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课堂灵活学

时间:2019-05-12 00: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的课堂灵活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的课堂灵活学》。

第一篇:活的课堂灵活学

“活”的课堂灵活学 ——新课标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有位教师就投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学生将信将疑,但跃跃欲试。学生所报的数,教师次次猜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时告诉大家,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

2.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如在教学“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3.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始头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的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三.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梯形面积”时,可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巧用儿歌“活”课堂

巧用儿歌“活”课堂

——挖掘儿歌独特魅力 提高自然教育实效

武义县熟溪小学 胡 英

【内容摘要】

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突出重点 指导实践 总结方法

儿歌往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学生备感亲切,生动、易学、易记。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更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在低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巧用儿歌 激发兴趣创氛围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浅湿易懂,生动有趣,为低年级儿童所喜闻乐见。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二册《金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怎样游水,然后请学生边讲述边表演。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一边念自编儿歌:“小金鱼,摆摆尾,摇摇鳍儿划划水”,一边带领全班小朋友演金鱼游水。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加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又如在教学《青蛙》一课时,我把儿歌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认识完青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后,我试着让学生根据青蛙的叫声自己编儿歌,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编出了第一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然后我有意识的问大家,青蛙吃什么?除了让学生观察图外,我还让学生编下一句来回答:“专吃害虫保庄稼。”我接着对学生说:“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编出第三句儿歌:“我们大家保护它。”

二、巧用儿歌 突出重点促理解

小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文化科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可是,低年级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他们喜欢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教授人自然社会第二册《各种各样的花》时,教材要求学生描述花的形状。为此,我先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牵牛花的形状像什么,很多学生都说像喇叭。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用一句儿歌概述为:“牵牛花,像喇叭。”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得出:“白菜花,十字叉;豌豆花,像蝴蝶;桃花就像五角星。”学生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这几种花的形状记住了。

又如人自然社会第三册《蚂蚁》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进行描述。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根据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写了儿歌:“小蚂蚁,真可爱,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儿在胸前。”教学时我边教学生念儿歌,边进行表演。学生因熟记了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巧用儿歌 指导实践助记忆

自然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把儿歌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一册《把手洗干净》一课时,针对小学生洗手的方法大多不正确的情况,我运用了一首儿歌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歌

打开水龙头,清水冲一冲; 涂点香肥皂,大家来搓搓。手心搓搓搓,手背错错错; 手缝错错错,换手搓搓搓。大拇指转转转,大拇指转转转; 指尖搓搓搓,指尖搓搓搓。清水冲一冲,小手甩一甩; 我的小手洗干净啦——!

从儿歌声中,儿童不仅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四、巧用儿歌 总结方法提技能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一册《走路的安全》一课中,我先让小朋友看图判断: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哪个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在了解相关的交通规则及信号灯含义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交通安全歌。通读记忆后,又引申到了食品安全及校园安全,总结出儿歌。利用儿歌进行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交通安全歌

小朋友排好队,大家一起手拉手。过马路别乱跑,抬头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过路要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要记牢。

食品安全歌 马路边,小摊多,人聚集,交通阻。烟尘大,东西脏,致病菌,乘机入。小朋友,勿嘴馋,食品安全最重要。校园安全歌

小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走廊里勿玩耍,不乱扔不吵闹.上下楼别拥挤,大让小要懂礼.集合时莫推挤,快静齐记心上.陌生人不要理,遇坏人报案去.有火灾一一九,有盗情一一零。安全歌人人记,都平安大家乐!

又如在教学人自然社会第三册《土电话》一课中,我先指导学生制作土电话,然后学习打电话的正确方法,最后用儿歌进行课堂总结:

说电话,做电话,两个纸筒一根线,做成一个土电话。

土电话,真好玩,手指触线听不清,线绳弯了不传话,拉直电线才通话。

这样短短7句话,就将土电话的制做和打土电话的正确方法描述得清清楚楚。学生通过动手制做,操作实践,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总之,儿歌在自然课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编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

【参考文献】

[1] 洪长安.论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 2004,8.[3] 卫金辉.当代自然主义科学哲学论析, 大连理工大学, 2006,2.4

第三篇:立足课堂 正视差异 灵活评价 提高效益

立足课堂 正视差异 灵活评价 提高效益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有效学习评价初探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马国霖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评价。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法有:

一、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二、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三、激励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四、分层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

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评价。《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在制定的基本理念中就客观地承认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包括个性、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的存在。“新课标”还指出:“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课堂这一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渠道,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改进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手段,激励优秀学生进取心,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进行的探索。下面是个人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有效学习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它的优点是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勤、反馈快。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 1

孩子的心弦。可一问一评;一题一评;也可一组一评等等。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善待孩子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地喜悦。

而对不便给予肯定性评价的学困生的课堂反应,可采用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对于学困生来说,激励性、导向性的及时评价固然有效,而延时评价则显得更具激励功效。学困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单一或局限于表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发言时唯恐答错,不愿或不敢回答问题。延时评价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学习环境,减少了对他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避免了对他们的独特想法的批评和挑剔,消除了受批评的顾虑,他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如:这个问题过一会儿再告诉我好吗;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后思考;这个问题明天再告诉我好吗等等。同时,因为留出了充裕的时间,可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大胆想象,相互启发,从而集思广益,产生更多的创造灵感。

发挥即时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延时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如其分的评价,可使头脑灵活、反映敏捷的学生即时到得肯定和激励,也使学困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有下一次还要表达的愿望。

二、激励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表扬再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不断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就更要如此。当然,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思维敏捷、成绩突出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所以,对他们在课堂的表现更多的是给予比较客观的评价。如:你这个地方错了;你这里应该这样想就对了等等。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所进展或有独到见解时,同样要给予热情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使他们勇攀科学知识的高峰。

对“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哪怕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引导功能的发挥。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分层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标准单一,“一刀切”现象极为严重。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要把课堂评价的功能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到“创造儿童适合的教育”。这就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所学知识不同,学生层次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学困生,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给他们掌声和鼓励,让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新授后的尝试练习作为第一层次,这样既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避免优等生根本不做第一层的现象,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在做余下两层题目的时候,让学生自选层次,给予“不要高估自己,也决不能低估自己”,“勇于挑战”,“实事求是”等言语激励,同时在数学书上留下分层作业,这样可以给学困生和中等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又不会让优等生有“吃不饱”的感觉。

相对于分层评价,在许多时候,教师可针对全班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带有倾向性的结果作总体评价。其优点是节约时间,减少对学生的负面批评,保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从性质上进行判定。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提出质疑、新奇的解法、上课的表现等都可以给出等级,也可以给予简短的评语。

定量评价是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过程和效果,运用简单的数学统计方法做定量的判断。这种方法适用于限时练习和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鼓励。如,一组基本练习题限时3分钟完成,通过对练习时间的控制,实现对学生作业速度的评价。再如,对学生参与讨论、举手发言次数的统计和公布,可激励

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五、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如:新授结束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没学好。练习后,可让学生自己说说说,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那些地方掌握的不够好等等。

而课堂上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课堂上的互评可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也可在全班进行。应为要互评,学生更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自己的思维也处于积极的状态,要发现别人发言中的闪光点,还要把属于自己的思考成果表达出去。这是巩固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的过去、正视学生现状、着眼学生的未来。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手段,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乐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块乐土。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把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多样化、人性化的课堂学习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真正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篇:灵活就业

什么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主要是指各种临时性劳务人员。不包括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和建立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非正规部门就业,即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组织管理及劳动关系运作等均达不到一般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

独立于单位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有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律师、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自营劳动者:包括自我雇佣者(自谋职业)和以个人身份从事职业活动的自由职业者等。

(2)家庭帮工:即那些帮助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指非全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一般劳动者。

活就业的有效证明材料包括:《灵活就业证明》、《劳动合同》两种

灵活就业证明填写要求

灵活就业证明填写后必须要就业单位加盖 单位行政章 或 单位人事工作相关部门的章,其它单位财务章、票据章等一律无效。必填内容如下;

1、姓名、性别

2、学历:本科或专科

3、专业:填写毕业生数据库中所列专业名称

4、学制:毕业生在我校就读时间

5、通信地址、邮编、E-mail、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填写毕业生自己的通信地址、邮编、E-mail、联系电话、家庭住址

6、就业单位、联系电话:填写所加盖公章上的单位名称及其联系电话

7、就业单位地址:用人单位的详细通信地址;

8、就业方式:在“临时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弹性工作”三项中任意钩选一项

9、就业时间:填写毕业当年7月即可

10、平均月收入:必须填写,数额无具体要求

11、“毕业生签名”处由毕业生本人签字并写明日期,12、“用人单位盖章”处由用人单位加盖行政章或单位人事工作相关部门章,并写明日期。

第五篇: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15 版)

编者按

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政课无心听„„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整体改革,摸索出“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使思政课变成一门大学生喜欢的课,乐于花时间的课,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二三四”,让学生动起来

“一二三四”教学新模式是:一个转变,即由“以教为主”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校施教、因课施教、因师施教、因生施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特点和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两个衔接,即高中与大学课程的衔接,思政课课程之间的衔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存在与高中文综知识的重合,也存在各课程之间重合的内容,鉴于此,北京物资学院思政部召开高中文综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研讨会,厘清高中与大学课程的重合点,大胆取舍。各课程之间重合内容通过教研室研讨,划清讲授界限,避免重复。

三位一体,即专题化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专题化教学,每门课程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深化教材重点、难点等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科研究最新成果,深入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教学,建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课内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体验式、访谈式、参观访问、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外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并整合学校已有社会实践基地,开拓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四个环节,即课前学生准备、课上教师精讲、课后实践中运用、期末学习成果化,做到精心设置、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准备,每位教师在授课前提供授课提纲、学习资料、讨论问题等,大学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教师精讲,每位教师每次课讲授一个专题,做到“精讲”“管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课后实践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中国化成果,分析社会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结合学校物流特色,指导学生钻研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物资流通补给,做高水平、特色性论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指导学生制作电子报,调研北京郊区居民选举、就业、社保等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撰写调研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开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研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举行道德法律小品大赛,实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期末学习成果化,把大学生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特色论文等成果进行展演、展示,择其优秀出版发行。(李邢西、郭继武、高书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

问题设置法。“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以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什么样的材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关键。作为教学起点的问题,必须具有“导学”功能。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我们借助问题“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入手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呈现出师生互动的热烈局面。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投入到学习的殿堂中来。

参与式教学。对于近代现代历史中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其实都有一定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挑选出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研究,采取让学生课前在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课堂进行PPT交流展示(记入小组组员平时学习成绩),然后,由教师做分析评论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参与到制定学习计划,发现提出问题,查找整理资料,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来。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诸如“指导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还原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家乡去寻找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人和事”“开展近现代历史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刘建宁、田湘红、崔志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阅读经典文献是精神上的享受 如何从抽象的理论还原到生动的现实?如何从生动的现实提炼出人生的智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读书,无疑是一条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内容丰富,课内教学学时又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进行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的方法加以补充强化。实践证明,以师生共同参与为舞台,以大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阅读原著教学方式效果良好。

一般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列出参考阅读书目,精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印发给学生,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重点和难点解读,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等几个方面辅导学生研读。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篇进行精读,写一篇学习原著的读书报告。教师进行读书报告写作提示及指导,并进行读书报告点评。然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让学生把自己选取精读的文章基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做成PPT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其他同学可就某个问题进行提问,大家共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讲课情况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既理解原理,又训练独立学习研究以及写作的能力,读书报告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切身的读书与学习感受。比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阅读原著与教师的引导讨论,学生们找到了当今“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我不禁窃喜:什么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世界观等,这不都是中学学过的吗?现在学这门课不就是一个小儿科吗?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渐渐发现,要学好、弄懂这门课,或者说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并非易事。”一位学生这样说。

通过原著导读的学习,学生们普遍认为,在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几位伟人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们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自己的思想和心得,让我们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文字奔放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辛辣讽刺,引经据典,论证缜密,思想深邃,反映了几位伟人对他们所研究问题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刘景燕、宋洪云、李兰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RSD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

RSD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概论课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R(Revolution)是指在教学内容上的“革命”。针对思政课内容相对枯燥,体例单一的弊端,概论课教师以“一元三线”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一元”是指就课程的“理论主线”而言,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历史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艰难探索的历程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所谓“三线”,是就课程的“内容主线”而言。其操作规约是: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中国与世界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的路径”,这三大单元之间,即彼此衔接又彼此影响,是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做到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S(Specialization)主要反映在教学过程的“专题化”运作上,根据《概论课》“亦旧亦新”“亦同亦异”“亦易亦难”的特点,采取专题化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材的一章一节,而是以宏观与微观交织,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专题讲座。

D(Diversification)是指呈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结合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特点,遵循求知与求职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如“问卷式调研法”“时代感较强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育法”等。并把各种教学方法作为方法链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学手段的群集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RSD教学模式强调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首先,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增加很多项目,如课前十分钟的信息发布环节,针对热点问题的课堂辩论,“一答到底”的知识竞赛,制作以“身边的感动于道德的缺失”为主题的电子报,对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等,这些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方式灵活多样,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让学生动了起来。(张震环、冯凡彦、高亚春、陈丽莉、樊秋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用戏剧将中国梦理想“化”为学生内在信念 随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版的发行,作为马克思主义成果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十八大精神正式进入教材。如何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成为了本课程教学需要完成的首要问题,也是如何使十八大精神从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为主旨的思想成果与实践指南,尽快转化为其内在信念与行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教研室根据新版教材,将“十八大精神”融会贯通到不同章节,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培育,如何加深对爱国与民族复兴关系的理解,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充实。

在实践教学环节,首先精选有效模式,紧贴时代教材。自2005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历经六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也是推进其成果大众化的过程。为了适应这一特殊性质,多年来,我们尝试采取多达20多种实践教学方式,组成横向和纵向的自助菜单,以期达到更大教学实效。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教研室以实现中国复兴伟大梦想、坚定中国梦理想信念为导向,结合本校艺术资源,与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大奖的团委合作,精选戏剧展演方式,构建了多方合作实践平台,以大一年级每个班为实践单位,凝练十八大精神,推出“中国梦青春梦”戏剧大赛,并将其中精品,以课程章节为线索顺序展开,从“我的大学”适应大学新生活,到“桑格花般的生命”对理想的赞美;从“爱国青年”的理性爱国,到“井警镜”对人生观的反省;从“法制进行时”强调法律观念,到“钱包、女人与树坑”和“父亲”对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塑造,这是本课程的基本结构,也是贯穿展演始终的主线,在体现情德法关系的“王子与公主”剧目中得到统一。所有这些戏剧作品在12月为纪念“12·9”运动进行展演。这样,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成果,在对其中国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缅怀中,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次推进。

实践课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并落实于行动中。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是有其科学规律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接受检验的过程。而戏剧展演的方式,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事迹总结凝练,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再现。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模拟的过程中,将复兴中国的伟大梦想内化为内在的信念。

这样,台上台下,剧内剧外,围绕着怎样理解中国梦与自己、与青春梦的关系,构建出一个育人育己多维互动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成长为民族复兴中坚力量,提供了较为扎实的人生体验与思考空间,从而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所需要具备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深刻地烙印在最广泛、也最具未来成长可能的学生脑海之中,并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成为驱动他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内在信念。(陶琳、李淑文、张怡)

下载活的课堂灵活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的课堂灵活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堂“活”得更精彩

    数学课堂“活”得更精彩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示......

    玩转课堂 让数学课“活”起来

    玩转课堂 让数学课“活”起来 武潭杨林学校 肖亮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刚刚开始学习就不想学的儿童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正规的数学教育......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灵活驾驭课堂,提高教学实效论文(5篇)

    初高中地理出现严重脱节现象,这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驾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麻溪铺九校胡海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现在是我们老师们探讨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一些教师只是口头上谈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充......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将课改进行到底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将课改进行到底。 长期以来石道教育一直处于落后局面,面对这尴尬的境地,石道教育人也曾多次进行了教改尝试,可每次都浅......

    活跃课堂环境 新活化学教学

    活跃课堂环境新活化学教学 河北平山古月中学 谢书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规律和教学艺术创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

    灵活就业证明

    灵活就业证明 兹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 ,户籍性质 ,电话号码 ,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 公司从事 岗位工作,日工资 元。 用人单位联系人姓名: 用人单位联系人电话: 用人单位地址: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