:

11,协议三要素:

12,OSI的7层协议:

TCP/IP的4层协议:

5层协议:

二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即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简答吧)

同时,还要完成串行传输(在链路上)与并行传输(在计算机中)的转换。2,通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3,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模拟信号是连续的。4,从通信的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来看,信道分为以下三种:

5,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6,光缆即光纤。单模光纤: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发生多次反射。

多模光纤:可以存在许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7,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简答吧)

8,码分复用应用,教材上习题P62---16题

9,宽带接入技术ADSL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上行和下行的带宽不对称;两端要各安装

一个调制解调器;这种调制解调器采用离散多音调DMT技术;DMT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三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2,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3,透明传输解决的问题:明确找出帧首和帧尾

4,MTU即最大传送单元,指的是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

5,以太网中帧的数据部分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分别为46Byte和1500Byte(Byte指字节)

6,链路和数据链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7,计算争用期

8,重点掌握CRC循环冗余与检测,知道怎样通过给定的多项式算出除数,然后算出余数,在发送端发送的实际数据,接收端如何判别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参考教材上习

题P105----07,08题

9,ppp协议:不能做到可靠传输,其应满足的需求和不需要的功能分别为:

10,V2标准下的以太网的MAC帧的5个组成部分:

11,理解CSMA/CD的16字原理:

12,计算最短帧长,见教材上习题P106----20题

13,理解字符填充和零比特填充,见教材上习题P105-----09,10题

14,适配器(即网卡)的4个作用:(简答!)

15,网卡是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

16,MAC地址:一共有48位(6个字节),前24位是注册管理机构分配给各厂家的,后

24位是厂家自行指派的。

17,“发往本站的帧”有以下三种:

18,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等表示的含义,见教材上习题P106----18题。

19,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转发器、集线器。

使用集线器连接的网络:碰撞域增大,网络吞吐量不变。

20,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

使用网桥连接的网络,网络的吞吐量会增大。

四 网络层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网络层所完成的功能:

3,网络层的主要协议:

4,虚拟互联网络中的关键设备是

5,互联网中一个主机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数据时,数据的交付形式有哪两种?

6,IP地址分类(总结)

7,网络地址:主机号全为0;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回环测试地址:127.0.0.1;子网掩

码:网络号全为1,主机号全为0。受限的网络地址:255.255.255.255

8,关于IP地址、子网划分的题,见课本课后习题175页09,10,20,22,31,32,33,34,35,36,37

8,IP数据报首部格式(给出其16进制表示,能找出其源地址,目的地址),生存时间的意义。其首部最短长度是20字节。

9,数据报分片的原理,会计算(段内)偏移。(计算题,上层传下来的UDP/ICMP数据报

或者直接是IP数据报)。一定要清楚MTU到底指什么。

10,ICMP协议的类型和作用以及具体应用实例(简答题吧)。

11.默认路由的概念。

12.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在因特网上使用的是动态路由。

13,内部网关协议有哪两种?常用的外部网关协议?

对比RIP 和OSPF各自的三要点,即和那些路由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什么时候

交换信息?

14.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路由表的信息变化,见课本上习题179页41.42第五章 运输层

1,运输层完成的主要功能?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底层。

2,TCP协议和UCP协议各自的特点(简答)

3,端口不是硬件插口(判断)

4,(填空)端口的分类:两个空就是服务器端端口号和客户端端口号,三个空就是系统端口

号(或熟知端口号)、登记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5,识记常见的熟知端口号。

6.每一个TCP连接两端连接的是:套接字(socket)

Socket=(IP地址:端口号)

7,UDP报文的格式。给出其首部的16进制表示,能读出各种信息。见课本习题220页13.14题。UDP首部共有4个字段,8个字节,其中长度字段指的是UDP数据报的总 长度,计算检验和时要包括首部、伪首部和数据部分。

8,注意TCP连接建立和释放时的各字段的取值,比如序列号、确认号。连接建立时的ACK、SYN以及连接释放时的FIN,ACK。

9.TCP可靠传输的实现技术:确认和重传、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10.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时间>往返时间

11.能看懂利用可变窗口进行流量控制,课本上习题221页21题

12.拥塞控制中常用的四种方法?课本上习题222页38.39题。门限值和拥塞窗口的区别及其变化。

第六章 应用层

1.域名:级别最低的写在最左边,域名中的标号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区分大小写,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标点,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完整域名不超过255个字符。

2.顶级域名分为哪三类?每类列举出实例

3,域名服务器分为哪四类?

4,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递归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迭代查询。了解两种查询的原理。

5,FTP和TFTP的区别

6,FTP的基本工作原理:FTP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7,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并行的连接:

它们各自的生存时间?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连接。

8,TELNET:在本地系统运行客户进程,在远地主机运行服务器进程。

9,URL的一般形式:

10.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本身是无连接的。

11.一个电子邮件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12,邮件发送协议SMTP和邮件读取协议POP3的使用场合。注意:电子邮件服务器必须同时能够充当客户和服务器。SMTP不使用中间的邮件服务器。

13.电子邮件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填空)

14.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各自的特点:

15.了解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工作原理:需要IP地址的主机在启动时向DHCP中继代理广播发送发现报文,DHCP中继代理以单播方式向DHCP服务器转发此报文。

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临时的。

16,总结本章所学的几种重要应用是基于UDP还是TCP的?其端口号分别是多少?

第七章 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的四种威胁分别是?

其中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分别包括哪几种威胁?

2,对称密钥: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是相同的,密钥是保密的,算法是公开的。

公钥密钥:使用不同的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加密秘钥是公开的,解密密钥是保密的。3,数字签名必须实现的三点功能?

4,防火墙是一种特殊编程的路由器,目的是实施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的一般分为哪两类?

第五篇: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复习总结

40.简述与IPv4相比,IPv6所引进的主要变化。

41.简述时分ALOHA协议的基本思想。

42.试说明拥塞控制与流控制之间的差异。

43.简述邮局协议POP3的连接过程。

40.简述最短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思想。

41.简述数据报子网中拥塞控制的措施。

42.简述UDP的段结构中各个字段的名称及其含义。

43.简述

40.简述设计路由算法时考虑的技术要素。I-坚持CSMA的基本思想。

41.简述TCP拥塞控制中慢启动的过程。

42.简述令牌环网的操作过程。

43.简述局域网操作系统提供的五级可靠性措施。

40.简述多路复用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在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

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

术。频分多路复用FDM 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41.简述停等协议的实现过程。停等协议的实现过程如下:

(1)发送方每次仅将当前信息帧作为待确认帧保留在缓冲存储器中;

(2)当发送方开始发送信息帧时,赋予该信息帧一个帧信号,随即启动计时器;

(3)当接收方收到无差错的信息帧后,即向发送方返回一个与该帧序号相同序号的 ACK确认帧;

(4)当接收方检测到一个含有差错的信息帧时,便舍弃该帧。

(5)若发送方在规定时间内收到ACK 确认帧,即将计时器清零,继而开始下一帧的发送;

(6)若发送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ACK 确认帧(即计时器超时),则应重发存于缓冲器中的待确认信息帧。

42.简述IPv6与IPv4相比,IPv6的主要变化。IPv6 所引进的主要变化如下:

(1)IPv6 把IP 地址长度增加到128 比特,使地址空间增大了296 倍。

(2)灵活的IP 报文头部格式。

(3)简化协议,加快报文转发。

(4)提高安全性。

(5)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43.简述p-坚持CSMA的基本思想。

。4 p-坚持CSMA。p-坚持CSMA(p-persistent CSMA)用于时分信道(Slotted Channel),其基本思想是,当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忙则坚持监听到下一个时隙:

如果信道空闲,便以概率p 发送数据,以概率1-p 推迟到下一个时隙;如果下一个时隙信道仍然空闲,则仍以概率p 发送数据,以概率1-p 推迟到下一个时隙;这样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数据被发送出去,或因其节点发送而检测到信道忙为止,若是后者,则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后重新开始监听。

40.简述UDP提供的服务及其主要特点。

41.简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路由器的主要工作。

42.简述IEEE802.3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其基本思想。

43.简述Ad Hoc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简述TCP所提供服务的主要特点。TCP 提供的服务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面向连接的传输,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完毕要释放连接。

(2)端到端通信,不支持广播通信。

(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

(4)全双工方式传输。

(5)采用字节流方式,即以字节为单位传输字节序列。如果字节流太长,将其分段。

(6)提供紧急数据传送功能,即当有紧急数据要发送时,发送进程会立即发送,接收方收到后会暂停当前工作,读取紧急数据并做相应处理。

41.简述传输层中预防拥塞的主要策略。

传输层中预防拥塞的主要策略有: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确定超时策略。

42.简述CSMA/CD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规则及其次序控制方法。

则如下:

(1)对每个数据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一个参量L=2;

(2)退避间隔取1 到L 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 个时间片等于两站点之间 的最大传播时延的两倍;

(3)当数据帧再次发生冲突,则将参量L 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该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按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的次序控制的,即未发生冲突或很少发生冲突的数据帧,具有优先发送的概率;而发生过多次冲突的数据帧,发送成功的概率就更小。

43.简述移动主机登录到外地代理的过程(1)外地代理定期广播一个分组,宣布自己的存在及其地址。一个新来的移动主机可以等待这类消息;

(2)移动主机登录到外地代理,并给出其原来所在地的地址,当前数据链路层地址,以及一些安全性信息;

(3)外地代理与移动主机的主代理联系,核实移动主机是否真的在那;

(4)主代理检查安全性信息,如果核实通过,则通知外地代理继续;

(5)当外地代理从主代理处得到确认后,在它的表中加入一个表项,并通知移动主机,登录成功。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习题(★)

    1.将一个C类网络分成4个子网,若网络号为:192.9.200。求出子网掩码和4个子网的IP地址范 围。2.若Inter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分配的B类网络ID为:129.20.0.0,使用缺省的子网掩......

    计算机网络期中简答题复习

    简答题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答:⑴面向终端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特点:它是一种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络,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

    营销渠道总结期末考试简答题

    1.用一种比喻的方法说明营销与渠道的关系,或者厂商(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 答:营销与渠道的关系就如一副树木的静物画,画就是营销的蓝图,画中的树就是营销的渠道,渠道和营销......

    JAVA期末考试简答题

    JAVA期末考试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string类与StringBuffer类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重载和重写(也称为覆盖)的区别。 请举例简要说明JAVA语言的继承机制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抽象类和......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选择题1

    ADSL是目前国际上用来对现有( 电话 )网络进行宽带改造的一种通信方式,是Internet的接入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 C (TCP/IP)参考模型层次结构中,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 C(网络适配器......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合集5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 1、数据通信方式 2、以太网通常指的是采用何种标准的局域网 3、以太网三种常见的产品标准(传输介质方面) 4、虚拟局域网划......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中央电大网上责任老师给的简答复习范围)1.德尔菲法的内容。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包括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

    信息检索期末考试简答题

    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它是文献检索工具,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个学科、专业或专题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文献线索,是积累、报道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有效手段.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