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心得——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课心得——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过此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课学习,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社会在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做好自己,影响别人。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是高校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胡锦涛同志主持的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才能保证主渠道的畅通。
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总的看,当前大学生对十七大精神比较了解,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满信任与期盼,为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感到振奋,思想主流积极健康。但他们也有担心、有困惑、有迷茫,甚至有一些误解和偏见。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就业、贫困生救助、大学生活如何度过、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拉大、党风建设、社会治安、祖国统一、农民工生活、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等等。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是:中央一再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这一科学理论在有的基层单位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中央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为什么有的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仍然不断滋生和蔓延;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为什么有的人依然有牢骚和不满;等等。大学生最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问题是:在思想多样化的大学校园,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自觉追求。这些问题,也正是在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首先是进教材、进课堂。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把十七大精神进教材的内容明确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侧重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道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侧重于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变化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点阐明如何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安排若干次主题讲座,集中探讨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侧重于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重点解读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等。同时,及时调整、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将十七大精神渗透、融入教材的相关章节;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贫困生救助、贫富差距等问题,采取课堂专题研讨或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解的方式给予回答。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十七大开幕式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的实况录像,了解十七大精神的基本内容。其次,教师结合各自学科,开展专题讲座,集中讲授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准确阐释报告的主要精神。第三,课堂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正确的理论观点鲜活、生动、亲切,启发大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深刻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深刻领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学生们反映,这样学习十七大精神,易于理解和接受,不但加深了对国情党史的了解,而且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的我们,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物欲横流的社会,站住脚跟。也只有思想,信念上的坚持,才能保障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一个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不枉费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振兴中华的中坚力量,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映射给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认清形势,理性爱国,合理表达,永远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让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而闪闪发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时刻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来说,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实际的科学。我们要担负使命就必须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青年就要勤奋学习、勇于拼搏、锐意创新、发奋成才,用我们无限的热情和无悔的青春展示学子的崭新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脚踏实地,用实干来完成我们的使命。让我们谨记“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学习、继承铺路石精神,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奋斗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用我们的努力去创造新世纪的辉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从小就听《社会主义好》;从读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马克思是伟大的;辗转直到上了大学,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明白里面的深意。下面我就联系课堂所学和自己收集的些资料谈谈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崩溃、共产主义必将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我们现在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具体地说,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形态、功能和命运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发生观、发展观、本质观、特点观、结构观、体系观、形态观、功能观和命运观等等再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教育、宣传、解释、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学习观、教育观、宣传观、解释观、研究观、运用观、捍卫观、坚持观和发展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做”、“不怎样做”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所以,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对于我们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否则我们的人生价值观会背离历史发展的轨迹,造成个人甚至国家的落后。
这是由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有2300多万人。他们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他们来说,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否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况,决定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程度和水平。所以我们要真正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能不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者。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又不实际联系,那么,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其他国家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发生的教条主义错误,即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发生的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形象而生动地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心态和做法:‚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在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是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统一个原则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地道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地原理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经过加工提炼而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善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体现出民族化的形式。毛泽东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和继承。这种优势使得他能够充分地援引中国人熟悉的警句、名言与谚语,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使得毛泽东思想无论在表述方式上、语言方式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古语新用的实事求是,如两个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领导全党克服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
化的错误倾向,使人们的思想从这种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明确要求全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在中国具体化当作以项伟大的任务来抓。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述了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就是思想路线。
四.重大的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思想就在酝酿过程中,至其产生,大致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以及在形式上民族化的过程。体现于其中的本质是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的认识,即在适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整个过程始终体现着实践—理论—实践、个别—一般—个别、群众—领导—群众的基本规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等,标着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篇: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十
月革
命的伟
大胜
利极
大地
激发
了马
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广泛传
播,而西
欧又是
马克思
主义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留
学期间,他视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
实际
问题的强
大的思
想武
器而学习和
研究,在理
论和实
践上
对马
克思主
义
进行
了广
泛的传
播,为马
克思主
义在中
国的胜利
作出了
重
大的贡
献。本
文首
先分
析了
周恩来革命
民主主
义思想
形成的背景,在此基
础上对
留学期间
周恩
来的马
克思主
义思
想的形
成和
回
国后
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
义进
行了详细的分
析,为相
关研
究提供
参考
依
据。
关键词: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留学
1.民主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周恩来生
于1898
年。这个
时代的旧中
国,其性
质是
半殖
民地半
封
建社
会,它
表明
了中
国人民
在饱
受旧
式的封
建主义的盘
剥之外,还
要苦苦
地承受被
强硬
输入的帝国
主义的压迫
。帝
国主
义和
封建
主义这
两座大
山的横
压,使
得
国
内阶
级矛盾
和民族
矛
盾异常
尖锐,因
而使
民主革
命
成了
中国
人民渴
求
国家
独立
和自
身解
放的必
然选
择。这
样的国
情也
必将
注
定周恩
来在一出
生就要
感受国
破家
寒的气息。但
童
年的周恩
来被
过继
给叔父
家后,在嗣
母陈氏的倾心抚
育下,却受
到了的良
好的家庭
教
育。周恩
来十岁时
到表舅龚
荫荪的家塾寄
读。龚“是革
新派人
物,结
识同盟
会成员,赞
助革
命,常向
周恩
来介绍
些新思
想和时事
政治
知识”,他
家
里有很
多古籍
藏书,还
有一
些宣
传近代科学
和西
洋文明的新书
与报刊
;龚自
己在行
为上
带
头剪
辫子,不迷
信,主
张男
女同
学。塾师周先生学
识渊
博,思
想也比
较开
明。周恩来向
塾师
学了
许多
文化
知识,同时
也
学了不
少的社
会
知识,扩
大
了视
野,启发
了思
想。嗣
母
病
故后,周恩
来周围的生
活陡
然发生
了变
化。呈
现在周恩来
面前的局面
是,债
台高
筑,每次借
债饱受
鄙薄和
冷
漠,可封
建家
庭好面
子
摆阔的陋习
仍旧。现
实生活
中一
切活生
生的惨痛事
实见
证
着封建
没落
家庭的腐朽和走
向衰
败的必然
趋
势。
1913年8月,周恩
来入读天
津南开
学
校。这
里新的社会
生活和
近代社
会的空
气为周恩来的思想发
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
壤。但当
时的中
国是内
忧外
患
交织、民
族危
机深重,这诸
种因素的综
合作用
推动着
周恩来爱
国主义
和革命
民主主义思
想的继
续
发展。在南
开求学
时期的周恩来,思想激
进,自身的品
德修
养也为
人崇
敬。
这连同
他的卓越的组织
能力一
道,为他
今后实
现向
马克思
主义者的转变
准备了
必要的条
件。
2.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7年9月
到1919年4月,周恩来
留学
日本。日
本是亚
洲地区唯一
深受
中国传
统影响
而现在却
己完
全实现了
西方
式的工业化和
现
代化的国家。由
于在国内受
到抑制
和挫
折,中
国的年
轻人
均
把日本
看成是变
革的温床,在那
里可以
学到现
代自
然科学
和社
会科学
方面的知识。对
十月
革命
前中
国
人
寻
找救国道
路的情
形,毛泽
东曾
作过这
样的描
述:“先
进的中
国人,经过
千
辛
万苦,向西
方国家寻
找
真理”。“要
救国,只
有维
新,要
维
新,只有
学习外
国,日本
人向
西
方
人学习有
成效,中国人
也想
向日
本人
学。”20
世纪
初出现的这
一空前的留日
热潮,虽
然有
其深
刻的社会
背景,但
绝大
多数留
学生的一个
共同
目标
就是
为
着救
亡图存
。周恩
来也
正是
为了探
寻救
国道
路,在日
本开
始
接触
马克思
主
义的。
当
时的日本,社
会主义运
动风
起云
涌,马
克思
主义得
到了广
泛传
播。日
本
一些
初步
接受
马克
思主
义思
想的社
会主
义者
相继出
版了大
量介
绍和宣传
科学社
会主
义的著
作,如
片山
潜的《我的社会主义》、界
利
彦的《社会主义纲要》等。
这些
书虽
然还没有
完全摆
脱各
种非马
克
思主义的影
响,但
比较
正确的剖析了
资本
主义的种种弊
病及其
产生的原因,指出了
社会主
义必然
代替
资本主
义的客观历
史
规律
和实
现这一
规律的正
确途
径。十月
革命
胜
利后,马
克思、恩
格斯的一些著
作、介绍
马
克思主
义及
反映十
月革
命的书刊和
其他进
步书刊,更是潮
涌
而来。中
国的一些马
克思
主
义者先
驱,如
李
大钊,李
达
等人,也是先
于周恩
来在日
本接触
和学习马
克思主
义的。在这个
时期,周恩来的思想发
展历程
和李大
钊、李
达、毛
泽东等
人基本
上是
同步的。周恩
来是中
国共产
党内
为数不
多的最
早接
触马克思
主义的人
之一。
周恩
来在这
里主要研
究社会
科学
领域,热心
地研读
政论
书籍,对
于“新
思
潮尤
所切
望”。在此期
间,周恩来
以极大的热
情,研究
社会
主义
和学习
马克
思主
义。他仔
细
读了
幸
德秋
水的《社
会主义
神髓》、约
翰·里
德的《震
动环
球的十日》、河
上
肇的《贫乏
物
语》等
著
作以
及《新
社会》、《
解
放》、《改
造》
等
进步
刊物。特
别是河
上肇
主编的《社会
问题研
究》,从第一册起
连载
了《马
克思社
会主
义的理
论体系
》,介绍
了《资本
论》等
马克思主
义名
著,在第四册上
还刊
载了《工
资劳
动与资
本》全
文,“马克
思的全
部天
才正
是他
回答
了人类
先进
思想已
经
提出
来的种种问
题。”周恩
来通
过认
真
阅读
和仔细
研究,对于马
克思主
义的基
本
原理
有了一
个比较
系
统的认
识。
在通过
对马克
思主
义学
说的接触
之后,又加以
对日本
下层人
民的切实
考察,周恩
来
此时的思
想有
了一
个
大转
变,“我以
前所
想的‘军阀
’、‘贤
人
政
治’这
两种
主义可
以救
中国的,现
在想
想实
在是
大
错
了。”1915年7月
到9月,日
本爆
发一
场劳
动人
民自
发进
行反
抗斗
争的“米
骚
动”,这
场群众
运
动给
周恩来
以
深
刻的刺
激。一
方面,日
本社会
所暴
露出
来的各种
日益
激
烈的深
层社
会矛盾,加
深了他对
日本政
治制
度的怀
疑;另一
方面,运动中
所爆
发的人
民群
众力量的伟
大,使
周恩
来相信
人
民是
历史的主人。“元
老、军
阀、党
阀、资
本
家……从此
后‘将
何所恃’?”而这
正是马克
思
主义学
说中的阶级
斗争学说在现实社
会生活
中运用的真切
反
映。
周恩来从
研究
各种“新
思
潮”中开
始接触
马克思
主义,并
被这种
新的主义所
鼓舞。这
标志
着他
在思
想上
己经发生
了很
大的转
变,成了具
有初步
共产
主义思
想的革
命知识
分子。
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1920年11月,周恩来
赴法勤
工
俭学。虽然
在日本留
学期间
周恩来
就已经
接触到
了马
克思
主义,“在赴法国
之前,我从译
文中
读过《共
产党宣
言》、考
茨
基的《阶
级斗
争》和《十
月革
命》。”但是
他在确
立自己的终
生信仰
问题
上,却
仍在继
续深
入细致地
思考
着。善于
思考,在重大的抉
择面前
保持
特别审
慎的态度,是
周恩
来一
贯的作风。五
四运
动期间
在被羁押的时
间里,周恩来就
重新认真
思考
了许多
问题,对严
酷的社会
现实
有了更清楚的认
识。周恩来在后来写的一封讲到
自己确
定走共产主
义信仰的信中
说:“思
想是颤
动于狱
中。”他还
说过:一种
生命意
识的萌
芽,“是
从这
个时候开
始的。”出
狱后,周恩来
便逐步
走上职
业革命
家的道
路。
周恩来
赴法
勤工
俭学的目的很明
确,就是
要到
欧洲
特别是
英国去
实地考
察,以便
从世
界先进
地区
发展的大
趋势中,把
握中国
未来的方
向,“主
要意
者,唯
在求
实学
以
谋自
立,虔心
考查以求
了解
彼邦社
会真相
暨
解
决诸
道,而思
所以
应用
之于吾
民族间
者。”但是初
到欧
土极目
所
见却是一
派
萧条。欧洲社
会的现
状既
然是如
此的毫无
安定
所言,那么
当时中
国的思想
界中
那些
曾经想
效仿
西方
社会的演
进模
式以推
进中
国社会
进步的信念亦便
动
摇了。周恩
来也
同中
国多数
先进
分子一
样
在思
考着
究竟要
选择
一条
怎样的更加
合理的社
会制度
以指明
人
类社会
和中
华民族
前进的道路
。为
此,周恩来
采取
各
种方式广
读博
览,汲取
各种思
潮,在纷杂的思
潮中,以审
慎求
真的态度,“对
于一切
主义开
始推
求比
较”,寻
找自
己的方
向。他
在给表
哥陈式
周的信中也说
明这
一点:“弟
之思
想,在今日本
未大
定,且既
来欧洲
猎
取学
术,初
入异
邦,更
不
敢有所
自
恃,有所
论列
”,“至若
一
定主
义,固
非今日
以弟
之浅
学所敢
认
定者
也”。此
时,摆
在他面
前的有
两种
可供
选择的社会
改革
途径,其一是
以英
国
为范的渐
进方
式,“不
改常
态,而
求
渐进的改
革”,以
“保守”之
方
法以
达到
成功
地改造
社会。其二
是
效法
俄国,采
取
革命的手
段,以
“迅雷
不
及掩
耳”之
势“一
洗
旧
弊”。当
时的周恩来
并没
有马上做
出结论,“躁
进与
稳健
之说,亦
自
难定”,“若
在吾国,则积
弊既深,似
非效法
俄式
之革
命,不易
收改
革
之效;然
强邻
环
处,动
辄
受制,暴
动尤贻
其口
实,则
又以稳
进之
说为
有力矣。
执此
二者,取
俄取
英,弟原
无
成见,但
以为与
其各走极
端,莫
若得
其中
和以
导
国人。至
实
行
之时,奋进
之
力,则
弟终以
为勇
宜先也
。以今
日社
会之
麻木
不
仁,‘惊
骇
物议’,虽
易失
败,然
必于
此中
乃能
求振
发,是又
弟所
深信
者也。”可
见,在俄英
两种
社会
改
造方式
中,周恩来虽
然没有
完全
确
立
选
择那一
种,但
是到真
正付
诸实
施的时
候,很明
显他是
倾向
于后
者。
当时的欧洲
在历经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非
马克
思主义
思
潮泛
滥
滋生。此
时周恩
来的思想尚
未定型
于
马克
思主
义,故而
也曾一
度
受到
无政
府主
义的影
响,相
信
中国
可
以走“地
方
自治”的道路,“中
央集权,本非
大国所
宜
有,而
中
国民族性
之庞
杂,尤
难
期实
现,故
地方
自治
时也,亦
势
也”。这种
思想
和毛
泽东
早年
在长
沙时的“新
村自
治”的思想
近
乎一
致。毛
泽
东
在1920年
冬已经
成长为
马克
思主
义者
了,可是
就在这
一年的10
月,他
还在积极
从事
湖南
自治
运
动。只
不过,毛
泽东表
现在实践
上,而
周恩
来此
时只
是
在思
想上有
此
主张
而己。周恩
来
甚至
还还
表露
出过
产业救
国、教
育救
国的思
想,认
为“吾国
今日
最
大之
患,为产
业不
兴,教
育
不振……产
业与教
育之
振兴
兼程
并
进,根
本方
面只
要
多着
一分
力,表
面上的军
阀资
本
家
政客
便动
摇一
块,此
种向下
宣传,吾
以为
较空言
哲理
改
造者
强多
矣。”在成长为
马克
思主
义
者之
前的周恩来,其
思
想比
较混
乱,这
是中
国大
多
数早期
马
克思
主义者
思想
转变
前所
经历的一个
共有的阶
段。毛泽
东也曾
说到他的“思
想成了自
由主
义,民主
改良
主义,乌托
邦社
会
主义
平等观
念的一
种奇
怪混
合物”,也
曾经
“赞
同许多
无政府
主义的主张。”可
见,这
是一个
人的世界
观转
变时
期的一种常
见的现
象,正
确的世
界
观的确
立往
往要
经历
思想上的一段
模
糊凌
乱的过
程。
周恩来在欧洲通
过实
地考
察以
及对各
种不同
思潮的冷
静观察
和
推求
比较之后,认
为:英国的基
尔
特主
义“近
已见
衰”,并
且“在英
国始终
也没
有大
兴盛
过”;无
政府
主义的“自
由作
用太
无
限制,处
在这样
旧势力
盘踞的社
会里,而
要解放
一切
强迫,解
除一
切束
缚,所
以便容
易流
为
空谈”。最终
认定
只
有俄
国
月革命的道路
才是
正确的,“我们当信
共产主
义的原理
和
阶级革命
与无
产阶级
专政的两
大
原
则,而
实行的手
段则当
因时制
宜!”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思
想上树立了
共产
主义
信
念的同
时,周恩
来也
于1921年
经张
申
府、刘
清扬
介绍,加
入了
中国共
产
党组
织。周恩
来作出
这个决
定,决
不是轻
易的,“他
在日
本时
就接触
到马
克思
主义,以
后经过
五四运
动风
暴的洗礼和
半年狱
中的沉
思,又
到欧
洲
进
行实际
考
察和
对各
种新
思
潮进
行比
较推
求,前
后经
过
三年
左右的深
思熟
虑”。正
因为
对于
马克
思主义
信仰的确
定
是基于
如
此
时
间之久的一
种审慎的态度
上,周恩
来在确定了
这种
选择
之
后便
再
亦没
有过
任何的游移
和
反复,毕生
为其奋
斗直
到最
后
一息。
1926年
底,周恩
来
开始
担
任
中央
军
委
书记。次
年夏进入
政治
局,之后
便一直
参与
领导
党中
央的各项
工作。在此期
间,党
内
发生
了多次路线斗争。面对着棘手的问题,周恩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事
求是,对
党的历
史上的“左”
右倾
错误
进行
了科学的分
析与
批判,对
错误
路
线的扭转起
来
积极
作用。
新
民主
主义
时期,我国
始终处
在一种内
忧外患的状
态,内有
新旧
军阀、封
建欲
孽、买
办官
僚,外
有帝国
主义列
强。要想
摆脱
束缚,走上
独立
自
主的道
路,必须
根据
本国国
情,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才能
更好
地解
决问题。周恩
来也
一直
认为要分
清敌
我,团结一切
可以
团结的力量。
然而,如
何团
结?则需
要对实
际情
况作
进
一步
考察。
大
革命
失
败后,中国
革命
进入
了极端困
苦
了历
史时
期。面对
国民
党反动
派
建立的法
西斯
反
动
统治,中国
共产
党
从客
观实际
出发,领导
中国
人民在两种
不同的环
境下
采
取的不
同斗
争形
式之一。它即
是在反革
命力量
统治
严密的城市,不
怕敌
人残
酷的白色
恐怖,把
党的组织转
入地
下,坚持
秘密
工作,并利
用各
种渠
道,在国民
党反
动派
统治
区的“内
线”进
行各种
形式的斗
争。周恩来作
为白
区工
作的主要
负责
人之
一,他正
确
地分析
了当
时国
内的政
治经
济形
势、白
区的特殊工
作条件、党
组织的状况
和群众的情
绪、要
求,提
出了一
条从实
际出
发,紧紧
地依
靠群
众,利
用
一切
方法,机
警、灵活
地进
行革命斗
争的白
区工作
方针,对白
区工
作的开
辟、白
区的党的建设等
方面
都有
着重要的贡
献。
总
之,继
承
了五四
运动的科学
和民主
精神的周恩
来,在留法
勤
工俭
学期
间经过
刻苦
学习、推求
比较
和具
体的斗
争
实践之后,思
想实
现了质的飞
跃:信
仰马
克思
主
义,确
信阶
级斗争
和
无产
阶级
专
政“两
大原
则”,明
确主
张消
灭资本主
义
私有
制,建
立
共产主
义
公有
制,为“共
产主
义”奋
斗终
生;创建
了中
国共
产党
旅
欧支
部和
旅欧团
组织。
所有
这些,标志
着周恩来
已经成为一个
坚定
马克
思主
义者
了。
参考文献
[1]
姚桓.关于干部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
齐卫平.论思想革命意义上的延安整风运动——纪念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3]
叶后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01)
[4]
卢维良.论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02)
[5]
戴孝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