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哥德堡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www.xiexiebang.com
游哥德堡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理由:哥德堡植物园是北欧地区最大、最好的植物园,占地面积150英亩,位于哥德堡市中心且交通便利。每年有近50万游客游览草本植物园区、可食用蔬菜园区和旺盛的长植被园区。然而真正珍贵的则要数岩石园区了,其在米其林“绿色指南”中被评为三颗星,拥有6000多种不同的沼泽和背阴植物。
园中的野生杜鹃如同1600种兰花一样令人印象深刻,温室内种植着另外4500多种植物,而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复活节树,这种植被在其发源地——复活节岛已经灭绝。另外,哥德堡市中心的城市运河旁的Trdgrdsfreningen公园也属于植物园的一部分,是一处非常受欢迎的聚会场所,特别是在夏季,这里经常举行音乐会和演出等。在这座公园里,还存在着非常流行的棕榈屋,种植热带和地中海的树木和植物,同时,玫瑰园中有多达4000种不同的玫瑰。
#户外攻略#。爱乐活旅游玩乐户外攻略。
www.xiexiebang.com
大自然才是最美的
植物园中的空气都是甜的
www.xiexiebang.com
美丽的植物园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www.xiexiebang.com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c3098eefdb26a8f7a77f1ffe?from=wenku/?from=wenku
第二篇:浅析自然之美
浅析自然美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课程论文
(美学概论)
题目:浅析自然美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朝霞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 金融学
班级学 号
2011年 12 月 25 日
浅析自然美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界中的美,不计其数,有待人们慢慢去
发掘。当今,许多美都是经过包装、刻意装饰的,不是所谓的“自然美”。自然美,是一种不经装饰,由内而外的美,它包括原生态的美和人类改造过的美,它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立场,追寻真正的自然美,并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关键词:自然美;追求;变化;人
正文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自然界就不断地以自己的形式向前发展着。经过一系列的地质变迁,才有了浩瀚的海洋、辽阔的草原、无垠的沙漠、巍峨的高山。。。这些形态万千的自然元素共同绘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景画。几亿年以后,人,这一物种诞生了,他们开始探索自然、亲近自然,逐渐发现了自然的美丽。
那么自然之美到底是什么呢?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事物之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农田、园林、建筑等;另一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对象的美,如星空、大海、山川等。它们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对事物美的感知,从而产生一种追求美的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追求“美”的心。
美,又从何处寻得?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在碧海边,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阵阵浪花。
中国人对“自然美”追求,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庄哲学”。老子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希望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的改造,回到“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中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推崇,也体现了一种淡泊的处世观。这对后来中国美学的主流——意境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庄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他提倡“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
物之理”。(《庄子·知北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明确地指出了美存在于“天地”,即大自然之中。庄子的这些看法,是要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去寻求美。这也对后世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自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开始,“自然美”就在不断地出现与更新,各种自然之美也只有黑夜与白天相交的那几秒,他们是在一起的。然而,“自然界的生命集中于一片无边的盛白上,其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河,都蕴含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自然事物千变万化,有时候,美只是一瞬间,就如昙花一现;有时候美很简单,就如你对朋友会心一笑;有时候,美又很难被发现,如人们的心灵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美容院做整形、做保养、减肥等,他(她)们只有一个目的:塑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漂亮。这也与当今人们的审美观有很大的联系,靓衣服需好身材来相配,脸上没有瑕疵才悦目。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打扮得体,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不过,在我看来化浓妆或整得完全不像自己,就有失偏颇了。造物主在塑造人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双胞胎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一种自然美,虽然有评比,但是人人都应该有自信,都应该为自己而自豪。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另一个人来发现你的美,那个人就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所以,我们不必为了自己貌不如人而自惭形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纯粹的自然美已经绝迹,更多的是融入了人类活动的“美”。哲学上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自然美的领域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扩大的。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为人类提供服务,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巨大魅力,并且这个过程还在不断地持续中。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界也是无限的,浩瀚的宇宙没有尽头。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在论述这类自然美时说:“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它们的壮观。令我赞赏的是人如何轻易地与如何伟大地改变了自然”。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美,凝聚着人的劳动,能唤起人们的审美的愉悦之情和自豪之感。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夏日碧绿的荷塘,秋日金黄的硕果,冬天墙角芬芳的寒梅,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颜色,有了人类的参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们作为人们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是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给人以美感。
当然,自然美,也有人类遥不可及之处,就如太阳。它“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因为它是“自然界的生机的源泉,恩泽万物,它给了我们生活的温暖,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暗淡而悲哀。然而,由于其温度太高,且离地球大约有15210万千米,以至于我们无法靠近它,更谈不上改造它。又如深不可测的海洋,虽然有潜水艇,但是海底世界依然是人们不可触及的地方。所以,在自然美面前,人类也有渺小的一面。
总结
自然美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显现。自然美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与人类的社会实践以及审美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命之有限,宇宙之广大,历史之璀璨,都需要自然美来填充。人们的精神世界,若缺少了自然美,那就会变得空虚寂寥。所以,自然美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美学原理》,克罗齐(意)著,朱光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美学导论》,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美学四讲》,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5] 《谈美》,朱光潜,中华书局,2010
第三篇:承自然之美
承“自然之美”
摘要: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随时间的变迁而转变,与自然的关系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生改变。面对自然的馈赠和报复,人类欣喜之余会沉着面对。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慢慢深入人心。承“自然之美”,人类的发展需要和谐。
关键词:认识自然;馈赠;报复;自然之美
引言
“人与自然”,看到这个词汇,令我最先想起的便是中央电视节目《人与自然》。渐渐远离土地的我,对土壤的味道不再像父辈们那么熟悉,却能在《人与自然》中感受到它的神奇;立足于不到40平方厘米地球面积上的我,双目直视的世界何其有限,却也能在《人与自然》中看到它的缤纷多彩。我们生于田园,又生于水泥钢铁;生于雨林密布,又生于烟云弥漫。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世界变的越来越不同;随着人类的进步,自然也变的越来越不同。自然眷顾过我们,也伤害过我们。面对自然的“多情善变”,我们该如何?“人与自然”究竟是像《人与自然》所言的那样,还是另有面孔?对于自然,我们一直在探索;对于它,我们一直在接受考验。
1.认识自然
1.1人源于自然
人来自哪?自古就有这个问题,至今我们仍旧在探索,寻找着自己祖先的足迹。因为思维的抽象性,我们也不太容易弄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容易使我们遐想),但从逻辑上,我们却能比较清晰的认清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证明自己来源于自然。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我们吃的,用的,包括自己都是分子原子组成,他们来源于自然;从思想的角度看,我们所想的素材都来自与自然,想的物理基础-大脑属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所以,人源于自然。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最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粮食;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形式表现出来。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
[1] 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对于思维和意识,在他们的著作里,给出了这样的解
释,“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那么就会发现,他们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是是自然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像适应的。”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疑问来弄清这一事实。没有自然,哪来人?没有人,哪来人脑?没人脑,哪来思维和意识?没思维意识,哪来精神的世界?所以说,人及和
衍生出来的一切都可以说是源与自然。
1.2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虽然来于自然,但并不是说人臣服于自然。人之所以是“人”,也表现在他对自然的影响要比其他任何一个物种明显的多。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这些更表现的突出,如一颗原子弹足可以是山脉夷为平地,使物种灭绝。因此,可以说人主体,自然是客体。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并且这种关系,也得到时间的延续,“人通过生儿育女是自己重复出现,所以人始终是主体。”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体现,我们对自然的改变超乎想象。桌、房、车、网球拍等等,这些都不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产物,因而我们接触的自然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化了,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将随着地球的这个环境的消亡而消失,但种种可以看出,人这一主体的明显行,甚至,出现了“人化自然”这一名词,来形容人对自然的作用。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更主要的表现是人类对自然的变革上。第一次是农业的变革,农业的产生及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直到今天,农业不但不能控制气候,还不得不受气候的控制。”第二次是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往返,大陆一洲一洲的垦殖,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底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试问在过去的那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而从如今的观点来看,信息化更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的足迹已经涉足到了遥远的太空。也学在不久的将来,和我们紧密相连的不仅仅是地球这个小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太阳系中其他的星球,甚至是更太阳系之外其他的存在。
2.馈赠与报复
2.1自然的馈赠
最近,一部关于饮食的纪录片在网上广为盛传。《舌尖上的中国》,该系列中以生动真实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部系列片的台词中出现最多的一句短语是“自然的馈赠”。的确,没有原料,哪来美味的菜肴。可是,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又何止在饮食呢?
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也可以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首先,土地是自然给我们最大的馈赠。“土地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曾经这样的提到土地的重要性。的确,没有土地,我们是不能发展到70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的。至今,农业仍是各国的立国之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对于土地的重要性更是深有体会。其次,丰富多彩的物种,为人类的进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光靠土地种植植物,我们摄取的能量和营养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蛋白质,脂肪等都需要动物来给我们补充。虽然大豆等植物含有丰富蛋白质,但是只有豆腐的出现,才让它很好的符合人类的进食习惯;不然,大都吃多了,我们不免有些肚胀排气之感。即便如此,我们的所需仍然不够,真不能想象如果
没有动物的存在,我们是否会有今天这般的体格。当然光靠吃,我们是不行的,动物的存在对我们还有更多的意义。作为威胁,它是我们的祖先变的强壮;作为同伴,他也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比如,打猎是,猎狗给我们的帮助,耕地时牛给我们的卖力,马就更不用说了,使我们的效率增加了数倍等等。最后,是矿产资源给人类进步带来的便是飞越。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当然这与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但是,铁器的出现对从业来说何况不是一个化时代的事件?工业革命的出现更是把矿产资源的重要推到顶峰。到如今,我们所接触到的东西几乎都与这些矿产资源有密切的联系。汽车,飞机,轮船,卫星,房屋,电器,等等,都来自于金属矿产;在这些东西的制造过程中又离不开煤,石油,等这些重要的能源资源,当然能源资源更重要的作用也在于给人类带来了持续的光明和温暖;另外,我们也可以认为风,水,太阳能,核能等,是广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因为他们在人类的以后发展中必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这些物质资源是自然的弥足的馈赠,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思维的根基。首先,自然为我们解决了物质上的需求,为我们进行脑力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自然资源对人类文化的繁衍,发展和传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群体,而且很大群体,群体的生存必然靠自然资源。其次,令人争议较多的是个人大脑活动,如想象,创造等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如禅悟,这些和自然资源难道有关系吗,尤其是抛开营养上的支持。事实上,我们的思维何尝离开过自然这一母体呢?从自然科学上来说,数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绳结的出现,而绳结的诞生岂是上帝的杰作,是对自然作用(劳动)的需要激发了我们这一举动,才有现今的高等数学,甚至更复杂,抽象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切发展的源动力就是自然本身。关于其他自然学科,可说他们大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当然,其他自然学科也是为我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等其实人的空想。人文艺术,也可以说是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没有神奇的自然,何来“神”的诞生,宗教无从谈起;没有千姿百态的自然,何来绘画的灵感,更没有文字的诞生;没有生动的自然,怎会有各种乐器,更何况优美的乐章;没有自然,我们也放松的感觉都没有了。
可见,自然不仅创造了我们,还馈赠给我们了很多很多。
2.2自然的报复
面对自然的馈赠,我们“受宠若惊”,然而自然是有自己的法则的,更不要认为我们的科技已经征服了自然,因为种种现象表明,我们正在受着自然的报复。“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结果消除。”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这样提到。
工业革命给人来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快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让我们高歌一曲,可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让我们也饱受创伤。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些是当今世界的十大环境问题,自然正在用他的方式来反抗人类的扩张与侵略。就拿气候变暖来讲,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
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还是一颗原子弹,它可以使山脉夷为平地,但也可以是它几十年寸草不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可是我们给自然带来的破坏潜力也越来越大,自己受到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2012不是世界末日,可是自然的报复,我们怎可忽视。[2]
3.承“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纯粹的敌人,想要征服,我们万万不能;把自然当作奴隶,无偿的使用,我们万万不能;把自然当作“神”(姑且这么说,这里只突出它的地位),我们也万万不能(谁敢动神的一分一毫)。自然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资源之库,也是我们的垃圾之场;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发展,更要继承“自然之美”。
面对我们人类过去发展造成的恶果,我们人类如今不再犹豫处之。5月5日,这天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呼声传的也越来越远;植树造林,杀而不绝;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再改变,对自然的关系在改变。
当然,正如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的道路也是曲折的。承认“自然之美”,继承“自然之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是,“在事实上,我们一天一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去认识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进货较远的后果。”[3]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我们人类已经试图遵循自然的规律行事,这也许是我们人类成熟的表现,也是我们理解自然过程中的进步。4,结语
总之,如果说,掠夺式开采是孩童时期的人类的调皮所为,那么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我们需要悔过,但无需陷入“自然之神”而无法自拔;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成熟的变现,那么我们要依循规律,更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自然;如果说,自然给我们像母亲一样,在给我们馈赠的同时,也给我们了惩罚,那么面对自然我们选择的是反哺与善待,而不是不理不睬;如果说,承“自然之美”已入人心,人类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更加快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45.[2]“百度百科”,.(2012/3/30).[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350.
第四篇:感受自然中的美
考场作文: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
请以“自然界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问题自定;不少于600字。下面是一考生佳作,与大家分享:
感受自然中的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大自然中有着无数的美,其中的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只是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朋友,现在请与我来一起感受自然界中的美丽吧!
蚂蚁的美——勤劳
自然界中,蚂蚁扮演着不知疲倦的劳动者的角色。
春天,他们紧张地修筑巢穴。你叼一块石子,我拿一片树叶。每一只蚂蚁都在尽心竭力地努力工作,呈现出一片辛苦劳作的景象。
秋天,蚂蚁们又开始为过冬的粮食而加紧劳作了。放眼望去,每一只蚂蚁都在忙碌着,呈现出了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我从蚂蚁们的勤劳感受到了蚂蚁们的美丽!
蜘蛛的美——顽强
自然界中,蜘蛛扮演着艰苦顽强的角色。
蜘蛛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织好了一张宽大而又美丽的网。但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雨,雨滴毫不留情地打在了蜘蛛织的网上,一个大洞显露了出来,“嘀嗒,嘀嗒„„”雨滴一个接一个地落了下来。蜘蛛织的网就满是大洞。但蜘蛛却顽强地补着一个接一个的洞。终于,雨停了。在蜘蛛的顽强努力下,它的网也补好了,彩虹架在了它的网上。
我从蜘蛛的顽强感受到了蜘蛛的美。
我在这些动物的勤劳、顽强中体会到它们的那份美丽。因为有了它们,我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份独有的美!
第五篇:触摸自然 感受美奂
触摸自然 感受美奂
我虽然出生在美丽的张家界,美景甚多,但我还是很贪婪,很想触摸华夏的每一片胜景自然,用心去感受众多的美景。
梵净山,我多想亲临之颠,感受它不同于张家界的另一面。3月29日下午,我和我的几个知己驴友同事,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冲动,一拍即合,带上美丽的心情出发了。
从家乡途经永顺、保靖到花垣,一路颠簸四五个小时下榻一酒店,两间房只花200元(100元/每间),好便宜啊,而且条件还不错。
第二天6点许,天还不亮,我的知己大哥就催我们冒雨行进……一路还算顺利,到达梵静山南大门还只有10点多。我们3菜1汤只花87元饱餐一顿就匆匆进山了。
真正的登山处是鱼坳,以往驾车可以直达。现在只能坐“环保车”(实际就是面的),与我们张家界不一样,不含在110元/每位门票中,要收费,10元/每位。
到了鱼坳,知己大哥临时改变登山路线:上索下行。我们腾云驾雾,穿越数座山峰,30多分后到达上站。
出站后,随着密集的人群、头顶雾雨向蘑菇石拾级而上。阶梯全是木料作成,蜿蜒崎岖,穿梭在森林之中,各种不同的树木以不同的姿态或倚立在左则,或倚立在右则,或倚立在中央……欢迎我们的到来。贪婪的我左顾右盼,目不暇接不愿放过一处美景。终于有树木看不惯了,就象大人敲打顽皮的孩子那样,轻轻的敲打了我的头一下,惹得同路人一片大笑。我尴尬的疾步如飞,径自追赶我前面的驴友同事去了。
在蘑菇石,追上他们,如进仙境。身边不时飘过白云,雾茫茫的一片,忽隐忽现。我们努力欣赏每一个精彩美景瞬间,努力搜寻着金顶……终于,云雾散开,看见了金顶所在。我们高兴的向它奔去,和游客们不停的竞抢镜头。
要上金顶,只有2条途径,一是逆时针右上左下,二是左上左下,没有第3条途径,顺时针左上右下,更没有第4条途径右上右下了。可见右边的路是何其之险,要逆时针右上左下的寥寥无几。我们打足精神,决定担当勇者,选择逆时针右上左下的攀登途径。我们小心翼翼,一步一步钉牢走稳,盘旋而上,置身金刀峡中,天仙桥触手可即。我们登上天仙桥,穿回释迦殿与弥勒殿之间,从四面八方向下俯视,美景尽收眼底。向上伸手,仿佛天就在手心,自己 就是擎天英雄,“手可摘星辰”,自当不在话下……
游览完金顶,已是下午1点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新金顶,棉絮岭……也好,梵净山,这次留下一丝欠意,下次我要唱着歌儿从护国寺、棉絮岭再来亲吻你!我们沿着万步云梯,听溪水淙淙,缓缓而下,到达停车场已是接近5点了。我们驱车经江口、铜仁宿凤凰。
31日7点多,吃罢早餐,我们向张家界出发。10点许,到达古丈,他们提议看看坐龙峡。我因为腿疼没有去,随一位美丽纯朴善良的苗家媳妇来到大寨(张家台村),等候他们从这里出来。利用空闲,我欣赏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为他们定做了可口的苗民农家乐特餐。我虽然没有去看坐龙峡,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此行虽因计划不周没有完全尽兴,但我不后悔,因为不仅触摸了自然,还从不同角度感受了美奂。
2013-4-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