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

时间:2019-05-11 23: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

第一篇: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但德鲁克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管理学者,实际上他和管理的学院派一直格格不入。他在谈到自己的职业时说:“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诸多范畴,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恒久的穿透力。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二百多年前。但是管理作为一门公众所熟知的学科,则源自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是德鲁克先生于195年写成的一本具有经典意义的管理学著作,也就是该本书奠定了德鲁克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的地位。《洛杉矶时报》称他为管理学之父。这是一本关于“管理工作”的书,是“第一本把管理看做一个整体的书”。德鲁克在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所必须具各的知识和诀窍。他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经验,因此该书写得深入浅出、通俗生动。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业绩考核、客户导向的营销、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流行的平衡计分卡,都可以在该书的论述中找到源头。对于对管理学知之甚少的我,虽然不懂得书中所蕴含的以上思想,但是这本书确实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的每一个理念、每一个字眼都颠覆着我对管理的认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上世纪50年代就能写出这样的书,不得不佩服德鲁克高度的洞察性和深邃的眼光。

一、对《管理实践》内容的简介

该书分为七部分,作者先是论述了管理的作用、性质和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论述了怎么样管理一个企业、怎么样管理经理人、怎么样管理工人和工作;同时作者还论述了管理的结构、作为经理人的职责和管理的社会职责。这本书强调了管理的核心—人。

德鲁克把企业作为一个动态的活体来对待。他把管理阶层比喻为一具“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贯穿全书的是如何挖掘企业最有生命力的资源—人的潜能。任何企业家都是在同人打交道,而不是同物打交道。把人管理好,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归宿。正如他所说:“人的资源是唯一能够扩大的资源。”

二、《管理实践》每部分的主要思想(一)管理的性质、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德鲁克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是专门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社会机制,或者说,它的职责就是谋求有组织的经济进步,因此,它就是现时代的基本精神的反映。管理具有三个重要职责:一是管理一个企业,他指出要根据目标来进行管理,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这也是这本书通篇的基调;二是管理经理人员,这样就可以把人和物的资源组织成一个生产企业。在这里,他指出有可能扩大的‘·资源”只能是人的资源,人是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管理经理人就是把资源变成生产力,使经理人员成为企业的心脏,从事管理的经理人员是一件成败所系的大事;三是管理工人和工作,这就是要开发人的最大潜能,使工人们愿意工作。他强调三个职责可以分开来分析研究评估,但事实上,经理人员在每一个行动中总是在履行着这三个职务,如果略去其中的一项,我们就不会再有管理,也不会有企业和工业社会。

在德鲁克那个年代,管理面临的挑战是“自动化”。在对挑战的论述上,他认为面临自动化时代的到来,更加需要正确的管理万案,自动化给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管理的三个职责是缺一不可的,否则企业迟早会倒闭。

(二)管理企业

我们习惯于用利润来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然而德鲁克却说,一个企业办得如何不取决于利润。营利并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对企业的一个限制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既然利润不是企业的目的,那么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昵?—创造用户。用户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决定一个企业做什么的是用户,只有用户愿意给一样商品付钱时,才能把经济资源变成财富。所以用户是企业的基础,它使企业得以存在。企业的目的是创造用户,因此任何企业都有两个且只有两个基本职能:销售和创新。一个销售员如果能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用来防止食物上冻,他就是一个创新者。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保持食物是热的,这就是找到了一个新市场,创造了新的用户,这就是创新。在这里,德鲁克明确地告诉我们企业是创造用户,是销售和创新。回想下我国企业的倒闭,比如曾经很成功的“燕舞”牌收音机,就是因为缺乏创新,不能创造用户才倒闭的。

此外,德鲁克认为有八个领域是必须订出绩效和成果的目标来的,这八个领域是: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和财政资源、可赢利性、经理人的绩效和培养、工人的工作态度、公众责任心。然后对这些目标进行了陈述。并且今的决策要为了明天的目标。

(三)管理经理人员

对经理人员的管理要通过目标和自我控制来进行。任何企业都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协作体,把个人的努力凝合成为共同的努力。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贡献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大家都必须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他们的努力必须朝着同一个万向。那么一个经理人的目标应当是什么昵?经理人员应当具有短期和长远的考虑。当然,所有的目标都必须包含有关于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培养、工人的工作和态度以及公共责任万面的有形的企业目标和无形的目标。这样经理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怎样培养经理人员,德鲁克认为企业对经理人的选择、使用和培养要着眼于把经理人作为一个实在的人来对待,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管理企业的工具。他说:“企业需要的不是工作做得过去就行,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经理人不仅仅需要一个他能够承担的工作,而是需要为他施展才能提供广阔天地的工作,他需要成长和发展,他需要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的机会。”

(四)对工人和工作的管理

对工人的管理,德鲁克同样强调要把工人作为‘·人”来对待,而不是作为生产产品的机器来对待。他强调人们在雇佣工人时总是雇佣整个的人,‘·雇佣一双手”是不可能的。人的资源在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是最丰富、最有多万面的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人的发展是成长,而成长总是来自内部,因此工作必须对个人的成长起鼓励作用、必须指导成长的万向—否则就是没有充分利用人这种资源的具体特性。

企业必须要求工人心甘情愿地干活,投身进去干,而不是顺从地干。只有工人拥有责任心,企业才能取得最大绩效。德里克强调,金钱不能买来责任感,金钱起的作用是消极的,但他也不否认金钱激励和刺激的重要性。只有当工人具备了更好的工作的意愿,金钱才能起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他强调企业为了能够使工人对他所做的工作负责,就应该告诉工人有关企业的信息。从而使工人能够控制、衡量和指导自己的工作,工人应当不用人家指点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让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与整个工作的关系。可以说,德鲁克把对工人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过程的核心问题,他从各个万面来论述对人的管理,试图挖掘企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最有发展潜力的资源。企业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企业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当个人与组织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时,就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三、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思考

《管理实践》通篇透露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管理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互不相联的分割体。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企业的生存之道,还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的最高真谛。当然,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土地上的,他的有此观点如果不加批判就进行移植,会对我国企业的管理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我们既要吸取书中的合理因素,也要去除书中不合理的因素。

他在书中反复强调: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价值,要把管理的基点放在激励人的创造热情上。这样的思想是积极的、科学的。但是,在他的书中却忽略了一个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企业需要创新,需要创造用户,需要订立自己的目标,要把工人当做整体看待,等等,这都不错,可以说如果企业连上述万面都做不到,那它实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要维系一个企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繁荣昌盛,只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能够维系企业长久生存的因素是它能不能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当然要形成企业文化和德鲁克所说的要点是分不开的。

文化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成果。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甚至于一个家族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文化对于规范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培养人的思想道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只是众多文化类型中的一种。简而言之,企业文化就是某个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并且被内化的行为规范。它的存在使得员工对企业有一种贡献的精神,在企业遇到困难时,能够与企业同舟共济。在这种文化中,员工并不是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或者信仰,而是内化了对企业的责任。只有当企业形成企业文化时,德鲁克所说的追求最大绩效才能够实现。

我国奶粉业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三鹿”乳业短时间内走向了倒闭的道路,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当三鹿事件发生以后,它的高层领导不是采取积极应对的万式处理,而是拿金钱去堵社会媒介的嘴。这说明了三鹿管理的缺陷。更为重要的是,事件发生后三鹿的员工不能同舟共济地去想办法解决它,而是采取一种“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态度,使得三鹿在处理问题时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其实,从三鹿破产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它缺乏一种维系员工和企业的精神纽带—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的倒闭都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影响企业前途的大事,而企业管理人员又不能处理好这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在经济繁荣时还可以生存,但当经济受到波动,最先崩溃的就是这些企业。因为它们缺乏支撑在困境中生存的精神力量。对于这次经济危机中已经倒闭的企业,我认为应该为它们感到庆幸,一个不能形成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必将是一个付不起社会责任的企业。对于那些即将倒闭的企业,我认为它们的企业文化不足以应对各种危机,因此要防止它的倒闭就要从企业文化上着手,当然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IBM公司、海尔集团、麦当劳等著名企业为什么能够那么长久地生存下去,不仅仅是因为在它们的管理中蕴含了德鲁克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索尼公司是日本著名的电子企业,它的创始人盛田昭夫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管理曾经一段时期,它面临着倒闭的风险,但是盛田昭夫坚决不裁减人员,按时发放工人的工资,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了一种和企业共存亡的信念所有员工通过废寝忘食的努力挽救了公司。可见企业文化能够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取得最大绩效

运用德鲁克的管理理念足可以使一个企业获得十足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在面临诸如经济危机等困境时,企业仍然无法渡过难关。可以说德鲁克的管理理念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只有正确的、高效的管理才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会进一步推动管理的高效。二者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对管理员工以及组织和个人的关系的论述中,其实就蕴含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在某些万面也来源于德鲁克的管理理念。

有人说,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实践》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

对于个别产品而言,生产单件产品的成本很高,但工厂却享有较大的灵活度。“新式”大规模生产能在广泛的产品范围内,廉价供应顾客需要的产品。但大规模生产系统需要较高的资本投资和高度的连续作业,同时也有存货风险,必须建立能持续销售产品的组织,而不是拼命追求特殊的个别订单。流程生产需要的资本投资最高(以绝对金额来计算的话),也需要连续不断的一贯作业方式。由于生产流程和产品合而为一,即使现有市场对于新产品没有任何需求,生产流程的改变仍然会创造出新的产品,化学工业就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为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同时为旧产品维持稳定的市场需求。

为了控制自己的绩效,管理者单单了解自己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有能力针对目标,衡量自己的绩效和成果。

任何人,只满足于随波而升也将会随波而降。

最后则是对于下属管理者应负的责任。他首先必须确定他们了解他的要求,帮助他们设定工作目标,并达成目标。因此他必须负责让下属获得必需的工具、人员和信息,提出建议和忠告,并在必要的时候,教导他们如何表现得更出色。

在“新式”大规模生产和流程生产的系统中,根本不可能由中央一手控制企业所有的功能,因为所有的部门在每个生产阶段中都必须密切合作,因此必须由各部门代表组成小组,同时处理有关设计、生产、营销和组织的问题。小组成员必须一方面了解自己部门的工作,并且随时都明白部门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企业必须在分权的层级上(有时候甚至是今天不被视为“管理层”的层级)制定影响企业整体的决策。

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单一产品的生产系统可能采取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需要由高层来协调不同的部门。福特公司复苏的关键是管理层的组织和建设 每个系统都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技巧和管理组织。单件生产需要的是身怀绝技的人才,“新式”和“旧式”的大规模生产需要的管理人才必须受过分析思考、生产进度安排和规划的训练。新式大规模生产和流程生产一样,管理者在整合观念和制定决策时,都必须能视企业为整体。

旧式”的大规模生产仍然可以维持这种管理方式,只不过会碰到相当大的困难,并且效率不高。如果能够将决策和整合的功能下放,将会获得较佳的绩效。因为在这种生产系统下,设计产品的工程师和制造产品的工人、营销产品的业务人员之间需要密切的协调。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为管理者和学管理的人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本书问世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都非常受欢迎,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这本书在日本更备受重视和欢迎,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这本书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和务实。在本书当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还率先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

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履行这个责任,德鲁克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责任起来,静茹德鲁克的管理世界就是人事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的。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推出管理者应该怎么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增氧自我管理。在书中他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管理结构去发展,介绍了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该书具有思想一脉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

作为经管类学生,不但要阅读经济类的书籍,还要多阅读管理类的书籍,经管经管,经济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多阅读管理类书籍对我们有益而无弊,以上是我阅读《管理的实践》之后的一些理解和感想。

而管理管理者的要求是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要为管理者的职务建立适当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分析IBM管理员工和工作的模式,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励并。人力资源是在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三个问题:一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二是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三是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来决定的,是要从营销的角度、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并最终由顾客来定义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确认顾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这些是企业高管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高管必须要尽一切努力从顾客那里获得答案,而不是试图猜测顾客的想法。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二是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三是外在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如果想提高对管理的认识或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的实践》现在仍然能很好的适用。现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根源。无论是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还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记分卡,我们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管理实践》是第一部从实际执行层面立论的管理学书籍,第一部兼顾管理现有企业和创新未来企业的著作,讲述“管理如何能够复制”的著作。《管理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而衡量一种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

全书有三条主线: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书中有三个提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管理必须同时考虑三个问题:成果和绩效,即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员工所形成的组织,外在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一点就是企业的主要职能只有两个: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都是认为企业的生存的目的就是利润,哪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利润。不然无法生存,更不要说是发展。经济理论上的基本假设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明白了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才能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创新是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当今世界中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只靠效仿或是吃老本都不会长久的,也许投机取巧一时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是不会长久的,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你不创新和发展,你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创新可表 现在各方面,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需求上;有时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也是创新。创新可出现在设计上的创新,或产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也可能是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新保险方案。开发新的顾客需求,开发新的市场也是创新,也就会脱离红海的激烈竞争,开创出企业自己的蓝海战略。

体会最深的第二点管理就是责任,是使命,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种实践,不是独裁,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者的权利是企业所有者授权的,是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所以权利也就意味着一份责任,管理者管理员工不仅仅是对员工分配任务,业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制订跟组织目标一致的目标,或是将员工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下员工克服困难,让他不断成长起来,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这里帮助并不是代替)总之,管理是管理者被授权完成组织的目标,而权力又来自于责任,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责任完成企业组织目标的实践。

第三点是什么好的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能取长补短的协调组织内员工。好的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第四点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担得起自己责任的公司,才能得到公众认可,才能长久的存在。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可能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例如通用汽车通过不断降低能耗,实现公司运营和社会环境的双赢。据此,通用汽车制定了“减少废物并保护资源”的行动准则,并确定了从2000年到2005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生产企业要减少10%的能源消耗。通过全球协作,到2004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了13%。通用汽车的品牌和好的口碑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为社会服务中在全球的消费者中树立起来,从而也提高了它在汽车行业中的的竞争力。

给我体会深刻的第五点就是:德鲁克在部分的理论源自于企业组织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目标,要从长远来做决策,不论是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从长远发展来考虑。从培养管理者来看,德鲁克提出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第二个原则是,培养管理者必须是动态的活动,绝不能只把目标放在今天—取代今天的主管、他们的工作或他们的资格,而必须总是把焦点放在明天的需求上。这一理论就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的,如果只顾眼前需要几个管理者培养几个,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也是从长远未来企业发展目标来提出的,因为任何企业如果不顾自己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也不会长久存在的,因为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是靠员工的贡献才得于发展的,所以德鲁克从长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作为个人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别只考虑目前,也要考虑长远的目标,多个方面思考,也许会有所创新和突破。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来自于国外的实际,也许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因为我国文化背景和人文跟国外不同,不过,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也是越来越大,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也频繁起来,管理理论也在我国实用起来。同时希望结合我国的实际,能给予管理理论补充和发展。

第二篇:供应链管理实践心得

供应链管理实践心得

三周的供应链管理实践,让我对供应链管理各环节逐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学到了一些管理方法和实践程序的运用。通过这一次的实践,我才发现,供应链管理环节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的实践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从理论层面来讲,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最终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我们的供应链管理实践环节也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市场调研,对行业及相关产品做详尽市场分析后,制定合同,并模拟买卖双方进行谈判,最终达成协议,签订合同。

我们小组决定研究煤炭行业的供应状况,制定的项目是**集团与上海外高桥电厂的煤炭运销买卖。研究煤炭行业庞大而复杂,因此必须首先从**集团企业背景、煤产品销售状况了解起,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原本以为做最熟悉的行业——煤炭,应该没有太多的困难。但没有想到,在具体行业产品分析中,我才发现煤炭销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首先,发电用煤根据灰分,发热量等相关指标,划分为很多种类。由于发热量的不同,电煤的价格也就不尽相同。采购或是销售之前,必须要熟知各类电煤的指标及价格,才能决定需求量的问题。另外还要计算税率,通常被称为“坑口含税价”。也是我不常听说的。除此之外,运销过程中还包括运输装卸﹑港口平仓等一系列的相关运费,这些费用的加总才是煤炭的最终价格。通过计算,这些项目最终都要呈现在报价单上。

在谈判过程中,价格的定夺无疑是买卖双方争论的焦点。如此大数额的电煤买卖,双方都十分慎重,因为关系到企业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我们小组在模拟谈判中,为了以防出现差错,之前特别将谈判过程中的场景,双方大致的对话内容,报价以及相关细节演练了很多遍。特别是突出了买卖双方价格博弈的过 1

程。现场大家发挥很出色,还有不少临场的精彩表现。双方最终谈判成功,签订合同。

这一次的实践环节让我受益颇多。特别是意识到信息资讯对于企业尤为重要。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面对资讯快速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供应链环节上的各个企业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供应伙伴之间应建立资讯透明化系統、加速资讯分享,将供应链上、下游整合。只有让需求和供給的资讯丰富透明化,才可以促使各环节企业正确且即时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动向,对供给数量有更好的控制和管理,使整体供应链运作更为顺畅。

尽管这次实践大多还只是“纸上谈兵”,但我相信,这一次实践所了解到的内容都会成为日后我学习﹑工作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未来工作中,能真正体会一次实际的供应链管理过程,让自己积累起更多的实际经验。

第三篇: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管理的实践>>读书心得

摘 要

“如果你只读一本管理书籍,那么就读《管理的实践》好了。”这是德鲁克在1985年提到的有一家全球最大银行的董事长一再告诉部属的话。初看到这位大银行董事长的这句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殊不知《管理的实践》一书于1954年就已面世,通过草草阅读《管理的实践》的一些章节,深为自己对管理知识的无知而感到惭愧。一部发表了58年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管理学著作,却被我们这些所谓的“管理者”的前半生所忽略。这对如我不爱主动读书之辈也是一种讽刺。开展《管理的实践》读书活动,可算是迟到的一个学习机会。

其实,我们如今所接触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自始至终无不被58年前的德鲁克这位伟人的管理理念所包含,或者说我们现在的管理行为是来源于德鲁克的理论。德鲁克对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员工和工作等三个概念的讲述,提出的“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三个经典提问,以及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成果和绩效、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和社会责任,充分地说明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意义。美国人为什么比我们先进和发达,在这里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在管理工作过程出现的种种弊端,似乎也找到了解释的理由。

关于管理,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如果试图通过向管理者“颁发许可证”,或把管理工作“专业化”,没有特定学位的人不能从事管理工作,那将会对我们的经济或我们的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决不能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管理的技巧、能力和经验是不能照搬运用到其他机构的。德鲁克对管理的本质做出了精准解释。我们对管理的认识多少有点偏差,很难突破传统观念。很多人把管理当作权力的象征,由不太尊重知识而转变为过分唯文凭论,不太注重对下属的能力培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失去了时空的机遇。客观上注定了赶超欧美所需的转变观念的时间和实践过程。詹文明对管理这样描述:“管理是观念而非技术,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是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力,是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是简单而非复杂”,这个描述十分精彩和贴切。

关于管理层,管理层是经济器官,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经济器官。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尺度。管理层

是一种有着多重目的的机构,它既管理企业,又管理管理者,也管理员工和工作。如果这其中却缺掉任何一项,就不再有管理可言。这与人体的器官是否健全健康是同理的。因此,我们在尽力强调管理团队的合作,维持每一个器官的健康,及时医治不健康因素,使这个经济器官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关于管理者,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力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它需要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绝不能多要一点。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享有“权力”。书中对权力和职权的描述十分到位。我们有相当部分管理人员一贯对职和权是搅在一起的,不能区分职权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义,把自己的管理职务当作行政权力使用,注重的是为官之道和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有的藐视打压下属,有的工作不负责任,时有瞎指挥现象,有的为个人利益争权夺利、损人利己,甚至弄虚作假、虚报经营业绩,完全违背企业管理的本质,给企业的健康发展留下诸多病原。眼下管理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克服这种不健康心态,摆正职责位置,真正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而不是权力。

关于管理企业。因为企业是经济机构,管理企业是综合性管理,有别于家庭性质小公司的管理。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员工和工作,在这三项职能中,管理企业居于首位。管理企业必须是一项创造性的而不是一项适应性的任务。管理层越是创造经济条件或改变经济条件,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经济条件,才能把企业管理得越成功。书中第5章《企业是什么》通过对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目的、企业的主要功能、企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点器官、有效利用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和利润的功能等等阐述读来也是使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深刻地去理解。

如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的责任来看,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但是,即使担任公司董事的是天使,尽管他们对赚钱毫无兴趣,还是必须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只有获得充分的利润,才能应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避免亏损。利润是企业在营销、创新和生产力方面的绩效结果,也是对企业经营绩效唯一的检验方式。这些讲述阐明了利润的性质和功能,与我们目前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并没有矛盾。

关于管理管理者,书中讲了老福特的故事。老福特密密警察式的管理和唯我

独尊的独裁统治,否定或贬低管理的功能,频繁更换管理者,缺乏管理者是导致老福特衰败的主因。因为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当事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发生量变之后,管理就必须产生质变,就不能单从企业所有者授权的角度来定义管理的功能,而是因为企业客观的需求而产生管理的功能——即将自己无法负荷的工作授权给助手来完成,从而产生了企业必须要有管理者及管理层的必要性。

老福特的孙子接手福特公司后,完全改变了老福特的做法。将管理者的管理者的工作动机和愿景导向企业的目标,将他们的意志和努力贯注于现实目标上。通过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取代强制式的管理,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实现了福特公司的第二次大发展。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理论值得我们深入去学习,书中对此有长篇的论述。

管理者必须管理,这个意思表述的不是如何对管理者进行管理,而是要求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管理是实质性的工作,因此,管理者的工作应该以能够达成目标任务为基础,应该受到绩效目标的指引和控制。因为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的实质都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所以管理者的工作范围和职权应该尽可能宽泛,尽可能给予管理者最大的工作幅度和职权,让决策权尽可能掌握在实际行动者手中,而管理者对凡是不能明确排除在外的事务都应该视为是自己的职责,从而使企业分目标能够及时高效的得以实现。我们目前的企业管理仅是很初级的,何况管理技术是不能复制的,因而在现有的企业中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制度不完善问题、管理知识欠缺问题、管理过程发生的新问题等等不能明确排除在外的事务都应该视为是自己的职责,且尽心尽力的去履职。

关于管理员工和工作。德鲁克就人具备独特的生理特质、能力和限制,将企业的员工视为资源——人力资源,应像处理其他资源一样,给予同等的关注。但同时也应该将人当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资源,因为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公民权,能够掌控自己是否愿意工作,完成多少工作量以及完成工作绩效的好差,因此管理员工过程需要激励、参与、满足、刺激、领导、地位和功能,因为员工只有通过身属企业的各种职务才能满足这些要求。虽说总经理以下都是企业员工,且都归属为企业资源,但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要注意基层员工和物质资源的

区别,还要注意基层员工与下属管理层的区别,管理层中的技术性人员与其他管理人员的区别,这些都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以上是《管理的实践》文中提到的一些内容,以及自己的粗浅的认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好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读和理解,以吸取更多的管理知识运用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 管理教育;管理要素;管理原则

目录 作者评价..........................................................1 2书籍内容..........................................................4 3 读后启示.........................................................14 作者评价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一位美国公司的经理写信向彼得•德鲁克报告说,他的经理班子对德鲁克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要进行反复的探讨,并总结该企业可以从中得到的教益。对于管理学家来说,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奖赏了,毫无疑问,坚持这种作法的绝不仅限于上面提到的企业和它的经理班子。事实上,自从40年代管理学学术研究兴起以来,德鲁克的文章从来都是企业界,特别是一线经理们关注的焦点和对比学习的标尺,他也因此而被誉为“美国公司总裁的导师”。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要想取得上述成就必须在本专业内做到以下三点:⑴正确地提出问题;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⑶与时俱进,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重复前两个步骤。

德鲁克本人的工作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典范。不仅如此,在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这一工作流程也是德鲁克本人所极力提倡的。

例如,当大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往往会出现突然的停滞,甚至衰退。这样的例子在企业界里可谓比比皆是。人们的最初反应往往是企业的僵化、官僚主义,甚至员工的怠情等等。治疗的方法则是战略规则、重组、团队激励等。但是,是不是可以让思维再发散一些呢?

德鲁克在分析上述问题时独蹊径,提出了他的事业论观点。一个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够顺利地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独具的事业理论。它以企业自觉的使命力核心,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基本假设以及实现使命的一般手段。成功的事业理论将把企业提升为行业发展的领头人和主导者。然而,当事业理论实

现后,这类企业往往却会迷失方向,作出有悖于时势的行为。

20年代,AT&T为自己的组织规定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和公司都装上电话”,在这一使命的激励下,公司积极调动资源,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当它在50年代完成了这一使命之后,公司却开始陷入危机,其原因既非官僚主义,也非技术优势的丧失。这些说法固然并非空穴来风,但却不足以解释公司遭受的挫折,关键的问题是未能调整和提出新的事业理论,公司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反应却是任何一个公司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今天,这种危机同样潜伏在像微软这样的处于事业巅峰的企业中。我们都知道微软的口号是“让每个办公室和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摆上一台电脑”,这一口号正是取自 AT&T 50年前为自己规定的使命。当这一目标正在迅速接近时,微软如何调整自己的事业理论将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这一问题上,也许另一家美国大企业的选择可资参考。通用电气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发布以来硕果仅存的成份股,在其强悍的CEO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成功的时期,但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引人了新的事业理论。现在,整个公司正在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进行准备和调整。韦尔奇由于不遗余力地推动他的巨型企业转向电子商务时代而获赠E-Jack的雅号。

德鲁克在论文中为这种情况开了两个药方,第一个就是主动放弃,第二个是追随自己的顾客。GE的选择与德鲁克的理论不谋而合。对照德鲁克的论文和GE的行动,CEO们不难悟出自己的企业目前处于什么位置,甚至连工作的流程都可以设计出来。德鲁克谈论的仿佛是最一般的情况,但你几乎可以毫无障碍将它引伸到自己的企业,并且知道应该怎样操作。这正是一位卓越的管理学家独特魅力之所在。

关注企业面临的一般性经营问题固然是管理学家的职责,但如果管理学家仅仅从企业经营的微观层次上,而不能从社会和时代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出发,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中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那么他所培养的只能是“解决问题 ”的经理而不是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的“企业家”。这可不是德鲁克的风格。作为“企业家的导师”,这意味着他必须将先知的荆冠戴到自己的头上,必须以高度的敏感觉察和分析时代变迁向社会提出的 2

新的要求,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向企业界报告他的发现,向一线的CEO们发出警报,提醒他们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竞争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危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放弃过这种努力,其成就即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一大批作品如《断裂的时代》、《经济人的末日》、《企业人的未来》、《非营利机构的经营之道》、《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经理》等。单从名字上看,它们更像是社会学的文献,而不是管理学的著作。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资本主义的预言家”的称号。

尽管如此,德鲁克毕竟是管理学家而不是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变化的兴趣最终还是落实在企业层面。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提法最早就出自德鲁克的笔下(60年代),他在论文中使用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而他对这一概念的分析则集中于企业内部授权、信息流向、知识工作者的业绩考核等等。

在另一篇题为“新生产力的挑战”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在回顾了历史上提高物品生产和移动的工作效率的努力之 后,德鲁克将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作了精彩至极的划分:前者可以归结为如何正确地做事,后者则提炼为应当做什么的问题。在传统经济工作中,管理者不得不教会工人怎样操作才能提高效率,以泰罗的翻砂工动作分解研究为代表。但是,在知识经济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其专业水准早已超出管理者的水平,从而谈不到辅导和培训)知识工作者们面临的真正考验却是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

提高知识生产力的关键是规定正确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告诉知识工作者怎样完成其工作。“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用纯粹操作层面的语言界走两大时代的区别,在这一点上还没有人做得比德鲁克更出色的了。

正如他的同事乔治•哈里斯所说,德鲁克一向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还原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领悟到的思想观念”。在阅读德鲁克的论文中,你将不断享受到这种 思维的乐趣。这正是德鲁克所希望的。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德鲁克则补充道,分享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

德鲁克在《管理前沿》中提出:“领导人员花在人的管理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远甚于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也理应如此。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 3 的后果和决策及影响,会如此持久而难以消弭。”可以看出领导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法约尔的管理要素里多出都提到了道德素质的要求。

“在一个领导人身上,人们应该把属于智能规定的权利。和由于自己的智慧、学识、经验、精神道德、指挥才能,所做的工作等等决定的个人权利区分开来。作为一个出色的领导人,个人权力是规定权利的必要补充。”可以看出领导具有两种权力:规定性的职能权利和个人权力。后者一种权力在中国可以叫做个人威望,这种威望就是领导魅力和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在企业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权力与责任在管理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实施奖惩,但是不易实现。但是奖惩是一种惯例、性质和传统的问题,对他作出判断的人必须考虑行为的本身、周围环境和可能的影响。“判断要求具有高度的精神道德、大公无私与坚定性。制止一个重要领导人滥用权力和其他缺点的最有效保证是个人的道德,特别是该领导人高尚的精神道德。”无论哪个社会组织,其纪律状况都主要取决于领导人的道德状况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领导人的坚定性和好的榜样

以上全部都是法约尔在管理十四原则中提出的关于领导人道德素质的观点,强调了在领导人选择上对其道德素质考察的重要性。在中国也有句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是个人权力中道德的集中体现。领导人也许没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相应的关系技能,但是必须拥有高超道德素质和用人技能,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个人权力。汉高祖刘邦毫无才能,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治理天下不如萧何。但是刘邦就是会用人之所以能够打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即使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以此建立个人威望,吸引了多少仁人志士投奔而来。这是领导高尚精神道德具体实例。

2书籍内容

1.管理层必须以经济绩效作为首要尺度。在指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一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企业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非经济性成果:为员工带来幸福、对社区的福利和文化有所贡献等,但是,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P.6

2.最终检验管理的是企业的绩效。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成就而不是知识。换言之,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或一种专业,虽然他包含这两方面的因素。P.8

3.新技术将不会造成管理者过剩,或是被纯技术人员取代,相反,未来会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管理的领域将会大幅扩大,许多现在被视为基层员工的人未来将必须有能力负担起管理工作。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事情和思考。P.19(每个人都应懂管理)

4.市场是由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在它们满足顾客的需求之前,顾客也许感觉到那种需求,但是,在企业家采取行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这些需求才真的存在,市场也才真的诞生,否则之前的需求只是理论上的需求。顾客可能根本没有觉察到这样的需求,也可能在企业家采取行动——通过广告、推销或发明新东西,创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业的行动创造了顾客。P.30(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前途和成功尤其不是那么重要。顾客认为他购买的是什么,他心目中的“价值”何在,却有决定性的影响,将决定这家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它的产品是什么,以及它会不会成功兴旺。(想到了“定位”)

5.企业的主要功能(1):营销。P.31

任何通过营销产品或服务来实现本身目的的组织都是企业。任何一个不从事营销或偶尔从事营销的组织都不是企业,也不应该把它当成企业来经营。

6.企业的主要功能(2):创新。P.33

对企业而言,只提供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必须提供更好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才行。企业不一定需要成长壮大,但是企业必须不断进步,变得更好。

卖冰箱给爱斯基摩人,从技术角度讲,当然还是旧产品,但从经济角度讲,却是一种创新。

创新出现在企业的各个阶段,可能是设计上的创新,或产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创新发生在各个领域中。创新延伸到企业的所有领域、所有部门、所有活动中。

7.顾客购买的是什么。P.43

为了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汽车,不惜花费4000美元的顾客,他买的是交通工具,还是凯迪拉克汽车的名气?换句话说,凯迪拉克的竞争对手是雪弗兰、福特汽车,还是——挑个极端的例子来说——钻石和貂皮大衣?

8.任何人,只满足于随波而升也将会随波而降。P.47

9.无论企业经济学的理论多么完备,分析多么周密,工具多么有用,企业管理终究都要回归到人的因素。P.79

10.在法律上,企业所有者可能是管理层的“雇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无限的权力。但是在本质上,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P.100

11.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大家很喜欢谈的故事是:有人问三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P.103

12.真正的工匠或真正的专业人士,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帮忙打杂罢了。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精益求精,但是专精的技艺必须和企业整体需求相关。P.103

13....这种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的做法也会带来危险,可能导致员工的愿景和努力偏离了企业整体目标,而把智能型工作本身当成目的。我们看到,太多的部门主管只在意自己是否达到专业水准,而不再根据部门对于企业的贡献来评估自己的绩效。...除非能加以制衡,否则部门主管追求专业水准的合理要求,将成为令企业分崩离析的离心力,致使整个组织变得十分松散,每个部门各自为政,只关心自己的专业领域,互相猜忌提防,致力于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建立公司的事业。P.104

14.高效能的企业管理层必须激励每位管理者在正确的方向上投入最大的心力,一方面鼓励他们发挥最高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要把高超的专业技能当做达到企业绩效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把达到高标准本身当成努力的目标。P.106

15.目标从一开始就应该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成果。...如果“领班是管理团队的一份子”是我们的真心话,那么就必须说到做到。因为根据定义,管理者的工作视为整体绩效负责——换句话说,当他在切割石材时,他其实是在“建造一 6

座大教堂”。P.107

16.压力不是完成目标的方法。...靠压力进行管理,像靠严厉措施”进行管理一样,无疑是一种困惑的标志,它是对无能的一种承认,它是管理层不懂得怎样计划的标志。但是,首先它说明公司不知道对它的管理者应期待什么——既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并对他们进行了误导。P.108

17.共同的理解从来不可能通过“向下沟通”而取得,只能产生于“向上沟通”,它既需要上司听取下属意见的诚意,也需要有一种专门设计的手段使下属管理人员的意见能得到反映。P.110

18.运用信息来加强自我控制,而非加强对下控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主管不是把单位经营目标放在追求最佳绩效上,而是只力求在控制部门的稽查报告上能展现漂亮的成绩。P.111

19.每位管理者都应改为绩效成果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但是,究竟要采取什么做法来获得成果,应该由管理者来主导(而且只有他能主导)。P.112

20.企业应该只采用达到关键领域的绩效所必需的报告和程序。意图“控制”每件事情,就等于控制不了任何事情。而试图控制不相干的事情,总是会误导方向。P.114

21.企业需要的管理原则是:能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的原则。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这点的管理原则。管理者的工作动机不再是因为别人命令他或说服他去做某件事情,而是因为管理者的任务本身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不再只是听命行事,而是自己决定必须这么做。换句话说,他以自由人的身份采取行动。P.114

22.管理者应该受绩效目标的指引和控制,而不是由上司指导和控制。管理者必须能够指着企业最终成果说:“这部分就是我的贡献。”P.115

23.团队总是会有一位领导人,虽然领导人掌握了较大的职权,但是他总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而非监督或命令。他的权威是根源于知识,而非阶级。P.116

24.许多成功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IBM公司——称管理者为下属的“助手”。管理单位的目标应该包括本单位对于企业的成功必须贡献的绩效与成果,应该总是把焦点放在上级的目标上,但是单位主管的目标应该包括如何协助 7

下级主管达到目标。再有效组织管理者的工作时,基本的要求是,管理者应该明白他和下属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P.120

25.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没有任何组织能完全依赖天才,天才总是非常罕见,而且不可预测。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良好组织精神真正的考验不在于“大家能否和睦相处”;强调的是绩效,而不是一致。我永远忘不了一位大学校长说过的话:“我的职责是让一流的老师能够好好教书,至于他和我或其他同事相处得好不好(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和同事相处得不好)完全是两码事。当然,我们学校有很多问题人物——但是他们很会教书。”P.122

25.当管理者说:“在这里,你不可能发财,但也不会被解雇”时,对公司和组织精神得伤害,莫过于此。这种说法强调安于平庸,结果会养成官僚,变相惩罚了企业最需要得人才——企业家。对管理人员得精神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有高绩效。管理者不应该被他人所督促,他们应该自己监督自己。其实,要求实行目标管理和根据工作的目标的要求确定管理工作,其中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需要管理者自己为他们的绩效确定高标准。P.124

26.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更糟糕的是,没有犯过错的人将不会学到如何及早找出错误,并且改正错误。P.124(想到了我的一个小妹妹,她是做电子财务处理方面工作的,刚工作一年,很受器中,因为和同事相比,她从来没出过差错。但这也成了她的压力,她对我说:她最怕的就是犯错误。)

27.评估下属及其绩效,是管理者的职责。评估程序不应困难和复杂到必须委托专家来进行。无论多么“科学化”,无论能产生多少“真知灼见”,强调“潜能”、“性格”和“承诺”的评估方式,都是在滥用评估。针对长期潜能所作的判断是最不可靠的。试图评估一个人的长期潜能,简直比蒙特卡罗的读盘更没有胜算。P.126

28.最大的错误是试图根据缺点来做评估。每个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实践,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评估的首要目标必须是让每个人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只有当一个人的长处为人所知,并受到赏识时,提出以下问题才有意义:他必须克服哪些缺点,才能发挥长处,有所进步?P.127(不光是管理者,每个人想成功的人都应该考虑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29.企业应该根据绩效来决定升迁。企业不应该完全从内部升迁。内部升迁确实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让管理层完全以来近亲繁殖,结果变得自鸣得意、自我封闭。公司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局外人的参与。P.130(和《基业长青》中的说法不同)

30.什么人不应被任命担任管理工作:缺乏正直的品质;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们的长处上;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的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害怕手下强过自己的人,这是软弱的表现;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高标准的人,这样做会造成人们轻视工作,轻视管理者的能力。P.132

31.把焦点全部放在领导才能上,反而很容易在建立组织精神上毫无建树。把领导力当作建立组织精神唯一的关键,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任务。实践不需要天分,只需要行动;重要的是做事,而不是讨论。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性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有一个储蓄银行的广告词对于领导也颇适用:希望不能使愿望成真,只有实实在在的去做,才能使希望成真。P.134(德鲁克是一个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人)

32.即使有再妥善的安排,都不可能由个人来承担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所有工作,必须由好几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不好的特征:“如果一家公司的最高主管领的薪水比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号人物的薪水高好几倍,那么你可以肯定地说,这家公司一定管理不善。但是,如果公司最高层的四五位主管的薪资水准十分接近,那么整个经营团队的绩效和士气很可能都很高。甚至薪资高低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差别。”P.146(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

33.培养未来管理者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培养管理者计划必须纳入企业所有管理者,把目标放在激励每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上;强调绩效,而不是承诺;强调明天的要求,而不是今天的需要;必须是动态而重质的,而非根据机械化的论调制度而进行的静态人事更迭。培养明天的管理者事实上就意味着把今天的管理者培养成更重要、更优秀的管理者。P.155

34.世上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由企业一肩扛下发展员工的责任。真正应该承担这个责任的是个人,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没有任何企 9

业有能力或有义务取代员工个人自我发展的努力。这么做不但是家长式的不当干预,也展现了愚蠢的虚荣心理。P.156

35.所谓教学相长,一个人在教导别人时,往往自己学到的也最多;一个人在试图协助别人开发自我潜能时,也能充分发展自我。的确,在努力培育别人的过程中,管理者才能自我发展,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任何行业的顶尖人物都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视为他们能留存于世的最引以为豪的纪念碑。P.158

36.组织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经营绩效和成果的手段。组织结构必须能达到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的企业经营目标。P.161

37.(组织结构之活动分析)常见的情形就好像公司刚起步时,在一栋只有两个小房间,却很实用的简陋小屋中办公。随着公司不断成长,公司开始在这里加盖一间厢房,在那加盖个阁楼,在某个地方又多个隔间,最后朴实的小屋变成了26个房间的庞然大物,公司院老得靠瑞士救护狗带路,才有办法从茶水间走回自己的办公室。P.163(改革的必要性;制度要适应变化)

38.(组织结构之决策分析)企业无法持续成长壮大,反而每况愈下、濒临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当企业老板不应该做决策的时候,却仍然紧握着决策权不放。企业应该尽可能将决策权放到最低层级,越接近行动的现场越好。P.163

39.(组织结构之关系分析)在界定管理者的职务时,首先必须考虑的是他的活动对于所属的上级单位有什么贡献。换句话说,必须预先分析并建立起下对上的关系。P.166

40.应该尽量让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发挥经营绩效,而不是充当官僚;应该通过企业经营绩效和成果来检验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或专业能力的标准来检验。P.168

41.管理层级越多,就越难培养出未来的管理者,因为有潜力的管理人才从基层脱颖而出的时间拉长了,而且在指挥链往上爬的过程中,往往早就的是专才,而非管理人才。...西方社会最古老、最庞大、也最成功的组织——天主教会,已经充分证明企业需要的管理层级可以减少到什么程度。在教皇和最底层的教区神父之间,其实只有一个层级——主教。P.170

42.培养主管时,必须将他们放在能看到企业整体运作的位置上,即使他们还不必为经营绩效和成果负起责任。尽管刚起步时,多多积累在各部门工作的专 10

业经验十分必要,但是如果在专业职位上做太久,一个人的视野会变得比较狭隘,误以为自己那小小的角落已经代表了整个世界。P.170

43.有效的生产组织第一个原则就是宁可让机器迁就工作,而不要让工作迁就机器。同样,我们必须配合工作来安排特殊活动,绝不要配合特殊活动来安排工作,因为传递信息和想法的成本远比运送材料还高的多,而且通常更难掌握。P.172

44.管理者了解公司的期望,并由此设定自己的目标。只要达到目标,他们就无需担心上司的要求是什么;他们也不会有任何麻烦使上司理解他们所要求的和所需要的是什么。P.176

45.如果主管多半是年轻人,也同样危险。如果管理层大半都是年轻人,就意味着未来很多年里,公司里其他人的升迁机会变得很小,坐在重要位子上的人都还有二十几年的工作生涯才会退休。P.188

46.(雇佣整个人)企业雇佣的是整个人,而不是他的任何一部分,这说明为了改善员工工作成效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最佳方法。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有生产力、最多才多艺、也最丰富的资源。P.218

47.生产力是一种态度(Productivity Is an Attitude)。换句话说,员工的工作动机决定了员工的产出。P.220 必须先假定每个人都想工作,不能假定他们没有工作意愿,这和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不符。P.226

48.(忘掉所学)我们之所以不容易忘掉所学,以至于无法快速学习新事物,主要因素是经验,而非年龄。要克服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如何忘掉所学,因此必须通过知识的获得来学习,而不是只靠经验来学习。P.223(张三丰教张无忌学习武功,教完之后,再让他去忘记)

49.要求员工对企业绝对忠诚,就好像企业承诺对员工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一样,都是不对的。P.224

50.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达到最佳绩效?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员工想不想承担责任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企业必须要求员工负起责任。企业要看到绩效,既然企业不能再利用恐惧来鞭策员工,只有靠鼓励、诱导,甚至必要时要推动和促使员工负起责任来。P.252

51.应该从员工需要有什么贡献着手,而不是从员工实际上能做什么着手。11

针对每一个职务,我们都应该有办法说明这个职务对于达成部门、工厂、公司的目标应该有什么贡献。...最打击员工士气的事情莫过于,管理者像无头苍蝇般瞎忙时,却让员工现在那儿无所事事。P.253

52.要根据目标来衡量绩效,需要充足的信息。问题不在于员工需要多少信息,而在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必须让员工了解多少信息。员工必须有能力控制、衡量和引导自己的表现,应该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而不必等别人来告诉他。P.255(要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以及如何衡量自己的绩效)

53.(关于成就感)别人无法“给”你荣誉感、成就感和受重视感。员工不会因为公司总裁在信中称呼他们“亲爱的同仁”而感到更受重视,总裁只是凸显了自己的愚蠢罢了。自豪感和成就感都必须源自工作本身,无法衍生自工作以外的事物。当员工确实做了值得骄傲的事情时,他们才会感到骄傲,否则就是不诚实,反而有杀伤力。只有当员工确实有所成就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也只有当他们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重要。P.256(作为领导,赏罚要分明,让奖赏真的具有含金量,否则就不会鼓舞士气)

54.我们总是设法把工作分解为小单位,依照逻辑顺序安排工作流程,但是却没有理由一定要由工程师来为员工分析工作、安排流程,这种做法无非是迷信应该区分计划和执行罢了。我们有充分证据显示,如果负责执行工作的人能够预先参与工作的规划,那么计划将会更加完善,这正是“工作简化”技术的精髓所在。P.257

55.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金钱报酬不再是重要的激励员工的手段,尽管金钱报酬的不满,将会降低工作效率。但是金钱报酬再高,都无法取代责任感或慎重的职务安排。反之,非经济性诱因也无法弥补员工对经济报酬的不满。P.260

56.(每个人都应该有管理的愿景)管理员工和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的所有成员实现管理愿景,而主要的方法是让每位员工承担重要的责任和掌握决策权。把工业社会区分为管理者和劳工,假定一个人不是管理者,就是劳工,反之亦然,其实是根本的逻辑错误。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工作人员,都必须有管理者的愿景。P.276

57.管理者的工作包括了五项基本工作:设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员工;为工作设立衡量标准;培养人才。一个人不会因为有能力设定目标,就成为管理 12

者,就好像一个人不会只因为能够有办法在狭小空间中打结,就是外科手术的高手。外科医生改善打结的技巧之后,可以变成更好的外科医生;同理,管理者在所有这五个方面改善他的技巧和绩效的话,那么他就能使自己更加称职。P.286

58.管理者不“操纵”人,而是激励、引导、组织好他人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他做好这一切事情的唯一工具是语言、文字或数据。管理者如果不能通过书写和口头文字或明确的数据来激励部属,就不可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P.288

59.(好的管理者)许多人极力强调喜欢人、乐于助人和能够和别人相处融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管理者的重要条件。但是单靠这些条件绝对不够。每一个成功的组织,都有不喜欢别人、不帮助别人、很难相处的上司。但是尽管这类上司冷酷、不讨人喜欢、要求严苛,但是他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也比其他人缘好的上司赢得更多尊敬。他要求下属一丝不苟,也严格要求自己;他建立高标准,期望下属能够始终维护高标准;他只考虑怎么做才正确,绝不因人而异。虽然这些管理者通常才华横溢,但是他在评价下属的时候,绝对不会把聪明才智看得比正直的品格还重要。缺乏这些品格的管理者,无论他是多么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和蔼可亲,甚至才智过人、能力高强,都是危险人物,“不适合担任管理者”。...有一种无法学会的品质,一种管理者无法获取、却必备的条件。它不是人的天才,而是人的品格。P.290(中国人常说:“学做事,先做人。”德鲁克应该会很赞同这句话。)

60.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向上负责。P.291

61.企业的每一分子都必须具备管理的愿景。企业的不同团体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重要性,而在于不同的功能。P.291(职责不同而已)

62.管理决策中最常发生的错误是只强调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重视提出正确的问题。...最徒劳无益的做法(即使不是最危险的做法),莫过于为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P.293

63.事实上,找出各种选择方案,也是我们激发想象力、训练想象力的不二法门,是“科学方法”的精髓所在,一流的科学家都具备这样的品质——无论他多么熟悉观察到的现象,他还是会把所有其他可能的解释都纳入考虑。P.300(不要只考虑“标准答案”。受中国教育太久,尤其喜欢满足于找到答案就可以。)

64.选择方案的内容因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异,但是永远都需要考虑一个可能 13 的方案:根本不采取任何行动。认为碰到问题时,就必须采取行动,这种想法纯属迷信。P.301

65.(重在执行)管理决策的本质就在于,员工必须执行这项决策,让决策发挥有效性。管理者制定的都是关于其他人应该怎么做的决策。因此,员工仅仅肯买账还不够,他们必须把执行决策当成自己的工作才行。P.303

66.(诚实正直的品格最重要)无论管理者受的通才教育或管理教育,由于将来情况将会与过去的情况不一样,在将来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人诚实正直的品格。P.313(确实,没有诚实正直的品质,难以想象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而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不靠谱”的人和事情太多,这让诚实正直更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此外,也要看到,诚实正直不等于愚蠢,而是一种极高的素质和智慧。就像天才难找一样,具有诚实正直品质的人更加珍贵。可悲的是,中国官场和商场常被提及的“会做人”,有时并不是诚实正直,而是溜须拍马,见缝插针。)读后启示

下面写一下我从这本书中体会最深的部分:

第一点就是企业的主要职能只有两个: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都是认为企业的生存的目的就是利润,哪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经济利润。不然无法生存,更不要说是发展。经济理论上的基本假设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明白了利润、经济效益是顾客给带来的,因为只有当顾客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能才把经济资源转变为财富,把物品转变为商品。才能让资本升值,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创新是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当今世界中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只靠效仿或是吃老本都不会长久的,也许投机取巧一时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是不会长久的,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如果你不创新和发展,你就会被生产力所淘汰。创新可表

现在各方面,可能表现在更新更好的产品上,或提供新的方便性、创造新需求上;有时为旧产品找到新用途也是创新。创新可出现在设计上的创新,或产品、营销技术上的创新;可能是价格或顾客服务上的创新,企业组织或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也可能是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新保险方案。开发新的顾客需求,开发新的市场也是创新,也就会脱离红海的激烈竞争,开创出企业自己的蓝海战略。

体会最深的第二点管理就是责任,是使命,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种实践,不是独裁,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管理者的权利是企业所有者授权的,是企业对管理者的信任,所以权利也就意味着一份责任,管理者管理员工不仅仅是对员工分配任务,业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制订跟组织目标一致的目标,或是将员工目标引向组织目标,以自己的经验帮助下员工克服困难,让他不断成长起来,以完成企业的目标。(这里帮助并不是代替)总之,管理是管理者被授权完成组织的目标,而权力又来自于责任,所以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有责任完成企业组织目标的实践。

第三点是什么好的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优点,强调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能取长补短的协调组织内员工。好的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第四点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担得起自己责任的公司,才能得到公众认可,才能长久的存在。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一个健康的企业不可能在一个病态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把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须将这一基本信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和行为之中。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终极责任。例如通用汽车通过不断降低能耗,实现公司运营和社会环境的双赢。据此,通用汽车制定了“减少废物并保护资源”的行动准则,并确定了从2000年到2005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生产企业要减少10%的能源消耗。通过全 15

球协作,到2004年,通用汽车在全球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了13%。通用汽车的品牌和好的口碑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为社会服务中在全球的消费者中树立起来,从而也提高了它在汽车行业中的的竞争力。

给我体会深刻的第五点就是:德鲁克在部分的理论源自于企业组织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目标,要从长远来做决策,不论是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从长远发展来考虑。从培养管理者来看,德鲁克提出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必须培养所有的管理者,第二个原则是,培养管理者必须是动态的活动,绝不能只把目标放在今天—取代今天的主管、他们的工作或他们的资格,而必须总是把焦点放在明天的需求上。这一理论就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的,如果只顾眼前需要几个管理者培养几个,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也是从长远未来企业发展目标来提出的,因为任何企业如果不顾自己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也不会长久存在的,因为企业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企业是靠员工的贡献才得于发展的,所以德鲁克从长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考虑。作为个人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别只考虑目前,也要考虑长远的目标,多个方面思考,也许会有所创新和突破。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来自于国外的实际,也许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因为我国文化背景和人文跟国外不同,不过,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也是越来越大,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也频繁起来,管理理论也在我国实用起来。同时希望结合我国的实际,能给予管理理论补充和发展。因我还未从事工作的实践,所以从本书中得到的体会也许会有不科学的地方,望老师给予指导和批评!

第四篇: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在这段实践期里,我本着认真,踏实,上进的学习态度,严格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好每一件事,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掌握了本职工作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和充实。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销售者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销售量。这就是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第二,创新注入新活力

一间商店要保持一定的顾客量就必须懂得如何创新,才能把商店的生意保持盈利状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商品。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作为商店的管理员不能停留在以前,思想也要跟得上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会跟着提高。所以,商店一定要备足货品,档次也要高些。

第三,诚信是成功的根本

诚信对于经商者来说无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诚信,倒闭是迟早的,诚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对人要诚信,真诚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誉,一个经商者能做到为人稳重,待人真诚,办事周到,他的人缘一定很好,所以,我认为一间商店办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诚信。

第四,付出才有收获

每一个成功的经商者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在经商者路上,必定要努力奋斗,辛勤的工作,无论寒风刺骨,还是风雪严寒,依旧如故,这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第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作为经商者,要具备良好的与顾客沟通交流的能力,要懂得如何处事才能让顾客留在本商店购买商品,这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要懂得赏识员工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

第六,具备良好的素质

待人诚恳,积极向上,不仅仅要具备业务技术素质,更重要的还是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综合素质的各个构成是各有侧重的。对于大部分的顾客来说,单凭一个销售者的素质就可以确定该店的素质。

不仅仅在实践中能学到东西,回想一下,其实平时店长说的话也让我受益匪浅:不管我们做什么事,也不管事情是成是败,在它的背后总有一份默默的祝福在祝福着我们,我们要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生活、对待周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在这次实践中,虽然辛苦却很充实。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通过几天的工作,不仅了解了商店工作人员不易且必不可少的工作,更在此深刻明白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性。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对体力与表达能力的锻炼,在学校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锻炼。平时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未必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到得心应手,但只要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迎来胜利的曙光。耕耘,总会有收获。

通过这些实践的日子,我懂得了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销售商店销售商品,过得十分充实。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五篇: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调查实践心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我深切体会到陆游这句诗的要义。

去年因为一些原因我未能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此次我参加的是历史与社会学院文化视角下安置社区居民化路径调研团队。一个调研团队不像个人实践那般随意,我们调研队员在队长的领导下召开了数次会议,从问卷的设计到调查人员安排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确立了每位队员的任务。我和另一位安庆老乡主要负责的是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刘纪社区的调研。从这些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来看,我明白了分工合作对一个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早在大

一、大二上学期我们就学习了社会调查和spss这两门专业课,早先也参加过芜湖市居民安全感的社会调查,但每一次的调查感受是不同的。之前那几次调查让我觉得所学习的理论终于运用到了实际,而此次调查结束后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变得更加独立了,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炎炎夏日,我独自背着一个单肩包前往安庆,在汽车站与另一位队友会合。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和不断询问路人情况下,我们最终奔赴到调查地点展开调查。最先来到的是刘纪社区居委会,在进去之前,心里真的很紧张,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接受我的访谈。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我毅然走进大门,经过询问后我找到了居委会主任,清晰地向她说明来意后,我期盼地等着她的答复。不负所望,这位主任答应接受我的访谈。当时我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地与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虽说没有那么夸张,但这确是一次很好的人生经历。等到我毕业后进入社会,会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一次小小的历练也提升了自己融入社会的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此次调查结束后我不仅从书本资料上认识到安置社区这个概念,更是实地求真,深入了解安置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所调查的刘纪社区属于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的刘纪工业园新招收了许多工人,大部分工人都属于失地农民这个群体,他们以前都在农村,后来是由于政府各项工程建设才被迁置这里。看着有那些失地农民进城后又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不由从心底生出感动。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青年学生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参加社会实践,不但能让我们增长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自我,提升自我能力,也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乐观自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我相信这一经历会让我受益匪浅。实践出真知,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希望我会秉承这句话,渐行渐远。

下载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实践 心得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因为这是我大学的最后一次暑假了,我决定利用好这一次暑假,好好的充实一下自己。由于离家较远且是在外边自己租的房子住的,所以我只能去选择工作赚钱,而不是那种只实习......

    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李静华 新闻(1)班 410120124 不知不觉过完这个假期就要开始大四的生涯,大学最后一年了。回顾大学的三年,新闻班的学习任务确实不如其他专业的重,专业所需要的证书也不......

    实践心得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了,经过大一时候的暑期实践活动,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望与好奇。非常想借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今年暑期有幸参加了中国移动公司以“爱心暑我行”为主题而举......

    实践心得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作为一名未来要迈入社会的学生,深入社会、实践锻炼是一门必经的功课。因为我相信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只有了解社会,你才能真正做到融入社会。我第一次经历社会......

    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不知不觉,在超市工作也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从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一步步变为了一名合格的收银员,这期间感触良多,我不仅学会了很多收银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人与人......

    实践心得

    班级:10国护学号:1071004姓名:苏慧慧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生知识的......

    实践心得

    “徐州市邳县赵墩镇及港上镇新农村建设调查”实践心得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课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

    实践心得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学院:重庆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2010年寒假社会实践 实践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富港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2011年一月十五日至2011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