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心得 图形创意
剪纸感受
研究生阶段第一次接触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剪纸的材料和制作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自己内心总是把它看得很简单,很容易。然而,在戚老师的引导下:第一个剪出蝴蝶,当时心里还想:嗯,蝴蝶吗,我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有什么剪的。殊不知当自己下刀的时候才觉得想把手中的纸剪出具有美感的蝴蝶是那么难,于是接下来的想剪出自己的生肖,自己也是凭自己的感觉在剪,结果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牛,而是其它的图案。尤其是下午用5分钟剪个太阳,心里想还需要5分钟吗,我只需要5秒钟就可以。然而,事实上我错了,而且错的还很低级。
特别是贾伯涛在分享他的作品时,自己的内心很难受,为什么他能剪出那么美丽的图案,而自己却不行,这原因出到底出在哪里。在戚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的理解到:由于纸的材料所局限,剪纸艺术又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这种特点的运用又丰富和促成了剪纸画面的紧凑和完整感。这样,也就使剪纸的构图有别于一般性绘画,它运用整体构图,适形的手法,并且由于纸的特点,大多数作品以“满”为美。剪纸作品中的夸张是非常重要的。艺谚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背石头。”像文学作品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这里我更体会到适当的夸张从而打破正常的比例关系,强调整体而明显的形态动态并与其气息相通的线条来概括。
下面是自己对于剪纸过程感受的总结:1):三个这样的快题练习,用剪刀和纸去表述自己的内在,是很难的,而自己想剪出的图案,在心中是否有画是关键。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剪图形后面的东西!2):为什么没有剪出好看的图案,首先自己没有优化好自己行为系统,并且对图形文化寓意的把握很欠缺,同时从自己最开始从生物学角度去模仿和去杜撰,到现在自己知道不能单纯的模仿,而应该自己创造并渗入文化寓意在里面,以便达到自然升华。3):现在自己是初学者,从简单的图形入手,由简单到复杂。正如剪出太阳,我知道将纸折三到四次,可就是剪不出想要的效果。原因之一:自己心中对非对称和对称框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戚老师常说:设计未动,文案先行。扶手处处处是学问。立意为先,折叠是为了确定框架体系。可现在自己还是困惑的是:有了框架体系,怎么剪出美丽的图案啦?
通过以上认识,非常明确的暴露出自己的问题:1)自己脑中存储的信息不够,自己对知识的把握不足。2)对于整体框架结构自己不明确。3)自己平时练习少,正如戚老师说:绘画画的人不一定会剪纸,会剪纸的一定的会画画。自己的空间立体思维比较差。4)所有创意的立脚点总是:文化意义,同时对于方法上的把握应时刻牢记:扬主抑次,区别对待,从而具有节奏、秩序、规律。最后真心的感谢戚老师,您的一堂课让我终身受益。
第二篇:图形创意心得
图形创意教学方法
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进行课题创作之前先给学生一些优秀作业的欣赏,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创意,鼓励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课题作业的设置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我们首先从最简单的元素和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和有意味的形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并能动手画图的良好习惯,通过训练消除初学者对于新课程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信心,初步系统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化表现的意识。
在进行课堂作业的时候首先找学生比较熟悉的的事物比如眼球的创意图形,眼睛都具有什么功能呢?眼球的形状和眼睛的功能联系起来可以形成怎样的形 苹果的空间构想。
以一个真实的苹果为想象对象,用工具如小刀等,对其进行实际的空间构想。
训练目的:在具体操作中感知空间,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着眼于对客观空间形态的观察认识与真切表达,增强造型的理解性思辨的能力训练,丰富图形空间观念的形成。
因为大家经常用电脑上网,所以对电脑键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这里让同学们用键盘上数字1、2、3、4、5、6、7、8、9、0及其上标符号!@#$%∧&*()等创造出有趣味意义的QQ表情。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发散的速度,检验在限定时间内产生的创意数量的多少,尽可能地进行思维发散,以最大限度取得好的创意。
学生刚从安徽写生回来,所以我要求学生以“安徽印象”为主题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在进行安徽印象的创意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安徽特色比如木雕、石雕、独特的服饰、街道特点等融入到画面中,有些学生的设计很不错,将安徽的建筑、窗子等融入到画面中。
超比例的放大缩小练习,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改变物象正常的比例关系,对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进行再创造。第一步,任选一个事物,如动物、昆虫、工业物体等,用黑白两色描摹出物体的全貌;
第二步,选取第一步中物体的局部,保持物体的可辨认性;
第三步,选取物体的局部使其抽象化,直到不可辨认; 第四步,给第三步中的抽象局部上色
这主要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打破传统的整体性观察,发觉局部、碎片的各种新的图形的可能性,用超常比例及微距观察方法创造新图形。
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以下是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的总结在学习了图形创意课程之后,我认为自己收获很大,对自己创意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首先,图形创意中,所谓图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等等,它也可以是具体的图纹图案,例如衣服的花纹,建筑的雕刻等等。那么,去发现,去绘制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形,就成了我们上这堂课的目的。这门课就是要让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状,让后通过我们的大脑加以组织,加以润色,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出来。
其次,所谓创意,其实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多看,多想,多借鉴。
多看,在于有事没事就要看看你周边的人和事。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眼,就会成为你日后重要的灵感
多想,每当看到一些奇特有趣的元素,你就应该展开联想,训练自己的这种思想习惯,这样,你就会比别人在寻找创意的途中,会更快,更便捷,因为你的脑袋承载的元素多余别人
多借鉴,就是多看看那些有名的创意,想想别人之所以这样创意的原因,你能想到吗?不能?为什么?不断在借鉴中成长自己。
我觉得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并且大胆运用于其中,这才有创新,这样的作品才是自己的,不是一味承载别人的想法而失去了自我。
我认为这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想的习惯,能够联想创意对于我们日后的设计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好的基础
第三篇: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对于刚踏进设计院校的新生,达到绘画基础课教学要求之后就要面临着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的转化。图形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图形又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外延,图形创意课恰恰具有绘画和设计的两方面特点,是使学生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换的过渡课程,能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绘画基础能力之后拓展设计思维和表现空间,并结合专业教学具体要求将绘画造型因素融入设计。其间,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将创意思维的方式方法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完成思维的转变就成为课堂教学面临的难点之一。
同纯粹的绘画作品相比,图形创意更关注概念的形象化说明与阐释、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注重作品的社会传播效应而不太注重作者个人情感的铺陈及作品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总要将概念落实于有阐释说明作用和新鲜视觉刺激的“图”和“形”,而非文字性的叙述,从而不能割裂开同样个性张扬的现代艺术,尤其是与现代绘画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绘画的各种思潮和观念为创意思维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向度,熟悉和掌握现代绘画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特征,有利于学生自由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创意形象视觉化,从而带给视觉传达设计以更丰富的设计内涵和更有效的信息传播。
第四篇:《图形创意》教案
《图形创意》教案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 李春雷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思维的几种常见的联想类型,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了解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联想的合理性、创新性,学会用相似性联想表现事物。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图形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本思路:结合一些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联想的几种方式,使得其掌握图形创意的创作,达到完成图形创意联想设计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分析与讲解、手绘图形。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电脑手绘果树:
提问:苹果树上除了结苹果还能结出其他东西吗?
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结论: 遵守常规:苹果树上结苹果 打破常规:苹果树上结地雷
2.赏析马格利特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画面会发现哪些不寻常的地方?
二.新授:联想——图形创意的起点
1.图形创意:如何找到迷宫的出口(几种方法)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想得多、想得有创意。
2.联想方式: a.变异:影子 b.置换
3.“有趣的手提袋”。
4.图形联想创意方法:
a.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
b.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
三、创意联想的表现手法:直接展示、对比衬托、趣味模仿、合理夸张、喜剧幽默、感官联想……
展示创意图片,请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归类。
视频欣赏:《幽默的联想》
四、创意设计活动: 学生创意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过山崖》或指纹创意设计
2.《杯子》要求: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 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先画草图再画正稿,绘制工整。
五、总结,点评展示。
第五篇:图形创意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创意的方法》,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十一五”规划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教材共有三个章节,分别是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本节是方法篇中的内容,是平面设计基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图形创意理论的基础上,对图形创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图形创意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创意在平面中应用及向三维领域拓展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上比较被动,虽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不太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对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对图形创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图形创意的程序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但对于图形创意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演示,创设探索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图形创意中联想及想象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具体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图形创意中联想和想象的含义,及在图形创意中的地位。难点为在理解了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创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图形创意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掌握联想与想象、意与形的相互沟通等有关图形创意的方法。能对给出的元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教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一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创意的程序:研究设计任务——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现手法这样一个创作程序。知道了程序也应该知道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图像创意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教学的方法?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