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感悟(教育征稿)
构建激情的语文课堂之我见
嫩江县北方英语实验学校
王燕
时光总是那样匆匆,转瞬间我在教学一线工作已经近十个年头了。回首十年来在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跋涉前行,心中感受确实不少。然十年来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富有激情,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如此。
平日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平淡无味、波澜不惊,甚至死气沉沉。教者或面无表情,或一脸严肃;学生则或呆然而坐,或恹恹欲睡。而有的课堂教学则波澜起伏、热情洋溢、如沐春风、充满活力。教者激情洋溢,精力十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然而,造成这两种极大反差的原因究竟何在?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激情”。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写到:“激情使教师出色,因为它把富有感染力的能量带进教室。对主体的激情和热衷把主体推进学习圆圈的中央,使学生直接获取学习和生活的能量。”可见,拥有激情,用激情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我们才能使“震撼”、“感动”、“惊喜”、“默契”这样一些美好的感觉在师生间传递,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构建一个激情飞扬的语文课堂呢?我想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教师本人要对教育充满热爱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是激情的源头。一位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也很难在课上有激情的迸发.因为,他不喜欢教育,不安于教育,所以,他也不可能会产生激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提出了形象的论断:“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拔和引导。因此只有发自肺腑的爱自己的事业,爱所教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反馈回去,就形成了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后果,学生自觉尊重老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愿意与老师合作。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责任感,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主动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只有生气才能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可见,要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来打动感染学生,首先要打动感染自己,否则怎样去影响别人呢?为此,教师一跨进教室的门坎,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你要是情绪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要学会理智的控制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的消极情绪,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当你一想起学生,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你就应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忘我的境界,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微笑的面孔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实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在课堂中至始至终板着面孔,一脸严肃,看不到一丝笑容。当学生违反了纪律或者无心向学时,便大发雷霆、厉声呵斥。弄得听课的学生诚惶诚恐,胆战心惊。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教师与学生即使是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这使我想起一个马戏团驯猴子的故事,团长让驯兽师训练猴子表演杂技,驯兽师训练猴子时,脸色干巴巴,表情冷冰冰的,扔食物给猴子吃,猴子就动一下,打也赖着不动,驯兽师就对团长说:“猴子太野,驯不了。”团长苦思冥想,暗中叫人把驯兽师领薪水时的表情拍下来,然后放给猴子看,猴子专注的观望。于是,团长对驯兽师说:“我希望你们把领薪水时的激情溶入到工作当中。”结果猴子们看到驯兽师笑容可掬的样子,乖乖的很听话。由此可见感情是可以传递的,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很重要。很多老师听过我的课都问,你讲课为什么那么有激情呢?我想激情来自我们内心,我在我的每一节课堂中基本上都能作到很好的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就感觉那更象一个舞台,而我精彩的演出就要开始了,于是我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激动和亢奋。而每当我神采飞扬,用自己富有抑扬顿挫的语言去进行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目光都是紧紧追随我的,而看到学生那专注的目光,听着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就会使我更加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于是,这样的一堂课,就因教师的良好的情绪渲染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师生密切配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自身要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教育家季迷良捷夫说过,“教育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语言上要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做到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具有浓厚的语文气质,在教学中或神情描绘,或激情渲染,或循循善诱,或娓娓而谈,将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和谐联系在一起,三情共振,从而把课堂情感逐步推向高潮,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奇特的魅力。这样学生才愿意听你讲,愿到你身边来。记得一次我去哈尔滨听课学习时,一位男教师在课堂上那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位男教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一夜的工作》,他的课自始至终饱含激情,语言生动、丰富、极富感染力,最后,一个堂堂男子,也涌出了激动的泪水。整节课,在老师那生动而丰富的语言的感染下,每一个学生都被深深地触动和感染了,就连下面听课的教师们也都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安静,我们都被感染了。所以,当他的课结束的时候,全场都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试想面对具有如此丰厚的语言功底的老师,面对如此激情的课堂,有哪一个学生会厌倦语文学习,会埋怨课堂如此漫长呢?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善于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老师,做一个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的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来烘托、渲染、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灵、煸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而作为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善于流畅自如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为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在投影周总理遗像的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营造出庄严、悲痛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特定场面中去,让学生感同身受。接着我又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同时深情地朗读课文片段。之后再将画面定格在“胸前佩着白花,臂上缠着黑纱的男女老少,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哭泣着”这一刹那,让学生仔细观看。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庄严的画面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多媒体创设“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庄严哀伤的情景之中,充分煽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课堂上与作者感情交融,浑然一体。学生用悲痛、低沉的声音回答问题,用沙哑近似哭泣的声音深情地朗读着课文,我们已从中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已与作者的感情同渠而流啦!因此适宜的情境的创设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犹如在春风化雨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的好:“岁月让我的容颜变老,激情让我的青春依旧。”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所以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工作的激情。最后,我想说,和激情相拥,与学生共舞,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让我们将激情进行到底吧!
构建激情的语文课堂之我见
北方英语实验学校
王燕
第二篇:温州教育征稿
《温州教育》2011年征稿启事
《温州教育》是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月刊,面向全市教育系统发行交流。根据“引领温州教育、服务温州教师”的办刊宗旨,结合调整后的栏目定位,特向我市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科研(教育行
政)人员,关注基础教育的各界人士征集稿件。
一、品牌栏目
行动、时评、特别关注、人物、叙事、研究、视窗等,子栏目若干。
二、稿件类型
□言论(教育感悟、教育时评)
体悟教育真谛,纵论教育之道,立足当下,真切大气,洞若观火。
□随笔(教育故事、教学反思)
叙述行者经历,记录深刻反思,尽量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共性问题。
□人物(思想研究、人物专访)
提炼古今教育名家(名师)思想,捕捉草根教师亮光,有情有趣。
□经验(经验总结、长篇通讯)
展现区域、学校特色品牌,报道有创意活动动态,必须标新立异。
□看点(校园文化、图文结合)
摄取校园内有文化意味的角落(如文化长廊),配精练的文字解读。
□话题(热点关注、深度研讨)
以话题讨论形式,定期公布,诚征大家的认识、经验、建议、对策。
□科研(论文、案例、反思等)
有深度的管理、教学、德育研究成果,重在展现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
□阅读(读书心得、好书推介)
一段且思且行的读书心路,一部润泽心灵的经典著作,营造精神家园。
□艺术(教师书画、摄影作品)
尺寸、题材不限,须注重美学品味与个性风采,翻成照片,配文说明。
□借鉴(考察报告、前沿综述)
以您的视角,提供前沿的思想与信息,以及其他适合本刊的各类文字。
三、投稿须知
1.可读性强,言论、随笔类2000字内,经验、人物、论文类4000字内。
2.来稿请注明稿件类型、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
3.来稿要求原创、首发,3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4.发表的文章以千字40元为最低标准,按质计酬,图片、作品等另计。
投稿地址:温州市龙方路(温州二十一中内)《温州教育》编辑部,邮编:325000,投稿邮箱:wzjy2011@163.com(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相应的稿件类型),电话:88613095,联系人:吴永远、王桂馨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本刊博客——
“《温州教育》会客厅”(http://blog.sina.com.cn/wzjybjb)
第三篇:云南教育征稿
《云南教育》杂志征稿
《云南教育》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我省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教育类刊物,为16开48页半月刊。自创刊以来,我刊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成果,热情讴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宣传我省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刊登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为推动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ISSN 1009-2099 CN 53-1011/G4
A版:
以“宣传教育,服务基层”为理念,《云南教育 视界》继续完成《云南省教育厅政报》的宣传功能,刊登教育部、教育厅及云南省有关文件、领导讲话。保留原《政报》栏目及内容,及时传达国家和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最新动态,及时报道全省各地的教育新闻。栏目设置:
“前沿”:刊登国家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
“回放”:刊登云南省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教育新闻。
“纵横”:刊登省领导或厅领导或地州教育领导对教育发展问题所作的战略性研究。“政令传真”:刊登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文件,供全省教育行政干部传阅,领会国家、省的指示精神。
“聚焦”:写各州、市、各学校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消息。要求短小、精悍,字数尽量控制在800字内。做到能不说的话不要说。
“文件目阅览”:刊登一个月以来,中央、省颁发的各种文件目录,方便各地查阅文件。
“专题报告”: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作专题论述,进行深刻的探讨,以供读者借鉴。“关注”:教育系统内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身边事,如教革、教师生存及现状、困惑等。“两基”脚步:报道未普及“两基”县的一些做法、经验。
“心灵驿站”:讲述自己对人生、爱情、家庭、生命的一种领悟。每一位教师在取得今天的业绩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一部奋斗史,都有着为理想而拼搏的故事。要有浓郁的现代和青春气息。
“读书看报”: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写读一本好书后的感想、心得。或者你看了某篇文章后,深受启发,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老师一起共同品味,那不妨向我们推荐转载。要求注明文章的来源及首次刊发的时间。
B版:
以“立足教育,服务于人“为理念,将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贴近云南省教育实际,贴近教师生活,走近教师内心世界,全心全意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按“主题策划”方式运作,“教育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主题”,“教师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话题”,以“本期特稿”、“凡人故事”、“心灵驿站”、“人间情怀”、“法制在线”等栏目支撑,新开辟的教育新闻与服务热线将帮助教师解答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困惑与忧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了与时俱进,目前《云南教育?视界》的稿件更讲求“新鲜”(更新、更快地反映我们教育生活中的新鲜事),“典型”(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厚重”(包容更多的社会信息量),同时,体现出一种人性和人情的美。栏目设置:
“前沿”:刊登国家新近发生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全局指导性的新闻。
“回放”:刊登云南省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结合云南省省情,对云南省有较强所指导性的新闻消息。
“政令传真”:刊登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文件,供全省教育行政干部传阅,领会国家、省的指示精神。
“本期特稿”:当期杂志最具可读性,最有影响力,最能体体现卖点的稿子。思想导向正确,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警示,帮助读者从中获益,从稿件中找到真、善、美。“爱心行动”:讲述教育领域内新颖,有时代特色,曲折感人的爱心故事。
“本刊视点”:适合做有争议、值得探讨的教育事件稿,让每个当事人都站出来说话,然后再让旁证证人或有关权威部门出来表态,最后我们就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刻探讨。当然,故事本身还是要可读,有人情味。
“记者调查”:对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所进行的调查及反思。包括大、要案以及一些有典型性、震撼力、故事性强的案例或情感故事。
“人间情怀”:透过典型的现代教师故事,展现生活中人性的真善美和人性的假恶丑的碰撞,歌颂美好的人伦关系。
“园丁风采”:讲述教师自己(教育局局长、各类教育专家)的故事。可写自己为人师的故事,或者老师与苦难、绝症和死亡搏斗,创造生命辉煌与奇迹的生存体验,要写得有人情味,张扬生命,歌颂生命。
“聚焦”:写各州、市、各学校新近发生的教育新闻、消息。要求短小、精悍,字数尽量控制在800字内。做到能不说的话不要说。
“关注”:教育系统内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身边事,如教革、教师生存及现状、困惑等 “心灵驿站”:讲述自己对人生、爱情、家庭、婚姻、生命的故事或领悟。每一位教师在取得今天的业绩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一部奋斗史,都有着为理想而拼搏的故事。要有浓郁的现代和青春气息。
“读书看报”: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写读一本好书后的感想、心得。或者你看了某篇文章后,深受启发,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老师一起共同品味,那不妨向我们推荐转载。要求注明文章的来源及首次刊发的时间。“与健康同行”:为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提供良方。
“幽默地带”:开心一笑,从中得到轶趣和享受。欢迎各位老师原创或荐稿。“金玉良言”:言简意赅,一语中矢的简要评论。
“放眼世界”:为读者打开了望世界的窗口,从不同角度介绍国外不一样的教育现状,提供令人发省的教育信息。
“政事人物”:就国家时政、政体、大事及人物的生平作深度性挖掘报道。
本栏目欢迎各位老师、读者向我们推荐全国各地媒体登载的各类政事人物类综述性报道。
投稿邮箱:ynjyzzs@163.com
第四篇:兵团教育征稿
《兵团教育》征稿启事
《兵团教育》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主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主办的以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刊物,其编辑部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学研究室。
本刊为季刊,大16开本,56个页码,彩色四封,内文采用双色套印。自创刊以来,本刊以承载教育理想、传播教育文化、服务教学一线为办刊宗旨,力求使刊物真正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碰撞的阵地、教育实践展示的沙龙、教育创新交流的平台。目前已实现了和全国及全疆教育行政、教科研、学校等组织机构的交流,并享有一定的声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方式、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形势下,《兵团教育》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立足兵团乃至新疆的教育发展,全面反映边疆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它不仅是兵团教育局传达教育方针政策、传递课改精神与信息、指导教学评价的窗口和阵地,更是教育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
在刊物内容特色的设计上,《兵团教育》正逐步实现由学科专栏向课题专栏、问题探究方面的转型。现刊物常设栏目有:政策传真、教育理论研究、德育纵横、区域性教育研究、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管理、中小学教研、教育访谈、中小学教研、信息技术教育、校本研究、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信息长廊、教育随笔、案例展示、幼儿教育等。
来稿基本要求:
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教育热点,各地课改信息、经验和研究成果。要求内容新颖、事例典型、观点明确、论述清楚、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写作规范。坚决杜绝抄袭或网上下载;篇幅2000~3000字为最宜;稿件本刊恕不退稿,作者自留底稿,如三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赠刊作者可另投他刊;来稿可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的方式。稿件须注明作者工作单位、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稿件一经采用,即送样刊
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和教师投稿
投稿地址:乌鲁木齐市五星南路350号华域大厦602室《兵团教育》编辑部收邮政编码:830002电子邮箱:btjyzz@yahoo.com.cn编辑部电话 0991-8882872
第五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官网征稿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系省级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花山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主办,本杂志为旬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139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324,邮发代号:18-219。投稿加我id。
《教育教学论坛》本刊所有文章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网、龙源期刊网。
主要栏目设置:
前沿视界、特别关注、课题研究、话说教材、教海探新、民主教学、快乐教学、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测试评价、精品课例、课例点评、实验平台、专题研讨、信息技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征文对象: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技、中专、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各科老师,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以及各类教育文化工作者。来稿要求:
1、来文请在题目下写明作者的姓名、单位(省 市 县 学校)、邮编。作者单位格式为:××省××市(或××县)第××中学或(××中学)。
2、稿件格式必须完整,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文中如有参考文献,请在文末按要求注明。
3、论文录用后按来稿先后顺序刊发,请提前来稿,收到稿件后3至5个月内出版。
4、文章严禁抄袭,否则,后果自负。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