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由于生产管理上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姜瘟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下面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环节进行介绍。用透光率40%的遮阳网替代传统姜影草
生姜为阳性耐阴植物,不耐强光和高温,若光照不足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传统栽培方法都是以插影草来进行遮荫的。即在种姜播种后,在姜沟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插上谷草或玉米秸等,按10~15cm的距离交互斜插,高70~80cm,使姜沟呈花荫状态。这种遮荫方式最大不足之处是在时空上遮荫不均匀,7~8月份中午最热的时候,遮荫面积却最小,遮光率远远不够。
我们采用的遮荫材料为透光率在40%的遮阳网(这种遮阳网幅宽2m,花卉栽培上使用,市场有售)。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m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这种遮荫措施操作简单,后期姜田内的施肥、喷药、除草、培土等作业也十分方便。注意撤网时间应比传统拔影草时间提前5~10d,因遮阳网下的姜田群体较旺,后期气温下降后,生姜地上、地下生长较快,防止地上徒长。利用遮阳网可提高产量50%以上。后期延迟生长
生姜传统的收获时间在霜降前几天。其实这时生姜生长仍很旺盛,主要是养分回流和姜块内含物的充实。这时在原来固定遮阳网的木桩上,再横着搭几条细竹竿,然后扣上大拱棚,这样就避免了突然来临的霜冻问题。延迟生长20d后再选晴好天收刨,可在遮阳网基础上再提高产量17%以上。
生姜收获后,可利用大棚种植其他合适蔬菜,第2年春天可采取早茬大棚西瓜?生姜——早冬蔬菜的栽培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用脱毒姜种替代传统自留姜种
脱毒蔬菜因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脱毒姜比普通姜增产30%以上,而且抗姜瘟病效果显著。采用遮阳网需注意以下几点
4.1 遮阳网透光率以40%为宜,过大,遮荫效果差;过小遮荫过强,易徒长。
4.2 遮阳网架设高度应不低于1.5m,以便于网下透风。
4.3 由于遮阳网下,小气候较好,温湿度适宜,某些虫害(如姜螟)易发生,应注意预防。
4.4 撤遮阳网的时间应较传统拔姜影草时间提前5~10d,以防止生姜徒长。
4.5 扣大拱棚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易产生高温,过迟易受霜冻。扣棚后中午应注意放风。
4.6 扣大拱棚之前3~5d应浇一遍水,扣棚后不宜浇水,以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影响生姜品质。
4.7 脱毒姜个体生长较普通姜旺,为防止群体过大,就适当调整密度,普通姜种栽培密度可为50cm×20cm,脱毒姜种栽培密度可为55cm×25cm。
第二篇: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业书屋
“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讲过的话,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不但薯块可鲜食和熟食,而且红薯淀粉制成的粉条、粉皮、凉粉、等食用品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喜欢。中国人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红薯汤、红薯面、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今天健康学家又把红薯列为最佳健康食品。烤红薯更是在各个大小城市独领风骚,价格喜人,大街小巷的俏男靓妹看见烤红薯,大部分都要驻足品尝。各个大小超市的薯片、薯条以及红薯、白薯制品,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人人爱不释手。虽然今天红薯不再是主要食品之一,但仍然是国人比较喜欢的农副产品。
那么农民种的红薯为什么产量不高呢?有这样几个原因:
(1)红薯品种不对路、管理技术不配套。农民种的红薯大部分是不会育苗,或者种一点地值不当育苗,在市场上买的不知品种的红薯苗,随便就载到地里了。
(2)由于面积大小不一很多人不敢施肥,或者不愿施肥,害怕红薯旺长,大面积能施肥的,也不知道施什么肥。
(3)红薯旺长控制不了,有不少的红薯秧一直长到三、四米长,结果下面不接红薯,好一些的一亩地只二、三千斤产量,确实有点收益太低。那么,怎样让红薯提高产量呢?给大家提出三条建议供参考
一、要想提高红薯产量,需用高科技技术栽培管理,把它看成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般庄稼,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和专业户,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要选好市场对路的红薯品种,因种苗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关键,切忌盲目引进,或者买苗或自己育苗都行,若自己育苗,应选择比较背风的粘土或沙壤土地块,在每年的元月底或二月初将地面开挖20公分深,1米宽,长度根据红薯种块多少而定,下面铺上聚乙烯塑料膜,然后将薯块头向上倾斜30度一个一个摆好,灌足水分,盖上5公分厚的细沙土,两边插好竹竿芘弓子,蒙上聚乙烯塑料膜,保温出苗,出苗后应经常放风,并要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300倍叶面喷施,10天一次,还要不断浇水。等薯苗长到20公分以上高度时,就可拔苗移栽了。一定要采取双苗移栽,这是一项最先进的红薯移栽技术,过去农民栽红薯是说横一脚、竖一脚、一亩地三千六百棵,这个密度太大了。我们需要每亩地5000棵苗,栽植2500穴左右即可。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既然是高科技的农业种植项目,既然是收益很高的经济作物,施肥管理就不能马虎。红薯属地下根类块茎作物,对钾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应根据国家的肥料技术政策规定:按照关于合理施肥之
五、关于合理施肥之
六、关于合理施肥之
七、关于合理施肥之
八、关于合理施肥之九的技术要求施肥,肥料是红薯增产增收的基础,肥是庄稼宝,离它长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用肥不合理,产量成问题,肥料用不够,收入打折扣。每亩红薯地可施入氮磷钾含量为17--14--20、或15--10--20的双螯合、双专利高钾复合肥50--100公斤,红薯不需要太多氮肥,氮肥多了红薯秧长的长,不结红薯,如遇阴雨天气较多、雨量较大红薯果实还会软化腐烂,生鸡粪、猪粪、鸭粪及各种动物粪便如没有通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也不能施用,否则会让薯块软化腐烂,丧失商品价值,等造成损失就无法弥补了。硝态氮肥会造成薯块裂口子和粗皮,影响商品价值也不能施用,最好有条件的再施100--200公斤肉蛋白活性菌生物商品有机肥和草木灰有机肥,草木灰是氧化钾含量比
较高的肥料,凡地下根块类作物都很需要。农谚早就有‘一棵红薯一把灰,结的红薯一大堆’的说法。这些肥料都做底肥,或打埂时做沟肥施入地下,栽红薯是必须要打埂的,平面栽植不利于红薯根块的膨大。
三、地膜覆盖管理技术,红薯有怕涝不怕旱的生理特性,过去就有红薯是耐旱草的说法,但也不能缺水太厉害,所以保证地温和湿度以便给红薯块膨大创造条件,又不缺水和发生渍害。我们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也就是将准备好的肥料撒施均匀以后,用旋耕机旋地打埂,埂面宽度30—40公分,沟深20—25公分,埂面上栽两行红薯,株距30—45公分即可。春地红薯4月25日后、麦茬红薯收麦后便可趁墒整地移栽,一边栽苗,一边用全营养微量元素肥料迪种宝400倍的比例灌根浇水,每穴半碗水,沙壤土和粘土地灌根浇水时可配免深耕土壤调理剂1000倍同时灌入,为薯块膨大提供疏松的土壤环境和充足的养分供应。栽植完毕,喷上除草剂,再用90--100公分宽的黑色、红色、或白色地膜将红薯埂盖住,两边开沟压好土,防风刮起,破坏地膜,然后在有红薯苗的地方将地膜挖一个小洞把红薯秧苗引出,再抓把干土把小洞压住,怕风进到地膜下面破坏地膜。等薯块膨大期再用以上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例灌根一次。就这样几个简单的程序,就给红薯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薯病害不多,可有青虫和棉铃虫的危害,在发现有虫害活动时用联苯菊酯防治。有地下虫害的地区,可在耕地时用辛硫磷农药拌诱饵撒于地面再耕地,也可在第二次灌根时配“地虫一支净”农药灌根。另外为防红薯秧旺长,等支秧长到0.5—1米长时,每亩地用座果灵片10—20片稀释成30斤水喷施在红薯秧上,薯秧就不再向前生长了,红薯秧不长了、地下又为薯块的膨大准备好了温度、湿度、和全面的养分。这样栽植的红薯可以提高2--4倍的产量,焉能红薯还不高产吗?
第三篇: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最终版]
绿豆高产栽培新技术
2004-7-29
近几年绿豆价格较稳定,加之对土壤要求不严,种植简单,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农民种植致富的好项目。发达国家不重视杂粮杂豆生产,入世后我国绿豆出口量增加,价格稳中有升,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目前由于绿豆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使绿豆产量低,影响了绿豆的效益。因此,选用新品种,采用栽培新技术,是绿豆高产高效的保证。
一、选用新品种
1、绿珍珠长荚、大粒、优质、高产绿豆新品种,因其叶片像西瓜叶,所以农民叫西瓜绿豆。有六个突出特点:①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有分枝3-5个,茎秆粗壮,抗倒伏。②叶形奇特:叶缘有深缺刻,为三裂叶,极似西瓜叶,通风透光好,坐荚率高,适宜密植,克服了普通绿豆圆大叶通风不良、落花落荚的缺点。③荚长荚多:单株结荚40-50个,最多达100个。荚长11-14厘米,每荚12-15粒,不炸荚,可一次性采收。④粒大质优:豆粒圆柱形,粒大而匀,明绿色,有光泽,白脐,千粒重80克以上,比大鹦鸽绿重15-20克,商品性好,市场畅销。⑤抗逆性强:抗旱、耐热、抗病、耐瘠薄,旱薄地、丘陵地都能种植。生育期85(90天,夏播70天左右,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⑤高产稳产:一般每公顷产量2500千克左右,比大鹦鸽绿系列品种增产30%以上。
2、绿丰收密荚型超高产绿豆新品种。生长势强,株高50-60厘米,茎秆粗壮,有分枝4-6个,抗倒伏。叶椭圆形,叶片肥厚。结荚密集,荚长荚多,荚长13-15厘米,每簇结荚5-7个,最多11个,顶荚丰富。单株结荚50-70个,最多达128个。每荚12-15粒,粒大而匀,明绿色,光泽度好,千粒重70克左右,符合出口标准。根系比其他绿豆多一倍,抗旱力极强,抗病、耐热、抗风、耐瘠、旱薄地、坡岗地都能种植。生育期85-90天左右,夏播65-70天,凡是能种绿豆的地区都能种植。在南方一年可种两茬。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一般公顷产量2500(3000千克左右,比大鹦鸽绿系列品种增产30%-50%。
二、栽培新技术
1、选地选茬绿豆抗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早薄地、坡岗地都能种植,以中等肥力的地块为好,不可与豆科作物重迎茬。
2、整地施肥每公顷施农肥15-20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100-150千克,生物钾肥7-8千克。如每公顷施美国neb菌根30袋,能使根系增加数倍,可有效防治烂根等根部病害,特别是重迎茬地块施用neb,增产效果显著。施肥后整地起垄,垄距50~60厘米。
3、适时播种东北地区5月中旬播种,夏播6月中下旬播种,其他地区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播种时用根瘤菌拌种效果极佳,多为垄上条播,公顷播种量15-20千克,覆土3-4厘米,镇压保墒。
4、田间管理2片真叶间苗,3片真叶定苗,苗距13-15厘米,每穴留苗1-2株,亩保苗8000株左右。出苗前铲前趟一犁,一般进行三铲三趟。在苗期、坐荚后各叶面喷一次太液肥宝300倍液,可代替追肥,增产20%以上。
5、防病灭虫绿豆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病毒病、黄叶病。对根腐病发病初期,用黄腐酸盐40克对水40千克,或用杀菌壮600-800倍液叶面喷施。要及时喷豆虫清600-800倍液,不但能迅速杀死蚜虫、红蜘蛛、豆椿象、豆荚螟、食心虫等害虫,而且可有效防治病毒病、黄叶病,还能促进植株生长,一药三效。
6、适时收获豆荚有三分之二以上变黑时收获为宜,收获时最好用刀割,不要连根拔,因为连根拔,拔除了根瘤,不利于培肥地力。
第四篇: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
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为了推进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设施园艺的概况以及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的学习,进一步发展设施园艺产业。关键词: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 fast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e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facility horticulture in China and a new technology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horticultural facil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The facility horticulture will further develop based on 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learning,Keywords: horticulture,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new model.1我国设施园艺概况
设施园艺是指在不适宜露地种植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栽培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方式。设施园艺作为专业术语源于日本,欧美称为温室栽培。设施园艺原本特指温室塑
[1]料大棚以及后来发展的工程技术集成度和智能调控水平更高的植物工厂等大型保护设施栽培。设施园
[2~3] 艺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具有周年生产集约化程度高
[4~5]能够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特点,设施园艺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6~7]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利用室内加温技术冬季种植蔬菜的记载,而现代设施园艺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带动下,我国设施园艺产业逐步发展起来,期间历经几次沉浮20世纪90年代后期,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形成了自己
[8]的特色,并在规模上位居世界首位。设施园艺作为一种对设施装备要求较高的生产方式,其设施的规模与结构装备的种类与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据农业部种植业司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突破334万hm2(含小拱棚),其中连栋温室0.99万hm2,塑料大棚140.75万hm2,日光温室69.85万hm2,小拱棚及遮阳棚122.75万hm2,全国人均设施面积达2[925m]。设施园艺作为一个技术依存度较高的产业,技术的推广及在生产应用中的普及程度和应用速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本文介绍了设施园艺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其应用,探索和创新更加适应技术研究,从而改善和提升设施园艺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使产业发展能够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10]的新型发展道路上来。
2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
2.1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技术
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的生产中,有机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是指采用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菇渣、草炭、锯末、畜禽粪便等,经发酵或高温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全营养栽培基质原料基质,将种子播种到一种有很多育苗小孔的塑料育苗盘中,填入有
[11~12]机基质,然后再其中播种育苗,一苗一空。它的特点是:节省能源和材料;省工省力,极大的提高了种苗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种质质量以及商品种植苗更加适用于距离运输。采用有机基质填充穴盘,材料廉价,肥力充足更加有利于种苗的生长。此法的工艺流程如下:种子的处理包括精选加工种子,将种子丸粒化;有机基质处理主要指有机物质的粉粹、过筛、搅拌;精选播种主要指穴盘填料,压穴,精插,[13~14]覆盖和喷水;催芽、育苗温室培养,炼苗和出苗,最后是穴盘的周转。穴盘基质育苗与常规营养钵 1 育苗比较, 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出苗整齐, 病苗少, 成苗率提高。二是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提高。三是节约用地, 土地利用率提高。四是缓苗期短, 促早发效果提高。基质培育的瓜苗根系发达, 移栽后表现植伤较轻, 活棵期提早, 尤其在春大棚促早栽培中显示出早发早熟早上市的优势。一般穴盘育苗的西瓜产品较营养钵育苗提早上市5~7d。五是能实行集中育苗为瓜农提供商品苗, 可解决分散育苗中的许多难题。
2.2嫁接换根抗逆栽培技术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在蔬菜瓜类作物土进行了嫁接试验,在控制枯萎病和疫病方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嫁接换根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床构建,营养上配制,育苗播种,苗期管理,嫁接,嫁接成活管
[15]理,炼苗,定植,后期管理等。嫁接换根抗逆栽培技术为植物在园艺中所使用的其中一种繁殖方法,对一些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柿,柑橘的一些品种)的繁殖意义重大。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它的特点是1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同时还可推迟霜霉病的发生期;用CRP(刺茄)、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后,基本上可以控制黄萎病的发生。2.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明显耐低温。如: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在低温下根的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气温6~10℃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3.有利于克服连作危害。黄瓜根系脆弱,忌连作,日光温室栽培极易受到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伤害,换用黑籽南瓜根以后,可以大大减轻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危害。4.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根系比自根苗成倍增长,在相同面积上可比自苗多吸收氮钾30%左右,磷80%多,且能利用土壤深层中的磷。5.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4成以上。番茄用晚熟品种作砧木,早熟品种作接穗,不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16]缩小结果期,提高总产量。2.3控水控肥高品质栽培技术
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两大重要因素,也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因素。水分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养分吸收和运输的载体。它一方面可以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料的矿化,促进作
[17]物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水分过多,可以稀释土壤中养分的浓度,造成养分流失和土壤透气性差。作物对养分吸收、运输和利用都依赖于土壤水分。养分是维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施肥可以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抑制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方面合理的肥料投入,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扩大作物觅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减少植物无效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水和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源。水分与肥料对作物生长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水是肥效发挥的关键,肥是打开水土作用系统生产效能的钥匙。水分和肥料是人为最易调控的因素,而水分和肥料各因素对植物的作用和功能又各有不同,它们之间是不可替代的,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各元素间的协同作用,水肥某因子在数量上不足可以由另一因子在数量上的增加而得到补偿,进而减小作物由于该因子数量上的不足所引起的损害和减产。因子的协同补偿作用是旱地以肥调水和以水促肥的基础。不增加施肥量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防止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与水体污染,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养分和水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率[18~19]。2.4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滴灌,是一种最节水的灌溉技术,而且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由于农田灌溉涉及到
[20]水、土壤、作物三者的密切关系,各种灌溉系统都包括输水问题和配水问题。将灌溉水源通过滴灌设 2 备输送到田间,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所需要水分的整个水利设备设施称为滴灌系统。一套完整的滴灌系统工程由水源工程、首部控制枢纽、输配水管道、滴管和滴头四部分组成。与之对应的滴灌设备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l)联结在中心水源的控制首部,其作用是调节供水压力与供水量,进行水的过滤和添加营养物质;(2)塑料干管和支管;(3)小直径塑料毛管;(4)滴头,安装在塑料毛管上,或是与毛管制成一体,成为滴灌带,其功能是使水以缓慢的速度从管中滴出;(5)肥料罐,可装有浓缩营养液,用管子直接联结在控制首部的过滤器前面。而膜下滴灌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这种技术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21]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在传统滴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特点:(l)灌溉用水最省 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2)肥料利用率提高 易溶肥料施肥,可利用滴灌随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3)增产效果明显 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因而增产效果明显。(4)投工费用很低 膜下滴灌,由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因而杂草比全面积灌溉的土壤少,可减少除草投工。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滴灌系统又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降低田间灌水的[21~23]劳动量和劳动强度。(5)工程造价便宜。2.5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
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栽培同种或同科的作物时,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状况下,也会出现生长势变
[24]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虫害严重的现象即为连作障碍。连作障碍会导致植物的抗逆能力下降、果实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近年来设施环境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造成了设施作物生长不良,根结线虫病害发生严重,土壤酸化严重等诸多连作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设施产[25]业的发展。作物与土壤综合作用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也因其种类、栽培方式、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连作障碍主要是土壤生物学环境失去平衡(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剧、作物残荏毒害新生作物、寄生线虫数量增加、营养元素的单一消耗)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土壤养分的不均衡利用、土壤盐类物质积聚、土壤物理性状变恶),[26]连作障碍的产生也与作物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主要有:(l)深耕并推行生物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技术体系;(2)研制并推广专用微生物菌肥抑制土传病害,杀灭根结线虫;(3)抗重若桂口安排与抗重若轮作倒若技术;(4)示范推广嫁接等高效农艺措施抗重连;(5)氧化还原、太阳能等环保型土壤消毒技术;此外还有示范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抗重茬以及应用水
[27~30]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本优质高效栽培。
3新材料和新模式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
设施园艺还在发展新的技术和模式,如隔离式节水,节肥环保型土壤栽培模式;轻型基质穴盘有机菜栽培模式;蔬菜盆钵栽培模式;西瓜吊蔓立体栽培模式;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模式以及种类多样的设施覆盖材料和使用简单的效益明显的二氧化碳肥料等。更加提高了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斌.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与启示[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4):861-866. [2]张志斌.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5(12)5-8.
[3]李天来.论设施园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方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2004,35(12):1-4.
[4]朱明.关于中国农业产业化与设施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2004(2):10-13. [5]孙振.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J].陕西农业科学,2009,37(9):84-87. [6]张红萍,张法瑞.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291-295. [7]周长吉.现代温室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9.
[8]齐飞,周新群,张跃峰等.世界现代化温室装备技术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79-285.
[9]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科学规划规范推进促进设施蔬菜持续健康发展(上)[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6):26-29 [10]张福墁.农业现代化与我国设施园艺工程[ 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12):9-10.[11]MOHD RI,DAVIESW J.Root restriction affeets leaf growth and stomatal response:the role of xylem sap ABA[J].Seieniia Hortieulture,1998,74:257一268.[12]RADIN J W E.Hydraulic conductance as a factor limited leaf expansion of phosphorus-deficient cotton plants.Plant Physoil,1984,104:79一84.[13]赵明,李祥云等.茄果类蔬菜育苗基质优化施肥技术研究.北方园艺,2002(2):42一44.[14]段崇香,于贤昌.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化肥施用技术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 [15]赵廷元,武瑞珍.西瓜嫁接换根栽培技术.山西农业科学,1987,4:22-25.[16]徐亚兰,淮北地区日光温室黄瓜嫁接换根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12,9.[17]Montgomery E.G.Correlation studies of corn.Nebraska Agr.24th Annual Report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R],1911.[18]Amon.Physiological principle of dryargland crop production[J].In:Gupta,U.S.(ed)22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dryland farming,1975:3-124.[19]Wang Yu,Zhang Yiping.Quantitative effect of soil texture composition on retardation factor of K+ transport.Pedosphere,2001,11(4):377-381.[20]原保忠.番茄滴灌在日光温室中的耗水规律的初步研究.《节水灌溉》,2000.(3):25一27.[21]吴兴波.塑料人棚蔬菜膜卜滴灌技术试验研究.《灌溉排水》,1999.18(1):48-51.[22]李毅.论膜下滴灌技术在干旱一半干旱地区节水抑盐灌溉中的应用.《灌溉水》,2001.20(2):42-46 [23]张登喜,宋新贵.棉花生产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及效益.《新疆农业科技》,2001.(4):9一9 [24]吴凤芝,赵凤艳.根系分泌物与连作障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1):114-118.[25]丁金城,喻衣蓉,居玉玲等.西瓜连作障碍及其对策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4(4): 82-87.[26]郑兰君.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报,2001,17(3):4-50.[27]郑阳,钟于,李能芳.嫁接对蔬菜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5,(1): 7-8.[28]张雪艳,田永强,刘军,等.不同栽培制度下温室黄瓜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4):829-835.[29]杜文波.日光温室番茄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58-60.[30]宋卓琴,焦晓燕.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生态及番茄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 48-52.4
第五篇:番茄春早熟保护地高产优质栽培分析范文
番茄春早熟保护地高产优质栽培分析
【摘要】介绍春早熟保护地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塑料大棚春提早番茄高产栽培就是在温室内育苗、大棚内定植、5~6月供应市场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主要在温室番茄的供应后期,露地番茄大量上市前这一段时间内供应市场。
一、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质优高产的早熟番茄品种,如金粉佳冠、金棚、美迪、华种5号、赛棚4号等。
二、培育适龄壮苗
(一)苗床准备及营养土的配置
按畦面宽1.2~1.5m,走道宽30cm,畦埂高出畦面20cm以上作畦,并按100W/m2的功率铺地热线加温,在电热线上摆营养钵(规格为10cm×10cm)或铺营养土(播种床8~10cm厚,分苗床10~12cm厚)。
营养土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kg、过磷酸钙1~2kg、苗木灰4~5kg、40%拌种灵200g,充分拌匀。
(二)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3d,用55℃热水烫种,不断搅拌10min后,移入25~30℃的清水中浸泡6~8h,然后在25~30℃下催芽,待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三)播种
播种前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或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营养钵或育苗畦上,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或营养钵(每钵播种2~3粒),用种量750g/hm2。播种后覆1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扎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
(四)苗期管理
从播种到出苗,闭棚保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在有70%的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开地膜降湿并让幼苗见光以使幼苗粗壮,避免徒长苗;秧苗出齐后4~5d内,保持白天20~25℃,夜间12~15℃,以后白天23~28℃,夜间13~18℃。早揭晚盖并清扫薄膜上的草屑和尘土,以延长光照时间和提高光照强度。若发现覆土过薄出现顶壳或床土过湿,可再覆1层细土;若床土过干,用细孔喷壶适量浇水。
对于利用育苗畦育苗的苗床,当幼苗2叶1心、苗龄30d左右即可进行分苗,按10cm×10cm的株行距移苗或移入10cm×10cm的营养钵中。分苗前分次选晴朗无风的中午进行间苗,第1次在子叶展开时,第2次在破心后长出2片真叶时。分苗前5~7d低温炼苗,保持白天18~20℃,夜间10~12℃;分苗后7d内应提高床温,保持白天25~28℃,夜间15~18℃;缓苗后应适当通风降温,保持白天20~25℃,夜间12~15℃,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前的7~10d,对幼苗进行由小到大的通风,保持白天15~20℃,夜间8~12℃,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小苗期间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分苗后在幼苗4~5片叶前不能缺水,可适当控水,定植前7~10d控水。
三、定植
施足有机肥,施过磷酸钙375kg/hm2,尿素300kg/hm2,硫酸钾225kg/hm2。做小高畦,畦宽1.1~1.2m,高10~15cm。定植前7~10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15~20℃,夜里10~12℃,茎发粗发紫。提前7~10d扣棚,以提高地温,利于缓苗。定植标准为番茄苗7~8片真叶,带大花蕾。于2月上旬至3月20日定植,采用水稳苗法,把定植穴开大些,浇足水。行距50cm,株距30~35cm,栽番茄苗5.25~6.00万株/hm2。先栽苗,后覆膜,采取掏苗法,可提早10~15d上市。
四、田间管理
(一)棚室管理
定植至缓苗,5~10d密闭提温为主,促进缓苗。缓苗至拆膜,逐渐通风,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10~12℃。拆膜前,低温锻炼,5月上旬撤膜。施足基肥,第1次追肥在番茄坐果后,追施尿素225~300kg/hm2,随水施肥,以后每隔15~20d随水追肥1次。第1次浇水在番茄定植后7d,番茄缓苗后浇1次水;坐果后,追肥浇水相结合。
(二)植株管理
用绳子拴在番茄植株基部,让植株缠绕在绳上,随绳向上生长。番茄留
4穗果,最后一穗花上面留2片小叶,掐去生长点。春早熟番茄采取单干整枝方式,待番茄侧枝长到7~8cm时,留2cm茬,用手掐去即可。把番茄植株下部有1/2黄化的叶片和病叶摘除,以减少叶片的呼吸消耗,增强通风透光。把枝头过高或过低的花疏掉;每穗拣大的、果型好的保留4~5个果实,疏掉小果、病果和畸形果。夜间温度低于15℃容易引起落花,用2,4-D保花保果。2,4-D浓度为10~20mg/kg,并添加赤红作标记。采用浸花法,番茄花全开或半开时使用效果最好。把番茄花在2,4-D溶液中浸沾一下即可。2,4-D切勿沾到番茄嫩头或嫩叶上,否则极易造成药害,形成“烫发头”。用乙烯利稀释成2 000mg/kg的溶液,待番茄个头长足,由青转白时,戴棉线手套沾乙烯利溶液均匀涂抹在番茄果实顶部,可使番茄提早5~6d上市。
五、病虫害管理
(一)、生理病害防治
畸形果,包括桃型果、瘤型果,主要是2,4-D浓度大或重复使用造成的,因此在使用2,4-D时注意使用量和次数。大脐果,也称“菊花顶”,主要是花芽分化光合产物积累太多,造成心室心皮增多。如果昼夜温差大,花芽分化过分强烈则易导致此病,因此防止这种病害应注意夜间温度不能过低,苗床不要过于肥沃。裂果,主要是前期干旱,后期大量供水,或大雨导致裂果出现,故应在大雨之前将已红的番茄果实摘下。空洞果,一是因为授粉受精不良,胎座没有发育起来;二是营养不良,主要指光合产物供应不足,造成内部胎座发育不良,从而和果皮脱离,形成空洞。前期温度低,2,4-D沾花,及时揭草苫,调整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空洞果。日灼,番茄朝南的果肩部位,表皮灰白色的硬化,稍有凹陷。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番茄叶子遮挡强光。脐腐病,番茄发育后期,下部颜色变黑褐色,软腐,果尖烂掉向里凹陷,凹陷处有黑色霉层,顶部软腐后被其他病原侵染,即果实的缺钙症。缺钙原因:一是土壤本身缺钙;二是土壤不缺钙,果实缺钙,多因偏施氮肥,氨离子浓度过高,与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三是酸性肥太多,特别是施入不合格的过磷酸钙。防治方法为增施过磷酸钙,同时少施氮肥和大粪。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
春早熟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和病毒病,其中
以灰霉病最为严重,前4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嘉瑞农800倍液喷雾,每隔5~7d防治1次,连喷2~3次,选择晴天上午喷雾;病毒病用灭菌成800倍液喷雾,外加60倍牛奶或者豆浆(蛋白质有钝化病毒的作用),每隔5~7d防治1次,连喷2~3次。对烟青虫用菊酯2000倍液喷施,对蚜虫和潜叶蝇用10%吡虫啉2 000倍液喷雾。
六、采收
为争取适时上市,在果实进入白熟期时可选用40%乙烯利400倍液,涂抹番茄果,4d后果实可大量变红。番茄达8~9成熟时采摘,采摘时注意把果柄随手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