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学院首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总结
化工学院首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总结
一、竞赛目的:
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对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要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特举办本次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二、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分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实验、物化实验四个实验方向,各方向分别以氯化钠的提纯、由苯酚合成、分离邻对位硝基苯酚、硫酸亚铁铵中二价铁的测定、煤发热值的测定为实验课题。
三、竞赛环节:
本次竞赛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答辩三个环节。
四、五、竞赛对象:化工学院2003级学生 竞赛时间:
本次竞赛从4.23日开始到5.14日结束,其中从4.21日到4.28日为实验设计时间,5.10日为实验操作时间,从5.11日到5.14日为答辩时间。
六、竞赛考核项目:
本次竞赛考核项目分别为实验方案的设计(30%)、实验全过程的操作(35%)、实验记录、目标产物的上交、分析结果的精确度(30%)、实验报告(10%)。
七、竞赛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分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比例10%,二等奖比例20%,三等奖比例为30%,其他为优秀奖。
八、竞赛反响:
本次竞赛全体03级学生积极参加,高度重视。他们把此次活动看作是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一次机会。广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准备。竞赛过程中既表现出广大同学严谨的求学态度,又呈现出了浓厚的求学、探索氛围。本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不少同学表示:“举办像这样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
第二篇:化学实验竞赛总结
化学实验竞赛总结
化工学院科协在充分认识到科学文化的同时,又重视到了学生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科协积极配合分团委,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宗旨,紧紧围绕学院的“化蕴江南”化工学院首届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同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了化学实验大赛,充分调动了我校优秀学子做实验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科技校园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加强了两校学子之间的文化的交流。
(一)延续品牌活动,强化协会特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检验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是否正确,以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学院科协已举办了多届的化学实验竞赛,俨然化学实验竞赛已成为我院科协的品牌活动。化工科协每年的活动有科普知识竞赛,学子交流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惟独化学实验竞赛更能代表我院科协的特色,代表我们学院。化学实验大赛的参赛人员涉及到多个学院,我院科协积极的统筹管理安排,使各学院参赛的学生们对我院科协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我院科协在学生社团中的知名度。
优秀的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活动也有助于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热爱科学文化知识。
(二)加强对外交流,力创共赢局面
我院科协联合了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部的科协,共同举办了此次的实验大赛。去年,同样的化学实验大赛苏州大学作为主场,我院老师携同比赛学生赴苏大参加实验大赛,极大的加强了两校之间的联系;而今年,江南大学作为东道主,苏州大学学子们更是远道而来参加比赛。此次比赛,各学校之间均有一、二、三等奖,体现了比赛的绝对的公平性。
通过两校联合举办比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两校科协工作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完美的合作关系,加强的双方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为两校的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的交流平台,更为两所高校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
不断地拓宽对外交流的空间,不仅有助于为我校学子创造更多的交流平台,更有助于展现我校不断进取的积极一面。
(三)围绕主题 争做先锋
我院科协将积极及时的总结每一次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在以后的化学实验大赛中,将活动办的越来越好;同时,我院科协也正在积极拓宽对外交流的领域,争取吸引更多的兄弟院校一起举办此类活动,为我校学子提供更广大的对外交流平台,更为展示我校优良学风做出积极贡献。
此次,化学实验大赛配合我院的科技文化节,符合了我院分团委对科协的任务要求。我院科协将积极配合分团委的工作,积极努力抓住每一时期的主题活动,争取最快做早最好的完成每一次交给协会的任务,努力做时代的先锋。
化学实验大赛是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活动,是一个可以展现我院分团委对科学文化重视程度的活动,同时更可以体现我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决心。
第三篇:化工学院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中指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门独立课程,其目的不仅是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通过化学实验课学生应受到以下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正确使用仪器,取得正确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认真观察现象进而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作出结论的能力;正确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的能力。
根据此目的,化工院科协组织了这次实验技能大赛活动。
比赛分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5月30日下午3、4节课在厚学203进行笔试。时间1小时。十道选择和两道实验设计题。占评奖分数的30%。5月31日下午进行实际操作。现场发实验讲义。占评奖分数的50%并写实验报告,占评奖分数的20%。(分数见后)。
笔试在5月30日下午在厚学203进行。报名的选手悉数而来,甚至还有未曾报名的也自告奋勇参加,试卷供不应求。在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三人为一组的选手们交头接耳、查阅资料,以求能够正确的完成试卷。考试并不如预期的那么轻松,最后一道实验设计题更是如拦路恶虎。甚至在考试结束后,部分选手都不愿离去,聚在讲台前热切讨论。经过最后的角逐,共有八对分别来自化工、生工、材料及理学院的选手脱颖而出,最终进入实验操作复赛。
实验操作是本次实验技能大赛的重头戏,我们科协工作人员也很辛苦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联系实验室,配置药品,购买仪器等等。其实选手们对此磨拳擦掌,我们也是期待已久,毕竟其中凝结了我们的汗水与欢笑。
本次实验大赛我们邀请了化工实验中心的汪效祖老师作为我们的裁判长,他也将长期作为我们科协的课外指导老师。在汪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开放了化工实验室供选手们比赛。在以迎评创优为主题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成为关键。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申请了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不仅让同学对学院更加熟悉和信任,也让他们的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既宣传了学院,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实验创新的乐趣。6月3日,期盼已久的实验操作大赛终于开始了。10点的时候,选手们已经到齐。我们特地印发了实验讲义以及实验报告,也特别挑选了滴定和重量分析实验各一。在我们宣布了实验规则以及评分标准后,实验正式开始了。选手们都热火朝天的忙起来。由于这个实验室是新建的,许多仪器都不甚完善,但是在我们的努力和选手的配合下,实验还是顺利的进行了。在上午的“水的硬度的测定”实验中,来自材料院的任立港同学发挥出色,在同伴未到的情况下,一个人完成了三个人的工作,并率先完成实验。来自实验中心的谷和平老师、丁键老师等前来进行了指导。同学们在滴定时的认真态度博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下午是“测定氯化钡中钡含量”的实验,这是一个重量分析的实验,需要用到高温电炉、水浴加热锅等仪器。虽然实验时间很长,但选手们还是热情洋溢,并利用加热的空闲时间完成了实验报告。汪老师在最后还帮助同学们高温灼烧了坩埚,选手们最终都顺利完成了实验。
最终的实验成绩我们将在6月4日晚的闭幕式时公布,在同学们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科技文化节颇具规模且很成功。这次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结合了学习实践,又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体验快乐,真的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经历。我们还将继续延续这种好的势头,把科技文化节一届届的办下去。
第四篇: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策划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首届化学实验技能暨创新大赛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得同学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同学们通过大赛合作,还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初赛时间:2009年4月11日地点:化院阶梯教室
复赛时间:2009年4月18日地点:化院学术报告厅
决赛时间:2009年5月 9日地点:化院实验室
三.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及赞助单位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承办单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
赞助单位:
四.竞赛组委会组成主任: 刘幽燕院长
副主任:林翠梧副院长
龚福忠副院长
成员:覃全伦老师郭昌明老师谭泽明老师
李莹陈红华 李翔余灵君刘盛闵方倩李稳肖
唐晓东 魏水强 李中温玉路张谧雪 陈薇覃文奇
顾问:周立亚老师
王清老师
杨梅老师
林桂汕老师
五.参赛对象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全体本科生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报名
报名时间:2009年3月12日—2009年3月22日
报名方式: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采用以下报名方式
以个人为单位的方式报名,分为大一组,大二组及大三组三个类别,初赛后通过抽
签的方式确定每组人员,保证每组都有这三个类别的同学,每组4人。
(二)比赛流程
1、初赛阶段
初赛以实验理论笔试的形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笔试题目根据选手类别分为三个难度等级的三种试卷,请相关老师出题或查阅相关资料。初试结束后,根据成绩,从大一组选出前10名,大二组选出前20名,大三组选出前10
名,再以抽签的方式组队,每队4人,分别为1、2、1,有10队进入复赛。
2、复赛阶段
复赛以知识竞答的方式。每队基本分为100分
(1)“基本作答”环节规则
每支参赛队各派出一名代表从A、B、C、D、E、F、G、H„组题中抽取1组来作答,每组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相当。各代表队需要选出代表,独立判断每道题的正误。总时
间为2分钟,答对1题得5分,答错不扣分。每组的前两题均指定大一组的队员回答。
(2)“眼明手快 ”环节规则
各队可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抢答(按抢答器,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扣5分,违规
扣10分/次。犯规3次则取消该环节的作答资格)。回答每道题的总时间为20秒。由主
持人念完题目,说“开始”后,参赛队员方可开始抢答,提前抢答或在其它队伍回答时
抢答均作违规处理。
(3)“你死我活” 环节规则:
本环节题目类型共包含3个分值的选题,分别是10分题、20分题、30分题,在同
一分值的选题中又包含有难度不相当、形式不相同的3个小题。分值越高的题,难度越
大。各代表队按赛前所抽顺序选题,先选分值、题号再挑选本队外的任一代表队回答,每组各有两次选题的机会。被选队推选一人答题,可以讨论但在回答时不得补充,违者扣
除本轮分数。
(4)分数统计及名次公布:选取总分前6名进入决赛。
3、决赛阶段
以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形式,实验题目由相关老师提供,每组做相同的题目。
(1)实验设计阶段:选手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时间为2009年4月19
日到4月26日。4月27日统一上交实验设计。
(2)实验设计书审核阶段:由相关老师对实验设计进行初审,不符合要求的返回
修改,直至符合相关要求。
(3)实验阶段:每队两名同学进行实验,评委根据选手的实验表现,根据相应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4)成绩统计:总分=实验设计书﹡40﹪+实验技能操作*60%,并进行排名。作为最后的名次。
七.活动奖项设立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复赛设最佳组织奖两名。
注:本次实验优胜者有机会参加培训后代表化学化工学院参加2009年广西区高校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以上时间和地点以及比赛方式为占定,如有改动会以电话或其它方式通知。
笔试参考书目为:化用化工学院《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
第五篇: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策划书(精选)
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了在我校掀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真细致的思维方式,让同学们对化学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激发广大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和兴趣,我院特举办安阳师范学院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及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参加省级比赛奠定基础。
三、活动安排
1、宣传及报名
10月20日开始报名。通过校学生会学习部向各系下发《关于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通知》及《第三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报名表》。同时通过电子屏、飞信、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
10月30日统一将报名表收回,并做成电子稿,存档。同时通知专业老师为竞赛出试卷。
2、初赛(笔试)
11月5日确定竞赛时间点。用版面、飞信、邮箱等下发考场安排表。印刷试卷。安排监考人员,邀请领导。
11月8日在考场贴出通知,确报10日考场正常使用
11月9日安排好考场准备人员,并再次通过通知参赛同学。11月10日上午按照预定时间考试。活动当天负责人:
下午安排监考人员在实验楼217进行评卷。(如考试时间变动,在考试当天完成试卷评审工作。)
3、复赛
11月20日用版面、飞信、邮箱等下发考场安排表
11月24日在实验楼无机实验室、有机实验室进行分别进行复赛。复赛当天负责人:
11月26日完成成绩汇总排名,确定获奖名单等一些列工作。并通过飞信、邮箱、版面等形式公布。初步确定参加全国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名单。
4、后续工作
12月10日完成证书准备、证书电子稿留存、奖品购买、领导邀请等,为表彰大会做好准备工作。并最终确定参加全国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名单。
12月14日,在图书馆报告厅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并下发荣誉证书、奖品。宣布参加全国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名单。
2014年上学期邀请老师对确定参加全国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同学进行培训。并参加河师大主办的全国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四、参赛对象
安阳师范学院2013年全体在校生
五、主办方
安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六、承办方
安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七、协办方
化学化工学院科研部
八、竞赛奖励
本次竞赛按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分别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对所有获奖学生发放纪念品。并从专业组中挑选10名优秀学生进行全名培训,这10名优秀学生将作为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人选。
九、活动经费
试卷印刷+监考老师工资+奖品购买约5000元
十、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充分的得到提高。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化学知识层面迈进一小步,在全面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