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商业地产 前期定位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管概要
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商业地产 前期定位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管
理 分析
访问统计:点击1725次 作者: 摘自: 时间:2011-03-17
商业地产的八点心得——商业地产 前期定位策划 商业地产经营管理 分析
一、解决资金
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
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
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所以我们想,干脆自己建一个专门的培训学校,慢慢培养商业地产人才。
三、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要切记这一点。在这方面,万达有深刻的教训。我们现在有21个购物中心,前10个购物中心,有部分商铺是销售的,一共卖了9万多平方米。如果从单一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全国每平米均价3万多,卖了几十亿,但是这10个项目竣工后,虽然也进行了招商经营,还是有5、6个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销售商铺的时候,因为我们做了十七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合同写的很清楚,房子出售后,我们不承担经营上的责任。根据销售合同,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经营不好,业主商户就要闹事,我们在道义上的责任无法推脱。如果万达不是品牌企业,不是一个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我们就不用对业主负责。当时有四五个业主起诉万达的案子,都以业主败诉为终,因为合同约定很清楚。但是我们以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方向,作为品牌企业,就一定要解决业主的问题。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决定,卖出去的这10个项目,除了南京、青岛等项目,因为地理位置特别好,经营稳定之外,绝大部分出售商铺全都拿回来,保证业主若干年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
所以商业地产即使有个别成功销售之后仍然红火经营的先例,我个人认为那是个案,不能成为规律。万达在全国卖了10个项目的商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问题。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只能只租不售。凡是销售购物中心的,在全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举几个。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现在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无锡站前城投广场,钻石地段,商铺卖的时候火得不得了,现在开业不到两年,整体关门,200多个业主正在打官司。还有很多例子。我们观察,凡是卖商铺来做商业地产项目,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讲了半天,你讲商业地产只租不售,你有钱有资金管道,我们规模小,但也想做,怎么办呢?我给大家出三招。
1、在购物中心旁边规划开发一些住宅。假如总投资5亿元,7%的回报率,住宅卖了2亿元,剩下3亿元作为租金回收,加起来,回报率12%,就可以了。
2、如果在一个核心区,旁边没有地做住宅,那么办?可以在购物中心上面规划写字楼或公寓,把上面的部分卖出去,也不要卖商铺。
3、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这些招不是我的招,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是这样运作。美国购物中心里50%的主力店,主要是百货、超市这两种业态,地是白送的,有一些甚至连房子都是送的。美国吉吉彭尼、西尔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进入至少需要三年,你把地块提供给他,他要反复调查三年,分析、规划,才能最后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也很牛,要你把地送给他,甚至把房子盖好白送给他,他付租金也是极低。那么为什么购物中心发展商还要把他们拉进来呢?因为要靠他们来拉人流。美国没有在城里面拆迁的,城里都是私人产权,购物中心都是在郊区,只能靠这一招,拉几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购物中心,只有这三招。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四、做对程序
做购物中心的发展商,9成多以上是由房地产商转换而来,包括万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房地产开发的思维定式,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大连有个发展商的总经跟我讲:“外国主力店的租金价格真是恨人,要他不行,不要他也不行”。我说:“那你就是在程序上做错了。你应该在开始规划时与他谈租金,不是建设期再招商。而且还可以故意与两三家谈,这样租金就会谈高一点。”
所以做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或者叫:颠倒程序,把房地产开发商的惯性思维颠倒一下,招商在前面。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做一个购物中心,一般有七、八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我们2004年以后建的购物中心都是收租面积没有无效面积。而且我们的程序做对了之后,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五、商业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商业有两句名言。一句是 “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那么,在商业定位里,注重哪几个环节呢?
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我们在南昌的项目,头一个在八一广场,效益很好,第二个项目我们去了红谷滩新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发展一片,为体现他们的决心,他们把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所有行政中心都搬过去,但是他们过去办公了,还是有城无市,人气不旺。政府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购物中心,我们规划了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要靠十多万人来支持,那里目前至多有一万人,为什么我敢做呢?因为购物中心要两年以后才开业,现在房子卖了很多,另外政府配套建设了两所好学校,我相信,我们的购物中心一上,就会促使更多人入住,形成人气商气。我看大势,所以新区也敢去。
2、定规模。
购物中心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0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当然这是国外的理论,英美、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比较少,10万平米是他们的上限。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个人认为15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5万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在中国,零售业态没有这么丰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5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只有20万种商品。目前在中国,大主力店的发展可以,1万平以上的超市、建材店好找,但次主力店的发展相差太远,1000、2000平的次主力店极其难找。在欧洲,我看到一个糖果的连锁店,每一个店就几百平方米,但是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可以开4、5个店,每个门口开一个。别看小小的糖果,一个店可以有上千种类的糖果,甜的、咸的、什么口味都有,卖糖果卖出了世界级的连锁品牌,每年20多亿欧元销售额。类似这种有特色的次主力店,中国现在很少。所以,规模上不宜过大。
现在中国购物中心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在广州开会期间,安徽的一个市政府领导找到我,希望万达去开发一个规划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只要我们肯去,地可以很便宜。而当地城市人口只有30万人。我说:地白送我,我都不做,你们这种思维,谁去做都危险。北京人口那么多,在东、西、南、北规划了四个几十万平的mall,到现在第一个规划的春天mall都是死的,58万平,根本做不了,政府被迫修改规划,修改到20万平的规模。所以,规模要求最佳,不能求最大,要求比较效益。租金高,回报率高,才是真本事。现在在中国做购物中心,迫切需要解决规模偏大的问题,在商品和次主力店不匹配的情况下,盲目求大的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定主力店。
地址、规模确定好以后,就是主力店、次主力店的问题。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是有讲究的,有些业态适合在商业中心区,有些业态适合在副中心,有些业态适合在郊区。在核心商圈,不能搞建材、家居,在郊区不适合做百货、珠宝,这里面是有商业规律的。在什么位置上适合建什么主力店,这里面学问很深,要根据你的地址和规模选择合适的业态。比如在副中心你就选新兴业态,如果在核心尚圈,你就不要选大卖场,尽可能选租金比较高的业态,而在郊区,尽量选聚人气的业态。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目前在世界上有一个趋势,更多的向文化、休闲、健身的业态方向发展。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国际上也有新的理论,叫“四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购物;第二是休闲;第三是运动;第四是交际。这是世界购中心新的理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疏于来往,那么,到购物中心去,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还可以交友,这种大型综合性的购物中心可以让人一呆一天,起码可以玩几个小时。为什么现在的购物中心要更多发展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说穿了,就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滞留期间。现在国内的购物中心,有一些人只单纯地考虑零售卖场,而国外的购物中心,有近一半的面积都拿出来做休闲娱乐文化健身。我们从自己开发的购物中心也有体会,哪一个购物中心的娱乐、休闲做得好,哪个购物中心就火。
以上讲了三个定位,如果地址、规模、主力店都做好,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个购物中心就基本成功了。
六、搞好设计
搞好规划设计绝不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反过来说,单靠设计师是做不好购物中心的。因为设计师大多是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提供有益的意见,但做购物中心,第一位是租赁人员的责任。设计师,尤其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他们讲个性、讲创新,不考虑投资成本,也不考虑从商业上是否合理。完全凭设计师规划购物中心风险很大。我可以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上海的正大广场,黄金宝地,小陆家嘴最好的位置,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现在只有1、2层没有关,3-8层全停业了。而且1、2层卖的都是大杂货,跟陆家嘴的定位完全不符,没有品牌入驻。我看正大广场没有救,胎里带来的毛病,先天不足,只有一条出路,炸掉重建。为什么这么说?当年他们买地便宜,炸掉之后,8万多平的土地价值比现在这个楼的价值高多了,全部炸掉,做公寓卖出去,就是不做公寓,重新思考一下做购物中心,也可行。正大集团就是因为崇洋媚外,迷信美国的设计师,连中庭都是拐来拐去的。美学是有了,但人流动线不合理,做商业地产是失败的。
搞好设计有四个关键点
1、人流动线
这是设计方面的第一要素。人怎么流动,就象河一样,水往低处走,怎么样让水流得顺畅?不能突然加一个2%的坡度。我们自己的体会,单一通道是最好的,最多一个环路。人在这种路线中,方向感好,容易找到位置。
2、视觉通透
在国外做购物中心有个设计要求,一眼至少能看到十个店招。看到越多的店铺越好,能刺激人的购买欲。不能搞花里胡哨不实用的东西。
3、交通体系
卸货区要尽量安排在地下,我们现在做购物中心,卸货区全部安排在地下,为什么呢?人车分流,不和地面争位置。如果觉得地下室做卸货区要把高度提高有点浪费,那么可以局部把卸货区做高一点,其它地方做低一点。如果钱多一点,可以都做高。这样有好处。将来停车位不够了,可以加一层低停车场,停车位就加了一倍。首先要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车辆,包括私家车、送货车,都不要和人在同一层面交叉。
再一个,厕所最好设在离电梯与扶梯近的位置。这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人有内急,一层厕所满了,可以坐电梯上二层,不能让人排队等候如厕,增加卫生清洁的难度。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不展开讲了,有很多专业书籍,大家可以看。
4、主力店的技术标准
这与一开始我讲的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有很大关系。不同业态的主力店有不同的要求,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吨,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吨,做普通的百货荷载有400、500公斤就够了。高度,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10米层高,要考虑将来使用大银幕。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做了两三年,所有业态的特点就掌握了,再做就会很熟悉了,这需要时间积累。
上海有一个四十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做到正负零,来找我帮他招商,他们招商了一年,一个主力店都没招进来。他主动提出,如果我帮他招商满场,他给我20%的股份。可我们研究过图纸之后告诉他,炸掉重来。当时只盖了一层地下室,投资花了8000万。他们的项目设计,层高平均4.8米,通通荷载400公斤,怎么能去招商呢?建材一进来,就能把楼板压塌,就是做超市也有危险。这样的条件只能做百货,都做百货的话,2万平米一个平面,地下1层到地上6层,哪个百货敢做?
所以,如果不注意主力店的技术要求,就会造成浪费。
七、商业物管
购物中心的物业管理是一个特殊形态的物业管理,绝非简单的保安、保洁。目前万达最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既懂商业又懂机电又懂物管的人,太缺了。即使有这样的人,待遇要求也很高。我们与上海复旦大学、深圳物管学院签了一个协议,每年定向培养人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毕业后,还需要五到十年的锻炼才能真正用得上,不过作为一个有长期目标的公司,这种投入还是要做的。
购物中心的开业,对购物中心是个考验。不是什么开业大吉,开业其实意味着大麻烦,开业后经营不好要掉铺。一般来讲,购物中心开业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的掉铺率会达到30%。小租户的特点是只能共繁荣不可能共患难,火的时候想方设法挤进来,生意不好卷铺盖就走,但小租户的好处是能承受不断提升的租金。所以,招满商、开了业绝不意味着大吉,第一年可能会掉30%,补充上来后,第二年可能会掉20%,这种调整是个永远的循环。
商业物业管理第一重要的是商业开业之后的补充招商调整,还有机电、保安、保洁等职责。
八、承受压力
一般来讲,商业项目要有三年的培育期,最少也要两年培育期。所以,大多数基金收购购物中心,要开业两年之后才考虑。有的基金要过三年才收购。他们都要等渡过培育期,基金只要求3-5%的回报,但必须稳定。开业是一个分水岭,开业之后麻烦事很多,主力店、业主、商户的投诉,机电的维保,环保的要求等等,尤其是市场的培育问题,前三年不稳定,很麻烦。所以,想从事购物中心这个行业,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做购物中心绝非轻松事。否则为什么全国只有1%的房地产企业,全世界只有平均不到3%的房地产企业做购物中心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做住宅开发是小学,做写字楼、酒店等是中学,那么做购物中心就是大学,是一系列业态的集合,而且开业后要迎来一大堆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渡过市场培育期,才能迎来阳光坦途。
广州的天河城,现在成了购物中心的典范,开业8年半,租金比最初翻了6倍,看起来很成功。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天河城也曾差点死掉,如果不是国有企业的话就已经死掉了。天河城建设时,贷款7亿元,前三年连续亏损,租金收不上来,还不了贷款,困难重重。后由广东省政府出面组织六大公司分担出钱还贷,才渡过了难关。过了几年,培育期过了,大家认可它了,买东西的人也走顺腿了。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去什么地方走顺腿了自然就去了,不一定是有目的性的。我们调查发现,购买行为中只有百分之十几是目的性购买,80%是随机购买。天河城渡过难关之后,才有生意兴隆。所以说,轻轻松松做不了商业地产,没有承受压力的准备做不了商业地产。即使有资金、有人才,但是怕麻烦,想潇洒就不能做商业地产。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总结起来还有很多。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给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东西。借此机会,我也卖一个广告,万达在19个城市做了20多个购物中心,还要继续做,长三角六个一线城市,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惟有杭州没有进。不是我不想来,梦中都想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不来天堂,我去地狱吗?只是以前杭州地产太火,地价很高,我们很难找到项目。如果在座房地产同仁有兴趣,拿到购物中心用地的,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会让大家获得很好的回报。有钱大家赚。
第二篇:商业地产策划和前期市场调查
市调分类
商业地产策划和前期市场调查,按不同目标、任务、规模、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按工作任务分:基础普查、专题研究调查、项目定位调查
2、按工作规模分:全地段全面考察、典型代表调查、个案深入调查
3、按操作方法分: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4、按考察形式分:系统分工考察、集中快速考察、自由漫游考察
二、市调准备
无论做哪类市场调研,都应有充分准备,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防止遗漏。准备工作一般有:
1、明确任务--明确市调的目的、性质、内容、范围、形式、时间、质量等要求;
2、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工作小姐)人员组成、任务分工及协作关系;
3、工作计划--Why、What、Where、When、Who、How、Money(5wlhlm);
4、资料预热--有关调查城市区位(商圈、项目的书刊、报纸、网站等公开信息与内部资料;
5、配齐工具--准备好考察表格、问卷、访谈提纲、公司资料、数码相机、摄像枪等;
6、考察线路--前往考察区域对象的交通工具、入口、行走方向、重要节点、出口等的预计、判断及分工协作安排;
7、时间安排--市调时段的安排(平日、周末、节假日、白天、夜晚),考察时间长短的估算,考察项目、地段的时序安排等。
三、基本概念理解与应用
在市调和商业地产策划中常用到如下基本术语、名词、需要有共同的界定:
1、区位、板块、商圈、商业中心、地段、节点、地标
这是一组地理学、规划学、商业及房地产业常用的互相联系的概念。区位——带综合性的规划学用语,指为某种经济、政治、社会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某一城市(地区)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板块——住宅房地产开发、营销常用的词语,一般指住宅小区相对集中开发的城市区域,沿交通干线居多,如华南板块、洛溪板块、广园东板块、工业大道板块等。
商圈——零售学用语,现商用物业开发也借用该词,意指商业圈或商势圈,指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一购物或消费频率的顾客群,以其所处的最远距离为半径,划定的一系列圆形或方形区域,简言之,即为优先选择到某商店或商业聚集中心消费的顾客分布区域范围。商圈一般按层次分为核心商圈(离消费地最近,吸纳总量50-80%顾客的范围)、次级商圈(吸纳15-25%顾客的范围)、边缘或辐射商圈(吸纳5-25%顾客的范围)。显然,“商圈”现有两种用法,一是正式的零售界用法,着重指吸纳的目标顾客分布空间范围,另一是现流行的房地产开发和媒体借用后产生歧意的用法,着重指商家聚集的区域、地段。我们使用时,若有必要,应指明商圈的准确涵义。
商业中心——规划学用语,与商业功能区同义,与通俗的“商圈”称法接近,一般分市级、区级、社区、邻里四级。
地段——传统商业中心的商户以街道、马路、干道两侧分布为主,因此商圈、商业中心再可细分为某一地段,房地产开发也常用此术语。
节点——规划学用语,指观察者、步行入进出、经过的集中焦点,基本上是交叉口、交通转换处、十字路口、建筑形态的变换点等,它们从某种功能或建筑特征的集聚、浓缩中获取重要性。商业地段(步行街)常以休闲广场、餐饮美食城、电影院、交通广场、著名地标式建筑作为节点。
地标——与节点构成城市空间或商业中心另一类参照点,观察者
一般不能进入内部,仅具外在主观、仰视、眺望的视觉必性,如超高层公共建筑、钟楼、塔顶、广告招牌、山顶。
应用:①上述概念常用,应熟练掌握与区分,清晰界定市调范围;②上述概念的空间范围,除不同商业业态、业种商店的商圈有一定伸缩弹性外,基本是从大到小排列,应根据特定任务选择市调区域。③出书面正式报告,应使用准确、学术性用语。
2、业态、业种
零售商业用语,现对零售消费的各类商户也使用此术语。
业态——指细分市场面向某类目标顾客购买水平与习惯的商店营业形态,特征是“怎么变”。目前中国有10多种零售业态,日本20多种,美国40多种。业种——指面向顾客某类用途的商店营业种类,特征是“卖什么”。目前国内零售消费市场可细分上百个业种,国外发达国家更多,难以胜数。
应用:①策划商业地产,必须熟悉业态业种分类及其特征、典型商户等基本功;
②市调必须分业态业种进行表格、问卷、访谈设计,查清所需类别基本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③传统和新兴业种,也逐渐采用不同业态模式经营,如:建材、IT、文仪、药品、图书等业种;
④零售商业外的业种,也流行采用零售业态经营模式,如:美食街、自助式咖啡店、量贩式KTV、旅行社超市等。
四、市调内容和考察次序
商业地产发展(定位)策划,最常见的市调是基础普查、全地段重点考察,其次是专项调查(分商业业态、业种、物业类别),再次是定点考察(类似项目、竞争项目、新兴与特色项目),前者一般会覆盖后两者,因此主要以前者为例。
市调有两个前提,一是实地考察前应对区位的功能有所判别,是商务区,还是商业居住混合区,或是商业功能区,后者再分市、区、社区、邻里四级商业区,实考主要是印证和具体细节了解;二是事先掌握区位、板块、商圈内的面、线、点关系,面是板块、商圈(区位比面要大些),线是地段、路街沿线,点是重要、大型商家和节点。商圈的基本功能、定位、档次、气氛、交通、客流量等,主要通过“面”观察。
商业业种集聚、档次、气氛、建筑形态及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小吃店、服务店等,通过“线”观察。
购物中心、大卖场、特色店、新开店、大型饮食、娱乐、休闲广场等,通过“点”观察。
调查过程及内容,按当时的要求分工细定,但调查结果均要反映下述内容:
①商圈范围,业态业种构成、大致比例关系、商户总量、商品种类、品质、产地、品牌,重点商户经营概貌;
②商业竞争趋势(同质或互补、同档或错位、过量或缺少、主要竞争手段);
③客流量、购物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来源、目的)、消费欲望与消费水平(瞬间顾客密度、收银台排队人长度、结伙人数、客单价、提袋率、关联消费宽度、可停留时间);
④路街条数、长度、宽度、建筑层数、风格、新旧度,代表性商铺
门面宽度、进深、净空,建筑外立面广告牌、霓红灯、街灯、路面用材、绿化、小品等装饰度,主要节点的功能构成、空间间距,路街步行、购物、休闲的舒适度、安全度、趣味性;⑤交通干道及出入口,消费者基本交通工具,公交线及快速交通线对外连接区域,停车场数量、泊位及其可观性、便利性,机动车辆秩序及对行人的干扰性;⑥商圈内写字楼、酒店、娱乐、医院、文教、公园、景点、政府机关、重点住宅楼群等相关机构数量、档次、服务对象、经营状况与购物消费场所的关联度;⑦商圈商用物业供求与租售概况(单价水平及走势、租售比例、付款方式、空置率等);
⑧在建、拟建大型商用物业个案,城建规划重点,街区改造和重点扶持对象,政府管治水平等。
五、市调方式方法
目前阶段,我们主要采用简便、实用的方式方法:
1、实地观察法
通过目测、拍摄、笔记、攀谈、购物、消费体验方式掌握商圈基本概貌。有必要时,需不同时段反复观察、体验才有意义。
2、访谈法
通过个别面谈、小组座谈,较深入了解本地零售经营从业人员、物业开发经营商、商圈内服务从业人员、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当地居民与家庭、异地居民与家庭成员对商圈的认识和倾向。
3、问卷法
通过街头栏截式问卷填写、电话问卷填写、访谈问卷填写、问卷置留填写等进行调查统计及分析。
4、参展法
参加行业会展、企业营销展示会,主题研讨会、大型楼盘、商号开盘、开业仪式等活动,集中了解参会参展商户近况、动向、收集营销推广材料及区域市场信息。
第三篇:商业地产策划
商业地产策划
商业项目策划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执行,即要紧密围绕项目的特性,明确“做什么”及“怎么做”,同时,还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及办法实施之后的结果。执行需要指导,这也是策划工作存在的意义,所以,一份在项目实际操作当中实施不了的策划方案是没有价值的。因此,鸿伟摩尔建议:商业地产策划必须“落地”!
商业项目策划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执行,即要紧密围绕项目的特性,明确“做什么”及“怎么做”,同时,还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及办法实施之后的结果。执行需要指导,这也是策划工作存在的意义,所以,一份在项目实际操作当中实施不了的策划方案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商业项目的策划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的特性有准确到位的把握,即充分认识项目的个性:自身独有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最突出的难点有哪些等。这是项目规划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市场定位、业态规划、收益预测等核心规划工作。项目分析涉及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的;既有外部影响因素,也有项目自身约束条件,但所有要素的分析都是紧密围绕项目展开的,因此,对于综合分析能力及专业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
商业地产盲目策划的几大表现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与运作的核心问题是“项目定位”,项目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了项目是否可以成功运作。目前,在各地商业地产的开发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不顾当地消费需求及商业竞争的实际状况,盲从于一些国外的商业规划理念,盲目“追大求洋”或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商业业态,结果导致项目运作失败。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盲目追随国外商业或一线城市的商业业态。
开发商或策划公司在业态定位时丝毫不考虑当地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及商业文化的现状,将自己出国考察或在一些国内一线城市所看到的商业照抄照搬,信奉“国内外营销策划专家”或“大师”在到项目案场后,一两天之内就作出的定位判断。结果造成“南李北枳”不能落地,出现“四不像”的商业模式。一方面由于没有与定位相符的产品支撑而无法达到该商业业态的各项要求,使得启动时缺乏商业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消费习惯及商业文化的影响,导致消费者不认可,陷入两难境地。
2、非“mall”不做。
一些开发商在自身实力有了一定积累后,盲目迷信于“综合mall”的开发,认为只有“mall”模式才能体现出企业的实力和品位。结果就会出现我们在一个二、三线地市里可以同时看到有几个大型商业综合项目同时启动的现象,甚至于一些县级区域也开发十几万项目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结果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的局面。
3、盲目开发。
这种情况在批发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较为常见。有些地方的开发商过分依赖或夸大了政府对市场开发的支持作用,不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在没有任何市场基础的地方盲目开发项目,或想当然地希望把一些成熟的市场可以简单地进行搬迁,导致开发失败。
4、以“住宅”的手法运作“商业地产”。
用假大空的商业概念进行定位或包装,只想获取短期利益一走了之,不愿意进行商业的培育,造成项目运作失败。商业地产在中国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投资者和商家对这种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以往一些一卖了之、不注重商业启动而导致投资者投资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失败案例已经吸取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因此,这种方式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已经没有了落地性。
第四篇:商业地产策划
商业地产策划之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研
商业地产策划包括商业用地的价值判别与发展定位、商业地产融资策划、商业地产价值链构造和策划、商业地产建筑策划等。随着商业地产投资的发展,很多公司都转型做商业地产开发,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商业地产策划到底要怎么做,这个问题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里面有详细的答案。进行商业地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研,下面是余源鹏商业地产网络培训班里面的内容节选,主要是关于商业地产策划的市场调研的步骤与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研的步骤
第一步:界定问题
第二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制定调研方案
第四步:进入现场或收集数据
第五步:整理和分析数据
第六步:编写调研报告
具体内容可以观看余源鹏商业地产网络培训班1
二.商业地产项目市场调研的4种方法
1)直接调查
2)间接调查
3)问卷调查 1 余源鹏《商业地产系统培训课程》;
商业地产策划定位与建筑规划设计要诀八百个
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
智地网
4)现场“踩点”调查
具体内容可以观看余源鹏商业地产网络培训班2
三.商业地产市场调研的6大主要内容
(1)宏观环境分析
(2)本市商业环境分析
(3)区域商业环境分析(特别是商圈分析)
(4)租售目标客户分析(租给经营商家,售给投资者)
(5)消费者分析
(6)竞争对手分析
具体内容可以观看余源鹏商业地产网络培训班余源鹏《商业地产系统培训课程》
商业地产策划定位与建筑规划设计要诀八百个
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
智地网
第五篇:商业地产定位模式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
创新操作1:商场定位核心--市场调研
影响商场物业开a发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市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商业圈半径,新旧商业格局,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及其影响力,商场物业所处区域(或商业圈)的商业环境,竞争对手的实力与策略等。因此,在操作商业地产时,市场调研成了商场成败的桥头堡。
调研种类 所需资料/研究范围
商圈研究 对项目所在的商圈做出基础研究,另找出商圈的辐射范围,营业品种、人流状况、与交通状况及其购买力。
消费者研究 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收入、偏好等做调研
投资客户研究 对投资客户所投资的商铺,做基本调研,如营业时间、业绩、铺面状况等竞争对手研究 包括竞争项目面积,基本状况及竞争者研究等
商圈研究
1、城市发展状况:包括GDP指
2、数,3、人口分布,4、产业结构等等。
5、项目所在区域商贸状况:包括商品交易状况,6、恩格尔系数,7、居民收入及消费构成等。
8、人流研究:人流包括垂直人流及水平人流;研究范围包括:人流数量,9、停留时间,10、每次消费,11、对不同
12、类别的需求(吃、喝、玩、乐)等。
13、商圈辐射范围:包括一级商圈、次级商圈辐射范围,14、商圈内的其他竞争项目等。终端消费者研究
15、消费习惯:考虑南北地域的差异性,16、不同
17、宗教,18、不同
19、民族,20、不同
21、年龄,22、性别等。
23、逛商场频度:是影响商场人流的关键。
24、偏爱商场:包括寻找消费者偏爱程度高的商场吸引点,25、及其原因。
26、对项目上圈评价:包括区域商品价格、对商场满意度等。
投资客户研究
27、经营范围:找出研究范围包括百货店、大连锁店或快餐集团的个别需要。
28、投资动向:包括投资类型、租金范围及交纳方式等。
29、商圈内商铺经营状况:包括经营时间、营业时间、辐射范围等。
竞争对手研究
30、竞争者基本状况:包括资金实力、性质、优势、劣势等。
31、竞争项目:包括面积、特色、经营范围、业态、主要客户、辐射范围等。
创新操作2:商业地产定位标准流程
商场开发的第一要素是“地段”,第二要素是定位。
商业地产的成功开发不仅仅看地头,最主要的应该看好整个商场的市场定位和经营主题,经营定为能否与周边消费群的层次吻合。据广州上下九路的某某商场、北京路的某某商场成交情况反映:有8成半以上买商铺的是为了投资。整个商场的定位和经营将直接影响到投资
者的投资回报
创新操作3:成功商业地产定位操作工具
--商业地产定位操作模式
商业地产定位操作模式
工具1:目标市场定位
区域定位:对区域商圈范围的分析,寻找商场需求空白点空间范围;
客户群定位:在商圈范围确定之后,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行业发展态势,确定客户群。超级消费群定位:通过对消费者的市场细分,最终确定消费群。
商场消费群分析的三个层次
层次1 顾客的基本情况层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及经济收入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征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称为社会学因素。
层次2 行为反应层次,主要调查顾客商场消费的一般行为状况。
层次3 动机层次,主要调查顾客对商场服务质量的认可情况。
工具2:商场功能定位
现代商场已不可能以传统单一的购物功能满足消费群、客户群的需要了。随
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型购物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商场通常体现如下四大功能:
购物功能:体现于商场商品品种、档次上,购物功能是商场最基本功能;
休闲功能:在现代大型商场中,休闲功能往往被当作商场的附加功能加以设置; 娱乐功能:体现于各类游玩活动,如电玩、电影城、儿童游玩区等等;
服务功能:主要体现于商场物管和商场客户经营主体服务两方面。
工具3:商场特色定位
大众化定位
若商场项目所在商圈内有足够消费群、客户群,没有激烈竞争,采用大众化经营定位,可以取得稳定收益,投资经营风险小。
特色化定位
主要体现在:一是商场特色主题;二是特色服务。
工具4:经营方式定位
根据企业实力、经营目标、承受风险能力等因素考虑采用哪种经营方式,按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采用自营、招租、委托经营管理三种方式。经营方式定位要点:
要点1:投资资金回收期预测
项目资金的有效回收,可以保证企业充足的流动资金,有效运用到下一项目中去; 要点2:项目收益效果预测
收益效果是企业成败关键,通过不同经营方式的效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要点3:经济走势分析
通过包括利率走势、投资回报率等分析,判断采取何种经营方式;
要点4:风险比较分析
分析商场不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风险几率、大小等。
要点5:统一管理
商场实行统一管理,能有效维护商场日常经营秩序。
工具5:商场业态定位
商场业态定位要考虑产业结构、消费群结构、需求动向等因素。商场有如下七种业态:
1、综合商场:特点是经营较大、经营品种较为丰富,2、包括日用品、食品、服
3、装、皮具、化妆品、首饰、精品等。
4、主题商场:如电脑商场、家具商场、儿童商场等,5、其特点是经营品种限于一定主题。
6、超级市场:其特点是采用开放经营的方式,7、通常毛利率较低,8、顾客购物频率高于其它业态的商场,9、因此客流量相对较高。经营品种主要是家庭日常必需品,10、顾客自选购物。
1)大型超市:其特点是单店规模较大、品种齐全,2)以经营国产及合资产品为主,3)以当地居民为主要服4)务对象,5)满足顾客日常生活一站式购物的需要,6)如沃尔玛、家乐福、新一佳、好又多等。
7)便民式超市,8)其特点是单店规模较小、分店较多,9)主要经营食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10)如民润、华润万11)方、惠康金田、百佳等。
11、百货与超市相结合的业态
特点是在同一商场内同时引入百货与超市两种业态,以超市来提高客流量,以百货来确保商场整体毛利率,把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12、连锁专卖场
13、街铺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工具6:商场规模定位
商场的规模越大,它所能覆盖的商圈范围就越大,但商场的规模也并非越大越好,适当的规模才能达到经营的最优,商场规模定位,要考虑以下因素:
商品品种对商场规模的制约
我国现有商品品种约70万种,而一个商场所能经营的品种往往只占很小比例,而对于走特色化经营路线的商场,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就更少。若商场规模过大,可能造成品种重复。顾客购物疲劳度对商场单店规模的制约
消费者逛商场疲劳度指数
购物时间 ≤3小时
步速 30-40米/分钟
步行距离 7500米
商圈购买力对商场规模的制约
购买力决定规模公式:
规模=商圈购买力-圈内竞争分流购买力
商场单位面积保本销售额
商场购买力取决于商圈人口及其消费水平,商圈人口通常包括圈内居住人口,市内过客及外地游客;消费水平往往与其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有关;竞争店分流的购买力往往与竞争各方在规模、档次、经营能力、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程度有关。
商场单位面积的保本销售额与其经营成本和经营毛利率有关。
工具7:商场形象定位
商场的形象定位,实际上是商场经营企业的形象定位,因此,它随着商场的经营运作而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商场形象可以通过CIS系统加以塑造并传达给消费者。如下三种形式表
现商场形象:
通过商场建筑外观来表现,如建筑形状、结构、颜色等。
通过顾客对卖场购物气氛表现,如场内购物环境、卖场布局设计、橱窗设计、形象展示、POP广告等。
通过产品价格、质量、服务、促销策略等形式表现。
工具8:定位方法的确定
商场定位方法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方法一 采用错位交叉论证,按照不同定位重点,综合各定位要素错位交叉论证。寻求定位支互斥点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方法二 综合商场项目运作不同阶段,定位侧重点随之而变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方法三 超级分析定位,要从客户角度进行消费群分析,定位才能更到位,为以后商场营销运作做基础。
商业地产定位模式方法四 动态定位,商场定位根据商场动态运作,适时调整,灌于动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