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宁县早胜牛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2005年宁县早胜牛产业开发
工
作
汇
报
2005年,我县畜牧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乡乡建市场,村村办牛场,户户建牛舍,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增值”的总体思路,以牛产业开发、畜种改良、饲草料生产、规模养殖、暖棚养牛、动物防疫、项目建设和科技培训工作为重点,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促使以早胜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早胜牛产业开发进程明显加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开发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农民增收、牧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牛产业开发水平得到提升。以规模养牛场(户)、养牛重点村、养牛示范小区为重点的“五良”
植和青贮饲草工作有了新发展。全县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7.8万亩,其中今年新种3.1万亩,青贮饲草3万吨。八是项目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实施了8个项目,总投资2957万元,上报项目12个,总投资4247.4万元,其中已立项的6个,下达资金1418.5万元。九是产业投入不断增大。共筹集牛产业扶持资金1.29亿元,其中今年筹集3748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科技推广,提升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养牛试验示范与科技宣传培训工作,积极推行科技创新,突出科技推广应用。以规模养牛场(户)、重点村、示范小区为核心,大力推广了“五良”综合配套技术,推行了“六化”标准,统一服务,分类指导,狠抓了品种改良、青贮饲草、暖棚养牛、配合饲料饲喂、肉牛快速育肥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牛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产业开发效益。为了加快全县早胜牛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肉牛品种质量,今年在完善原有9个黄牛冻配改良点的基础上,新建黄牛冻配改良点7个,抽调10名科级干部和30名技术人员抓乡包点,科级干部每人负责抓一个
万亩。种植青贮玉米4.73万亩,其中油菜茬种植2300亩,种植饲用玉米5.7万亩,1年生牧草(禾草、美国甜高粱、饲料玉米)5.1万亩,建成百亩草点8个,500亩草点1个,千亩草带1个。建青贮池1087座,青贮饲草3万吨,推广配混合饲料0.85万吨。筹措资金3.5万余元,购买大型铡草机12台,为青贮饲草提供了机械保障。
三是抓规模养殖,促基地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原则,在鼓励千家万户饲养的基础上,突出抓了养牛重点村、规模牛场(户)、养牛示范小区建设。全县新建养牛重点村10个,养牛重点村累计达到58个,发展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1361户。巩固完善了54个规模牛场。建成养牛示范小区3个,养牛量达到4427头。全县新增规模养牛户607户,累计达到2602户。建成了早胜等7个万头养牛重点乡镇。全县新增养牛1.22万头,养牛量达到13.48万头。
四是抓龙头建设,促产品营销。为推动早胜牛产业开发,由兴旺牧业公司、恒达牧业公司、旺市胜牛食品加工厂和7个重点养牛场联合成立了兴旺
双轨制管理,明确规定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狠抓动物防疫、检疫、疫情监测工作,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与平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落实“两强一打”措施。长庆桥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每天坚持昼夜值班检疫,有效预防了动物疫情传入我县。制定了《全县重大动物疫情防制预案》,重点抓了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全县无一例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依法治牧,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监督和种畜禽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了动物防疫工作,保障了全县畜禽及产品安全。
六是依托项目带动,促进产业开发。我们继续把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拉动早胜牛产业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做大做强。一是实施了8个项目。项目总投资2957万元。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完成了项目实施工作,通过了县扶贫、财政等部
七是整合资金,增加投入。通过多方协调,不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筹资渠道。近年来,共筹措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29亿元,其中今年筹措3748万元。在今年筹措的资金中,农行贷款228万元,信用联社贷款150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20万元,启动民间闲散资金1500万元。
八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工作开展。一是县上将牛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级干部包乡联企业,乡镇干部包村联场户制度,从资金筹集、牛舍建设到加工营销,实行全程负责。二是早胜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制定了全年规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主要领导负总责。三是对规模牛场建设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县级包乡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人负责包一个规模养牛场,定目标、定任务、定效益、定奖罚,开展挂牌督办,坚持阶段督查考核。四是对达标养牛重点村优先安排水、电、路建设项目。对评选出的养牛明星户、规模户、信誉户进行了挂牌表彰。五是对早胜牛产业开发工作严格实行季报表、季检查、半年重点检查、年终兑
改良工作发展滞后;服务体系和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耕地种草难度较大;规模牛场、重点村、示范小区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养牛协会和经纪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困难和问题。2006年全县畜牧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以早胜牛产业开发为重点,按照“乡乡设牛市,村村办牛场,户户建牛舍,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增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按照“五动(领导促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能人带动),四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畜牧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三提高(提高产业开发水平,提高产业服务质量,提高产业开发效益)”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促进早胜牛产业开发全面提速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养殖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开发水平突出抓好示范小区和规模户建设,要求养殖有数量、品种有质量、饲养有科技含量、效益用收入衡量,使示范小区和规模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定。与X、Y种畜(天津)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性控奶牛冻配。与新疆金牛集团合作筹建东紫早胜牛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肉牛,推广X、Y性控繁殖和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打造“东紫”早胜牛品牌。推广“五良”、“六化”配套技术。广泛开展养牛科技培训,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广播电视报道、报刊宣传、印发资料、放映录像、悬挂横幅、制作广告宣传牌、刷写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开展肉牛科学饲养、饲草青贮等畜牧科技宣传培训。培训重点对牛场管理人员、饲养人员、重点村、规模户进行常规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管理和养殖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高新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
4、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高产业开发效益 依托兴旺牧业公司成立早胜肉牛外调中心,在平凉、西安、宁夏设立三个外调窗口,年内供港活牛达到300头。以恒达牧业公司为依托,成立早胜肉牛运销公司,激活肉牛交易市场,促进肉牛外调运销。依托旺市胜牛食品加工厂设立牛肉营销网点,建立“东紫”早胜肉牛专业网站,开展早胜肉牛网
3山地种草2万亩,种植饲用玉米5万亩。发展青贮秸秆养牛示范村10个,每村发展青贮秸秆养牛示范户50户,共计500户。全年青贮秸秆4万吨,推广配合饲料1万吨。
7、加强依法治牧力度,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全面贯彻《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牲畜W病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防治重点,W病综合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佩戴率达到100%。禽流感重点区域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制淘汰不合格种畜,提高全县畜禽良种化程度。加大动物防疫、检疫执法力度,净化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推行无公害养殖、生产绿色食品,确保畜产品安全。
8、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产业发展
县上继续将牛产业开发纳入全县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县级干部联牛场、乡镇干部包村联户制。各乡镇及早胜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全年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
第二篇:2010早胜牛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新庄镇2010年早胜牛产业开发工作总结
(2010年12月5日)
新庄镇位于董志塬南端,西平铁路、宁长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南邻陕西长武县。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8361户,总人口36776人,耕地面积7.23万亩。养牛户数5252户,其中3头以上重点户598户,5头以上的规模户520户,新增规模养殖户86户,新增养牛量838头。以商贸古镇出名,更以传统的畜禽养殖而闻名市内外,镇内饲草资源丰富,群众素有种草养牛的传统和习惯,是县内传统的畜牧大镇之一。
今年以来,全镇早胜牛产业开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巩固、提高、发展”的思路,主要巩固完善了程举河、咀头赵、郧家等养牛重点村,规划建设了新华养牛小区,以养牛量规模扩张、畜种改良、动物防疫、科技培训为重点,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促使以早胜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早胜牛产业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养牛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双增”目标,全镇上下形成了各级干部带头抓、干部群众齐心抓、全镇上下同力抓的喜人局面。全镇年末牛存栏达到12100头,基础母牛7260头,出栏3200头,新建暖棚90座210间,当年新增1345头,冻配母牛423头,改良412头,当年种草1250亩,种植粮饲玉米3000亩,青贮饲草5095吨,新
1增规模户86户,其中5头以上规模户520户,10头以上规模户65户,建设养牛重点村1个,巩固完善了新华养牛小区,规模牛场1个。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工作:
一是优惠政策,促开发。全镇上下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把牛产业作为增强发展后劲,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牢固树立养殖、加工、流通一盘棋的思想,及时制定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在资金扶持、招商引资、工商登记、土地转包手段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政策指导,强化信息引导和示范作用,把牛产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广大群众的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全镇牛存栏达到12100头,新增养牛户838户。
二是立足市场,促发展。牛产业开发要立足当地市场,面对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全镇围绕市场改良品种,根据需求扩规模,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实行生产预约,先找市场,后上项目,使生产与市场紧紧衔接。尹新牛场、海鹰牛场为宁夏、内蒙育肥牛800头,今年为其提供基础母牛200头。同时,按照经济区域和生产布局的要求,维修和完善了13亩的新庄活畜交易市场,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农民直接进入市场提供通道。
三是种草先行,促总量。农业的发展受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双重制约,新庄镇山川塬兼有,山场面积大,饲草资源充足,光温富足,受传统影响素有养牛的习惯,全镇坚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在山、川区号召家家户户养牛。使草畜产业呈现出新变化,一是粮食畜向草食率转变。特别是养牛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使饲草的转化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千家万户养殖向牛场和规模户养殖转变。全镇有10头以上规模户65户,5头以上规模户520户,规模牛场达到1个。三是草畜产业由副业型向主导型转变。在草畜养殖加工业的带动下,全镇共种植饲草1250亩。近年来以规模化、优质化科技型养殖为突破口,约有20%的农户通过种草和规模养殖建立了增收主业。
四是科技依托,促效益。全镇牛产业开发坚持科技先行,重点加强合作交流,加快科技含量高的优新良种和新技术普及及应用,加速传统养殖技术的革新。(1)抓品种改良。良种是提高效益最快捷的途径,重点采取购进良种牛、性控繁殖,加快良种更新步伐。(2)抓科学饲管。为了确保养牛户和规模牛场聘请专家,现场讲解饲管和疫防等知识,同时,组织镇畜牧站防疫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免疫活动,现场指导服务。(3)抓规范化暖棚建设。为了规范暖棚建设,促进分户圈养规模。采取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棚体标准,统一资金协调,统一组织验收的办法,为分户散养创造优越条件。(5)抓防疫到位。成立了由镇长
任组长的防疫领导小组与畜牧站及29个村分别签订防疫工作责任书,各村精选一名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防疫员,由畜牧站培训上岗,一起组成服务队,逐村常年开展防疫工作,每逢集日,开展上市牲畜的检疫和补防。(5)抓考核,成立了新庄镇2010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专抓牛产业开发。与行政村、重点村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月报表、季检查、半年重点检查,年终兑现奖罚制,层层分任务,压担子,靠责任,解决牛产业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协调资金,提供信息,推广技术,促进牛产业快速、健康、顺利发展。
五是龙头企业,促营销。龙头企业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火车头”。全镇成功培育尹新牛场集养殖、运输、加工于一体,常年出栏牛160头左右,加工屠宰牛50余头,运销牛200头左右。海鹰牛场,常年育肥牛50头左右,运销牛100余头,全镇培养的龙头企业,吞吐量大,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的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真正为农民解决入市场难、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和增值问题。
第三篇:2011草畜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乔河乡2011年草畜产业开发
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草业大县、畜产强县的目标,立足乡情、顺应民情,把广种牧草、舍饲养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要措施来抓,早动手、早规划,全面推动了种草养畜工作的开展。
今年以来,全乡种草10058亩,占任务10000亩的100.58%,新建火石沟门养鸡、打扮养猪两个养殖专业村,投放种公羊520只,给154户群众投放基础母羊616只,新建羊舍154座,青贮氨化窖570口,储备饲草7005吨,组建合作社2个,养羊协会4个,养殖场1个。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全面完成。每村都建立起了村兽医室,防疫员家庭纳入低保,没人兑现防疫补助600元,为乡兽医站投入工作经费2680元购置办公桌凳两2套,取暖用煤一吨。全乡肉牛饲养量达到3300头,出栏870头,肉绒羊饲养量达到22620只,出栏9500只,猪饲养量达到4200头,出栏2250头,驴饲养量达到900头,出栏200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26.4吨。逐步形成了羊、猪、鸡、兔、多畜并养、多轮驱动的草畜产业开发,为打造城镇居民肉品基地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一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种草促生态,为草畜产业开发夯实了基础
一是广泛宣传,激发群众广种草的积极性。为了保证种草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把宣传发动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宣讲培训、算账对比等形式,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种植牧草是保护生态,解决林牧矛盾,趋利避害、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战略举措,从而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
二是科学规划,实行线面布局。我们结合乔河实际,对田桥-1-
—齐庄子、张庄—蛇掌湾、打扮—墩山3个千亩种草点进行了补种,新建了张岔千亩草带一条,使草带各村相连、种草到处都有,点线面合理分布,真正实现满山遍野种草。
三是加大帮扶措施,全面落实种草任务。我们抢抓5月中旬天降小雨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夏季种植工作高潮。在责任上,按照地块、面积、种籽、种植、验收、发苗率“六落实”的要求,42名干部1人包1组,指导农户科学种草,完不成任务不得撤离。在投入上,采取草籽以县、乡两级投放为主,农户自备为辅,共投放草籽4761.6公斤,确保了种植的顺利开展。在劳力、畜力调配上,调配3台播种机,各村积极动员群众自愿结对、村组协调、以劳还劳、以畜还畜等多种办法,进行集中种植,切实提高了种植质量和效率。
二、抓项目促配套,草畜产业全面开发
一是整合项目、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我们整合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为全乡6村投放种公羊520只,154户农户投放基础母羊616只,新增养羊示范户154户;建成火石沟门和张岔两个养羊专业村。投资200万元扶持回乡大学生张海军在火石沟门村前洼组建成福润养鸡场,成为目前西北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养殖企业,出栏肉鸡可达1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净利润45万元。
二是强抓配套建设,转变经营观念。为了实现草畜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发展,我们共投入配套资金150多万元,对投羊户按照要求进行“五个一”标准配套,即每户建一个标准化羊舍,一口沼气池,一口青贮窖,每只羊一亩草,一亩玉米。对新建羊舍、青贮窖的农户,乡政府统一订制栅栏,补助水泥、黄沙,全乡共新建标准化羊舍154座,沼气池170口,种草10058亩,种植全木玉米8110亩。
三是精心组织,推进饲草青贮氨化工作。我乡把饲草青贮氨化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封山禁牧,全面推行舍饲养畜的一项主要配套措施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全力以赴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畜定贮、以贮定养、整体推进、提高效益”的原则,我乡共投放铡草机157台,粉碎机6台,扶持资金5.1万元,为青贮户免费发放棚膜,激励农户的青贮积极性。目前,全乡共完成青贮饲草7345吨,为羊畜越冬、舍饲养殖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抓技术促服务,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组建养殖合作组织,学习先进技术。由乡、村干部组织,为全乡6村组建了2个养羊合作社、4个养羊协会,参加合作组织农民达到600多人。组织农民培训养畜疫病防治、全膜玉米种植技术、饲草青贮氨化技术、绒山羊养殖技术等技术培训6场次,参加农民培训800人(次)。逐渐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的一条龙营销服务体系,确保了农户劳动成果稳定销售。
二是加强动物防疫,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我乡草畜产业开发工作稳步推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在每村聘请了1名动物防疫员,印发了《乔河乡2010年动物防疫工作安排意见》,并与各村签订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包干负责防控责任制,充分发挥乡兽医站、村防疫员的作用,春秋两季对全乡畜禽实行强制免疫,并造册登记。加强对调入畜禽、出入境畜禽的检疫工作,严把疫情传入关,严防外来疫情传入,对境内的畜禽贩运户由乡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统一管理,对调出畜禽必须报检。我乡今年防控工作抓得早、抓得实,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我乡畜禽健康成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乡今年的草畜产业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草畜产业开发力度,拓宽渠道,多轮驱动,把我乡建设成为县城居民肉品基地。
第四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与相关工作汇报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加快推进全县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全面完成好各项工作,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半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创新办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的智慧和力量,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按照“立足、引进、改造、提升”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春季霜冻灾害给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负重奋进迈新步,攻击克难创新业,科学发展上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泸办通〔2009〕40号文件《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现将我办上半年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借学教东风变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
推动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二要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办作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工作激情和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全县生物产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加强全办干部职工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县委和学科办指导组的统一部署,我办3月26日全面启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是抓思想发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3月26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邀请县指导组到会作指导,讲解开展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阐明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的指导思想,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安排。二是抓认识转变,深入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围绕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4月14日,率全办干部职工到县煤炭局七楼会议室和该局干部职工一道参加由县委党校马自文老师授课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领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主题,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纲,是发展的硬道理,必须时时讲,一刻都不能丢,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三是抓建言献策,深入开展研讨活动。学习教育活动关键是让全办干部职工在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不足、认识困难、破解难题。4月13日,我办按照县委的要求召开全办干部职工座谈会,就如何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深入讨论,广大干部职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用新的思维建言,以新的视野献策。普遍认为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大以灯盏花、草乌等**名特中草药材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开发;二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除虫菊、万寿菊生物化工产业;三要加大有**地方特色的苦荞、魔芋系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力度;四要继续改造提升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五要加快发展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一要调整生物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二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开发经费投入;四要加强基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五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六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销售渠道;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生物资源产业提质增效;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步伐;九要强化公共服务,建立生物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四是抓求真务实,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为深入调查研究,更好地集中民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4月18日,我办向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共下发征求意见表80份,收到意见和建议13条,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建议在生物资源产业的创新和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我们将围绕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梳理,找准存在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在开展“五个一”活动之际,4月29日,我们率全办机关干部职工带上一片真情,共同深入到白水镇东部山区直邑村实地走访调研慰问困难群众,开展“树发展信心、引发展路子、献发展良策”主题活动。全办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捐资100元,采取两个人结对走访慰问帮扶一户特困户的办法,把所捐献的800元 分别送到大直邑村金石友、金存柱、马春
第五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与相关工作汇报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加快推进全县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全面完成好各项工作,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半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创新办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的智慧和力量,以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按照“立足、引进、改造、提升”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春季霜冻灾害给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负重奋进迈新步,攻击克难创新业,科学发展上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泸办通〔2009〕40号文件《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现将我办上半年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借学教东风变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
推动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二要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办作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工作激情和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全县生物产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加强全办干部职工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县委和学科办指导组的统一部署,我办3月26日全面启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是抓思想发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3月26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邀请县指导组到会作指导,讲解开展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阐明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的指导思想,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要求和具体安排。二是抓认识转变,深入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围绕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4月14日,率全办干部职工到县煤炭局七楼会议室和该局干部职工一道参加由县委党校马自文老师授课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领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主题,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纲,是发展的硬道理,必须时时讲,一刻都不能丢,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三是抓建言献策,深入开展研讨活动。
学习教育活动关键是让全办干部职工在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不足、认识困难、破解难题。4月13日,我办按照县委的要求召开全办干部职工座谈会,就如何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深入讨论,广大干部职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用新的思维建言,以新的视野献策。普遍认为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大以灯盏花、草乌等**名特中草药材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开发;二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除虫菊、万寿菊生物化工产业;三要加大有**地方特色的苦荞、魔芋系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力度;四要继续改造提升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五要加快发展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一要调整生物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二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开发经费投入;四要加强基地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五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六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销售渠道;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生物资源产业提质增效;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步伐;九要强化公共服务,建立生物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四是抓求真务实,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五是抓剖析整改,深入开展查找差距知不足活动。5月8日,我们以诚恳的态度,按照“剖析问题有深度,整改全面有力度”的要求在班子成员内部认真开展“三照三查找差距”活动,一是查找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二是查找能力素质上的差距;三是查找体制机制上的差距。5月12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之际,我们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到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认真开展“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走访活动中,我们要求走访对象对单位存在问题多指点,关心帮助少说些。所走访群众、公司负责人、员工及其党外人士10多人对县创新办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作风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是县创新办干部职工好打交道,服务态度好;二是工作务实高效,不拖拉推诿;三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会吃拿卡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对我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全办干部职工进一步改进思想工作作风,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全面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推动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真抓实干加快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以优质、特色、品牌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优质梨、蔬菜、灯盏花、除虫菊、等优势产业,山区三
七、草乌、半夏等特色小产业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加速核桃、油茶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灯盏花、除虫菊产业的规划、引导、扶持力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按照“三线三片区”总体规划,进一步改良水果品种、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打造观光农业带。着力培植核桃、油茶产业,发展三
七、草乌、小米辣、生姜、黄果、万寿菊等山区特色小产业。半年来,我办紧紧围绕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产业工作目标,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进程。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
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
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
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1月1日,我办干部职工放辞休假日,冒着严寒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在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08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30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三塘乡将启动金银花种植,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三、依托项目带动加速全县生物产业发展进程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项目是投资的载体,资金跟着项目走,没有项目就缺少资金,大项目带动大发展。针对目前我县普遍存在的大资源小产业,产业投资不够、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实际,加速发展生物产业必须有相应的项目带动。在产业培植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项目投资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联动理念,积极加强与省、州的沟通联系,争取上级资金的大力扶持,认真上报项目材料,力求做到成熟一批上报一批。
在协助各项目承建单位全面实施好2008年省下达的《**县云南特有道地药材灯盏花高产高含量高抗性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县除虫菊生物农药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建设项目》、《**县永宁乡万寿菊高产栽培基地建设项目》3个项目和州下达的《灯盏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除虫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各项目的基础上,2009年,我们又积极向州办申报产业发展项目,现在州办已下达的《**县中药材良种选育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县永宁乡万寿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殖基地项目》3个项目即将启动实施工作,州级财政共补助资金60万元。这些项目的下达和实施,将有力地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工程,我们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与项目执行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实施质量。
四、存在问题
培植发展一项产业并非朝夕之工,它受环境条件、投资融资、产业周期、市场变化、技术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培植一个新产业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难以一时见效,立竿见影,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明确目标,狠抓年初确定的各项产业工作任务落实,深入公司、下到乡镇,共同探讨和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新产业的引进培植,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科学发展,提高质量,讲求实效。
三要全力打造投资融资环境,内引外联,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我县生物产业。
四要抓好今年各下达项目工程的实施,确保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项产业,拉动一方发展。继续做好后续项目的申报列项工作。
五要重点抓好花卉和金银花产业的开发工作,力求新产业取得新发展,不断丰富我县生物产业内涵。
六要全面加大对除虫菊产业的宣传引导,敦促红河森菊公司尽快兑清欠款,排除发展中的障碍,重振**除虫菊产业雄风。
七要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强横向联系交往,拓展生物产业发展视野,学习借鉴引进外地的发展经验,加快我县产业开发创新。
总之,在上半年工作中,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切实做到在工作中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开展工作,学习不少,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学习形式不走样,时间进度服从质量,使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双丰收。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是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协同努力的结果,这点成绩离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要求还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