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浅谈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姓名:
系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摘要】:形象制胜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公共关系和公关礼仪作为塑造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学习和了解一定的公共关系知识是未来社会对各类从业者共同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了解这两者,往往只是导致我们的自信被挫伤,影响我们的形象。但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行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呢?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大学生;未来;就业;命运
大学生公关意识不仅直接来源于实际的公关状态和理论的渗透,而且也来源于自身的实践理解,这为影响和指导大学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选择取向,为社会实用公关的操作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历史已迈向新时代,公关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公关意识刻不容缓。
同时,在我们大学生的领域内,礼仪礼貌也是举足轻重的。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公关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公关意识,是指一种自觉用公共关系理论和原则指导自己思维和行动的观念,又称“公关观念”,是某些公众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把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原则融化为自己的思想,融化为自己内在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而作为大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将来置身社会,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团体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现实活动在人际关系中代表的是个人,而在公共关系中就代表其所属的群体,属于集体行为的一部分,其言谈举止除了代表自己外,客观上还代表着其所在的群体。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公关素质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关能力已成为人生成功的一种武器,而公关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关意识。
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大学生公关意识不仅直接来源于实际的公关状态和理论的渗透,而且也来源于自身的实践理解,这为影响和指导大学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选择取向,为社会实用公关的操作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大学生公关意识不仅直接来源于实际的公关状态和理论的渗透,而且也来源于自身的实践理解,这为影响和指导大学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选择取向,为社会实用公关的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所以具有良好的公关意识,有利于在校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二、大学生所需求的公关意识类型
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象推广意识:组织形象的优先性,相当多的学生社团,特别是新成立的社团都拥有象征组织形象的徽记、章程、甚至口号、旗帜等;强调其的个性化,突出其的与从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企业的组织识别系统有效的联系并运用起来。其次,个人形象,“形象第一”成了很多大学生处世交往的首要法则,社会的开放、人际交往的频繁,原有的传统伦理教育模式遵循的“心灵美”为主导的大众审美观;“外表”的追求成为人们“承受社会压力的一种壮举”的情形,这种格局的变化是在告诉我们,现代公关意识已经在消消地占据着同学们的意识世界;现代公关意识已经在默默中影响着同学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对社会的看法。
团体向心意识:一是对内强调组织内部关系的和协调的优先性;其二,对外强调行动的一致性。校园公关意识行为中的团体意识、整体意识,体现在内部的协调与联系当中。大学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喜欢自我意识的表现以达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对外传播意识:在内容上,突出强调触角的广泛延伸;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哲学,从美术到音乐,从伦理道德的彰显到街巷陋习的鄙弃,将视野扩展范围远远超越了高校本身;在形式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注意色彩的组合,商品广告手段的运用;在结构上,突出多媒体传播形式的组合,强调效果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公关心理意识:公关心理意识决定于公关心理素质的完善、健康;它是公关意识走向成熟的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公关意识不仅要具备形象意识、传播意识、向意识、更重要的是公关心理意识的具备。公关心理意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系统理论,愿意接受新兴事物,喜欢革新与变化;
2、良好的竞争意识,注重能力的发挥,主动寻找拓展自己的能力发展范围;
3、善于营造比较满意的人际关系。
概而言之,以上诸多意识观念在大学生们的脑海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和团体建设。力图为所属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毋庸置疑,这是公关意识在大学校园里的体现,也是公关意识在校园生活中实际运用的直接结果,它的作用及结果是良性的;即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能将积极的作用效果循环到社会中去。
三、公关礼仪的重要性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至今有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
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
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所以在校大学生们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首先应该是在思想上使自己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做好沟通协调的工作,有意识的去培养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可以在思想上甚至在实际中锻炼大学生的策划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时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
首先,端正思想,正确理解公关的涵义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对公关的正确认识,是大学生能否提高公关意识的关键。其次,应用公关知识,树立形象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公关礼仪知识。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社会人端正自我修养和品格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必备要素。再次,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和提高公关意识,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活动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由于各种社团的建立,主要是基于专业学习实践和学生兴趣而自愿组建的。因此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发展的格局,这比其他的途径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公共关系意识时,显得更加有效。这种意识一旦培植起来,必将使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受益无穷。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 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 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看来,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在一个人开口说话前映入他人眼帘的是你的整体穿着打扮。在很多求职节目中第一关就是评委老师对参赛选手第一印象打分选择他的去留。不难看出,那些穿着得体大方干净的选手都能顺利晋级。
仪表礼仪的总体原则是整洁,面部要干净,头部要发整,手部要甲洁。毛发的修整干净整洁,化妆化妆上岗,淡妆上岗,首饰(符合身份,以少为佳),毛发的修整:包括胡须、鼻毛、汗毛、头发(干净、适度)。忌讳在公务场所浓妆艳抹、当众化妆,公务场所不应佩带有突出性别特征的饰物。着装礼仪的原则:雅致。要求做到:色彩少(三色原则)、款式雅(脱俗为美)、点缀少(简洁为美)、做工精(质量保证)。着装的基本原则:和谐。要求做到:符合身份、扬长避短、区分场合、符合常规,切忌:乱、艳、露、透、短、紧。
其次就是更能反映一个人涵养的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始自介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之桥。所以我们要懂得更好的用简洁明了得体的言辞介绍向别人介绍自己,介绍的表达方式要温和,切忌过分自大会让人产生反感情绪。
介绍完后就是交谈,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会审时度势抓住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他人的隐私敏感话题要懂得回避。谈话时要学会聆听,不打断、补充、纠正、质疑对方,根据沟通视窗理论,妥善处理谈话中说、听、问的比例。还有在谈论的时候要先动脑子再动嘴,学会察言观色,这样方能进行一场愉快轻松的谈话。
举止即一个人的体态,包括:表情语、手势语、身体语、空间语。身体语言会泄露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要会根据肢体语言读懂他人所想也要学会掩饰自己,不要让不经意的肢体言语泄露自己的内心真正想法。真诚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很有用的一式,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展示自己的甜美微笑。身体语还包括一个人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这些都是需要那女区分对待的,总之,要站得直,坐的稳,走的好,不要有过多的不良肢体语言,这样才能宣示一个人高雅的内涵。除此,日常公关礼仪还包括餐饮礼仪、接打转电话礼仪等等。餐饮同样也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遵循餐饮礼仪5M原则,知道入座的时候坐哪个位置合理,餐具、器皿的选择及如何正确入食,接听电话要及时、礼貌、耐心。
五、结束语
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一个好的公关人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从细小点滴做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进自己的公关交往能力。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课程的上课形式多样,有同学与同学间、同学与老师间的互动,有老师理论知识的讲授,专家的视频播放„„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多加些和视频上老师的那种实际演练、操作,让我们有情景的练习所学的交往技巧,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篇:大学生与公关礼仪
大学生与公关礼仪
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和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等。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形影相随,我们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变。因而说明公关礼仪于我们大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用五方面来说明公关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
2.公关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公关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
3.公关礼仪学习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
4.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
下,有较好的公关礼仪修养的学生则更加受社会的亲睐,更容易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5.公关礼仪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美国有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家大公司进行调查,英国有93%,美国有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公关礼仪素质对于个人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公关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造就迷人的个性,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正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和素质。
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公关礼仪的修养。总之,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我们都应该重视它,并让它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大学生对于国防的意义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在我们这座高考录取率较高的上海大都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数量较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征集部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从地方大学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目前我军官兵的文化结构大体是1/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占近2/3,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文化。这和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结构2/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1/3为高中文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征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
上个世纪大学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是紧缺资源,得按计划分配,本世纪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每年招生数量从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十分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军事训练来实施,以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大学生军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培养国家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学生军训能够奠定后备兵员的思想根本。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多年来的军训实践证明,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5]佚名.试论大学生军训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军训能够打牢后备兵员的军事基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校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要进行短期的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这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他几种形式,但对于学生,由于受上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在校就读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第三,学生军训能够提高后备兵员的综合素质。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化战争尤其是高科技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大、中、专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性地摆上了议事日程。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第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之举”。学生军训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地位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学生军事训练是站在全局上进行的战略部署。
从建国到今天,现役部队由550万人精简到230万,现役部队的不断减少,客观上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这是国家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国防。而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对我国强大国防的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认真履行好国防职能,搞好学生军训工作,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服好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国防才能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其次,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的重点不是一般群众,而是科学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其他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这在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预备役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前苏联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普遍实行军训.训练时间一般为360—450小时.毕业前进行一个月的野营,并进行考试,合格者授予预备役少尉或中尉军衔;美国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设有52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考试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印度则通过国民学兵团对3—26岁的大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越南政府规定初中以上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每周训练2小时,科目为军人基础训练和专业分队训练,毕业前,利用假期组织1—3个月的集训.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即高技术战争,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0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都是高技术兵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威力的演示场.一117型隐形战斗轰炸机,“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多种新式坦克,战车,大炮,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卫星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系统,高智能监视,4指挥系统等,更使人眼花缭乱.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无可非议地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不管多么先进的高精尖武器,若无人精通使用,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各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战争是国力和军力的抗衡,但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就拿当年的两伊战争来说,它们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换来了大量现代化兵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文化、精神特别是军事素质很差,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兵器,结果仓库里堆积着大量“蛙-7”、“飞毛腿-B”等先进的导弹,而战场上士兵使用的却只是手榴弹、燃烧瓶。反之,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致胜的原因在于它既有先进武器,又有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据资料显示,美军的军官有98%是大学毕业生,普通士兵中有98%是高中毕业生,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征集的二十多万预备役人员80%~90%是专业技术人员。
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而高技术武器更需要高素质的官兵。为了提高官兵素质,在改善军队官兵知识结构,加强部队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接受能力强,易于掌握高技术兵器的知识,平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就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而保证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保证。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效果,整顿校园秩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学生属于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明显地展示了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特征,接受能力强、思想敏锐、勤于思考、积极进取是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他们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但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加之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抨击时弊、患得患失、理想消退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不利于培养四有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党的建设事业的成败,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关部门曾对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建设,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军训,部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不仅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对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
振兴国防的重任就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那么,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应该如何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呢?我们又该如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这些科学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理论指导。因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国亿万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而且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外,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应当是爱国的先锋。
其次,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关心时事,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并自觉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在台湾问题上,美、日、俄、中的不同态度和政策事实上反映着四国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的利害关系。这实际上是一次四个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实力的碰撞和角力。四国政府的每一次关于台湾问题的言论都值得我们细细地揣摩。因为,有时候一个字的改变都可能引发整个形势的转折。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分析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国际形势纷纷扰扰的表象,深刻的把握住它的实质,甚至,推测出它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祖国将来国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上做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争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就是说,国防现代化建设靠科技,而科技进步靠人才。大学生就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因此,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状态,大学生都是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的丰富资源。
所谓信息化战争,即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指挥使他的三个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它同时要求国防建设作出相应的调整:
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
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
第四,我们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胡锦涛主席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还指出,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中,科学技术也扮演着月亮来越重要的角色。军事高技术,只建立在现代科技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它分为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技术创新和技术保密往往可以达到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创新精神、一味只知抱残守缺,就如同湖泊没有了水源,成为一滩死水,渐渐发黑发臭,最终干涸消失。青年时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动脑筋,努力创新,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们要拥军优属,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开展的军民共建,拥护党和国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等一系列振兴国防的政策和措施。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现代战争要求国防动员规模由“全面”向“局部”转变,动员过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动员储备由“先行”向“潜性”转变,动员对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动员控制由“粗放”向“精确”转变。成功的国防动员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基础。
国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我们大学生应该以这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核心),能极大地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青年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易于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如果抓好这个群体的国防教育,我们便储备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而又掌握了一定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必要的军事训练,以便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
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能增加大学生的科技知识,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开阔视野,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能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通过国防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对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一项考验。当代大学生对教科书似的知识灌输已经麻木,这样做不但会毫无效果,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
我认为,开展国防教育首先要开阔思路,不能将国防教育狭义的定性为就是军事教育,就是军事斗争,这些都只是国防教育的最表观体现,然而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教育手段,比如让同学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了解国家间的所谓的汇率战争,了解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种种限制,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失利,钓鱼岛事件背后的较量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军事问题,但本质上都是国防问题,因为这都是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外国势力对中国的戒备,他们自己稍有吃亏就会压榨中国,剥削中国,刁难中国;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自身也存在各种问题,管理体制的弊端,监管和法律的不到位,这些问题如果可以细致的、明确的让一个大学生弄明白,并让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国防教育了,因为未来的战场不一定有飞机坦克,可能就是几个谈判,几个文件,或许一场经济危机就把一个国家摧毁了,如果现在的大学生对外国剥削我们的花样及我们自身的弊端都看不清,又如何在以后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以上问题每年都会出现,每一次对它们的深入解读,都是持久的国防教育的方法。
第四篇: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浅析当代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摘要
卡耐基在《公共关系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成功,85%都是和专业无关的,而是同其与客户的交流有关,也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由此不难看出人际交往的重要。在上大学时曾学习过,人的智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稳定在一定的平面,以后的是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一般来讲人与人的智商没有很大的区别。因而一个人的成功更多的是基于一个人的情商。从人际交往的研究专家卡耐基的名言,更确认了这一点。
关键词
公共关系
现代公关意识
公众意识
危机意识
引言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1.1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80年后出生的。80后”大学生热情、开放、个性独立、善于发现问题,同时由于“8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依赖思想严重、参与社会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又凸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焦点问题。例如,在一些“80后”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求稳怕变和官本位思想。由于父母和亲戚对他们的宠爱和期望值高,也支持孩子在家继续考研、考博等,有些大学生备考多年,待业使处于黄金时期的“天之骄子”严重脱离社会,和同学缺少共同语言,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很大,客观上也浪费了他们的创造力,并不光彩地被冠以“傍老族”或“啃老族”。1.2大学生的心理环境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住在了学校里,在新的环境中,没有能够尽快去适应而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学习成绩一再下降。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公共关系紧张,有自卑感、孤独感等等。出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面对新的环境,学生没有在短期内适应,并且在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时出现了问题。
迈入大学校门,每个学生都面对着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客观情况的变化要求他们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虽然环境的变化程度和个人适应能力存在差异,但只要每个大学生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变,就能比较自如地适应大学生活。这三方面是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适应公共关系的改变、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
1.3大学生的机遇和压力
聚焦大学生:机遇和挑战同在曾经,“天之骄子”似乎与“找不到工作”搭不上边,但现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是个例。挑战与机遇并存。
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全社会的就业来说,是有力拉动。第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稳定发展。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用武之地。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第五、2 广大高校质量工程实施将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第六、就业促进法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从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都会发生一些根本的变化。
我认为,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二、生活环境的变化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四、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问题之,为适应上大学这一重要的转变,应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要学会学习。第二,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第三,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第四,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大学是令人羡慕的年华,年轻是我们最雄厚的资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来应对这些新的挑战。相信通过科学的规划,我们能够在大学这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精彩!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2.1认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2.2影响大学生公共关系的因素
复杂的公共关系,从实质上考虑,无外乎受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增进人际吸引,使之接成、维系、发展为良性的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一是阻碍人际吸引,使之不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公共关系的消极因素。
2.2.1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
(1)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比如大学生有时举办“同乡会”,它为同乡之间交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磨合,从而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
(2)相似性因素,又称为类似性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总是愿意和自己志趣相同或相似的人交往。因为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互动相强化,从而产生了共鸣,导致相互吸引。
(3)补偿性因素,又称为需要的互补。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需要一个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这是大学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说,需要上的互补是将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需要的互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这种由于需要上的互补而产生的人际吸引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4)仪表的魅力。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诸如:助人为乐、坦诚无私等行为倾向,就有利于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
(6)情景因素。它是指社会环境、自我环境、心理环境三方面。大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往往在互帮互助中得到认同,这就形成了人际吸引。
上述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协调好各个因素的作 3 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
2.2.2 障碍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
(1)信息沟通阻碍。能否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关键在于能否通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大学生从不同社区而来,这就自觉不自觉的带上方言。可能在一定时间段里无法顺利畅通的沟通,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2)情感冲突。情感是人积极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与人之间互无交往的愿望,因而也就谈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双方,倘若在以后的交往中产生情感的冲突,也会给双方的关系罩上阴影。因此,“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3)需要的不满足。如前所述,寻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动机,也是人进行交往、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需求饥饿”是阻碍人际吸引和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4)利益冲突。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也是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之一。
(5)态度和价值观念相悖。态度是一种直观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反映到人际交往行为中。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一致,使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成为阻碍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
(6)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则容易障碍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等行为倾向,则不利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2.3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公共关系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精神和生活各方面的分析,发现大学生问题出在想独立,又不能独立,存在着系列的公关危机,譬如责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在公关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企图推卸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3、速度第一原则。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差不多大学生把它浪费掉了,浪费在网吧游戏,沉溺爱情当中 2.3.1大学生应养成哪些公关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那么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公共意识呢?
第一,形象意识,当代大学生今后的工作会中会遇到如招商,谈判,对外洽谈等等。这时个体的形象就代表公司的形象,个人的形象就关系到公司的工作是否能顺利完成。企业的形象已经成为企业必备的一种竞争力,现代的企业和机构都十分的重视企业的形象。
第二,创新意识,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办事的效率办事进而更好的帮助公司完成各个重要的任务计划。
第三,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让我门认识到了责任,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有责任意识,这样干一行爱一行。用高度的责任心服务公司,才能使公司更好的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第四,信息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当代的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才能跟的上时代的进步。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其次,培育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学生创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第五,公众意识,公众泛指与一个组织或团体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 4 织,他们对组织的目标、存续和发展具有或多或少、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或影响力。
2.3.2怎么养成公关意识
学会自我服务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理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理安排闲暇生活,做时间的主人 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自立性较强,有时难免无所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对大学生合理安排好闲暇时间是有所补益的。大学生闲暇活动选择的原则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一是娱乐性原则。大学生活不是一条平行的直线,而是有起有伏、一张一弛的曲线。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充满活力、感情丰富,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健康有益的闲暇活动打破一些学生“一个书包一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的呆板生活方式,确有必要。紧张学习之余,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乐、跳跳舞,松驰一下紧张的神经,疲劳很快就会消失,这对于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把娱乐性列为闲暇活动选择的第一条原则。但必须注意的是松驰有节制的,松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果“玩兴太重”,为松驰而松驰,就会贻误正事。二是知识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知识,不限于专业知识。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闲暇,大可以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学生闲暇活动中,可获取知识的地方很多,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的文艺欣赏、沙龙辩论、师生交流等等,都是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还有些形式的闲暇活动,使同学们获得感性知识,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引起联想,触类旁通,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大学生要善于从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加强学习,用广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朝着成才目标前进。
三是思想性原则。在大学生闲暇活动中,难免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夹杂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形式和内容。当代大学生应多选择那些思想性强,健康积极的闲暇活动,抵制和批评消极的闲暇活动。健康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趣,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结语
21世纪的核心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下人际交往的狭窄范围,把企业与个人推向整个社会,扩大了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的交往范围,它也使公共关系带有强烈的商品化色彩,增加了公共关系的经济价值,形成了市场经济下公共关系的新特点。
我们大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社会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学好各方面知识!把公共关系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最后对老师一直辛勤的讲解和认真的教学表示忠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公共关系教程》,卡特里普等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1 年
[2]DaugNewson:TheRealitiesofPublicRelations,SixthEdition.道•纽森等著《公共关系精要》(第六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公共关系学》,寥为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赵宏中主编.公共关系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2(2)
第五篇: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形象塑造结课论文
——大学生与公共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08信管一班 姓名:
学号:0865138104
论文摘要: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它是一种管理职能,以树立形象、协调关系为目标和任务。公共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公共关系的学习和实践,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公关意识更是构成现代人思想观念体系的核心,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材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公关意识,并提出了大学生公关意识培育的方法。
关键词:公共关系 大学生 公关意识
一、认识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种塑造组织形象的管理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公众的青睐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
二、影响大学生公共关系的因素
复杂的公共关系,从实质上考虑,无外乎受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增进人际吸引,使之接成、维系、发展为良性的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一是阻碍人际吸引,使之不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公共关系的消极因素。
1.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
(1)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临近性。比如大学生有时举办“同乡会”,它为同乡之间交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平台,使人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磨合,从而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
(2)相似性因素,又称为类似性因素。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总是愿意和自己志趣相同或相似的人交往。因为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互动相强化,从而产生了共鸣,导致相互吸引。
(3)补偿性因素,又称为需要的互补。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需要一个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心声。这是大学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说,需要上的互补是将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需要的互补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这种由于需要上的互补而产生的人际吸引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4)仪表的魅力,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诸如:助人为乐、坦诚无私等行为倾向,就有利于良好的公共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
(6)情景因素,它是指社会环境、自我环境、心理环境三方面。大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往往在互帮互助中得到认同,这就形成了人际吸引。
上述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往往是几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因此,协调好各个因素的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
2.障碍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
(1)信息沟通阻碍。能否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关键在于能否通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大学生从不同社区而来,这就自觉不自觉的带上方言。可能在一定时间段里无法顺利畅通的沟通,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2)情感冲突。情感是人积极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与人之间互无交往的愿望,因而也就谈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双方,倘若在以后的交往中产生情感的冲突,也会给双方的关系罩上阴影。因此,“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公共关系的积极因素
(3)需要的不满足。如前所述,寻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动机,也是人进行交往、建立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需求饥饿”是阻碍人际吸引和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4)利益冲突。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也是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之一。
(5)态度和价值观念相悖。态度是一种直观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反映到人际交往行为中。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一致,使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成为阻碍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
(6)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公共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则容易障碍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败坏、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等行为倾向,则不利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我们从上述两方面了解影响公共关系的诸要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去考察周围的公共关系,了解其性质和变化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公共关系的认知和协调处理的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公共关系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精神和生活各方面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出在想独立,又不能独立,存在着系列的公关危机!譬如责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在公关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1承担责任原则:无论谁是谁非,都不要企图推卸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
3、速度第一原则: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差不多大学生把它浪费掉了,浪费在网吧游戏,沉溺爱情当中3大学生养成那些公关意识
面对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公共关系意识。现代公关意识是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信誉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时效意识、战略意识、审美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总和。
四、怎么养成公关意识
学会自我服务 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理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境,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理安排闲暇生活做时间的主人大学生闲暇活动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自立性较强,有时难免无所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选择原则对大学生合理安排好闲暇时间是有所补益的。大学生闲暇活动选择的原则是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1..娱乐性原则。大学生活不是一条平行的直线,而是有起有伏、一张一弛的曲线。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充满活力、感情丰富,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健康有益的闲暇活动打破一些学生“一个书包一只碗,教室饭堂图书馆”的呆板生活方式,确有必要。紧张学习之余,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乐、跳跳舞,松驰一下紧张的神经,疲劳很快就会消失,这对于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把娱乐性列为闲暇活动选择的第一条原则。但必须注意的是松驰有节制的,松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如果“玩兴太重”,为松驰而松驰,就会贻误正事。
2.知识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知识,不限于专业知识。鲁迅先生曾说过,学习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闲暇,大可以看看各种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学生闲暇活动中,可获取知识的地方很多,广泛的课外阅读,经常的文艺欣赏、沙龙辩论、师生交流等等,都是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还有些形式的闲暇活动,使同学们获得感性知识,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引起联想,触类旁通,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因此,大学生要善于从闲暇活动中摄取知识,加强学习,用广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内心世界,朝着成才目标前进。
3.思想性原则。在大学生闲暇活动中,难免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夹杂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形式和内容。当代大学生应多选择那些思想性强,健康积极的闲暇活动,抵制和批评消极的闲暇活动。健康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需要;有利于陶冶高尚的情趣,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富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五、大学生公关意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浪潮和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历史潮流,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我们正经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新的伟大变革。同时,也经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社交方式的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的滚滚车轮已经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奔前进,驶向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态势以空前的震撼和规模影响着人的行为,掀起新的变革大潮。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更始首当其冲。胜利和失败同在,幸福和与痛苦俱生!因此,从失败走向胜利,从痛苦中获得幸福和欢乐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时代特色。
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年轻人要获得美好的生存权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五大意识,即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公关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其中公关意识对的、我们大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设计、塑造并实施社会组织形象的科学;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科
学和艺术。它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的目的,从而使其进入事业成功的大门。
公共关系学是帮助你走向成功的科学,也是帮助你成为胜利者的科学。因为,成功和胜利都是竞争 的结果,决非天上掉下的馅饼。竞争意味是什么?竞争意味着求实、求新、活力、发展、突破和创造。这一切都需要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胆怯;自我的懦弱;自我的平庸和堕落;自我的虚荣和傲慢。还要战胜自我的面对人生、面对艰难、面对失败和胜利。、要面对现实、人生、艰难、失败和胜利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积极的意识形态,而公共关系正是树立这些意识,锤炼自我的最好的利器。
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理论运用公共关系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书目或网页:
吕维霞 《公共关系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MBA智库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