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箱礼仪心得
邮箱礼仪工作心得
电子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用户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系,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方式。
商务往来中的电子邮件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显示着公司的水平和实力,直接影响到客户对公司的评估。所以,商务电子邮件的写作在业务往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公司一份子,学会并且用好邮箱很有必要。
电子邮件分为收件箱,发件箱,通讯录,日历。收件箱即为用于进行接收邮件并对其进行归档管理;而发件箱是对外发送邮件及历史发送邮件记录,通讯录是联系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联系方式等,便于快捷的发送邮件;日历是一些电子邮箱软件提供万年历、备忘录等日常软件,如使用MS outlook电子邮箱客户端软件将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及工作的计划性。
常见的电子邮件格式为写信人Email地址(From)、收件人Email地址(To)、抄送人Email地址(CC)、密送人Email地址(Bcc);标题;称呼、开头、正文、结尾句;礼貌结束语;写信人全名、写信人职务及所属部门、地址、电话号码、传真等;附件。特别注意的是:1.地址只给需要信息的人发送邮件,不要占用他人的资源,TO,CC中的各收件人的排列应遵循一定的规则。2.标题要简短,不要空白。3.正文应准确、简洁、完整、清楚、礼貌。4.附件应在正文里面提示收件人查看附件。5.电子邮件消息末尾加上签名档是必要的。6.回复及时作出响应。
随着商务活动的不断扩展,电子邮件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同时,电子商务的普及,往往会让写忽视电子邮件应有的规范和格式,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准确规范的邮件,不仅能反应写信人的业务水平,还可以体现写信人为人处事的态度和风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最终对达成贸易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邮箱
主题:Fwd:创新能力培养的真谛是什么
2006年~2008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清华大学的委托,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质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创新意识差、参与创新研究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1]。在重视创新而创新不足的今日,回顾对学科发展贡献诸多原创思想的大师的成长历程很有必要。本文以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学术成长历程为例来探讨创新能力培养的真谛。
费孝通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1930年起即投身社会学研究,后考入清华大学师从俄籍教授史禄国(Shirokogorov)攻读人类学。留学英国期间,在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指导下继续学习社会人类学,完成并出版了英文专著《江村经济》。归国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的成果,对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上的卓越成就也为他赢得了多项国际奖项。他还先后获得多所大学的荣誉院士或博士称号。费孝通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历程对当前研究生,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诸多的启示。
一、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基础
创造能力涉及到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力,特别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研究生学习阶段还处于一个由储备知识向创新知识逐渐过渡的阶段。端正的学习动机在知识积累阶段尤其重要。与当前研究生学习寻找热门专业和出国“镀金”不同的是,费孝通的学习过程是以自己的价值定位、学术兴趣和学业需要为基础的。
费孝通对专业的选择不是以代表着个人收益高低的“冷门”和“热门”为依据,而是基于自己对专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是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来实现个人的社会抱负。他曾这样总结自己在国内求学时的心路:“我在上大学时,先是想当个医生,好为人治病,免除人们的痛苦,于是我进了医预科。后来我觉得人们最痛苦的不是来自身体上的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于是我改学社会学。我是想通过学社会学来认识社会,然后改革社会,免除人们的痛苦。在学社会学的过程,我明白了必须联系实际,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分析、思考。可巧我在大学时遇到从芝加哥大学到中国来讲学的派克(Robert Park)教授,他带我们这些学生在北京的各种居民区去参观访问,最后,他说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是从人类学里学来的。我才认真地去找人类学家学习,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史禄国教授。”[2]当时,体质人类学是冷门学科,在中国当时知道的人不多。清华大学里知道的人也不多,知道史禄国这个世界级的学者的人更少。为了使自己真正掌握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费孝通还是选择成为史禄国的唯一的体质人类学方向的研究生。学习人类学时,费孝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室里度过的,最先是学习解剖各种大小动物,后来学习分析体质测量的数字,之后学习实际人体的测量和统计。他经常一人整天埋头于工作室进行数据分析,过了两年很孤寂的生活,但费孝通说,那是他一生当中难得的最平静、最恬适的生活。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专注于体质人类学的学习与研究。
还有,与当前许多研究生抱着出国“镀金”的目的而去留学不同,费孝通在出国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学术兴趣与需求。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时就曾有一次去美国学习社会学的机会,但他没有竞争,而是让与自己成绩同样优异的好朋友——后来成为著名社会学家的杨庆堃顺利赴美。费孝通主动放弃的一个原因是他当时对来自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方法已有相当兴趣,想更多地学习一些人类学,而杨庆堃对社会学更感兴趣。当时中国的大学中,只有清华大学能够提供人类学训练,它设有唯一的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费孝通希望在这个融会两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环境里学习,使自己将来更好地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社会。后来研究生毕业后有机会赴英时,费孝通出国前在专业上也花了一番工夫。学什么,跟谁学,这些问题在出国之前都经过一番考虑,这样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于专业培养和提高质量是有帮助的。他在吴江养病期间在开弦弓村所作的社会调查得到了马林诺斯基的青睐,毕业论文也成为他蜚声海外的奠基之作。
正确的学习动机让费孝通能专心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了系统地训练某种方法将常人认为的孤寂生活理解为难得的学习体验;为了自己的专业兴趣可以放弃出国的机会;为了国外的学习更加顺利,在病中作调查,准备资料。只有具有端正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量身订做的计划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创新能力必须立足于学术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个性制定培养计划才能造就杰出的创新人才。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是如此。他了解学生的优点,“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也了解学生的品格,“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他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费孝通的导师们也都针对他的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导师吴文藻在费孝通的成长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他的引荐才使费孝通投身名门,沿着自己选择的学术路线前进。费孝通认为吴文藻是有鼓动性的教师,“伟大的设计者哺育了人的才干,吴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导青年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社会学的未来”[3]。费孝通的留学计划酝酿很久,就是吴文藻策划的。他心里有着一个培养徒弟的全盘计划,分别利用各种不同的机会,把他们分送到英美各个人类学的主要据点去学习,谁到哪个大学,跟谁去学,心里有个谱,后来也都逐步实现了。吴文藻认为费孝通最好是去英国跟功能派的大师马林诺斯基去当徒弟,理由之一据说是费孝通的性格和这位老师有点相像[4]100。吴文藻对学生的学术兴趣和专长都有深入了解,能够结合其性格,为其寻找合适的导师。这是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史禄国对费孝通高度负责,为其制定了六年的训练计划。前两年学体质人类学,中间两年学语言学,最后两年学社会人类学[5]46。虽然计划没有完全实施,但毕业后,还是强烈建议费孝通对少数民族进行一年的社会调查,也算是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性培养计划。
马林诺斯基更是将费孝通的培养放到自己拓展学术思路的过程中来。一是弟子遍世界的他需要在中国也有人秉承自己的学术路线。二是扩大人类学的视野,由简单的原始部落拓展到现代文明社会是他对人类学未来的定位。而费孝通在开弦弓村的调查也迎合了马林诺斯基的学术思路。经过在席明纳(seminar)和下午茶的谈话,马林诺斯基就对费孝通的学术基础有了较好的了解,结合费孝通自己所作的调查进行了详细指导。从论文在人类学发展方向中的定位,到论文的写作,甚至遣词造句都一一关注,最后出版时的书名都要亲自斟酌。最后,他还对费孝通归国后的学术方向也给予提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很难形成个性化的培养计划。由于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是在学校统一的培养计划下进行的,加之扩招导致批量生产现象的出现,师生之间的了解难以深入,甚至出现个别导师叫不出学生名姓,在答辩时还不知道哪位是自己的学生的尴尬情形[6]。“有的导师能在一年中同时招收5个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再加上10个以上的硕士研究生,形成前呼后拥拉帮结伙的壮观景象。有个被认为年富力强的博士生导师对记者说,他常常根本就认不出他的学生,并因此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被学生当作趣闻广为流传。”[7]是否有为学生量身订做的培养计划,导师至关重要。
三、独特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独特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尤其关键。史禄国和马林诺斯基的教育指导方法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特点,又各有独特之处。
这两位导师在教育方法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不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但对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史禄国在体质人类学课程上从没有作过一次系统的讲解。马林诺斯基也从来没有给费孝通指定什么书必须读。念书在马林诺斯基看来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他也从来不考问费孝通任何书本上的知识,他似乎假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似的。两位导师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学会自主充实知识。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史禄国让费孝通在不断试误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费孝通回忆,“他从来不扶着我走,而只提出目标和创造条件让我自己去闯,在错路上拉我一把”[8]。他白天并不具体指导费孝通对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只是每天傍晚散步时到工作室去看费孝通的统计结果,看到错误时就留下“重做”的批语。让费孝通自己反思问题所在。马林诺斯基的教育方法也是启发式的。他不喜欢登台讲课,喜欢组织席明纳。席明纳上所讨论的问题,不仅书本上还没有写,课堂上还没有讲,甚至连一般的人类学家都还没有考虑到。从四面八方来的学者,带来他们在四面八方的实地调查中碰到的新问题,或讲心得以交流,或谈困惑以求教。马林诺斯基并不多说,只在关键时刻,开始进行思路上的启发,启发他们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在分析新问题时,他用自己的思索,带动学生们的思索。这是一种在思维的碰撞中习得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史禄国教育指导学生的独特之处是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尽管有了较先进的工具,他总是让费孝通用最原始、最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以培养“在困难条件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让费孝通“受益终生”[5]50。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是落后区域。在特殊情况下,用最原始的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不易获得的原始资料往往成为创新的素材。史禄国的教育方法使研究生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马林诺斯基教育指导学生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通过示范,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领悟创新思维产生和思想加工的过程。由马林诺斯基指导的学生,还有机会到他家里,通过参加他的著述工作进行学习。因为高度近视,他形成了一种自己口述、他人记录的著述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费孝通而言有很大的好处。他说,“普通我们读的书,都是成品,从成品看不到制造的过程,而一项手艺的巧妙之处就在制造过程里。成品可以欣赏,却难于学习,但是谁有机会看到一个学者创造思想成品时的过程呢?上面所说的席明纳是创造思想成品的一个步骤,单靠这个步骤还不成成品。„登堂入室‟又看到了这个过程的另一工序。”另外,马林诺斯基还通过让学生旁听自己与朋友讨论问题的过程而让学生受益。二是马林诺斯基对学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他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学术气味和思想意识。他还对费孝通讲,“学术这个东西不是只用脑筋来记的,主要是浸在这个空气里。话不懂,闻闻这种气味也有好处”。[4]116创新能力往往建立在教师长期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精神培养基础上的。李政道曾讲,“培养创新的人才,……还是需要学徒、老师这个关系,需要一年、两年,较长期精神上的培养,这样培养的人才,可以一生独立思考。”[9]
费孝通的两位研究生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指导方法,不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让学生迅速接触学科前沿,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与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教师投入过多精力传授基础知识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四、不可或缺的偶然因素是形成创新能力的独特成分
费孝通提出了很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如差序格局、苏南模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等。通过“行行重行行”的社会调查,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学术风格是费孝通不断提出原创理论的内在原因。这种独特的学术风格的形成,又与学业过程中的许多偶遇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派克的系列讲座奠定了费孝通的学术基调和学术方向。1932年,派克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派克带学生们真正走向社会,到天桥、地摊、戏棚、店铺、市井社会,还到监狱、贫民窟和风月场所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实际。此后,费孝通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学着“领悟人类生活的真相”,而且写“能讲得出来,讲了人家懂得”的文章。晚年时的费孝通讲,“派克老师的学术思想使我终生受益”[5]43。
其次,在燕京大学反日示威游行中,费孝通患肺炎住院而拿不到学分,导致他不得不留校一年。就是在这一年的时间内,他才得以被吴文藻全面了解。
再次,学士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学术倾向为后期师从史禄国和马林诺斯基埋下伏笔。论文中涉及史禄国的著述,对史禄国著述的熟知可能为其研究生“面试”起到了促进作用。论文的功能主义倾向则正迎合了社会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的学术方向。
另外,费孝通毕业时,史禄国也离开清华大学,但还是为其安排了后期的学习计划,即毕业后,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调查期间不幸受伤,之后到吴江养病使得费孝通有机会做细致的社区研究,了解农村的生活。后由清华大学公费出国留学,直接到欧洲去进修文化人类学。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费孝通得以很快被马林诺斯基接受。其原因之一是,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办注册手续时,系主任马林诺斯基正在美国参加哈佛大学建校300周年的庆典活动,当时吴文藻也代表燕京大学出席。吴文藻与马林诺斯基的接触促成了马林诺斯基与费孝通业师与弟子的关系,这对费孝通日后的学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几个偶然使得费孝通逐步明确并强化了自己的学术兴趣、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形成了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社会的学术风格。偶然机遇会改变一个人的学术历程,使其学术风格表现出某种个性,这是创新能力形成中的独特成分。
五、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活基础
师生关系不单纯是学业授受关系,还应当是师友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创新的生活基础。费孝通与各学习阶段的导师形成的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其学术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
吴文藻在费孝通成长之路上的重要性自不用多言。两个人结成亲密的朋友,直到七十年代仍密切往来。相互的了解使得吴文藻很清楚费孝通学术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也乐于提供帮助。对吴文藻而言,教育学生就如同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吴文藻在为费孝通争取就读清华大学和公费出国机会时就颇费周折,却乐此不疲。
相处仅两年的史禄国对费孝通的要求相当严格。他对费孝通的文笔有很高的要求。他曾让费孝通到他家里去,要费孝通把自己写的文章一句一句分析给他听,一个字也不能含糊,搞得费孝通到半夜也回不了宿舍。他对费孝通的关心从生活细节上也可见一斑。1935年新婚后,费孝通和王同惠夫妇就准备前往瑶山作调查。史禄国根据自己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仔细地为他们准备上路须带的器具。他为费孝通和王同惠装备了全套的人体测量仪器,专门从德国订购了一套高品质的照相机,又特地为他们各自定制了一双长筒皮靴,用以防止西南山区一种专门叮人下腿吸血的蚂蟥的侵害[10]49。正是这样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细心照顾的师生关系,帮助费孝通逐步走向学术的更高峰。
马林诺斯基对费孝通的培养也很用心。在将费孝通招入门下后,他立即要求费孝通搬到自己的朋友家里,希望他受一些英国中上层社会气息的熏染。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马林诺斯基会因为学业上的严要求而发火,但他和费孝通还是形成了“叔侄般的亲情”[10]93。费孝通回忆,“写论文时,写完了一章就到他床前去念,他用白布把双眼蒙起,躺在床上,我在旁边念,有时我想他是睡着了,但是还是不敢停。……他最恼我的是文字写不好。他骂我是懒汉,其实我已尽我所能了,但总是不能使他满意。他实在拿我没有办法,又似乎一定要保我过关,只好叮嘱一位讲师,替我把论文在文字上加了一次工。”[4]117在毕业论文完成之后,马林诺斯基当即联系出版社,甚至在出版社提出要他亲自作序才能出版时,也不假思索地应允了。相比那些多次联络经纪人都没有出版机会的作家,费孝通是极其幸运的。
吴文藻为费孝通的学术发展作了长期的规划,史禄国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人类学训练,马林诺斯基让其开拓了人类学的现代视野。这都是以导师对学生学术生涯发展及其社会生活发自内心的关怀为基础的。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师生矛盾导致学业中断,甚至有博士要求换导师的事情见诸报端[11]。许多研究生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更体现出师生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突显,甚至有人认为,研究生阶段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主雇”[12]。这种情形令人忧虑。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创新能力会失去坚实的生活基础。
六、灵活创新的制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条件
灵活的制度环境也有利于特殊人才的成长。以生为本的灵活的管理制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保障。费孝通之所能成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还是以吴文藻说服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在1933年招收人类学研究生为前提的。《清华大学史料汇编》(第2卷)记载:(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部于1933成立,录取研究生费孝通一名,在校研究两年,于1935年研究期满。该部于1935年暂停招生。可见,社会学部人类学方向就是专为招收费孝通而设立的,因为自始至终专修人类学的只有他一个研究生。当时清华大学为了史禄国招收人类学的硕士生当年就允许招生,而导师离开,学生毕业后,又可停止招生。这在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也相当灵活。留英时,费孝通几乎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导师所指导的方向上。当时他注册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校规定只有两条:一条是从注册到毕业至少要两年;一条是提交一篇论文,经过考试认证合格就可以取得那个学位。这两年里应当读些什么课程完全不加规定。从章程上说,学生交了注册费之后可以不到学校,到期只要能提交论文,考得过,一样可以获得学位。另一方面,学院每年公布一系列课程,即哪一个系的什么教授或讲师开什么课。注册后,就可以自己去挑选课程。系里还会介绍学生去找负责人,由负责人指定业师(director),业师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建议学生去听什么课,参加谁的席明纳。这种业师制度有利于因人施教。如果学生对业师不满意,可以随时换人。而学生表现好,也有可能成为名教授的门下。费孝通先归在弗思(Firth)门下,很快又投到马林诺斯基的门下。可见,灵活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
在英国时,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也很灵活。费孝通讲道,“在开架的图书馆里,我可以自由地不经什么手续取阅架上任何我想翻阅的书,我竟成了饥不择食的来客。不到闭馆时间,我终日可以不离座位。”[10]98在今日已成常态的开架阅读制度在当时确是很先进的图书管理理念,这种环境也成为费孝通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的保障条件。
总之,通过全面回顾费孝通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过程会发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学术与真理的信仰、对学术思路的反思与凝练,需要导师高超的教育艺术,需要独特际遇中学术风格的形塑,需要师生共同建构的和谐关系,需要灵活的制度保障。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学术素养的完善,进而形成创新能力。它不是技巧的娴熟运用,而是综合素质在学术生活中的自由舒展,是在一段独特而弥足珍贵的师生思维互动和和谐共处的生命历程中水到渠成式的自然展现。
--祝身体健康!
史敬灼
第三篇:礼仪心得
《教师礼仪规范》学习心得
自古以来,礼仪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曰:礼,敬也。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即表现。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
教师礼仪即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规范的表现形式。
假期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规范》。金教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自己研究经验和教学实际,从教师的师德、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教师的仪表、教师的课堂礼仪、教师的校园礼仪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讲解了教师礼仪。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并对教师礼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学习了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后,我又进行了一翻思考,认为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金教授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具备四大方面:师德、师资、师表、师心。其中,师德是首要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应注意。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识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对人诚恳,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能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中也会充满团结向上的气氛;教师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学生也会重视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展;教师的素质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会无法避免地出现某种相应的遗憾。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二、教师的言谈应遵守礼仪礼节
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的工作时刻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表达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礼貌用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教师对学生常说礼貌用语,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说声“请坐”;学生帮老师拿器材,教师说声“谢谢”;因为开会上课迟到,教师说声“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教师常说,但很少对学生说,为什么呢?有些教师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不下这个架子;也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为教师做点事是理所当然的,何必那么客气?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学生看做于自己平等的人。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教师也不例外。但有些教师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总怕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不道歉,还千方百计地掩饰,实际上这只能使学生更加反感,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服气。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些教师失去应有的尊重。当教师无意中冤枉了学生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不仅能取得学生的谅解,而且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是教师的举止礼仪。
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四、是教师的形象礼仪。
教师要有真知,有广博的知识,爱护学生、要有正义感,注意教师的教养与形体给学生的整体感觉。今后在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穿着大方得体,干净整齐。举止方面,我认为应该从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要求自己。在我看来,教师仅仅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是在坐、立、行方面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所以,我今后要求自己坐就坐正,站就站直,走就走稳。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五、一个教师礼仪中最具魅力的武器——微笑!
如果我们希望作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第一要旨就是学会微笑,不是那种皮笑肉不笑的假笑,是真心的愉悦。作为成年人,我们一般会在其它成年人面前注重自己的表情,会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掩饰自己的情绪。可是,面对孩子,很多人就不在意了,喜怒哀乐都放在脸上,这恰恰是当教师的一大禁忌。孩子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并且常根据老师的表情来猜测老师对自己的感觉。如果老师带着自己的不愉快走进教室,孩子会误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件好笑的事,老师带头笑了,所有的孩子都会放声大笑;某项比赛输了,老师要是显露出悲伤,没准全班会嚎陶大哭。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微笑着站在教室门口,会使孩子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学习好的孩子会更加充满自信,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会受到鼓励。教师灿然一笑,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把兴奋点集中在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上。
总之,通过这次系统的《教师礼仪》学习,使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当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努力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第四篇:礼仪心得
礼仪心得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夫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古人亦云:“礼兴人和”,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如此可见古代人士对礼仪的重视,和礼仪在当时社会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现代礼仪显得越发重要甚至一些基本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虽然都知道礼仪对我们生活很重要,但由于对于礼仪上的具体方式和细节可能并不清楚或者由于接触社会不深,对礼仪的重要性理解并不是非常深刻,从而导致我们在平常生活上很是随意,如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并没有养成作为21世纪大学生应有的礼仪习惯。
在大二这个学期,我选修了现代礼仪概论这门课程,这是我作为一名的大学生正视自我,提高自生素养必须面对,的一门课程,同时更是为自己以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的推销自己,能够更好的工作和发展做准备。通过对礼仪课系统的学习,归纳出现代礼仪共分为三大部分:个人礼仪,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个人礼仪用来塑造良好的自我,不断培养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气质;交际礼仪是一座架设友谊的桥梁,无形中给人增加好感,让自己在交往中更容易交到朋友;公共礼仪可以为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无论遇到何事都能让自己显得宠辱不惊,于是不卑不亢。这三大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各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但又互不可分形成一个贯穿整个社会获得的礼仪系统,不断滋润着人们的交际关系,不断规范着人们在不同场合的出场方式,指导着人们如何更有效率的参与社会生活。
就个人礼仪而言,学习后才恍然大悟,意识到个人礼仪对自己的重要性,它会使自己更加朝气,成熟稳重,也懂得了如何塑造自己的个人礼仪,塑造个人形象 要注意很多,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仪容、仪态、着装、言谈。个人要做到短发,前不遮眉,侧不盖耳,后不触领,不剃光头,面容保持整洁,不蓄胡须;勤修鬓角、鼻毛;站有站姿,立有立姿,抬头、挺胸、收腹,头、颈、背于一线,双腿自然立正,双手自然下垂;着装要自然干净得体,穿着要符合场合,这四个字包含很多的内容,需要注意多少细节,蕴含多少学识修养;与别人言谈时,要微笑面对,认真倾听并平视对方。我知道要做到以上的各方面要求,我还很大的差距,但我有信心学好,并很快运用实际情况当中。同时我同样也意识到意识到自己平时不注重礼仪会对自己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平时,连标准的坐立行姿势都不注意,一个人会显得毫无精神,毫无向上之心,极其颓废,这样的人谁愿交往?试想如果我们是一个收费员,当车辆驶到我们收费窗口,看见一个精神不振、吐词不清、面无表情的我们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肯定不会有愉快的心情,甚至会产生厌恶感。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地做到“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在每时每刻,每事每处,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礼仪、用礼仪,把所学礼仪用得恰到好处,“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塑造完美的自己。当然,这不仅是单单要求我们文明礼仪方面,还包括我们平时生活方面,我们应当让人们彻底的感受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身上不仅背负着天之骄子的光环,我们身上拥有与天之骄子相比也不逞多让的青春才华和蓬勃的朝气,让人们知道我们无愧于天之骄子的称号。
就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来说,学习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懂得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礼仪,甚至同样的礼仪动作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会拥有不同的含义,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会使用不同的礼仪。如果不了解,在交往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如我国接见外国使者时,国家领导人之间会行握手礼,以示尊重,但在接见像古巴这样由我国关系非常好的国家领导人时,往往领导人会行拥抱礼不仅表示尊重更表达一种亲近的意思。送礼在世界最常见不过,然而一样礼物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使用,都可以送。要因人而定,如果送外国友人,可以送一些不太贵重而又有自己名族特色的礼物,如果送自己的长辈,可以送一些保健用品,如果长辈是知识分子则是以送一些书籍等有文化含义的礼品。同样对不同的是需要送不同的礼物,如果是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则需要带有祝福含义的礼物,如果是初次像女孩儿表达自己的爱慕可以送一束粉玫瑰,如果是同女友分手,送出的玫瑰却需要是黄颜色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只有入乡随俗才能彰显我们的诚意和才华,带到我们的目的;不同的人物也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礼仪去接近和交际,如此才能我们的交际更加顺利,更加的和谐;遇到不同的事情,我们同样需要用不同的礼仪才可能更有效果的完成这些事情,而不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只有了解掌握了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我们才会培养出礼貌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只要了解掌握了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我们即使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人物,不同的风俗,我们照样可以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的谈吐言语;即使在各种复杂的场合,遇见各种复杂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容镇定,落落大方的面对眼前的一切。
在学习各种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时,第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心境,让自己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第二,要时刻让自己在心中保持对他人尊敬的态度,在交往中对人要保持真诚,只有自己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同时在学习中。一是要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二是要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三是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礼仪水平;四是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公司聘用新的员工往往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公司看中的并不是他们的专业技术,更看重的是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而新加入到社会工作阶层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却对那些普遍缺乏。因此,要想能够更好的在社会生存发展,则必须未雨绸缪,顺应社会需要,在学校就应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熟悉各种交际礼仪和公共礼仪
再过一年多,我们就要参加面试,作为彻底走向社会的第一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未来的发展,它对我们的重要不言而喻。然而在面试中,考官注重的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也同样非常注重一个人的礼仪。考核过程中礼仪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并改变着考官对我们的印象,影响着我们面试的成绩,影响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说现代礼仪这门课对我触动很大,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一定会产生重大影响,他就像一盏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以后女里的方向。我也一定将会把课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使自己在各个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
感谢现代礼仪这门课。同样感谢老师
第五篇:申请邮箱
实验18 电子邮箱的使用
一、实 验 目 的
1.认识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2.使用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
二、实 验 理 论
1.电子邮件概述
电子邮件是Internet最早提供的服务之一,也是目前深受用户欢迎并被频繁使用的Internet服务。如果想在Internet上收发电子邮件,首先,应当向电子邮件服务器管理员或ISP或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申请一个电子邮件账号。电子邮件账号包括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的意义是at,是必不可少的分隔符。@前的用户名是由用户提供给ISP的,它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或是一些有“特殊意义”、便于记忆的字母、文字、数字来命名。@后是代表邮件服务器的域名(Domain name)或主机名(Host name),如126.COM。然后,借助于各种专门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或者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简称网站邮箱)就可以轻松地收发电子邮件了。常用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有微软公司的Outlook Express、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等。各大门户站点都提供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
2.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简介
目前,在Internet上,很多的网站提供了申请免费E-mail信箱的服务。也有很多网站推出了收费邮箱来缓解网站的经济状况,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比免费邮箱更优越、更方便的服务。另外,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一些网站还提供了新的企业邮箱服务。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大都是通过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方式实现电子邮件收发。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界面简单直观,易学易用。
(2)提供了抄送、暗送、回复、签名文档等功能,允许用户选择信件的优先级和定时发送信件。
(3)站点可以提供大容量的信箱空间,小的几十MB,大的达到几GB。(4)可以传送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各种信息。
(5)能够提供众多的增值功能,如支持手机短信息、手机短信提醒功能等服务。
(6)提供了各种安全措施,通过数字签名和加密方式,邮件接收者可以确定发送人的身
实验18 电子邮箱的使用 份,确保邮件的保密性,防止来路不明的邮件(如病毒邮件的)侵扰。
3.提供收费或免费电子邮箱的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实 验 条 件
1.实验设备
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2.实验软件
Windows 98/2000/XP、IE浏览器。
四、实 验 内 容
1.申请一个免费或收费的电子邮箱。
2.使用免费或收费的电子信箱收发电子邮件。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附件。
五、实 验 步 骤
为每位学生分配一台已经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要求每位学生申请一个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并通过电子信箱从Internet上提交实验报告。具体步骤如下。
1.从网上申请电子邮箱
第1步
运行IE,登录提供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的网站(我们以登录126网站为例),进入免费电子邮件主页,如图18-1所示。
第2步
单击“注册”按钮,开始申请工作。首先要求输入一个用户名,并对用户名是否可用进行检查,如图18-2所示。
提示:如果在申请过程中出现“你输入的账号已经被占用了”的信息,表明你输入的用户名已经被别人占用,只能换一个名字重新申清。
第3步
单击“下一步”按钮,填写个人信息,填写完成后详细阅读用户服务条款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18-3所示。
第4步
一切顺利的话,注册成功,如图18-4所示。这样,申请者就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利用这一地址就可以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了。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二版)
图18-1 126邮件主页
图18-2 输入用户名
图18-3 输入个人信息
实验18 电子邮箱的使用
图18-3 输入个人信息(续)
图18-4 注册成功信息表
2.在网站上使用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 第1步
登录网站。
第2步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单击“进入”按钮。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无误,就会成功进入邮箱界面,如图18-5所示。
提示:在网站中收发邮件的速度虽然比较慢,但是邮件都留在服务器上。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相应的网站进行收发电子邮件。
第3步
单击“收件箱”,会看到收件箱中的邮件列表,单击邮件列表中某封邮件的主题,就能阅读这封邮件,如图18-6所示。
第4步
单击“写信”按钮,就可以书写并发送自己的电子邮件,如图18-7所示。提示:可以使用“通信录”来管理别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使用“文件夹”来管理自己的邮件。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二版)
图18-5 电子信箱界面
图18-6 收件箱
图18-7 写邮件
实验18 电子邮箱的使用 提示:可以通过格式按钮来设置字号,字体大小,字体颜色,可以插入超链接,粘贴表情,还可以设置信纸的样式。
第5步
在写信中,可以粘贴附件,单击附件会出现“本地附件”和“网盘附件”,如图18-8所示。选择文件所在的位置,如图18-10所示,选好后单击“打开”按钮,附件就会粘贴上去,如图18-9所示。
图18-8 本地或网盘附件
图18-9 附件粘贴
图18-10 选择文件所在位置
3.设置邮箱
利用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在线收发电子邮件时,还可以对邮箱进行设置。
第1步
对个人信息进行设置,如图18-11所示。在这里可以更改姓名和地址,修改密码,还可以设密码保护,防止邮箱密码忘记或丢失后,通过密码保护找回自己的密码。
图18-11 个人信息设置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二版)第2步
对邮件管理进行设置,如图18-12所示。在这里可以设置各种参数,设置自己的个性签名,自动转发,自动回复,定时发信等。
图18-12 邮件管理设置
第3步
对杀毒反垃圾进行设置,如图18-13所示。在这里可以设置黑名单,白名单,反垃圾的级别,反病毒等。可以有效地防止自己的邮箱受到骚扰,远离病毒的侵袭。
图18-13 杀毒反垃圾
第4步
对帮助进行设置,如图18-14所示。在这里可以看到最新改进、用户反馈、联系客服、邮箱帮助和帮助论坛的信息。
4.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中使用免费或收费电子邮箱
如果在网站中申请的电子邮箱账号是POP邮箱账号,也可以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中使用这一账号收发电子邮件。
提示:电子邮件账号是否为POP账号?接受邮件服务器POP和发送邮件服务器SMTP的名称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均可在申请邮箱所在的网站中查到。110
实验18 电子邮箱的使用
图18-14 帮助中心
六、实 验 报 告
根据实验情况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地点,参加人员,实验时间。
2.实验内容:将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做详细记录。3.实验分析。
(1)如何设置收费或免费电子邮箱?(2)怎样回复和转发信件?
(3)一个规范的电子邮箱有哪几部分组成?(4)电子邮箱的密码可以修改吗,怎样修改?(5)什么是网站电子邮件系统WebMail?(6)电子邮件相对于传统邮件有什么优点?
4.实验心得:写出使用收费或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收获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