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社会工作的感想
学号:201012501055 专业:2010级社会工作 姓名:邓思靖
妇女社会工作感想之小组工作
我小组工作的主题是“妇女的自我升华”,在面对这一主题的时候,我和我的组员针对这一主题的特殊性和我们组员的性别特殊性,反复讨论后,得出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在思考中,也渐渐懂得了:解决妇女的工作,并不能仅仅是解决这个案主的问题而已,有时候还要考虑从案主的身边伴侣着手。而在我们展示后,蔡老师的点评中也说了,丈夫协助解决妇女问题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妇女社工的一个比较新的符合现实情况的发展方向。
我在这一次的小组工作中初次懂得了社工的艰难,因为社工做小组工作并不会像我们小组这样,一定会需要更多的准备,也会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和案主培养感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最后才能顺利开展的。这其中的辛苦和艰难是我们这些初涉社工这一领域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的,但是现在通过了这次模拟,或多或少都体会到了一点。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们在走出家门,在外工作的时候,不仅仅顶着社会的压力,也顶着家庭的压力,这样的环境是无法一时间改变的,那么社工就应该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妇女,帮助她们建立并维持生活的自信,不要被生活、工作中的任何困境打败。
第二篇: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
1、定义: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中,在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
中,遭受到的群体性和个体性问题而展开的社会服务性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
3、内容:全体女性人口——“四自”教育、扫盲、技术、健康、合法权益、婚姻家庭
特殊困难人口——打工妹、家暴、单亲女性、失业女工
4、目标:赋义(认知观念)、赋权(环境)、赋能(内在素质)
5、特点:服务对象范围最广、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服务内容
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
6、价值原则:(1)普适性原则
(2)妇女社工的基本原则
A、不应该把妇女问题个人化,妇女的个人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
B、承认妇女有独特的生活经验
C、要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
D、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7、实务领域:(1)、公共领域: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政策、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教育制度、大众传媒
(2)、私人领域:自我价值观、美丽牢笼、婚姻的梯度效应、家庭
权力、家庭暴力
8、专业和传统妇女社会工作有什么不同?
9、对象为什么是妇女,而且大部分是中年妇女?
第二章
1、马克思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第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第三、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第四、妇女解放时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2、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
3、女性主义的主要论题(共同点)
社会性别、父权制、女性解放
4、社会性别理论
内容:
运用:第一、为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提供性别意识的训练,加
强他们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认知度。
第二、训练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使用性别分析的工具,是他们意识到妇女与男性的目的诉求差异性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差异
性。
第三、将性别平等意识具体化、现实化、社会化。
第四、不断地向政府宣扬社会性别观点,促使政府将社会性别观点落
实到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
第三章
1、关于基变社会工作P110
内容:问题归因——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
介入技术——重视政治和组织的技术
实现目标的方式——集体与政治活动的实现
原则:集体行动,提升案主的自尊、自信,与案主一起奋斗
2、性别理论
主要内容:性别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A、性别与发展理论不就妇女的问题而谈妇女问题,而是关注性别关系,即在不
同条件下男性和女性的关系。
B、性别与发展理论把妇女看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发展接收者,但并不
假设妇女对他们的社会地位有着全面的知识与理解。
C、该理论具有整体观,从社会组织、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去理解社会某一
特定方面的构型。
D、发展被看成是个人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的复杂过程。
E、该理论并不认为福利、反贫困或者平等是三个对立的不同选择,而是认为福
利和反贫困是平等的前提。
F、战略选择:WID关注妇女作为个体或集体对于现金收入的获得以及妇女组织
起来增强在经济系统中讨价还价的能力;而GAD强调妇女的自我组织以及提高他们在经济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实践框架:社会性别计划,社会性别分析
3、运用赋权理论
赋权的重点是指向社会性别机制,是要完全改变那些使妇女处于社会性别屈从低位的结构。
赋权的三种方法:综合发展、经济上的赋权及提高思想意识。
4、优势视角——寻找资源
每个人与其所属的环境中,都存在一些有利于个体适应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时,必须协助服务对象看到这些有利资源,并发挥这些资源的影响力,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便能由另一个角度来解决。
5、女性主义干预的实务原则
A、妇女的问题应当被看做“在社会政治的框架内”,即“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B、传统的性别角色加剧了妇女成为受害者的危险。
C、干预是对服务对象的赋权过程。
D、服务对象的自尊应当被强化。
E、服务对象应当被鼓励基于自身的优势、属性、素质和成就形成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
F、服务对象需要评价和建立与其他女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6、妇女社会工作者的个体意识
A、工作者自身的性别偏见或刻板印象
B、工作者与案主的权力问题
C、案主的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历程
D、关注女性的发展
第四章
1、三大方法比较合适为妇女哪方面提供服务
个案——
小组——
社区——
2、三大方法的过程特点、技巧和服务重点
个案:过程特点——体现社会性别视角
技巧——专业关系:性别敏感度(支持性技巧)
预估:问题归因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个人问题--社会因素计划和实施
服务重点——A、理清案主的思路:问题排序解决方法
B、寻找案主的优势:本身不幸事件社会资源
小组:服务重点——A、工作者: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的体系
B、时刻利用小组过程
C、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
D、回顾
社区:服务重点——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社区紧急支持网络)
3、妇女小组工作的形式:发展型小组、支持型小组、预防型小组
4、为什么小组工作特别适合妇女?
5、从事妇女社区工作的技巧
A、社区团体:接触妇女技巧(个人化—集体化)处理人际关系技巧(人际
互动)成员互动的技巧
B、社区组织
第五章
1、妇女的生命周期的构成及其构成标志
构成: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2、四大年龄层次女性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回归淑女、摄食障碍、性教育【性生理卫生(性病的传播途径)、性
道德(性伙伴间的自主性)】
青年期:社会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自我意识过于强化、性心理中年期:优势——观察力敏锐、意志力坚韧
劣势——缺乏自信、依赖感重、偏执、易受暗示和他人影响老年期:性别劣势和年龄劣势
3、各个年龄阶段妇女工作的干预重点和问题
青春期:回归淑女、摄食障碍、性教育【性生理卫生(性病的传播途径)、性道
德(性伙伴间的自主性)】
青年期:社会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自我意识过于强化、性心理就业指导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中年期: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失业
生理心理上的调节,寻医问药;生活目标与态度的选择与调整,赋权 老年期:经济贫困、保障缺乏、婚姻问题、精神孤独、家务
自我调适,提供疾病、卫生知识、社区资源
第六章
1、怎样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婚姻家庭冲突?
夫妻失调、婆媳冲突、亲子关系
2、对于传统模式婚姻家庭工作的评析
目标:家庭为服务本位
问题归因:妇女个人(性格、能力)
家庭功能失调(角色分工等)
工作方法:培养持家技巧,子女教育,性格
评估:性别复制(妇女仍被禁锢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
3、纳入性别视角的婚姻家庭工作
关注重点:妇女问题的归因
个人改变与社会改变之间的联系
家庭冲突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
关注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权利关系
第七章
1、妇女的需要、合法权益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需要:与男子同等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特殊保护
合法权益: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
2、保护妇女的方法:
主管部门保护——行政方面
司法保护
妇女组织、工会、共青团
第三篇:妇女社会工作考点范文
妇女社会工作知识概要
1.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服务,换言之,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
2.妇女工作的研究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
3.社会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奥茉认为应该覆盖以下方面:
1、女性的境遇
2、女性为中心的实践
3、女性不同的声音4.关注多样性
1)公共领域:①社会主流价值观②社会政策③政治制度④经济制度⑤教育制度⑥大众传媒
2)私人领域:①自我价值观②美丽牢笼③婚姻的梯度效应④家庭权力⑤家庭暴力
4.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特征与我国比较
5.两次女性主义浪潮(目标/思想诉求/特征)
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源自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为背景,主要代表人物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和约翰·斯图亚特·米尔。第一次浪潮中女性主义的核心奋斗目标是男女平等,主要思想基础是自由主义,具体斗争诉求是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的获取。
第二次浪潮中女性主义对男女平等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平等不再是核心诉求,差异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对差异的解释以及如何让解释差异,怎样面对差异成了最为重要的问题。
6.激进女权主义核心概念:父权制
1)“父权制”这个理论最早由凯特·米列特引入。父权制最早是用来描述钱现代社会中男性来做家长、做统治者的一个普通名词,米列特将它一如女权主义话语系统之后,这个词变成了女权主义反对男性压迫一件极有力的武器,而且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米列特看来,权力是政治的本质,两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不平等的政治集中体现为父权制社会这个现实存在,通过着这种根深蒂固的父权制,男性以各种方式实践着一种潜规则——性政治。由此实现男人这个集团对女人这个集团权利的控制和支配。)父权制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男性压迫女性的政治体系,是男性对女
性支配和控制的一种社会性制度,也就是说在工业、农业、军事、政府、社会、大学、中学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甚至连女性最私密的性经验也逃不脱性别的压迫,因为个人的本质是政治的。
3)父权制这个概念虽然有失偏颇,但应该承认,这是个很有洞见、很有颠覆力的概念,它把女性被压迫的个体化、经验化、主观化的假象彻底被打破,全面揭示出女性被压迫的整体性、普遍性、制度性的残酷真相。激进女权主义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是“个人的就是政治的”福泉之下的女性不仅在选举、就业、教育、社会身份等宏观方面受到男性的控制,而且,女性的身体乃至最隐秘的性经验都受到男性无情的宰割,父权制的深入剖析使女性主义解放目标和斗争策略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女性主义由此转变成一场持久的、整体的、全局的革命而不是一次局部的、个别的、暂时性的改良。
7.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对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福柯、拉康、和德里达三位男性思想家 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关系
1)后现代主义给女权主义带来思想激发
a)从建设性的角度来讲,后现代主义为女权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论题。福柯关于权利、关于身体、关于性、关于语言的集中论述,都在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论述中成了热门话题,当然,这其中的解释和探讨更多充满了女性的经验色彩。
b)后现代主义还为女权主义提供了观察社会的新的途径,后现代主义对巨型理论和宏伟叙事的扬弃,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否定、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批判,对多元论的倡扬等,这些都成为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熟练演练思想的工具。
2)后现代主义还给女权主义带来极大危害。这种危害不仅影响到了传统女权主义的许多重要概念和命题,甚至还影响到了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而存在的根本。
a)女权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充满了强烈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色彩,但后现代主义恰恰又是非政治的或者是后政治的,这使得后现代主义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
b)后现代主义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论,这使“女人”“父权制”“男人”等核心概念都失去了理论上的存在基础
c)后现代主义反对二元论思想,这使得男人和女人这个传统的二元对立存在一下子便消解的无影无踪,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使得传统女权主义要么否定自身,要么完全改变自身。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难逃被破坏和被毁灭的命运。
8.第二性指的是什么
1)是一本被誉为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圣经的名著《第二性》
2)书中波伏瓦犀利指出,当今社会被简约地划分为男人,男人第一性,女人第二性;男人是主体,女人是他者;男人是主导,女人是从属
3)波伏娃鲜明指出,女人不是天生而为女人,而是被社会制造为女人。再次基础上,女性主义进一步发现了男女之间差异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性别(区别于生物性别)。这种社会性别观成了女性主义反击性别歧视的有力武器,如同波伏娃所说,女性之所以为女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文化的重新建构。女性性别只是一种社会角色、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社会角色,所以女性的存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可选择的、社会的、历史的现象。
9.社会性别主流化
1)含义: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妇女尤其是现实社会中的妇女主要是后天社会文化的塑造结果,妇女的不平等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不平等而造成的。所以,改变妇女现实中的不平等根本途径在于改变社会的不平等,最直接的途径在于对社会政策的改变,而传统社会社会政策只是男性的自治区,是女性沉默和失声的伤心地,社会政策的改变成了男女平等的焦点,目前男性色彩浓厚的社
会中,广大女性很难一下子进入决策中心,作为替代性方案,性别意识引入决策主流成为必需。从这个意义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理论的一种合理延伸,也可以说是社会性别理论的一种现实化和具体化。
2)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改良性质
“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之所以被称作“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尤其是社会决策或公共决策的主体是政府,决策的客体是大多数公民或全体公民。很显然,它在这里代表的思路主要是自上而下,所倡导的变革方式主要是在既有的体制之内,借助于权力阶层性别平等意识苏醒从而推动广大社会成员的性别平等化建设
3)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根本诉求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真正诉求是将两性平等观念贯彻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最终达到性别平等、维护性别公正,推动两性和谐发展。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其实只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种实施方案或实施工具。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质在于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接受社会性别意识、维护性别平等、捍卫性别公正
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途径、策略
① 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② 逐步改变权力结合体系的构成③ 批判现行社会政策
④ 注重法制作用
⑤ 建立国家及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监察机构,保证社会性别政策和方案得到实施和有效监 ⑥ 强化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⑦ 加强女性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⑧ 赋权于女性
⑨ 女性的团结
⑩ 争取社会同情和支持
10.综融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
1)概念:综融取向社会工作指的是以折中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秉承社会工作的价值及伦理,掌握处理不同目标系统的技巧,进而通过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协助服务对象发生改变。它强调:
一、重视服务对象的赋能
二、在监督的指导下有效地在组织体系内展开工作
三、认为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诸多专业角色
四、批判性思考技巧运用于有计划的改变过程中
2)综融取向的社会工作定义的三大要素:
一、强调多层面介入的重要性(包括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介入)介入应当周详计划并能产生具体变化
二、从不同理论中汲取养分,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强点对个人议题和社会公义的共同关注
11文化能力
1)文化能力指的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个体和系统能够尊重并回应不同文化、语言、阶层、种族、宗教以及其他人群间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尊重、肯定和重视个人、家庭、社群的尊严,维护并保持各自的多样性。
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指出提高文化能力的五个重要部分;①尊重多样性②有能力和文化的自我评估③意识到文化互动式的内在动力④将文化知识制度化⑤发展具备文化多样性意识的服务项目
12.妇女阶段性就业论
80年代初期,以腾出名额安排男性待业人员为由提出“让妇女退居家庭”80年代末,以促进家庭和睦,通过多育龄妇女的劳动置换安排更多人就业为由提出让“妇女阶段性就业”90年代以我国处于典型的工业化阶段,妇女普遍就业实际上打乱了社会的角色分工,结果造成社会功能紊乱等问题为由提出让“妇女回家论”2000年前后,有部委有意将“阶段性就业”
写进“十一五”规划
以上有关妇女就业主流话语建构的主体有三个群体①是国家②是男性政治精英、学术精英 和其他知识分子们③是行动者
13.当代中国妇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主要表现: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落实问题:① 微观方面:一是保障妇女权益的各法律法规中,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太多,而义务性规范则显得相对不足 二是对侵害妇女非基本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显得不够 三是更多滴规定了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应该受到何种处罚,而对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单位和个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性措施② 宏观方面、;目前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反歧视立法。同时我国妇女法律平等到事实平等还存在较大差距
a.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b.妇女贫困问题c妇女教育问题d.妇女生殖健康和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对女童的社会歧视问题,女性的资源环境权益等方面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2)当代中国妇女问题的主要特征①普遍性和变异性②复合型和周期性③交叉性和连锁性
14.基变社会工作理论
1)含义:基变意指基本改变,是取其“基本”与“变革”之意它是一种专业信念或意识形态,它本质上是要去清晰地了解和理解生活的世界,进一步发展出一套精确地、负责人的个人政治哲学,借此中承诺来诉诸行动,以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2)核心主张:个人问题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问题
与传统社会工作最大不同:传统社会工作维护现存资本主义政治,忽略对产生问题的环境的分析,将问题个人化,实际上参与了对弱势群体的压迫,而基变社会工作认为,要清醒和自觉地意识到政治和社会工作间的不可分割性,把主要焦点放在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分析上,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社会政治结构,要解放个人及群体脱离社会制度的压迫,使他们能得到释放,要改变不合理的压迫和社会结构
15.妇女参与发展、妇女与发展、性别与发展
1)妇女参与发展产生于70年代初的妇女参与发展理论是第一次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妇女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对待,倡导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改善,以便保证妇女更好地融入经济系统中去。在此理论的倡导下,妇女对发展及社会变革有不同于男性的体验这一事实在制度上得到承认,但是该理论接受现存的社会结构、着重如何使妇女更好滴融入当下的经济发展中、而避免追究造成妇女地位低下和压迫的根源将关注领域放在倡导妇女在教育、就业及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平等参与上,更忽略了妇女生活在生产的方面。
2)妇女与发展理论认为妇女从来就是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它着重讨论妇女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把妇女引入发展战略,它认为妇女在自己的社会中从来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而且她们所在的家庭内外的工作一直对社会的维持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与妇女参与发展理论共同弱点是没有对压倒一切的男权意识形态作细微的分析
3)性别与发展理论产生于80年代,作为对前两种理论的批判和代替,它深受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影响,把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建构作为妇女受压迫的基础,关注社会性别的社会关系,对不同社会中赋予男女两性角色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其核心思想是在发展中追求性别公正
16.政策分析p116
一、福利路线
二、公平路线
三、反贫困路线
四、效益路线
五、赋权路线
六、平等路线
17.参与式发展理论(提出、核心、反思)是相对于现代化理论的传统发展理论批判反思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传统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发展的主体就是经济,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以致本末倒置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赋权,那就是希望当地民众能够成为发展的主题,重新获取被剥夺的权力和权利,更具体的讲,即增加或者提供给社区民众,尤其是社区的穷人和妇女等“被边缘群体发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发展的决策中来,最终使得他们能够有能力自我组织、规划、决策、实施对地区事务的管理以及发展
18.社会排挤理论
1)概念:社会排挤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通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多维度特点,同时涉及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性的、文化的、心理的诸方面的长期匮乏
2)社会排挤理论对反贫困的启示
社会排挤和贫困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
按照传统的对贫困的理解把贫困是为物质资源和收入的匮乏,则处于贫困中的人不一定被社会所排挤。因此,收入只是社会排挤的一个“元素”而消除贫困只是实现社会整合的一个部分。由于社会排挤的存在,可能导致贫困,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包括排机在内的贫困增加了以下特点:强调决定人的福利的非收入因素,因此具有多元性。通过研究物质剥夺与非物质剥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显示贫困的动态性
总之,社会排挤概念在5各方面超越了贫困和劣势概念,它的关注点从物质或经济劣势转向多层面的劣势,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从个人或家庭转向地方邻里,从聚焦于资源分配转向于聚焦社会关系,从侧重社会关系连续性转向灾难性中断。
19.打工妹群体的特点
1)年龄与婚姻状况:年龄上以青壮年为主,绝大多数处于最佳劳动年龄阶段,大约在18-45岁之间;婚姻上有地方=区以未婚女性为主,有的则以已婚女性为主
2)受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比最大,小学教育程度次之,高中及中专程度占较少数,文盲最少
3)流出原因:得益于外在政治和经济背景
4)打工目的:经济因素和个人发展因素
5)进城渠道:一政府或村集体出面组织、二是中介组织介绍、三亲戚、老乡、熟人引领。绝大多数通过第三条进城
6)职业特点:职业构成因流入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特征上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就全国范围看,从事餐饮业、商业性质、及其他服务性的工作人员中打工妹占68%这与男性在建筑业中的比例较高形成对比
7)社会交往和支持网络:同质性强即地缘和业缘性很强,基本是同乡或同厂。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社会网络、工作和生活的支持系统,该系统功能:
一、相互提供实际帮助
二、相互提供心理慰藉
20.家庭暴力
1)概念:①国外研究的范围及界定 对家庭暴力定义如下:又称作婚姻暴力、配偶虐待、太太殴打、妇女虐待等 即虐待性或暴力性行为发生在已婚或者同居者,其有过或曾有过亲密性关系。因此包括夫妻、男女同居、已离婚或已分居男女、朋友之间的暴力或虐待关系 ②国内研究范围及界定 a港台学者多家庭暴力研究更多集中在婚姻暴力和儿童虐待的研究范围b内地最常见定义: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夫妻、同居伴侣)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大陆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加宽泛,通常指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所涉及对象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c.法律层面:家庭暴力指行为人
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身体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暴力构成虐待
③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对“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界定: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
④家庭暴力变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形式。研究表明往往是这四种表现形式并存
2)男性施暴的原因分析
a.心理学的观点:侧重从个人因素探讨①权力动机②亲密焦虑;有些研究从施暴者的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分析施暴原因:施暴人人格并无偏差,相反,个人认知方面、行为方面和情感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他们的施暴行为;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从个人及微观系统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习得是通过模仿和评价两个机制完成的,模仿也即儿童通过观察和效仿,最终采纳了他们所观察到的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包括攻击性行为。这种观点认为,暴力具有代际传递的趋势,童年时代目睹过家庭暴力的男孩,成年后有可能成为施暴者。
b.系统理论的观点:从微观与巨视面的相互影响(小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依存关系),探讨暴力产生、引发的过程,因此视家庭暴力为一种系统与系统之间,环环相扣所致的持续性情境。Straus提出的系统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
c.生态学观点:从个人、家庭、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四个不同的社会系统来解释分析家庭暴力的发生
3)女性受虐的原因分析
a.女性受虐倾向:有以下特质的女性容易成为婚姻暴力的受害者:①长久忍受痛苦②长久感到忧虑、压抑、有身心症同时可能酗酒或服药③经济依赖与情绪依赖④不太确定自己的需求⑤非常低的自我评价⑥不实际的期望,期望丈夫会突然改变⑦社会隔离⑧相信殴打只是暂时的,情况一定会改善⑨接受丈夫的暴力行为是因为自己引起的⑩缺乏判断何者会导致生命危险的能力
b.习得无助或称为低自尊
c.多元视角研究受虐妇女的处境:归结出家庭暴力的原因:①暴力间的代际循环②社会经济地位③社会压力④社会隔离
4)受虐妇女综合症:由暴力周期和习得无助两个概念组成,这两个概念描述了在婚姻或同居关系中暴力发生的状况或者规律,以及受虐妇女的心理变化和强烈的无助感
5)具体实施援助受虐妇女的工作原则:①保密原则②接纳原则③个别化原则④非批判原则⑤案主自决原则
第四篇: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3-26 17:48:29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妇女个案工作
所谓妇女个案工作就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理念和理论指导下,以面对面的方式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各种帮助与支持,目的在于协助妇女个人和家庭减降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的福利状态的专业服务。
妇女个案工作的内容广泛,包括女性婚恋辅导、女性健康指导、女性家庭关系调适、女性沟通技巧训练,等等。在香港妇女服务的三大层次中的第一层次——“家庭为服务本位”所提供的服务多属此类,其服务的目标是补救或促进家庭的功能和巩固家庭,由于认为妇女是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因而为妇女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妇女精神健康和持家技巧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二)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3-26 17:49:07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妇女小组工作
所谓妇女小组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秉持社会工作的理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解决、妇女个人和小组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的一种专业服务。
妇女小组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女性的职业培训、女性的能力提升、女性的兴趣爱好培养、女性志愿者队伍建设、女性与反家庭暴力,等等,都可以小组工作的方式来开展。为了更好地说明妇女小组的开展步骤以及小组设计思路,本节试以香港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的举办妇女小组为例,以作为我们开展相应的专业服务的参考。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三)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3-26 17:49:25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社会工作实例——单亲母亲家庭服务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区内单亲母亲家庭,建立彼此之间的支援网络,借此实现互相支持及自我依靠的概念;
2.提供教育性及支持性的服务以防止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恶化及恢复其家庭功能,并回应其独特服务需要,如情绪、人际关系及亲子沟通
3.提升社区人士对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关注,并接纳此种家庭乃是众多家庭中的一种家庭模式。
二、策略及内容
1.本项单亲母亲家庭服务,主要运用了网络发展策略,采用了多项网络工作策略,包括
互助小组网络及义工联系策略。这些网络最终希望提高单亲母亲及其家庭的互相支持能力。
2.网络发展在整项单亲母亲家庭服务内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推展:
(1)服务探索阶段
包括搜集有关现存服务资料,参加者需要及特色、强化推行的理念及因应参加者特色计划服务内容。
妇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四)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3-26 17:50:20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2)服务推行阶段
借助工作员所提供的康乐与深化活动,运用网络发展策略去建立单亲母亲家庭的网络。另一方面,也从中培养一批单亲母亲会员去协助工作员为更多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在这个阶段运用了“单组事前事后问卷”测试服务推行的成效。
(3)服务重整阶段
借问卷的结果重整工作计划,也因服务已推行了一段时间,过程中部分服务对象会流失及加入,故需重新厘定所需人手、资源及对推行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4)服务巩固阶段
基本上,单亲母亲家庭在此阶段已能建立有效的多项网络,而这些网络的顺利运作,增加了单亲母亲家庭的家庭功能及生活满足感。
三、工作员之手法及角色
本项单亲母亲家庭服务在中心内以跨部门服务计划形式推行,由小组工作部、家庭教育部及社区工作部分别抽调部分同工于工作时间推展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小组活动、单元式活动及社区教育活动,包括义工网络及互助小组策略。在1993年主要运用互助小组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在职及非在职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发挥同辈支持功能,让她们分享及交流处理类同问题的方法,建立互相信任的支持关系。在义工网络建立方面,本中心更动员了一个职业青年义工小组为单亲母亲的子女筹划两个儿童社会化小组,教导他们与别人相处之道及如何适应单亲子女的角色。
第五篇:社会工作之妇女维权(推荐)
社会工作之妇女维权
据新华社电 2011年11月27日,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2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两个纲要,推进妇女儿童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更加关心妇女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为妇女充分平等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要重视培养妇女人才,认真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妇女教育培训,促进妇女公平就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从上则新闻中我们了解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的发展和权益问题已经引起了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维护妇女权益。而今的妇女群体,已享有相当的自由和权益,甚至在一些社会福利方面也享有许多权益,尤其是城市居民户口的妇女。然而一些农村妇女的权益呢?我们可以认为如今的社会的男女是较为平等的,但是妇女之间平等么?妇女权益的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大,逐渐成为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要知道中国还有4700万独撑家庭生存状态的留守妇女。
社会工作者,在中国大陆还是个新兴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家一方面大力加强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社会工作者是遵循助
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妇女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旨在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和提高妇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相信妇女群体会逐渐成为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群体。
下面给出的是一个妇女个案,我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在通过对自己母亲的个案访谈,了解母亲的生活经历后,运用社会工作的一些知识,思考母亲生活经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阐明社会工作者的的介入方法。
母亲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是农村户口,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有俩哥哥,大哥是一名中学教师,二哥是一名宠物医生,俩哥哥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但是母亲的文化水平是小学毕业。这里所反映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农村妇女的教育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因为男女不平等,也是因为中国历来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认为“女子无徳便是才”,于是母亲父母只供她上完小学,而对她两个哥哥则是尽量供其学习,以至于后来两个哥哥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而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造成这种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妇女的早期教育的不平等。可能这种现象如今还是存在的,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女性是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的。我们知道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那么作为社工,面对妇女的义务教育缺失应该怎么介入呢。首先,社工必须向其家人表明,接受学校教育是他们子女的义务,然后消除
父母对子女重男轻女的思想,大力宣扬男女平等。让父母清楚他们作为子女的监护人,必需对子女负责,让子女接受教育,特别是对于女性孩子。必要的时候,采取一些法律上的强制措施,保证女子的接受教育权益。和案主谈话,宣扬教育的重要性,让其喜欢上学习,产生上学的意向。
然而,妇女义务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现实状况是离不开的,就比如说我在访谈时母亲说道以前不去继续上学,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和家庭状况,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都是以生产小队为主,早出晚归都要劳动,帮家里种田割草(外公当时以养兔子为主业)。而且当时母亲家还供着她两个哥哥读书,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母亲继续学业。这时,如果社工介入的话,虽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不能改变当时的社会政策,但是在家庭经济方面可以给予那些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家庭以物质帮助,社工可以设立专门针对这方面的社会救助站来帮助这些家庭。
放弃读书之后几年,母亲就去了当时还是国企的康妮集团工作,在国家还没有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许多企业的性质还是国有企业,后来国家进行企业体制改革,许多企业进行转资,母亲所在的企业变为集体企业,母亲在里面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之后,母亲还是享受着企业的退休工资。但是据母亲透露,有很多妇女职工因为从事无技术工作,又没有男性有效率,许多企业与其用男工,在下岗后就再也找不到工作,又在家里种田务农了,再就业问题难,生活没有最低保障。社会工作者应该着实帮助失业妇女解决在就业问题,一方面给
予失业困难家庭以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建立在就业计划,对失业妇女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帮助其再就业。
当时,我国也实行着计划生育政策,而我还有个姐姐,母亲在91年又生下了我,我母亲说当时不允许多生,一旦多生就要罚款,我家没有罚款,是因为利用爸爸的权力“走后门”了。这里暴露的一个问题,就是妇女的生育问题,说到底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轨,第一胎生了女儿,就一定还要生一个男孩。然后利用各种方式义无反顾地违背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尤其是农村中的妇女,这种现象至今还未改变。那么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的介入,主要则是向妇女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的思想,讲述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杰出女性,让她们明白女性和男性一样,也是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同时也要带领妇女学习认真落实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还有一方面则是妇女的参政方面,母亲对家乡的村委还是很不了解,更何况如何去参政和参加一些村委会举办的一些活动了。社工在这里的介入,应该要配合当地的村委,或者居委会,为妇女参政搭建一个平台,积极鼓励妇女参政。同时举办一些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宣扬男女平等思想。
当然,母亲的生活历程我不可能全部了解,问题也不只是这么多,而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是离不开男女不平等这一原因,再者就是妇女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一点说到底还是由于这个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现象。针对男女不平等现象,早在1995年9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
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当然,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许多妇女问题会得到个案或者小组社会工作的分析和解决。不过在妇女工作方面,我们社工还是一贯秉承“案主自决”的原则,希望广大妇女独立自主,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日
090303116陆澄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