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8流动博物馆总结
莎车县第三小学5·18流动博物馆总结
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满载展板和宣传资料的展览车开进校园,师生们立即围了过来。今年“流动博物馆”展览主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总目标,以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血脉相连”图片展为主要内容,以图文并茂、维汉双语文字说明的形式,汇集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艺术、系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要冲和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一体多元的历史。2018年5月22日莎车县第三小学组织学生参观了785人参观了5.18流动博物馆展览,收集照片22张。
学校德育处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观“5.18流动博物馆”展览,首先,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知道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要冲和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一体多元的历史。
莎车县第三小学
德育处
2018年5月23日
第二篇:流动博物馆展览工作方案
流动博物馆展览工作方案
一、时间:2012年9月11日
二、地点:体育馆
三、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
(一)培训讲解员(刘兰芳同志负责)
1、挑选讲解员(9月1日);
2、讲解员熟悉流动博物馆的展陈大纲(9月2日至9月5号);
3、省博物馆的专家对讲解员进行专题培训(9月6日至9月10号)。
(二)流动博物馆布展(吴宪斌同志负责)
1、协助省博物馆的领导进行布展(9月6号至9月7号)。(吴滔、华勋林协助)
2、准备音箱、DVD播放专题片(9月10日)。(吴滔)
3、刻录DVD光盘(9月10前)(刘兰芳)
(三)流动博物馆开馆仪式(9月11日16:30)同书画展、省书画创作万山基地授牌仪式共同进行。
(四)组织参观者参观流动博物馆(吴宪斌同志负责)
1、讲解员对展板做好讲解工作。(刘合花同志负责)
2、对流动展板进行维修、管理(吴滔、华勋林及体育值班人员)
3、发放宣传画册(刘兰芳)
第三篇:流动博物馆馆观后感[推荐]
“流动博物馆”观后感
乌市第21小学五(1)班阿丽米热 2014年3月3日,“流动博物馆”来到了我校,我们全班同学参观了新疆自治区博物馆。那一天早晨,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无比喜悦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了我校流动博物馆的展厅。
今天展览的内容是“新疆三史”,新疆三史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通过近百余文物、大量场景复原以及蜡像的图片,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活在新疆的古代先民,既有欧罗巴人种也有蒙古人种,还有二者的混合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位将军的,他那强壮的肌肉表明了当时男儿保家卫国付出的努力。接下来我又参观了民族风情陈列的图片,全面的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兄弟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风俗风情,让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绮丽的瑰宝再放异彩。通过大量的图片,系统地反映了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历史面貌。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流行的区域。同时,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世界文明的交融处。
流动博物馆展览观后感
乌市第21小学五1班马丽雪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流动博物馆的40多个展板。展览是以介绍新疆丝绸之路开始的,展板上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通过图片,我们了解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物:丝毛麻织物、文书、木雕、泥塑佣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青铜器、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此外,还有“楼兰美女”古尸标本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古墓中发现的古人类的遗体。新疆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参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还是依依不舍舍的站在展览厅,有的照相,有的记录,同学们都认为这次活动搞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我们对新疆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四篇:博物馆总结
2010年秋季学期,三年生民俗博物馆设计,时长8周半(其中包括第一次大课,中间一次讲课,最后一次评图,以及最后2周内一些其他科目考试干扰)。
简单总结一下课程的前几周。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逻辑整理”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不是要求学生在设计中提出的概念多么精彩,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概念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向具体的建筑转化。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我们会发现大家觉得很好的建筑的概念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他们中有的设计概念也许非常简单,这些建筑的精彩之处往往在于设计深化过程中成功地将设计中面对的问题都一一巧妙地解决了。这让我们认识到,不找到一个让自己满足的概念就不深化的意识,在以设计实践为培养目标的设计教学中是不全面的。
在实际课程中,只要学生提出的概念不是明显无法传递、无法操作的,就可以鼓励深化。本次课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将基地旁边社区中人引进博物馆。因为这些社区中的人缺少活动的地方,设计就可以在这里设置广场,让他们在这里开心地玩。虽然这种无论基地大小、无论基地在哪里,见了一个基地就要做个广场的作风往往过于主观,但在我们这个项目中,既然容积率也允许,确实没有太大的不妥。因此最后的设计中只要能做到维持城市空间的品质,也就应该得到支持。假如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讨论概念,概念就可以比较迅速地被明确,不需要占用教学中太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说课程的前期阶段是“逻辑阶段”,而不是概念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要做的不是找概念,而是对概念发展的逻辑进行梳理。这个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对概念的主次等级进行清理,不让次要等级上的概念干扰最主要的概念,有点类似坚壁清野的工作。同时我们要找到概念得以同建筑设计中的其他各个要素进行结合的途径。
比如前面提到的广场概念的设计,假如在深化的过程中,建筑的布局及内部空间等因素与“广场”没有关系,或者设计者找不出一个将建筑的其它因素同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的话,这个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时,设计者脱离概念而构想出来的空间、建筑形式无论多么有趣,都是无法让概念成立的。在这个具体的设计中,设计者计划区分出使用博物馆的人与那些可能在广场中活动的居民,让他们处在各自独立的空间中。但是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时刻,这两批完全没有关系的人群虽然身处属于自己的场合内,但突然地可以相互看见。我们可以想象,那些自发地在广场中跳集体舞的居民,成了民俗博物馆中展品及展厅的背景。参观者身处于一种类似于半私密的空间中(因为博物馆空间都是有管理,不是随意进出的),但是眼睛里却可以看见公共的,自发的,不受管理的,当地的活动,感受到一种在半私密与公共之间的心情跨越,从而让他们在博物馆中的参观活动产生新的感知。这些博物馆的参观者又成了天天在此跳舞的居民们日日相似娱乐活动中总在变化着的观众群。这样,设计者将概念与建筑的其他方面纠集在一起,使概念得以成立。那个原本貌似没什么新奇的概念,在逻辑整理的过程中也就显得越来越强了。
在新的项目面前,建筑师们总会思绪万千。但是这些思考的结果,或者说“概念”在等级上如何排列秩序,如何迅速地对它们进行检验,从而决定哪个方向是主线,另外一些方向是不可行的,还有另外一些概念可以放到下一个层次中去实现,等等。这样主动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的能力是每位建筑师都要具备的。
在教学中,仔细地听学生讲出他们的初衷后,老师经常是可以帮他们整理思维的逻辑的。但毕竟每个人最终都要靠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的工作。所以学生除了发展设计外,也许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以旁人的心态来观察及回味,看看教师帮助你的逻辑是什么,脱离了这个帮助的话,以后如何可以自己摸索。
这个阶段中,也会存在语言与愿望之间的距离。学生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真正心里想的东西。这种言不由衷的状态也是非常普遍的。也许只有不断不断地追问,问到其没有退路,真正的可以作为起点的依据才开始展现。
从任务本身来看,这个课程也有自己的特点。
每个任务都有不同的训练角度。比如,“社区图书馆设计”是一个功能性相对较强的任务。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阅读,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空间,现状图书馆的使用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都是值得仔细观察,然后落实到设计里面来的。从这一点上看,类似于社区图书馆设计这样的课题就有可以是一个从对功能的分析为概念出发点进行设计的任务。或者它起码可以说是功能安排在设计各因素中占了很大份量的一个设计。辅导设计的时候,无论学生的概念从什么角度出发,你最后总可以用功能来将它检验一番。能通过就成,不通过,概念就要修正。
相对来说,这个博物馆的设计在功能方面没图书馆来得严格。用功能作为最主要标准来衡量概念也就显得不很合适。但由于建筑在城市稠密区,离30-40年代留下来的联排住宅比较近。建筑同场地周围邻居的关系,建筑中的人同周围普通人的关系问题就在设计中显得比较重要。如何保证邻居的私有领域感,但又让参观建筑的人有一种身在居住区内的感觉。目前看来,这种关系应该是检验设计概念的主要砝码。
总结一下中间几周。
这是一个概念基本成立后磨合阶段。也就是在前一阶段的逻辑整理清晰后,如何将涉及建筑的各个要素的进行提升的过程。
概念成立了,概念对于建筑相关因素的作用也明确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建筑中的各个相关因素都参加进来进行调整。
各个因素中,建筑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建筑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日照、人流、建筑在体量上与周围建筑之间的的关系、建筑在整个城市街道或者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等问题都是不能含糊的。建筑在特定城市环境中有
一些特定的体量策略,课程时间紧的话,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最前期就给学生进行场地分析,然后向学生表明立场。作业必须符合这个立场。
在实际课程中,我感觉建筑各个因素中,对于学生相对比较难理解的是内部空间性格设计的部分。我碰见的大多数学生比较善于处理平面及外部造型设计,对于内部空间的设计则多缺少意识,并显得束手无策。我感觉,这主要是他们在前期的训练中过度地被平面及造型两个信息约束,缺少主动地对建筑空间进行还原,并对其进行想象的意愿。也许,剖面、透视、空间草图、大模型等手段是可以帮助这方面的设计,但也许只有不断地对身边空间的体验进行总结,进行反思,才能从实质上改变对室内空间设计束手无策的状态。另外,同其他各个因素一样,内部空间的感知也是无法被独立起来想的。它同样需要同其他因素一同想,同样需要被糅合进由各个因素交织起来的建筑之中。
另外一个需要简单讲一下的是结构。我感觉“空间结构”这个词比较能说明问题。这个词包括了几层意思。首先,空间不是画到哪儿就肉到哪儿,空间本身是有一个组织体系的。空间是串联的,还是大的明亮空间里的小黑房间,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空间统治着的系列空间,……?“空间结构”这个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然后,我们说的结构不仅仅是平面图上看见的柱网,它其实是一个空间的网络。只有从空间上才能理解它的逻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词是说,结构与空间是一体,空间的秩序就是结构的秩序,你是无法将它们分开的。
另外的诸如功能、形式、流线等等的因素先不多讲。
这周有一位同学完成得不错。我问怎么做的,同学说:我目前的设计看上去结果很简单,其实我花了很长的时间。
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本质——“磨合”。概念已经有了,环境怎么做老师也交代了立场,功能需要完美,结构的逻辑要清楚,空间又要有感觉,外部造型还不能太土了,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满足应该怎么做?能做的就是花很多时间磨合。对于各个要素来说,只有你退点我进点,你换种思路,我再调整点点,最后获得一个平衡。在这个阶段应该没有太多的惊喜,唯一的惊喜也许就是当你把各方面都
摆平后,你突然觉得事情怎么就这么简单的一种惊喜八。对于那些进展尤其顺利的人,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为设计找到限制,利用这些限制来制约其他部分,从而使建筑经历足够的磨合。
总结一下再后面的过程。
在设计大的走向基本定下来后,再后面就是深化了。深化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平面、立面、剖面、模型外,也想办法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方案的一些工具。比如透视、内部空间气氛图、轴测、大模型或局部模型、展开面、展开剖面、轴测分解图、蒙太奇街景图、细节构造图、用不同材料做的模型比较、城市环境的剖面等等。每个设计都有最适合自己深化的一些工具。一般来说,针对象我们这样规模(5000平方米以内)的一个项目,1/100比例的模型可以突破多个设计的盲点,就象讨论中有的同学所说的,再小的模型基本只能讨论外部形式关系及基本空间逻辑,1/100的模型已经可以传递出很多内部空间的感觉了。将有故事的模型人放进模型里以后,你就可以想象出你所塑造的内部空间可以给人的粗略感知。有的同学说,他做1/100模型的时候感觉就是1/200的模型放大,没有从中获得特别的推进。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也许就是以前做惯了用来俯瞰,用来看看外表的模型,一旦做了可以凑近了看内部空间,琢磨内部光线、尺度的模型后,还是缺乏利用它们的方法吧。在这个阶段结束时,设计的平、立、剖图纸应该达到设计深度的要求。在深度满足的前提下,平、立、剖图纸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单独的深化,以形成对整体设计深化的反馈条件。比如,在这个设计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建筑的立面放在街道的连续立面中之后,我们也许会发现设计的一些不协调的地方。这时就需要对自己的立面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同时要将建筑的其他要素纠集起来一起动。最后在总体上,在各个因素都能成立的前提下,形成新的立面。这也就是推进的主要模式。
交图前过程总结。
沟通非常频繁(每周2次交换意见)的小组式(10人以内)9周教学在交图前2周,学生的作业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颠覆性工作了。这首先因为前期的沟通已经非常多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已经解决。也许有的设计不怎么感人,也许有的设计有点点思路不那么清晰,但是,所有的针对方案的讨论,在最后的2周内不应该再有大的反复工作。另外,也因为设计需要足够的表达、表现的过程,并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将思路再整理一次,并以表达为手段进行新的深化。
比如在为1/100模型选择拍照一个最重要角度,为室内透视设置光线,安排内部人物行为的时候,学生可以再一次对自己设计中的本质进行提炼。理想的话,这种提炼还能反馈到设计中,使设计有新的微调。
在这个阶段中,可以要求学生不断地将排好版的图纸草稿打印按出图要求出来(打印黑白的A1图纸成本是10元以内),在实际的图纸上指导学生画图、排版、构造技术、图纸表现方法。以前总觉得,课程中学生的设计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最后拿出来的图纸却很让人失望。就差一步,给人的感觉却相差很大。这只要也是因为缺少这样一个最后的图纸深化阶段。这个阶段中,也是指导构造及建造设计的最好时机。可以放大到1/50的剖面是可以很好地讨论这个问题的。对于学生来说,想在这个阶段获得实质性的指导,也要每次都将自己的文件整理打印成图。只有在一次次,多轮回的意见交流中,图纸才能逐渐饱满充实。对于设计的学习也就在这样来来回回之中获得了。当然这是指10人以内小组形式的课程。在很多地区,设计课程都是50人一组的指导。那学生就完全没有这种机会了。
我们的课程上,到了这个阶段,老师来了以后常常没事情做,坐在那里没学生来找。要知道,很多50人一组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跟老师直接交流。身在小组课程中的同学们,实在是要多多珍惜啊。假如老师没有要求,同学也可以主动将图纸排版排好,打印出来,给老师看。以获得这个阶段的必要指导。将
设计拖到这个阶段来做,将图纸工作放到最后匆匆完成,实在不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
我对比过一下我们的比较好的毕业生同马德里理工比较好的毕业生,他们处理图纸图面方式的异同。我感觉,我们的毕业生明显有一种态度,他们会觉得图面的设计、将设计呈现出来的方式,这些都不怎么能算设计。只有建筑的设计才算设计。与此相反,我碰见的几位马德里理工的好的毕业生则非常小心地对待这个问题,用表达小心地维护自己的设计,一点也不会马虎。长而久之,你就会觉得他们的图面怎么总是那么漂亮,我们学生的图面怎么总是很土。我觉得本质上不是一个审美的问题,而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在交图前的过程中,我感觉教师有比较把设计呈现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态度传递给学生。
第五篇:博物馆总结
2015年工作总结
巩义市博物馆
2015年在文物和旅游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博物馆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在改善基础设施、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全年共举办临时性专题展览6次,“三贴近”巡回展4次;发表有关博物馆的信息、文章25篇;举行消防演习3次;接待游客30万余人,圆满完成2015年目标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防范意识,确保文物安全
1、认真贯彻落实巩义市文物和旅游局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馆安全工作实际情况,制订了完善的《消防紧急疏散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方案,实行人防、技防和消防相结合的原则,长期坚持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模式,确保文物安全。
2、签订安全、消防目标责任书。安全保卫工作实行逐级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展厅看展人员、监控室、门岗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且对新进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后上岗,消防器具管理落实到人,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结合我馆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学习计划,并组织消防知识培训学习3次(4月、6月、9月),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演习方案,完成消防演习3次,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忧患意识和实战经验。4、4月—7月对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新监控室和摄像头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并组织保卫科全体人员学习新设备操作流程,掌握使用方法。
5、每月坚持安全检查一次,并做到检查有记录。对监控镜头进行每月清洗一次,定期对消防设施和院内消火栓进行了维护、保养。
6、加强门岗内保人员管理,做好来客登记、车辆出入登记、夜班值班巡逻等。
7、对消防池、消防加压泵进行维修、更换;针对馆内线路老化问题进行改造。
二、搞好优质服务,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
1、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需要出发,先后举办了《席治森书画展》、《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首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等临时性专题展览6次;深入巩义米河第二初级中学、回郭镇卢医庙小学、芝田镇中心小学等进行巡回展4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充分发挥博物馆窗口单位职能,举办讲解员比赛2次。今年,博物馆迎来了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曲径、故宫博物馆冯小齐、香港考古学会副主席刘佩蓉等领导学者前来指导工作,圆满完成重大接待任务。另外还接待巩义二小、巩义四小等3万余名学生团体参观学习。
3、宣教部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每天坚持练习发声、吐字、绕口令等,苦练基本功,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标准、因人施讲,讲解员素质不断提升。
4、全年共讲解二百余场,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30万人次,无游客投诉事件。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1、积极做好博物馆文化宣传,鼓励职工撰写发表各类信息及专业文章25篇,及时对外宣传我馆的工作动态,将馆藏的精品文物介绍给大众,提高了我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科普宣传周等重大节日,紧紧围绕活动主题,积极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活动当天,在馆门前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版面,营造良好氛围;免费发放《文物法》、《巩义旅游》等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组织文物专家进行免费鉴宝;免费提供讲解服务;邀请巩义市电视台、巩义广播电台记者做现场采访,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报道。活动共接待观众10000余人,发放资料2000余份,免费鉴宝100余件。
四、注重科学研究,做好藏品管理
1、在藏品保管工作中,严格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到“制度健全,账物明确,鉴定确切,编目详明,查用方便”。坚持每周一进行库房安全检查,在提用文物时,严格办理出入库手续,对新进的文物经鉴定后及时登录文物藏品总账及分类账,并建立文物纸质档案及数据库。2、2015年共接收个人捐赠文物4件;接收局安全科收缴瓷片6袋;接收文物科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采集“三普遗址标本”80袋。
3、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库房安全检查、文物库房清查工作,对上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
4、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 赴台展出有关工作。
5、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文物影像采集10000余件(套),完成文物数据上传9000余件(套)。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临时中心任务
1、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及时完成文字资料报送工作、悬挂文明旅游宣传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版面10余块,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定期对绿化带进行修剪,每周一清理卫生死角,彻底打扫馆内卫生,创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2、做好巩义市创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市验收工作。10月11日,验收工作组莅临我馆实地查看,对我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给予肯定。
3、按照《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14博物馆检查备案和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材料上报工作。
六、存在问题
1、库房通风、除湿设备落后,常年温湿度达不到标准,以致部分陶器出现病毒、霉斑、脱彩;青铜器出现氧化、锈蚀;字画受潮、发霉等现象。
2、展陈方式陈旧;无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七、2016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每月25日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全年组织消防演习3次以上,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前制定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消防安防工作,确保馆藏文物安全无事故。
2、加大《文物法》宣传力度,配合文物和旅游局举行大型宣传活动。组织实施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11.9”消防安全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继续推进博物馆建设“三贴近”,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全年举办专题性临时展览6次,开展“三贴近”巡回展览4次。
3、加强库房管理,做好2016年文物接收、清理、上帐、建档工作;做好新出土文物列表待鉴定工作;做好未上级别文物的上帐工作;做好对文物库房安全检查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4、加强业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窗口形象。2016年进行讲解比赛2次以上;积极选拔优秀选手参加2016年讲解员大赛;优质完成上级下达的参观接待任务;做到全年无游客投诉、上访。
5、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宣传报道,2016年全年在巩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文物工作的新闻报道20篇以上(其中郑州市级以上5篇);撰写专业文章5篇。
6、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服务提升工作。
7、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实行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五项规定,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
8、完成文物和旅游局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任务。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馆在确保馆藏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免费开放工作,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打造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