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西安邮电大学初试考试大纲—827计算机网络
西安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7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第二章 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
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 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2.5数字传输系统 2.6宽带接入技术
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链路和帧的概念,理解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了解点对点协议PPP的特点,掌握PPP的帧格式和协议工作状态,掌握CSMA/CD协议,掌握如何在不同层次扩展局域网,理解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了解高速以太网技术。
教学内容:
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和帧的概念、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3.2点对点协议PPP PPP协议的特点、PPP协议的帧格式、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重点、难点)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CSMA/CD协议。3.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以太网的MAC层。3.5 扩展的以太网(重点)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3.6 高速以太网
100BASE-T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接口 第四章 网络层
基本要求:掌握网际协议IP,以及如何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掌握ICMP的种类及应用。掌握自治系统的概念,理解分层次的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掌握距离向量算法,掌握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了解OSPF分组格式,掌握OSPF分组类型及基本操作,了解外部网关协议BGP的基本内容。掌握IP多播的基本概念、多播地址转换、IGMP协议工作原理。了解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教学内容:
4.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网际协议IP(重点)
分类的IP地址、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地址解析协议ARP、IP数据报的格式、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4.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重点、难点)
划分子网、使用子网时分组转发、无分类编址CIDR。4.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报文的种类及应用举例。4.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重点、难点)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内部网关协议RIP、内部网关协议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路由器的构成。4.6 IP多播(难点)
IP多播的基本概念、硬件多播、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4.7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五章 运输层
基本要求:理解运输层协议与网络层协议的区别,掌握端口的概念,掌握UDP协议的基本特点,掌握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理解TCP可靠传输的实现,掌握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方法,理解TCP的有限状态机,掌握TCP的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教学内容: 5.1运输层协议概述
进程通信、端口。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特点、UDP的首部格式。5.3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TCP最主要的特点、TCP的连接。5.4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重点,难点)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重点,难点)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选择确认SACK。5.7 TCP的流量控制
5.8 TCP的拥塞控制(重点,难点)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几种拥塞控制方法。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重点,难点)
TCP 的连接建立、释放、TCP的有限状态机。第六章 应用层
基本要求:掌握因特网的域名结构,理解域名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FTP、WWW的工作原理,了解Telnet的工作原理,掌握SMTP、POP协议以及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掌握DHCP的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6.1域名系统DNS(重点)
域名系统概述、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域名服务器。6.2文件传送协议
FTP概述、FTP的基本工作原理、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6.3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6.4万维网WWW URL、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万维网的文档。6.5电子邮件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邮件读取协议POP3、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6.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重点)第七章 网络安全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掌握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掌握对称密钥密码体制的概念,了解其特点。掌握公钥密码体制的实现模型、数字签名及具有保密性的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掌握报文鉴别的一般过程、了解实体鉴别与报文鉴别的区别。理解对称密钥的分配过程,了解Kerberos的工作原理。了解公钥分配方式,掌握CA的概念。了解因特网对应体系各层的安全协议。掌握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的区别。了解防火墙概念。
教学内容:
7.1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面临的安全性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7.2两类密码体制(重点)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7.3数字签名(重点,难点)7.4鉴别
报文鉴别、实体鉴别。7.5密钥分配
对称密钥的分配、公钥的分配。7.6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7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8防火墙
三、参考书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陈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 网络命令与使用
实验要求:
1、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
2、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60000byte
3、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4、从一台ftp服务器上下载一份文件 实验过程:
1、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 在命令行输入:ipconfig 命令
2、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60000byte 在命令行格式: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
其中-t表示ping指定计算机直到中断,-l定义发送数据包的长度。
3、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命令行格式:ARP-a [inet_addr] [-N if_addr]
4、从一台ftp服务器上下载一份文件
命令行格式:ftp [-v] [-n] [-i] [-d] [-g] [-s:filename] [-a] [-w:windowsize] [computer]
实验心得:通过对网络的基本的命令练习,让我对计算机网络的一些信息和原理有了一些粗略的体会,这些基本命令是以后学习经常会用到的,所以很重要。
实验二 网络服务器建立与使用
实验内容
(1)IIS Web服务器的配置 进入Web站点创建向导
设定Web站点说明
设置Web站点IP地址 设置网页所在目录 设置Web站点起始页
创建测试网页
启动Web服务器,测试。(2)Serv-U FTP服务器的配置 安装Serv-U FTP服务器; 创建用户,绑定发布目录; 设定目录权限; 测试。配置好web服务器后,登陆IP后
可以进入配置HTML网页中
FTP配置结果: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学会了IIS的配置,和FTP的配置。
实验三 网络协议分析
一,使用Ethereal分析软件捕获一段Ping命令的数据流,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如图所示:
第一行suorce为172.16.38.9为我的主机名,Destination 为172.16.38.10 为我发送的目的地主机名。后面的request表明我请求发送
第二行suorce为172.16.38.10为目的地的主机名,Destination 为172.16.38.9 为我的主机名。后面的replay表明目的地主机名向我发送信息表明收到了我发的数据包。
下图是我同桌的同学向我发送数据包所记录的信息,其具体分析同上:
下面是命令行的截图:
二,登录ftp://172.16.38.100,并下载一个小文件,使用Ethereal分析软件分析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在本机和主机之间,有多行信息交换的记录,前两行记录的为:我“open”主机的行为。三四行的意义为:我想主机发送get的信息,我请求下载文件aaa.txt。五六行的意义为:我确认文件在本机的文件名,并且主机向我发送文件。七八九十行为:主机向我发送发送的文件的一些信息,并且我收到了。
下图是cmd命令行:
三,设置显示过滤器,以显示所选部分的捕获数据。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如何用Ethereal记录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信息 实验四 网络设备使用与VLAN配置
实验1 交换机基本操作
实验拓扑图如图:
1.基本配置 交换机配置:
PC机设置 PC1:
PC2:
PC3:
PC4:
验证测试:
在各PC机上测试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的连通性:
2.继续配置
将交换机的当前配置信息保存到PC1的TFTP服务器,并命名为config.txt:
在PC1上查看已保存的交换机配置文件:
实验2 VLAN基本配置:交换机端口隔离(Port Vlan)
网络拓扑图:
1.交换机配置:
2.PC机设置:
PC1:
PC2:
PC3:
PC4:
验证测试:当完成上面这些配置时,VLAN2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3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
实验3 跨交换机实现VLAN(Tag Vlan)1,网络拓扑图:
1.交换机s1配置:
2.交换机s2配置:
3.PC机设置:
PC1:
PC2:
PC3:
PC4:
验证测试:当完成上面这些配置时,VLAN1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2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注:该测试在模拟器上常出错)。
实验4 通过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交换机Switch2950)
网络拓扑图如图所示:
1.交换机s1配置:
2.交换机s2配置:
3.PC机设置:
PC1:
PC2
PC3:
PC4:
注意:当完成上面这些配置时,VLAN1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2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
4.路由器配置:
实验结果:当完成路由器的配置后,PC1、PC2、PC3、PC4可相互ping通,其中PC1、PC3在VLAN1内,IP网段为192.168.1.0,PC2、PC4在VLAN2内,IP网段为192.168.2.0。
实验五 静态路由与缺省路由使用
首先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图,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里面设计好网络拓扑图:
然后进入Boson NetSim中进行模拟 路由器A的配置如下:
路由器B的配置如下
然后配置PC 1 和 PC 2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查看路由器配置状态:
这里有点好奇的是为什么Protocol是down? 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没有细想。
结果在ping的时候出问题了!于是尝试性的给路由器B也设置了DEC,再ping就通了。虽然课本还没上到路由器那块知识,但是,在后面作业没有双向设置DEC也能行,猜测应该是DEC只有一端控制即可,目测是软件出问题了吧(片面的理解)…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设置目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在信息社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是计算机进入到第四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原理》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它是进行网络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为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本课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局域网技术、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做了比系统全面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对网络发展前沿的内容也有所涉及。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开展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
1.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和未
来发展趋势、网络功能、网络分类、网络应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组成等知识。
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的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解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 机制,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协议、基本工作原理。了解OSI和TCP/IP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理解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了解各类传输介质的性能和应用场合,理解和掌握信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编码原理、调制解调器、ADSL、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协议。
4.理解和掌握数据链路层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理解链路层的基本协议的功能,掌握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和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
5.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概念,理解路由选择算法、拥塞的概念和拥塞预防策略,理解Internet的IP、ARP、RARP和IPv6协议,了解ICMP和IGMP协议、理解Internet使用的路由协议,理解网络互联基本原理,掌握互联设备、互联协议,理解网桥和路由器的概念与功能、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6.理解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服务质量和传输服务原语,理解Internet上的传输协议(TCP,UDP),理解和掌握寻址、建立连接、释放连接、流量控制和缓冲策略。
7.理解和掌握运用层的域名系统、电子邮件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万维网的原理等。
8.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掌握几种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即CSMA/CD、Token King的工作原理和协议标准,掌握以太网(包括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以及万兆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AdHoc 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路由协议和应用,了解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点。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9.了解分组交换技术(X.25和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第三层交换技术、虚 拟局域网技术、VPN、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实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课程教学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助学和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
际,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与有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和配合。应当尽可能采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倡采用案例教学和案例考核方法,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 《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及原理、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它综合运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了自身比较完整的体系。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课程之前,应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知识。对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课程为操作系统概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本章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
(2)三大网络:计算机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络。
(3)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
(3)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
(4)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拓扑类型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2)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3)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4)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1)国际标准化组织。(2)其它标准化机构。(3)Internet的组织机构。
(二)考核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及广播电视网络三大网络的基本知识,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2)领会:计算机网络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识记: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各种网络拓结构的特征;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按网络的覆盖 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3)领会:星形、总线形、环形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
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识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ISO、ITU、IETF。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两大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分类,覆盖范围分类,交换方式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的特征。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本章知识点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2)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
(3)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2)OSI/RM各层的功能。
(3)面向理解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3.TCP/IP 参考模型
(1)TCP/IP的体系结构(2)TCP/IP各层的功能
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两者相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
(2)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目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通信。
(二)考核要求
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领会: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关系。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领会:OSI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3.TCP/IP参考模型
领会:TCP/IP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内容。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1)识记:两者相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2)领会: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三要素;OSI和TCP/IP参考模型;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
难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协议及三要素;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第三章 物理层
(一)本章知识点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2)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2.传输介质(1)双绞线。
(2)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光纤: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4)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5)传输介质的选择。3.数据通信技术
(1)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
(2)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 号调制速率的关系。(3)误码率的定义。
(4)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 比的含义。
(5)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
(6)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T1载波和E1 载波的帧结构。
(7)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4.数据编码
(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及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得到工作原理。
(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位同步 法的工作原理,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群同步(起一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4)
ADSL的工作原理和特点。5.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4)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5)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1)识记: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数据、控制、定时及接地四类接口信号线,规程特性。
(2)领会:
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及平衡方式三种电气连接方式,EIA RS-232C接口标准,EIA RS-499及ES-422与ES-423接口标准。2.传输介质
(1)识记: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2)领会: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线,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数据通信技术(1)识记:
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误码率的定义。(2)领会: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好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3)简单应用: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 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4)综合应用: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4.数据编码
(1)识记: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工作原理,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2)领会: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的工作原理和性能,ADSL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位同步法的工作原理,群同步(起--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简单应用: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及量化级与编码位数的关系,T1载波和E1载波的帧结构。5.数据交换技术
(1)识记: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领会: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理层的功能,物理层提供的四种特性;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误码率的定义;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信噪比;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数据编码;交换技术。
难点: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信噪比;多路复用技术;数据编码技术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
(一)本章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帧同步功能: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2)差错控制功能: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3)流量控制功能: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4)链路管理功能。2.差错控制
(1)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
(3)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求算。3.基本数据链路协议(1)停等协议。(2)顺序接收管道协议。(3)选择重传协议。4.链路控制规程
(1)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
BSC: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
(2)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HDLC:帧格式、三种帧类型。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1)SLIP协议。(2)PPP协议。
(二)考核要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识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同步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功能。(2)领会: 帧同步功能:字符填充法、比特填充法、违法编码法和字节计数法;差错控制:
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以及帧编号的原理;流量控制:停止等待方案、滑动窗口机制。2.差错控制
(1)识记:随机热噪声引起的随机错和冲击噪声引起的突发错。
(2)简单应用:奇偶校验码(包括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循环冗余码的算法、检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生成多项式、模2除的概念和应用,冗余位的求算。
3.基本数据链路协议
简单应用: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4.链路控制规程
(1)简单应用: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BSC: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两类报文格式。(2)简单应用: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协议 HDLC:帧格式、三种帧类型。5.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1)识记:SLIP协议。(2)领会:PPP协议。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差错控制;链路控制规程;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难点:帧同步;滑动窗口机制;CRC;HDLC;SLIP;PPP。
第五章 网络层
(一)本章知识点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网络层的功能。
(2)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3)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2.路由选择
(1)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最短路由选择算法,泛射路由选择算法。(3)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RIP路由信息协议,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OSPF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4)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5)广播路由选择。(6)多播路由选择。3.拥塞控制
(1)拥塞现象发生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必要性。(2)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
(3)拥塞控制方法: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负载丢弃,抖 动控制。4.服务质量
(1)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2)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5.网络互连
(1)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2)RIP和OSPF。
(3)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络互连设备。6.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1)IP协议。
(2)ARP协议与RARP协议。(3)ICMP协议。(4)IGMP协议。(5)IPv6。
(二)考核要求
1.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1)领会:网络层的功能。
(2)领会:通信子网的两种操作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操作所提供的两种服务,两
种子网的比较。
2.路由选择
(1)识记:最优化原则的定义。
(2)领会:静态路由选择策略:泛射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策略:链路状态路由算
法。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广播路由选择。多播路由选择。
(3)简单应用:最短路由选择算法,距离矢量路由算法。3.拥塞控制
(1)识记:拥塞现象的原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差异。拥塞控制的必要性。(2)领会: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拥塞控制方法。4.服务质量
识记: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标签交换和MPLS的概念。5.网络互连
(1)识记: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网桥技术。
(2)领会:RIP和OSPF,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网际互连所使用的中继设备及其对应的
OSI层次,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综合应用:网络互连的概念,网络互连模型,网络互连设备。6.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
(1)识记:ICMP协议,IGMP协议。(2)领会:IP协议,ARP协议与RARP协议,IPv6。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层功能;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互连;因特网的互联层协议。
难点:虚电路和数据报;静态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拥塞控制;IP数据报;ICMP;IGMP。第六章 传输层
(一)本章知识点 1.传输层的功能
(1)传输层的功能和作用。(2)两种传输服务。2.传输协议
(1)传输连接建立的方法。(2)传输层的服务。3.传输控制协议
(1)报文格式,TCP的段结构,常用TCP协议所使用的端口号。(2)TCP连接管理。
(3)TCP滑动窗口控制。(4)TCP重传策略。(5)TCP拥塞控制。4.用户数据报协议
(1)报文格式,UDP的段结构,常用UDP协议所使用的端口号。(2)UDP协议的应用。
(二)考核要求 1.传输层的功能
识记:传输层的功能和作用。2.传输协议
(1)识记:传输连接建立的方法。
(2)领会:传输协议的要素。传输层的服务(3)简单应用:寻址和端口,建立和释放连接。3.传输控制协议(1)识记:
TCP的滑动窗口控制、重传策略和拥塞控制。
(2)领会:协议的内容和功能,报文格式。连接管理机制。4.用户数据报协议
领会:协议的内容和功能,报文格式。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传输层功能;传输层协议; 难点:TCP;UDP。
第七章应用层
(一)本章知识点 1.应用层的概念
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
2.域名系统
(1)IP地址与域名。(2)域名解析原理。3.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的格式。
(2)电子邮件的协议:SMTP、POP3、IMAP。4.万维网
(1)WWW的工作原理。(2)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3)同一资源定位器URL。5.其它服务
(1)文件传输协议FTP。(2)远程登录Telnet。
(3)电子公告板系统BBS。
(二)考核要求 1.应用层的概念
识记:应用层的地位和作用。2.域名系统
(1)识记:域名系统。
(2)领会:IP地址与域名,域名解析原理。3.电子邮件
(1)识记:电子邮件的格式。
(2)领会:电子邮件的协议:SMTP、POP3、IMPAP的特点。4.万维网(1)识记:
HTML,浏览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统一资源定位器URL。(2)领会:WWW的工作原理。5.其他服务
(1)识记:远程登录Telnet,电子公告板系统BBS。(2)领会:文件传输协议FTP。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层功能;域名系统;电子邮件;万维网; 难点:IP地址;域名解析;SMTP;IMAP;
第八章局域网技术
(一)本章知识点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信道访问权的分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3)纯ALOHA系统、分时ALOHA系统。
(4)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二进制倒数协议。
(5)介质访问控制(CSMA/CD),传播延时和传输延时的关系,冲突检测时间和最短帧长的计算。
2.IEEE 802标准与局域网(1)局域网的参考模型(2)IEEE 802标准。
(3)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4)IEEE 802.3:IEEE 802.3协议、帧格式、MAC功能以及物理层规范。(5)IEEE 802.4:令牌总线。
(6)IEEE 802.5:令牌环,令牌环工作原理、环结构以及操作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令牌环的特点,令牌环MAC帧格式。(7)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比较。(8)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3.高速局域网
(1)FDDI环网,FDDI工作原理、性能、编码、时钟偏移、帧格式,FDDI组成。
(2)以太网标准、帧格式、物理层规范,快速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物理层规范,交换型以太网技术特点,千兆位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物理层规范,万兆位以太网特性。4.无线局域网技术
(1)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技术要求。(2)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3)无线局域网的连接方案。
(4)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蓝牙技术,IrDA和HomeRF技术,IEEE 802.16协议。
(5)无线应用协议WAP。5.移动Ad Hoc网络
(1)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2)移动Ad Hoc网络的结构和路由协议。
(3)移动Ad Hoc网络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6.局域网操作系统
(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2)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3)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二)考核要求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识记:信道访问权的分配: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2)领会: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
(3)领会:介质访问控制(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及二进制倒计数协议,传播延时和传输延时的关系。
(4)简单应用:CSMA及非坚持、1-坚持、P-坚持退避算法;冲突检测时间和最短帧长的计算。
2.IEEE 802 标准与局域网
(1)识记:IEEE 802标准系列。(2)领会: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3)领会: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4)领会:IEEE 802.3:协议、帧格式、MAC功能以及物理层规范。(5)识记:IEEE 802.4令牌总线。
(6)识记:IEEE 802.5:令牌环,令牌环工作原理、环结构以及操作过程,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令牌环的特点。
(7)领会:以比特度量的环长的计算。
(8)领会:IEEE 802.3、IEEE 802.4和IEEE 802.5的比较,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9)综合应用:CSMA/CD,以太网,快速、高速局域网,网桥与局域网互联,交换机和交换式局域网。3.高速局域网
(1)识记: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性能、编码、时钟偏移。(2)识记:FDDI工作原理、帧格式,FDDI组成。
(3)识记:以太网、100Nbps、1Gbps、10Gbps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4)领会:以太网、100Nbps、1Gbps、10Gbps以太网的物理层规范,MAC方法。4.无线局域网技术
(1)识记: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技术要求、硬件组成。
(2)领会:无线局域网的连接方案以及标准,无线应用协议WAP。(3)领会: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系列,蓝牙技术,IrDA和HomeRF技术,IEEE 802.16协议。
5.移动Ad Hoc网络
(1)识记: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2)识记:移动Ad Hoc网络的结构和路由协议。
(3)识记:移动Ad Hoc网络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6.局域网操作系统 识记: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介质访问控制协议;IEEE 802标准;FDDI;WLAN
难点:争用协议,无冲突协议,有限争用协议;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WAP。
第九章
实用网络技术
(一)本章知识点 1.分组交换技术
(1)X.25协议:协议层次、分组格式、分组类型。
(2)帧中继(Frame Relay)的基本原理、帧格式、应用和发展。2.异步传输模式(ATM)
(1)ATM交换、定义及功能。(2)ATM的特征及信元交换技术。
(3)ATM的层次结构、ATM子层和ATM适配层。(4)ATM的工作方式:异步时分复用。3.第三层交换技术
(1)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引入。(2)局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3)广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4.虚拟局域网技术
(1)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2)建立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3)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5.虚拟专用网VPN(1)VPN的概念。(2)VPN的特点。(3)VPN的安全技术。(4)VPN的应用。6.计算机网络安全
(1)网络管理管理五大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
(2)网络安全概念,网络攻击的几种形式,网络安全机制,加密解密,数字签名。
(二)考核要求 1.分组交换技术
(1)识记:帧中继工作原理及应用。(2)领会:帧中继帧格式。2.异步传输模式
识记:定义、工作方法、功能。ATM特征,基于Cell的分组交换技术,信元格式、适配层功能。
3.第三层交换技术
(1)识记: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引入。
(2)领会:局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广域网第三层交换技术。4.虚拟局域网技术
(1)识记: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2)领会:建立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划分虚拟局域网 的方法。5.虚拟专用网
VPN 识记:VPN的特点,VPN安全技术。6.计算机网络安全
(1)识记:网络管理的五大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网络安全的概念。(2)领会:常规加密解密方法,认证和数字签名。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组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模式;虚拟局域网;VPN。
难点:X.25协议;帧中继;ATM;VLAN的交换技术和划分方法;VPN。
第四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13 科目名称:软件工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
分: 150分 考试范围:
一、软件工程学概述:
软件工程概念、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软件生存周期,各种软件开发模型以及其优缺点。
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步骤,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三、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E-R图、状态转换图,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和IPO图的应用,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
五、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过程,软件设计原则,启发式规则,层次图、HIPO图和结构图的应用,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六、详细设计:
结构程序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的方法,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的应用,Jackson图,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
七、实现:
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风格。软件测试定义和目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软件测试的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的方法,测试用例的设计,调试技术和策略,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八、维护:
软件维护的概念和特点,软件维护的过程,软件维护过程中所需采用的主要技术,软件可维护的属性,软件再工程。
九、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概要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面向对象建模的方法。对象建模、动态建模、功能建模。
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实现
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软件重用,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设计。面向对象的测试方法。
十一、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项目估算、软件质量度量、软件可靠性度量的意义。
样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任务中,不属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是()。
A.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
B.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 C.确定软件系统的性能需求
D.确定软件系统的运行平台
2、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线性顺序模型
B.顺序迭代模型
C.线性迭代模型
D.及早见产品模型
3、可行性分析中,系统流程图用于描述()。
A.当前运行系统
B.当前逻辑模型 C.目标系统
D.新系统
4、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称为()。
A.纠错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改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5、概要设计是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概要设计的是()。
A.把软件划分为模块
B.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C.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
D.设计每个模块的伪代码
6、软件模块独立性概念不是()的直接结果?
A.抽象
B.信息隐蔽 C.局部化概念
D.功能分解
7、当模块中包含复杂的条件组合,只有()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各种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A.判定表和判定树
B.盒图
C.流程图
D.关系图
8、数据流图是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在下列的绘图方法中,()是不采用的。
A.自顶向下
B.自底向下 C.分层绘制
D.逐步求精
9、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好是()。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功能内聚
D.通信内聚
10、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但不能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A.所有错误
B.错误
C.逻辑错误
D.设计错误
11、下列()属于标准的书写格式。
A.书写时适当使用空格分隔
B.一行写入多条语句 C.嵌套结构不使用分层缩进的写法
D.程序中不加注释
12、在结构化设计(SD)方法中全面指导模块划分的最重要的原则是()。
A.程序模块化
B.模块高内聚
C.模块低耦合 D.模块独立性
13、确认软件的功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所要求的功能相符的测试属于()。
A.集成测试
B.恢复测试
C.确认测试
D.单元测试
14、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中,下面的几个选项中,()出错,对软件的影响最大。
A.详细设计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需求分析阶段
D.测试和运行阶段
15、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16、快速原型模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开发完毕才见到产品
B.及早提供全部完整的软件产品 C.开发完毕后才见到工作软件
D.及早提供工作软件
17、软件生存周期中时间最长的是()阶段。
A.总体设计
B.需求分析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18、在结构性的瀑布模型中,()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详细设计阶段
D.可行性研究阶段
19、软件特性中,程序能够满足规格说明和完成用户业务目标的程度,称作()。
A.正确性
B.移植性
C.可靠性
D.完整性
20、软件维护产生的副作用,是指()。
A.开发时的错误
B.隐含的错误
C.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
D.运行时误操作
21、在下列的基本成分中,哪个不是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
A.信息处理
B.信息存储
C.外部实体
D.系统状态
22、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入量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1.0,1.0],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1.001,-1.0,1.0,1.001。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
A.条件覆盖法
B.等价分类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错误推测法
23、软件结构图的形态特征能反映程序重用率的是()。
A.深度
B.宽度
C.扇入
D.扇出
24、软件结构图中,模块框之间若有直线连接,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
A.调用关系
B.组成关系
C.链接关系
D.顺序执行关系
25、在软件工程中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而不关心程序内部逻辑的测试方法为()。
A.黑盒法
B.白盒法
C.灰盒法
D.综合法
26、类图由类以及类之间的关系组成,类与类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A.归属
B.关联
C.泛化
D.依赖
27、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衔接的图形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软件结构图
C.程序流程图
D.PAD图
28、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后制订软件的测试计划
29、版本用来定义软件配置项的()。
A.演化阶段
B.环境
C.要求
D.软件工程过程 30、面向对象技术中,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的成份不包括()。
A.标识
B.规则
C.属性
D.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A.软件本身的特点
B.用户使用不当 C.缺乏好的开发方法和手段
D.硬件可靠性差
2、软件质量包含的内容有()。
A.可靠性
B.可维护性 C.可移植性
D.可复用性
3、软件的可行性研究中包括()。
A.法律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
D.政治可行性
4、软件的特点包括()。
A.软件具有抽象性
B.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也存在类似硬件的老化问题 C.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对硬件存在依赖性 D.软件的开发费用在逐渐下降
5、在公共环境耦合中,公共环境可以是()。
A.全程变量
B.共享的通信区 C.内存的公共覆盖区
D.存储介质上的文件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软件开发小组人数越多越好。
()
2、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一个软件的设计没有错误,只有没有任何错误的软件才能使用。
()
3、在可行性研究中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可行性。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4、软件测试中,应该尽量穷尽所有的数据,以便保证测试的质量。
()
5、对象是属性和相关操作的封装。
()
6、活动图表示对象的状态-事件-响应行为。
()
7、流程图用三个基本的控制构件“分支”,“循环”,“重复”来表示。
()
8、改造程序结构,要降低耦合度,提高内聚度。
()
9、计算机软件由文档和数据组成。
()
10、软件开发采用了软件工程之后,就不会发生软件危机了。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模块独立性
2、数据流图
3、软件维护
4、信息隐藏
5、软件生存周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论述软件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的基本过程及每个阶段的任务。
2、论述软件测试的任务、目的与过程。
3、试论面向对象方法较之结构化方法的先进性。
4、论述两种不同集成测试策略的比较?
六、应用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可进行新增书籍、删除书籍和修改书籍信息,不管是删除书籍还是修改书籍信息,都必须先进行该书籍的查询工作。新增书籍和修改书籍信息都需要保存书籍信息。读者可以查看个人借阅情况,还可以借书和还书。如果读者所借书籍超期,在还书的时候是要交纳罚金的。(1)请画出描述该业务的用例图。(10分)(2)请画出类图。(8分)
2、下面是某控制流图,(1)计算它的环路复杂性。(6分)
(2)为了完成基本路径测试,求它的一组独立的路径。(6分)
第五篇: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本站推荐)
计算机网络第四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的管理特性,能够将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到TFTP服务器。2.理解Port Vlan的配置。
3.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
4.通过路由器实现各个VLAN间的互联互通。
二、实验前的准备: 1.了解各实验的步骤和所要用到的命令。2.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3.掌握PC机设置。
4.弄清实验所要使用的软件,同时掌握其安装和使用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在各PC机上测试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的连通性。将交换机的当前配置信息保存到PC1的TFTP服务器,并命名为config.txt。在PC1上查看已保存的交换机配置文件。
2.通过划分Port Vlan实现本交换端口互通和隔离。当完成所有配置时,VLAN2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3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
3.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当完成所有配置时,VLAN1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2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
4.当完成路由器的配置后,PC1、PC2、PC3、PC4可相互ping通,其中PC1、PC3在VLAN1内,IP网段为192.168.1.0,PC2、PC4在VLAN2内,IP网段为192.168.2.0。
四、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在相关软件上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和PC机的设置。
1.接着在各PC机上测试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的连通性。其结果截图如下所示:
将交换机的当前配置信息保存到PC1的TFTP服务器,并命名为config.txt。
在PC1上查看已保存的交换机配置文件。其结果截图如下所示:
2.VLAN2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3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其结果截图如下所示:
3.VLAN1内的PC1、PC3可相互ping通,VLAN2内的PC2、PC4也可相互ping通,但两个VLAN间的用户无法相互ping通。其结果截图如下所示: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了解到了交换机的作用,这个软件模拟了真实的实况,很多PC机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实现了网络。在开始的时候没有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后面才慢慢知道了一些东西,了解到了实验过程中的简洁步骤。实验中也学到了如何配置网络,以及配置服务器之间的简单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