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庭暴力与妇女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湖北大学政法学院
关于我国家庭暴力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兼论我国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5湖北大学政法学院09法学马家强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单元,只有家和兴旺,才能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家庭是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环境,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家庭本是一个远离暴力,充满亲情的相互扶助和呵护的温馨之地,是一个安全的港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许多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譬如我国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不仅仅造成家庭破碎,人心涣散,同时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人心的凝聚,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立完善的阻止家庭暴力体制势在必行。
本文仅从家庭暴力的现状和引发原因入手,阐明我国对家庭暴力进行相应立法规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我国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和社会现状的考察分析,指出我国现有法律对阻止家庭暴力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家庭暴力立法规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
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不完善统计,我国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90%以上的施暴者为男性。同时国务院在《中国妇女状况的白皮书》中统计得到,我国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家庭暴力更是司空见惯,竟然形成了“教训妻子是丈夫的责任,殴打老婆是丈夫的权利”的一种违法风气。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身心健康,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心惶恐与社会不稳定,同时家庭暴力现象的广泛存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尽管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继承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具有行政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做出了相关的处罚规定,都明文规定了禁止采用暴力虐待等各种方式来残害妇女,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家庭暴力仍然存在,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基本权益仍然受到不法侵害。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帮助,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严肃社会风纪,必须建立和完善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制度。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间的暴力、父母子女间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而妇女、儿童和老人就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诸多家庭暴力的惨剧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立法,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和社会综合维权机制,同时呼唤一套完整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从而在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广大妇女的根本权益,最终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推崇男尊女卑的夫权思想,尤其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妇女基本上长期处于只有义务而毫无权利的悲惨境地,反映在夫妻上,就主要表现为
1男尊女卑、夫权统治。例如,我国古代的礼法规定:“夫为妻纲”,要求妇女要遵守“三从”、“四德”。妇女从生到死,都置于男子统治之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妇女都始终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她们根本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夫妻关系也是尊卑、主从关系,妇女几乎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就连受到压迫的女性也认为夫为妻纲,夫权高于一切,女人就应该接受男人的支配。长期以往,因此女性反抗意识淡薄,对来自丈夫的暴力往往默默忍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虽然在法律上取缔了传统的男性中心思维定式,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封建男尊女卑的根深蒂固的夫权思想并未彻底从人们的头脑中肃清。许多人仍然认为男人享有统治和支配妻子的特权,什么“取来的妻,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的俗语数见不鲜,甚至还有人把妻子当作是丈夫的一件物品,并把对妻子的暴力行为看作是丈夫正当的纠正妻子犯错的权利。同时包括一些女性也仍持有男主女从的观念,做事完全没有主见,在家庭中甘于丈夫控制之下,心理上没有独立的人格,逐渐丧了自我,当家庭纠纷激发为家庭暴力时,就选择逆来顺受;
2、传统家庭观、婚姻观以其强大的惯性思维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严重削弱了我国现有的尚不完善的法律制度的相关法规的规定,成为家庭暴力产生的思想根源。
(1)家庭暴力行为人认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着“国法不及家”的思想,使得暴力实施者认为这种暴力行为属于私事,其他人无权管;
(2)作为受害者一方,往往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或者说传统的伦理道德束缚着受害者忍气吞声、逆来顺受,而不愿意请求司法的救济,从而在客观上激发了暴力的扩散;
(3)作为司法或者治安管理人员,历来是难以介入家庭内部事件的,古语中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之说,足见家庭暴力的隐蔽性难以获得司法救济;
3、法律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家庭暴力事件的解决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1)法律规范中许多关于家庭事物的有关规定逃避了国家职权的主动干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侮辱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都属于亲告罪,上诉的才处理;
(2)家庭暴力受害者没有法条依据可以向实施暴力者要求损害赔偿,受害者受到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严重困扰,即使得到损害赔偿的请求支持也只是从家庭共有财产中支付;
(3)对于一些特殊的家庭暴力,譬如婚内强奸行为,法律规范方面一片空白,舆论方面各有千秋,使得司法实践无所适从;
4、执法力度不够严,客观上助长了实施家庭暴力者的不良习气。民警或者法官无法摆脱传统的观念的束缚,抱着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敷衍塞责,最多通过调解解决问题。毋庸置疑,如此执法肯定对施暴者起不到惩戒和威慑作用,认为只要不出人命就没有什么大事,所以放纵了家庭暴力的滋长;
5、对家庭暴力制止的各个部门,相互之间协调性不好,配合度不高。中国目前存在多元化的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理机制,除司法机关外,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内务司法委员会设有妇女儿童专门小组,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设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还有各级妇联和工会中女职工委员会及农村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等。但这些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确,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致使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控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6、社会上的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对暴力、凶杀、性虐待等进行大力渲染,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舆论氛围实际是起了教唆的作用,观众往往认为电视中出现的打骂镜头是正常的表现,甚至说“打是情骂是爱”。由于社会缺乏一种主流文化来引导人们的婚姻行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在这方面的导向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一些书刊、影碟、电视剧等对家庭成员间尤其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在主观上或者客观上极力的宣扬,误导了人们去羡慕甚至刻意去模仿他们的不法行为;
7、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是家庭暴力产生的经济原因,经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传统的择偶观是男强女弱,女方往往是希望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性,让男人在外面的世界上闯荡,而自己甘愿做一个家庭主妇默默的在背后奉献于家庭,一些男性由于有了妻子的支持,因某些机遇而迅速致富,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所谓的优越感得到了彰显,于是要求妻子绝对服从其意志,否则就恶语伤人,甚至是大打出手。此外还有社会现实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女性工作岗位本来就相对难找,一旦下岗,收入减少,重新就业就异常困难,不得不暂时依赖丈夫,从而受到丈夫的冷落和歧视。
二、家庭暴力的严重危害性
家庭暴力这种既有生命威胁又有精神强制的行为,产生的危害极为严重,同时因为司法救济异常难以落以实施,从而法律并没有完全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暴力的实施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现实危害,这往往成为引发恶性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和被害者之间存在特定的人身关系,使得被害者不能或者在更大程度上也不愿意求助于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息事宁人,无疑这样就更加助长了暴力行为人的嚣张气焰,使得他们变本加厉,肆无忌惮,更加猖狂地明目张胆地实施暴力行为,现有法律体制也将被害者远远的排除在司法救济大门之外,其相应的法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不仅有悖于法治社会的基本精神,同时也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基本标准,更不利于当前。
(一)婚姻破裂、家族解体
丈夫对妻子长期实施暴力虐待,使得丈夫和妻子之间原有感情破裂,丧失爱意,妻子身心受损,长期以往,导致家庭不和,最终必然走向离婚的道路。
(二)忍无可忍、以暴制暴
有的妇女长期受到家庭暴力之后,由于屡屡遭受虐待,身心受损,又加上不能采取合法的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就产生了非法报复的念头,往往采取极端的凶残手段报复受害者。这就是所谓的“妇女受虐综合征”。
(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有关权威统计表明,6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会经常对子女实施暴力。同时专家指出,即使本人没有受到殴打,常常见到家庭暴力的孩子与本身受到暴力虐待的孩子所受的心理创伤一样严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变得性情忧郁,懦弱或残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严重的有自杀倾向,这些影响在孩子成年后仍会一直存在,而这些人往往成为将来社会的犯罪人。
(四)制造社会不安定因素
家庭暴力在直接损害妇女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推动了性别不平等和暴力等不良文化和习气的传播。它对生命和资源的巨大伤害表明:家庭暴力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所在的局限范围,波及整个社会。家庭暴力不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安全体系都有极大的危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三、防止家庭暴力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系统,健全法规体制
防止家庭暴力,首先应当使受害人和司法救济的相关机关“有法可依”。那么立法机关就应当尽快制定出专门应对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的《反家庭暴力法》和其他相应的有效制度,如婚内赔偿制度。放眼全球,目前已有44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
范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行,利用法律明文规定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国际社会也非常重视人权保障,比如联合国就在1993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1999年11月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1月25日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在我国,新《婚姻法》的出台虽然也明令禁止家庭成员之间实施家庭暴力,而且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具司法解释对此作了进一步界定,各省市的政府机关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我们需要明确,反家庭暴力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法典和全国完善通行的体制。因此除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框架,使新《婚姻法》及相应的司法解释中关于禁止家庭暴力的条款更加具体之外,还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做到实体与程序并重,增强法规的现实可操作性,以预防为主,使受害人明确各种救助措施,为受害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
(二)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女性地位
一方面,在各大媒体报纸上,广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和相应《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号召国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针对宣传愚昧、落后和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视和报纸杂志等,国家宣传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应该严肃查办。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全面提高妇女的自身文化素质。一般地,文化程度决定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高低,只有在经济上自立了,才能真正摆脱在家庭中依附男人的状况;其次要提高女性的法律意识,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和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重要作用,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唤醒女性利用法律手段捍卫法律赋予给自己的神圣权利,进行自我保护;再次要培养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妇女的独立人格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三)严格有法必依,力求严格执法
立法机关完善立法体制之后,执法部门应当分工合作,加大打击力度,转变观念,各司其职依法办事。公安机关要认真做好接待工作,确保受害妇女投诉有门;“110”要及时出警并区分轻重缓急作出相应不同处理,把好第一道防线;人民检察院对报捕或移送审查起诉的家庭暴力案件,应依法批准逮捕或提起公诉,并实施法律监督,力求公正的处理案件;人民法院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理念,对因家庭暴力而起诉离婚或者要求赔偿的案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公正审理案件,如确系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应依法判处离婚或者依法要求施暴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坚决杜绝片面强调维护家庭的和谐,而忽视对受暴妇女的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完善证据规则,保护弱势群体
家庭暴力证据收集难、举证难历来是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开展的重大阻碍,完善家庭暴力的举证规则,建立一套完整的证据体系,不仅有利于司法机关的实际操作,而且更有利于保护受害妇女作为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此,个人认为,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的权利主张由否定其主张成立或否定其部分事实构成要件的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的一种证明责任的分配形式。它是基于现代民法精神中的正义和公平面对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补充、变通和矫正。为使受害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法律的保护,对离婚案件中的家庭暴力可以进行举证责任倒置的立法,即受害方在离婚诉讼中只要提出自己受到家庭暴力的主张即可,由施暴者针对自己的反驳主张,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实施暴力行为,对方的暴力损害后果不是由自己造成,否则应当认定是被告人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
(五)建立完整的反家庭暴力的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与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项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区单位、新闻媒体和社团组织的协同合作,并肩治暴,综合治理,使家庭暴力真正走出“邻居不劝、居委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司法机关不理”的真空地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救助网络。比如可以建立多个部门参与的妇女维权协会,定期协调督查妇女权益工作;法院也可以设置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合议庭,针对家庭暴力案件进行审理;公安部门作为执法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成立“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认定伤情严重程度。
总之,要从彻底上杜绝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具体的来说,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村委会或者居委会)制止家庭暴力的完善体系,由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妇联、村居委会、医疗机构等组成完善的社会救助网;同时借鉴国外做法,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建立妇女避难所,收留受暴妇女,为其提供临时食宿、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和简单的技能培训。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举例来说,在英国,根据各地家庭暴力法出台新的禁止令和限制令的意图,是为妇女提供更及时的救济和保护,将施暴和侵犯女性的男性排除在家庭之外,以及在施暴者违反民事禁令时提供逮捕的制裁。
我认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保护令写进民事法律,以提供给受害者较及时的保护。如果受害者受到暴力威胁,随时可以打电话向警察求救,警察可以限定施暴者一段时间内的人身自由,以期达到限制施暴者的恶性行为;在审判过程中,也应当尽量照顾到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进行裁量。
四、总结
家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基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道德舆论压力使得许多妇女不会正面寻求法律的支援,加上家庭的固有封闭性导致家庭暴力事件取证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境下,如果有效的避免家庭暴力案件的发生,如何更为有效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如何更加妥当的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一切依赖于建立一套完善而妥当的制度。
作为一个法科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事业的建设接班人,我觉得我们有理由多多思考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和谐社会建立的问题,提出合理方案,尤其是目前,我国处于改革的转型期,在这矛盾极其敏感的社会里,如何有效的利用政治、法律和道德完成社会的转型,解决社会的矛盾,是我们新青年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关于山东省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
维权在行动
—关于山东省妇女劳动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山东省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程度,并由此而提出相关意见,我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特组织学生展开调查。
我调查小组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状况,采取各个小组成员独自到各自的家乡展开调查的形式,现将自己在山东省临朐县的调查汇报如下:
根据我县的现实状况,本次调查调查了几个妇女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纺织厂,食品厂,超市等。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本分问卷中的百分比只是近似数值,没有统计小数位。
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让被调查者根据第一感觉作答,反映结果基本符合事实。通过对问卷选项的统计,得出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反映的现实问题
本次问卷分为五个大项,即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二)就业情况
(三)劳动权益保护状况
(四)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
(五)劳动法以及争议解决情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反映出了我县妇女及厂商对妇女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了解,重视程度及执行状况。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者工作单位的性质83%为私营企业,17%为国有企业:
2、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55%的为已婚,未婚的女青年也占了35%,只有10%的人为离异
3、被调查者户籍情况多为农村户籍占了67%
4、由于本次调查多集中在私营企业,且多为普通职工。因此被调查者的学历情况较低,多为大中专学历。
(二)就业情况
1、由于本次调查的地点在纺织厂,服装厂及超市,因此被调查者的工作职位多为工人,占了70%,其他的未营业员等。
2、在目前职位上的工作年限分布较分散。
3、对目前单位的满意程度并不高,45%的人表示自己工作的单位情况一般,希望单位关于妇女劳动权益保障这一块做得更好一些。
4、由于我县的经济状况,加之妇女本来收入就偏低的状况,目前的月收入集中在了1200以下,占总人数的70%。
(三)劳动权益保护状况
1、当问及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是否设立工会时,80%的人都表示自己单位有工会。但被调查者对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评价却并不高,评价一般,不满意的就高达79%。
2、87%的人都表示与自己的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当问及是否清楚合同条款的内容是,很多人都一笑了之,表示不太清楚。95%的员工表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合同就有关条款并没有与自己协商。关于条款中是否有女职工保护的条款,71%的人称自己并没有注意到。单位单位执行保护女职工条款情况也不好。
3、工作开始前,单位为了使员工尽快熟悉工作,一般都会进行培训,占了67%。单位在员工正式上岗后则不经常组织培训了,这也占了67%,职工们如果单位要求则会参加,这其中经常参加的人数占了45%,参加过一两次34%,从未参加21%。单位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则是根据自身的状况38%的单位进行脱产培训,剩余的进行在职培训。
4、当问到社会中是否存在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被调查者中37%的人说有这个问题,到但38%的人称不太清楚。在进一步调查中得知46%的被调查者遇到过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因为自己调查的多为招收女工比较多的地方,因此对于性别歧视问题还不太明显。但这些单位也有很多歧视的表现形式,比如招男不招女、同工不同酬、职务升迁处于劣势、合同内有禁止结婚或剩余等条款、退休年龄不同、被迫离职或被强制结仇劳动合同等。
5、工作中加班的现象还比较明显45%的人表示经常加班44%的人称有时候单位会加班。但当问及加班是否征求本人意见时,很多人则会说单位让加就加,哪会管我们同不同意,除非不想干了。值得安慰的是59%的单位会给付加班报酬。
(四)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
1、单位对女职工妇科检查情况倒较好,55%的单位会一年检查一次,33%的单位会两年检查一次。对单位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的处理37%的人称单位会调离岗位,但更多的人表示还不太清楚,单位对女职工因怀孕、流
产或生育的休息多以事假处理,占了44%,67%的人称单位会报销部分计划生育费用。对于女职工依法享有的哺乳期55%的人称6个月,但有很多人说并不清楚。
(五)劳动法以及争议解决情况
1、对劳动法的了解,63%人只是说自己知道一点。67%的人称是听别人说的。但65%的人也认为有必要了解劳动法规。72%的人希望接受一些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2、10%的人称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但69%的人说不清楚是否有。
3、发生劳动争议34%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解决部门是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30%的人称会找法院。当问到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时,46%的人说自己并不知道,也有
24%的人也会很疑惑的问我难道不是法院吗。
4、56%的人说知道一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79%的人都会很疑惑的问我为何劳动争议发生后不能直接找法院。
5、56%的人听说过“法律援助中心”等类似机构。
(六)问题总结
通过这些天的调查,自己深刻的感受到现在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但在调查中自己也深深感到大家法律知识的缺乏,很多知识都不了解,因此自身权益在遭到侵害时,并不能有效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能吃哑巴亏。
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职工加班加点,但在给予职工报酬方面却吝啬的很,很多企业主并不愿意更不会认真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至于政府,政府对有些不法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道,在遇到问题时相互之间踢皮球、不作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整个社会要想真正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还任重而道远。
二,调查后的建议:
(一)政府
有关政府要做好引导,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援助中心的构建,加大对妇女劳动权益保障的宣传力度。
政府还需要督促企业完善工会制度,规定工会更多的自主权并规定工会有
更多的实质性的权利,加强对工会的保护力度,从而促使工会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督促企业做好对妇女劳动权益的教育宣传,监督企业对各项劳动权益的保障与实施。
加大对企业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绝不放过,促使其他企业提高警惕。
(二)企业
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妇女的培训,这里的培训不仅是劳动技能的培训,还应包括有关劳动法律方面的培训。
加强对工会的建设,给予工会更多的权利。
(三)妇女个人
首先,妇女应该自身重视自己的权益,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其次,当遇到实际侵害时,不要害怕,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社会
整个社会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对企业及政府的监督。
第三篇: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
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
1.国家鼓励妇女树立的“四自”精神是什么? 答: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国家保障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有哪些
答: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益、人身权 利
3.妇女在哪些时期受到特殊保护? 答: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
4.男方在什么情况下不得提出离婚?
答:《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5.妇女在婚姻、家庭中财产权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2)继承遗产的权利。6.单位在妇女工作和劳动时承担什么职责?
答:《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的劳动
7.妇女权益保障法确认和保障的妇女享有的六大权益是。
答:1政治权利、2文化教育权益、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4财产权益、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益
8.对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 职工晚婚的有哪些奖励?
答: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 职工晚育的,婚假增加七日(共10天)。
9.《条例》对晚婚晚育是如何规定的?
答: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男女双方按照法定结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10.我国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
答: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11.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所谓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12.“包二奶”构成重婚罪吗?
答: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构成重婚罪;如果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构成重婚罪。13.什么是“性骚扰”?
答:所谓“性骚扰”,一般是指在工作场所或是其他场所,一方向另一方作出不受欢迎、与性有关的言语或举动,包括不情愿的身体接触、提出与性相关的行为作为给予某种利益的条件、不涉及身体接触但与性相关的言语、图文展示及姿势或者其他手段,给另一方造成一定的身心伤害和痛苦的行为。
14..婚前体检的顺序以及内容?
答:需要双方身份证
一寸照片
以及三病检测 15..叶酸的作用?
答:叶酸是胎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备孕妈妈提前补充叶酸,能起到预防孕妇贫血的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孕晚期患先兆子痫的发生。另外,服用叶酸能降低宝宝发生先天性疾病的概率。16..产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有哪些内容?
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孕产妇在财政补助之外的住院分娩费用,可按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给予补偿。17.年农村妇女免费检查宫颈癌和乳腺癌是不是免费的? 答:是
18.什么是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
主要对患有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进行检测,并进行免费的药物阻断治疗,减少其所生婴儿感染风险。19.婚前检测的三病是指那三病? 答:艾滋病 梅毒 乙肝
一、填空题
1、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05年12月1日)开始施行。
2、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9)章,(61)条。
3、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对性骚扰说“不”。
4、《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宗旨是(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5、《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7、(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妇女纲要》的组织实施。
9、《妇女纲要》总目标提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
10、《妇女纲要》提出,要鼓励妇女成为“四有”、“四自”的新女性。
“四有”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自”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1、《妇女纲要》在“妇女与健康”领域提出: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
12、“妇女与环境”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
13、加强环境教育,要提高妇女环保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
14、保障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是“妇女与经济”领域的一项主要目标。
15、《妇女纲要》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16、当前,我国妇女就业的特点是(劳动参与率较高,就业质量相对较低)。
17、各单位在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18、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19、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重点主要是根据妇女的特殊生理特点,做好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四期”保护工作。
20、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
21、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权利,其权利内容是(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
22、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3、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24、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
25、儿童的权利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应享有的与成年人平等的,具有相同的价值,由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基本权利)。【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主要有(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26、拐卖妇女儿童活动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
27、妇女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主要包括(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
28、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遇到(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29、《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0、妇女对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共同财产享有与其配偶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双方收入状况)的影响。
31、国家保护妇女的(婚姻自主权),禁止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由。
32、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性暴力)三种。
33、无效婚姻的情形有:(重婚、亲属关系、医学上认定疾病婚后尚未治好的、未到法定年龄的)。
34、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受害妇女有权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35、离婚后,(男方)不得侵犯女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干扰)女方及其亲属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6、任何人不得以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为由,歧视、虐待妇女或者迫使妇女离婚。因生育女婴或者不生育,女方受虐待导致离婚的,在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应当照顾(女方和子女)的利益。
37、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8、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39、中国妇女十一大于(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沈跃跃)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
40、总书记在中国妇女十一大讲话中指出,(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是妇联组织的根本任务。
41、总书记在中国妇女十一大讲话中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这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遵循。
42、中国妇女十一大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发出了(巾帼建新功,共筑中国梦)的号召。
43、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指出,妇联组织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主线,推进各项工作突出了跨越发展。
44、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四项行动”,即(巾帼建功行动)、(巾帼维权行动)、(巾帼关爱行动)和(巾帼成才行动)。
45、今年四月,区(市)妇联与市精神文明办在全区(市)开展了(幸福生活 美在家庭)活动,全力打造一批(庭院整洁环境美)、(邻里团结和谐美)、(孝亲重德身心美)、(增收致富创业美)、(志愿服务奉献美)的五美家庭。
46、我区(市)妇联网站的网址是:(/)
47、妇女成才支持行动是以促进女性(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大(女性人才教育培训)、(加强女性成才规律研究)、(完善女性成才培养)工作机制,在推动完善全市人才体系建设中积极促进女性成才和成长。
48、大连母亲健康服务站在我市有五个分站,分别建立在我市的(乐甲乡、莲山榆树房村、丰荣朝阳村、铁西二道岭社区、城子坦金山村)。
二、判断题
1、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立法的形式,将男女平等新增为一条基本国策。(√)
2、未经本人同意,可以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广告、商标、展览橱窗、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形式使用妇女肖像。(×)
3、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4、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文章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6、有些单位可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7、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不得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
8、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9、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0、离婚时,女方因实施绝育手术或者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应在有利子女权益的条件下,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
11、妇女联合会或者相关妇女组织对侵害特定妇女群体利益的行为,不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揭露、批评,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12、对有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妇女,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13、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14、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5、因为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所以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但没有被选举权。(×)
16、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17、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18、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
原则,不得歧视妇女。(√)
19、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0、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1、夫妻共有的房屋,离婚时,分割住房由双方协议解决;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2、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23、女职工产假期满,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4、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
25、禁止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
三、问答题
1、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主要职责: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2、什么是性别意识?
答:是指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协调发展的模式和举措,实现男女平等。
3、当代我国妇女运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
4、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是什么?
答:①要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②要将保障妇女实现发展的权利放到突出位置。只有让妇女拥有了更充分的发展权利、机会和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③要给予妇女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阶层妇女的发展要求。④要重视妇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挖掘妇女的人力资源,使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⑤要鼓励妇女在与男性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中实现平等。⑥要从社会协调
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妇女发展与男女平等问题。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不等于妇女发展,不能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来代替妇女发展。【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知识竞赛http://。必须通过法律、政策、教育、舆论等手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解决妇女平等发展问题。
5、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①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发展;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③是适应我国国情,充分发挥妇女伟大作用的英明之举;④是解决各种妇女问题的治本之策;⑤是中国党和政府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历史贡献。
6、《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①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②促进男女平等;③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7、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家庭暴力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它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8、什么是婚姻家庭权利?
答:是指当事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方面的内容。
9、夫妻在家庭中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答: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②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自由;③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④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义务包括:①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10、“巾帼示范村”创建行动中提到的“十个百分百”指的是什么?
答:“巾帼示范村”“十个百分百”具体包括:妇女劳动力参与科技文化知识培训率达到100%;掌握两门以上技能或农业实用技术达到100%;家庭增收致富项目达到100%;参与“三八”绿色工程和六化工程(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气化)达到100%;接受现代家庭教育培训达100%;“十星级文明家庭户”达到100%;六无家庭(无涉毒、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无纠纷、无家庭安全事故)达到100%;妇女妇科病普查率达到100%;法律知识宣传覆盖面达到100%;妇代会主任进村党支部或村委会达到100%。
11、什么是妇女之家?
答:妇女之家是基层妇联依托村级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建立的工作载体和活动阵地,主要职能是开展宣传教育、维权服务、文体活动等,旨在打造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
12、我区(市)妇联网站包括哪些内容? 答:
我区(市)妇联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走进妇联、妇联动态、主体工作、党政寄语、莲城女性、家长园地、资料中心、女人课堂、机关党建、两个规划、女性论坛。
13、母亲关爱工程的内容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母亲救助”、“母亲安居”、“母亲素质”等项目,为广大母亲特别是贫困母亲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温暖,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
14、乡镇(街道、园区)妇联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贯彻执行上级妇联组织及妇女代表大会决议;指导所辖村(社区)妇联开展工作;加强与街道(乡镇、园区)内单位及妇女组织联系与合作,推进街道(乡镇、园区)妇女工作的社会化;加强街道妇联自身建设,提高能力。
15、中国妇女十一大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坚决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加牢固地把握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主线,更加自觉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更加尽责地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6、什么是两新组织?
答:“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17、什么是“巾帼示范村”创建行动?
围绕“十个有”、“十个百分百”及“生活富足安康、村风文明向上、村容整洁美观、家庭和谐幸福、妇女素养提高”的创建目标,深入开展“项目进家”、“科技进家”、“城乡联动”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8、什么是和谐家庭创建行动?
通过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家庭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等,优化家庭小细胞,构筑城市大文明。
19、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这一政策是由全国妇联争取并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实施的一项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贷款政策,由政府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委托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由经办银行发放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妇联组织负责开展政策宣传和贷前相关服务,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并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第四篇:关于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问题的调研思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无论社会处于何种动荡和暴力当中,人们都相信家庭是一个充满亲情的相互扶助和呵护的温馨之地,是远离暴力的安全港湾。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全国妇联统计,2002年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31万多件,有关婚姻家庭权益的占到总数的52.4%,其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投诉占到婚姻家庭类总数的22.5%,由此可见,家庭暴力仍然是妇女维权的热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暴力又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冷暴力”、“精神虐待”、“高知识阶层”等逐渐成为谈论家庭暴力问题时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走近家庭暴力,我们体会到那么多家庭从美满到破碎的辛酸泪。多年来,井陉县妇联始终把妇女维权工作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妇女维权的新方法、新途径,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但是,妇联维权工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妇女经常受到家庭暴力问题仍是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家庭暴力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在日常信访接待中,经常有妇女反映受到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男尊女卑封建残余思想的存在,使得一些男子惟我独尊,妻子稍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就遭到丈夫的拳打脚踢;有的因为双方感情不和,男方也经常找茬打妻子;还有的因为男方有了外遇,对妻子也是进行家庭暴力,逼迫女方离婚。在受害妇女找到妇联寻求帮助时,县妇联大多是与基层联系,深入家庭调查了解,教育施暴者。如果施暴者恶习不改,而受害者又不愿意离婚,也只能交给她一些自我保护措施,如再打你时,可以向110报警,向村委会求救,打伤了要做伤情鉴定,但报了警,找了村委会,也只能管一时,或者根本就不起作用。有时越是报警,越找村委会,打得越厉害,反正够不上判刑的条件,派出所也只是教育教育,没有其他办法。
二、家庭暴力问题的维权对策
1、要做好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一是对执法人员的培训。积极与公检法司结合,对执法人员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家庭暴力案件发生时,除做到及时出警,严厉教育施暴者外,要把夫妻双方看成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之间的暴力案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惩处。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时,法院要依法支持无过错方提出的损害赔偿要求。二是对家庭暴力案件中的施暴者的培训。只要有家庭暴力案件发生,就要强制施暴者到指定地点进行一定时间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其认识到自己错误。三是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建议上级妇联给各街、乡镇妇联维权干部多创造培训的机会,提高维权干部的法律、社会性别意识、心理咨询等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各级妇联干部维护妇女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2、借助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大力宣传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对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媒体上曝光,不断增强公民防范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从源头上制止家庭暴力发生。
3、强化协调,创新和发展社会化维权格局。
充分发挥维权合议庭作用,尽量争取参与侵害妇女权益案件的陪审。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充分发挥协调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大力推动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的解决新形势下的妇女儿童问题。进一步发挥妇联信访网络功能,创新工作载体,更新工作手段,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第五篇: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
作者:丛玉红 张菲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4期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妇女工作上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尤其在城市发展中,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成为了“半边天”。但是以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男轻女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妇女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和社会不利因素。农村妇女权益现状非常严峻,其产生的原因诸多,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若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转变封建思想,增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本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北京;新农村; 妇女权益; 侵害; 保护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在“以人为本”原则基础上,将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重点位置;对于农村发展来说,妇女问题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践行“三农”政策的重点与薄弱之处,只有农村妇女提高了地位、获得了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成为新一代的农村公民,确保和谐社会发展目标顺利落实到位。
客观来讲,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地区非常重视农村妇女工作,与其他省份或地区相比,北京农村妇女的发展状况相对处于领先水平,但是与当前现代化、全面化、和谐化、小康化的社会需求相比,北京新农村妇女的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尤其妇女权益保护问题尚未从根本得以解决[1]。本文结合北京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治、劳动、人身、教育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妇女的权益保护现状,提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做好农村妇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侵害现状
(一)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虽然一部分农村妇女已经步入社会,开始关心国家时事、社会热点话题等,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初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从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民主状况来看,与男子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参与民主选举时,妇女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抱着应付、完成任务的心态,也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思想控制。例如,当前在北京地区农村两委班子的女性比例较少,且大多妇女从事的职位轻微,很少有妇女参与竞选村主任或村支书,而是以计划生育工作、妇女工作、会计工作等配角为主。
(二)土地承包权与继承权受到侵害
一方面,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大多由于妇女出嫁而造成土地承包权、相关经济权益等无法保障,如农嫁农、农嫁非、上门女婿或者离婚丧偶妇女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都反映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权问题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农村妇女的继承权益受到侵害。农村地区流传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因此赡养老人的负担主要落在儿子身上,但是这并不代表女儿就不管不问,甚至一些女儿对老人的照顾超过了儿子。但是老人去世之后,由于女儿所处的地位不同,大多不能平等地获得遗产或者房产。
(三)人身权益难以保障
在农村地区的婚姻家庭中,妇女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不同程度受到人身权益的侵害;一些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应享受的权利无法保障,如家庭事务处理权、婚姻自主权等;还有一些老人私自干涉儿女的婚姻,离婚妇女不能获得应有财产或者剥夺抚养孩子的权利等,更有甚者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进入了农村,如未婚同居、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都对妇女人身权益造成威胁[2]。
(四)受教育权利被剥夺
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相关规定,所有未成年人都应享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一些家庭的经济困难,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观念影响,很多女孩子不能接受学校教育,即使上学也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因此很多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不高,进城务工只能从事低微的职业,劳动权利无法保障,给自身留下诸多不良隐患。
二、存在农村妇女权益侵害问题的原因分析
关于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现实原因的制约,同时也包括了一系列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针对北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我国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过去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注重两大特征:其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贬低了女性的生命价值与社会地位,认为女性应该是男性的附庸,如“三从四德”、“夫者妻之天”等;其二,将妇女的地位排除于社会发展之外,认为“女子受命于夫”、“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妇女定位于“主内”的角色。正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造成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位难以提升,她们的各项权益都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经历了长久的民主革命斗争及改革开放大潮,对传统观念受到强烈抨击,但是并没有连根拔除,封建思想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农村更为严重[3]。
近年来,北京新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农村妇女逐渐走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已经侵入民众思想的深处,仍然发挥一定作用。北京属
于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已经帮助女性摆脱了传统的观念束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氛围,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农村妇女在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二)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
截止到2010年12月1日,全国妇联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北京地区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当前妇女受教育的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农村妇女与城市妇女无法相提并论,即使与农村男子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妇女文盲率仍然较高。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看,以小学和高中为主,中专、大专以上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在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诸多麻烦和不便,如:其一,妇女的政治认知水平有限,没能充分理解选举制度、政治法典以及相关选举程序等,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积极性不高,经常随便选择,有失公允;其二,由于受到文化水平限制,农村妇女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源、途径十分有限,造成她们目光狭隘,难以接受新事物,而对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民主自治”缺乏接受与理解,再加上她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常常表现出自卑心理,过于依赖男子及社会,缺乏自身对政治的判别能力,政治态度冷漠、敏感性不强;其三,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低下,在参与选举时认为自己的选票可有可无,甚至对候选人没有一点了解,随着丈夫或者一家之主的意愿,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加上她们缺乏必要的政治义务感和效能感,没有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农村妇女,而无法决定社会与国家环境,同时大环境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其四,妇女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其权利的保障[4-5]。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妇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自我觉醒意识越强,就有强烈的“男女平等”思想,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无论是婚姻家庭的地位、家中大小事的决定权,还是分担家务活、照顾孩子等,都能体现“男女平等”的期待,同时也可增强反抗家庭暴力的意识,能够采取和谐的方法来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三)法律与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
农村妇女处于弱势地位,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政策上都应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倾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虽然当前关于农村妇女参政问题已经提出了多项法律法规,如《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而北京地区也提出了《北京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事业发展规划等,进一步规定了妇女的权益和地位,但是这些规定或办法相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6]。大多政策、法规或条款仍处于宣传和倡导阶段,没有明确的惩戒内容,落实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委会根本没有女性成员,也被视为合法、合规现象。在各项保护政策、保护方法中过于强调结果,而没有可操作的程序与制度,缺乏完善的政策配套设施,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一拖再拖,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7]。
(四)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影响
从客观、整体角度来看,影响农村妇女权益落实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妇女地位差距等。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一些掩藏在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利益格局做出了调整,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和制约,造成农村妇女弱势地位没有发生改变,而在个别方面反而加大了男性与女性、不同层次女性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承保对象和法律关系之间的矛盾、村民资格确定和户籍限制开放的矛盾、妇女婚嫁流动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性的矛盾等。如果不能结合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而解决矛盾与问题,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也将制约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
三、强化北京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传统的文化观念
观念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农村地区必须转变“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断提高妇女在农村的地位。首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学校、村部为媒介,组织农村妇女集中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改变她们的观念与意识,充分了解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当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其次,加强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如出动普法宣传车、张贴海报、举办电视专栏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人人尊重妇女”、“人人保护妇女”氛围。
(二)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的程度
只有农村妇女自身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北京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妇联应加强对平等受教育权的保护力度,避免在教育中发生性别歧视问题,尤其强化女性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给有困难的家庭适当补助,推广“春蕾计划”,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争取更多学习的机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另外,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等;各级政府部门在重视农村妇女教育问题的同时,还应注重其文化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举办文化提高班、扫盲班等,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妇女文化知识素养[8]。
(三)构建完善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
首先,全面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加强对劳动保障的监察,实现妇女的平等就业,维护农村妇女的合法劳动观权益;强化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管理力度,落实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解决以往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重视不足的问题,采取专项治理措施,妥善解决土地纠纷。其次,构建社会女性救助机制,尤其加强对农村被拐卖妇女、贫困妇女及遭受家庭暴力妇女的救助与保护。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问题,以农村妇女最关心、最敏感、最现实的热点问题,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强大力量,实现农村妇女权益保护的社会化。根据当前农村基层的妇女组织没能发挥实际作用的现象,应出台相关解决与处理策略,确保农村妇女维
权工作的积极进行;最后,妇联作为农村妇女工作最重要的主体,也要作出一定改变和创新。转变以往“说服教育”、“上协下调”为主的模式,借助法律维权工具,帮助农村妇女主动维权,同时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经常性地与农村妇女谈心,了解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各级地区的妇联组织也要配合开展农村基层工作,分配专业的律师、设置农村妇女救助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妇女权益案件的法律援助[9-10]。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体系,让法律维权意识深入人心。
(四)营造良好的农村妇女维权环境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律界,都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尊重与重视,凭借自身力量介入农村妇女的侵权案件中,并从中挖掘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通过专业性的分析与研究,为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在政策、法规中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做到宏观维权与个例案件相结合。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媒介力量,开办专题访谈、讲座、热线咨询等栏目,改善农村妇女维权难的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维权氛围。
(五)强化“村规民约”的审查监督
奠定在落实“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法律与条文,规范政府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村规民约”的落实,保护妇女在其中的地位及作用,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应有的自治权利;在制定村规民约过程中,主要由政府部门把关,而妇女也要参与到投票、决策中,杜绝在村规民约中出现不利于维护妇女权益、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内容,解决农村本地对妇女不重视、不尊重的问题;在执行村规民约过程中,如果政府发现存在侵犯妇女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民主权益等现象,则有权责令修正;另外,针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制度的实施状况,也要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与整顿,清除并废止与维护妇女权益法律背道而驰或者有所冲突的内容,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调解与整改。
(六)加大政策与法律支持力度
只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政策扶持,才能为农村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坚强后盾。由于北京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因此在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也起到带头作用。在国家提倡的法律、法规中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实施地方法规,发挥政府支持作用。例如,在保障妇女人身权益方面,可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台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充分运用北京市的经济优势,增强对农村妇女的生活保障;在保障土地权益方面,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联手解决各种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在保障劳动权益方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制度、法规等,避免发生侵害妇女的不正当行为。
另外,有关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虽然表面上政府已经给农村妇女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持,但是由于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那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提出政策命令的具体实施办法。例如,可以在候选人中划分男女比例,要
求女性选民应达到一定数量;对积极参与竞选的妇女给予肯定和奖励,转变农村妇女的观念。为了提高妇女的参选积极性,还应划分“两委”成员与妇代会主任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妇女由于存在保底心理而只参与妇代会主任的职位竞选。另外,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渗透到整个妇女参政的过程中,包括政策的制定、评估、实时等,都应有妇女的参与,切实落实妇女参与民主的权益保障。
总之,在当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近年来,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农村妇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是一个不争的实施,如何更好地保护农村妇女权益,推动北京新农村建设,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话题。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强化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力度,确保妇女权益切实得以保护,更好地实现我国可持续性、全面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辉.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障问题与执法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4).[2]陈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妇女权益受损问题研究[J].前沿,2006(8).[3]罗虹,钟宏武.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
(1).[4]李若楠.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妇女维权状况实证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
(7).[5]周应江.完善相关立法,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及相关权益[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4).[6]赵敏.土地流转对妇女权益的影响——基于农业女性化引发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7]刘艳杰.农村妇女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0).[8]刘晓灵,王莎莎.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
(4).[9]郭春华,范露.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责任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0]商春荣,黄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与农村基本经济制度[J].南方经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