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

时间:2019-05-11 23: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

第一篇: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

永城市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技术总结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热水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为了迅速提高小麦产量,搞好典型引路,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此,今年我市积极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小麦高产创建示范项目。

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今年项目区选择在乡村领导重视,群众基础好科技意识强,灌溉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陈集镇大朱庄、刘寨、贾庄三个行政村和兴东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区总面积4000亩,小麦品种周麦22。项目实施一年来由于陈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技术组全体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负责科学指导,狠抓关键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克服了冬前旺长,春季倒春寒频繁,小麦灌浆期阴雨寡照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夺取了丰产丰收。

二、项目区产量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项目的增产效果,麦收前市项目办组织永城市黄开办和农业局技术人员对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项目区5000亩小麦高产创建田通过田间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平均每亩成穗数48.9万,穗粒数33.1个,千粒重43.85克,理论亩产709.8公斤,1 实际亩产638.8公斤(按90%折算),超额完成了目标产量。比项目区外其它麦田平均亩产542.7公斤,亩产增96.1公斤,增产效果显著。

项目区5000亩高产创建田总增产小麦48.05万公斤,按国家保护价每公斤小麦2.36元计算,每亩增收226.80元,总增加收入113.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益效果。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总结出了一整套小麦高产栽培的成功经验,对当地周边乡村乃至全市的小麦生产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增产技术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根据近年该区测土化验结果和目标产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一是全面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保肥、供肥能力,项目区前茬玉米全部实行了秸秆还田;二是科学施用化肥,总的施肥原则是稳氮、控磷、增钾、配微,大力推广前氮后移技术,每亩总的施肥量是:氮肥(纯氮)15-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8—19公斤,钾肥(氧化钾)6—7公斤。大力推广前氮后技术,氮肥总量50%底施,下剩50%用于起身期前后追施。采取前氮后移技术,可以减少前期氮肥过多苗期旺长消耗无效养分,而后期脱肥早衰影响产量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2、选用高产、稳产小麦良种 根据我市近几年小麦生产实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麦高产示范田统一选用半冬性、抗逆性强、产量三因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周麦22。项目区采取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机械播种四个统一。实践证明周麦22丰产性好,每亩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协调增加,抗倒、抗病抗寒性均较突出,对夺取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田的小麦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一是深耕整地,精细耙磨,按照连续2—3年必须深耕一次,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技术要求,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切忌深耕浅耙,确保耙实、耙透、耙平、耙细,保好底墒和口墒,确保足墒下种,打好播种基础,提高抗灾能力,为全生育期管理争取主动。二是合理确定播种量,项目区内统一采取机械播种,我们根据项目区大部分地块都为粘土地田间出苗率低的特点,做到适期、精量、半精量机械匀播,小麦的播种量有往年的17.5公斤降低到12.5公斤左右,可节约麦种5万公斤。

4.狠抓麦播种期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一是搞好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确保防治效果,麦播期是防治和控制多种病种的关键时期,可以降低病虫基数,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的最有利时机。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项目区统一进行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以生产组为单位统一拌种,确保了防治效果。

5.因地制宜,搞好小麦各生长阶段的管理 ○1·加强越冬前田间管理,奠定高产基础 小麦越冬期是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加强越冬前小麦田间管理对搭好丰产架子夺取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一是及时查苗补种或疏苗移栽。坚决杜绝小麦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基本苗数量。二是麦田化学除草,冬前化学除草效果好于年后。在立冬前后,小麦3-5叶期,连三日气温均在5度以上进行,化学除草要首先搞好田间调查,分清杂草种类,然后对号选药,切不可盲目用药。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春季是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小麦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因苗制宜,科学施肥。对群体不足的麦田强化返青期肥水管理。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进行,亩追尿素化肥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于拔节至孕穗期,亩追尿素10公斤,提高穗粒数。对亩群体头数适中的壮苗麦田,应加强拔节期肥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冬前分蘖程穗率,促进穗大粒多。把氮肥总施肥量下余部分氮肥在本期追施。二是开展叶面施肥,促弱转壮。小麦返青后各类麦田要普遍喷洒芸苔素内酯(或磷酸二氢钾)+2%尿素混合液,以增强小麦个体发育,加速小麦苗情转化,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科学防治病虫草。春季应重点做好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和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及草害的综合防治。大力推广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由于今春降水适中群体偏大,田 4 间湿度大,有利于各种病害、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始终把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蚜虫的防治作为重中之重。

○3·抓好后期管理,提高粒重和品质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一喷三防”适期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洒,可以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的目的。项目区统一发放了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效地防治小麦生长后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穗蚜和干热风的危害,保证了小麦的正常成熟,延长了灌浆时间,对提高小麦千粒重,夺取项目区小麦均衡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创新工作方法

为了保证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我们努力做到了八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播种、统一病虫草防治、统一田间管理技术,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具体工作方法是:

1、以点带面,开展技术创新

首先以项目区内以种植业合作社为重点,搞好增产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参观学习,现身说法,给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由点到面全面开花结果。

2、聘请农业专家跟踪服务,搞好全程技术指导

为了确保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到实处,从项目开始实施起就聘请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均较强的高级农艺师胡须顺、曹常华和刘道敏三位同 志,进行具体技术指导服务。自参加本项目工作以来,聘请的三名农技人员,在以张志勇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工作任劳任怨,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了示范区农业技术知识,加快了实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在项目区和辐射区各村组召开了各种形式技术培训会,累计85场次,培训人数达到9100人次。

采取的方法是:在农忙的时候会场设在田间地头,对农民面对面技术指导,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在农活较少的时候或者趁阴雨天气统一集中到村部进行培训。在中午和晚上的农民空闲时间,利用村室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培训工作效率。我们有针对性的印发了各类技术资料。如小麦播种技术明白纸、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冬前管理技术、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共计印发2万余份。并通过电话与示范区农户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技术和物资相结合,搞好配套服务

通过发放一定物资,可以显著地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包括项目区和辐射区共计发放5000亩小麦肥药综合拌种剂,小麦“一喷三防”农药4000亩。有力推动了项目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工作建议 1·项目区应进一步扩大面积、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争取来年在全市其它乡镇进一步扩大面积和规模。

2·进一步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加强推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市小麦生产稳步发展。

永城市大地农业技术服务公司

2015年6月20日

第二篇:小麦高产攻关田技术

小麦高产攻关田种植管理总结报告

一、小麦各时期管理特点总结

(一)苗期管理

此期一般是指小麦从出苗至起身的整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保证安全越冬;返青后保大蘖、争足穗,为中后期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1)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的,要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cm 以上的缺苗断垄现象。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天冷时不能移栽,移栽后耍浇水。

2)因苗管理

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时,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采取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旺苗管理:一般是播种过早,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部分麦苗年前拔节;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3)冬灌

适时冬灌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活土层的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冬灌要掌握“四看”原则:看天是指掌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2,夜冻日消时进行;看地主要是看土壤墒情,一般土壤持水量低于30%~50%时需要灌溉:看苗指麦苗分蘖盘墩后方能进行冬灌,苗子过小不宜冬灌:看水源主要是指有水源并具备田间沟渠配套工程的可冬灌。

4)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提高地温,有利于通气保墒,为壮苗创造良好条件。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二)器官建成阶段管理

器官建成阶段一般指从小麦起身至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达到穗足穗大,并为后期提高籽粒重打下基础。

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追施拔节肥是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小花分化量,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拔节肥要因苗而施,合理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淮北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用尿素150kg/hm2。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肥量以尿素30~45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退化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春旱时,有条件的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可

结合灌水。如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疏通“三沟”排水降湿,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3)防倒伏

据试验,抽穗期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主要预防措施: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应用化控技术,高秆品种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在返青末期至拔节前期用壮丰安450~600mL/hmz对水375-450kg进行叶面喷施,喷雾要均 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

(三)籽粒形成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以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1)叶面施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从抽穗至灌浆期间用1%~2%的尿素溶液750kg/hm 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

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在小麦生长后期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药剂有三防王、三防灵、喷拌王,以及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等。

二、田间实行的管理措施总结:

1)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2)锄划松土

这是促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因为疏松表土,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条件,可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由于切断了毛细管,可阻止下层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此外,锄划松土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的释放。划锄首先必须把握好时机,最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皮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称为顶凌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在冬季土壤冻结期间,下层土壤水分上升并积累于冻土层,春季土壤化冻时,表层有较多的水分,称为土壤返浆,顶凌期划锄,可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地保持返浆时土壤水分。其次,划锄要因苗划锄,注意质量,力求精细,对群体过大的旺苗,如冬前未行深耕控制,返青期深划锄,可控上促下,获得良好的增产作用。同时注意第1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划锄力争拔节前达到2-3遍,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第三,锄压结合,先压后锄,并结合划锄清除越冬杂草。

3)追肥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4)揭被清垄

冬季盖被的小麦,必须在返青后适时揭被清垄,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为了防止倒春寒的危害,清垄应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在返青后一周左右;第二次在返青后半月左右,把土全部清完(但不能使分蘖节外露)。对土壤水分高的低洼地,要严格掌握在土壤返浆前清完;较干旱的麦田,可适当推迟,以防冻害。

5)浇返青水

浇返青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于土层在3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漫灌。因早浇返青水的麦田,下层土壤没有全部化冻,大水易造成积水沤根,新根发不出来,发育推迟,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死苗的危险。凡冬水浇得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可适当晚浇返青水;晚播麦若墒情较好,也应晚浇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返青。凡冬水浇得较晚,返青时不缺水的麦田,则可推迟到起身期浇水、追肥。

6)化学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北京地区麦田中的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蓼、葎(拉拉秧)、继彩、黄蒿等双子叶杂草。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 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要严防药量过大;四月中旬以后不宜再喷药。

三、个人心得总结

我们小组的实验地块为边行保护行,主要任务是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起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作用。高产地块间为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必须去掉其他不对称的因素影响,因此保护行的要义即在于此。

对于田间各时期的人员任务分配对各时期生长优势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一时期都要将种植、管理、修整任务合理安排,统筹协调管理。小组各成员积极配合,从整地到收获各阶段都认真负责的倾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在收获当季取得了理想成果,各成员学习了将理论知识投入实践的重要意义,将各自课堂学习的心得及其疑惑一并在田间取得验证和深入。

第三篇:小麦高产技术调研论文

冬小麦种植技术浅谈

朱相超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第四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实现苗齐、苗匀、苗壮,打好高产基础

(一)深耕细耙,整好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透、实、净、平、足”的6字要求。(1)“深”指深耕。常言说“小麦要好,深耕粪饱”。深耕的主要好处有:一是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协调,并利于小麦形成强大的根系,利于提高小麦抗旱、抗寒及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二是深耕可以将有机肥、化肥深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深耕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因此各类示范方要全部实行深耕,深耕达到25公分以上。(2)“透”指耕透、耙透,确保耕层无明暗坷拉。(3)“实”指耙地要反复耙磨,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利于种子扎根出苗。(4)“净”指上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保墒,灭茬质量高,并要拾净根茬。(5)“平”指整地时要达到田面平整埂直。(6)“足”指底墒充足。墒足不仅利于小麦苗齐、苗匀、苗壮,而且有利于减轻小麦冬季冻害,实 现壮苗安全越冬,因此底墒充足,对小麦实现高产非常重要。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一定要做到底墒充足;若墒情不足时,应造墒后播种,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秸秆还田地块,秸秆粉碎要早,越碎越好,粉碎后最好浇次水,加速秸秆腐熟(烂)。若小麦出苗后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达不到壮苗,势必影响小麦产量。

(二)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常言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麦怕小无肥,人怕老来穷”。施足底肥对小麦之所以重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小麦具有生长期长、幼穗分化期时间长的特点有关。首先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220余天,生育期长;其次小麦幼穗分化从小麦分蘖期(11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小麦孕穗期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如果 没有足够的底肥是不能够实现高产的。二是小麦营养临界期来的较早,小麦的磷素临界期为二叶一心,氮素的临界期为三叶一心,如果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很容易影响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三是与小麦底肥施入各种肥料的性质有关。首先有机肥只有深施于土壤中才有利于分解利用;其次由于磷肥、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必须施于小麦根系活动层内才便于吸收利用;其三氮肥的挥发性大,只有深施于耕作层内才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以产定氮,测土定磷钾,因缺补微,按需施肥”的指导原则,结合我县土肥站近年来的土壤化验结果以及不同的产量目标,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若施用小麦配方复合肥(45%含量)每亩施用量为45-50公斤。千斤高产麦田,每亩应增施8-10公斤氯化钾。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

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三)根椐茬口,选择优良品种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新麦

26、周麦16、18、20、22,百农160、众麦1号、豫农

416、众麦998、豫麦49-198等。走分蘖成穗的途径。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新麦

26、周麦

23、郑麦8976、平安6号等。走分蘖与主茎成穗并重的途径。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偃展4110等,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四)做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保证苗全、苗匀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搞好种子包衣的方法是:可用35%多福克种衣剂1-1.5公斤,可种子包衣100公斤。不仅可以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还可以控制苗期病害的发生。其次对未经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在以防治全蚀病为主时,可用3%的戊唑醇(立克秀)10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公斤;在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为主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

(五)适时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合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使大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提高分蘖成穗率,并能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小麦抗逆力,为培育壮干大穗夺取高产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高产麦田适期播种是实现小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性措施。但是,小麦如果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过多,易发生冬前旺长,冬季易发生冻害;如果播种过晚,冬前苗令小,分蘖少,易形成弱苗。“晚播弱、早播旺,适期播种麦苗壮”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至18摄氏度,半冬性品种 14至16摄氏度,春性品种12至 14摄氏度播种为宜。

冬小麦冬前苗情好坏,除水肥等条件外,与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2摄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这样,可根据冬前不同苗龄所需积温,推算适宜的播种期。我县半冬性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8 5 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种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25日。

不同的栽培体系要求的播种时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7到8叶龄,播期要早。独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为主,要求冬前3刀叶龄,播期 要晚。

(六)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在通常情况下,播种量直接决定着基本苗数,而且也与穗数密切相关。但在确定播量时,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地力、品种、播期等因素,也不考虑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群体光合速率以及群体结构的合理与否,盲目增大播量的话,最终的产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对于确定播量的方法,应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确定。即:首先应根据地力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产量目标;其次根据产量目标,结合品种的穗粒数、穗粒重,合理确定出计划亩穗数;其三根据计划亩穗数,结合品种的单株成穗数确定出合理的计划基本苗数;最后再根据计划基本苗数,结合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实际播种条件下的田间出苗率,确定出具体的播种量。结合我县实际,一般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品种分蘖能力较强、适播期内播种的早茬麦 6 播量应控制在6-7公斤,晚茬麦播量应控制在8公斤左右,超过适播期,每推迟3天,播量要增加1公斤。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亩10万株;独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亩25万到4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亩15万株左右。

因此,适宜的播量应根据地力状况、品种特性、播期早晚、种子质量以及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而定。

(七)播种方式

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又分窄行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窄行条播大多采用机播,少量采用耧播,行距13cm到23 cm。此方式行距较小,单株营养面积均匀,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宽窄行条播由一个宽行,一到三个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常在高产田和麦田套种时采用。宽幅条播,一般窄幅10cm到15cm,幅宽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八)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子、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其中覆土深浅对麦苗影响最大。覆土过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覆土过浅,种子宜落干,影响全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遇旱时影响根系的发育,也不利于安全过冬。播种深度(3-4厘米),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壮苗两方面考虑。此外,播后要适时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便于种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a、中耕、镇压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B、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C、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 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补充教材:

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冬前田间管理、中期春季田间管理和后期田 间管理。

一、冬前麦田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根增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确保小麦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查苗补种和及时疏苗

在小麦出苗期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行内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的地段,应立即带水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对播种过密或出现的固堆苗,应及时进行疏苗,注意去弱留壮。

2、冬前中耕或镇压

对弱苗应及时在冬前进行浅中耕,不仅可以破除板结,消除杂草,还可以起到保墒增温、促苗生长的作用。对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旺长的麦田,应采取深中耕,通过切断部分根系,达到控制分蘖滋生的目的;或采取镇压措施,抑制小麦冬前旺长趋势。

3、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

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不仅具有踏实土壤,粉碎坷拉,促使小麦安全越冬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早春麦田提供较好的墒情,并利于推迟高产麦田年后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实现氮肥后移,并为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由于我县冬前至越冬期间旱情和冻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因此更有必要浇好塌墒越冬水。浇塌墒越冬水时间早晚,主要看墒情、看气温、看苗情具体而定。我县浇塌墒越冬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小麦播种时,墒情较足,但冬前降雨量较少,到了临近越冬期时麦田墒情不足,这种情况下主要看气温,一般应在日平均气温3—5oC(11月下旬)浇越冬水;二是播种时底墒不太足,加上播后一直无雨,小麦分蘖初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为促壮苗越冬,可于小麦分蘖期(11月上中旬)浇塌墒越冬水;三是秸秆还田地块,加上 底墒不足,抢墒播种,且播后一直无雨,在出苗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可在出苗期结合查苗补种立即浇塌墒越冬水,以塌实土壤,防止秸秆悬空和冬季冻死麦苗。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结合浇塌墒越冬水亩追尿素5-10公斤。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灭草技术。我县麦田主要以播娘蒿、打碗花、灰灰菜、米瓦罐等阔叶性杂草为主。目前,麦田防除阔叶性杂草的技术已经成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亩用亩用75%巨星干悬剂1克,或10%笨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在地面上,防除效果好。

二、春季管理阶段

春季管理是指小麦返青、起身至抽穗阶段的管理。此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发育速度快,植株生长量大,对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并随着生长量的不断增大,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同时此期也是保穗数、增粒数、稳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小麦实现高产至关重要。我县高产麦田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看苗管理,合理促控,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着力建造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花增粒,培育壮秆大穗,争取穗多穗大,并为提高千粒重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1、因苗制宜、科学管理

1.1对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苗返青期群体一般70-90万头,叶色浓绿,分蘖多,根系良好,长势好,属于壮苗麦田。对一类麦田应控促结合,在春季旱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应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改返青起身期追 肥为拔节初中期(3月15日-20日)追肥浇水,从而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的滋生,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氮肥后移,并对增加穗粒数具有明显作用,拔节期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

1.2对部分二类麦田的管理。此类麦田由于各种原因,群体不足,返青期群体一般60万头左右,管理的重点是:以肥水促进为主,巩固冬前分蘖,适时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此类麦田应于返青起身期(2月25—3月5日)进行水肥管理,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1.3对群体过大的旺长麦田。此类麦田返青期群体一般超过100万头。对这类麦田,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并在返青期采取深锄断根措施,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减缓群体进一步增长的目的。二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或助壮素等生长调节剂,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后期倒伏。三是改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为拔节中期(3月20—25日)肥水管理,以促使小麦两极分化,使群体结构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2、搞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当小麦返青期病株率达到15%时,可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施,一般要连喷两边以上,间隔7天左右。

3、浇好小麦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期灌水既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又能为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发生。14 如果此时麦田墒情不足,一定要浇好孕穗挑旗水。一般浇小麦孕穗水应在4月5日—15日进行。

三、后期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即进入了后期阶段。首先,小麦此期持续时间短,从抽穗至成熟仅40天左右,但此期却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其次,此期小麦需水量大。据测定,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一生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每亩日耗水量达2.33立方米。其三,此期又是多种病虫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加上此期小麦生理机能衰退较快,所以此期又是小麦千粒重最易受到较大影响的时期。因此,高产田后期的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防干热风,着力提高千粒重,力争夺取小麦高产丰收。主要措施:

1、浇好开花灌浆水

浇好小麦开花灌浆水,对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干热风,延长小麦灌浆时间,提高后期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产麦田浇灌浆水不易过晚,一般应在小麦齐穗期至灌浆初期(4月25日至5月10日)进行,开花10天后一般不再浇水,以免影响品质。注意浇灌浆水不易过大。

2、搞好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不仅能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热风,而且能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实践证明,小麦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时间应在齐穗期至灌浆初中期进行。可亩用0.5—1公斤尿素,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连续进行叶面 15 喷肥两遍以上,间隔5天左右。也可结合后期“一喷三防”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3、搞好小麦一喷三防

针对小麦后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特点,为了省工省时,提高功效,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做到随配随用。一在防治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为主时,应在小麦齐穗后、开花初期,晴天下午4点后,可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80-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克)+40%氧化乐果8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聚酯30-40毫升)+尿素 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间隔时间5-7天。二在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为主时,应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或20%三唑乳油50-60毫升)+40%氧化乐果80亳升+尿素 500克 +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于下午4点后连续喷洒两遍以上。

4、适期收获

超高产小麦后期的根系活力强,叶片光合速率高,籽粒灌浆速率高,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速率强度大。据测定,小麦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因此不宜收获过早,宜在蜡熟末期收获为宜。小麦蜡熟末期的长相是: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基本干枯,但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已呈种子固有的色泽,大部分籽粒用指甲掐感觉较硬时,此期收获最佳。

第五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下载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市2011年小麦高产创建总结

    ***市2011年小麦高产创建总结***市农技推广中心按照省农业厅、市农委的工作安排,在郑州市农技站的指导下,实施了以“依靠科学技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高产创......

    xxx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总结

    XX市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工作总结滁州市农业委员会(2006年6月8日)根据省政府和省农委部署,作为9个小麦主产市之一,从2005年秋种起,我市在天长、定远、凤阳、明光四地实施了以“依靠......

    2010年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2010年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及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意见》的有关要求,为继续扎实推进全省2......

    某某2012年小麦高产攻关工作总结

    某某2012年小麦高产攻关工作总结作为全国50个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2011年秋种以来,我县统筹抓好全县20个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示范片和100万亩核心示范区,在省、市主管部......

    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5篇模版]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09年度,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部署,自治州开展了以“千元田、万元棚”为主的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了认真总结我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检查小......

    夏玉米高产技术

    夏玉米高产生产技术技术 1、创造熬得土壤条件 2、选用紧凑型优良品种 紧凑大穗优良杂交是获得每吨粮的内因株型紧凑,每平方米株数多,易获得高产。 3、精细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是......

    尧都区2010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汇报

    尧都区2010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汇报2009年9月我区的金殿镇、吴村镇被农业部确定为两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遭遇秋短冬长、冻害叠加、寒旱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