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胡适民主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读胡适民主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泰州市孔桥小学 成晨
胡适是一位受国外思想影响较深的学者。五四时期,胡适先生最先在文学界掀起解放思潮,开自由风气。胡适先生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认为教育对于改造国民性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张伯苓先生一样,其教育目的在于救国。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下,胡适倡导民主政治。在教育上则表现为首先倡导教育个性化。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兴趣,解放儿童天性,发展儿童天性才能,不赞成用繁文缛节限制儿童自由。胡适先生认为杜威的思想对他一生的文化生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杜威提出了新的师生观。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儿童是自由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有着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意见。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让孩子饱受学习之苦。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有一次大家要去看无常表演,可偏偏父亲让“我”背《鉴略》里的一段话,鲁迅在文章的末尾写道:“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偏偏在那个时候让我背那些文字。”而且对于那段文字的印象,鲁迅也只记得开头的几个字罢了。可见中国古代儿童教育发展到清末民初,已经僵化了。不再是孩童自由烂漫的学习,只是咿咿呀呀的机械重复背诵,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教育,离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愈来愈远。儿童是有着天真的充满童趣的想法的小孩子,有着对知识天生的欲望和兴趣,能加以引导,让其自由自在地发展,终不悔于其成长。
其次胡适先生主张教育独立。他反对政治干预大学教育,主张教育的自由及思想的自由,反对浮躁的学风。他呼唤大学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有独立的管理机构,有独立的管理制度。这与当下呼吁“教育与行政相分离“的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胡适谈这方面的民主,始终不在内容上着意,而只是在精神态度上立论。大学是应该反对浮躁的学风。但是反对政治干预大学教育,这太理想化了。中国毕竟是几千年来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侵略,终于慢慢地又统一了。新生的新中国,在文化政治上一直秉持的大方针便是统一。所以政治一直与大学教育紧密相连。没有了政治,教育只会是一盘散沙。第二,对于胡适先生所提的大学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认为更不可能。中国一直视商为百业之末,最不喜欢谈经济,而又离不开经济。可文化很需要经济扶持。像日本做学问必须要得到某个财团的经济支持。而由于如今很多大学教育更着重与专业性高端性小范围的理论研究,离社会实用性很远,所以更缺乏资金的投入,这便需要国家予以财政支持。说到底,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者紧密相连。没有政治干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的动机、目的何在,只会导致无序混乱的大学教育,思想是自由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它有着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所以胡适先生的这方面的民主思想只是局限于精神意识上,并没有建立在制度上,所以只有空谈。
最后胡适主张教授治校,提倡学术自由。这是很好的建议,蔡元培实行了“教授治校”这个理念,并认为“教授治校,不但增加了全体教务人员对学校的情谊,而且还可以利用多方面的才智。”但正如韩愈所说“术业有专攻”,教授毕竟是教授,他必须花很多的精力在其学术的研究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学校管理才能,并不是每个教授都愿意将时间分散到行政管理上,应求自愿与自能。
由于胡适先生生活在充满专制色彩的社会中,看到了太多封建制度造成的不幸,所以他对政治深恶痛绝。但这种厌恶之情蒙蔽了他的双眼,使他走到了一种极端,便是教育中没有政治。但是他一生坚持的民主教育思想,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二篇:“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田坎小学:罗瑛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同是三尺讲台,魏老师却能做得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让我感慨万千。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担任班主任十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低年级有不少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纪律和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应该多观察,多交流,在掌握了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采取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了懒惰心理,校正了不良学习习惯,使他们变得爱学习。作为班主任,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第三篇:读《胡适论教育》有感
读《胡适论教育》有感
Wzn6835 据统计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九百多万,并且录取率达到70%,也就是说进入大学的有将近七百万,这些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学生了。在中国,无数人为了考入大学倾尽全家之力,一考再考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国家、社会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为什么每个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学生?我们每个人也希望走进大学?
因为即使是现在这个可以说“大学生多如狗,研究生遍地走”的时代,社会仍然普遍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分子。这就是父母为什么要求我们读书的原因。在我们的父辈这一代还有许多人知识水平不高,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踏入更高的学府就读,学历不高,在社会中或多或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他们希望我们通过大学改变自己的前途和身份地位。即使是大富之家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被当作是暴发户,所以千方百计送孩子上名牌大学;普通的家庭则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所以也要求孩子上大学。可以说我们进入大学或多或少地抱着家长对我们的期望,然而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是否让父母感到了欣慰?有多少人进入大学后不是专心学习,而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的,这真可以说是当今大学生的悲哀!这怎么可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怎么能够肩负起建设未来社会的重任?
正是因为大学生被当作社会精英,所以“人家对于你们作为大学毕业生的,总希望会与平常人有所不同,和大多数没有念过大学的人有所不同。他们预料你们言行会有怪异之处。”这是胡适先生在一百年前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说的,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有着深刻意义的。
那么“大学男女学生与众不同的这个标志是什么呢?多数教育学家都很可能会同意的说,那是一个多少受过训练的脑筋,——一个多少有规律的思想方式——这会使得,也应当使得,受大学教育的人显出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们四年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一定教过你们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的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这些就是,也应当是,标示一个人是大学生的标志。”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懂得独立思考,能够根据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而不是人云亦云。古语有云:谣言止于智者。应当说大学生即使不是一个智者也可算作半个,但是,如今社会上的不实言论有多少是我们所传播的,甚至直接是由我们捏造的。我们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将其夸大成狂风暴雨,弄得全世界沸沸扬扬,这难道应该是一个大学生的所为吗?昔日大学生前辈们以爱国为口号,掀起五四运动,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精神觉醒,今天的我们却以谣言来败坏社会风气。这岂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我们应当做的是“成为更好的公民,更聪明的选民,更有智识的报纸读者,成为对于目前国家大事或国际大事一个更为胜任的评论者。”而不是谣言的创造和传播者。
既然进入大学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客观判断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习惯呢? 第一,我们要学会自找问题。胡适先生说大学生“那应当有一个或者两个或更多足以引起兴趣和好奇心的疑难问题,借以激起他们注意、研究、探讨,或实验的心思。”“这种自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方式最重要的用处,是在于用来训练我们的能力,磨练我们的智慧。”
第二,我们要学会读书。胡适先生说:“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就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活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如何读书?读书时应该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不要走马观花;口到是看到好的文章要朗读熟读,甚至于背下来;心到是要搞懂每一个字、词、句的意思,遇到不懂就使用工具书查询,不可不求甚解;手到是摘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三,我们要学会自修。“灌进去的知识学问,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可靠的学问都是以自修得来,自修的能力,是求学问的唯一条件。不养成自修的能力,决不可能求学问。”而要想学会自修,必然要具备以下两种修养“一工具的求得„„第一种工具是语言文字„„第二种工具是科学的基本知识„„”“二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遍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勤谨和缓’„„。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的去作。„„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不要忙,不轻易下一个结论。„„”语言文字和科学的基本知识是我们在小学和中学学习的,在大学更重要的是陶冶品性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的作用也是必不可缺的。学校尤其是大学,应当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环境,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而不是像小学一样,安排得一板一眼。大学应该要多一些选修课,让学生自由地选择。
对于社会来说,要提供给学生安心读书的环境。学生运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可以上溯到东汉的太学生请愿,翦伯赞写道:“知识青年,往往出现为革命的先锋,这在中国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而中国的知识青年第一次出现于政治斗争的前线的,便是东汉末的太学生。”,作为学生首先的应该是学习,但是青年学生更有一颗爱国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社会及政府不应该怪我们冲动,而应该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没做。“社会若能保持一种水平线上的清明,一切政治上的鼓吹和设施,制度上的评判和革新,都应该有成年的人去料理;未成年的一班人(学生时代的男女),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利,社会也用不着他们来做学校生活之外的活动。”学生运动的产生,是不应用强力镇压的,而应该改革社会制度,使社会实现公平。
大学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看是漫长岂是很短,很快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那么作为一名准教师,应该知道教师的素质要求,好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达到,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弥补不足。
“师范,就是教师的模范,他们至少要有两方面的理想:人格方面;是要爱自由和爱独立,比生命还重要,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把自由独立看作最重要的,这样的人格才算圆满;另一方面是知识,就是要爱真理,寻真理,为真理牺牲一切,为真理受苦,爱真理甚于自己的生命。”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果一个老师不爱真理,因强权而传授歪理邪说,那么学生怎么还有未来?国家怎么会由有未来?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怎么可以顽固不化?那只能培养出一堆书呆子、老八股。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因此必然要有自由独立、热爱真理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的教育并不是仅仅只停留在学校,不能认为学生一毕业就不关自己的事,而应该是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仍然保持继续学习的欲望。要知道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最普遍也最容易的就是“溜回到怠惰和懒散方式的思考和信仰”,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十几年的教育不就毁于一旦了吗?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继续学习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们有一个或者多个足以思考一生的问题。问题从何而来?这就需要老师们指导学生去寻找。
五四以来,大学生喊出了“新生活”的口号,“新生活”是什么?胡适先生回答“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可以说是有意思的生活。’”我们今天做到了吗?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不必太在意,但是我却认为“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但一生只有这场做梦的机会,岂可不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岂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吗?”
第四篇:读胡适有感
读胡适先生文字有感 Qingcheng Qingcheng 这两天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一点时间,把亚马逊上面的一本小书《介绍我自己的思想》看完了,豆瓣里也收录了这本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书的选集,里面主要是胡适先生给自己或他人书籍所作的序,还有一些札记赠言等。文“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本是先生给书籍《胡适文选》作的自序,主要说明了先生所选文章的原因:为“少年朋友”选辑二十二篇文章大致介绍先生自己的思想。
先生言其思想受两个的人的影响最大:赫胥黎和杜威。前者教先生怎样怀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后者教先生怎样思想,教先生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这是我们这些当代青年应该学习的,凡事求证据,记得要问为什么?不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所淹没,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先生对五四精神的赞扬和怀念,对青年学生的的教导和期望,读来让人感到惭愧,想五四时青年大学生所思所想所为,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无明确长远目标不说,连当前学习之事也没有做好,多为应付考试而读书,浪费了大好时间,实属不该。
先生言“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即“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所以先生推荐记札记,这也是我写这篇日记的原因,以后坚持生活写日记,读书记笔记,尽量把印象变成自己的。
生在1960年的毕业典礼上给毕业生送了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第一味药是说,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在身边,时时向你挑战,笑你奈何不了它,这样就不会懒惰。第二味药,是要我们进入社会后要多发展一点职业以外的兴趣,“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想自己从小到大,却没有一样这样的兴趣,或者说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的兴趣,吉他,羽毛球,游泳,多是三分钟热情,未能坚持。勉强算上的,可能就读书了,少时书读的少,见识也浅,大学里有了图书馆,便想着多多利用,也算是读了一些书,只是少有记下读后感想,还是要像先生所言,以后无论读书还是观影,尽量把所思所想记下。其实游泳也一直在学,只是不能有规律的练习,想起才去,以致进展不大,算来学自由泳也近一年了,还是不能流畅的换气,20多米就不行了,还是多请教请教舍友。先生把第三味药叫信心汤,是要毕业生总得有点信心,“我们生存在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我们悲观,失望的----有时候竟可叫我们伤心,叫我们发疯。”先生当年所描述的对现在的我们也同样适用吧,每天看着微博里的社会人间百态,多半让人悲观和失望,正因如此既最好又最坏的时代,既智慧又愚昧的年头,既希望又失望的季节,才更需要培养信心,“这个时代,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代,没有信心,我们真要发狂自杀了。”先生举了福特和莱特兄弟两个例子来叫我们深信“努力不会白费”的人生观。自问,有这种信心没?
先生在文“大宇宙中谈博爱”中提到: 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把自己弄好。我们应当先把自己弄好,然后帮助别人,独善其身然后能兼善天下。同学们,现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空谈高唱博爱,但应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到我们有充分能力的时候才谈博爱,仍不算迟。
先生在文“青年人的苦闷”中提到:
悲观是不能救国的,呐喊是不能救国的,口号标语是不能救国的,责人而自己不努力是不能救国的。
我在二十多年前最爱引易卜生对他的青年朋友说的一句话:“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现在还要把这句话赠送给一切悲观苦闷的青年朋友。社会国家需要你们作最大的努力,所以你们必须先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有用的东西,方才有资格为社会国家努力。
自问,有没有充实自己?把自己弄好?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有用的东西?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科学方法只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最后摘抄孙中山先生评论“五四运动”的话: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故,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九年一月二十九日,《与海外同志书》)
第五篇:魏书生 民主教育思想及启示
班主任工作
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思想内涵及启示
摘要:魏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民主和科学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两翼,民主育人使学生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魏书生民主育人四方面内容进行了理解分析并谈了个人看法,给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 民主 服务 商量 正文:
“我就说,„人‟字的结构,一长一短哪,所有的活人都是长处和短处,共同组成的,千万别盯人家那点毛病,越盯自己也累,人家也不痛快,是吧?然后呢,所有的活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别小看这一撇一捺,阴阳、明暗、好坏、利弊、恩怨、得失、假恶丑、真善美,共存于这个世界之中,一个人,这么想事儿,你就把所有的都看作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人家生气了,骂咱两句儿,人家高兴了,想利用咱了,恭维咱两句,这都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呢,骂的时候无须生气,恭维的时候也别飘飘然,于是,咱呢,能帮人家忙,帮人家忙,不帮人家忙,把这些事儿想通了,也决不跟人家不痛快。”
这是魏书生在谈班主任工作中谈到深化民主教育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时对“人”的一部分理解,具有典型魏书生式的幽默,滤去了文人的迂气,滤去了狂人的戾气,滤去了大师的霸气,滤去了市井小民的油气。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段话,不仅仅是对其幽默的欣赏,更是对他人格魅力的欣赏,他常说人活着不容易,活着就该自得其乐,这也是天赋人权。欣赏魏书生,欣赏他虚怀若谷,足够洒脱,以得道者的旷达情怀,以智者的莞尔一笑,宽容了人生不完美的事实;崇敬魏书生,崇敬他的民主科学教育,将其融会贯通于班级。我想就魏书生提出的民主教育四点内容,乐在民主育人中,谈谈我的理解及看法。
就魏书生自己谈到:
“所谓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以下四方面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我不是站在学生对面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深入学生内心,辅导、帮助、协助他要求学习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成长、壮大、扩大范围的服务员。”
魏书生这位导师心甘情愿做学生的服务员,他尽心研究服务对象,提供适合不同对象的
班主任工作
服务。冒着严寒酷暑啊,春夏秋冬,不辞劳苦,身先士卒同学生一起跑步,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跑一百米分成五个组,一男快组,二男慢组,三女快组,四女慢组,五走组。跑得快的进快组,跑得慢的进慢组,跑不动的进走组。如果有谁说,老师,我走不动,魏书生直接告诉他“孩子啊,别着急啊,咱走不动就走不动,咱成立
班主任工作
这是铁的法则,只要他还没被枪毙,他认为包括监狱的犯人都是这样。教育应该是对人性的关怀,是对人的一种理解、一种启迪、一种关爱、一种期待、一种造就、一种升华。对于学生,他认为从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感化,走进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中,这个世界是靠人性中真善美的力量在维持着,如果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都泯灭掉了,所以对于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持学生的个性,魏书生认为不能千人一面,百人一样,全班齐步走。学习不能齐步走,特长不能齐步走。应该发展自己特长,规定自己目标,研究自己打法,研究自己的途径。这点与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契合。魏书生认为,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关系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成长为社会期望的人。同时,学生人性和个性的发展,也需要这种和谐的气氛。而魏书生民主育人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能够给教书育人过程提供这样的和谐气氛。
“
(四)决策过程要民主:我没受过专业训练,教书带班的方法大多是同学生商量,是学生帮我出主意想办法。班怎么带,怎么管理,语文学什么,怎么学,课怎么讲,教材怎么处理,怎么留作业,怎样考试,我都和学生商量,即使我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命令——似乎是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当然权利,然而在魏书生那里,在他们师生之间,“命令”这种最常规的教学模式莫名其妙地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好像“咱哥俩谁跟谁呀”的“商量”。在长期面对面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师生交往中,他与学生商量出了“课堂教学六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商量出了教坛“电子大王”的教学法宝库;商量出了民主、科学加法治的教书育人新百科全书……同时他还敢于承认自己“无能”,向学生求助,魏书生明里跟学生“商量”,暗地里向他们求助。他的许多成果成绩都是学生帮助他得到的。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魏书生说到他的学生建议成立班级公安局、邮局、医院、法院等等,都很好地建立起来了,并且确实为同学们服务,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些来源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也是真正他们所需求的。师生之间通过商量,互为助手,这是其民主思想最直观的体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魏书生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他认为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他带着这份爱实施他民主的教育方法,其间体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班主任工作
作为未来的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追求民主的教育,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永葆人类社会的青春,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漓江出版社,2002年; 2.乐在民主育人中,魏书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3.魏书生的民主教育,董春水,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4.试论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民主和科学因素,张宇,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5.谈谈魏书生的教育民主思想,王少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