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案设计中如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设计2
浅谈学案设计中如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设计
北臧村中学 郑玉仿
内容提要: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在教学方面,因为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案小结,学生将不再孤立、被动、枯燥地乏味的等待老师补充完整的内容。而是积极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更加高效地推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
主题词:学案设计 思维导图 学习小结
一、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可以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1]
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在教学方面,因为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二、对学案的认识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而设计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四大部分组成,而贯穿这四个组成部分的要素有四个:即知识线、能力线、学习策略和创新性思维。后者有机融合在前者中。[2]
三、在学案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
课堂小结具有整理知识,强化记忆,抽象概括,优化学法,反馈调控这些功能。成功学习小结能促使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为下一个教学内容埋下伏笔,并使学生在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能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清晰明确的印象,从而强化知识的记忆,并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以归纳,概括,使学生形成有规律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自己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法,谈收获,体验,从而使学生学会评价自身学习过程,增强情感体验的作用;成功的学习小结一般都能起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过程的作用。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思维导图的作用也是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系统。
(一)、学案导学中学习小结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对学习小结不够重视。
在一般学案设计中教师对引入新课和授课过程都比较重视,因为很好的导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很好的基础。而授课过程是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新课的设计环节紧凑、连贯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课堂小结的设计很多时候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就在学案中没有针对小结进行设计,到了快下课的时简单小结一下,有的时候甚至就忽略了这个环节。
(2)小结形式单一,学生乏味。
在学习的形式上,不是教师总结就是学生发言,教师概括,形式单一,学生感到乏味。在调查中一些学生表示,每次可都是老师直接总结了,或者同学说完老师再补充,所以不用多想,肯定老师会给出一个完整的小结;目前的课堂小结感觉乏味不感兴趣;认为课堂小结不值得思考等等。
2、学生存在的问题(1)课堂小结不全面。
学生自行进行课堂小结时候往往对刚刚学过的知识内容印象比较深刻总结时容易忽略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小结时出现知识遗漏,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完整的课堂小结应该包括所学的知识内容及通过学习知识所得出的对生活的感悟。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学生能够真正领悟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指导他们的行为是我们课程的最终目标,但是这种感悟是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
上才能形成,所以对知识的概括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谈的是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总结与概括,这样的感悟没有知识系统的支撑很容易被淡化遗忘。(2)小结时条理不清晰,不利于复习整理。
小结时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把知识条理清晰的整理出来,总结时抓不对重点。这样在系统复习的时候还要从新整理所学的内容,学案利用率大大降低。思维导图很好的解决了学习小结中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的优势
1、对教师的影响
(1)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教材,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提高对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方案,围绕课程标注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设计写简案,重点设计教师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强调板书设计反映教学思维。学案中学习小结的设计更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维。使教师“导”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彻底。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及就掌握的程度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在指导学生进行一步步探究时才能有条不紊。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水平,从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用图例构建出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图例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最后形成的图例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补漏,提高教学效率。
2、对学生的影响。
(1)帮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提高复习效率
思维导图没有固有的模式,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用图画来体现,可以是符号,可以有各种色彩和图案。这样的笔记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记忆,同时可以很有效地提取出知识的主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由老师或同学口述的单一模式。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不断整理知识,最后完成的图例构建了脉络清晰的知识系统,在最后复习时可以绘制出一幅综合性的导图,由于图例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绘制,在复习时有利于学生记忆,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制作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寻找关键词、寻找各级主题的关系、整合新旧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个性化等方式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这样
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
例:下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消费者的权益》的课堂小结,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课重点内容是消费者的权益及维权途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们自己总结了在消费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尽量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经过学生整理把整课书设计的四部分内容用一张思维导图清晰明了的记录出来,解决了学案中传统小结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
图1学生绘制的课堂小结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小结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较好的掌握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不能认为有图有画就是思维导图,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和联想丰富的原则。
2、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每一个知识的内容学生绘制的图例都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根据学生绘图所涉及知识的深度广度、学生绘制图表的认真程度还有学生所画图表是否概括性强利于他本人记忆等。评价标准要灵活多样,以鼓励学生主性、创造性为主。
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应该是逐渐养成的。
所以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要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记录、整理、复习作用尤为明显。
4、切忌为了画图而画图。
运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是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运用过程中切忌为了画图而画图把课堂变成美术课。
总之,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案小结,学生将不再孤立、被动、枯燥地乏味的等待老师补充完整的内容。而是积极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更加高效地推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年第五 赵加琛 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教育探索》2002年第2 期(总第128 章
[2]期)
第二篇: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技术学案设计
基于思维导图的信息技术学案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也有比较广泛的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使用学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觉得学案内容繁琐,浏览时文字量多;学生当堂使用效果比较好,但课后遗忘率比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案设计的科学性不够,没有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学案只是教师教案的一个辅助工具,没有很好地起到导学、助学的效果;学案中掺杂了较多不切实际的理论和习题,没有真正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际运用。在学案设计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整节课的内容更连贯,先后次序更明了,让教师的授课意图更浅显易懂,让学生的任务更明确,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学到的内容。笔者认为从学习目标、任务步骤、评价反馈三个方面引入思维导图,则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下面笔者以《PS图像合成》这一节内容为例,从学习目标、任务步骤、评价反馈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并进行效果分析及反思。
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重要指标。学习目标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就越清晰,学生才能更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传统学案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上,通常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如下表),用文字罗列的方式将目标一一展示。这种方式条理清晰,各目标的行为要求比较准确。但传统学案用文字逐条罗列,没有体现各目标间的先后及主次关系,也会产生每个学习目标都需深入学习的假象,并且学生会对逐条罗列的文字描述感到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时,用有关联的关键节点、有趣的图形及线条、丰富的颜色和结构取代了原有枯燥的文字描述,以一幅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相比传统学习目标的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图1)。在《PS图像合成》这一节的学习目标中提出了新建、打开、复制、保存等常见软件操作,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比较的方式,了解PS软件中的相似操作,也展示了PS中特有的“选取”操作,要求学生能知道、区分这三种选取方法。
笔者认为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直观的认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②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体,不再使用理解、熟悉等不易度量的字眼,而使用知道、区分等更具操作性的字眼进行描述。③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三种选择工具的使用,难点是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合理地选择工具。各关键节点间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难易程度清楚明白,有层次上的区分。④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文档、表格等,对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操作比较熟悉,在PS的操作中也可以触类旁通。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目标更兼顾学生的基础,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任务步骤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一般以操作为主,辅以相应的理论内容,如果能将理论和操作完美结合,那学案的设计将更具合理性。在传统的学案中主要由新课预习和操作提示两部分组成。传统学案中的新课预习(如图2)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自主预习课本相关知识,来达到在课堂助学的效果。预习以理论为主,但相关理论与本节课的操作关联不大。在未进行相关学习前,就给学生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以致达不到导学、助学的效果。
笔者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思维导图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的重点,由学生填写空余部分(如图3),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点让学生了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传统学案中的操作提示以文字为主,中间很少引用一些图片,将教师演示及学生操作过程全盘用文字描述,在使用过程中较多地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教师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演示基本操作,但转为文字描述后,学生需要花较多的精力、时间才能看懂,存在很多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第二,有些学生认真看了教师的演示,对教师的演示能很顺利地模仿完成,但对其后的相关操作,由于没有直观的认识,不能顺利进行。
第三,有些学生没能完整地看清教师的演示再回头按照操作提示逐步完成,缺少对操作流程、知识的梳理和理解的过程。当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时,操作流程的遗忘率比较高,会出现提示后知道如何操作,但操作先后次序没有概念等情况。
笔者在操作提示这里引入思维导图(如图4),可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重点在操作步骤、流程的提示,是对学习目标的延续,结构图清晰易懂,学生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就可以看懂。
第二,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将学生需要模仿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化处理,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不同操作间的相似性,有利于学生强化学习。
第三,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更能抓住学习的细节问题,对选取的六种工具归纳总结,对学生巩固知识有帮助。
第四,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没有将操作分成几个细小的部分,而是将操作整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整体把握。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将文字内容大量简化,需要学生对操作步骤进行梳理和理解,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巩固所学操作。思维导图式的操作提示并没有框住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其更清晰地记住操作流程,当学生需要应用到这些内容时,便能较容易地回忆起相关的知识。
评价反馈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以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所以评价反馈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让学生明白在这节课中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
传统学案的评价反馈多以习题的形式进行,笔者挑选了历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用的相关题目作为评价的练习内容。历年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题用选择题的形式对一个操作内容进行测试。操作类选择题的一个弊端就是只对操作过程中一个知识点进行测试,对整个操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无从检测。各个题目之间没有关联,只是将多个操作进行拆分,分别进行测试,缺少对整块操作内容的总结和整体回顾。
而基于思维导图的评价反馈(如图5)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包含对本节课操作性知识的梳理和回顾。例如,有哪几种选择工具,各种选择工具的图标或快捷键分别是什么。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既可以在本节课中进行回顾,也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
第二,包含本节课其他部件选取的总结。本节课前三种部件(脸、眼眶、耳朵)的选取是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后面几种部件的选取,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需要使用哪个选择工具,有些部分甚至需要使用几种工具共同完成。所以图5中思维导图的连线部分,是没有特定答案的,后面部件的选取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具体操作。这个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实际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效果与反思
在使用传统学案辅助教学时,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按学案要求基本能完成,但课后遗忘率比较高的情况。学生通过使用笔者设计的思维导图活动学案后,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不再被动地完成课堂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课堂内容主动总结,课后及时回顾。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试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简化步骤
将思维导图引入学案,不是一蹴而就的,步骤的简化需要不断提炼。如上页图3是一开始设计的操作任务导图,该导图涉及内容太多,将各知识点分开进行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大。所以教师在简化步骤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仔细思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在图中要明确表示出来。
2.在操作中加入适当的理论
如果操作内容没有理论支撑,两者就会互相分离,缺少相关性。笔者在操作中加入适当的理论,让操作穿上理论的鞋。这鞋要合脚,路才走得顺,所以这理论需要怎么加,加在哪里很有讲究。
3.挑选合适的课题制作思维导图学案
根据一年的教学实践反馈,笔者发现在讲解理论内容较多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引入思维导图学案比较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是学生自主发挥的创作课,教师提供思维导图学案,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4.思维导图的使用需要循序渐进
学生一开始不了解思维导图,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越来越熟练,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操作要点和知识点,这样更能使其将知识内化,不断巩固知识。
思维导图在学案中的使用需要教师对教材、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与分析,也需要学生对思维导图不断地运用。只要我们能将思维导图恰当地运用到学案中,扬长避短,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第三篇:如何绘制思维导图讲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刚才赵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思维导图的发展和好处。下面由我和大家共同探讨思维导图的画法。
我认为画思维导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点;1.画中心图;2.画脉络分支;3.写关键词。
第一步画中心图。首先把白纸横放,这样宽度会比较大一些。然后在纸的中心画出能代表你心中想法的图像,再用水彩笔尽情任意发挥你的思维。
对于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中心图,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由于对内容不同的理解,所画的中心图也就不同。在画中心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白纸横放,从中心开始;(2)一定要用图像;(3)要用到三种以上的颜色;
(4)大小约占整张纸的六分之一。
第二步画脉络分支。绘画时,从中心图像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将主要分支与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二级分支与三级分支再连接起来,以此类推。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不同的主体思想。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够让你的大脑兴奋,所以尽量多使用不同颜色,能够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活力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很能吸引眼球且有趣。
绘制时要注意:1)从两点的位置开始。(2)按顺时针布局。(3)要用不同颜色画。(4)先画主干,线条要粗一些,以后的次级分支要逐渐变细。
导图中每个分支完成后,都要具有一个独特的外形。为什么要这样呢?其实这是一种记忆方法。许多人在小的时候,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出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我们多半会回想:那有只羊,还有条船,有只小鸟。。你的思维在根据随意的外形构造图像,这样收集信息,叫做“零打敲碎”,是非常有名的助记方法。
接下来我们在说写关键词。在每一个分支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如果有可能的话从始至终使用图形,因为每个图形,就像中心图形一样,都可以使我们展开联想。绘制的过程中有些专用名词可以使用简写,不仅简单美观使得版面不拥挤,而且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写关键词要注意:1.选择图或字作为关键词。2.字要写清楚。3.每个线条一个关键词。4.中心的字大,外部字小。
到这里我们就基本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接下来说一说绘制思维导图的误区:
一、学习引导误区
1.中心图画个圈或写题目;2.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规范;3.汉字的方向是随意的; 4.内容过于纠结细节。
二、主观判断误区
1.不会画画,不能用思维导图;2.课内没时间,只课外自己画; 3.画完了思维导图,就学会了;4.有些课能画导图,有些不能。
三、绘制思维导图的不良习惯
1.不模仿;2.自信不足,低质量;3.借口多,少耐力;4.没主见,受干扰;5.思维定势,放不开。最后和大家说一下开始做思维导图的四个危险区:1.弄出一些实际上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图;有些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如各种流程图、概念图、树状图和写作提纲。
2.认为词组比单个字更有意义,单个词更能让你展开联想,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3.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没用,我们知道思维导图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当你觉得“乱七八糟”时,反应出你还没走进绘图者当时的思维状态;4.对思维导图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我们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其实大多数情况这只是一个‘初稿’,你可以提醒自己通过修改可以画得更好。
现在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尽情的去享受绘图过程中的乐趣吧。这是我模仿画的第一张思维导图,他画得是大脑左右半球的主要功能。这是模仿的第二张。这一张是我在学习回来,在班级进行第七单元复习时画的,我觉得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帮助孩子记忆有很大好处。()接下来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祁敬伟老师画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图不是最重要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图画的不漂亮没关系,思维的拓展、纵深和聚焦才是重点,我们千万不要为图所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各位老师请在会后我们一起探讨。谢谢!
第四篇:绘制思维导图的六个基本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的六个基本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完全掌握每个原则背后代表的意涵,对于你能否将每幅思维导图转化为长期记忆,甚至新的创意帮助极大。
一.俯览全貌
思维导图的首要策略,就是先对素材做全面了解。正如做身体检查,要先做个X光片一样,医生要对你的整个身体做一次通盘性的观察。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只遨翔云端、鸟瞰非洲大草原上的老鹰,你拥有锐利的鹰眼,在高空中快速扫描草原上有哪些猎物可让你饱餐一顿。
二.整合记忆
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在于有效整合左脑擅长的文字理解力和逻辑判断力,以及右脑擅长的图像处理能力。如何与左脑能力有系统地结合,是思维导图的最大的魔力所在。
三.聚焦原则
学习与记忆不是囫囵吞枣式的照单全收,在面对无意义或无用处的信息,不要浪费时间。所以要告诉自己学习应该要有效率,刻意忽略不重要的内容,避免这些内容扰乱真正重要的信息。思维导图强调“去芜存菁”,掌握“少数关键”,以求快速集中学习焦点。
四.分析脉络
左脑的最大专长就是分析事物并做出判断,抽丝剥茧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调用左脑,就会清楚找出原因、影响和结果,这也呈现在思维导图对于文章或事物解析的超强能力上。
五.手写记忆
“眼高手低”本来是形容一个人只会规画不会执行。但换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可真的是得“眼高”:快速找出关键字或关键点;“手低”:勤绘图帮助记忆。人类接收外部信息最频繁的是眼睛,而最具执行力的是双手,透过手眼协调运作产生的思维导图,能把用眼睛接收的信息,用文字与图像并重的手写记忆输入到长期记忆中。
六.关键词
心智绘图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亲自动手绘出“关键字”所代表的“图像”,它能更清晰地透过图像的引导,让你在脑海中还原出原来的文章重点。
文章来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第五篇:思维导图学习专题
思维导图学习专题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是有效提升人们效率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信息展示方式,它是用图示的方式展示人类思维的整个过程,展示所需了解的信息,而这种展示方式,是为了更容易被人类大脑所理解和接受。
思维导图是什么
导图的来历
Tony Buzan,是思维导图的创始人,因为他发现,人脑对图片信息的接受能力远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因为他的这一发现,他很快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顾问等数职,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
思维导图的优势
不同于word一页一页的翻,也不同于PPT一张张的放,每个思维导图都有个主题中心,它是将所有信息展示在一张图上,是一种呈金字塔结构的发散型思维,比较符合我们大脑的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的分类
思维导图根据节点可分为单中心和多中心节点,一般我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制,所以以单中心为主;另外,根据绘制方式可分为手绘和软件绘制两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软件绘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方便修改和完善。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整理思路、记笔记、写总结、制定计划、安排会议、项目管理、沟通展示等,用思维导图构建的思考体系利于记忆和联想,是难得的效率工具 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举例:
听到苹果,你会想到什么呢,怎么描述呢?我们一起画一幅苹果的思维导图吧!
①先是分类
②然后画出每一个分支:
③我们一起看看总的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剖析一篇课文
课文: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段落分析举例:
这一段在写作者的“发现”,发现了蒲公英早晨和中午不同颜色的原因。
首先,发现的是:
(1)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3)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作者找到了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画出总的思维导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