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1: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

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

1、数据通信方式

2、以太网通常指的是采用何种标准的局域网

3、以太网三种常见的产品标准(传输介质方面)

4、虚拟局域网划分的三种方式5、10BASE-2网段距离在使用中继器进行扩展时的注意事项

6、以太网带宽的提升需要用到的设备

7、Windows Server 2008中使用的基本网络模型及其授权模式

8、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IP协议,而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

9、因特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唯一的地址标识,它是IP地址

10、异种网络互联所使用的网络互连设备

11、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哪些子系统

12、网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

13、密码技术的基本要素

14、防火墙分类

15、HTTP、TCP、UDP、ICMP、Telnet、SMTP、FTP、RIP、IP、ARP、AT,M、密钥

16、转换密码法

17、简单网络的设计(已知:路由器一个、交换机一个、服务器一台、笔记本三台、打印机一台、外网)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在一起,是网络的网络,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

(2)internet是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3)Internet是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4)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因特网的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 NAP,国家主干网(ISP),地区 ISP,本地 ISP,校园网、企业或 PC 机上网用户。

(5)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作用:信息处理

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a.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的特点: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程序的特点: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b.对等连接方式: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可实现共享文档。

2)核心部分 作用: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 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a.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传输效率低。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管道中传送。

b.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时延长)c.分组交换:

分组: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单个分组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时延短,灵活性)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点到点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2)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个人区域网(PAN)3)按所使用的传输媒体: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微波网、红外线网、无线网等。4)按网络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私用网。

5)按拓扑结构:总线形网、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网状形网、混合形网 6)按信息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单位: b/s,或kb/s,Mb/s,Gb/s 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数据率/比特率 2)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网络的通信线路数据传送的能力

3)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时延:(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时延包含: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a.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b.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c.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d.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 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定义: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2)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主要是由语法、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

3)分层: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a.通信是分层的 b.服务是逐层搭建的

c.对等的服务层间遵循相同的规则 d.各层服务细节对外屏蔽 e.各层对其上层屏蔽下层的差异 f.通信要传递两种信息

g.物理通信与逻辑通信:上层通过下层得到了对方同等层的信息,相当于同层之间也进行了逻辑上的通信。4)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a.应用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的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http,ftp,smtp)

b.运输层: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TCP,UDP)c.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另一个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IP)d.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e.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a.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b.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c.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SAP d.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源点和发送器)、传输系统、目的系统(目的站)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都是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根据信号中代表消息的参数的不同: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3)三种通信基本形式:

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的传送信息的媒体 根据双方信息交互方式不同,划分为:

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接收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区别:单向通信只需要一条信道,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需要两条信道(两个方向),双向同时通信效率最高。(4)几种信号和信号的调制: 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2)带通信号: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3)调制: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通过调制滤除。

a.基带调制:仅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

b.带通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5)常用的编码方式

1)不归零制:正电平表示1,负电平表示0(产生信号频率低)

2)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3)曼彻斯特编码: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它具有自同步机制,无需外同步信号)

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 高 →低的跳变——0,低→高的跳变——1

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

用在码元开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 码元开始处有跳变——0,码元开始处无跳变——1

0 0 1 1 0 0 0 1 1 1(5)基本带通调制方法: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6)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它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1)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红外、大气激光)

(7)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共享同一线路,即多路信号在同一物理信道中传输。1)频分复用(FDM):整个传输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频率通道(频段),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段。频率通道之间留有防护频带。

2)时分复用(TDM):将物理信道按时间分割成小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时隙传输数据。在任意时刻,整个通路上只有一个特定用户的信号,即每个用户交替使用单一信道,多个信号从宏观上同时进行传输。

3)同步时分复用(STDM):信道固定时间分配方式,每个时隙分配给固定的用户,任意时刻整个通路上只有一个特定用户的信号。无论用户使用与否,时隙不会被其它用户占用。4)异步时分复用(ATDM):3)的缺点(某用户无数据发送,其他用户也不能占用该通道,造成信道浪费),可动态分配时隙,避免信道空闲,某一用户申请进行数据传输时再分配时隙,时隙与用户之间无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时隙可被用于传输任一路信号 5)波分复用(WDM):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6)码分复用(CDM):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8)数字传输系统:最初传输标准是脉码调制 PCM 体制,现在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使用同步光纤网SONET(美国标准)或同步数字系列SDH(国际标准)

(9)用户从因特网的宽带接入方法有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在有线电视网基础上开发的)和FTTx(光纤入户)(10)为了有效地利用光纤资源,在光纤干线和用户之间广泛使用无源光网络PON。无源光网络无须配备电源,在长期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

(1)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层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2)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2.数据链路:

(1)链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2)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3)帧: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 3.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目的是使接收端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能准确地找到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2)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输。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好出现了与某一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误认为是控制信息。

字节填充: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3)差错检测:

1)比特差错: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2)误码率 BER: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与信噪比有关)3)循环冗余检验(CRC):(CRC 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a.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 k 个比特。

b.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 101001(现在 k = 6)。我们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一起发送。c.步骤:

用二进制的模 2 运算进行 2n 乘 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 M 后面添加 n 个 0; 得到的(k + n)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 + 1)位的除数 P; 得出商是 Q 而余数是 R,余数 R 比除数 P 少1 位,即 R 是 n 位;

把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 M 的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M + R。4)差错判断:

a.若得出的余数 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b.若余数 R不等于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就丢弃。c.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

d.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通信质量较差)。

4.PPP协议: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

(1)IP数据报: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2)链路控制协议 LCP(Link Control Protocol)。PPPoE(3)网络控制协议 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5.PPP传输:

(1)同步传输链路: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2)异步传输: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3)特点:简单;只检测差错,不是纠正差错;不使用序号,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6.局域网优点: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7.媒体共享技术:

(1)静态划分信道: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2)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8.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1)逻辑链路控制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2)媒体接入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但LLC已成为历史。

9.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通信要通过适配器(网络接口/网卡),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就藏在适配器的ROM中。

10.以太网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目的站收到有差错帧就把它丢弃,差错纠正由高层决定。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11.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并强化冲突。退避以后,再重新上述过程。

(1)载波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获取发送权)

(2)碰撞检测: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发送中检测信道)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产生碰撞。(3)特点:

1)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3)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4)争用期: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12.目前以太网基本上都是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以太网。这种以太网在物理上是星形网,但在逻辑上是总线形网。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的每一个接口仅仅简单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13.以太网的硬件地址: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与主机所在的地点无关,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48位长。

以太网适配器有过滤功能,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只接收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14.以太网 V2 的格式:

15.扩展的以太网:

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1)物理层:使用集线器扩展(使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纤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使用网桥扩展(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优点: 1)扩大了物理范围。因而,也增加了整个以太网上工作站的数量。2)提高了可靠性。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一般只影响个别网段。3)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缺点:

1)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查找转发表,执行CSMA/CD算法,都会增加时延。

2)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3)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当网络上负荷很重时,网桥上的缓存空间可能不够而发生溢出,以致产生帧丢失的现象。

4)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16.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

一个多接口的网桥,每一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工作在全双工方式。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有三种:直通;存储转发;碎片隔离。

17.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 18.虚拟局域网VLAN:

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VLAN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第四章:网络层 1.网际协议IP :

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2.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不保证分组交付的时限,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失序。进程之间的通信可靠性由运输层负责。3.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中继器、集线器。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交换机。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4.虚拟互连网络:

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当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网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具体的网络异构细节。

5.分类的 IP 地址:网络号字段+主机号字段

6.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1)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2)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7.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1)多归属主机: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

(2)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按照因特网的观点,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8.IP地址和物理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逻辑地址,由软件实现的。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物理地址。IP地址在IP数据报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9.地址解析协议 ARP:

(1)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 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2)当主机 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 B 发送 IP 数据报时,就先在其 ARP 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 B 的 IP 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 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 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3)若查不到,主机A就自动运行ARP协议,然后找到B的硬件地址。

10.使用 ARP 的四种典型情况:

(1)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2)发送方是主机,要把 IP 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3)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本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4)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 IP 数据报转发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个主机。这时用 ARP 找到本网络上另一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剩下的工作由这个路由器来完成。

11.IP 数据报的格式:一个 IP 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1)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 20 字节,是所有 IP 数据报必须具有的。1)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即 IPv4)2)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个单位(一个单位为 4 字节),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字节。

3)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4)总长度:占 16 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总长度必须不超过最大传送单元 MTU。

5)标识:占 16 位,它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数据报的标识。

6)标志:占 3 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标志字段的最低位是 MF(More Fragment)。MF=1 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是 DF(Don't Fragment)。只有当 DF =0 时才允许分片。

7)片偏移(13 位):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8)生存时间(8 位): TTL(Time To Live)数据报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之前,TTL的值减去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

9)协议(8 位):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 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10)首部检验和(16 位):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11)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各占 32位。

(2)后一部分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12.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在路由表中,对每一条路由,最主要的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 N 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5)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13.划分子网:

没有划分子网时,IP 地址是两级结构。划分子网后 IP 地址就变成了三级结构。

划分子网只是把 IP 地址的主机号 host-id 这部分进行再划分,而不改变 IP 地址原来的网络号 net-id。

(1)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 subnet-id,而主机号 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干个位。

(2)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 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 IP 数据报的目的网络号 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3)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 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 net-id 和子网号 subnet-id 找到目的子网。

(4)最后就将 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14.子网掩码:

从一个 IP 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划分。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15.构成超网:路由聚合

路由聚合有利于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的交换,提高了网络的性能。这些 C 类地址合起来就构成了超网。网络前缀越短,其地址块所包含的地址数就越多 16.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提高 IP 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1)ICMP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2)ICMP 不是高层协议,而是 IP 层的协议。

3)ICMP 报文作为 IP 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 IP 数据报发送出去。4)分类:ICMP 差错报告报文和 ICMP 询问报文。

5)ICMP 报文的前 4 个字节是统一的格式,共有三个字段:即类型、代码和检验和。6)ICMP的应用举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应用层直接使用网络层 ICMP,使用了 ICMP 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17.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做域间路由选择;使用EGP外部网关协议 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做域内路由选择;使用IGP内部网关协议(1)内部网关协议 RIP:

1)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2)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3)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4)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5)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6)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找出到某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2)内部网关协议 OSPF: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第五章:运输层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习题

1.将一个C类网络分成4个子网,若网络号为:192.9.200。求出子网掩码和4个子网的IP地址范 围。2.若Inter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分配的B类网络ID为:129.20.0.0,使用缺省的子网掩码 255.255.0.0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网络ID和65536-2台主机(129.20.0.1-129.20.255.254)。将其划分为 8个子网。3.一个网内有75台计算机,把它划分成两个子网,子网1为50台计算机,子网2为25台计算机,确定两个子网的网络ID和地址范围,原有的网络ID为211.83.140.0/24。4.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137, 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 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5.已知某计算机所使用的IP地址是195.169.20.2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计算出该机器的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该机所在的网络有几台主机,并确定其地址范围。

6.有一单位最初只有200台计算机连网,申请了一个C类地址(211.83.140.0),现在上网的计算机增加到2000台,要将2000台计算机连成一个局域网并与Internet相连,还要申请多少个C类地址,并确定其子网掩码。

7.已知IP地址为211.83.140.166,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计算网络号和主机号。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纲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Project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学 时:2周 学分:2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实验

指导书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设计和实现企业内部网络,并完成这些网络之间的互连,掌握网络设计、TCP/IP网络基础、物理网络构造、网络软件及网络服务配置等网络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了解和分析应用需求、综合利用现有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

1、内容: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Intranet网络

2、要求:

①建立由多个TCP/IP网段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②建立企业内部的DNS服务。

③建立企业内部的邮件服务。

④建立企业内部的WWW服务器

⑤每个同学拥有自己的邮件地址,可以相互通信。

⑥每个同学在WWW服务器上均可发布自己的主页,提供同学自己维护各自主面的机制。

3、进度安排:

①学生分组和任务分配,需要2学时。

②设计,需要18学时。

③按小组进行方案评审,需要10学时。

④在实验室实施方案,需要24学时。

⑤学生答辩及相互交流,需要6学时。

三、场地与设备

1、实践场地:网络实验室(501)

2、所用设备:

微型电子计算机 30台

网络交换机 2台

路由器2台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的内容:

①设计方案

②小组分工

③完成情况,包括小组的主页、个人主页和个人E-mail帐号及使用。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选择题1

ADSL是目前国际上用来对现有(电话)网络进行宽带改造的一种通信方式,是Internet的接入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

C(TCP/IP)参考模型层次结构中,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

C(网络适配器)插在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插槽中,是计算机与网络间联接的电气接口,即它一边通过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插槽与计算机主板相连,另一边通过其上的电气接口与传输介质相联。C常见的差错控制方法有(校验)法、回声法、ARQ、FEC、HEC等。C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两大类:(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C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A IP地址)。

D(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防止网络资源由于入侵者攻击而遭到破坏。D(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防止网络资源由于入侵者攻击而遭到破坏。

D(城域网)的规模限定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如,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将政府部门、大型企业、机关以及社会服务部门的计算机连网。

D(网桥)的功能是将一个负载过重的网络分割成若干段,延伸网络的距离。D登录名和口令的验证(确定所请求的服务)属于连接建立的功能

D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它工作在OSI的(应用层),是一种帮助计算机从指定的DHCP服务器获取它们的配置信息的协议。

F(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几大洲,故又称远程网。

F(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米至数公里,一般不超过十公里。如,一个实验室、一栋大楼、一个单位或一所

F(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链路,提供节点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F防火墙技术根据其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分为基于包过滤和基于(代理服务)两大类。F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安全控制策略的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

G(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交换机除了拥有集线器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G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G根据网关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网关分为:(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和安全网关。G光纤接入网就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G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功能和安全管理 G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77 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问题,提出了(OSI)。

H(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主要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功能。IPV6地址采用128位

(二)进制结构 J(公用电话交换网),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是一种用于全球语音通信的电路交换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

J(光纤接入网)就是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

J基于交换式的以太网实现虚拟局域网主要有三种途径: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基于网卡的硬件地址的虚拟局域网和基于IP地址的虚拟局域网。

J集线器工作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其主要功能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

J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式传输网络两种 J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资源共享)。

J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的。

J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音频信号后再传输的方式称为(频带传输)。J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交换机除了拥有集线器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J局域网的分类,按网络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划分,可分为(以太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等。J局域网的分类,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星型、(总线型)和环型局域网。J局域网的分类,按线路中传输的信号形式划分,可分为基带局域网和(A宽带)局域网。J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分为(同构网)的互联和异构网的互联

L路由器是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作用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L路由器主要功能有:网络互连、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网络路径、(网络管理)。M(非对称)密钥加密,是指加密解密双方拥有不同的密钥。

M目前Internet接入技术主要有:基于传统(电信网)的有线接入、基于有线电视网接入、以太网接入、无线接入技术和光纤接入技术。NAT实现方式有(静态NAT),动态NAT 和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三种技术类型。N能够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的协议是(A DNS)。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低到高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PPP协议为(数据链路层)层协议。

Q全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数据。例如:(C 以太网通信)。Q全双工通信支持下列(两个方向且同时)数据流。

R如果一个密码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那种密码算法称为(B.对称)密钥加密。

S(ADSL)是目前国际上用来对现有电话网络进行宽带改造的一种通信方式,是Internet的接入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

S(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三次握手和滑动窗口机制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进行流量控制。S(防火墙)是在网络之间执行安全控制策略的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

S(广域网)是将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按照网络协议连接起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指控制多个节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是局域网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

S(实体)是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中每一层中用于实现该层功能的活动元素,包括该层上实际存在的所有硬件与软件,如终端、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程序、进程等。

S(网格)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器、数据库等,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

S(网络管理)是指网络使用期内为保证用户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网络服务而从事的全部操作和维护性活动.= S(物理层)是OSI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S(应用层)是OSI 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负责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S(有线网)是指选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计算机网络。S数据链路层的“链路管理”功能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S数据链路层中的传送单位是(帧)

S数据通信按照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的关系,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S所谓的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不经申请自定义(IP地址)。TCP/IP 协议简化了层次设备,由下而上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是TCP/IP体系中面向连接的(C 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全双工的可靠交付的服务。TCP提供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T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T通信系统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示方式。

T通信子网可分为(C点—点通信线路通信子网)与广播信道通信子网两类。T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T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遭受到的攻击类型有:(A中断)、窃听、篡改、伪造。UDP是(传输层)层的一个协议

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UDP用户数据报只能提供不可靠的交付,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W网格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器、数据库等,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

W网关是互连网络中操作在OSI/RM模型中的(网络层)以上的具有协议转换功能设施。W网卡又称(B网络适配器),是计算机间进行网络互联的重要设备。

W网络安全技术可分为(B身份验证)技术、数据完整性技术、跟踪审计技术和信息伪装技术四大类。W网络互联有以下几种类型:(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互联、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远程局域网通过公网的互联和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W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是计算机间进行网络互联的重要设备。W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语序三大要素构成。W网络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W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W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把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资源子网)。

W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通信子网)。W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数据链路层)协议 X(IP)协议规定网际层数据分组的格式。

X(PPP)协议为基于点到点连接的多协议自寻址数据包的传输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X(TCP/IP)协议,它源于ARPANET网,现在已经成为Internet互联网的通信协议。X下列哪个地址是电子邮件地址(CSSC@163.NET X下列属于单工通信的是(B.广播)。

Y(光纤)有频带较宽,传输的误码率低,不受外界干扰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的传输中。Y(性能管理)用于对系统运行及通信效率等系统性能进行评价。

Y要让一台计算机上网,首先要接人,然后需要有一个IP地址,其IP地址可以通过(DHCP)协议由服务器分配得到。

Y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指定一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型)。

Y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总线型)和星型。

Y以太网是基于(总线型)的广播式网络,网络上的所有站点共享传输介质和带宽。Y以下哪个不是FTP的目标(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Y用于将MAC地址转换成IP地址的协议一般为(RARP)。

Y与有线局域网相相比,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和易于扩展。Y域名管理系统DNS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A IP地址)

Y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Z “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Z(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Z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在:(传输层)

Z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答案:FTP Z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Z在OSI模型中,一个层N与它的上层(第N+l层)的关系是(第N层为第N+l层提供服务)Z在半双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必须交替进行,在任一时刻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例如:(对讲机)。Z在单工通信方式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Z在电缆中屏蔽有什么好处?(减少电磁干扰辐射和对外界干扰的灵敏度)Z资源共享和(A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Z组建局域网的硬件设备主要有(集线器)、中继器、网络适配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等。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大纲(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考核大纲

    课程考核大纲一、适应对象 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文理科各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文理科各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提出并获准副修第二......

    计算机网络实训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实训(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五篇材料]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 简要说明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CSMA/CD的工作原理 答:(1)发送数据是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考点总结(2012)(精选5篇)

    一 概述 1,“三网” 指: 2, 因特网发展历史的三个主要阶段是什么?(选择)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标志是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5篇)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A卷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_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设置目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习大纲(推荐五篇)

    计算机网络 课程实习大纲 学时数:20学时 实习项目数:3项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数:1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高等......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多套)

    计算机网络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A、X.25 B、TCP/IP C、ICMP D、U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