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3: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

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构成这个知识网络体系的基本结构点就是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即建构在对概念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同时也是知识网络结构中重要的支撑点和关节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学习效果在一影响数学概念与定理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 构和认知能力;  二是学习、巩固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的过程;三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这三个因素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定程度上将决定整个知识网络体系建构的成败。 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要比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概念同化策略、理解记忆策略以及巩固应用策略,这对学生学好、用好数学概念与定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概念同化策略

(一)策略概述数学概念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的形成是指这样的获得方式: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即概念形成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抽象、概括获得概念。而学生学习直接用定义形式陈述的概念时,能主动与其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并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这种概念的获得方式叫概念同化。

二、理解记忆策略

(一)策略概述: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获得、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编码和储存,那么获得的信息就会很快消失。每个学生都希望有好的记忆力,能够在需要时,既快又准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记忆策略是指在一定程度的自觉意识前提下进行的记忆过程。记忆策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用以提高记忆效果而采取的方法,是各种有利于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方法、手段、技巧的总和,包括信息的储存与提取策略。 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学习是数学推理的基础,概念和定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因此,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解记忆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解记忆概念和定理的策略有多种:意向记忆策略、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口诀记忆策略、建构网络策略和复述策略等。

(三)策略导引有效记忆的基本方法是理解和复习,其他的一切方法都是由这两个派生出来的。如果说意向记忆策略、感官协同策略、联想记忆策略等主要侧重于记得住,那么复述策略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记得牢。

1、引导学生处理好概念和定理复述的时间安排(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重复复习。

2、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定理复述的注意点

(1)注意克服记忆效应。(2)注意多形式复述。(3)引导学生抓住概念和定理中的关键字词。

3、引导学生处理好

三、巩固应用策略(一)策略概述“自我复述”和“协作复述”的综合运用所谓的巩固应用策略就是教师针对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例、习题训练,促进学生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概念与定理的巩固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从信息的收集、编码、存储、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角度来审视巩固应用策略,是信息处理的高级阶段,是知识、技能向解决问题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概念和定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对巩固应用策略的掌握,就策略学习的载体——训练内容而言,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三个原则。总之,概念和定理的巩固应用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专题二:实践与探索学习策略《课程标准》将数学分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实践与综合有着自身的特点:(1)就学习内容而言: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2)就学习目标而言:较少关注最终获得的具体结果,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及学生的情感体验。(3)就学习方式而言:更关注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

在进行数学实践与探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1)在教学探究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猜想;(2)在专题探究时,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变式与拓展;(3)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要重视化归思想方法的运用;(4)关注学生的互动生成、协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5)关注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功喜悦。在实践与探索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猜想策略、变式策略、化归策略、协作交流策略以及情绪管理策略的渗透于引导 

一、猜想策略

二、变式策略

三、化归策略

四、协作交流策略

五、情绪管理策略

(一)策略概述数学猜想是根据已经存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对未知量及其关系作出的似真判断,具有科学假说性。任何数学定理或结论的形成都是从模糊到确立,也就是从猜想到结论。猜想既有逻辑的成分,又含有非逻辑的成分,因此,它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有很大程度的假定性,我们需要推理或论证才能最终确立这样的猜想是否正确,而这样的推理和论证过程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手段。猜想具有科学性、假定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特征。猜想作为一种科学思维形式和数学研究方法,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数学理论的证明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猜想是思维能力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猜想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策略:归纳性猜想策略、类比性猜想策略、探索性猜想策略、仿造性猜想策略、审美性猜想策略等。

3、引导学生探索性猜想探索性猜想策略是指运用尝试探索法,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作出逼近结论的方向性或局部性的猜想。探索性猜想是一种需要按照探索分析的深入程度加以修改而逐步增强其可靠性或合理性的猜测。改进猜测、增强其可靠性的主要方法是探索性演绎法。其思维大致模式是:猜想——修正——猜想。

5、引导学生审美性猜想  审美性猜想策略是指运用数学美的思想——简单性、对称性、相似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所作出的直觉性猜想。在实践与探究中碰到很多问题用其他方法解决不了,只要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它们的某些部分特征,用审美的眼光去猜想最后的结论并加以论证。审美性猜想的思维模式是:观察——审美——猜想 

二、变式策略

(一)策略概述变式策略是一种很实用的学习策略,是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藏的本质要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变式的实质就是事物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变式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是信息的提取策略。 变式学习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变式策略的应用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一旦变式意识形成,学生就会自觉探究新的问题,就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变式学习策略的应用较为广泛。变式训练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因而更适合开放性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三、化归策略

(一)策略概述

 “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是数学家们十分典型的思维特点。“他们不是对问题实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将它转化成能够解决的问题。”化归策略是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容易解决或已有固定解决模式的问题,且通过对问题B的解决可得到原问题A的解答。 化归策略的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简单化原则。(2)和谐统一性原则。(3)标准形式化原则。(4)低层次化原则。

 化归策略常见的基本形式有:数与数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化。化归策略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协作交流策略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协作交流的一种策略。

 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是显现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协作学习”应得到普遍关注

五、情绪管理策略

(一)策略概述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情绪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管理策略是指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主动地对影响学习效果的情绪因素进行的有效的调节与控制的谋划。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情绪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通过适当控制强化和模仿过程,消除或纠正学生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从而促使学生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

第二篇:《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2013-2014学年的这两个学期我接任了了一年级数学这门课,在这个学期我花了一些时间阅读了《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小学数学》这本书,收获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的革命》也指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著名的当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更重要的多”。美国未来科学家约·奈比斯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在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法,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知识的更新和终身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在依据学校设置的课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的活动经验和思维品质等都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决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小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的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就是基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各种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

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许多专家认为知识同化有两个重要过程:其一,知识同化是新学习的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二,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或完善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才能完成的。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有的学生则不能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除了我已研究的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能顺利同化新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促进了知识同化的进行。因此,这几年,我又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对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了初步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可称为学习策略。我在同化理论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一、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策略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前期学习的知识的发展或加深。如能采用把后继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前期学习知识的策略,不仅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而且能提高知识的区分度。如学生已知道了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当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获

得新知。

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策略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记住书上的语言文字符号或数学符号,而且能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反之,学生如仅仅记住符号的组合或词句,即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学习就是机械学习。可见“知识同化”是建立在有意义学习的基础上的。例如解“白气球有12只,白气球比红气球少5只,红气球有多少只?”这类题时,学生就会错解为12-5=7(只),而一些采用有意义学习策略的学生,首先对“比较关系”的词句进行分析,认为上题是白气球与红气球比,白气球比红气球少,那么红气球就比白气球多,所以红气球应是12+5=17只。教师7在指导学生时,应强调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意义。

三、“举一反三”的学习策略

“举一反三”是学习概括性或包摄性程度较强的概念或规则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的学习就是先通过几个概念的例证,再概括成概念的。

“举一反三”的认知策略在解题中更有其实际意义。例如学习“几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的长方形”,我们就启发学生用上述策略学习解答,先想想正方形的特征,在想想长方形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

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上述策略时,在“举一”上比较下功夫,从

教师举例到学生自己独立举例。

四、适时地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

前面曾提及,知识同化是把新学习的内容纳入原认知结构,并使原认知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这一学习策略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找出已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二是与其相关的知识结构的相互结合与沟通。知识网络形成,有助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和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关系。

五、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策略

陈述性知识是指对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或是对简单命题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有关“怎么办”“怎么解”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当在运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就需要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一些缺乏转化能力的学生,往往在解题中不是束手无 策就是出差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教学中极其重视两种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经常要求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其分析、操作过程。例如在学习被减数是两位数的减法竖式时,我们用下面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操作:“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从个

位先相减,个位减完再减十位。

我们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引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受到数学思想内容和学科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认识,扩大知识面,又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训练,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本领。研究重心置于学生学习这—中心点。这完全体现了全民族的素质教育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目的,尤其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充分自由,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进一步推动新课改,促进学生优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低年级英语课堂问题诊断与改进策略

低年级英语课堂问题诊断与改进策略

低段英语的课堂教学在最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只要我们客观地跳出课改看课改,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评价不到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等。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和听同行教学时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透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对教材的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案例] 《新版精通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1 Lesson3, 讲此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们刚开始接触到的最基本的口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初步学习的几个动物单词卡片进行单词和句型复习教学后,接着让孩子们欣赏“Good morning”的歌曲。教师先播放其歌曲, 老师问:“It’s a nice song.Do you like it ?” “Yes.”孩子们高兴地喊道。看孩子们的积极性那么高,老师也被感动了,并非常投入地开始“教”唱歌。首先,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把歌曲一首挨着一首地播放。伴随着CAI中音乐,授课老师独自高歌起来!欣赏英语歌的过程整整持续了19分钟,课也在教师的歌声中结束了。[分析] 40分钟的时间里,有整整19分钟学生是在欣赏歌曲中度过的,后半节课几乎成了一堂音乐欣赏课。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如果教师能合理安排唱歌的时间,学唱之后能为孩子们创设更多运用语言的情景,并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学会得体使用所学新知识,那这堂课中我们的学生将会学得更精彩。新课标呼唤:英语课堂应该是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踏实的。[对策] 每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求知欲望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发展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譬如: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用good morning打招呼的形式成为本课的主流,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笔者是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师生互动实践,设计如下教学活动较为合适。

1、呈现课前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卡片,让学生说出小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问答练习引出good morning口语句型。

2、利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同伴交流,进行适当的口语交际延伸。如:A: Good morning B: Good morning.这样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通过反复打招呼,学生大声小声,传句子游戏等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让课堂的实效性更能充分体现。

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案例] 这是我在一所兄弟学校听同行的一节《新版精通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How Many? Part A Let’s learn的新授课,教学内容是学习数字11--15的英语单词。授课老师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呈现一堆实物气球,让学生用英语数数,以教学表示数字1--15的英语单词。然后,授课教师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板书1--15,1--10为一列,11--15为一列,领读两遍这些数词;之后,同桌学生再朗读两遍;接着,学生自由朗读约3分钟,之后开展朗读比赛,老师指单词卡片,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2、看屏幕,听录音,选出听到的数词。

3、老师随意报数(课前老师把班上学生分成三组为1-15号的学生),报到哪一号,相应号码的三位学生就站起来。

4、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报数活动(先顺着报数,再分奇数和偶数报数),以此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分析] 案例中的所有活动看上去都紧紧围绕数字1--15的英语单词进行操练,但是学生对这些数词的掌握却并不牢固。这主要是

1、因为授课教师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读数字11—15的英语单词。

2、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并没有让学生重点关注这部分新单词,学生既没有拼读新单词,也没有语言知识点作支撑,只进行了单词的跟读教学法,所以对新单词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表示数字12、13、15的英语单词的读音以及认识数字13—15的英语单词的构成规律。教师并没有把重点引导学生对比three与thirteen,five与fifteen在音、形、义上的差异,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朗读数字13—15的英语单词,归纳其结构规律。因此以上案例中,授课教师如此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对策] 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针对以上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应适量的语言知识点作支撑,重点引导学生对比three与thirteen,five与fifteen在音、形、义上的差异,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朗读数字13—15的英语单词,归纳其结构规律,作细腻的整合,才不会流于形式,并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三、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 某老师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At the Zoo表示动物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动物的叫声,然后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猜中了CAI 直观呈现该动物的长相特征,之后呈现动物单词,先教师领读,后学生代表领读,再由学生单调重复地自由读。当时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便有一位学生不自觉地模仿动物声叫起来了。顿时,这个莫名奇妙的叫声把学生的注意力都抢过来了。这时,授课老师灵感一现,便心热来潮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要求学生模仿一或两种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叫声,比一比谁模仿得最像。顿时,学生热情高涨,很快教室里便响起了各种动物的叫声(here meo meo,there quak quak),在之后10多分钟的时间里,教室俨然成了动物园。[分析]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精彩,更要讲求实效。在本案例中,授课教师显然是在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看来,这一环节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本课堂虽没有完全背离教学目标,但是过多毫无实际效果的热闹景象,将对教学环节产生影响,因此,这样的课堂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对策]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不能只图表面热闹,更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第四篇: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实用学习方法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对学生来说,学习方法是不是科学实用,不仅体现了学习能力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对教师来说,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梁启超对此也有重要论述:“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于教人者教人以研究的方法,或者他得的能和你一样多,或者可看出你的错处。”那么,什么是实用的学习方法呢?笔者以为,就是科学用脑、合理用时、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用脑

人的大脑由左右两部分构成,且各有不同功能。右脑担负着艺术、音乐、情感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左半脑作用发挥较大,而右半脑却往往处于休息状态。怎样开发右半脑,怎样使左半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呢?我们当然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学习艺术、音乐、戏剧,也可以有意识地多使用左手,因为左手由右脑所控制。这是使左半脑休息、放松的好办法。如果我们遇到难题,不妨先搁置一旁,听听音乐,让右脑去酝酿好了。

开发右脑,也会使人更聪明。据研究,人们开发使用的脑量只占

大脑的20%,所以,不仅我们的右脑,就是左脑也大有潜力可挖。另外,我们在用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先易后难,先基础后关键;

2、把最难的问题安排在自己脑子最好使的时候去考虑;

3、遇到难题,不冥思苦想,不焦虑急燥,而养成逻辑分析、综合推理的好习惯;

4、思路被打断时,不做徒劳无益的追想;

5、避免自我压抑,力戒对他人的嫉妒心理;

6、晚上用脑要适可而止。

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脑细胞有分工。如果长时间从事某一件事,即只让大脑的同一部分持续工作,极易出现脑疲劳和视疲劳,这必然降低了学习效率。一旦用脑疲劳,可以闭上眼睛,一面做深呼吸,一面从1数到10,如此反复10次后,再用手轻柔眼睛,当你再睁开眼,精神就会焕然一新。

二、合理用时

首先是惜时。鲁迅先生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如古人所提倡的“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的学习法——连上厕所的工夫都不放过,可以想见其用功程度。

其次是提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合理分配时间,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先后转换。如居里夫人经常在同一时段读几本书。这不是几本书同时读,而是轮换着读。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不使

某一处大脑皮层处于疲劳状态;二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同学们而言,多花时间在较差学科上,提高成绩的空间更大);三是符合化整为零的强化记忆的规律。

三、讲究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勤于思考,二是亲自动手,三是要有创造精神。

勤于思考,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学习的消化阶段。有些同学不懂得思考的重要性,总是强调自己脑子笨,其实是懒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成绩差,原因可能有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恐怕就是不动脑。

亲自动手,对学生而言,就是勤动笔、多做题——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但每一类型的题要做到一定的量,以量变促质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动手,有助于消化学过的知识,作到融会贯通。有同学背诵东西,如背单词,手里只拿一本书,不读不写,这怎么行?效果不好是当然的。

创造精神,学习当然需要创造精神。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速算大王” 史丰收还是在上小学二年级做加减法时,就突发奇想:能不能从左往右从高位算起呢?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千心万苦的潜心钻研,终于,他创造了13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快速计算法。要培养创造精神,就要刻苦学习,勤有思考,充分理解把握课本的内容;进而发现问题,得到启示,形成独立见解——虽然不一定正确,却可能孕育着

创新的火花。

四、常用学法推介

在此,只简介几条有关阅读和记忆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1、阅读方法

读书之法分精读、略读。

如果文章确有精彩独到之处,且时间许可,不妨精读细读反复研读,体味意蕴,熟读成诵。

若时间不够,比如考试就宜速读:一般是先把文章和问题浏览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即抓中心词句,抓关键语句。至于阅读消遣类的小说,完全可以采用扫描似的浏览,一目十行,也不影响阅读的效果。

读书还要多动笔,最好是记读书笔记。边读书边做笔记,好处有三:有助于抓住中心,领会要点;有助于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留做资料,方便日后查找。笔记形式也多种多样:勾画、批注、摘录、提要或提纲、心得等,任你选用。

2、记忆方法

良好的记忆力表现在:记忆的速度快、范围广、时间长,再现提取的精度高。但良好的记忆力也不是天生的,完全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一般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做好心理准备。对所要掌握的内容有兴趣,有信心,有积极饱满的情绪。

其次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理解了才能学得好,记得牢。

所谓理解,就是对记忆对象进行详尽的分析综合,化抽象为具体,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比较,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谐音法、理想法、归类法、对比法、歌诀法。这样,新知识就进入了你的记忆库,供你随时查阅、提取。

再次充分发挥各种器官的综合作用,即尽量发挥眼、耳、口、手、脑的作用,通过听、说、读、写和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比如背英语单词,记忆历史、地理方面长而拗口的人名、地名。

还要注意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对中学生来说,随着记忆难度加深、数量增多,一般以分散学习比较有效。比如背10个单词需要5分钟,那这5分钟可分成5次在2天内使用,一次1分钟,而不是一次用光。当然,用多长时间、分成几次以及间隔多久,一方面要兼顾遗忘规律 ——记忆具有不均衡性:最初遗忘较快,以后便渐慢;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内容难易及个人情况而定。至于做数理化套题、作文或读课外书如读小说,还宜集中时间学习。但集中学习的弊端是时间一长,容易疲劳。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说不定你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效果不错,就坚持原来的方法。

第五篇:《问题分析与方法改善》学习心得体会

《问题分析与方法改善》学习心得体会

本期的课程培训是《问题分析与方法改善》,主要是培训我们的问题原因分类、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培训,加深了我对问题分析与方法的重视,也更深入认识到问题分析与方法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会问题分析的技巧,养成问题分析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十分有帮助。

工具很重要。在培训之余,我也翻阅了一些资料,从中学习到很多问题的分析方法、工具和一些理论思想。培训中讲到的问题分析工具——鱼骨图,在很多资料中都是有提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简洁明了。使用鱼骨图进行问题分析,很容易将问题的根源理顺,然后逐一解决。如果不掌握问题分析的工具,那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肯定是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到问题的根本,做出的处理措施也就不能很好的起效了。

方法要灵活。掌握工具和方法,也要灵活运用。问题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有很多,但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目标都是一致为解决问题服务,只是中间环节侧重点不一样。何总提出的4C6W问题分析方法,就是根据我们实际工作情况而制定的具体分析方法。深入学习问题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了解每种分析工具和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问题分析场景,才能真正发挥工具和方法的效用,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要主动解决问题。工作中要保持积极主动,遇到问题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能认为问题就是麻烦,不能推诿和扯皮,不能事后救火式、被动式的处理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问题就是机会,能解决问题,就是个人能力价值的体现。公司需要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一名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问题的制造者。在问题传达到自己这里是,首先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对问题存有逆反心理是要不得的。对待问题,我们都要有“book of stop here”的坚决,坚定的做一名问题解决者。

问题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但却性质不一样,有轻重缓急之别。处理解决问题时,不能一直同仁,不能哪个问题容易解决先解决、哪个问题方便解决就先解决,而是准确分清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先解决紧急的重要的,其次是紧急的次要的,再次是不急的重要的,最后才是不紧急又不重要的。处理问题分轻重缓急,能够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妥善处理问题,获得最优的结果。

总之,在平常工作中,需要保持学习,提升问题分析的能力水平、摆正对待问题的态度。只有养成问题的分析习惯,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下载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题分析与方法改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问题分析与方法改善学习心得体会120xx年6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经验交流会的活动,这次会议有三项内容:一是观摩了上海虞怡玲老师执教的《植树问......

    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策略与方法 根据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行为等问卷调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于2010年9月张集小学领导经过精心研究讨论,决定以“小学生文明礼仪”为学校......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学习心得体会 还有其他方法吗?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泽 2014年7月9日,在勺窝乡教育管理中心左桎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还有其他方......

    学习《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心得体会

    学习《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心得体会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

    平面设计教学中用问题引导探究的策略

    平面设计教学中用问题引导探究的策略 摘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围绕着某个主题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体会 赵家庄小学---霍琳娥 2014年2月28日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研讨交流吴政宪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策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

    学习策略与教学

    一. 什么是学习策略?它对你的学习具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其具有主动性、有效性、......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6篇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1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