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课件
民间艺术 剪纸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苏教版美术书,制定了“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回顾上节所讲内容——介绍工具——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评析作品,即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趣,学生带着现已接受的知识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1.学习任务分析
剪纸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南方剪纸精巧秀丽。剪纸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2.学习者分析
⑴教学重点
①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②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⑵教学难点
①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
②熟知如何制作一个漂亮的剪纸
③了解怎样的剪纸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⑵过程与方法
①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剪纸
②讨论剪纸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剪纸,并深深爱上剪纸
②培养学生眼脑手并用的能力
③
4.教学准备
⑴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
⑵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5.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剪纸
⑴剪纸的表现方法
①阴刻
②阳刻
③阴阳结合④剪影
⑵剪纸的制作步骤
①起稿
②剪刻
③装裱完成6.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完成好的剪纸作品,蝴蝶,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两张图都是蝴蝶,但在表现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另外两张已完成的蝴蝶,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可出对称或者不对称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
5、图
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蝴蝶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也要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
7、教师展示图
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
8、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蝴蝶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蝴蝶身上不同的文案,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文案上不同深浅的颜色,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教学建议:展示剪纸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学生课前利用家用电脑,在网上寻找美丽的剪纸图片,特别是蝴蝶的,8.教学设计后记
课堂上教师注重讲授,在如何将知识,技能讲清楚上做文章,下功夫,学生只要全神贯注的听,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因此,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倾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还需要动脑筋思考吗?我们培养的是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须让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最重要的。
用剪纸的方法,有主题的来表现十二生肖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先画后剪,画很重要,画时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类似剪影的效果,然而光靠教师不断强调,教学效果不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不需要教师将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思考和讨论,他们自己就能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也就格外注意得之不易的制作要领,掌握的更迅速准确,教学成效更加显著。
我觉得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多些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也许比结果更有意义,
第二篇:剪纸专题
第一课
一、剪纸的史籍记载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鹿鹤同春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700多年前,乐清剪纸已很兴盛,乐清剪纸与“龙船灯”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船灯”是乐清一中特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是节日期间用以祛凶纳吉的,每逢新春佳节,村村镇镇都扎起龙船灯,体长约三米,分日龙、夜龙、活动首饰龙三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乐清剪纸以其挺秀、细致的风格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以艺精技绝著称。地域特色鲜明,是南方剪纸的优秀代表,而且乐清细纹刻纸于200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剪纸在2009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第二课 对折剪纸-小亭子
二、教学过程:
1,认识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
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任何一幅精美的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初学者,要仔细观察、辨认每一种符号的造型与区别,先默记,后临摹,练熟了就能运用自如,组合成变化万千的花样。临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再剪;另一种是不用画稿直接下剪,这样效果更好,只是难度大些。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习到几种常用剪纸符号的剪制要领,简单列举一下。1.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
2.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比较容易掌握。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3.柳叶形
柳叶形,顾名思义,其形状像柳叶,剪时,从中间空白处下剪刀,自右往左剪,要求线条圆滑。
4.锯齿形
锯齿形是剪纸中高难度的技法。先剪出一半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一条弧线作为开口处(不宜太大),然后,让剪刀在两手之间平衡稳当,右手持的剪刀尖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把剪的花瓣部位压牢,使它不容易错位。剪刀尖不离原处,左右移动,一刀紧挨一刀,排列长短、大小要均匀。两手与剪刀协调配合,使锯齿毛剪成自然圆形,阴与阳、黑与白反差明显,艺术感强。
1.欣赏图片,交流讨论。
师:看,这座凉亭漂亮吗?,谁会画? 师: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去表现对称的凉亭呢? 预设生:对折法。
师:你说得对。看来亭子的造型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2.深入探究,创新设计
师:我想考考你们,凉亭上面还可以设计什么图案? 预设(画一些花纹,比如月牙纹,爱心纹,、、、、)
师:真棒!接下来看谁画的最生动,看谁镂空的花纹最美!注意事项: 1.亭子的顶剪成向上的弧线 2.竹子和台阶要建成直线 3.正确使用剪刀
第三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课件资料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民间剪纸艺术
一、艺术历史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二、表现形式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三、剪纸作品
四、文化意义
民间剪纸是符合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我们了解到了着一层文化意义就不会弄错而被贻笑大方或漫骂。不仅如此,可以陶冶情操: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丢三拉四。她剪花是因为“人家都让我剪,就是说我剪得好,是抬举我。干别的没大本事,就能铰个花花,铰起花来心里就美美的。”可见其内心世界有着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可谓“画如其人”。这种个性的存在,毫不掩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个性表达中的吞吞吐吐、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剪纸艺术不仅在生活中赋予了一定意义,而且能够填补劳动人们精神上的空缺,忘掉一切烦恼。王平在《中国民间美术通论》中讲到“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通过其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广泛的教育作用而体现的。”剪纸所表现出来的科学道理、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等都能使人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具有伦理教化功能。同时,剪纸艺术率真、质朴、单纯、豪放的特征,可学习剪纸艺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过度:
五、传承价值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我国大地上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感受等,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库。剪纸艺术具有强烈而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
1.剪纸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不仅是要学会民间的剪刻技法,而应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好的作品不仅要求技法娴熟、造型等各方面要有特色,而且也需要有其深刻内涵,并能传达出作者的精神情韵。对剪纸艺术传承能够拓宽知识广度,接触到民间艺术生活,启发心智。
2.同时,剪纸艺术能够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让思维天马行空,丰富文化艺术的内容。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精神性、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等进行深层次的梳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剪纸艺术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感知民间剪纸的原汁原味;可从民间聘请剪纸艺人,学习剪纸的造型、色彩、花纹等技巧,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以提高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带动大家有意识的去探寻民风民俗,增加思维深度。
3.剪纸是一种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而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形式,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它深刻的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生活乐趣。它可为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和历史、戏剧、美术的研究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形象资料。“一种文化的传承、保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文化的拥有者具备怎样的将知识文化相传的能力。”恰恰对传承民族和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和启示。民间剪纸内容形式有很多,其纹样题材往往都直接生动的记录了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母体,不仅反映出传统文化心理、民间风俗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爱与憎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
对民间剪纸的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总体的艺术把握,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母体文化。民艺学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从文化的性质来看,它带有民族文化的基础性质。也就是说任何上层的、高雅的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当代人对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追求时尚,疏远本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正被人们所遗弃,民间文化传承受到严重脱节,因此,要充分融入民族本土文化。剪纸艺术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教科书的重要角色,形成厚重的民间文化,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如今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剪纸艺术!
第四篇:剪纸教研
为了让幼儿感受灿烂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在他们幼小的的心灵中播撒民间艺术的种子,我园在美术特色活动中开展了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为了提高非老师的剪纸教育教学能力,特色组长张冰清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剪纸教研活动。在教研时,张老师从最基本的剪纸符号着手,给老师们详细介绍,并且每介绍一种剪纸符号,就当场运用该符号剪一件作品,然后让老师们也当场学剪。从剪纸符号到剪纸的折法、类型,及其各种符号在同一件作品中的应用,张老师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对剪纸的符号及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加入应用,为幼儿剪纸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教研中,老师们还探究学习了剪纸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重视幼儿良好剪纸习惯的培养。
2、画中剪、剪中画,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3、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让幼儿自己确定剪纸的主题。
4、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评价幼儿剪纸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幼儿认真去剪了,积极参与了,老师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幼儿剪出只有幼儿才能剪出的真正幼儿作品。相信通过教师的积极教研,今后幼儿园的剪纸活动会开展的更好!
第五篇:剪纸演讲稿
剪出快乐,剪出精彩
亲爱的各位剪纸艺术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龙都小学的曲靖伟。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不禁赞叹不已。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我被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所吸引。于是心中萌生了学剪纸的念头,终于在去年暑假,学校举行了一次公益班,我一听有剪纸便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学校邀请剪纸名家刘桂英主席给我们指导。我看到一张张红纸在刘主席的剪刀手下呈现出的作品生动形象,真是妙不可言,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记得刘主席最早教我们的是中国传统“喜”字,刚开始我剪得有些笨拙,但经过主席的细心指导,我终于掌握了剪纸的基本要领,剪出了一幅幅漂亮的“喜”字,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我体会到了剪纸的乐趣,便深深的喜欢上了剪纸。但是要把剪纸作品剪得生动形象也绝非容易的事,需要多加练习,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为此我每周都会坚持练习,即使手上磨出了泡,我也坚持不懈,终于让刻刀剪刀在我的手中运用的流畅了。
现在剪纸已经逐渐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简单的剪纸开始,到有难度的人物、风景剪纸,主题剪纸„„看着在自己的剪刀下诞生的作品,我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不再停留在仅仅是临摹的基础上,而是把我的思想,把我的发现,把身边令我感动的人和事,用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剪出校园美、家乡美、生活美„„
感谢本次“金盛元杯”传统文化进校园暨“扬民俗·庆六一”剪纸大赛,给我们搭建这个自我展示的舞台,给予我们剪纸艺术表现的空间。也要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专家评委对我们作品的认可。今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荣誉和掌声,更多的是增强了我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要感谢本次大赛给我们第67届国际六一儿童节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让我们在这个灿烂的节日里剪出快乐,剪出精彩!
就让我们以本次剪纸精品展为契机,进一步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高潮吧!坚守民族根基,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剪纸艺术展圆满成功!祝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乐!祝广大剪纸艺术爱好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