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指导1
快乐、自主、个性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福建省南安市洪梅仁宅小学 黄超英 *** 邮箱:hchy917@163.com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只有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才能使学生更主动、自由地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我着重从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较为浓郁的阅读氛围。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三峡之秋》这课时,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来读,这样把长课文化为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习了课文,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默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独自思考,可以三两人合作,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重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2.集中指导, 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例如学生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有学生认为老班长的行为不能理解,自己钓到鱼自己不吃,吃别人吃剩的鱼骨头.是不是有点傻?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老班长舍己为人的行为才是值得赞扬的。
四、注重课外阅读的延伸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而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草船借箭》,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故乡》。3月5日, 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 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增强阅读实效,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喜爱的名言”交流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名人故事会”,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弟子规》精读”等各种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评选一次“明星家长”,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鼓励先进,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 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我喜欢,我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领域,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加强自己所担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努力工作,走出误区,在阅读教学这一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创造辉煌。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阅读的花儿会越开越美丽!
第二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张家铺学校张小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鼓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能燃起学生阅读之火的,首当其冲要数阅读氛围了。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实践已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责,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
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
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
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
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
三、教授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
学性和有效性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也有书读了,这样去读书,仅是
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
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
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我们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法。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可以说书籍浩
如烟海,人们不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
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
章主题、主要写法等。
2.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
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3.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
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写摘要、写心
得。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和习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好的教师不仅传授
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搭建展示的平台
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第三篇: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鼓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能燃起学生阅读之火的,首当其冲要数阅读氛围了。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实践已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责,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
三、教授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也有书读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我们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法。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可以说书籍浩如烟海,人们不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写法等。
2、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今天上课所选的《智慧的美丽》就属于此类文章,指导阅读时,不仅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最后还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白关爱别人是美丽的,要学会关爱他人,想着他人。
3、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特别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咸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搭建展示的平台,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阅
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第四篇: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吴桂东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还要求学生在1至6年级中完成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结合课文学习,延伸阅读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读物。?有些课文是从某首诗或某篇文章中节选的,学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全篇。如学完《少年闰土》,可以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故乡》;学完《景阳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施耐庵的《水浒传》;学完《猴王出世》可以引导学生去读;学完《草船借箭》,可以引导学生去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后,就让学生读笛福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学习《矛与盾》、《郑人买履》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韩非子》或《著名外国寓言选》、《中国古代寓言》;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由小溪到江河,由江河到海洋。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延伸了阅读,开阔了学生阅读的视野。
二、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 确保阅读的效果。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 1
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 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做好课外读书笔记 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我鼓励每位学生都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列提纲、写体会、制卡片、剪辑等方法。为便于检索,应引导学生在作笔记时分门别类。可按词、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譬如课堂内外、诗词天地、习作精萃、我的感想等。
总之,对所作笔记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随时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第五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贺明香平寨小学 2013年11月
成果展示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活动过程的总结,也是学生间交流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把实际活动的丰富经历、收获感悟以及活动结果等进行总结后,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提升主题活动的意义,把在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和大家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呢?
一、明确展示内容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粥”。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要展示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成果,简言之,成果就是成功收获到的果实,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技能、方法、思维的进展,学生的情绪、体验、经验上的提升等都属于成果。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成功的收获,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老师在这里也不能袖手旁观,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让他们把成果一一列举出来,当然老师也不能包办学生,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得到锻炼。比如:在这学期我们开展的“走进中秋”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内容有:学生的作品(资料夹)、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己的收获、感想和体验以及最后的结果等。
二、明白展示的作用和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成果展示是把这些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起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展示而展示、搞形势、走过程,那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因为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了什么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取长补短等。重在总结经验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展示。
三、成果展示的形式
成果展示的形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对内和对外几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是静态的,例如:一份调查报告、一幅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次体验日记或报纸等;有的展示是动态的,例如:一次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节目、一场比赛、一次讨论、演示操作或谈心得体会等。也可以动静结合,例如:在让同伴欣赏一件模型时,还可介绍甚至动手制作这个模型;在展示调查报告时,可以谈谈调查的经过、收获。对内是指导向本组本班,可采用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一台节目、论文答辩会等。对外是指向家长、全校、社会进行的展示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建议,让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展示方式,在展示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选择适当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即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一个小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选择展示形式时既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又要能反映学生独特体验和收获。不同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展示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
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进行了哪些活动,活动有些什么内容,在成果展示中需要达成什么目的并椐此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应该是追求实效而不拘一格,展示形式要根据主题的特点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成果交流最好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树立自己的信心。扬长避短,各显所能。比如:“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好,可以当一个小小的推销员,推销家乡的特产。有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齐全,可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品种,每个品种的特点是什么。另外,同一个主题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应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面展示出来。如在“采访活动中”,有的学生胆子变大了,有的学会如何采访,如何与别人交流了,有的学会解决问题了等,让学生说一说。有的采访记录很糟糕,无法展示,那他在采访过程中肯定有些小故事感受颇深,不防让他讲讲这个。
五、在成果展示中就注意的几点
1、寻求与学生情况相符的展示交流方式。活动成果的表达同样要尊重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时保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层面,把自己做的事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2、寻求与学校相符的交流方式。活动成果的表达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的,在选择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要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条件,有什么的条件办什么样的事,不同条件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结果表达方式,比如:学校不具备电子投影设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张贴出来,或在学校、班的宣传栏展示,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3、寻求与活动实际相符的表达方式,这意味着师生在成果展示时不避讳问题。其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而正视不足的活动表达可能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