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第一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作者:文登市农业局文章来源:文登市农业局点击数:571更新时间:2010-4-28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六句话,就是“培肥地力,优良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防病治虫,适当晚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适宜我市春播品种主要有农大108、金海5号、丹玉86、东单60、济单7号;夏播品种有登海3622、先玉335、浚单20、天泰10号、连胜

15、金海604。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

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

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玉米种子的大小要均匀一致。做好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50:1)。

2、适时足墒播种:根据各地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我市在4月下旬(谷雨以后)至5月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

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麦收前浇足“麦黄水”,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来不及整地,也可麦收后贴茬播种,玉米出苗后再深中耕灭茬。点播、耧播、机播均可,以机播质量最好。麦垄套种一般采用点播。播种深浅适宜。一般壤土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cm为好。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砂壤土以及麦田套种播深应增加到6—7cm。播种深浅一致,群体整齐度高。

3、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紧凑型玉米,金海5号、浚单20、郑单958、天泰10号、先玉335亩种植4500~5000株;半紧凑型玉米登海3622、连胜

15、金海604、金海702、威玉17号亩种植4000~4500株;松散大穗型玉米丹玉86、农大108、东单60、济单7号、威玉308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4500~50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4、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四个一致,即同一块田所用的种子大小基本一致;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开沟(打塘)深浅和盖土厚度一致;播种时全田土壤墒情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25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全田使用除草剂——津乙伴侣。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2)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

(3)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

(4)蹲苗:蹲苗有控上促下,前控后促,控杆促穗的作用。但应根据苗情、墒情、地力等条件灵活掌握,原则上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蹲苗终期一般以拔节期为界。

2、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

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

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

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

④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盛花期如遇大风,连续2天以上阴天,雨水多及高温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宜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9~11时)进行,要边采粉边授粉。把采集到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也可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用2~3层沙布或丝袜封住竹筒口,把花粉筒对准花丝轻轻拍打。使花粉均匀地落在花丝上。

六、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1、播种期:防治玉米纹枯病、黑穗病、苗枯病。

(1)选种抗耐病良种。金海5号、登海3622、丹玉86、农大108、济单7号、威玉308等品种较抗弯孢菌叶斑病、锈病、黑穗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2)加强健身栽培。在玉米播种前,精耕细作,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及时销毁或封存玉米秸秆以减少玉米螟、灰飞虱、叶斑病等病虫源。平衡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可提高抗病力。合理安排种植方式,改套种玉米为直播,实行适期晚播,避免玉米幼苗期与小麦共生,减少灰飞虱的传毒机率,预防粗缩病。

(3)种子处理。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同时兼治苗期叶部病害。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还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等。各种病虫混发且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防治。

(4)化学除草技术。在玉米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或40%乙莠水150~200ml兑水30~50kg喷施。防治杂草苗后茎叶处理,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ml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无踪水剂120~150ml兑水30~50kg,在玉米苗高达30cm时定向喷雾防治,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2、苗期:苗期发生主要病虫害有灰飞虱、粗缩病、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蛾和杂草等。

玉米5叶期前,亩用10%吡虫啉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传毒昆虫灰飞虱,预防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俗称“万年青”),土壤、种子不能传播。玉米五叶期之前免疫力弱,如果此期间灰飞虱较多,最易感病。其症状 先是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褪绿曲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一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稍短,花丝少,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重病株矮化严重,叶片紧凑成团,抽不出雄穗,雌穗短小、无籽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一旦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采取减少灰飞虱虫源和做好传毒昆虫防治等措施,一定要把传毒昆虫控制在传毒之前。主要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一定不可春播。(2)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3)及时除去感病病株,并带出地外。(4)及时除去田间、田边杂草。(5)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增强玉米抗病力。(6)调整玉米播期。春播玉米或早或晚,在我市尽量避开5月1—15日播种,使玉米苗期与灰飞虱盛发期错开。

防治灰飞虱亩用10%吡虫啉15~20g喷雾,同时注意田边、沟边杂草喷药防治。发生玉米粗缩病的地块,要适当晚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应在病株显症后的玉米5~6叶以后进行。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病苗,以减少粗缩病毒源和田间病株。粗缩病严重地块要及时改种。大喇叭口期防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亩用250克加细砂5公斤制成菌砂施于心叶内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蓟马和二代粘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2000倍液或98%巴丹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

3、穗期:此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蚜、三代粘虫等。叶斑病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在病害发生初期,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每5—7天一次,连喷2—3次。并及时摘除下部老病叶,减少菌源。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滴灌果穗或20%甲氰菊酯辛乳油2000倍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虫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2500倍喷雾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800倍液,或12.5%禾果利1500倍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4、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玉米不仅是害虫多发的作物,而且也是多种天敌栖息繁殖的场所。保护好玉米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玉米害虫,而且为翌年天敌繁殖提供更多虫源,应注意保护利用。一是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二是当益害比失调,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亩用100~150mlBt乳剂加细沙5kg制成菌沙施于心叶内,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第二篇: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制种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本规程制定了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经济技术指标,必备条件和栽培技术。适用范围:适用于伊犁河谷西部玉米制种区。主要技术指标

2.1 产量指标:亩产500-900公斤。

2.2 产量构成:母本亩保苗6500--8500株(紧凑型7500-8500株,半紧凑型6500-7500株),亩收获穗数6000-8500穗,每穗粒数250粒以上,千粒重280-400克。

2.3 生育期指标:播种期3月底至4月上中旬;出苗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5月底6月上旬;抽雄期6月底7月上旬;吐丝授粉期7月上中旬;灌浆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期9月上中旬。必备条件

3.1 气候:≥10℃有效积温3200℃以上,无霜期155天以上。

3.2种子:选用抗病、抗倒、耐旱,叶片数18-22片,生育期140天以内。

3.3 施肥:中等肥力土壤,亩施氮、磷、钾总纯量35-40公斤(自然肥80-9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6:0.1-0.15。

3.4 田管:花期相遇,没有严重干旱、倒伏和病虫危害。4 栽培技术

4.1.1 制种组合选择:先进行小面积试验,摸清父母本在本区的生育进程、抗病性、耐旱能力、产量表现、父母本行比配置、花期调整等关键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组合,制定技术要点。

4.1.2 隔离区设置:隔离区南北300米以上,东西500米以上,区域内同期不能种植非父本以外的任何玉米品种,隔离区内应连片种植。

4.1.3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含盐碱轻的壤土或轻粘土。实行秋翻冬灌,秋翻深度28厘米以上,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4.1.4 底肥:结合秋翻将氮肥的30%,磷肥的80%及全部钾肥进

行深施

4.1.5化除:结合第二遍整地,亩用90%禾耐斯乳油90-100毫升。

4.1.6 种子准备

4.1.6.1 种子选择:采用纯度98%、发芽率85%以上种子。

4.1.6.2 种子处理:晒种1-2天后机力、人工精选备用,并于

播前10-15天进行包衣。

4.2 播种

4.2.1播期: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一般3月底4月

上旬开始,4月中旬结束.4.2.2 播种方式:,根据机收的要求采用90厘米宽地膜,三膜六

行,平均行距60厘米或70-80厘米四膜八行(平均行距50-55厘米)精

量或半精量膜上穴播机播种(滴灌地可采用播种时膜下或开沟时铺设滴

灌带),穴距10-13厘米。父母本行比一般1:5-8。根据父母本特性,父本选用2-3个播期人工分段分期播种。

4.2.3 播量、播深、种肥:播量2.8—4公斤,其中母本2.5-3.5公斤,父本0.4-0.5公斤。播种深度4厘米。播种时将氮肥的10%--20%和其余的磷肥做种肥。

4.2.4 播种质量:下籽准确、覆土良好、播种端直、连接行准确。

4.2.5 补种:每个条田播完后立即进行补种。

4.3 田间管理

4.3.1 定苗:三叶一心至五叶一心定苗,母本定苗时去病、去大、去小、去杂株,父本留大、小苗。

4.3.2 早中耕、深中耕、勤中耕:全生育期中耕4次,显行后头

次中耕深度13~15厘米,定苗后二次中耕深度18~20厘米,第三次揭膜后中耕深度20~22厘米,第四次结合开沟追肥进行深中耕高培

土。

4.3.3 叶面追肥:苗期至拔节期,结合防病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

叶面肥2-3次。

4.3.4 病虫防治:苗期至拔节期用好立克每亩1-2克或速克灵等

提前预防病害。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呋喃丹1公斤兑7-8公斤细沙或锐劲特灌心。

4.3.5 去杂、去劣:分别于三叶期、八叶期、抽雄前根据植株长

势、株形、叶色、花药颜色等特征,分三次进行去杂去劣。

4.3.6 开沟、揭膜、追肥:开沟前揭膜,残膜拾净率要达到90%以上。开沟、培土时将其余肥料一次施入,开沟沟深16-18厘米,培土垄高25厘米以上,(滴灌地在拔节期至灌浆期随水滴施肥料)。

4.3.7 早灌水、勤灌水:全生育期灌4-7水,第一次拔节期,第二水抽雄前,第三水扬花授粉期,第四水灌浆攻粒期,腊熟期停止灌水。灌水质量:及时、适量、不淹、不旱。要特别注意扬花授粉期不能旱,地表要保持湿润。(滴灌地根据苗情在拔节期5月底6月初开始全生育期滴7—9水)。

4.3.8 花期调整:一般母本比父本同一生育阶段要保持多1-2片叶,否则要进行花期调整。花期调控宜早不宜晚,在苗期就要及早预测,采取“促慢控快法”对生长慢的亲本早定苗、留大苗、早松土、早喷叶面肥等促其生长。

4.3.9 化调:对母本较高的品种,在头水前5—7天,叶龄指数60—70%,未展开叶7—8片时,根据亲本特性,自然条件对母本喷施玉米健壮素20—40克/亩,兑水20—30公斤,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对父本喷施,喷施的剂量宁小勿大;对母本高度较低、土层薄、灌溉条件无保障的不宜施用。

4.3.10 摸苞带叶去雄:去雄前先去一次小苗、弱苗。在母本雄穗打苞尚未出穗时,带1-2叶于雄穗一起拔掉,去雄要干净彻底,不留残枝。去雄结束后再一次彻底铲除晚苗、小苗。

4.3.11 砍父本:授粉结束十天内及时砍除父本。制种玉米生产应树立质量优先的生产理念,严格实行“定苗、去杂、去雄、砍父本、穗选”初检合格证等“五证”管理模式。收获

当果穗苞叶干枯发黄,籽粒失水变亮,用自走式联合玉米收割机收割。玉米棒上场后及时去苞叶、花丝,摊晒,剔杂穗、病虫穗、霉烂穗、勤翻勤晒。籽粒水分降到18%以内时进行机械脱粒。脱粒后再次翻晒或烘烤,当水分降至13%时清选机清选,定量包装。

第三篇:玉米超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定襄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

玉米超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目标产量:900—1000公斤/亩

关键技术:

1、选用耐密品种

选用大丰30、先玉335、大民390等叶上冲、耐密植、雄穗小、灌浆快、出

籽率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优良品种。

2、增加种植密度

采取宽行种植,行距60cm,株距22cm,亩播量5000粒,保苗4500株以上;

采用勺轮式玉米精量播种机进行单粒点播,种肥同播。

3、一次施足底肥

每亩一次性底施45%(28—12—5)含量的缓控释肥50kg,尿素15kg。

4、采用化学除草

玉米播后苗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75~100毫升+38%莠去津悬浮剂75~100

毫升对水40公斤喷雾防除杂草。

5、及时浇好抽穗水

玉米抽雄吐丝期(7月10日~7月20日)要视天气情况及时浇足抽穗水,亩浇水量80方,以保证授粉灌浆。

6、适时延后收获

玉米籽粒达到乳线完全消失,籽粒下端出现黑色离层的成熟标准时收获。

定襄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领导组

二0一一年六月

第四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应用缩节胺、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2016年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京东玉800等

2适时早播,地膜覆盖

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起拱肥团育苗育苗8.25万-9.00万墩/hm2开沟施肥施用碳铵15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冤、磷肥1200kg/hm2、油枯1200kg/hm2、土渣肥22.5t/hm2、水肥4.0-5.0t/hm23

3合理密植,覆膜移栽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的进一步实施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就是增加密度而制约高产的瓶颈又是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5]二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移栽时实行双行、单株、分级、定向、错窝栽植退窝16.7-20.0cm保证栽植4.95万-5.25万株/hm2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4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9t/hm2计算施纯N322.5-390.0kg/hm2P2O5150-174kg/hm2K2O180.0-232.5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施用碳铵1050-1200kg/hm2施用尿素75-90kg/hm2作苗肥施尿素120-150kg/hm2作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kg/hm2或碳铵1500-2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势苗情看苗补施2%的尿素溶液

4适时应用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2]要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减少玉米植株倒伏或折断就必须采取化控技术[5-8]当玉米可见叶有6-8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做到不重不漏当玉米可见叶有11-13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如长势过旺喷施的浓度可以增加到200mg/kg喷施应该做到单一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玉米应用缩节胺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茎秆伸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叶长增强抗倒力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增产增收2010要2015年应用缩节胺效果表明应用缩节胺株高、穗位高比对照分别矮10.0、5.0cm叶长缩短5.0cm增强抗倒能力有效穗、穗粒数分别多420穗/hm2和67粒千粒重重3.0g实际产量增加753kg/hm2增幅9.3%。

5辅助授粉

玉米授粉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和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植保原则按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或者用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生物农药搞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7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果穗苞叶枯白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8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院黑龙江20143636.[2]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10-111.[3]德军杨锡财.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10125.[3]韩玉.应用化控技术促进玉米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3775.[4]赵立波.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101-102.[5]田兴龙王振福.密植玉米化控产品应用效果[J].新农业2010151.[6]高坤.玉米密植化控新技术及其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13514.[7]徐月红孔庆涛.玉米化控防新技术[J].现代农业2014528.[8]孙敏张桂荣孙伟.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611.

第五篇:2010年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010-2011河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点是冬小麦,分布在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9个市,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另外,在冀西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市有少量春小麦,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属于北部春麦区。近年来,冀北春麦区的小麦面积急剧缩小,2006~2008年的播种面积仅有5万亩左右。因此,本次只制定了山前平原冬麦区、黑龙港地区冬麦区、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和冀东平原冬麦区共4个冬麦区的技术规程。

(一)山前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水浇地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山前平原区:指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市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包括37个县(市)。

高产:山前平原区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500~6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5个,次生根4~8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16万~25万,越冬期总茎数60万~80万,起身期总茎数80万~12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5万。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5万~55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g,亩产量500~6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

15、石新828、石新733、冀5265、良星99、石麦

14、石家庄8号、科农199、师栾

02-1(强筋)、藁优2018(强筋)、石优17号(强筋)、藁优9618(强筋)、藁优9415(强筋)、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播种前准备

5.1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5.2 浇足底墒水

土壤墒情不足时,因地制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以保证苗齐苗壮和安全越冬。在能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浇水造足底墒。玉米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偏晚的,也要采取“宁晚勿滥”的原则,造足底墒,也可以在玉米收获前10~15天浇水,争取农时。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50m3。5.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5.4 施用底肥

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地块化肥施肥量可按每亩纯氮 14~16kg,磷(P2O5)9~10kg,钾(K2O)6~8kg,硫酸锌1~1.5kg施用。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40%~50%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5.5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必须确保整地质量,以防影响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垄。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度不超过0.7m。播种技术

6.1 播种期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保定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日至6日;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2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

6.2 播种形式

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

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18万~25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8~12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

6.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冬前及冬季管理

7.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7.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田间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7.3 冬前灌水

小麦播种前浇水造墒的地块,石家庄市及以南地区一般不浇冻水,保定市需酌浇冻水。无论南部和北部,因抢墒播种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要适当灌冻水。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开始,由北向南顺次开始灌冻水的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7.4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春季管理

8.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8.2 浇水

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拔节期前后浇第一水,苗弱适当提前,但不早于起身期。3

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开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8.3 追肥

每亩追肥量为纯氮 7~9kg。一般品种春季氮肥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强筋小麦品种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80%随春季第一水追施,其余随春季第二水追施。8.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8.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8.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曹 刚,孔令晓)

(二)低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指海河流域低平原地区,包括衡水和沧州2个市的全部,保定、邢台、邯郸3个市的东部,廊坊市的西南部,共52个县(市)。本区80%以上麦田有灌溉设施,另有旱地小麦约300万亩。

高产:低平原区水浇地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400~55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4~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3~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11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5万~50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38g,亩产量400~55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低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水浇地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

15、石新828、石新733、衡观

35、冀5265、衡5229、良星66、良星99、石麦

14、石家庄8号、科农199、衡7228、济麦20(强筋)、济麦

22、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旱地可以选用沧麦6002、冀麦

32、沧麦6001、河农826等品种。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水浇地栽培技术

6.1 播种前准备

6.1.1 浇足底墒水

土壤墒情不足时,因地制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玉米收获前10~15天或 5

者收获后浇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45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

6.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

6.1.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要根据地力基础和目标产量,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一般地块每亩可施用纯氮12~16kg,磷(P2O5)8~10kg,钾(K2O)4~6kg,硫酸锌1~1.5kg。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50%~55%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要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6.2 播种技术

6.2.1 播种期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廊坊、保定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9日至10月6日;沧州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30日至10月12日;衡水、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6.2.2 播种形式

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6.2.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20万~26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10~13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高播种量不超过20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2.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2.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6.2.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井灌区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渠灌区要平整土地,做好渠系配套,减少灌溉水浪费。6.3 冬前及冬季管理 6.3.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要实施肥水偏管。6.3.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

6.3.3 冬前灌水

在播种前浇足底墒水的,衡水以南地区一般不再浇冻水,以北地区酌浇冻水。无论南部还是北部,如果播种前下雨而又雨量不足,仅能保证趁墒播种,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需要浇冻水。播种后因镇压保墒不力,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的也要灌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从北到南约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时,由北向南顺次灌冻水。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6.3.4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6.4 春季管理 6.4.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6.4.2 浇水

浇水条件有保证的冬小麦,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并结合浇水追肥。群体较小和苗弱的麦田,在起身期浇第一水,壮苗在拔节期浇第一水,并配合追肥。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扬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为保证高产优质,防止倒伏,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仅能保证春季浇1水的,除参照水浇地浇水时间以外,还要根据供水时间确定。6.4.3 追肥

春季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45%~50%,每亩追肥量为纯氮6~8kg。一般品种春季氮肥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种植强筋小麦品种,又有浇水条件的,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80%随春季第一水追施,其余随春季第二水追施。6.4.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6.4.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

6.4.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6.5 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旱地栽培技术

7.1 蓄墒保墒 7.1.1 深耕蓄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可以进行伏前深翻,然后及时耙地,合口过伏,使土壤形成里张外合的结构,既能接纳雨水,又可防止地表径流,为小麦播种创造肥足墒饱、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一年两作的旱作麦田,可以在前茬作物播种前进行深耕,这样可以更多地吸纳伏天降雨。如前茬作物未能深耕,收获后应及早深耕,结合深耕将小麦需要的全部有机肥、化肥一次性施人。深耕后及时耙耱。

耕翻深度因耕翻工具、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一般以20~22cm为宜。同一块地可每2~3年深耕一次。7.1.2 耙压保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从立秋开始到小麦播种期间,每次下雨后地面出现花白时要耙耱2次,破除地面板结,纳雨蓄墒。

一年两作的旱地,秋作物收获到小麦播种期间要做到随收、随耕、随耙、随播、随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跑墒。7.1.3 秸秆覆盖保墒

有2种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一是秋作覆盖,即在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切碎成5cm左右的小麦秸秆覆盖在田间。二是麦田覆盖,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将麦田均匀地覆盖上一层秸秆,覆盖量以每亩300~350kg为宜。7.2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要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的化肥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一般旱地低产麦田每亩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50~75kg,缺钾时施硫酸钾10~15kg。高产旱地麦田,每亩施农家肥1~1.5 t,磷酸二铵20kg,尿素10~15kg,硫酸钾10kg,硫酸锌1~1.5kg。全部肥料都作为底肥深施,深度一般要超过20cm。

7.3 播种技术

7.3.1 播种期

在土壤水分和养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播种最为适宜。适期范围在9月23~30日,不晚于10月5日为好。当土壤有失墒危险时要抢墒播种。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0%~15%范围内,在进入秋分节以后可以按有墒不等时的原则,耙地提墒,在适期范围内抢墒早播。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时,可按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寄种。旱肥地麦田一般不宜早播。7.3.2 播种形式

采用机械等行距条播,行距一般20~22cm。也可以采取大小行种植的方式,大行距28cm,小行距20cm。

7.3.3 播种量

为防止水分过度消耗,旱地小麦要比水浇地适当稀播一些,以保证每亩18万基本苗为宜。在采用符合前述质量标准的种子时,每亩播种量9kg左右。播种量也要服从墒情,欠墒年型的播种量要降低到每亩7~9kg,足墒年型可增加到8~11kg。播种期和播种量要协调,在适播期内,最适播种量每亩9kg。9月25日以前播种的,每早播1天减少0.5kg,但最少不少于每亩7kg。9月30日以后播种的,每晚播1天增加0.5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7kg。7.3.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7.3.5 播种前后镇压

分为播种前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播种前土壤墒情差要镇压,使土壤下层的水分沿毛细管移动到播种层。播种后必须进行镇压,以利发芽出苗和安全越冬。7.4 田间管理 7.4.1 中耕锄划

每次降雨后进行锄划,深度3~5cm。早春土壤解冻3~4cm,昼消夜冻时,要顶凌耙地,切断毛管水运行,减少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7.4.2 镇压

冬季在麦田土壤开始冻结后,在天气较晴暖的中午和下午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使碎土覆盖地面。早春表土干旱时,也要进行镇压,使深层水分延毛细管上升,起到提墒作用。提墒后再对表层进行锄划,使水分保留在根层供小麦吸收。

7.4.3 追肥

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但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以在早春返浆时,用耧在垄背上耩尿素,用量每亩10kg左右。生育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降雨时借墒追肥。7.4.4 防治病虫草害

苗期和春季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以及后期的“一喷三防”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参照本规程6.3.2节、6.4.5节和6.4.6节低平原区水浇地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治。7.5 收获

人工收获以蜡熟末期最适宜。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完熟初期是最适宜时期,割茬高

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曹 刚,孔令晓)

(三)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处理、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指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的麦区,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市西部的17个县,是河北省的小麦低产区。

丰产:本麦区的丰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300~4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4~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越冬期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100万,抽穗期穗数40万~45万。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25~28粒,千粒重35~38g,亩产量300~4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种植的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旱地、半旱地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耐寒、耐瘠薄、耐旱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石麦15号、科农199、冀5265、石家庄8号、良星99、冀丰703等。肥水条件好的麦田选用矮秆、中矮秆高产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6172、邯麦11号、邢麦4号、石麦15号、石新828、石新733、冀5265、良星99、石家庄8号、冀丰703等。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 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播种前准备

6.1 水浇地播种前准备

6.1.1 浇足底墒水

如果伏雨不足,有水浇条件的应尽量在播种前浇底墒水,保证底墒充足。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45m3。

6.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

6.1.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应根据肥源情况,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5~2m3。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每亩施纯氮12kg,磷(P2O5)8kg,钾(K2O)6kg,硫酸锌1kg。全部磷、钾、锌肥及50%~60%的氮肥作底肥。6.1.4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要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6.2 旱地、半旱地播种前准备 6.2.1 旱地的蓄墒保墒

6.2.1.1 深耕蓄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可以进行伏前深翻,然后及时耙地,合口过伏,使土壤形成里张外合的结构,既能接纳雨水,又可防止地表径流,为小麦播种创造肥足墒饱、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一年两作的旱作麦田,可以在前茬作物播种前深耕,这样可以更多地吸纳伏天降雨。如前茬作物未能深耕,收获后应及早深耕,结合深耕将小麦需要的全部有机肥、化肥一次性施人。深耕后及时耙耱。

耕翻深度因耕翻工具、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一般以20~22cm为宜。同一块地可每2~3年深耕一次。

6.2.1.2 耙压保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从立秋开始到小麦播种期间,每次下雨后地面出现花白时要耙耱2次,破除地面板结,纳雨蓄墒。

一年两作的旱地,秋作物收获到小麦播种期间要随收、随耕、随耙、随播、随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跑墒。

6.2.1.3 秸秆覆盖保墒

有2种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一是秋作覆盖,即在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切碎成5cm左右的小麦秸秆覆盖在田间。二是麦田覆盖,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将麦田均匀地覆盖上一层秸秆,覆盖量以每亩300~350kg为宜。

6.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应根据肥源情况,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5~2m3。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旱地和半旱地每亩施纯N 9~10kg,P2O5 7kg,K2O 6kg,硫酸锌1kg。旱地全部肥料做基肥;春季能够浇1次水的半旱地,全部磷、钾、锌肥及2/3的氮肥作底肥。播种技术

7.1 播种期

播种期要比相应纬度的平原地区提早。旱地、半旱地由北向南以9月25日至10月5日为宜,有水浇条件的由北向南以9月30日至10月8日为宜。6.2 播种形式

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采用窄行等行距播种技术,行距15cm。旱地、半旱地可以采用大小垄或“三密一稀”种植。要积极推广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旱地每亩基本苗16万~20万,其他麦田20万~24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旱地每亩播种量8~10kg,其他麦田10~12kg。超过适期范围后,每推迟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5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前后镇压

播种前土壤墒情差要镇压,使土壤下层的水分沿毛细管移动到播种层。播种后无论水浇地还是旱地都必须镇压,以利发芽出苗和安全越冬。田间管理技术

7.1 镇压和锄划

旱地麦田要推广旱作管理技术。每次降雨后要进行锄划,深度3~5cm。早春土壤解冻3~4cm,昼消夜冻时,要顶凌耙地,切断毛管水运行,减少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冬季在麦田土壤开始冻结后,在天气较晴暖的中午和下午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使碎土覆盖地面。早春表土干旱时,也要进行镇压,使深层水分延毛细管上升,起到提墒作用。提墒后再对表层进行锄划,使水分保留在根层供小麦吸收。

7.2 灌水技术

要浇好冻水。尤其在秋雨不多,底墒不足情况下,要尽量扩大浇冻水的面积。浇水后精细锄划和镇压。

水浇地麦田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春季只能浇1水的,尽量在拔节期浇水。能浇2水的,分别在起身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浇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7.3 追肥技术

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但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以在早春返浆时,用耧在垄背上耩尿素,用量每亩10kg左右。生育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降雨时借墒追肥。

春季能够浇1次水的半旱地,占总量1/3的氮肥在春季拔节期灌水时追施。春季能够浇2水的水浇地,占总量40%~50%的氮肥在春季首次灌水时追施。7.4 防治病虫草害 7.4.1 冬前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用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

7.4.2 春季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7.4.3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人工收获以蜡熟末期最适宜。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完熟初期最适宜,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孔令晓,曹 刚)

(四)冀东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冀东平原区的冬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冀东山前平原区(冀东平原区):指唐山、秦皇岛两市长城以南平原地区及廊坊市所属京津之间的冬麦区,包括17个县(市、区)。

高产:冀东平原区冬小麦的高产,指亩产量水平达到400~5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小麦主茎叶龄4~5片,单株茎数2~3个,次生根4~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5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7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120万~14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38万~42万,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4g,亩产量400~5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冀东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冬性冬小麦品种。可以选用京冬8号、京冬12号、轮选987、中麦9号、北京0045、京冬22号、中麦175、北农9549、乐639等品种。播种前准备

5.1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14

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

5.2 保证适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的,前茬玉米收获前10~15天或收获后浇水,或先整地后浇水。每亩灌水量40~45m3。土壤过湿的,要先进行浅耕或粗耙散墒。5.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5.4 施用底肥

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地块化肥施用量可按每亩纯氮12~14kg,磷(P2O5)7~8kg,钾(K2O)4~6kg,硫酸锌1~1.5kg施用。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50%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5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近年冀东平原麦区为减少农耗时间,用小麦旋播机播种小麦,旋耕、播种一次性完成作业。值得继续推广。

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播种技术

6.1 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16~18℃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7日至10月5日。6.2 播种形式

一般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但是,准备在小麦行间套播夏玉米的,可以采用其他行距配置形式。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25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但最高不超过30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12.5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5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6.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冬前及冬季管理

7.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发现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要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

7.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用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7.3 冬前灌水

除小麦播种到越冬前有有效降雨,土壤墒情好的年份以外,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左右时灌冻水,由北向南约为11月23日至11月30日。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7.4 锄划和镇压

12月中旬及2月中旬抓紧锄划松土,先锄划后镇压,弥合裂缝,保墒及防止冻害。7.5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春季管理

8.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8.2 浇水

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起身拔节期浇第一水,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开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8.3 追肥

春季每亩追肥量为纯氮7~8kg。一般品种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8.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8.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 16

(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

8.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孔令晓,曹 刚)

下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玉米科技抗旱高产栽培措施(五篇模版)

    2012年玉米科技抗旱高产栽培措施 一、选用高产抗病虫耐旱的优良杂交玉米包衣种 玉米高产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必备条件,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水肥条件......

    实施化控技术 优化玉米高产栽培

    实施化控技术 优化玉米高产栽培 在玉米生产中,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施肥量的增加,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倒伏、早衰感病、空杆秃尖等生产风险极易发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播种程......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一、 了解父母本特征性状 二、 制种技术规程 1、 选地要求:要求选择前作最好为小麦、油菜、大豆茬, 忌甜菜、玉米、高粱、胡麻茬,隔离区要求在制种地周围500......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

    玉米高产典型材料

    玉米高产典型材料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贯彻2012年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今年,我作为技术指导员,对我所包的候村乡西黄水村的玉米种......

    玉米栽培教学计划

    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省发展玉米生产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选用优质品种、适时早播,不同品种对海拔、......

    温室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温室秋辣椒栽培技术规程 一、定植前准备工作: 1. 土壤消毒 一般土壤中有土传病害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因此在定植前必须对温室土壤消毒。可在定植前半个月,每亩撒入50%多菌......

    绿色蔬菜(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绿色蔬菜(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仅适用于安阳市恒大农业有限公司,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黄瓜栽培的产地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