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文大课堂学习感悟
体味人文 胸怀感恩
——记泉城学习所得
马俊珍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大家的大美课堂,在充满崇敬之意的同时,心怀感恩。如果说课堂是人文教育的载体,那传播这些课的名师名家们应该能堪称人文教育的宝库,他们用自己满满的人文情怀吸引着到场的每一个人,不仅感动,更净化心灵,给炎热的济南增添了一份清凉。短短四天的学习之旅,在我的教育生涯刻下了重重的一笔:充盈自己,贴近学生,润泽生命。
(一)丰满自己,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
老师最大的魅力在于人格魅力,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这种教育情怀激发对教育道路的探索,这种教育情怀能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与其说是在教育,不如说是在感化。
年已高龄的贾志敏老师因为重病没有来到现场,没有听到他的课真的有些遗憾,但当他的弟子讲述他的故事时,我后悔了当初的抱怨,他的故事足以震撼。他的徒弟带来了他对教育的坚持,对教育的尊重,当陶老带着贾老那份歉意深深地鞠躬的时候,我惭愧了,我愧对他们那份教育的虔诚。是啊,‚老师是信‘教’的,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信仰,那是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坚持和尊重。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有这份笃定深厚的教育之情。自比为文竹的魏书生老师更是质朴得可爱,他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没有见到真人的时候,心里还纳闷他是何方神圣,是多么大的神通!听他娓娓道来的时候,才深切地感受到他那平和自然心态的巨大威力。他如春风化雨般点化老师们‚种好心田,过好日子‛,享受‚松静匀乐、育人育己‛的快乐。抱着一颗平常心过好平平常常的教育生活,时刻能找教育的快乐,这种心态无疑是我们教育人能保持教育激情、教育热情的良药。
(二)贴近学生,打造出学生本位的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一直在追寻学生本位的课堂,赵俊友、虞大明老师可以作为典范。俊友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从自己的名字入手,读解‚友‛字,引出‚大手拉小手,互相帮助‛。这堂课不是你高我低的讲解课,也不是你优我劣的竞争赛,而是朋友之间互助完成的作品。整堂课气氛融洽、轻松愉悦,既有师生的‚大手拉小手‛,又有孩子们的‚朋友手拉手‛,学生在主动学,老师在人文意识的引导下走入学生心中。虞大明老师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你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话匣子,孩子们在畅所欲言中对这位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当大明老师如此幽默地介绍自己的取名背景时,孩子们笑了,我们也笑了,更重要的是被他如此低的身身架感动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情是敬重,在这种情感的压抑下,他们不可能从容地做自己,而虞大明老师以这样平常而又智慧的问题把自己引向了一个如此平凡亲切的位置。孩子们的贴近,从容地放开自己无疑是我们在课堂上最想要的结果,是我在轻松自在地学,而老师只是一个伙伴。
(三)润泽生命,塑造健康人格和阳光心态
我敬仰这种润泽生命的高度,更追求这种成全学生,成就人生的态度,当我们把教育提升到孕育生命的高度,才理解那份浓重的人文内涵。
王崧舟老师说:办学的核心要素是‚人‛,‚人‛的核心要素是‚心态‛,‚心态‛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比如,一二年级学的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传统蒙学;三四年级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五六年级学《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等,全体老师不分学科集中研修国学,就连后勤人员都会学习国学。你会发现,我们学校教书育人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学校的每一个人。通过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去滋养每个人,改变人的消极心态,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和精神幸福。
当很多人质疑小学生不能读《庄子》的时候,王崧舟老师动情地阐述了自己的原因,实际在物欲横流、心态动荡的社会,庄子的精神、庄子的追求是最好的镇定剂,是人文情怀的高度。我们让孩子们不是读懂《庄子》,而是感受那份淳朴、纯真的心灵,得到灵魂的净化。
品读经典,是使每个人的心灵得到熏陶,润泽心底深处的纯真。大爱大美语文,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我在感受这丰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自感自身的渺小,语文的教学是活的,需要不断地汲取新鲜营养,教学不止,学习亦要跟进。我们要继续潜心修行,有着苦行僧的付出,怀揣庄子的情怀,用身体力行的实践去感悟人文、诠释人文、传播人文!
第二篇:人文经典感悟
读《文化苦旅》有感
第一次看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被封面上那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所吸引。封面上的沙漠,沉静而悠远,夕阳的余辉在这里投下一片阴影,近在眼前的是一道道车轮碾过的痕迹。我觉得,文化只有苦行,才有它从古至今永不衰竭的魅力。
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翻开了它,跟随余秋雨的脚步,去重新认识这些古老深厚的文明,没有肤浅的欢笑,有的只是与作者一起感慨,一起深思。
《风雨天一阁》写了一座经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普通的楼阁,被一代代人世代保护着,却终被强盗偷窃所骚扰,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其悲怆的文化奇迹”。天一阁承载的文明与历史太多太多。天一阁的命运正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命运,中华的许多许多文化宝藏在静静地经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之后,竟未为人所敬,不为人所珍,最终落入虎口。而当其几近灭亡时,人们才恍然醒悟,慌忙中搜寻回几粒残碎不堪文化碎片,叹息不已,可惜已晚了。
《苏东坡突围》使我明白才华横溢、豪放高达的一代文豪苏东坡被一群奸诈卑鄙﹑强词夺理的小人诬陷时的无奈与痛苦,被排挤,被批判,被嘲笑,被流放,可他却并未丧失继续努力生活、前进的勇气。他的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他的艺术和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的成熟了。在历史和文化中永远地站住了脚,永不流放。
《一个王朝的背影》,让作者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苦苦跋涉,踌躇在山水之间,和那些狂放潦倒多情多愁的文人才子倾诉衷肠。以一个经历几番兴衰的承德避暑山庄为缩影和主线,反映出清王朝的兴盛与灭亡轨迹,让我们体味历史,深深感触。
历史从古代走到今天,还要继续走下去。历史的足迹却成了无数人一生的执著追求。历史的魅力便在于它的足迹总是隐藏在山水之间,难于寻找。所以没有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人是永远不会找到这些无价之宝的。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录求历史的足迹,而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录求人生的真谛。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
如此多的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美丽多愁在书中铺展开来,一种从未有过的穿越的恍惚在心底荡漾开去。虽然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可能只是一点点的表面,但我分明听到了那样深沉的脚步声在叩响中国文化的大门。
第三篇:人文物理学课程学习感悟
通过学习人文物理学课程,我对人文思想和物理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为基本要素,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而人文精神则是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体现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指导和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人文物理二者并不如传统观念所认识的那样是对立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学习物理学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的爱国热情。“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和巴斯德都说过此话。通过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为国奉献的事迹,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尤其是人类物质文明获得极大发展与繁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尤为重要。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都是很好的典范。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理应为她的强盛而效力。
学习物理学可以领略自然的神奇美丽。在物理实验直到处闪耀着美的光辉,从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著名的棱镜色散实验、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库仑著名的扭秤实验、法拉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验证电磁渡存在的实验直至迈克耳逊一奠雷否定以太存在的实验、卢瑟福著名的n粒子散射实验、密立根测定电子荷质比的实验及美藉华人吴健雄博士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的实验等,这些实验设计思想之精巧、实验技术之精堪,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有物理现象的奇特美,如苍穹彩虹、海市蜃楼、长河落日等壮观景象;物理概念的对称美,如正电荷与负电荷、南磁扳与北磁极、电场与磁场、正粒子和反粒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物理规律的有序美,如太阳光透过棱镜形成的连续光谱、晶液凝固形成的空间点阵、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排列、原子内电子的壳层分布等,这些都是绝好的美景。
学习物理学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道德精神。学习物理必须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好奇心是人文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科学的进步的真正动力就是科学工作者对未知的不断探索。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缸中浮起来,从而发现了福利定律。与此同时,实事求是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是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发现真理,准确认识外部事物。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正是因为敏锐的觉察到了未被发现的弱相互作用和中宇不守恒的论断才获得了诺贝尔奖。
物理学本身具有对称、和谐美。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有从物理现象中感知美的奇异本领,从而发现一些物理规律。美学思想对物理学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与指导作用。自然科学研究并不完全依靠严格的逻辑思维,机械思维逐步让位于辩证思维,更多的是人文科学的功劳;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使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我、发现自我!
在物理学中感受人文思想,将人文思想应用于物理研究中,让人文思想与科学研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智慧,去认知,去发现„„
第四篇:人文关怀感悟
人文关怀感悟
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
无意中读了这个小短文,颇有感触,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人文关怀是什么?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也是最近常常被提起的话题,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的生命、思想、理想、应当受到尊重和关爱。小时候父母、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善良,要有爱心,那么爱又是什么呢?爱,即人类主动给予的幸福感,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
生活中,我们要常怀一颗关爱之心,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工作中,我们也要有着一颗关爱之心,特别是护士这个职业,护理专业的核心和精髓是关怀照顾,美国学者Leininger(莱宁格尔)博士就认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护理的本质就是关怀。它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社会阶层,有何种背景,都应该尊重每一个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要关注患者,关心患者,重视患者的个性,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尊重患者的隐私;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人文修养,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仁、义、礼、智、信”,仁是第一位的,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英国文学家王尔德的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事虽小,但却如丝丝暖流流淌在心间,让我们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幸福。
第五篇:翻转课堂学习感悟[定稿]
翻转课堂学习感悟
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付慧娟
2017年7月4-9日,我有幸参加华中师大的教师培训,在听取了刘小芹、张银华和吕立立等教授的讲座后收获颇多,尤其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及微课程的制作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学习,也让自己对于今后的教学方法有了深刻的反思。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要实施这种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标准统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孩子的要求,而这种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教师不再是上课不停地讲,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课堂上通过组织协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以此将教学过程进行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微课程”是对于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它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前者,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应用迅速扩大,是因为其较于传统课堂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先自主学习教材,然后通过视频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主动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主动的探索新知识,主动的在运用中落实知识,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学习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2、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完成相关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而且学生在每一节上都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之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
3、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翻转课堂的实行,促使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自觉行为,教师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确定、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有生命的、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研究范围越来越大、研究内容越来越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4、课堂管理得到转变。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必须始终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实施翻转课堂后,许多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再发生,课堂管理的重点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而是怎样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参与学习,课堂管理方向和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5、教师组织教学发生转变。
翻转课堂分为两段即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课,自学质疑课上,学生通过教材自学、视频助学、合作互学等环节完成学习过程,最后完成在线测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的结果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训练展示课上,老师不再一厢情愿的设计问题和讲解,而是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分析,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着,教师能更多地抓住学生学习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师生信任度提高,师生合作实现了真正开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6、学生反馈评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而且评价内容也较为丰富,涉及到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等方面,评价真正起到了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
中职教师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抽象思维较弱但动手能力却比较强的学生,而翻转课堂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如何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就成为了关键。
首先,要做好充分教学准备工作,这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制作微课程,或给学生分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线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实训内容的准备工作。学生课前深入学习(通过学习视频网络资源)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因此要求教师制作的视频必须要把控好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视频观看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好)。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角色,这是教改的关键,教师从传统的“教”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以及环境的营造者。这样,师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收获分享与答疑解惑项目训练。最后,师生课后总结提炼是升华。通过“翻转课堂”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微课程”是一种5-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这种课程资源适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代95后学生注意力集中多为前8分钟,人人手拿智能手机,有了“微课程”这种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处处学、时时学。既然肯定了“微课程”的价值,那如何制作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就是关键了。图片、视频、音乐是微课程不可缺少的元素,制作的形式有PPT式、讲课式和情景剧式。PPT式微课程看似简单但是做好不容易,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讲课式微课程,由教师根据微课程的要求,按照模块化拍摄授课,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进行网络“淘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教改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它也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也让教师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无疑,我们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进行了肯定,但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不学习,课下能否去认真反覆地去看老师提供的微课程?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他们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一旦学生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的预习,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就非常困难,就会重新回归到教师“讲”的这种模式?其次,关于校方对教师的“评教”,这需要从上到下进行评教体系的改革,才能激发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如果评教体系不变,势必对教师的认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打击教师们进行教改的积极性。再者,是否有条件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微课程制作需要将课程进行分解,如果制作效果很差,学生不愿意去看;如果进行精美的制作,那么制作成本又会相当大,校方是否愿意为每个老师每门课程去投资,如果投资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如果没有,那么资源岂不是浪费了„„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中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些问题我们就却步,那会永远停滞不前。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教改不是盲目的,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因此要不断学习;其次,要给自己创设条件投入到实践中去,学会构建教学情境,在信息化学习和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经验,教会学生知道学习的资源在哪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者,放下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题能动性;最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作高水平的能激发学生观看学习兴趣的优秀微课程。
短暂而充实的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与教无定法。教改的路我们一直走着,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以点为范、以点带面,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只求不停前行不断进步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