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设疑的作用
新疆奎屯市一中 王新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王新敞 教研一得 如在解不等式x3x2x2x322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0时,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23x2)(x22x3)0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二〇〇二年八月八日 新疆奎屯市一中 第3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1 时间一闪而过,眨眼实习生涯就画上了句号,在这短短的几十天,是考验,是磨砺,是成长,也是一种蜕变。这些天,我严格按照实习标准尽心尽力学习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完成每一分工作。以下就是我对实习工作的个人总结,也是我对自己,对我的指导老师负责任的一个交代。 实习第一周,首先是见习,以前做学生上课的时候也遇见过见习老师,觉得无非就是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但是很多时候我都不明白听课的真正意义。现在,与其说你是一个老师,倒不如说你是一个学生,但同时又要有作为老师如何引导知识的思维。因为你不再去学着如何去解题,而是应该怎么去教题。一个概念怎么去引导?一道题如何分析才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怎么解释学生们才能更快的接受?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做?链接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什么?这些都要先要求自己学会听课。作为新老师,就要先预习,备课,哪怕自己不是亲自上课。同时学会向你的知道老师请教如果这堂课是你上,你这样的思路行不行,有哪些缺点,需要做哪些补充。同时用不同的颜色做好笔记。听课的时候,注意将老师的讲课的细节和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看自己是否遗漏了哪些细节。我觉得的是,在教会同学们解题的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老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你的思维和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你教授的每 一位学生。就比如说板书,我做学生的时候,看到老师漂亮的字,会经常去模仿,所以说板书很重要,一手赏心悦目的板书,加上干净利落的语言思路,很容易就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致,就像为什么要给孩子买漂亮的课桌是一个道理。 实习第二周,就开始有机会上课了。听课和备课又有所不同,听课的时候,可以轻松的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上一堂课,但是真正要上讲台的时候,就会是另外一种境况。你要学会如何承上启下,如果前面的课不是你讲的,还要去预习前一堂课,同时连接这一堂课。做到合理的引入。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新老师,第一次登台肯定或多或少的紧张,偶尔脑子短路也是会有的,因此心态很重要,就是自信心一定要足。而面对不同的班级,还要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方式也要改变,有些班级活跃一点,你要备多少内容,有些班级闷一点,你要加些什么新鲜元素。这都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要去考虑的问题。还有,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答对了我该怎么说,学生打错了,我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是一些上课的细节,也是我备课的时候想不到的地方。这就要求在听课的时候吸取老师的经验,取其精华。但是不要照抄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只是一部分,班级的管理也占据着很重要的成分。从指导老师那儿,收集班级同学的个人信息,那些同学调皮一些,哪些同学爱迟到,哪些同学上课爱说话。我觉得,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很重要,这能让同学能够感受到他在你心里的重要性,也是对自己对学生们负责。再者,就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说实话, 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真正能引导他们的基本上就是靠老师。那么就要求自己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注每一位同学,像朋友一样与学生打成一片。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心态,初中生的孩子其实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偏心谁,这世上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天使。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引导,是关键。这一点我觉的自己做得还是非常好的。 每周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主题班会,这是一个了解学生们的好机会。也是发掘孩子天性的好时机。同时让孩子们学会互动和沟通,增进老师和同学,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加班级凝聚力。 总结:其实不管是见习,授课,还是管理班级,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教课,去感同身受。用心去感应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做正确的引导,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会孩子们做人,给孩子一完整的人格。这次的实习经历我学会了许多,也了解了作为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重要性。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 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 新疆奎屯市一中第3页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教研一得 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0且(2a)24a0,得出0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教研一得 如在解不等式 x3x2x2x322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0时, 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23x2)(x22x3)0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q|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1 时间一闪而过,眨眼实习生涯就画上了句号,在这短短的几十天,是考验,是磨砺,是成长,也是一种蜕变。这些天,我严格按照实习标准尽心尽力学习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完成每一分工作。以下就是我对实习工作的个人总结,也是我对自己,对我的指导老师负责任的一个交代。 实习第一周,首先是见习,以前做学生上课的时候也遇见过见习老师,觉得无非就是听听其他老师的课,但是很多时候我都不明白听课的真正意义。现在,与其说你是一个老师,倒不如说你是一个学生,但同时又要有作为老师如何引导知识的思维。因为你不再去学着如何去解题,而是应该怎么去教题。一个概念怎么去引导?一道题如何分析才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怎么解释学生们才能更快的接受?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做?链接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什么?这些都要先要求自己学会听课。作为新老师,就要先预习,备课,哪怕自己不是亲自上课。同时学会向你的知道老师请教如果这堂课是你上,你这样的思路行不行,有哪些缺点,需要做哪些补充。同时用不同的颜色做好笔记。听课的时候,注意将老师的讲课的细节和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看自己是否遗漏了哪些细节。我觉得的是,在教会同学们解题的同时,向他们传递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老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你的思维和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你教授的每 一位学生。就比如说板书,我做学生的时候,看到老师漂亮的'字,会经常去模仿,所以说板书很重要,一手赏心悦目的板书,加上干净利落的语言思路,很容易就激起学生的听课兴致,就像为什么要给孩子买漂亮的课桌是一个道理。 实习第二周,就开始有机会上课了。听课和备课又有所不同,听课的时候,可以轻松的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上一堂课,但是真正要上讲台的时候,就会是另外一种境况。你要学会如何承上启下,如果前面的课不是你讲的,还要去预习前一堂课,同时连接这一堂课。做到合理的引入。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新老师,第一次登台肯定或多或少的紧张,偶尔脑子短路也是会有的,因此心态很重要,就是自信心一定要足。而面对不同的班级,还要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方式也要改变,有些班级活跃一点,你要备多少内容,有些班级闷一点,你要加些什么新鲜元素。这都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要去考虑的问题。还有,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答对了我该怎么说,学生打错了,我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是一些上课的细节,也是我备课的时候想不到的地方。这就要求在听课的时候吸取老师的经验,取其精华。但是不要照抄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只是一部分,班级的管理也占据着很重要的成分。从指导老师那儿,收集班级同学的个人信息,那些同学调皮一些,哪些同学爱迟到,哪些同学上课爱说话。我觉得,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很重要,这能让同学能够感受到他在你心里的重要性,也是对自己对学生们负责。再者,就是花时间去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说实话, 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真正能引导他们的基本上就是靠老师。那么就要求自己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注每一位同学,像朋友一样与学生打成一片。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心态,初中生的孩子其实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偏心谁,这世上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天使。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引导,是关键。这一点我觉的自己做得还是非常好的。 每周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主题班会,这是一个了解学生们的好机会。也是发掘孩子天性的好时机。同时让孩子们学会互动和沟通,增进老师和同学,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加班级凝聚力。 总结:其实不管是见习,授课,还是管理班级,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教课,去感同身受。用心去感应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做正确的引导,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会孩子们做人,给孩子一完整的人格。这次的实习经历我学会了许多,也了解了作为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重要性。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更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q|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 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 新疆奎屯市一中第3页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教研一得 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0且(2a)24a0,得出0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教研一得 如在解不等式 x3x2x2x322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0时, 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x23x2)(x22x3)0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 教研一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设疑的作用 新疆奎屯市一中王新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 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 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 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 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 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 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新疆奎屯市一中第4页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 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 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 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 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 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 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 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 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 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 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 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a 11q数列各项和公式S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 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 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 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 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 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 2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 0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 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 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 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 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 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 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 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4a0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得出 如在解不等式x3x2 x2x3220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 法: 2原不等式可化为:(x3x2)(x2x3)02即(x1)(x2)(x3)(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1x1或2x3,学生会惊疑,唉!这是 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 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 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二〇〇二年八月八日 山东教育学院新疆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王新敞 教研一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设疑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 活动中,听过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 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 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 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 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 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新疆奎屯市一中第4页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0.9=1这一等 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 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 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 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 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 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 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 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 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 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 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a11q数列各项和公式S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 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 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 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 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 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f(x)ax22ax1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4a0,得出第二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第四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之一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