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心得
剪纸心得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历史、惊人的技巧,剪纸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流行广泛的民间美术,它是通过剪刀在纸上进行艺术造型的加工形式,随着现代生活以及人们欣赏的需求现代剪纸应运而生,现代剪纸是画家将民间剪纸上升为美术创作,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强调实用性、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上学期,自己在刻纸时,经常把细微处刻断,而对面的“深底幽鱼”却如鱼得水,细微处都刻得很完美,甚是羡慕。一年来,就自已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1.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剪纸要做到:“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此乃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靠的是形象在
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使之作对称、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天上掉景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
3.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例如剪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个人认为:剪纸在刀法的运用上述很重要的,要运用巧刀刻出“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刀法在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会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本人也刚接触,谈不出更深的道理)
另外: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我们的学生对祖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了解很少、现代社会的生活使我们的孩子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认识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强对剪纸艺术的欣赏与制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教育。同时,在剪纸的欣赏与创作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眼界。通过进行剪纸活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耐心
细致,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及体验成功感受,树立自信心。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手法和以物寓意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感受。
第二篇:剪纸心得 图形创意
剪纸感受
研究生阶段第一次接触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中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剪纸的材料和制作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纸而已。自己内心总是把它看得很简单,很容易。然而,在戚老师的引导下:第一个剪出蝴蝶,当时心里还想:嗯,蝴蝶吗,我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有什么剪的。殊不知当自己下刀的时候才觉得想把手中的纸剪出具有美感的蝴蝶是那么难,于是接下来的想剪出自己的生肖,自己也是凭自己的感觉在剪,结果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牛,而是其它的图案。尤其是下午用5分钟剪个太阳,心里想还需要5分钟吗,我只需要5秒钟就可以。然而,事实上我错了,而且错的还很低级。
特别是贾伯涛在分享他的作品时,自己的内心很难受,为什么他能剪出那么美丽的图案,而自己却不行,这原因出到底出在哪里。在戚老师的讲解下,我深刻的理解到:由于纸的材料所局限,剪纸艺术又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特点。这种特点的运用又丰富和促成了剪纸画面的紧凑和完整感。这样,也就使剪纸的构图有别于一般性绘画,它运用整体构图,适形的手法,并且由于纸的特点,大多数作品以“满”为美。剪纸作品中的夸张是非常重要的。艺谚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背石头。”像文学作品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在这里我更体会到适当的夸张从而打破正常的比例关系,强调整体而明显的形态动态并与其气息相通的线条来概括。
下面是自己对于剪纸过程感受的总结:1):三个这样的快题练习,用剪刀和纸去表述自己的内在,是很难的,而自己想剪出的图案,在心中是否有画是关键。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剪图形后面的东西!2):为什么没有剪出好看的图案,首先自己没有优化好自己行为系统,并且对图形文化寓意的把握很欠缺,同时从自己最开始从生物学角度去模仿和去杜撰,到现在自己知道不能单纯的模仿,而应该自己创造并渗入文化寓意在里面,以便达到自然升华。3):现在自己是初学者,从简单的图形入手,由简单到复杂。正如剪出太阳,我知道将纸折三到四次,可就是剪不出想要的效果。原因之一:自己心中对非对称和对称框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戚老师常说:设计未动,文案先行。扶手处处处是学问。立意为先,折叠是为了确定框架体系。可现在自己还是困惑的是:有了框架体系,怎么剪出美丽的图案啦?
通过以上认识,非常明确的暴露出自己的问题:1)自己脑中存储的信息不够,自己对知识的把握不足。2)对于整体框架结构自己不明确。3)自己平时练习少,正如戚老师说:绘画画的人不一定会剪纸,会剪纸的一定的会画画。自己的空间立体思维比较差。4)所有创意的立脚点总是:文化意义,同时对于方法上的把握应时刻牢记:扬主抑次,区别对待,从而具有节奏、秩序、规律。最后真心的感谢戚老师,您的一堂课让我终身受益。
第三篇:剪纸专题
第一课
一、剪纸的史籍记载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鹿鹤同春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700多年前,乐清剪纸已很兴盛,乐清剪纸与“龙船灯”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船灯”是乐清一中特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是节日期间用以祛凶纳吉的,每逢新春佳节,村村镇镇都扎起龙船灯,体长约三米,分日龙、夜龙、活动首饰龙三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乐清剪纸以其挺秀、细致的风格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以艺精技绝著称。地域特色鲜明,是南方剪纸的优秀代表,而且乐清细纹刻纸于200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剪纸在2009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第二课 对折剪纸-小亭子
二、教学过程:
1,认识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
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任何一幅精美的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初学者,要仔细观察、辨认每一种符号的造型与区别,先默记,后临摹,练熟了就能运用自如,组合成变化万千的花样。临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再剪;另一种是不用画稿直接下剪,这样效果更好,只是难度大些。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习到几种常用剪纸符号的剪制要领,简单列举一下。1.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
2.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比较容易掌握。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3.柳叶形
柳叶形,顾名思义,其形状像柳叶,剪时,从中间空白处下剪刀,自右往左剪,要求线条圆滑。
4.锯齿形
锯齿形是剪纸中高难度的技法。先剪出一半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一条弧线作为开口处(不宜太大),然后,让剪刀在两手之间平衡稳当,右手持的剪刀尖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把剪的花瓣部位压牢,使它不容易错位。剪刀尖不离原处,左右移动,一刀紧挨一刀,排列长短、大小要均匀。两手与剪刀协调配合,使锯齿毛剪成自然圆形,阴与阳、黑与白反差明显,艺术感强。
1.欣赏图片,交流讨论。
师:看,这座凉亭漂亮吗?,谁会画? 师: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去表现对称的凉亭呢? 预设生:对折法。
师:你说得对。看来亭子的造型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2.深入探究,创新设计
师:我想考考你们,凉亭上面还可以设计什么图案? 预设(画一些花纹,比如月牙纹,爱心纹,、、、、)
师:真棒!接下来看谁画的最生动,看谁镂空的花纹最美!注意事项: 1.亭子的顶剪成向上的弧线 2.竹子和台阶要建成直线 3.正确使用剪刀
第四篇:我学习剪纸的体会与心得
我学习剪纸的收获与体会
医学院
2011级护本二班
2011081008
朱志勇 记得第一次课田老师跟我们讲过,说:“选我的课是你们幸运,不来上我的课是你们的损失。”确实说这话一点也没有错,在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请不同风格,不同专注的老师给我们授课,其中包括专职的老师、剪纸协会的金牌、民间的艺术家等等。通过这一门选修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更让我收获了很多。
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让我深刻的明白成功的背后没有偶然,努力才是成名的代价这样一个道理。是的,不管你现在是怎么样的,以后是怎么样的,可一定要记住没有谁一出生就是什么都会,都是经过生活之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相信自己没有做不到的。在教做花的课程中,我学会的不只是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做花,有的是制作过程中的那一份耐心、细心与一双灵巧的双手。有了这几样我们才能够制作出好的作品。
这样的一门选修课是值得开、值得上,那都是我们的祖先几百年留下来的艺术,我们都应该要知道、要了解、要传承不应该将其沉于大海,将其发扬光大。各个老师都来到了这个课堂,带着那样简单而又那么容易被满足的愿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走着。面对老师我们没有理由忽视,没有理由拒绝本应该就有的责任。
对于一个包括自己在内的民族的未来,对于一个不朽文化的重生璀璨的未来,我必须跟老师们一起,主动地,乐观的面对一个有民族文化多样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光荣,只能来自这个民族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来自一种与时俱进的勇气。可滋养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却以我们都难以想象的速度流失着。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谢老师那个贴纸的作品,再配上田老师精彩的讲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想法,也就造就出不一样作品,给人的感觉很亲切、很温馨。那种空间立体的感觉与花草树木,人鸟房屋融为一体。
通过这次剪纸课学习,我充分体会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对于剪纸这门课,我是一名初学者,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事前都没有想到的,同时,我也深深的明白这是考验一个人的细心和耐心。
第五篇:关于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的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园从去年开始开展幼儿民间艺术剪纸活动,目的是:
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一)实践性原则
我们的剪纸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热爱民间剪纸,着重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二)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的技能和审美情趣。(三)趣味性原则
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欢乐的情景,形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既增长幼儿的技能,又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剪纸《小鹿的家》时,小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喂小鹿,看一看,摸一摸,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当孩子们进行剪纸时,脑子里就有了东西,而且是带着对小鹿的感情去进行创作,当一幅幅作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活动中,一位老师组织幼儿剪《手拉手》,在组织剪纸之前,她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玩游戏,并请幼儿观察小伙伴手拉手时的样子,这样在剪纸时幼儿对拉手就有了深切的感知,知道哪里应该剪断,哪里应该连在一起。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剪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我们先让幼儿随意目测剪,包括随意目测剪直线、随意目测剪折线和随意目测剪曲线,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能熟练使用剪刀。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包括: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在目测剪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称剪。让孩子通过对称剪,感知半个会变一个,一个会变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学习镂空剪。在物体轮廓线上、轮廓内折剪镂空剪出图案及装饰线条。如动物的眼睛和花边,树上的果子,动物身上的花纹等。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幼儿的剪纸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大大提高,继而由对称剪发展为多次折叠剪,即将纸折叠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多次折叠剪活动中,应当注意到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散。
通过开展民间剪纸活动,对幼儿起到了以下的促进作用:
1、民间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在民间剪纸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前欣赏作品,活动中亲自动手去表现美,到最后创造出一个个美的作品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对幼儿美育的教育。在课题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剪纸艺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自由发展思维想像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动作,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民间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剪纸活动主要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发展了幼儿剪的技能,也发展了幼儿在画画、折纸等多方面的兴趣及技能。通过一年来剪纸教学地开展,幼儿创造性地剪出了许多图案、花边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4、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多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方式,这样完成的作品内容会更加丰富,由于多人互相商议,想象空间更加广阔,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幼儿更有成就感,而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剪纸活动,派了多名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开辟了专门的教室作为剪纸工作室,在每个班级都有剪纸活动区域,大厅走廊更是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都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剪纸活动向家长进行开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娴熟的剪纸技能,引起了在座每个家长的惊叹。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地培养上都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
以上内容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还不够丰富,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