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科技休闲式小麦高产新技术方案
高科技休闲式小麦高产新技术方案
小麦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细粮作物,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作物,即国家无麦则乱、农民无麦则穷,所以运用现代科技改变小麦高产的增产方式,搞好高产创建,把小麦种出新水平、管出新高度,求得产量的新突破;是中央的号召、农民的期盼、时代的呼唤。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近年来组织数名小麦专家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在总结前些年连续高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当今世界现代科技成果,创新配套制定了一套“高科技休闲式小麦高产新技体系”,经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各省小麦高产区使用,获得了少投入、高产出、少投工、高效益的理想结果,广大农民群众拍手叫好,农村科技人员交口称赞。为此,我们确定2013年配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搞百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工程。现将其技术方案公示如下:
一、改品种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毛主席说:“有了优良品种,既不增加劳力和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因,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原种比良种增产20%以上,良种比一般种增产20%以上,所以要圆满完成明年小麦高产创建的任务,首先必须选用分叶力强(年前六叶一芯每亩60—80万头,年后每亩80—100万头)、成穗率高(每亩成穗40—45万),高抗小麦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和叶枯病等主要病害,高抗小麦倒伏、高抗严寒(年前零下10度不干尖,年后倒春寒不影响生长)、高抗干旱、高抗干热风、穗大、籽饱、粒白、面好、早熟、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经过近几年中原麦区高产种植的实践证明特别是在今年大灾之年表现高产、优质的品种有: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矮抗先锋”、„„,这几个品种都属于半冬性,都适合中原麦区各地
种植,都具备以上六个高抗的特点,2013年小麦高产创建中各地可根据本县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1—2个品种。
二、改土壤
土壤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是小麦高产的摇篮。社会和谐、以人为本;农业发展,以土为本。高产小麦要求土质疏松,空气流通(土壤含氧量20%以上)养分充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铁、硅、铜、钼16种养分都有)、水分良好(土壤含水量18%—20%)、酸碱平衡(PH值6—7)、温度适宜(15度左右),但是目前我们的土壤不具备以上条件,原因是长年不施农家肥,长年施化肥,长年打农药、打除草剂,长年浅耕致使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失衡。必须彻底改良。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长富硕士经数年潜心研制、实验示范筛选出了一个高活性、多功能的土壤改良修复剂——“松土垄”,近年来,经各地实验使用后,可及时破除板结、活化土壤、杀灭病菌、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平衡土壤酸碱度,今年的小麦高产创建中要广泛应用,为小麦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整地前,每亩用一公斤“松土垄”加十公斤干土,撒于地表,撒后随即耕翻。
三、改肥料
小麦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麦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都是传统的施肥观念,没有科学的指标、类型。包括近年来使用的有机肥、复合肥等均不能满足高产小麦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小麦生产实践告诉我们亩产600斤是低产、800斤是中产、1000斤是高产、1200斤是超高产,以上的传统施肥和复合、有机肥的使用只能满足1200斤以下各个产量阶段的要求。超高产小麦要求控氮增磷补施钾,中微量元素当产量的家,为此,2013年的高产创建中要全面使用全营养(大中
微量元素16种养分科学配套)高产优质特效肥,每亩使用60斤,年后不再追肥,黄河以北麦区在小麦拔节后再追施肽能氮10公斤。该肥料能实现小麦地上生长、地下生长平衡即根深叶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株健叶茂、花多籽饱、穗大粒重);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平衡;土壤酸碱度平衡(小麦吸肥率提高1—2倍);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和嫌气性微生物平衡,减少土壤污染和各种病菌的滋生。使用此肥料后,小麦高产要什么有什么,土壤中缺什么补什么,是当前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的高科技产品,是完成高产创建任务的物质保证。
四、改播种
小麦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一晚三薄减产量。所以适时播种一播全苗、一播壮苗是高产的基础。播种时要严格按照地温12度、气温16度时及时播种。同时还要改过去的等行播种为窄行5寸、宽行8寸的宽窄行种植,下种量根据整地质量和不同土质并按照斤籽万苗的规律每亩下种量掌握在25—30斤左右。特别是播种深度要严格掌握在一寸半左右,这是决定苗弱、苗壮、产量高低的重要技术环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把南北行种植改为东西行种植,更好的利用空中资源、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五、改除草
小麦田间有单子叶草、阔叶草、一年生草和多年生杂草,特别是很多麦田受野燕麦的危害非常严重。常因这些杂草的影响消耗大量的养分,使小麦苗黄、穗小。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经过数年的筛选,今年在小麦的高产创建田内要普遍推广应用一种新型高效除草剂——“麦击”,该产品既有杀禾阔叶草,又有杀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的成分,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4号助剂,对燕麦有特效。该产品还有使用时不受温度影响和对下茬作物安全的优良特
性,使用时期是在年前的11月底和年后的2月底,每亩用3袋加两桶水进行地面均匀喷雾,可将各种杂草和燕麦一网杀绝,确保小麦一生不受任何杂草的影响。
六、改防病治虫
小麦有八种病八种虫,长年都因病虫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特别是今年由于全蚀病、赤霉病、叶枯病、颖枯病四种病的综合发生严重危害加之防治失时,造成了大幅度的减产。为了改变农民在防治病虫害中治多不治少、不见危害不打药和治大不治小防治的弊端,近两年,我们在防治病虫中实施治虫不见虫、防病不见病的措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2013年的小麦高产创建中要全面实施应用。即在小麦播种前每亩买20斤—25斤麦种,用拌种剂进行均匀拌种,拌后稍晾,即可播种,从播种到收获基本不因小麦病虫害的危害影响生长、造成减产,确保小麦一生无病虫。
七、改浇水
要按照小麦的蓄水规律进行科学浇水,要改变过去浇底墒水、封冻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一生浇多水的习惯。今年对小麦高产创建田要认真浇好两水就可以,第一水是浇深、浇透、浇匀、浇好底墒水,做到底墒足,口墒好。为小麦一播全苗一播壮苗提供充足的水分;第二水,三月底四月上旬要认真浇好小麦孕穗水,以促进小麦开花多,授粉好、穗大籽多、秆粗抗倒。
八、改乱打叶面肥为给小麦注入高产动力
叶面施肥用量少、效果好、吸收快、省工、省肥,但是目前在叶面施肥中伪劣产品较多,必须彻底改变。小麦高产动力是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组织台湾中兴大学和日本流球大学的专家教授用原子能裂变和生物前沿技术研制开发的世界科技顶级产品,使用一克就可产生不可估计的巨大能量,问世以来,在全省各
地产生了庞大的影响和轰动,农民群众争相使用、互相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所使用作物的健壮生产,高产动力之所以这么神奇,因为它有以下几大特殊作用:
1、使用后,能使小麦内的优势基因重组,一个小时催生新生细胞的形成,促进小麦快长、稳长、旺长、壮长。
2、喷施后,促进小麦主根下扎、侧根增多,使用充分利用地下3米以下2米以上的所有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
3、使用后,能激活小麦体内过氧化物气化酶,促进可溶性含糖量的大量增加,大幅度的提高光合作用,一般光能利用率提高30%以上,同时大大提高小麦的抗旱、抗病、抗虫、抗风、抗炎的能力,确保小麦在逆境中正常生长。
4、对小麦的枯萎病、病毒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5、大幅度提高小麦的产量,一般增产20%以上。具体使用方法是在11月底、2月底、4月上旬、5月上旬各喷一次,每次每亩用高产动力两袋,每袋加一桶水进入全株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即可获得良好的促长、增产效果。
河南省科学院东信科技总农艺师郑怀俭
河南省科学院金豫科技超市
详细使用方法:
1、麦种:⑴种前晒3天,然后使用拌种剂均匀拌种;
⑵播种要播2指深;
⑶最佳播种时间阳历10月(10-15)号;
2、松土垄:在第一次耙地前2个小时内,按每亩1公斤的量撒匀在地面上(也可掺20斤细土)。
3、全营养高产优质特效肥:每亩60斤,按使用底肥方法用即可(详细可看包装说明)。
4、麦击:使用方法是随播随打到地面上(切记不要时间长了)。
5、高产动力:每亩2袋,每袋兑一桶水,在4个时间分别打一次
⑴11月底
⑵2月底
⑶3月底4月上旬
⑷5月上旬
注:麦种(雅育12)种植方法同上
成本:
为了服务三农,从种子到收获,中间用的所有农资产品价格
手机:***
小店镇地址:小店镇中街
大块镇地址:大块镇闫庄新路口
新乡市地址:宏力大道东段丝绸路51号
第二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实现苗齐、苗匀、苗壮,打好高产基础
(一)深耕细耙,整好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透、实、净、平、足”的6字要求。(1)“深”指深耕。常言说“小麦要好,深耕粪饱”。深耕的主要好处有:一是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空隙度,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协调,并利于小麦形成强大的根系,利于提高小麦抗旱、抗寒及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二是深耕可以将有机肥、化肥深掩入土中,使土肥相融,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深耕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因此各类示范方要全部实行深耕,深耕达到25公分以上。(2)“透”指耕透、耙透,确保耕层无明暗坷拉。(3)“实”指耙地要反复耙磨,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利于种子扎根出苗。(4)“净”指上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保墒,灭茬质量高,并要拾净根茬。(5)“平”指整地时要达到田面平整埂直。(6)“足”指底墒充足。墒足不仅利于小麦苗齐、苗匀、苗壮,而且有利于减轻小麦冬季冻害,实 现壮苗安全越冬,因此底墒充足,对小麦实现高产非常重要。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一定要做到底墒充足;若墒情不足时,应造墒后播种,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秸秆还田地块,秸秆粉碎要早,越碎越好,粉碎后最好浇次水,加速秸秆腐熟(烂)。若小麦出苗后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达不到壮苗,势必影响小麦产量。
(二)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常言说“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麦怕小无肥,人怕老来穷”。施足底肥对小麦之所以重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小麦具有生长期长、幼穗分化期时间长的特点有关。首先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220余天,生育期长;其次小麦幼穗分化从小麦分蘖期(11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小麦孕穗期结束,长达5个月之久,如果 没有足够的底肥是不能够实现高产的。二是小麦营养临界期来的较早,小麦的磷素临界期为二叶一心,氮素的临界期为三叶一心,如果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很容易影响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三是与小麦底肥施入各种肥料的性质有关。首先有机肥只有深施于土壤中才有利于分解利用;其次由于磷肥、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必须施于小麦根系活动层内才便于吸收利用;其三氮肥的挥发性大,只有深施于耕作层内才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以产定氮,测土定磷钾,因缺补微,按需施肥”的指导原则,结合我县土肥站近年来的土壤化验结果以及不同的产量目标,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若施用小麦配方复合肥(45%含量)每亩施用量为45-50公斤。千斤高产麦田,每亩应增施8-10公斤氯化钾。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
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三)根椐茬口,选择优良品种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新麦
26、周麦16、18、20、22,百农160、众麦1号、豫农
416、众麦998、豫麦49-198等。走分蘖成穗的途径。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新麦
26、周麦
23、郑麦8976、平安6号等。走分蘖与主茎成穗并重的途径。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偃展4110等,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四)做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搞好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保证苗全、苗匀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搞好种子包衣的方法是:可用35%多福克种衣剂1-1.5公斤,可种子包衣100公斤。不仅可以防治多种地下害虫,还可以控制苗期病害的发生。其次对未经包衣的种子应进行药剂拌种。在以防治全蚀病为主时,可用3%的戊唑醇(立克秀)10克,兑适量水拌麦种10公斤;在以防治地下害虫(蛴螬)为主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
(五)适时播种
小麦适期播种可以合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以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促使大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提高分蘖成穗率,并能制造积累较多的养分,增强小麦抗逆力,为培育壮干大穗夺取高产奠定基础。实践证明,高产麦田适期播种是实现小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性措施。但是,小麦如果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过多,易发生冬前旺长,冬季易发生冻害;如果播种过晚,冬前苗令小,分蘖少,易形成弱苗。“晚播弱、早播旺,适期播种麦苗壮”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至18摄氏度,半冬性品种 14至16摄氏度,春性品种12至 14摄氏度播种为宜。
冬小麦冬前苗情好坏,除水肥等条件外,与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12摄氏度左右(播深4到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这样,可根据冬前不同苗龄所需积温,推算适宜的播种期。我县半冬性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8 5 日-15日,其中最佳播期10月5日-10日。弱春性品种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25日。
不同的栽培体系要求的播种时期不同。精播栽培,主要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7到8叶龄,播期要早。独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为主,要求冬前3刀叶龄,播期 要晚。
(六)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在通常情况下,播种量直接决定着基本苗数,而且也与穗数密切相关。但在确定播量时,如果不考虑具体的地力、品种、播期等因素,也不考虑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群体光合速率以及群体结构的合理与否,盲目增大播量的话,最终的产量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对于确定播量的方法,应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确定。即:首先应根据地力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产量目标;其次根据产量目标,结合品种的穗粒数、穗粒重,合理确定出计划亩穗数;其三根据计划亩穗数,结合品种的单株成穗数确定出合理的计划基本苗数;最后再根据计划基本苗数,结合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实际播种条件下的田间出苗率,确定出具体的播种量。结合我县实际,一般整地质量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品种分蘖能力较强、适播期内播种的早茬麦 6 播量应控制在6-7公斤,晚茬麦播量应控制在8公斤左右,超过适播期,每推迟3天,播量要增加1公斤。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亩10万株;独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亩25万到4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亩15万株左右。
因此,适宜的播量应根据地力状况、品种特性、播期早晚、种子质量以及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而定。
(七)播种方式
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播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又分窄行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窄行条播大多采用机播,少量采用耧播,行距13cm到23 cm。此方式行距较小,单株营养面积均匀,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宽窄行条播由一个宽行,一到三个窄行相配置,密行25cm到30cm,窄行10cm到20cm。此方式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常在高产田和麦田套种时采用。宽幅条播,一般窄幅10cm到15cm,幅宽25cm到35cm。撒播和穴播不常用。
(八)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子、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其中覆土深浅对麦苗影响最大。覆土过深,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覆土过浅,种子宜落干,影响全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遇旱时影响根系的发育,也不利于安全过冬。播种深度(3-4厘米),应从防旱,防寒和促早苗,壮苗两方面考虑。此外,播后要适时镇压,以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便于种子吸水,有利于提高出苗率。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a、中耕、镇压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B、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C、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 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补充教材:
小麦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冬前田间管理、中期春季田间管理和后期田 间管理。
一、冬前麦田管理
冬前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根增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确保小麦实现壮苗安全越冬。主要措施:
1、查苗补种和及时疏苗
在小麦出苗期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行内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的地段,应立即带水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对播种过密或出现的固堆苗,应及时进行疏苗,注意去弱留壮。
2、冬前中耕或镇压
对弱苗应及时在冬前进行浅中耕,不仅可以破除板结,消除杂草,还可以起到保墒增温、促苗生长的作用。对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旺长的麦田,应采取深中耕,通过切断部分根系,达到控制分蘖滋生的目的;或采取镇压措施,抑制小麦冬前旺长趋势。
3、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
适时浇好塌墒越冬水,不仅具有踏实土壤,粉碎坷拉,促使小麦安全越冬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早春麦田提供较好的墒情,并利于推迟高产麦田年后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实现氮肥后移,并为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由于我县冬前至越冬期间旱情和冻害时有发生,再加上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因此更有必要浇好塌墒越冬水。浇塌墒越冬水时间早晚,主要看墒情、看气温、看苗情具体而定。我县浇塌墒越冬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小麦播种时,墒情较足,但冬前降雨量较少,到了临近越冬期时麦田墒情不足,这种情况下主要看气温,一般应在日平均气温3—5oC(11月下旬)浇越冬水;二是播种时底墒不太足,加上播后一直无雨,小麦分蘖初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为促壮苗越冬,可于小麦分蘖期(11月上中旬)浇塌墒越冬水;三是秸秆还田地块,加上 底墒不足,抢墒播种,且播后一直无雨,在出苗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可在出苗期结合查苗补种立即浇塌墒越冬水,以塌实土壤,防止秸秆悬空和冬季冻死麦苗。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结合浇塌墒越冬水亩追尿素5-10公斤。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的灭草技术。我县麦田主要以播娘蒿、打碗花、灰灰菜、米瓦罐等阔叶性杂草为主。目前,麦田防除阔叶性杂草的技术已经成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亩用亩用75%巨星干悬剂1克,或10%笨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30公斤,喷洒在地面上,防除效果好。
二、春季管理阶段
春季管理是指小麦返青、起身至抽穗阶段的管理。此期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发育速度快,植株生长量大,对肥水敏感且需求量大,并随着生长量的不断增大,小麦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同时此期也是保穗数、增粒数、稳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小麦实现高产至关重要。我县高产麦田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看苗管理,合理促控,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着力建造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花增粒,培育壮秆大穗,争取穗多穗大,并为提高千粒重夺取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1、因苗制宜、科学管理
1.1对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苗返青期群体一般70-90万头,叶色浓绿,分蘖多,根系良好,长势好,属于壮苗麦田。对一类麦田应控促结合,在春季旱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应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改返青起身期追 肥为拔节初中期(3月15日-20日)追肥浇水,从而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的滋生,建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氮肥后移,并对增加穗粒数具有明显作用,拔节期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
1.2对部分二类麦田的管理。此类麦田由于各种原因,群体不足,返青期群体一般60万头左右,管理的重点是:以肥水促进为主,巩固冬前分蘖,适时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此类麦田应于返青起身期(2月25—3月5日)进行水肥管理,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
1.3对群体过大的旺长麦田。此类麦田返青期群体一般超过100万头。对这类麦田,一是在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并在返青期采取深锄断根措施,达到控制无效分蘖,减缓群体进一步增长的目的。二是在起身期喷施壮丰胺或助壮素等生长调节剂,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后期倒伏。三是改返青起身期追肥浇水为拔节中期(3月20—25日)肥水管理,以促使小麦两极分化,使群体结构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
2、搞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当小麦返青期病株率达到15%时,可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施,一般要连喷两边以上,间隔7天左右。
3、浇好小麦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需水需肥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此期灌水既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又能为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发生。14 如果此时麦田墒情不足,一定要浇好孕穗挑旗水。一般浇小麦孕穗水应在4月5日—15日进行。
三、后期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即进入了后期阶段。首先,小麦此期持续时间短,从抽穗至成熟仅40天左右,但此期却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其次,此期小麦需水量大。据测定,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一生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每亩日耗水量达2.33立方米。其三,此期又是多种病虫和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加上此期小麦生理机能衰退较快,所以此期又是小麦千粒重最易受到较大影响的时期。因此,高产田后期的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防干热风,着力提高千粒重,力争夺取小麦高产丰收。主要措施:
1、浇好开花灌浆水
浇好小麦开花灌浆水,对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干热风,延长小麦灌浆时间,提高后期灌浆强度,增加千粒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产麦田浇灌浆水不易过晚,一般应在小麦齐穗期至灌浆初期(4月25日至5月10日)进行,开花10天后一般不再浇水,以免影响品质。注意浇灌浆水不易过大。
2、搞好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叶面喷肥,不仅能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防御干热风,而且能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实践证明,小麦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时间应在齐穗期至灌浆初中期进行。可亩用0.5—1公斤尿素,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连续进行叶面 15 喷肥两遍以上,间隔5天左右。也可结合后期“一喷三防”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3、搞好小麦一喷三防
针对小麦后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特点,为了省工省时,提高功效,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做到随配随用。一在防治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为主时,应在小麦齐穗后、开花初期,晴天下午4点后,可亩用40%多菌灵悬浮剂80-100毫升(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克)+40%氧化乐果8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聚酯30-40毫升)+尿素 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间隔时间5-7天。二在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为主时,应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或20%三唑乳油50-60毫升)+40%氧化乐果80亳升+尿素 500克 +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于下午4点后连续喷洒两遍以上。
4、适期收获
超高产小麦后期的根系活力强,叶片光合速率高,籽粒灌浆速率高,生育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有机物质速率强度大。据测定,小麦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因此不宜收获过早,宜在蜡熟末期收获为宜。小麦蜡熟末期的长相是:植株茎秆全部变黄,叶片基本干枯,但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已呈种子固有的色泽,大部分籽粒用指甲掐感觉较硬时,此期收获最佳。
第三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第四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补充教材:
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1、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天,每亩用尿素10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2、防治赤霉病和穗蚜: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晨期,若天气预报有三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50%抗蚜威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限大。收获过早,千粒重降低,并且籽粒品质差;收获过晚易折杆掉穗落粒,影响产量。因此,要求蜡熟末期收获,此时小麦的长相为植株茎株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的光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秆还田。联合收割机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第五篇: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业书屋
“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讲过的话,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不但薯块可鲜食和熟食,而且红薯淀粉制成的粉条、粉皮、凉粉、等食用品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喜欢。中国人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红薯汤、红薯面、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今天健康学家又把红薯列为最佳健康食品。烤红薯更是在各个大小城市独领风骚,价格喜人,大街小巷的俏男靓妹看见烤红薯,大部分都要驻足品尝。各个大小超市的薯片、薯条以及红薯、白薯制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人人爱不释手。虽然今天红薯不再是主要食品之一,但仍然是国人比较喜欢的农副产品。
那么农民种的红薯为什么产量不高呢?有这样几个原因:
(1)红薯品种不对路、管理技术不配套。农民种的红薯大部分是不会育苗,或者种一点地值不当育苗,在市场上买的不知品种的红薯苗,随便就载到地里了。
(2)由于面积大小不一很多人不敢施肥,或者不愿施肥,害怕红薯旺长,大面积能施肥的,也不知道施什么肥。
(3)红薯旺长控制不了,有不少的红薯秧一直长到三、四米长,结果下面不接红薯,好一些的一亩地只二、三千斤产量,确实有点收益太低。那么,怎样让红薯提高产量呢?给大家提出三条建议供参考
一、要想提高红薯产量,需用高科技技术栽培管理,把它看成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庄稼,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和专业户,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选好市场对路的红薯品种,因种苗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关键,切忌盲目引进,或者买苗或自己育苗都行,若自己育苗,应选择比较背风的粘土或沙壤土地块,在每年的元月底或二月初将地面开挖20公分深,1米宽,长度根据红薯种块多少而定,下面铺上聚乙烯塑料膜,然后将薯块头向上倾斜30度一个一个摆好,灌足水分,盖上5公分厚的细沙土,两边插好竹竿芘弓子,蒙上聚乙烯塑料膜,保温出苗,出苗后应经常放风,并要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300倍叶面喷施,10天一次,还要不断浇水。等薯苗长到20公分以上高度时,就可拔苗移栽了。一定要采取双苗移栽,这是一项最先进的红薯移栽技术,过去农民栽红薯是说横一脚、竖一脚、一亩地三千六百棵,这个密度太大了。我们需要每亩地5000棵苗,栽植2500穴左右即可。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既然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既然是收益很高的经济作物,施肥管理就不能马虎。红薯属地下根类块茎作物,对钾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应根据国家的肥料技术政策规定:按照关于合理施肥之
五、关于合理施肥之
六、关于合理施肥之
七、关于合理施肥之
八、关于合理施肥之九的技术要求施肥,肥料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基础,肥是庄稼宝,离它长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肥不合理,产量成问题,肥料用不够,收入打折扣。每亩红薯地可施入氮磷钾含量为17--14--20、或15--10--20的双螯合、双专利高钾复合肥50--100公斤,红薯不需要太多氮肥,氮肥多了红薯秧长的长,不结红薯,如遇阴雨天气较多、雨量较大红薯果实还会软化腐烂,生鸡粪、猪粪、鸭粪及各种动物粪便如没有通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也不能施用,否则会让薯块软化腐烂,丧失商品价值,等造成损失就无法弥补了。硝态氮肥会造成薯块裂口子和粗皮,影响商品价值也不能施用,最好有条件的再施100--200公斤肉蛋白活性菌生物商品有机肥和草木灰有机肥,草木灰是氧化钾含量比
较高的肥料,凡地下根块类作物都很需要。农谚早就有‘一棵红薯一把灰,结的红薯一大堆’的说法。这些肥料都做底肥,或打埂时做沟肥施入地下,栽红薯是必须要打埂的,平面栽植不利于红薯根块的膨大。
三、地膜覆盖管理技术,红薯有怕涝不怕旱的生理特性,过去就有红薯是耐旱草的说法,但也不能缺水太厉害,所以保证地温和湿度以便给红薯块膨大创造条件,又不缺水和发生渍害。我们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也就是将准备好的肥料撒施均匀以后,用旋耕机旋地打埂,埂面宽度30—40公分,沟深20—25公分,埂面上栽两行红薯,株距30—45公分即可。春地红薯4月25日后、麦茬红薯收麦后便可趁墒整地移栽,一边栽苗,一边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400倍的比例灌根浇水,每穴半碗水,沙壤土和粘土地灌根浇水时可配免深耕土壤调理剂1000倍同时灌入,为薯块膨大提供疏松的土壤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栽植完毕,喷上除草剂,再用90--100公分宽的黑色、红色、或白色地膜将红薯埂盖住,两边开沟压好土,防风刮起,破坏地膜,然后在有红薯苗的地方将地膜挖一个小洞把红薯秧苗引出,再抓把干土把小洞压住,怕风进到地膜下面破坏地膜。等薯块膨大期再用以上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例灌根一次。就这样几个简单的程序,就给红薯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薯病害不多,可有青虫和棉铃虫的危害,在发现有虫害活动时用联苯菊酯防治。有地下虫害的地区,可在耕地时用辛硫磷农药拌诱饵撒于地面再耕地,也可在第二次灌根时配“地虫一支净”农药灌根。另外为防红薯秧旺长,等支秧长到0.5—1米长时,每亩地用座果灵片10—20片稀释成30斤水喷施在红薯秧上,薯秧就不再向前生长了,红薯秧不长了、地下又为薯块的膨大准备好了温度、湿度、和全面的养分。这样栽植的红薯可以提高2--4倍的产量,焉能红薯还不高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