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拆掉思维里的墙》学习心得
《拆掉思维里的墙》学习心得
在没有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自己是否被思维的墙禁锢?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书中提到的每一种思维定式。比如,毕业后买房,享受安逸和稳定的工作,羡慕机场书店播放的成功学视频,听到朋友说工作环境好自己心生嫉妒,领导一句批评我就能影响我一天的情绪,永远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面对困难时抱怨不公平自己却止步不前等等,因此,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渴望得到答案和解决方法。
第一种,思维里安全感的奴隶。对于毕业后立即买房,成为房奴;在稳定安逸职业虚度时光;大多数美女不识路等这些社会现象,都是源于安全感的定式思维,人们都认为这些现象成为必然。其实通过思考和推敲,这些社会现象完全可以呈现不一样的一面。人们可以尝试小范围地冒一冒险,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取的安全感,结果发现原来你可以生活的更好,并不是思维中的那样。
第二种,让有趣的生命铺面而来。Intereresting兴趣指以最高形式(est)投入到当前(ing)的事情中去。很大部分人的行动都是结果导向,做事情仅仅是想要得到预期结果。然而在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他会担忧达不到预期结果,这种担忧之墙往往会把你和快乐隔离开来。比如有人看电视剧,看到第一集就忍不住看了大结局。当看完大结局,他就没有兴趣欣赏过程,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他追求仅仅是结果罢了!这样就失去了看电视的乐趣。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有趣之人,生命对你感兴趣。有趣之人,在冒险面前,勇敢尝试,失败了,收获乐趣智慧。成功了,收获成果。而无趣之人,在冒险面前,带着忧虑进入或者不进入,成功了,他会很疲惫。不成功,他会更沮丧。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时,生命也对他不感兴趣。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拒绝一切机会,那么他就拒绝了一切,他就会被社会淘汰。
第三种,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当你看到一个事物或者人,你的过往经验自然而然会引导你并得出你心中以往的结论,从而表现出思维定式。这就是心智模式,我们看到的仅是自己想看到的世界。潜意识带给你的永远都是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心智模式的有三种来源,直接体验、间接体验(读书,交流,别人介绍)、自己的摸索。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但是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才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第四种 成功学不能学。现在的成功学大师,常常激励大家获得成功靠得就是坚持,成功很简单,然后编写某某名人坚持的故事。其实坚持一定能成功吗?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如果我们要成功,我们既需要勇于坚持,也要勇于放弃,放弃那些错误的坚持。时刻回顾自己梦想,修正自己的轨迹,这样才可以成功。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什么是你的真正目标?就是那些你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这才是成功的真正目标。假想一下,如果你被放到一个荒岛上,你的目标是什么?是有一千万现金,还是当一名CEO吗?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你会把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制的焦虑,一种得到前恐惧、得到后空虚的生活当中。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而你总是在向上看,从来没有留意过窗边的风景。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可以安心地靠在窗口看看风景,然后更快上楼。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此刻在你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第五种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兴趣的三个境界:兴趣(一见钟情)是给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兴趣被快乐地强化以后,就会成为乐趣;乐趣(两情相悦)会让你在其中获得快乐,你可以快乐地进入其中;志趣(白头偕老)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然给你觉得你可以投入一辈子。对于未知职业或者事物的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通过观察,找到自己的基准线和底线,在身下73%选项中做出决定。千万不要妄图在入职时制定5年或10年的职业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是别做计划吧。道是不会改变的,你的价值观和人的天赋,即三岁看老;法会简单地改变,你做事的方法、态度等,环境的变化导致你做事的方法变化;术经常发生改变,具体的实践操作的方法道不易,法简易,术常易。
第六种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有人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句批评,一句责骂,而生气影响一整天的生活质量。如果我们的情绪总是受别人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生活将被别人控制,我们将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他们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别人来掌控他的生命。这种人通常使用虚拟语气来推卸责任。很多人对生活和工作不满意,通过从一个地方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却从来没有开心过。因为,他们把一切问题归咎于外界,导致了自己触发痛苦的按钮,从而不断选择逃避!受害者总是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导致了自己的不如意,被淘汰;掌控者总是把责任归咎与自己,这样的话他就会不断成长,同时,会受到他人的尊敬,从而能够给他带来更好的命运;做坚强的掌控者,而不做自怜的受害者,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不公平是我们生命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是一个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机会。
第七种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你是否活在父母的剧本里吗?在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可以选择你要走的路。虽然会错误和失败,但是错误和失败是人生学习的一堂必要课程和方法。而幸福在于你在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以最小资源获取幸福,享受目前的幸福。而不是要不比别人过得好,攀比是永无止境,这样的话你永远活在忙碌的攀比过程中,导致你的失败!人们通常生活在社会系统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据社会规则进行生活。在社会系统里,对人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社会价值观,有钱,有权外在价格;人的意义是提供生存发展的条件,工资、房子、车子、名声;人的成果就是工资、房子、车子、名利和权利。而自我系统完全不同,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自我价值观;人生的意义是提供生存发展的动力,如动力、激情、快乐、自信;人生的成果是爱情、亲情、友情、自我认同和宁静。
在面对困难是,与其等待浪费时间,产生焦虑,不如主动出击,好的开始意味着你成功了一半,坏的开始时意味着成功了33%,所以,等待成本是最昂贵的。
针对社会上的定式思维,只要多问为什么,多问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那么,你就能跳出思维里的墙。
第二篇:拆掉思维里的墙(学习心得报告)
《拆掉思维里的墙》学习心得报告
用两天时间把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看完了,有点小成就感,对于我这种拖拉型的人来讲这么短的时间能看完一本书实属不易。当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自己的思维有撞墙的感觉,比如想学一门艺术或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时(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弹钢琴和绘画),却担心不切实际或没有条件而放弃,在这方面的天赋从此被时间埋没,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遗憾;再比如想把事情和工作做的更好些,却因为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而退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和担忧,即使有时坚持下来而取得了些成绩的,但却从没有想过换个思维和做法其实也能达到目标。而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接触了几个特别有“意义”的新名词,例如:沉没成本,心智模式,未来价值,以及提到的等死模式和穿越模式。看完后发现这些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一个也不少,大体说是我们通常会局限在自己所看到的小圈子里,就好像走进迷宫,而当你过了这个时局,站在一个相对高的高地往回看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书中涉及一些非常现实的话题,诸如房子,职业规划,事业与职业,父母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冲突,公平公正等。犀利的分析出现代“快节奏化”生活下所滋生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法和一些应该坚持的价值观。在这里,我是特别推荐那些对自己还有要求,求上进的人去看看这本书的。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强调了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变换角度,不然就会思维定位,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是因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文中讲的很多话都很独特,也很现实,让我深受启发。比如,他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地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对于安全感,他说,是要靠给予别人而做到的,而不是靠别人的给予。还有时下流行的星座性格,他所说的绝对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我们认同什么性格,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绝对是本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工具书,也是告诉你现实原本的模样的书。我看了很久,突然明白,原来这本书表现的,就是邓小平爷爷所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还有点印象深刻的是,举例中的兴趣一族和没兴趣一族的对比,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事情不敢兴趣,是因为我们觉得他没有价值,所以我们不愿意投入。我们整日觉得生活空虚而彷徨,觉得日子无趣而牢骚不断,抱怨生活没有乐趣。但是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带来快乐。正是因为对事情好奇,投入,生活才丰富多彩,日子才充实美好!
我给自己总结了几点规划:
1.打破原有的思维(首先信心很重要,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但此处所指的打破原有思维也并非是要把自己完全否定,而是寻找更好的思维和发展方式。)
2.学会管理时间(高效的利用自己时间很重要。我不是提倡机械化按部就班,而是要找出自己时间的漏洞,反复练习,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3.多读书,培养兴趣(当你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4.榜样的力量(学习别人的成功秘诀,其实就是别人都知道而不去做的一种正常方式。)
5.实践——验证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枪实战的干一仗,才能有更实在的体会,按古典老师的话来说: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就这样。”套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中的一段话。坚守你的梦想,只要你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你就是成功的。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当初吸引我看这本书的就是前言那里那些经典的语录,文中有太多经典的语录以致于我做笔记做着都想把整本书给再抄一遍.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深刻的语句:
★与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浇花。
★有目标的人穿越困难航行,无目标的人躲避困难漂泊。IMPOSSIBLE与I’MPOSSIBLE只差一点,那一点就是你生命的目标.★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二分之一,那么坏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三分之一,而完美的开始则什么都不是,因为完美的开始是永远不会开始的。
★那些希望通过换地方来找公平的人,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落海者,他们从一个船舱,逃到另一个船舱,慢慢发现这个地方也在下沉。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你是精华;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神病--企业讨厌不断开始的人,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
★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这样:年轻的时候你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你还是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幸福是一种能力。如果你的身体营养不良,也许是因为你吃得不够好,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你的胃出了问题,你缺乏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的能力。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
最后,用我最喜欢作者的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心智之墙叫做“安全感囚徒”,您的心智里的安全感把您囚禁了起来!您的心里有很多关于恐惧的片段,这些片段会在您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重新回放出来,又或者您甚至连想都不敢往后想,如果„„那会怎样!还是不要去做了吧!这个模式会让您陷入一种“想吃又怕胖”“想成功又怕累”“想说又不敢说”的僵局。您想做很多事情,但是却总是怕这怕那,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这堵墙建成于:安全感不是坏事情,这个心智模式的形成是源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一般是由于您在过去的某个时候特别需要安全感导致的,那个时候您学会了看问题总看到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并且不断的回放这些恐怖画面,这可以让您不至于做傻事,自我保护。今天很多人还害怕出现在电视上的蜘蛛和蛇,就是当年原始人留在我们基因中的安全感模式发挥的作用。
这堵墙保护您:安全感在保护自我方面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安全感模式让您可以提前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险,让您在逃脱一次危险后依然随时对于外界保持警惕,以便于在下一次危险中间得以自我保护。
这堵墙阻碍您:在一个更加安全、多元化的年代,安全感囚徒让您损失的是大量的机会,其实很多人能力没有您强,但是他们却没有您的这份恐惧,所以轻松搞定。这让您更加焦虑,却又更加恐惧。
拆墙建议:
参考书里面的六条拆墙建议:
1.小范围的冒一冒险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远离那些可以制造恐惧的东西
4.列出来那些您担心的事情,看看有多少真实发生了,,有哪些只是担心?
5.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6.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心智之墙叫做:“受害者”,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拥有悲剧与自毁的个性。他们最常见的动作就是叹气和摇头。他们的生活主题就是“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他们喜欢聚集讨论别人的短处,喜欢抱怨自己的悲惨,喜欢感叹世界的不公平,却很少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因为好像只要这样子,就能够收获到旁人的关注了!
这堵墙建成于:“受害者”这堵墙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这也许会追朔到早早早年。早到也许当我们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一旦出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找到一个借口。然后指责他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内疚感和不快。中国的文化也很大程度的帮助了受害者倾向,我们的民族文化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意味着对受害者特别的有好处。
“受害者”模式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您会看到很类似的模式在您的父母身上发生。
这堵墙保护您: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切的关注与被关爱。“受害者”模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运行——如果摔倒,我们会通过大哭表达自己的不满,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如果没有人看到就自己玩去了。“受害者”模式在糟糕的外界环境下,可以很好的帮助您接受外界残酷的现实,获得让自己喘息的机会。对于那种生活在自认为无可改变的世界中的人,的确不失为一个生活下来的好方式。
这堵墙阻碍您:“受害者”模式的最大限制是让自己丧失生活的控制权与力量。因为一旦您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您也就放弃了自己去改变些什么的能力和希望。您的快乐、幸福和福祉也都放到了他人的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受害者经常有一种生命无力掌控的无力感的原因。
拆墙建议:
1.找到自己的最受害,最无力的情景,您最容易抱怨什么人?在什么时候?
2.很多受害者喜欢一次次的重复受害经历,留意到这个倾向,并停止它。
3.好奇一下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件事情完全不受您控制的?
4.在生活中间尝试留意一下:有没有和您一样境况的人,却有不同的反馈模式?
5.积极寻找下一步您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那些您不能做的事情。
6.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散步健身和保持睡眠都是很好的方式。
第三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有感
今年公司发了一些新进的图书,本人挑了一本,花了大概三个多小时读完了《拆掉思维里的墙》。
读这本书,感觉有点前后杂凑,前后总感觉文风不一致。特别是中间一段文字,不知所云,可能是因为没有目录的原因吧,不过没有目录也应该让读者看懂吧,还是文字编排有问题。还有就是书最后的一段,感觉有点像是作者自己调入了一个自己曾无情批判的陷阱里,用一堆名人名言,总想给读者留下点激情,或者煽动读者去“成功”。
刚开始看的很有趣味,文中所讲故事很接近我现在的实际状况: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资不多也不少、在考研这件事情上还心存侥幸、一心想着做自己喜欢的数学、有自己的梦想、需要在职场进行不断的学习、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训练或者培训等等,第一节的职业安全感奴隶看完的时候,心里也是对这本书心存期许,还推荐给了大姐和其他同事。真心说,很受启发,不过如果仔细一想的话,其实如果按照文中所述的方式生活:不要买房、不断学习、年轻奋斗、花费金钱和时间积累人脉资源、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大量的投资。这一切好像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要为了有更多的钱、更好的前程、更优秀的人生而奋斗。可是我是那样的人么,可能有时候是吧,比如在学业上、工作上偶尔会有这样的想法(学业不成功去搞数据库、数据挖掘等和数学相关的工作)。但其实我更多是一个喜欢幻想、神经质、对文字和艺术顶礼膜拜的小小的人,狂想者抱着吉他沿街流浪和去远方旅行、守着一大堆数学符号在草稿纸上感觉无比美妙的世界原理、手持话筒面对着空空的墙壁唱出最有深度但好听的rap。看看我买的书:《海子》、《沉思录》、《股市大全》、《时间简史》,两本算是文学性质的吧,时间简史虽然算是物理,但也算是一个对数学狂热的人诗意的追求,买股市大全也是为了想把无比美妙的数学原来与现实勾兑起来。可能把自己分析的太过了,不是有那句话么,stop over analysing ,life is simple。不过一切都是不定的,可能若干年后,我真的就喜欢上了职场、工作,现在还是多读点书,不管什么方面,都接触一点,对自己有好处的。
文中讲到第一个不建议青年人买房的故事,作者仔细分析了两个青年人的月平均消费以及消费方向,我感觉总是充满了一种投资的味道在里面,我向来对这个不感冒的,尤其是同事提到的车啊、房啊什么的,所以,我感觉自己内心里注定是个不喜欢安定居所的人。
下面还是摘抄一下书内的经典句子吧:
(1)年轻的时候,整是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和拼劲的年代,是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都与这些机会永远相隔。(2)个人发展的几个关键词:创业、转换行业、快速升值。
(3)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不买房,买梦想。(4)高晓松说的一句话: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下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没买房,但我俩走遍了世界。
(5)经济部独立一位着梦想不独立(这个我深有体会,大学的时候喜欢音乐,但从来没正式的抱过一个学习班啊什么的,也不是自己没机会挣钱,只是挣钱太少,总感觉自己花的钱还是父母的,所以总是不敢花)。
(6)最希望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7)购房购的是一种心理安全感,安全感真的来自于一套房子么?即便房子可以换回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值得么?
(8)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9)职业安全感奴隶、爱奴
(10)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在身边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一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赖任何人生活的能力)
(11)尝试:上帝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12)试试看给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职业打电话,是这推销一下自己。
(13)在安全的地方,试一下冒险。
(14)当你有恐惧感和紧张感的时候:fuck you ,that is me anyway.(15)你如果受了伤,你也帮助他人减轻痛苦。(16)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17)乐趣来源于权倾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18)成功的尝试带来成果,不成功的尝试带来智慧,不管成不成功,投入带来快乐。
(19)为你的生命找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永恒乐趣带领你穿透生命的无常。
(20)成功学不能学。
第四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肖政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了。拿我们自己来说,身边有许多不同的人,每天会发生不一样的事,哪怕你说你只是吃喝拉撒在家宅一天,你自己可能在这个狭小的领域里没怎么变,但在你所处的领域之外不是。我们开始收到好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你认为好的,有你认为坏的,有的,你甚至无法去评判它是好是坏。所以,在喝够众多鸡汤与毒鸡汤后,我明白一件事吗,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好了,言归正传,说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首先是许多大V,学者推荐,从他们的推荐语中其实就可以简单知道这其实一本告诉你,或者说,分享一些故事,用现实例子,引经据典,来解答一些当代青年或者工作者的疑惑吧!这里的疑惑,恐怕也就是基于我们从小建立起的一系列思维搭建,当我们不断长大,突然或者不断遇到变化的现实社会中新的思维逻辑从而产生的一种碰撞。我们开始分不清到底谁对谁错,于是作者古典结合过往的经历,所见所感,告诉我们去拆掉那些固有思维的墙。
我想分章节来探讨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首先第一章,讨论了我们很多人会有的安全感的问题。在梦想面前,我们是选择现实安定,还是选择挑战突破?在爱情面前,我们是选择死死抓住不放,还是选择给彼此一些空间。书里告诉我们,安全感是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凭空拥有的。正如书里有人说,房子让我有个家的感觉,这使我有安全感,对爱情的强烈控制欲占有欲,让我有安全感,没有了安全感,就感觉很恐慌,很不安。但在另一面,有人在别人买房当房奴的时候提升自己能力,学习东西,周游世界,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有人在别人被爱情死死禁锢时面对异地恋都已经能过得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这些人觉得自由,挑战,才是他们想拥有的安全感,他们能在这些过程中拥有而不是一味的去索求。
第二章讲述有趣的态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意义。身边有许多人兴趣很少,对于许多东西都不是很有兴趣,他们的生活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天天流逝,而这个时候,有人已经完成环球旅行去过了很多地方,有的人不断写作已经获得金奖将要成为一名作家,有的人喜欢唱歌不断参加比赛有天就真正成为一名歌手。兴趣可以是一种爱好,有趣可以是一种态度,我们需要对生活保持一种热情,满怀热情骄傲的生活。
第三章谈心智,其实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讲一个人的成熟。我们如何看待星座,如何看待金钱,我们如何看待爱与被爱。当我们真正看清楚如何去面对这些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一个人的成熟包含好多面,这个范围很大,简单的说,他可以是我们看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原则,一种理念,也许就是所谓的三观。心智成长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维重组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拆掉一堵旧墙,建起一堵新墙,以一种更客观,更正确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第四章,说成功。想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都已快过时了,因为后来我们明白,反思总结成功前的一两次失败,那种失败才是成功之母,不断失败没有进步的那不是,我们常常励志,但却忘了去实践反思。我们也都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前提条件,找对方向,不断收获。是金子总会发光,首先那得是颗金子,其实还得挖出来,不断清洗,打磨,才能发光,这才是成功。成功的故事很多,实现自己的才是你应该做的。
第五章,工作,职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如今我们会面对今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再工作的问题,是选择工资高的工作,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在一个地方不断停留,还是不断变化挑战。这没有确定的答案,每个人可能因为不同的人生追求而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我,我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往上走,不断学习挑战。但我也学会等待,也许现在的工作可能不太好但谁知道今后呢?也许那时候你会喜欢上它。我学会坚持,如果是对的,我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总的来说,当我们今后走进社会,职业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阶梯,一个踏板,如何实现在这背后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活着的态度。我们有喜怒哀乐,生活中遇到的事会不断改变我们的一个态度,一个心情,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人生很长,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活着,快乐活着。悲伤失落有,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它变到最小。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太多,但是公平也很多,每个人出身不一样,但追求幸福的权力一样,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幸福快乐活着。
第七章,幸福。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体验,感受。书里告诉我们跳出原有的设定,对损害自己幸福的事说不,我们要做好自己,去拥抱世界,双赢是获得幸福最好最快的方式。上帝最残酷的给别人美貌,给自己丑陋,生活不断的对比,我们不幸福。但很巧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学会去改变一种看法态度去拥有抓紧我们自己的幸福,某种程度上说,幸福不是被别人偷走的,而是我们自己弄丢的。
第八章,尝试。书中把它强调在成功之前,虽然如此,其实尝试不只是面对成功,成功只是我们在尝试一件事后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成功需要尝试,我们会在尝试中发现新的东西,那其实就是尝试的收获。文中也说,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所以,别怕失败,去尝试吧!
第九章,说规划。我们常说人生规划,为什么要规划,因为我现在明白,规划能让我们知道要走什么路,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它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一点,走的弯路更少一点,为此我们规划人生,不断发问,残酷的世界需要我们温暖的规划,我们才能走的顺畅,遥远。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本好书,也许会被披上鸡汤文大合集的今天它依然给我们许多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迷茫青年男女一些提示,一些启发,它能在某些我们都懂的道理时推我们一把,在某些不太懂的地方给些方向,供我们选择前行。正如我标题所说,道理很多,自己去懂,当我们拆掉了思维里的旧墙,那面新墙,最后还得我们自己重新去修!
第五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对于幸福、成功、事业,我们往往纠结于世人的看法……这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脑海中处于相当强势的地位,它们驾驭我们,操纵我们,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剥夺我们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在碌碌无为的平庸状态中变得心安理得,在浑浑噩噩的麻木生活中变得浑然不觉……这可怕的固有思维模式,就象建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堵墙,严严实实地挡在了我们寻找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你甚至会认为,我这样的人或许就应该这样活,因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命运。《拆掉思维里的墙》将为你开启一条崭新的思路。在古典辛辣的描述中,我们惊觉习惯、麻木以及无所作为的可恨和可怕,并且在鲜明的对比中,坚决地走出这个虚幻的天堂,勇敢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内容简介
对于目前的生活,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家人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
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从“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二、作者介绍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现为新精英生涯总裁。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CBCC中国首席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国内不超过10个同时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高级职业指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与企业教练4个认证的生涯发展专家,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职业规划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CCTV《科技博览》、北京台《天天阅读汇》、凤凰台《一虎一席谈》邀请职业发展专家,《中国教育报》《新前程》、新浪教育、中华英才网等媒体职业规划专栏作家。
三、目录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第三章 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第四章 成功学不能学
第五章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第七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第八章 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第九章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
四、心得
开篇所讲的安全感,对我启发很大,我是一个经常会向自我营造的安全感屈服,依赖性很强的人,按原文的话讲是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算得上是一种自卑吧。这一章作者找回了被浮嚣所掩盖的一个很强大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一个人活得很好。提到这里,作者也谈及了婚姻与爱情的经典话题,1)依赖不是爱2)不要把爱自己当成爱别人3)把喜欢与爱搞混,喜欢是指行行为的,爱则是指向一个人的本身。后面作者相应的提到了怎么样提高安全感,怎么样战胜恐惧,怎么样建立自信,从依赖中独立出来等解决方法。我认为这一章最主要是让读者认识到被安全感奴役,自信心不足等一系列不容易被发觉的问题,至于解决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中有几个方法很具有参考价值和生活智慧。
第二章的讲的是兴趣问题,和老生常谈的有所不同,作者通过对
比有兴趣一族和无兴趣一族的生活现实向读者呈现残酷的反差事实。其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根本性问题在于投入。其实我觉得有兴趣和无兴趣所指的有点像事业和职业。大多数人所选的职业或许是出于无奈,但是在职业之外,每一个人都有坚持自己事业的权力。通俗一点的讲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不为了这份学习后的成果,就为了学习这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正是因为不在乎学习成果而成就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习不是一件强迫性的事情,快乐就是最强大的驱动力。
第三章讲的是心智模式以及不同心智模式所对应的不同生活方式。刚看到导言就想起以前看过一本关于幸运的书,也想到了吸引力法则。先前所有的怀疑顿时找到了一个算是‘科学’依据,幸运和吸引力法则并不全是虚张声势,空穴来空。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的心智模式就像一个过滤器,不自觉的过滤掉自己不关注的信息。心智模式也被人们称为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势,而不同的心态就是心智模式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我们说要学积极的态度,其实我们真正要学的不只是态度,而是这种态度背后的强大的心智模式。认识到这个强大的‚心智模式‛的特点,我们就能运用它。每一种心智模式都有局限,最明智的作法就是辩证法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
应该经常保持警惕,及时洞察心智模式下的局限性因素,避免墨守陈规。
第四章涉及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成功学的毒害。特别欣赏里面的一个观点;成功就是越走越近,成功就存在于过程之中。有自己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去实现它,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功。还有就是不要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摘录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走起来,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当你疲惫,那就歇息,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是成功
第五章的标题是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里面提及了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容易犯的错误,也涉及了如何求职,如何做职业规划,如何在一个好的职业上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非常现实。打破后悔模式和错过模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超过这个底线,就大胆的做选择。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具体的还得根据事情轻重缓急灵活运用。可以更清楚的认知职业内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六章讲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快乐是可以选择的,是每个人不可剥削的权力,你选择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公平,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与其争论公平,倒不如做一些让这个世界尽量公平的事情。
第七章幸福是一种转换力谈及了当代社会青年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矛盾:自我价值观与父母价值观的矛盾。我们知道了对父母的逆来顺受,其实只不过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一场漫长得没有终点的伤害,只有我们真正找寻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才能带给父母真正的幸福;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里不仅存在一个‚自我系统‛,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会系统‛,在左右自己对幸福的满足程度以及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程度;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最为昂贵的东西,而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第八章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讲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拖拉。里面阐述了等死模式和穿越模式,非常客观的指出与其在等待中痛苦挣扎,不如在行动中拼搏。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战胜拖拉〉里面就很好的诠释了等死模式的痛苦: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的
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第九章的题目是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为你的不坚持,却让别人进来布置,但是你不要忘了,在里面住一辈子的人还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为什么你的东西要任由别人来给你贴标签呢。你是为你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幸福不是指比别人幸福,而是你认为什么是幸福,那就是幸福,它不是个比较级,不需要参照物。
五、分享
(一)本书经典语录
★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不买房,买梦想。★ 人们购买的,其实是内心的“安全感”。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的发展时光。★ 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 能力=天赋*时间,如果有一件事你没有成功,那不一定是欠缺天赋,而是欠缺时间。
★ 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奴隶!
★ 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
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 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释迦牟尼放弃王位,坚持了智慧,鲁迅放弃医学,坚持了救国,李开复放弃了法学,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可以安然的放弃,投入更好的方式。他们知道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 回顾你的生命,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是来自于生命深深的底部?那些最艰辛的日子你默默地坚持,那些黑暗的日子你的眼睛里面闪着理想的光。回顾过去,那是你生命中间一无所有的时刻,也是你生命中间走的最快的时候,而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 当你疲惫,那就歇息,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是成功
★ 成功就是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二)媒体评论
有的书好玩,但看过之后你会忘记。有的书对你有帮助,但阅读之时饱含艰辛。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特别对年轻人来说,本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和丰富的事例,我相信会在某一个点上触动心灵,甚至会改变你生命的轨迹。
——著名作家 毕淑敏
人们经常艳羡别人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按照本书的介绍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当当特约评论员 粉红猪猪侠
(三)拆掉思维藩篱,快乐高效工作
1、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很多人会抱怨,目前的工作并不是我喜欢的,我不会在这个岗位干一辈子的,只是目前生活所迫无奈的选择,所以,对于这份工作,我无法投入热情。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就应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无论喜欢与否,你花费的是你的时间和生命,既然不能选择,那么,就努力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绚烂一些。无论哪种工作,它都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窗,提供给我们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投入了热情,你就会从中发现乐趣,收获快乐,从而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2、精细化营销,需要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精细化营销在企业的
营销活动中提的越来越多。一个营销活动,上级部门的文件中,营销流程已经详细到每个细节。但是,每个地市、县区,甚至城乡的客户群体,其消费观念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营销效果肯定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作为一线营销人员,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多一些创新精神,根据各自的地域特色,找出业务的不同切入点,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否则营销活动将流于形式。
3、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是提升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习,就是在退步,在日益和时代脱节;不学习,就会逐渐丧失工作的能力。市场营销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学习业务知识,学习营销技巧。在工作中的学习,有时是不为了这份学习后的成果,就为了学习这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正是因为不在乎学习成果而成就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习不是一件强迫性的事情,快乐就是最强大的驱动力。只要保持这份快乐学习的心态,努力去丰富自己的内涵,终有一天,你会惊觉你耕耘的那片土地上已是花开满园。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思路大胆,内容震撼,读后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还包括如何寻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幸福。在成功的道路上,你需要的或许是勇气,胆识,取舍,努力。而在幸福的道路上,你需要的却是满足,珍惜,智慧,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