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激情.赞美------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特色.激情.赞美
------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贺兰一中 陈娟娣
教师教学需要有教学灵性,灵性是教师课堂活力的重要表现,是创造性教学之根基。去年银川市组织了第二期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我荣幸地参加了那次培训,使我很感动也体会到了市里领导对于中学英语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为期50天的英语教师培训是在两名外教老师独有的教学风格,活泼的教学教态,丰富的课堂表情,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激情的激励、鼓舞下,以及在我们意犹未尽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下结束的。培训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使我在英语口语表达、教学教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还使我的内心对于教育的智慧有了更深的体验以及对其的感触。
一、用表演打造特色教学艺术
外教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丰富,这使我们在课堂上对于比较深奥的词语有了很明确的理解。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的运用,有时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令人过目不忘,记忆深刻。比如:给我们上课的Patrick老师和 Merilee老师的肢体和表情真是特别的丰富,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某些典型问题或者细节产生广泛的联想。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英语教师,都能够通过他们的肢体和表情的表达,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真的可以用活灵活现来形容。在教我们课堂歌曲的时候,Merilee老师并不是让我们坐在座位上学习,而是带领大家一起表演,每个人都站起来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使得我们充分的感知了歌词的内容以及愉悦的氛围。没有一个老师觉得这是幼稚的表现,大家充分参与其中,都很快乐,都很享受。在富有表演天赋的外教教师带动下,我们都能很快在教师与自己编导的活动中,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接受教师传达的教诲。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表演,使得教材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模糊变明确。他俩的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而其营造的表演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信息,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
二.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什么是激情?激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正是需要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情感,释放我们炽热的热情,感染我们的学生。
在培训中,我们正是被外教的激情所感染。给我们上课的两位外教老师无论是在平时和我们聊天还是在课堂上都时时保持着激情,其实这就是对于教育的一种执着,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在课堂上,他俩不仅仅讲授如何去做好教学,还亲自为我们做示范,又是唱歌,又是做小游戏。每次都是亲力亲为,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尽全力,一丝不苟的去完成。正是他们这种激情的教学,使我们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之情,对所教的学科有了更深的热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激情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激情才能产生激情。
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激情,它使我们如春水般平静的课堂多了几道波纹,也使我们平凡的人生增添了几抹光彩。让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堂课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热切的动作激励学生。有了师生的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师生激情,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会在课堂上奏响!
三、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在赞美声中,人们心中拥有了阳光。之所以我们能够在很愉悦的心情和高涨的态度下完成此次培训,是和两位外教老师真诚的赞美分不开的,无论我们说的对与错,好与坏,他俩都能够用赞美的语言和眼神来鼓励大家。虽然他俩的年龄与我们都很相仿,但是他俩总是用包容的眼神和语言鼓励你,在他俩的鼓励下有许多上课不爱发言的教师都纷纷的举起手。记得在演示课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短小的教学展示,我是第一个上去的,心里很忐忑,知道准备的并不是很充分。但是当我展示完我的教学设计走下讲台的时候,Patrick老师用充满赞许的目光和很真诚的掌声鼓励了我,让我感到很感动和温暖。作为学生更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特别是老师的赞美,更是给了他们动力,使他们更有热情地去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赞美,乐于赞美。用花一样的语言来表达最真挚的传授,用花一样的语言来赞美学生。
有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它能满足学生的渴望,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和状态,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使其满怀信心和希望!那就是 ——赞美!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所以,赞美是教育的秘诀,他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正如丘吉尔所言:“你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优秀的人,你就怎么样去赞美吧。”
今天的教师,应该学会赞美。因为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透亮,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要有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的每一点成功。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今天的教师,要舍得赞美。说到底,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
教学,从理解学生开始,在善解人意中教书育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一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阳光撒向每一名学生,用我们的激情和所拥有的知识,去教导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快乐的氛围内学习。做到真正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用快乐传播快乐,用成功铸造成功。要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培训已过去一年多了,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从中掌握了不少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虽不能说在现有的教学中教学水平提高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很多改变,也留给了我很多思考与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究,去实践,鼓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上一个台阶:
Keep up the work!Believe in myself!To learn is to use!
希望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收益,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精彩更美好。
第二篇: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我有几个学生,实在是太没有自尊了.无论我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看不出他们内在的动力在哪里而?对一切的批评也罢,暗示也罢,明示也罢,冷处理也罢,不闻不问也罢,旁敲侧击也罢摆事实讲道理也罢,抓住点滴的闪光表扬也罢.一句话,无论我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够感动他们的心灵.尽管改了一会儿,也仅仅是一会的工夫,转眼既失__只要一下课就阴云散尽,一切又都恢复了原始状态,课下是他们的天地,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当又恢复到了课堂里,作业里的时候又不认真起来了.字写得简直没有办法认得,根本不象是用手写的,就象是用脚写的.字不会写,读书也是不会.那会什么呢?玩!!课堂上也要玩__只要一有空了.一点儿也没有把学习放在了心上.不会写字,不会读书更不会背书.要想让他们几个会背书就只好将他们赶出教室,站在教室的门口,这样反而会背诵了.站在门外是他们最好的学习选择. 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很聪明的学生.我看了心急呀.如果不采取体罚的办法.....岂不是 耽误了他们吗?可是要是体罚了又违反了教育法的呀.怎么办呢?作为教师不愿意违反法律,作为教师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学生不能够尽心学习.我自己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个教师的难处.真是难当呀.内心深处莫过于比这还痛苦了.要想不违反教师法就放弃了,宁愿少问,少管,也不能够去违法.尤其是现在好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更是吵不得,说不得,何况是体罚呢.可是这是违反教师法的呀.不体罚可以么?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学生了.对那写屡教不改的学生不体罚只有放弃了管理和教育.要是这样了老师反而省心了.那么,要想让他们学习就得出去才行.你说:不体罚能够教育好学生,谁都不会去故意体罚他们的.如果体罚是教育的过失的话,那么教育一定不是完整的教育.又何况是一群孩子们.我们大人不还是犯错误的吗?违法的现在还少吗?那些贪污盗窃,那些贪官不是故意的犯法吗?还有那写渎职的人员.我们还有公安警察机关来控制我们呢,又何况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呢.光是说好听的话这是教育吗? 这叫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体罚就是教育的过错.世界上有没有不需要体罚的教育呢?我苦苦地寻找着,却没有发现不体罚学生的教育.现在我要创造这样的一种和谐的教育,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太难做到了.教育是面对全体的学生,这个全体是包括各个不同的性格的天真烂漫的学生.而且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呀.他们的性格差异很大.有的不需要批评,有的需要提示,有的需要暗示,则有的需要明示,有的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则有的你是用了什么样的方式都不能够改变他们.这就只有放弃了.那这样的教育又算作什么样的教育呢?
为此我常常烦恼得很,应该如何做才算最好呢?既要叫每个学生学习好,__尽自己的最大的力量去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就满足了.这也是我的心愿.可是我做不到呀,如果不对那写不学习的学生进行惩罚,想让他们尽心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体罚有它的可效性.那么,老师也不是天生的就是体罚学生的材料,谁都不愿意批评学生,我宁愿给学生说上十句话,也不愿意批评一句.但是一种责任地促使,一种无私的爱促使着自己不得不去这样做,哪怕是犯了错误也要批评.这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__和谐,严厉,关爱,体罚,活泼,平等.
对待自己的学生,真得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难.对待自己的孩子轻重皆可.对待学生却不能.各个方面都是需要权衡的.现在批评的时候就要犹豫了很多.千万千万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小心再小心,千言万语的教育往往也不起作用了.学生家长也宠着孩子,也更加看中的是学习的成绩.过分的强调分数.促使了自己的孩子逆反心理太大.来到了学校更难管理,学校的各项活动也很少了,害怕学生在活动中出现以外的伤害,一旦意外发生,老师校长吃不了就得兜着走.......一句话,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过分的谨慎了.随着教育的机制法律化,也同时给教育带来另一面的不利因素.
第三篇:我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我对教育教学的感悟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就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选择的职业,所以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我现在深深的体会到,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平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我们的同行张文质老师提出了“慢教育”。即如何才能让如今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慢”下来,真正让老师感受到传授知识的平静中的乐趣与平凡中的圣洁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中无比充实的多彩和青春少年才有的朝气与骄傲。“慢教育”的教育理念包含着一种以从容应对高压态势造就的粗暴冷酷、以沉稳对峙急功近利的肤浅、以智慧瓦解手忙脚乱的自作聪明、以诗意找回生活学习应该获得的情趣和乐趣的义蕴。
我想: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哪怕努力做到越来越靠近也好。心里有了这样一杆秤,我感觉希望的彼岸就在前方。
第四篇:浅谈激情教育(范文)
浅谈激情教育
地理组 金轶杰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过: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就永远不会有成功。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的追求和卓越的努力。教育事业更需要激情。
激情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涵义:狭义的激情就是教师要用自己整个生命去拥抱教育,使自己的全部身心与教育水乳交融;激情就是教师对教育达到痴迷忘我的境界;就要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具有的“宗教家”的精神;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诚挚而火热的心去呵护学生的灵气,去催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整个一生负责;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创造谱写教育的辉煌。广义的激情教育是:通过创设与落实全员激情、全方位激情、全过程激情的教育管理机制,以激发师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为切入点,推动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开展和进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激情教育可以以情激情和以理激情。以情激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的讲述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努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逐步把学生的激情推向高潮,达到思想道德的升华。以理激情就是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分辨是非的问题,由浅入深,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寓于说理之中。
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自身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和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统一。求实的态度、民主的作风、简洁的语言、昂扬的精神状态无疑对学生获得这些相应的品质具有表率作用。第二,教师应具备和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符合的人格形象。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才能宽容学生的错误,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品格。第三,教师要积极研究来自社会大课堂的道德内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有重要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只有积极研究这些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分析、补充、修正,才能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教育因激情而鲜活,理想因激情而美丽,生命因激情而精彩。读书在,激情就在,梦想在,激情就在,热爱在,激情就在,执著在,激情就在!
第五篇:激情教育
李金池校长是石家庄精英学校总校长,原衡水中学校长、衡水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全国优秀教师,被誉为“教育改革的拓荒者”。在担任衡水中学校长期间,进行全方位大胆改革,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创造的“实施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现象,被称为“衡中现象”、“教育的神话”,使衡中由一所薄弱高中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臶”。在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期间,积极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取得显著成绩,开创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科研新局面。听说李金池校长又引领着一所学校创造了逆势崛起的奇迹。石家庄精英中学曾经濒临倒闭,在李金池校长的领导下,近五年却快速跨越、步步高升:2012年高考应届一本纯文理上线人数仅仅只有4人;2013年165人;2014年305人;2015年575人;2016年1148人,成为省会省级示范性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唯一突破千人的学校;2017年1540人(一本上线率90.06%),位居省城第一,刷新恢复高考以来省会高中本一上线人数最高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激情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是一种亢奋状态,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都会为它服务,小病甚至不治自愈,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李校长曾说过: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一定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学校;一个没有激情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没有美好未来的人。为理想而学,为梦想而战,当一个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好好学习的。
精英中学就是把激情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的第一所学校。激情燃烧的校园里,到处呈现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教师团队充满着奋斗精神和英雄情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莘莘学子们,阳光自信、活力四射、激情澎湃、意气风发。激情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活动开展、氛围营造,让学生活力四射、天天向上、青春豪迈:
1)激情诵读,让学生找到自信;读书时必须站起来读,必须大声读。
2)激情跑操,气势如虹。
3)校团委的激情辩论,让学生挑战自我,挑战权威。4)教育处开展了“风行箭步,快步如飞”评比;举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型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热血沸腾,激动不已。5)班级的课前一支歌,全部选取的都是慷慨激昂的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6)主题班会成功与否就看学生有没有激动不已,有没有热泪盈眶。
7)树立标杆,弘扬正气。学校评选“十大激情教师”、“十大激情班级”、“十大风行校园师生”、“十大激情学子”、“十大希望之星”等,让师生学有榜样。8)课前宣誓。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
精英中学对学生的食、住、行、学、练等各方面,在时间上进行了精致的全程设计和科学安排,使学生时时、处处在兴奋和快节奏中高效学习、快步前行,努力营造一种激情氛围。如要求学生,早晨要激情诵读,学闻鸡起舞;课间要激情跑操,气势如虎;课上要激情辩论,挑战权威;课外要健步如飞,做风行少年。
校园中的各类建筑、走廊墙壁、宣传橱窗、校园石头上见缝插针的文字、图片、宣传画,均发挥着其强大的育人功能。通过激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上进,推动学生追梦。
大课间的铃声响起后,身着统一校服的奔跑的身影直冲操场,以班级为单位,迅速排列整齐,体育委员整好队后,全场统一指挥,一声令下,只看见整齐划一的跑步,只听到响彻云霄的口号,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跑步结束后,学生迅速的解散跑回教室,等等……
细节活动要全力配合激情教育,且目标明确。比如:打造激情跑操,就有体、德、心、智4个层面的目的: 1)通过跑操达到体上--强健体魄,锻炼身体; 2)通过宣誓达到德上--团队精神,咄人气势;
3)通过激情跑、大声朗读达到心上--合理宣泄,舒缓心理; 4)通过晨读达到智上--聚精会神,迁移品质。
精英中学那种燃烧着的激情,那种浓烈的学习氛围,那种“见缝插针”的勤学精神,令人感到惊讶与震憾。
高效课堂
1992年,李金池任衡水中学校长时,衡水中学在衡水也只能算一个二、三流的学校。到1995年,衡水中学的升学率已跃居衡水榜首,但李金池知道学校走的仍是“时间加汗水”的老路。1997年,衡水中学大胆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的观点。为此,学校制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具体目标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一、课改原则
1)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切朝着教学需要入手,这点必须把握住。
2)我们不能跟风,必须结合自己的校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3)我们的新的课改路线,不仅要改变原来的课堂面貌,颠覆旧的课堂秩序,还要建立一个新的规范的课堂形态,要完善这个过程。
4)我要探索的课堂改革必须要适合高中,也能适合初中,特别是要适合高中,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也就是我首先要考虑高中,要为高中量身打造一种课堂模式。
5)通过科研探索,不仅要解决高考升学问题,而且要通过课堂改革来探索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子,给我们的学生以自由之精神和自由之人格,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高效课堂
1、高效“6+1”课堂的理论根据
高校课堂的理论根据有: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中国的本土教学理论,陕西师大的研究结果)。
建构主义理论,这是上世纪欧美国家出现的一种教学理论。最近这些年,海归派将其引入中国,实际上建构主义理论是我们国家推进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老师传递的不是知识,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对信息的加工,主动建构,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再有,就是一节课的效率,首先是看你能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前课堂是单向的,老师讲学生听,没有互动,后来,新课堂实行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还应该包括学生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者才是学习者。
2、高效“6+1”课堂的环节
“6”是指上课的六个环节:导、思、议、展、评、检。“1”指的是课外进行的“练(用)”(实际也在课堂内,只不过利用的是学科自习时间),这七个环节构成一个流程。它的前六个环节突出一个学字,后一个环节突出一个练字,学是为了练,练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练,不是题海战术,但也不是一个极端不留作业,以讲带练学生眼高手低,高考怎么办,中考怎么办。学生学的东西是要用的,要想用好,要想考高分,就要练。老师必须记住,题目是学生做出来的,分数是学生考出来的,不是你讲出来的。
3、高效“6+1”课堂模式
体取上海(段力佩)、头取江苏(洋思)、臂取山东(杜郎口)、脑接陕西(陕西师大)、源在衡水(衡水中学)、魂在精英。它的流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因此,学生学得快、效率高。它能让学生持续兴奋,因为它是连环设计,环环相扣的,学生不能走神,不能偷懒,学生思维要高速运转。打瞌睡的绝对没有了。
4、高效课堂“6+1”模式有八大特点。
1)博采众家之长: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采山东,脑取陕西,脚在衡中,魂在精英。
2)细化了课堂管理,每个环节进行了微格处理,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动,都进行了规范,克服了随意性。3)使学生持续兴奋,在课堂流程中,各环节不断切换,形式不再单一,克服了学生的疲劳。4)学、练并重。过去,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注重动手操作练习。做作业并不是增加学生负担,而是学以致用,做题不是应试教育,正是素质教育,我们国家为什么科学技术落后,就是计算演练训练不够,动手实验能力不强。新技术更新更需要操作和动手。5)形态比较规范。
6)实操性强,复杂问题简单化,理念问题实操化,实操问题流程化。
7)适用面很宽,初中高中都行,文理科都行,新授课和复习课都行。
8)朴实无华,实效性强,能够落到实处。
5、高效课堂“6+1”模式有五大功效。
1)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只有在课改行动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2)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3)能使学生能力快速提升。4)使课堂效率快速提高。5)使薄弱学校迅速强大。
三、精英中学的高效课堂
1、孩子们的课桌摆放采用传统的课堂,只有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孩子们才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并且老师分配的任务是分层次的,比如:A层孩子翻译原文,B层孩子提出疑问,C层孩子读课文,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孩子,让孩子有事可做,体验到自己的价值,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且,这样的课桌摆放还避免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聊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
2、课堂展示环节的“展”包括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这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努力思考,想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学校还鼓励学生,能提出问题并且把老师难倒,加五分。这样,老师自身会感觉不好意思,自己会更加努力、细致的备课,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能鼓励孩子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3、诵读对于语言学科学习很重要,所以在精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很注重大量的朗读,包括课本课文和听力材料,课本在课堂上就砸的非常死。
4、课堂上,教师处理问题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句废话,学生更是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在高速运转,每一环节都训练有素,动静相宜。师生交流时,学生更是激情四射。真正践行者“高效6+1”的课堂模式,一导、二思、三议、四展、五评、六检。
5、当自习课上课铃声响起的瞬间,所有的教室、所有的学生立刻安静下来,特别体现了学生的高素质。讲台上有名值班的学生,学生有问题到办公室可以问老师,真正体现了把自习课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学过的知识。整个教学楼特别安静,学生的自控能力非常好,非常值得学习。
6、孩子们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其余的自习课全部是采用学生自学。一名学生坐在讲桌上,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的学习中,没有人去说话、打闹、甚至走神的都没有……节约了教师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课教研
一、备课是前提,是关键
1、初备:一个老师先备,写出初备稿,初备稿必须手写,用复写纸写一式两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交到备课组。
2、集体研备:资历浅的老师先说,每个人都要发言,备课组长总结。每天进行2次,学校的第五节课,第八节课。一个学科一个房间,开门研备,学校督查、抽查。不论大小学科都是90分钟集体研备。
3、个人复备:学校统一要求,统一格式,教师根据具体研备的意见,重新加工,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复备学稿和导学提纲,经教务部门或教研组长审核后印刷。
二、评课改变了庸俗的评课文化 1)每个人都必须发言。
2)必须讲三条缺点(意见、建议、问题)后才能讲一条优点。
3)评课老师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得话。4)领导总结性评价。
结果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发言,不争第一个发言的,也争第二个发言的,因为先说的好说,有话说。评课一定要让被评的老师满脸通红,满头大汗才行。
三、精英中学的备课教研
1、精英中学教学一天要进行两次教研,要经过“三备两研”。教师要过“分头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三道工序,集体研备也要进行“初研、二研”,45分钟的集备时间细化到每个5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规定的事,对我们的询问也不理不睬,仿佛耽误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日常工作,就像一台不停地、有规律转动的机器,学生和教师一旦开始运作就没有了“自我”,只能随着学校设定的积极的轨道向前运转。
2、教研分四大部分:考纲解读,目标分解,重点难点,导学流程。每一部分都是先由老师分别说自己的设计,最后再统一认识。每个教师需要教研前先手写教案。
3、“三备两研”,集体备课真抓实干。“三备两研”分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研备三个环节,上、下午教研时间段教研。
通过观摩教研,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研内容明确:一是核实课时分布,二是安排检查每课细节内容,细致到早读。
2)集合每一个人的个人智慧,抽点聆听他人的课程设计,作为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3)组长这个核心调配人物很重要,组长能够听取意见后,再统一规划、合理分配给已经设计相应环节步骤的老师,做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
4)教研首先要备教学目标,做到教学目标细致、精准。5)重在挖掘、把握教材和学生,预测学生问题,并紧跟着提出解决方法。
6)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间,时刻计算课堂时间,注重每个环节、每个课时的落实上,并不只是局限于教学手段的花哨上。
7)诵读对于语言学习很重要,所以在精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很注重大量的朗读,包括课本课文和听力材料,课本在课堂上就砸的非常死。
4、这里的教研采用的是“三研两备”,每天年级所有本学科的老师都要聚在一起,进行两次的教研备课。提前三天进行自己的单独备课,之后上课前所有教师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并且,他们的备课是紧紧围绕考纲进行的,他们将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考纲研读、重点难点等进行研习,更为透彻地知道该传授给学生什么,传授到什么程度。另外,这种类型的教研,不仅能够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将课上的更加严密和富有价值,同时,课堂上孩子们的提问也将倒逼老师们去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的养料,丰富充实自己。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1.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灵魂出了问题。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我请问转向哪?往哪转?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研究的结果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你学过哲学,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学,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当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看望我。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老师?”
我说:“你这孩子多少岁?”“10岁。”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她学习成绩也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我说: “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
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 头。”我说:“你看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还高,比你还漂亮,这次还考了一个好大学。”她说:“当时我真的着急,现在还是觉得很自豪 的。”
我从这个例子当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什么叫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两个,子女就要 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上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你记得我这句话,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
3.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我们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选孩子读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但 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还要考试入学,两科语数,小学低于198分,没有特长,一律不能录取。我所在 的学校收的是几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们还是要把他们教出来的。
4.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为什么习总书记说要潜心育人?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我说一个简单的教育规律,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现在初中老师布臵作业,孩子11、12点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 孩子,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3点之间,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一种叫性激素,一种叫生长激素。有 光照、有压力它不会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压力大,他长得就不好,这就是规律。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那布臵作业的时候就一个要求,最迟10点半孩子必须入睡。因为孩 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你看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不管,使劲学,为了分数、为了技能、为了才干。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5.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 也不知道怎么布臵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 去学。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6.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你看我们现在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外界,很多同学因为要去适应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我们学校教的主流价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须要丰富内心。
简单的说,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通过自己学 到的东西再来回馈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附属产品。他为自己学的一个附属产品、客观产品就是他一定是为这个社会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丰富怎么能够为社会好,他是破坏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