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把创业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把创业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最为困难的,对自己的挑战也最大,挫折,失败是家常便饭。如果能持之以恒的经历一次完整的创业,那么无论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得到的东西,自身素质,心态,意志力等方面的提升。所以,我放弃安逸稳定的生活,选择充满挑战的创业。
保证用户车辆保养和小修能够随到随修,汽车日常保养、维修、代办保险理赔,油漆
钣金
机修
电工
第二篇:把队伍建设当作头等大事
把队伍建设当作头等大事
——台山公司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
2009年7月20日,109名应届毕业生加盟台山公司的入职仪式在阳江市隆重举行。听到公司各级管理者对大家提出的殷切希望和嘱托,以及 2006届工程部员工乔实代表前几届毕业员工介绍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收获时,新员工们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要与核电项目一起成长,努力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岗位上练就本领
台山项目作为我国首个三代EPR项目和培养三代人才的载体,承担了集团三代核心能力建设的重任。自成立之初,公司就非常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头等大事,努力从各个方面为青年员工成长创造条件、构筑平台。
作为EPR核电工程建设的生力军,公司针对新员工的特点和潜力,制订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在新员工进入公司后,公司安排了各种理论和实战培训,使大家开始在岗位上接受锻炼和培养,逐渐熟悉各项工作。为了不断提升新员工的业务能力,工程部还制订了能力提升计划。如今,2006届和2007届的员工在台山项目工程建设的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逐步承担重要责任、发挥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参与台山三代核电项目,经过不同岗位的锻炼、他们将练就一身本领,掌握三代项目工程建设的核心能力。
在公司的高度重视和生产部的精心组织下,针对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公司首批操纵员已有48人,能够满足电站1号机组商运的需要,同时,生产线上的各个专业序列员工通过几年的培训和学习,也已为电站的商运和后续三代核电项目建设储备了能量。在业务实践中提升能力
2009年5月的一天,公司一个部门的周例会按计划进行。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周例会的主持人不是该处的处长、而是该处的一名业务主管。
据介绍,“轮流主持周例会”活动已进行一段时间,该处员工普遍反映良好,觉得有利于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加强换位思考,也能提高会议主持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其他部门,类似于以上利用各种业务工作去提升员工能力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公司开展全员绩效行动以来,各级管理者探索如何让员工在实际业务中去提升自己能力的实践越来越多,也得到了员工的普遍欢迎和支持。通过这些实践,不仅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团队的整体业绩和工作效率、团队氛围都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员工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李军华)
第三篇:把工作当作生活
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管理当作习惯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你每天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做事为了什么。你晚上的梦,早晨的语都是你的生活,你的工作最基本就是为了钱,但是真正的工作是你的一种习惯,一种梦想,一份执着。你一直坚持的那个东西才是你的工作,你在参加工作之前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为什么做这份工作,为什么你要选择它,因为这就是你的生活。你面对生活的态度就是你面对工作的态度,你积极向上,工作就会一帆风顺,你郁闷悲观,工作就会逆水行舟。因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改变的是你的心态,是你的态度,是你的看法。
什么是管理?其实我们都不懂,尽管大家一直在参考各种与管理有关的书籍,但是我们不懂管理。其实管理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国家法律的约束是管理,政府的条文规定是管理,公司的明确规定是管理,红军时代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也是管理,我们把这些当做管理是因为我们已经把这个当做一种习惯。还有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勤奋有些人喜欢懒惰;有些人喜欢自律,有些人喜欢随意;有些人喜欢积极向上,有些人喜欢随遇而安……就这样慢慢的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这种生活习惯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所以管理无处不在,它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梦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尽管有时候不知道它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傻傻的发笑,我们会觉得快乐,梦想就是这个引发你兴奋点的东西。你的言谈举止,你的思想态度,你的生活节奏都是为了让你高兴,需要到你的兴奋点并且一直兴奋下去,这时候就是你的梦想。
作者:郑聚广
第四篇:把时间当作朋友
《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
对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用了接近五天的课余时间将它看完。本书作者李笑来老师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引领读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管理时间,并获得解放。作者结合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一些简单却少有人看透的道理传递给了我,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观点让我震惊,包括朱敏和俞敏洪为本书写的序。当我被这些简单道理点醒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悠然而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觉得心底阵阵发凉,感觉这本书就犹如一个诊断器,对我的心智彻底地检视了一番,将我的隐性心智“疾病”全都暴露无遗,它颠覆了很多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看法,让我多少有点难为情。说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的确有点相见恨晚。尽管李笑来老师说,为昨天而悔恨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毫无价值的。但就在悔恨一分钟后,我又感到庆幸,庆幸我在研一看了这本书,而不是在多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至少自己比一部分人抢先一步明白了这些道理,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懂得了如何去发展心智、运用心智来解放自己。
在第一部分“所有人的困境中”,李笑来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或疑惑。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李笑来老师“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人有共有的弱点:懒惰”。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很基本、很低级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书获得解答,比如“什么是及物动词?”及某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等。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即便他们查阅所有的参考资料)。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目前并无答案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
“时间恐慌症”是所有人面临过的困境,它让我们深感时间压力。“时间不够用了”的感受或恐惧,使得我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时,“没有时间了”往往也成为懒惰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经历也很多很多,本科的普通话考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在准备普通话考试时,考前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而占用时间,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发生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而当前准备又不足,突然觉得通过考试的胜算
不大。此时,我就会懈怠下来,不会继续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最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考试。但是,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差,离达标分也就那么几分。之后,我又犯李笑来老师指出的第二种错误——为昨天而悔恨、责备。我心里会一直想,其实即便是在处理完意外事情的情况下,余下的时间也完全足以应付考试。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这种情况也不胜枚举,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犯了“时间恐慌症”错误,最后自食苦果。
对于兴趣,就如作者所说,一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在些,我想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表现出有限性。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或者说每个人自身条件、优势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去做好不同的事情,最后也就出现了大家兴趣各异的情况。
懒惰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弱点之一,而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最好工具就是纸笔。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真正明白其深意的人确实不多。我是到高中时候才慢慢体会到“烂笔头”的好处。在高二以前,我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在《读者》、《萌芽》等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事例时,即便认为这些事例用在作文中充当论据,但我当时也只是多看一遍来加深记忆。直到在高一下期的语文考试中,我想用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进行认证,而自己又死活想不起。在这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相信“好记性”,而更相信“烂笔头”的可靠性。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抄录本,分类记录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事例,每周周末再把这些笔记翻阅一遍。到高三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写满了一个抄录本,每逢语言考试的的作文部分,都有很多现成事例供我选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好处。除了做读书笔记之外,我也做过金钱开销记录和任务列表。只不过我只做了一年的金钱开销记录,因为我的确没发现它对我有何意义,而做任务列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喜欢用小的便签本来制作任务列表,好处是便签本小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检查任务列表,查看是否有重要事项被遗忘。我通常根据任务的紧急性来排列任务的先后顺序,再给每项任务拟定一个完成时间,每项任务之间会预留一些时间,这样的任务列表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能较好地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
对于计划与目标,就如作者所说,“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并非只有一种——半途而废,目标的不可行、不现实也是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履行到底。当我们不幸遭受计划失败时,我们更多地是怀疑实施步骤与手段的合理性,或是自身是否一直在坚持,而很少审视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没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此外,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计划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计划应随变化而变化。当既定目标可靠,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变化后,那么,接下来走向成功就更多地依赖于行动与毅力了。
在第四章“开拓我们的心智”中,作者提出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体验、试错、阅读、思考等五个逐级向上的阶段。人类也正是从这五个阶段来获取知识,开拓心智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与其他动手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就是心智进化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成为人类记载心智进化历程的工具。生命有限的个体则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了解前人的心智进化历程,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体验或试错上。此外,我认为交流也是促进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和比自己心智水平高的人交流。以前,我本科选修了一门“教师发展概论”课程,那老师提出,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外,还必须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同时,我们最好只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你身边的朋友越优秀,你的进步就越快。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加快我们走向优秀的进程。
在效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个人有效率的前提是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如书中所说“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我高中有一室友,她是我们高中班上最刻苦的人。她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中午基本没午休,晚上宿舍统一熄灯之后,她就跑到厕所去看书,或者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一直看到深夜12点多才睡觉。她平时很少运动,连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被她用来看书,甚至每次吃饭,她都是跑向食堂的。但是,她的成绩并没长进,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高考那年她只考上了专科。后来,在高考填志愿那天,她对我说:“其实我平时也很困,上课也想睡觉,只是自己在硬撑而已。”她这种疯狂式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效率,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这认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我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在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期间,我的好几个研友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个小时,白天还精力充沛。我出于羡慕之情,就尝试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每天6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适合我。我每天至少得睡7小时,少于这个睡眠时间,我第二天上午就会严重犯困,以致做任何事都毫无效率。因此,不能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在“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这一小节中,作者借用“时间银行”的比喻,告诉我们时间是这世界上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过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一元钱,那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成同等额度的金钱,所以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呈现差异。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在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对之前一篇名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差异并不在于时间本身(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同,从而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师兄师姐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每天早上对被窝依依不舍而睡懒觉时,师兄师姐们、同学、竞争对手已经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学习去了;在我们忙生活的时候,别人却在为事业奋斗;当我们轻松懒散时,别人在辛勤努力;当我们浅尝辄止时,别人却全心全意地追求;当我们心胸狭隘怨天尤人时,别人胸怀宽广勇于担当;当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时,别人却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日差毫厘,年差千里。这也许与“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相通之处吧。而有时,尽管努力程度一样、时间一样、效率一样,但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的差异,也会拉大心智水平的差距。比如财富的差异,想想富裕家庭和穷困家庭在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机会、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财富就决定智商”这话了。
最后,就如作者所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为改善心智而行动了。
第五篇:岚县县委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
岚县县委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一种责任,着力在创先争优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开展创先争优,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成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县委的决策和示范:让学习成为全县的头等大事
岚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面对在全市、全省所占份额不断缩小的尴尬局面,县委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深刻的剖析,一致认为,岚县出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最核心的是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问题。岚县要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实现转型发展、跨越赶超,迫切需要全县的干部有更高的思想素质,更强的发展本领,更宽的眼界心胸。
学习必须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首要任务。
县委首先做好表率,学习上级精神,调研基层状况,准确把握岚县的基础定位,努力确定岚县的目标定位。县委政府整理出84项调研课题,由县委常委和副县长分工领题,全体县级领导参与,带着问题下去,找准对策回来。经过深入的研究,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实施大项目、大生态、大教育、大民生、大环境“五大建设”,打造富裕、文明、宜居“三新岚县”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在每一户资源型企业中,推行“拉长一条产业链、绿化一山一沟、一事一业、帮扶一个新农村、构建一张安全保障网”的“五个一工程”。“五大建设”成为指导全县工作的总纲,“五个一工程”则是“五大建设”的有力支撑。县委书记阎刚平带头调研,撰写出近三万字的《岚县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研究》。
各乡镇各单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纷纷开展查问题、比学习大行动。学习的课堂延伸到了重点工作一线,学习的主体扩大到了一线工作的所有干部职工,学习的渠道不断拓宽,把封闭学习与开放学习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全县总结推广出“集中培训学”、“专题辅导学”、“实地体会学”“考赛结合学”、“深入一线学”等十种方法,展现出人人讲学习、个个提素质、全民谋发展的崭新面容。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在岚县蔚然成风。
创新: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当然,和其他地方一样,一些领导干部也存在不好学、不
勤学、不善学、知行不一等问题。破解这一难题,岚县的法宝是改革创新。
在县委中心组的集中学习中,除成员全部到位,各乡镇书
记、乡镇长,县直机关负责人全部参加。桌子被摆成了四方围座型,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在座的县乡两级干部每人发言3分钟,提交500字的材料,不“穿靴”不“戴帽”,说真的、见实的,对全县领导干部来了一次大检阅、大考验。大家感到的是一丝兴奋、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压力。群众笑称“可以有效防止南郭先生”。事实上全体领导干部谁也不愿意被别人比下去,真学苦学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
为了加强学习的现场冲击效应,县四大班子和主要部门负责人远赴右玉县,深入实地学习右玉精神,右玉县委书记陈小洪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辅导。大家普遍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用阎刚平书记的话,这叫“学右玉、变作风,找差距、强素质,谋发展、争优秀”。
100余名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走之前,每个人都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对照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本项工作全国做得最好的地方。考察归来,形成实打实的考察报告,通过各种层次的交流会、汇报会,向领导班子交账,向本单位交账,向群众交账,向县委交账。大家都说,这样的考察累人,但是这样的学习有收获、有效果。
县委五百名干部下基层、大宣讲,使原来的“学生”变成了教师。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角色转换,我们必须学得通、想得深,否则就会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笑话。
全县在学习的方法上大胆创新:由关起门来学变为走向外地学,由机关内部学变为深入群众学,由按部就班学变为紧跟形势学,由单向“要我学”变为学、讲、用结合起来学。
在学习内容上,除了上级规定的“必修课”,县委结合工作实际又规划了一定的“选修课”,由承办部门“备菜”、“配菜”,再加单位和个人自己“选菜”,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学以致用。
在学习形式上,改变了过去你读我听、你说我记的老套套,采用学习――思考――调研――交流――宣讲――理论创新――推动工作――新的学习,既要看形式和态度,更重视学习的实效和工作成绩。
在学习载体上,广泛开展研讨会、汇报会、交流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宣讲行动、理论考试。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
制度和用人导向:让学习成为永恒主题
严格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落实。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习的一系列相关意见、规定、办法,强化巡听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调研制度,一方面通过“上下互动”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内外结合”充实学习队伍。县委中心组、常委扩大会,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列席;乡级中心组学习,县级分管或包联领导参加,进行辅导和督促。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基层群众代表也被邀请列席,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如果说严格约束是学习的保障力,那么科学的激励机制才是调动学习的根本动力。
“不善于学习思考的干部也许是个勤勤恳恳的称职干部,但绝对不会成为高层次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基于这种思路,今年,县委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干部理论测试。省委党校出题,外地聘请监考,武警把门,密封判卷,组织严密如同高考。县委领导手中有现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成绩单,在决定重要领导岗位时,理论测试成绩不高的不列为考虑人选。
在全县公开选拔团县委副书记时,经过理论考试、现场答辩等程序,两名同志被提拔任用。为了推动大教育建设,全县公开选聘了46名中小学校长。许多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同时也有一些在位多年的校长落选了,但是他们说,“都怪自己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表示心服口服。
学习能力成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各级干部不找关系找书本,不求别人求自己。广大干部职工心里永恒的话题是:全县定位是什么?部门职能是什么?我的职责是什么?群众需要我做什么?为此我要学什么?大家纷纷在理论学习、方法思考、工作研究上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形成了推进全县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让知识内化于心:学习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学习带来了各级班子的感召力、凝聚力、亲和力、执政力,带来了工作的推动力。将岚县打造成晋西北地区连通太原、忻州、吕梁三市,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金三角”经济区,太原都市圈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试验示范区,在全县上下已经成为共识。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过去久推不动的项目加快了进度,吕梁市343项目考核取得了第四名的历史性突破。造林7万亩,粮食总产1.4亿斤,均创造了历史新记录。启动了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岚县后发赶超的能量越积越大。
学习贯彻袁纯清书记讲话精神,县委政府启动了“五个一工程”,太钢、皖北煤电、山西煤运、焦煤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拉长产业链、构建安全网、改善民生等方面纷纷挥出了大手笔。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善于学习才能赢得成功。岚县已经找到了开启科学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大项目、大生态、大教育、大民生、大环境“五大建设”顺利推进,富裕、文明、宜居新岚县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