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礼仪结课论文浅谈人际关系中礼仪的运用
大学生礼仪结课论文浅谈人际关系中礼仪的运用
摘要: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关键词 : 大学生
礼仪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在普及大学生礼仪的同时,规范大学生礼仪是大学生精神风貌建设的当务之急。自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列为基本道德规范后,各级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开始越来越重视礼仪训练。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各方面对礼仪的重视,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把规范大学生礼仪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大学生礼仪自身要求规范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化。倘若对大学生礼仪不讲究规范化,而是任凭大学生在具体运用礼仪时自行其是,各搞一套,则大学生不像大学生,而混同于社会一般青年了。
其次,大学生的精神建设要求大学生礼仪规范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对大学生礼仪的规范,必将直接有助于我国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建设。
再次,规范化的大学生礼仪属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提出了“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服饰整洁,讲究卫生;诚实守信,谦虚谨慎,说话和气,待人有礼,男女交往,举止得体;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敬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实际上他们涉及法律规范、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等几大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礼仪规范是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大学生礼仪,既要令其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又要坚持科学的态度。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切实可行并大力推广。在适宜的时候,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专门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并正式在全国高校发布推行。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小到一家店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广交朋友,广聚信息,想增进相关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想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全面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样也一刻离不开礼仪。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通过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风度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
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视别人,别人可能就重视你。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总之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交际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对于大学生也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但交际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
礼仪是社会确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对个体在律己、待人、接物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容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它帮助人们修身养性,约束自我,尊重他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自觉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从而体现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并不断强化对他们言行方面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尊重别人,懂得谦恭礼让,懂得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渗透性
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人的礼仪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靠一两次学习就能形成的。因此要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礼仪规范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性。
首先,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礼仪习惯,不仅要靠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规训练,而且要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例如: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几净、发必理、育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具体的规章制度中。
其次,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大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语言、待人、姿态、仪容等均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课堂管理和上下课时,应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做到心里想着育人,观察不忘礼仪,讲课不忘适时指正。同时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工作、团队活动以及其它各项活动中,形成全方位教育的态势。
再次,要注重榜样的作用。孔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的模仿性、“向师性”很强,学生最接近的榜样就是教师。教师的榜样在礼仪活动中无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朝夕相处,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成为礼的化身,学校就是通过教师的作用,使礼无所不至,从而最终完成社会教化。因此教师应首先学习和应用礼仪,时时处处率先垂范,做到彬彬有礼、语言文明、仪表庄重大方、仪态和蔼可亲,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最后,建立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延伸到家庭中去,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并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地知道学校各阶段学生的礼仪行为训练要求,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给子女做出表率;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同时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只有创造文明礼貌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才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所以加强学与社区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将学生的礼仪常规要求告知社区居民,让他们一起督促学生的礼仪行为,并要求他们也要讲究礼仪,让大学生在和谐礼仪的环境熏陶中潜移默化的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共同营造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
二、体现礼仪教育的时代性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人类互动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随着时迁世异,物换星移,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礼仪的科学体系,是在古代礼仪的基础上,弃其糟粕,承其精华,学习世界各国礼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逐渐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礼仪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时代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珍惜地间,讲究效率成了新一代人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社会交往中,要求人们都要乐群合众、讲究信用。因此无论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现代礼仪的行为规范求大学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礼、不失约、不误时”,对客人和外宾以礼相待。无论是待客或是访友都要用礼仪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如访友时,要事先约定、选择恰当时间、注意自己的仪表意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语气温和等;走时要适时的告辞与致谢等;接打电话时必须做到态度平和、咬字清楚、音量适中等;仪容、仪表、仪态做到“仪容整洁、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文明”,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体现文明时代的特征。
三、注重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实践,知行统一是我国古代德育教育的优良传统。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对学生礼仪教育,首先要向他们讲明礼仪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学校要用自身的优势,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实践礼仪规范,亲身感受运用礼仪知识、技能的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舞蹈、合唱、礼仪、健身、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的与他人多交往;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如参加社会活动、参加公益性服务活动、组织社会调查、假期实习等,让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社交能力。礼仪常规要求越具体,越有利于大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要让大学生养成礼仪习惯,必须要求大学生在什么场合都应当怎么做。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如何正确运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如何正确运用交谈礼仪、电话礼仪、聆听礼仪和应酬礼仪;如何正确运用“介绍、称呼、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手礼让”以及怎样是“居处必恭”,怎样是“步立必正”,怎样是“衣冠必整”等的礼仪学规,以便于学生对照训练,日久习成。总之,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需要学校的重视、家长的协助与学生的努力。通过礼仪教育的训练,使大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使大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更加趋于完美。
当今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在我们与别人竞争时我们要带着百分百的实力,但是作为当代的有识有志青年光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群众的检阅,在我们埋头努力学习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今社会礼仪教育也越来越完善,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素质。现代的社交礼仪是我们大学生必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
我很庆幸自己在学生生涯里学习了《现代礼仪》这门课程,让我在以后的竞争中可以具有很大的优势。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应该怎样面对突发的状况,学习完《现代礼仪》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不谙世事,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或许不太需要那么正式的礼仪规范,但是一旦走入了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的重要,过去的不懂事再也不可能是理由了,所有当你长大后更需要充实自己的,这样才能站稳脚跟,现在的我更加懂得了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道理。
第二篇:大学生现代礼仪结课论文
大学生现代礼仪结课论文
摘要: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用自己更全面的知识建立起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以及如何更礼貌的待人接物,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礼仪这门课程,让我们对礼仪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包括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如何规范自己,做一个有礼仪的人。
关键字:礼仪,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能力、交往关系
什么是礼仪?从定义上来讲,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她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交往中共同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同时,对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礼仪是我们内在道德和品德的体现,对社会来说,社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本课的学习中,我看到许多自己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礼仪,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在本课中还学了许多以后在就业找工作以及商务合作的礼仪,感觉受益匪浅,例如,在找工作时,男士女士应别穿什么样的服装,女生应该化什么样的装,甚至是在找工作时保持什么样的姿态,在职场中,如何对待自己的上下级,作为下级,怎样做是对上级不失礼,对下级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在社交场合中,如何称呼别人,甚至连坐姿也有很大的讲究,这些知识,看起来繁冗,当自己真正做到后就会发现会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益处,看似不自由,好像被这些礼仪所束缚着,其实,真正的自由来自于高度的自律,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上课时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讲的是有一位年轻人在工作中平常表现都不错,公司的总经理对其印象也不错,恰巧这时有一个会议,经理想着顺便考察一下这位年轻人,便将他也带去了,同行的还有董事长和另一位经理,并由董事长驾车前往,王先生却坐在了副驾驶上,一路上,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没有说多少话,到达会议地点后,这位年轻人向另一位经理询问了一下,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回来的时候这位年轻人就想这一次可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不过驾车人变为了一位司机,总经理想和董事长一块坐在后排,但此年轻人却坚持要总经理坐在前排,但是,在回去后,大家都以为年轻人会受到提拔,却一直没有受到提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其实,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坐车,也有着礼仪。在董事长开车时旁边应该坐的是总经理而不是这位年轻人,同时在司机开车时,这时后边的位置是相对安全的,副驾驶是最不安全的位置,因此,应由总经理和董事长坐在后排,年轻人坐在前排,正是因为不懂这些礼仪,没有做好关于这方面的功课,年轻人因而失去了一个升职的机会。
由此可见,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个人人际交往中,礼仪能够展现我们个人良好的品格修养,赢得对方的尊重,在商业交往中,注重商业礼仪,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建立融洽的合作基础,满足对方的心理期待,使合作对方能感到受到别人尊重,促进合作的成功,在我国传统中,许多词语也与美好的礼仪分不开,例如:“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同时应该学习现代礼仪,规范自己日常行为习惯,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和老师说话时应该注意以什么样的态度与老师交流,对老师保持尊重,尊敬的态度,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口说出伤害别人的话,礼仪同时牵扯到不同国家,例如,在我国,吃饭发出声音是不文明的行为,而在别的国家就有可能是赞赏食物好吃的做法,同时,礼仪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例如,安排会议座位,出入房门,递接名片等等,在中餐中,应注意我们国家所特有的敬酒礼仪,在西餐中,注意喝红酒的礼仪以及餐巾及刀叉的使用,这些知识,在我们现在可能感觉不到其重要性,但是将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当代许多大学生不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出口成脏”,许多大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这当做“个性”,“潇洒”,在社会上,我们也看到许多人在公众场合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衣冠不整,张口骂人甚至是随地吐痰的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不仅仅是在其经济层面上体现,更是体现在在其文明上,国家愈发达,人民愈懂的如何规范自己,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保护他人的权益,一个国家也愈文明,因此,文明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其实是全社会人民的事情,是每个人的责任,同时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不只是现代,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礼仪的名言,如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将文明礼仪看做自己的必修课,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因为,在学校里,你的礼仪文明代表了你所在学校的形象,出了国门,你的礼仪文明代表了你所在国家的形象,因此,现代礼仪这门课应当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同时,好的礼仪不仅让自己更有气质,更容易让自己在众多的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礼仪结课论文
题
目:讲礼仪 受益终身
摘要:礼仪是一个人素养、风度以及魅力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以“文明之邦”著称,讲礼仪讲道德一向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关键词:礼仪 大学生 教养 重要
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育要懂得尊重别人、要讲礼貌,可见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的不断的长大,我们会突然发现不同的场合讲究不同的礼仪,“失态”是一件很不合适的事情。
当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社会上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正在日益密切的持续的发展着,随着社会在各个方面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说外表不及内心重要,但是在这急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往往在来不及审视别人内心就通过仪容来判断一个人,而且这样的“第一印象”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与那个人以后的交往,所以我们必须尽量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毕竟,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管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都要和别人打交道,而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礼仪的问题,作为一个领导人,和你打交道的对象们一般都是这个级别的,这时你不仅仅是你自己,而同时代表国家的形象,良好的礼节素养能够给交流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环境,给别人一种有礼貌的,亲切的感觉。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给别人一种比较差的印象,这个时候想再挽回,则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就是常常说的第一印象。赫鲁晓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作为一个普通职工,和同事相处,你代表个人,有时你还要代表企业,往往不同的角色还有不同的社交礼仪,有时还要根据对方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言行。其实,社交礼仪可以说是一门社会化的学问,它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具体性,即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往对象,有不同的社交礼仪。当然,除了其人性化的作用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它也是我们很好的完成工作的一个很有用的帮手。
在学习大学生社会礼仪的过程当中,我了解到许多平时不会注意且大家都会犯的错误,甚至有些自己认为自己做的很好的交往方式都是错误的,礼仪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原有旧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旧礼仪必将会被新的礼仪取代,所以我们压力不断深入地学习礼仪。
由于礼仪的多样性以及和应用的场合有关,不太好对礼仪作太多的一般性的概括,仅仅说一说一些少的但比较通用的社交礼仪。如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等。仪表礼仪当然就是说形象的问题,整洁、美观、得体是公关人员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具体来说,即要与自身形象相和谐与出入场所相和谐,与着衣色彩相和谐,与穿着搭配相和谐。衣着应与自身形象相和谐。
其次是举止礼仪: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最后是谈吐礼仪:交谈时要注意语速和音量总量,要尽可能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讲话时声音要适中,以对方能够听清和不妨碍他人交谈为宜。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高的素养,不仅能够熟悉各行各业的业务知识,还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外在是形象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交谈时尊重对方、谦虚礼让。善于理解对方,然后因势利导地谈论话题。对别人的谈话,我们应当认真倾听,并鼓励引导对方阐明自己的思想。正确的意见,应表示赞同;不同的看法,若无原则性问题,不妨可以姑且听之,不必细究;若是事关原则,可以婉转相告,表述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得理不让人,使别人难堪。要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他人感情的话。在自己的言谈中,要避免一切独断自是的言论。
礼仪是一门学问,里面的知识太多太多,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国民,我们身上应该具有的仪态,礼仪常识本应很多,但是事实上呢?我们做的很差,像在欧洲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都有一块中文标志的警示牌,如请勿大声喧哗,请不要乱扔垃圾拉,请按次序排队啊等等,莫非是外国人对我们的特别礼遇?还用中文标志?其实是中国人这样的一些坏习惯已经到了外国人都无法忍受的地步了!那我们不该做些什么吗?难道礼仪之邦竟然会毁在我们手里?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礼仪教育这堂课非常支持,使我们这一代甚至以后每一代都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这也是迫切需要的,因为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然不仅仅是我们,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发扬光大。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希望有一天,“中国式过马路”不再出现,随处吐痰成为历史,所有的人都能够落落大方展现在他人的眼前,文明古国这个称号能够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现代社交礼仪》作者:袁平
《社交礼仪》 作者:金正昆
第四篇:会展礼仪结课论文
会展礼仪课结课论文
我看会展礼仪中的参展礼仪
2014.12.08
姓名:。。
学号:。。
班级:。。。
我看会展礼仪中的参展礼仪
在展会中,对于展商来说不仅仅是要设计好展位,摆放好展品那么简单,参展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过相关礼仪知识的熏陶,有可能导致达不成交易,参展失败。相反,如果能够做好礼仪准备,在接待、洽谈、服务上让你的客户满意,也能够促成交易的达成。下面是从展会基本礼仪规范,客户接待礼仪,客户沟通礼仪三个方面介绍我对参展礼仪的认识。
一、展会基本礼仪规范
第一,要努力维护整体形象。参展单位的整体形象,主要由展示之物的形象与工作人员的形象两个部分所构成。展示之物的形象,主要由展品的外观、展品的质量、展品的陈列、展位的布置、发放的资料等构成。用以进行展览的展品,外观上要力求完美无缺,质量上要优中选秀,陈列上要既整齐美观又讲究主次,布置上要兼顾主题的突出与观众的注意力。工作人员的形象,则主要是指在展览会上直接代表参展单位露面的人员的穿着打扮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展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当统一着装。最佳的选择,是身穿本单位的制服,或者是穿深色的西装、套裙。
第二,要时时注意待人礼貌。在展览会上,不管它是宣传型展览会还是销售型展览会,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真正地意识到观众是自己的上帝,为其热情而竭诚地服务则是自己的天职。展览一旦正式开始,全体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应各就各位,站立迎宾。不允许迟到、早退,无故脱岗、东游西逛,更不允许在观众到来之时坐、卧不起,怠慢对方。当观众走近自己的展位时,不管对方是否向自己打了招呼,工作人员都要面含微笑,主动地向对方说:“您好!欢迎光临!”随后,还应面向对方,稍许欠身,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指尖直指展台,并告知对方:“请您参观”。当观众离去时,工作人员应当真诚地向对道以“谢谢光临”,或是“再见。
第三,要善于运用解说技巧。解说技巧,主要是指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向观众介绍或说明展品时,所应当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体而论,在宣传性展览会与销售性展览会上,其解说技巧既有共性可循,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在宣传性展览会与销售性展览会上,解说技巧的共性在于:要善于因人而宜,使解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要突出自己展品的特色。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注意对其扬长避短,强调“人无我有”之处。在必要时,还可邀请观众亲自动手操作,或由工作人员为其进行现场示范。此外,还可安排观众观看与展品相关的影视片,并向其提供说明材料与单位名片。通常,说明材料与单位名片应常备于展台之上,由观众自取。
二、客户接待礼仪
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 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 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迎接客人要有 周密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 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第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 誉的印象。
第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 丽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 片,可送予对方。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1、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一句 “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2、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 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第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第五、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第七、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
1、在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 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 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4、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三、客户沟通礼仪
展会现场笑容非常重要海外观众一般路过展位都会向咨询台人员抱以善意的笑容并且问好,在问好的时候要有眼神交流,表示礼貌。在与顾客交谈过程中,最好先耐心地听观众自己讲对产品的需求以及特别的要求,不要在一开始就大谈自己的公司,要针对观众的需要介绍相应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不要坐着。展览会期间坐在展位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你不想被人打扰。例如在咨询台附近的人员最好是站立的而不是端坐的,当有观众表示出对你们企业有兴趣的时候主动地去询问是否有需要解答的地方。
第二、不要在展位上吃东西。那样会显得漠不关心,而且你吃东西时潜在顾客不会打扰你。
第三、不要以貌取人。展览会上惟一要注重仪表的是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顾客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尽量穿着随便些,如牛仔裤、运动衫、便裤,什么样的都有。所有,不要因为顾客穿着随意就低眼看人
第四、不要聚群。如果你与两个或更多参展伙伴或其他非潜在顾客一起谈论,那就是聚群。在参观者眼中,走近一群陌生人总令人心里发虚。在你的展位上创造一个温馨、开放、吸引人的氛围。
第五、要满腔热情。常言说得好,表现得热情,就会变得热情,反之亦然。如果你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你就会变得不耐烦,而且讨人嫌。
第六、要善用潜在顾客的名字。人们都喜欢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努力记住潜在顾客的名字,在谈话中不时提到,会让他感到自己很重要。
在会展活动中,参展期间是企业主要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参展礼仪也非常重要。公司的每位成员都要做好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做好重要客户接待工作和展会现场客户沟通工作。礼仪也是企业在展会中与其它展商区别开来形成独特优势的重要因素,无论什么工作,终究是人与人的交往,让顾客满意就是让自己满意。
第五篇:职场礼仪结课论文
职场礼仪结课论文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比较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龙超琼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 2012级4班 2012050433
李妮
2014年05月27日
关于中西餐礼仪异同的研究
摘要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随着中国加入世界WTO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作为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以中西餐桌礼仪为出发点,主要对比了中西餐桌礼仪在就餐礼仪方面的差异性,希望通过此对比可以让大家用餐更舒畅。
关键词:中西餐
礼仪
异同 中西餐礼仪的比较可从以下方面得出:
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第二,从入座的位置看差异。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
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规矩也较少。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第四,从上菜的顺序看中西餐礼仪的不同。上菜的顺序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菜和汤、水果、餐酒、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第五,从进餐时的礼节看差异。一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其次,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
东西的时候说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的不说话的,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地话题。
第六,从表示停餐方法的中看不同。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在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总结
中西餐礼仪的同表现在:1.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2.中西方座次安排都有符合自己文化特色的差异。3.上菜顺序各具特色。4.就餐时注意礼貌。中西餐礼仪的异表现在:1具体的座次安排不同。2就餐工具及食物不同。除了以上两点中西餐桌礼仪的基本差别外当然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比如:在衣着方面,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参考文献
刘申明
浅谈中西就餐礼仪的差异[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年7期 石丽
浅谈西餐礼仪[期刊论文]-《职业》2009年27期
朱彤勋
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