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计算机视觉博士申请总结——Berkeley CS PhD全奖offer(世毕盟学员)
我的计算机视觉博士申请总结——Berkeley CS PhD
全奖offer 清华电子本科毕业,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 本科GPA: 90.63(top 10%)硕士期间Paper: 2CVPR+1ECCV T: 107(29,24,26,28)G: 157,170,4 录取结果(只申请了博士): Berkeley, UW, UIUC, Austin, Oxford 选专业
我在本科一二年级依然还是坚定的推研党。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随机过程课程上因为一个大作业而喜欢上了机器学习的研究,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cv/ml的道路。在很多因素影响下,我在大三毅然投奔了出国党。在进入港中文后,我便开始了我至今三年半的计算机视觉研究工作。在那时,我便定下了申请的目标,在做好科研的同时为之不懈奋斗。
英语考试
相信如果你已经有若干篇论文的发表(并且你已经可以开始自己脱稿写论文),而且已经在conference上能自信介绍自己工作或者已经能和国外的professor meeting的话,那托福和GRE的写作应该自然不在话下。因为前往香港读硕同样需要托福成绩,我在本科的时候已经有100+的托福。对我来说最难的应该还是GRE的verbal。我直接去裸考的后果就是verbal拿下了145这样惨烈的分数(听龚老师说全部都选B可以拿143分?)。通过闭关16天的自我准备时间,我verbal后来达到了157分。我认为英语考试这个环节最大的成功不是取得了高分,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过线的分数。我GRE verbal并没有背过3000或者任何词汇,填空题大多数靠蒙(-_-#),主要靠阅读拉分。我记得我157那次考试头一个verbal模块阅读拿了9分,填空只有5分。所以我觉得GRE阅读这种不需要词汇的模块需要拼高分,才可以给自己节约宝贵的科研时间。
暑假科研
我认为其实国外的老师本身是非常愿意和大家有学术上的合作的。对他们来说,时间成本和logistic issue是阻碍这类合作的首要原因。如果你的能力有他们的熟悉的人进行担保,他们则是非常愿意花这个时间和你合作。如果你有幸能够得到那些无比繁忙的professor的宝贵的时间——即拿到了暑研机会,那一定需要在暑研中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认真对待——让professor在每次短时间的meeting内明白你做了什么,你的厉害之处,让他能感到为了和你meeting和发邮件而推掉了和另外一个chair说话的时间是值得的。尽管我暑研的科研其实做得并不是很满意,我的暑研导师还是非常nice地帮我写了推荐信。
申请过程
首先要倾情感谢培训师和mentor还有我老板一直以来细致的申请指导,还有心理的辅导——在申请季保持好的心态的确很困难,所以多和导师,父母师兄师姐交流。申请是个教授和学生之间双向选择的游戏,所以申请的同学不妨可以多从教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授喜欢在短时间内能得到对一个学生充分的能力认证,包括学生有的高质量文章(他在看到你简历前就知道的工作),他熟悉的人的推荐信,以及他平时已经接触过的学生等等。应该说,教授很少会在招生的时候,去仔细地人肉一个他不熟悉的学生(cv/ml/nlp领域尤其如此)。申请的面试其实几乎只包含两块内容:教授要在短时间内认同你做过的工作,以及教授要在短时间内能发现你对这个科研领域比较熟知(做到这一条对本科生申请者尤其加分)。
结束语
我非常有幸有这么多的老师和小伙伴把我一手抬进了phd的录取。语言很难一一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计算机视觉博士的申请,有泡沫也好,没泡沫也好,一年比一年更难申在近五年内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挑战性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去奋斗!共勉!祝大家学业有成!
第二篇: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全奖offer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全奖offer申请总结
据我所知,我本人应该是清华出国读博的二字班同学中屈指可数的几只非常缺乏上进心的大四狗里最谜之幸运的一个。很谢谢世毕盟和其他一起申请的小伙伴们一直督促我、鞭挞我,让我不仅被天上掉的馅饼精确地砸中,还附赠了佐料。
申请结果: PhD offer西北、宾大、普渡化工哈佛应用物理
Withdraw:哥大化工Rej: MIT Stanford Princeton化工
大二结束我的排名是5/75,没考过G/T也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我就是在那个暑假走进了世毕盟的。那时候世毕盟的A项目还没有涨价;那时候和我一起报名的几个同学都没有文章没有offer。现在世毕盟的A项目非常象征性地贵了一点点,但客观的说还是物超所值;现在我的那几个同学每个都有好几篇SCI,某些去了S校,某些去了M校,还有某些被S校和M校疯抢险些造成两强决裂的不堪局面。我还是没有文章,不过我至少不用失学了。
具体来说,成绩、GRE、托福要靠自己点滴的积累。找暑期科研,因为食宿自费,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复。暑期科研期间我和两位博士后合作,三个人分别负责项目中自己擅长的领域。我努力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积极学习需要的知识、真诚地和组里的成员们交流。教授和博后们比较满意我暑期的工作并最后给我了博士offer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到我对科研本身的专注和热情,愿意花时间思考更深层次的机理,向身边的人学习更多更广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不是为了发文章急功近利。当然不同的组风格不同,有些教授更希望短期内看到学生有完整做好一项工作的能力。这样看来,找导师和找对象是很类似的,不仅自己要优秀,价值观还得相投。
申请的过程保持与同学们良好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一起填网申、寄材料总比一个人做靠谱得多,一起寄成绩单还可以省一大笔运费[听起来怪怪的]。如果跟比自己成绩好的人关系好,还可以要求他不要申自己想去的学校[听起来怪怪的]。这段话的意思是,保持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在申请中太重要了,当一个人发现他在长时间的等待、迷茫、未知中难以自拔时,如果认识到身边的一大帮人其实也在长时间的等待、迷茫、未知中难以自拔,就没那么负能量爆棚,而可以继续去干活了[听起来还是怪怪的]。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是,真的很开心申请让我认识到很多优秀的同学!真的很珍惜和你们的友谊!
从大二暑假开始,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们一点一点教我为了完成出国读博的目标,应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靠谱合理的时间计划和每个阶段具体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世毕盟给我最重要的帮助。大三上考完GT,大三下努力科研保证绩点,大三结束的暑假暑期科研,大四上申请。只要一切按部就班,不要弃疗,总能申到一个不错的项目。一旦坚定了目标,又有同学们的陪伴、世毕盟帅气美丽的咨询师和经验丰富的mentor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体贴的指导,一不小心就会充满热情充满责任感地完成上面的每一步。
第三篇: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
背景: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Overall GPA:4.99/5.0 Rank: 1/100 托福成绩(或者雅思): 111/26 GRE成绩: Verbal 159, Quantitative 170, Analytical Writing 4.0 本科专业:B.S, Mathematical Science – Statistics 最终去向:Cornell University--PhD in Statistics
就拿这篇文章给自己的申请做个总结吧,虽然当时每一分担心,紧张,忧虑现在看来都不值得一提,可是正是这些真真切切的感情让我觉得一次申请让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很多,当然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回忆。
关于读书的想法
最开始萌发读书的想法是在大二去ucb暑期交换,很喜欢旧金山的天气以及这边读书的氛围。回来之后就有毕业了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念头。从另一方面来讲,觉得数学统计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做的东西也比较局限,可能更多的是比较机械化的数据分析。一次在市场调研公司的实习也让自己证实了这个想法,于是就决定毕业了再去读研究生或者博士,多学一点technical skill。
关于G&T 确定了读书的想法之后第一件事是准备G&T,相对于ps啊cv啊推荐信啊而言,G,T,GPA是唯一在自己可控的硬性条件了。我是在大三下学期考了第一次G,当时只是背完了再要你命3k就去考试了,时间也比较紧,所以考了155,170,3 并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后来跟学长学姐聊天,大家一致觉得writing 3分还是很短板,而且如果想申好学校,G还是越高越好。于是又准备了两个月,再要你命3k反复背,最后突击刷了几天题目,writing研究了几篇6分作文,找了找共性,自己又去考了一次,终于考到了能用的4分。总之GRE这个东西感觉还是比较有套路的,单词背熟之后,更多的是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刷题,给自己营造考试的氛围,多总结错题。作文就是多研究满分作文的套路,其实GRE这项在申请里面还是比较好handle的。G考过了,T就比较容易了,尤其是Reading和Writing基本不用复习了,听力刷几套题找找感觉,speaking每天在地铁上听满分回答自己模仿模仿,并且每个style的题目都练习几遍,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关于PS&CV 这个part还是很感谢世毕盟的帮助。世毕盟培训师Amy姐给了我很清晰的CV模板,根据那个模板我大概花了一下午写完了CV,后来Amy姐帮我找native speaker改了语言,世毕盟mentor(普林ORFE的博士哦)也帮我看了一些technical的问题,总之之前很头疼的cv在GGU的帮助下很容易就搞定了。接下来就是PS, PS这种东西感觉还是多一点真情实感实事求是比较重要。我是花了一晚上一气呵成,当时写完之后仿佛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也通过这个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到底以后的方向目标是什么,当时写完觉得对数学统计还是真爱啊。当然初稿问题还是很多的,后来拿给Amy姐,她反反复复帮我找native speaker来回改了好多遍,也都很耐心,真的很感动。而且每次都是一两天之内就给回复了,老师也改的很认真。总之在世毕盟的帮助下,PS和CV感觉最初最头疼的两个东西感觉也变得比较容易handle了!
关于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找的两个本校老师,和一个交换学校的老师来写的。本校老师一个是mentor,平时关于各种各样学习生活的聊天比较多,所以他也比较了解我想读书的想法以及我的成绩什么的,很快就答应了可以写推荐信。另一个老师是做毕业设计的老师,因为在跟老师做一些关于数学统计的毕业论文,每一两周都会定期讨论一些问题,这封推荐信比较注重写科研方面的。第三个是交换学校的老师,因为在一次课上考了最高分,同时也下课会讨论一些问题,就比较熟,后来有读书的想法也找老师聊过,比较幸运的是,老师很支持我去申请,自然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写推荐信。后来陆续给老师发过我的资料,成绩单,也去聊过选校,很感谢三个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交上所有的推荐信。
关于选校
其实刚开始我觉得最近数学统计申请太激烈了,自己的水平可能拿不到很好的博士,就想去读个硕士做跳板,后来跟世毕盟聊过之后,世毕盟mentor建议我去直接试一试博士,Amy姐也鼓励了很多,于是打算去试一试博士,后来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现在想想真的好幸运。我的选校是都在top50的博士,专排来说大概top10申了三个,top10-20申了四五个,再往后申了三四个保底。总的来说选校想想还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等待结果
其实觉得交了application之后就听从命运安排了,也算比较幸运,大概一月左右来了第一个phd的offer,后来二月也来了自己很满意的offer,所以基本也就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学校。总的来说觉得自己一路申请还是蛮幸运的,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的帮助让我真的很感动,所以我也希望自己也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最后,祝大家都申请顺利,拿到自己想去学校的offer!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四篇: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世毕盟学员)
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 与周围同寝室和班里的一些好朋友们相比,我的申请之路相对而言显得中规中矩。我申请到的项目大都与我本科时候的化学工程专业相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来是可以让后来者们熟悉一下化工学科申请的流程,二来是给学弟学妹们一些信心。
其实我自从刚刚进入大学以来就有了出国读书的想法和目标,所以我相关的英语考试都准备的比较早,也都是比较顺利的一次成功。而且在日常与系里学长学姐的交流当中,我也能从他们的经历当中获取一些与ChemE出国申请相关的信息。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和视角毕竟不同,而且系里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特别好的出国交流平台,所以这些信息的收集相对比较破碎。所以我在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在专业课学习、科研尝试和英语的准备中度过的。
世毕盟(GGU)在信息的整合和申请流程的统筹规划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刚加入开始,GGU就会给我一份大致时间表,让我对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经验丰富的mentor也在申请过程当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们能从化学工程专业的角度来给我最直接最中肯的建议。在刚进入大三的时候,我与我在世毕盟的mentor(MIT ChemE PhD)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讨论。他带领我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我现有的积累来制定未来的目标。在整个PhD申请过程中,mentor一直在鼓励我强化自己的积累,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同时,对于比较重要的考量标准(如GPA、research experience等等)去进行提升。我在大一的时候的GPA并不算特别有优势,大概只有年级七八名的样子,经过大二一年的追赶达到了四五名的水平。然而化学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十分重要,GPA在申请过程中相比其他专业方向占到的比重也会稍微大一些。因此在mentor的建议之下,在大三一年我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上,在收获了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对于化学工程知识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GGU的帮助下,我欣喜的看到自己正在逐渐进步,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结束在Stanford的两个月的暑期研修之后,刚回国的我就开始了申请准备阶段紧张忙碌的生活。在这里必须要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mentor学长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PS和CV,大到整体行文思路小到格式语言细节。感谢培训师帮我及时的安排一次次meeting时间,并且还倾听我压力过大时候的矫情吐槽。对于那段时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的感觉,当时我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我做的每一次修改都可能对将来的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从修改文书到填写网申,整个的流程当中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1月15日,正在清芬食堂吃完饭的我意外接到一个电话,里面的声音说我被MIT ChemE录取,当晚收到了正式offer。那个晚上可能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夜晚。
第五篇: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offer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offer之申请总结
背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本科,系内排名16/85,两篇和导师共同发表的文章 结果:Cambridge,Purdue博士,西北硕士
当初的期待,逐渐变成了或欣喜,或遗憾的回忆。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没有了当时的兴奋与紧张,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执着和憧憬,这期间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叫做成长。
元宵,羊年春节的鞭炮声还没有消停,我已经回到学校开始准备GRE考试,每天拿着一本厚厚的单词书,在略显冷清的图书馆里和瞌睡作斗争。这好像是一场高考,在悄无声息的逼近着,然而这一次,没有收作业的老师,没有一起备考的同学,也没有用红笔写在黑板上还加了感叹号的倒计时;只有自己,在最不想学的时候去图书馆的咖啡店里买一片蛋糕,吃完,又回到俞敏洪的绿宝书面前。和千千万万要出国的小伙伴一样,在GRE这个坎上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身处保研政策极好的学校,看着身边准备保研的很多同学,都只需要和大家一起正常的上课,考一个一般的成绩就行。有时候我也想,何必去折腾出国,干脆保研或者直博,将来出路也不会差。那时候我也不明白我为何想要出国,是为了科研还是今后的工作,我都说不明白。但我唯一清楚的是,出国读书是我想要的发展道路,如果因为嫌麻烦而将就了保送研究生,我将来必定会后悔。
清明,逐渐失去温度的暖气再也挡不住窗外的春意。本着拿一封推荐信的初衷开始了暑期研修的联系。这个过程也算是一个小套磁,要和教授推销自己,介绍自己的经历和优势,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对方老师为什么自己合适这一个暑期科研的位置。一开始我海发邮件,给每个老师写得都是一样的东西,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后来我在发邮件的时候适当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我的科研经历,每一封邮件都是“个性化”的,这样一来,老师的回信明显增加了很多,即使有的教授不再招收Summer Intern,他们也会把我的邮件转给别的课题组。最终,我找到了一个我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老师。
小暑,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把我带到了太平洋的另一侧。两个月的暑期科研中,我逐渐发现,除了推荐信和一段可以写在简历里的研究经历,这个过程也使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用集中的时间完成正式的科研项目,每周的组会上要向大家汇报成果和进展,还要学会和各种肤色的学生一起合作和完成课题。除了科研,在美帝的生活也需要自己打理,学校食堂在没有清华那么方便,老师和学校也不会在乎学生的生活,从租房到学习炒菜。在清华的生活固然束缚,但是这样的经历是清华园无法给我的。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霜降,北京的初雪扫净了漫天的雾霾。PS和CV的写作是最让我头疼的,每一次和世毕盟的Mentor交流的过程中,似乎总是找不到一个合理和满意的写作方法。有时候我觉得,做成一件事情固然困难,但更困难的是如何将这件事情说给别人。我们往往在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的时候过于繁复,于是一篇将近2000词的PS不知道从何修改。其实,一篇文章的写作是对自己的总结和能力的提升,而PS作为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文字,我并不赞成很多人直接将PS丢给机构去写,就算别人能力再好,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你的故事。于是,在世毕盟的Mentor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一步步将自己的科研和社工的脉络整理清楚,然后提升自己的感受和优势,最终在世毕盟专业英语修改人员native的帮助下,交出了一篇“一字千金”的个人陈述。
翌年春分,offer并没有像桃花一样开得漫山遍野,但总有选择。我收到了剑桥的Conditional Ph.D.的offer和普度的全奖offer,纠结的事情在于,如果选择剑桥,那么我还需要参加英语考试(因为我的口语不达标),如果选择普度,就可以暂时的高枕无忧了。对于自己来说,我一直都将剑桥当做Dream School。也许我选择了普度,就能够像别的同学一样,享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四生活了,但我明白,每一个选择都不能将就。
如今的期待和一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不在纠结于一纸offer,而是对研究生阶段的打算和规划。这段时间以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和每一份努力,都是对自己未来许下的一个承诺!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