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结合阶段教学总结
“写读结合”课题研究阶段教学
工作总结
异龙小学 指导教师 石丽英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教育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文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造。于是,本学期在张海萍老师的领导下大胆地提出“写读结合”的课题研究,得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并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按照课题组的设想步骤,结合我班实际,本学期,我向学生先后推荐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高尔基的《童年》,陈广生《雷锋的故事》,朱自清的《背影》,吴承恩的《西游记》,徐光耀的《小兵张嘎》,施耐庵的《水浒传》青少版这几本经典阅读材料。
我先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 1
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通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些都让人感动万分,读完这篇文章,多数学生感慨万分:原来我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吉利欧,一个12岁的孩子便能承担起养家的重任,而我也是一个9岁的孩子,不要说养家,就连学习自觉也做不到,真是太不应该。从今往后,我一定要以吉利欧为榜样,向他学习,成为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在读完《爱的教育》的基础上,四月份我又向学生推荐了高尔基的《童年》和《雷锋的故事》。《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本书让学生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他们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雷锋的故事》它主要讲了雷锋叔叔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的故事。雷锋叔叔虽然只活到了22岁,可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背老奶奶回家、帮战友补被子、在列车上为人民服务等等。在学生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们学校恰好组织了一次观看《雷锋》的电影,大 2
部分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有时做好事难免会被误会,这就更需要“雷锋精神”,一旦做好事的人多了,人与人之间会形成联动效应,自然会出现更多“活雷锋”。雷锋精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每个人多献出一点爱心,常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这个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在五月份又推荐了《背影》和《西游记》。对于《背影》三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父子之情。让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西游记》,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也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对于所经历的每件事学生都能一一道出,并希望能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六月份推荐了《小兵张嘎》和《水浒传》。《小兵张嘎》这个故事描写嘎子与敌人进行斗争的几个场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它表现了嘎子的机智勇敢和爱憎分明的性格。读后这本书学生为嘎子的这种精神谨慎所感动。有个学生说:“古人说‘饮水思源’,今天,我们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中好好学习,这样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好好学习,怎样能对得起父母?更对不起那些为现代主义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把祖国建设的繁荣、富强、昌盛,达到家给人足的地步。这样敌人就不敢侵略我国了。”而《水浒传》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学生被书中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并觉得应该为正义而活。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读书越多,精神就会越健壮而勇敢。
回顾这几月来,我们共同享受了进步的喜悦,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写读结合”课题研究成了我们思考学习的桥梁,在一次次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找对方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精神,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有所成功!
第二篇:读写结合总结
读写结合总结
张艳秋
本学期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校本教研。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新课标也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 “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孩子们说了很多,如:玩玩的小河,长长的马路„„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非常’的意思,还知道了与‘非常’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
1、模仿型读写结合。
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如: 《日月明》这是一篇识字课,它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韵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文章的意旨是对学生对会意字有所接触,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构字特点。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他们经过思考,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土也地,口十叶。禾火秋,口斤听。西女要,木果棵。„„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在教学第三句话时,我对学生进行拓展说的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可以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学生写出了:“小鸟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毛驴画月牙。”在了解了冬眠的动物后,又进行了拓展说的训练。我这样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不能来参加?”请你来问一问。学生问:“小熊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最后,我给出各种动物及他们的脚印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首儿歌,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写起来也特别容易,基本上在10分钟内都能完成自编儿歌。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2、想象型读写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
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1)抓住“空白”展开想象。
想象性的读写结合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文中最后写到“花生是被谁摘走了呢?”这就为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个补白点。这时可以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去续写课文,想想“小松鼠怎么找到花生,找到花生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2)抓住词语展开想象。
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紧紧抓住“感谢”这个词语,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有哪些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它们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围绕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进行写话,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总之,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座宝藏,都会给我们的读写结合带来很好的启发。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范本作用,从词语、句式、段落等层面对课文进行认真地挖掘和开发,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让读写结合训练取得最大的成效。
第三篇:读写结合总结
关于“读与写”的思考
我们的“读与写”活动从开始酝酿到付诸实施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修正,经历一个不断思索,改进的过程。到今天我们的活动已经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而且有了令人慰的成果:首先是我们大家饱含激情的参与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再者是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开动脑筋,说出肯綮中的的言论供大家欣赏,揣摩,最后共同进步,这实际上是最值得欣慰的。细想来,我们的活动可以概括为为以下的“三个一”,那就是“一种理念,一次尝试,一个平台”。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成了我们整个活动成功有序进行。
一种理念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教育方式和理念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从开始的模仿苏联的“红领巾模式”到今天的在新课标倡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变更又不断充盈的过程。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我们的教材如何变更,我们的方法怎样改变,但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就是对“读与写”的研究和探索,因为我们抓住了语文教育教学当中一个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输入方式,而“写”又是最基本的输出方式,两者结合起来是反映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为直接而且最为有效的证明,并且我们可以从古人“厚积薄发,读而后现”经典成才之路上找到依据。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一活动具体化,系统化。而在我们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把“读与写”活动的本质概括为:“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只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试图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进而探索编写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经验材料。而后,就有了我们具体实施活动的指导与实践。
一次尝试
尽管“读与写”活动在人们的倡导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次尝试,所以这一活动从一开始就倾注了大家的心血。从徐老师的倡导,发起,统筹规划,到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实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里做一下简要的叙述:2012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大家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环节设计”。然后,新学期伊始,我们开始实施整个的活动计划: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及时看到大家观点。然后是在这个平台上,大家以随机交流的方式或者是发帖,跟帖交流的方式传递思想,求取进步。另外,我们要求交流的时候尽量让问题具体化,精确化,这就避免了一些假话,大话,空话的出现,使我们的交流有题可论,有的放矢。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一些有见地的教育理论,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有分量的营养,充盈我们的大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专门的人员对活动的次数和质量进行监督和统计,这样保证了整个活动能够正常而且有序的进行。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活动计划开始之后大家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着实令人欣慰。首先是徐老师的率先垂范,给大家以精神支持和专业引导,使大家有信心,不盲目,并且不断受益。另外,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往往有真知灼见,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收获,更是大家思想升级的动力。再者,在大家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团结一致的和谐精神得到进一步验证,是我们这个活动设计伊始所不曾预料的,尤其令人激动。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这次尝试正在有序,有活力的进行着,我们会让它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创造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奇迹。
一个平台
我们的这一活动能够有效,有序的开展,得益于网络这个平台。新型的科技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使我们惯常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可以用极快的速度传递自己的思想,接收别人的理念,这是效率的见证。从活动设计伊始,我们就关注了qq交流的价值,因为在现实的网络交流中,我们每个人最常用的聊天方式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的初衷就在于怎样让闲聊变得有价值,让闲聊也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所以在徐老师的提议下,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用于交流的群,这个群有主题上的说明,是专门为语文交流而设计的。而群的内部有着极为细致的划分,群空间里有典型的群论坛,论坛分为一到六年级六个讨论版,这样分属于不同年级段的老师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跟帖的位置,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另外,大家在发帖的时候既可以原创,又可以跟随,这使得大家的思想也具有了体现的灵活性。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交流,大家可以不用谋面却可以畅所欲言,其乐融融,其情悠悠。
总之,我们的“读与写”活动在一个理念的支撑下,在一次尝试的锻炼中,很好的借助了网络这个平台,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人说,我们有着激情如火的青春,我们斗志昂扬。有人说,我们有着至忠至诚的信念,我们拼搏进取。而我却要说,我们团结一心,踏踏实实的工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默默无语,卓有成效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美的颜色。
第四篇:读写结合(本站推荐)
读写结合·课外观察——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件 事情: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 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 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 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 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 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 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 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 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1.了解、明确理论知识要点
初中新教材,三年有整体要求,每册有整体要求,除对这些知识应做必要了解外,学本单元首先要了解、领会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要求:掌握线索;体会记叙、描写怎样结合。第二部 分写作要求: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需要,做到恰如其分。然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两部分要求相 同的知识点:记叙中描写。这一步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学这个单元,思想上就明确,这个单元阅读、写作要 紧紧围绕“记叙中描写”这一要点。这就给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讲清了本单元作文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就已带着作文的问题思考了。2.具体感受课文,体会知识点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仅仅是理论、概念的了解,还只是抽象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才能把抽象的 东西感受具体、形象。这一步是消化、吸收重要的一步;是突破阅读要求,酝酿写作要求的关键点。3.再次总结知识点
这一步是在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课文感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便会 对这一知识由陌生到熟悉,再上升到理论。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思维活动,对本单元的要求已经融会贯通,为 下一步完成作文,已奠定了成熟的思维基础。4.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 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 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 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妨我们再看一篇具体例文:《无人售票 车》„„我认为无人售票车是伴随着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诞生的。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 的标志之一。美、日、英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新颖的公交营运服务方式。其表现 为:公交车上不再设售票,而是由驾驶员一人开车监票,被称作公交车辆“一人运作”,即无人售票。
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这种较先进服务方式才传入我国。深圳、广州、杭州、北京、上海等三十四个大中 城市已先后实行„„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我市已有14、30、28、27、5路先后实行无人售票,17路也于三月一日起实行无人售票。虽然无人售票车显而易见,但它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问题有三:
一、乘一站与终点票价一样;
二、上 下车不知规定乱上下,乘车环境没得到根本改善;
三、兑换零钱点极少,有人因无零钱只好放弃。但无论怎么 说,无人售票的出现是好的,它说明了我们乌鲁木齐人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我希望公交公司能不断改进不 足,也希望我们乌鲁木齐市民积极配合,使这一新事物不断蓬勃发展。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关心社会,并会提出自 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第五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2、分享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直接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感受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今天我们要带着上机课的收获走进《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加深记忆,为方法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
二、试用学法,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读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边读边画出语言和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并把你的体会写在语句的旁边。
2、通过探究交流,统一意见后,教师明确出有关语言的语句:(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刘姥姥是丑角,但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通过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3)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
【设计意图: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更帮助孩子理解文章人物的特点,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授予概括文本内容的方法,学能得法。】
3、汇报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1)先让学生自行画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2)再在小组内交流;(3)最后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诵读品味 回顾三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动情诵读,同桌再次互读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读写结合
1、根据本节课对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择一项内容练习。
(1)炒菜片段: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动作描写)(2)新来的小邻居
前些天,我家隔壁搬来了一户新主人。小主人是5岁左右的小男孩,可淘气啦!
一天,他轻轻地推开我家的门,“嗨”地一声,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回过头来,他 ——————————————————-————————,随手将门拉上,噔噔噔地溜回了家。我守在门口,决定等他出来是“报复”。没过几分钟,他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出来了。我拉开门,装着生气的样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闷住了,————————————————————————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下可好了,他松开我的手扭转身就逃,边逃边回过头来,————————————————————。以后,他再不怕我了,碰到我就——————————————————————。我也喜欢上了他。(神态描写)
(3)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2、同桌互相交流,修改(注意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写’挤进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有效地突破了课堂练笔的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