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暴力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一、问题陈述与分析
1、个人系统分析:个人系统包括生理和智力、认知、情绪、行为和动机、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摆正位置、反抗、屈服家暴、个人观念问题、实现自我)
2、环境因素分析:家庭、朋友、社会机构、整个社会。社会支持网络。现代社会对诸如离婚等一些家庭问题还不是那么容忍,社会还不是那么开放,妇女的地位还比较低下。
二、方案设计
主要目标:改善案主的家庭关系,消除家庭暴力
次要目标:端正案主的个人观念,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案主的认知能力。
三、实施策略
1、对案主开展个案工作,采取任务中心模式。案主问题的存在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问题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短缺而产生的。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挖掘或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意识的提升,这样也能够面对今后发生的问题。
2、在社区里开展小组工作,集中社区中的问题妇女,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以社区为依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建立多部门的干预机制,比如将社区中的公安、司法、医院、妇联、中介组织及其他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全社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形成合力来反对家庭暴力。
四、方案执行
(一)个案工作
1、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讨论案主目前的家庭问题,并找出其原因。帮助案主分析权力关系,促使案主意识到“两性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了其问题的产生”,从而达致案主意识醒觉的不断提升。
3、与案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定出总目标和小目标,确定一个具体的、短期的工作任务。
4、在这个过程中对案主进行鼓励和奖励,当案主遇到困难时与案主一起分析解决。
5、若任务顺利完成,案主的自信度得到提高,认知方式得到改进,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可以引导案主重新思考与丈夫相处的方式,推动家庭关系的进一步完善。
6、回顾个案过程,对案主进行鼓励,制定未来的计划。
(二)小组工作
1、小组形成,组员相互认识。让组员明白小组的目的和功能,建立小组规范。
2、探讨家庭暴力问题的各种成因,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3、邀请有成功经验组员进行经验分享,并讨论其他组员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不当做法。
4、布置小组任务,观察组员完成情况。
5、寻求社会机构力量的帮助,公安与司法体系中的社工介入、医疗系统的社工介入、社区社工介入三者联合解决社区家庭暴力问题,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工作网络,家庭暴力调解委员会和反家庭暴力庇护所等。
五、方案评估
评估案主的状况是否按照工作目标的方向进行改变,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评估社工在介入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第二篇:浅谈社会工作对妇女家庭暴力的介入
浅谈社会工作对妇女家庭暴力的介入
一、研究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婚姻家庭中的不安定因素如家庭暴力像毒瘤一样危害着家庭及其成员。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使它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与人权问题。
国际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遍关注家庭暴力问题。联合国在国际反家庭暴力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定期召开世界妇女大会,颁布了一系列反对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为全方位、多维度解决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西方国家在反家庭暴力的政策、立法及社会服务介入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然而,在中国,至今没有关于家庭暴力的系统而科学的研究,更遑论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中的介入空间与模式的探究。
二、妇女家庭暴力概念界定
在对妇女家庭暴力的定义中,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而女性主义大多认同一种较为宽泛的描述,即“将一切伤害妇女的或是使她们处于屈从地位的行为甚至不作为,都看成是对妇女的暴力”。比如,女性的贫困、营养不良与不能平等的享有健康服务,没有受教育或参与决策的权利,被剥夺了财产或是继承权,讥讽、谩骂、诽谤女性的精神虐待等等。
三、国内妇女家庭暴力的现状描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家庭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庭暴力。如2003年中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倾向。同时,在中国每年40多万个家庭解体之中,约1/4的家庭解体源于家庭暴力。尽管在此类家庭的暴力事件中也有女性对男性的暴力,但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占家庭暴力事件的95%以上。另据《中国妇女报》1996 年“家庭暴力问题公众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1.2%的女性曾经挨过丈夫的打,这与14.6%的男性承认打过妻子的数据大体一致;不仅如此,据相关调查表明,许多家庭暴力仅仅依靠夫妻调试是难以解决的,如此,众多研究报告建议,家庭外部的社会力量应予以及时的干预和介入。
四、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区心理学者运用社会支持这个术语来指称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关系,并通常将社会支持当作网络资源,同时认为,此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危机,以增进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不过,近几年来,国外研究又将重点转向了社会支持的网络分析[10]。比如,一些学者倾向于把社会支持看成整个支持网络范围内的资源流动,而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众多研究表明,其一,网络规模越大,就越可能提供社会支持;其二,关系强度与社会支持高度相关,这样,两个人之间存在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提供社会支持;其三,不同的网络关系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其四,具有相似地位的网络成员,更愿意交换服务。
同时,社会支持的主体是由个人、社会群体和政府构成的社会网络。一般来说,社会支持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支持指来自于个人的非正式社会网络,如家人、朋友、亲戚、邻居、宗教、社团朋友等;而正式的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系统的支持,如司法、警察、医疗、社区服务等。而社会支持的目的是使受助者自立,并能满足其精神生活需要。具体地说,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社会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一是社会支持的增加,即可以促进人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显著提高;二是支持如果可以适时地介入到压力的环境中,则 可以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可以预防与减少危机的发生,并解决某些问题。
此外,从社会工作来看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社会支持资源,则包括个人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而社区资源指来自家庭外部的个人、团体、机构组织的资源。至于在本文中,因笔者旨在探究社区资源,即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以帮助受虐妇女发掘各种社会支持,解决其受虐问题,或协助其度过困难和危机,如此,笔者将从社区资源与社区介入方案[12]的角度,来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中的介入空间与模式。
(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赋权理念
赋权是一个尝试去增加个人、人与人之间或政治权利的过程,以促使个人、家庭及社区能以行动去改善他们的处境,这也是一个能够促使个人有足够力量去参与、控制及影响自己生命的过程。而社会工作的赋权,是指从案主本身出发,改变案主的无能及无权感,提升案主意识,挖掘案主自身的潜力,从而倡导案主改变及形使权力的“使能”过程。如此,女性主义的赋权过程,就是要帮助女性获得权利感以及给其生活带来控制力的过程[13]。具体而言,本文中使用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赋权理念,可以分为四点:其一,接纳案主对问题的看法,肯定案主行为的意图及新的认知、情绪、意愿及行为的发生,让案主感到被尊重;第二,评估案主现有的优势,以此协助案主恢复其自信心,降低其自责感;第三,帮助案主整合与动员资源,并提供案主获取资源的机会;第四,帮助案主分析权力关系,促使案主意识到“两性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了其问题的产生”,从而达致案主意识醒觉的不断提升;第五,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案主相信改变的能力在于自己,由此协助案主产生自我概念、重要感及能力感。
五、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一)社区介入
家庭暴力的社区介人模式主要是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以形成社区内多机构的合作,来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其所引发的伤害。比如,将社区中的警察、司法、妇联、中介组织及其他部门与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全社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小组工作介入
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对家暴受害者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支持小组来解决。该小组成员可以由几名长期从事反家庭暴力活动并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工作者和受到家庭暴力的人员组成。小组的目标是通过有相同或类似经历的人彼此交流,舒缓情绪和心理压力,提供情感上的相互支持,通过集体行动,共同争取权益,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就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案主,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帮助个人或家庭,其目的是在于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己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增强其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促进案主的改变和成长。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在角色功能实施上有障碍的家庭成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家庭成员角色的调适。
六、小结
社会工作介人妇女家庭暴力的防治在西方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介人妇女家庭暴力还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而且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者也很缺乏,开展此类的社会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相信只要能够积极运用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去处理妇女家庭暴力问题,同时与法律、医务等其他社会机构或组织相配合,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受暴者摆脱家庭暴力的阴影,从而逐步消除家庭暴力现象,使个人、家庭和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第三篇: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
1、定义: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中,在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
中,遭受到的群体性和个体性问题而展开的社会服务性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对象:妇女、儿童、男性、社会
3、内容:全体女性人口——“四自”教育、扫盲、技术、健康、合法权益、婚姻家庭
特殊困难人口——打工妹、家暴、单亲女性、失业女工
4、目标:赋义(认知观念)、赋权(环境)、赋能(内在素质)
5、特点:服务对象范围最广、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服务内容
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
6、价值原则:(1)普适性原则
(2)妇女社工的基本原则
A、不应该把妇女问题个人化,妇女的个人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
B、承认妇女有独特的生活经验
C、要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
D、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7、实务领域:(1)、公共领域: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政策、政治制度、经济制
度、教育制度、大众传媒
(2)、私人领域:自我价值观、美丽牢笼、婚姻的梯度效应、家庭
权力、家庭暴力
8、专业和传统妇女社会工作有什么不同?
9、对象为什么是妇女,而且大部分是中年妇女?
第二章
1、马克思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第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第三、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第四、妇女解放时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2、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
3、女性主义的主要论题(共同点)
社会性别、父权制、女性解放
4、社会性别理论
内容:
运用:第一、为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提供性别意识的训练,加
强他们对性别议题的敏感度及认知度。
第二、训练决策层、执行层、监察层和评估层使用性别分析的工具,是他们意识到妇女与男性的目的诉求差异性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差异
性。
第三、将性别平等意识具体化、现实化、社会化。
第四、不断地向政府宣扬社会性别观点,促使政府将社会性别观点落
实到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
第三章
1、关于基变社会工作P110
内容:问题归因——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
介入技术——重视政治和组织的技术
实现目标的方式——集体与政治活动的实现
原则:集体行动,提升案主的自尊、自信,与案主一起奋斗
2、性别理论
主要内容:性别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A、性别与发展理论不就妇女的问题而谈妇女问题,而是关注性别关系,即在不
同条件下男性和女性的关系。
B、性别与发展理论把妇女看成是积极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发展接收者,但并不
假设妇女对他们的社会地位有着全面的知识与理解。
C、该理论具有整体观,从社会组织、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去理解社会某一
特定方面的构型。
D、发展被看成是个人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的复杂过程。
E、该理论并不认为福利、反贫困或者平等是三个对立的不同选择,而是认为福
利和反贫困是平等的前提。
F、战略选择:WID关注妇女作为个体或集体对于现金收入的获得以及妇女组织
起来增强在经济系统中讨价还价的能力;而GAD强调妇女的自我组织以及提高他们在经济体系中的政治权力。
实践框架:社会性别计划,社会性别分析
3、运用赋权理论
赋权的重点是指向社会性别机制,是要完全改变那些使妇女处于社会性别屈从低位的结构。
赋权的三种方法:综合发展、经济上的赋权及提高思想意识。
4、优势视角——寻找资源
每个人与其所属的环境中,都存在一些有利于个体适应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时,必须协助服务对象看到这些有利资源,并发挥这些资源的影响力,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便能由另一个角度来解决。
5、女性主义干预的实务原则
A、妇女的问题应当被看做“在社会政治的框架内”,即“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B、传统的性别角色加剧了妇女成为受害者的危险。
C、干预是对服务对象的赋权过程。
D、服务对象的自尊应当被强化。
E、服务对象应当被鼓励基于自身的优势、属性、素质和成就形成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
F、服务对象需要评价和建立与其他女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6、妇女社会工作者的个体意识
A、工作者自身的性别偏见或刻板印象
B、工作者与案主的权力问题
C、案主的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历程
D、关注女性的发展
第四章
1、三大方法比较合适为妇女哪方面提供服务
个案——
小组——
社区——
2、三大方法的过程特点、技巧和服务重点
个案:过程特点——体现社会性别视角
技巧——专业关系:性别敏感度(支持性技巧)
预估:问题归因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个人问题--社会因素计划和实施
服务重点——A、理清案主的思路:问题排序解决方法
B、寻找案主的优势:本身不幸事件社会资源
小组:服务重点——A、工作者: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的体系
B、时刻利用小组过程
C、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
D、回顾
社区:服务重点——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社区紧急支持网络)
3、妇女小组工作的形式:发展型小组、支持型小组、预防型小组
4、为什么小组工作特别适合妇女?
5、从事妇女社区工作的技巧
A、社区团体:接触妇女技巧(个人化—集体化)处理人际关系技巧(人际
互动)成员互动的技巧
B、社区组织
第五章
1、妇女的生命周期的构成及其构成标志
构成: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2、四大年龄层次女性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回归淑女、摄食障碍、性教育【性生理卫生(性病的传播途径)、性
道德(性伙伴间的自主性)】
青年期:社会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自我意识过于强化、性心理中年期:优势——观察力敏锐、意志力坚韧
劣势——缺乏自信、依赖感重、偏执、易受暗示和他人影响老年期:性别劣势和年龄劣势
3、各个年龄阶段妇女工作的干预重点和问题
青春期:回归淑女、摄食障碍、性教育【性生理卫生(性病的传播途径)、性道
德(性伙伴间的自主性)】
青年期:社会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适应、自我意识过于强化、性心理就业指导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中年期: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失业
生理心理上的调节,寻医问药;生活目标与态度的选择与调整,赋权 老年期:经济贫困、保障缺乏、婚姻问题、精神孤独、家务
自我调适,提供疾病、卫生知识、社区资源
第六章
1、怎样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婚姻家庭冲突?
夫妻失调、婆媳冲突、亲子关系
2、对于传统模式婚姻家庭工作的评析
目标:家庭为服务本位
问题归因:妇女个人(性格、能力)
家庭功能失调(角色分工等)
工作方法:培养持家技巧,子女教育,性格
评估:性别复制(妇女仍被禁锢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
3、纳入性别视角的婚姻家庭工作
关注重点:妇女问题的归因
个人改变与社会改变之间的联系
家庭冲突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
关注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权利关系
第七章
1、妇女的需要、合法权益的内容和实现途径
需要:与男子同等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特殊保护
合法权益: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
2、保护妇女的方法:
主管部门保护——行政方面
司法保护
妇女组织、工会、共青团
第四篇: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城郊接合部的城中村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其中不少家庭,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了。他们往往平时无所事事,在社区中游荡,寻衅滋事,成了社区乃至社会团结稳定的定时炸弹。该移民社区的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 性格比较散漫,组织性、纪律性差,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 ⑵ 由于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使得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 ⑶ 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移民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以竞聘工作,导致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 ⑷ 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其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导致其在社区中横生事端。2.方案设计:
⑴ 方案目标:协助改变该社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家长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谐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⑵ 方案实施策略:
① 开展移民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移民社区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
② 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移我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移民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移民子女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移民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③ 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移民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移民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当他们的计策使得社区成为更好的生活空间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自卑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此外,由于移民社区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死角,青少年也容易受到城市亚文化的侵蚀。社会工作者也可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青少年在社区中开展例如“禁毒”知识宣传等活动。
④ 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移民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移民子女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也因为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将这类家长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工作时间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升其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沟通技巧。⑶ 方案执行: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
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
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 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
第五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一、基本资料 黄某,男,1983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一向比较听从父亲的话,也把父亲当作榜样,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他打击较大。其母亲因为能力有限,工作单位比较远且经常加班,与案主接触时间也很少,对案主不大管教。案主的奶奶负责照顾其生活起居;对案主比较宠爱,尽量满足他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年龄差距,他们之间平时也不太沟通。
个人情况:案主本在正常小学就读,由于上课时经常有不正常举动,学校劝其父母将其转学至辅读学校。后案主进入辅读学校就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拿到辅读学校的结业证书和智力残疾证。案主曾随其父亲到工厂上班,从事车床工作,其父亲去世后,他就离开工厂,不愿再从事车床工作,因为他认为这份工作太危险。此后案主就一直在家,经常出入网吧,还有喝酒、吸烟的嗜好。案主非常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有朋友。
三、主要问题
案主失业后经常沉迷网络,出入网吧,彻夜不归,需要钱就直接向母亲和奶奶要,要不到有时甚至会动手打人。案主没有就业的欲望,只想继续现在的生活。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只要他想找工作了就一定能找到,但当被问及想从事什么工作时,却表现得相当茫然。
四、问题分析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自卑心理不肯面对现实。案主之所以会如此沉迷网络,是希望通过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不能得到的东西(如,朋友、交流等)。网络成为他逃避现实的有效手段,在网络中案主得到了满足,但这种满足使案主与现实脱离得越来越远。案主对就业的看法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只能对就业表示一种空泛的信心,却没有具体方向,也没有实际行动。他拒绝思考求职可能的困难,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逃避行为。
五、服务模式:现实治疗法 基本步骤:
与案主建立工作关系,了解其需求。使案主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和接纳,同时协助案主表达他真心和合乎现实的需要。
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工作员引导案主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当前的行为上,同时通过引导案主讨论现在的行为,使案主认识到他可以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控制。行为评估。协助案主评估其行为是否会对自己或他人有好处,行为本身能够满足他的需要等。协助案主指定行动的计划,可以先制定一个短期及简易可行的计划。
执行计划。要协助案主对计划作出承诺;当案主没能依照承诺履行计划时,工作员不能接受案主的任何借口,而是鼓励案主勇敢地面对现实。工作员应该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和耐心。
六、服务计划
总体目标:协助案主面对现实,摆脱对网络的沉迷,采取实际行动重新就业。工作计划:
(一)接触案主,通过案主感兴趣的话题,与案主建立初步关系。
(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案主内心的需求。
(三)询问及了解案主目前的行为,协助案主评估他的行为,制定恰当的工作计划。
(四)推动案主采取行动执行计划,持续地鼓励案主,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
(五)效果评估,肯定案主的努力,必要时可继续跟进。
七、介入过程
社工首先由居委干部带领直接走访案主家。我们与其交谈,他却蒙头大睡,对我们不理不睬,社工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开案主家。第一节:社工前往案主家,希望能使案主放松心理戒备,开始时案主对于社工不太信赖,依旧不理不睬。社工就与其奶奶交谈,涉及案主问题的时候社工总能站在他的角度替他讲话,几次过后也许其心理防线已打开,当社工再次与其打招呼时,他能主动回应。
第二节:在案主慢慢接受社工后,社工与其交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网络、电视、饮食等。当谈及这些话题时案主明显比较兴奋,话比较多。社工发现案主虽然是智力缺陷,但能正常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想法有些简单。
随着时间推移,案主已对社工比较信任,不再排斥与社工交谈。当话题转移到工作和学习上时,案主有些茫然,开始时他表示不愿意工作,还想继续玩。于是,社工与案主形成口头承诺,希望他思考一个星期后给出明确答复,替自己设计将来,案主表示同意。
第三节:一个星期以后,案主表示希望自食其力但还要再玩一段时间。社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由他自己作出决定,并让其说出时间的底限。双方探讨后,决定过完年后开始找工作。交谈中案主也对社工述说了对工作的要求,社工认为定位比较合理。
第四节:过完年后,社工再次登门,据案主奶奶反映案主已经不太通宵上网了,生活比以前有规律了,脾气也比以前好多了。
社工与案主再次谈及工作问题时,他也表示愿意找工作。于是,社工配合其在居委进行登记,并协助其将劳动手册办理完成,使案主早日找到工作。
第五节:工作员进行回访,得知目前案主仍在找工作中,有时也仍然会上网聊天等,但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
八、服务评估
个案比较成功。案主在社工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如去居委登记,办劳动手册等,以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案主通过与现实的接触中变得不那么依赖网络。
就结果而言则有些遗憾,因为案主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案主为智力缺陷的青少年,文化水平不高,就业技能不强,找工作的困难较大。社工虽然得到了居委、社保中心、残联的帮助,为案主落实了社会救助,帮其拿到了劳动手册,但总的感觉可以运用的社会资源还不多。
九、个案反思
制定一个明确、具体、符合案主意愿和能力的计划是个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面对那些问题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青少年。好的计划能为工作过程指明方向,使工作者与案主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同时,好计划也可以是一种治疗元素,在个案过程中,工作员通过与案主讨论和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计划等对案主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干预。
遗憾的是,因为找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许多外在因素,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获得彻底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案效果。工作员很担心,如果案主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话,已取得的成果可能会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