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学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文/崔冬梅
【摘 要】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文章从获得知识体验、创设体验学习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增强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进程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
初中物理属于基础性学科。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获得物理素养。因此,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才能领略物理蕴含的魅力,体会学习物理所带来的乐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体验式教学无法做到处处兼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验学习的需求。所以,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议题。
一、实施体验教学,感受物理知识本源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弄清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此外,还包括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获得应用知识的相关体验,加深对物理这门学科本质上的理解,体会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真正地学好物理,用好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将物理知识里的原理、规律等发现的过程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并在脑海里加深印象。由于注重学生的亲历性,体验式教学可以起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进。所谓亲历性,就是不通过间接手段。如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而依靠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获取,主张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引导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体验式教学要注入良好的情感体验,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对物理留下良好的最初印象,而对物理学中如公式、概念等抽象内容,则更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去体会。
二、创设体验情境,提供体验知识机会
教学中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年龄层次,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再入手教学。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创建体验学习的条件,例如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所学物理知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感悟与总结来巩固学习效果,使学生领略到和课堂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并更新固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能悟出生活中存在的的物理原理。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学生普遍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自行车为例,两个人将自行车的后轮拉起架空,另一个人在坐垫上踩动脚蹬,带动后轮,然后两个人松开手,将后轮放到地上,会发生自行车往前前进了一小段距离的现象,学生看到后会恍然大悟:原来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起到了推动自行车前进的作用,由此可见,摩擦力并不仅仅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很多时候反而能够起到推动物体运动的作用。
三、激发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获得体验
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探究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注重学生自身学习体验的课堂,就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热情。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体验式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份子,和学生一同探讨问题。例如:在教学“太阳与月球”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太阳黑子的周期性、造成影响等等相关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去记忆。可是问题是,太阳的活动还有耀斑、太阳风等,为何偏偏把太阳黑子当做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呢?教师此时不妨这样做:首先,在课件上放出太阳黑子的影像,让学生去探究“黑子不黑”的问题;随后,找到过去几十年的太阳黑子观测数据,隐藏其中十几年的数据,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研究,认真地讨论了之后,将隐藏的数据补充了出来,并观察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之后再与学生一道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合理假设,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组织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内心体验
物理学中任何一个发明与创造往往需要相互合作完成,无数的物理工作者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断地往前加砖铺路开辟出来的。如牛顿也只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借助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物理学研究是一项集体活动,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讨进行的多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也就随之不断的提高了。例如:电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多时候只能解决一些如欧姆定律这样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去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如让他们充当一回电工,对自己家新买的房子进行电路设计与安装,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的都很激烈,有的甚至特地去调查了自己家的电路情况。如此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体验式教学的体现,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助探究,增强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感受到了团结协作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识。初中生处在情感体验的重要阶段,而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郑方周
对于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天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理论上说有效指的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有专家给出课堂教学效率的量化公式: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但实际中我们很难用理论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衡量。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验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1=s/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2=s/v =200m/(5m/s)=40s
t2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心镇小学课改组 一、高效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课改再启航工程要求,其核心为“减负增效”。学生负担降下来,但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而教学质量提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或者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搞教学了。为努力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倡导学校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提高教学效益: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也不是不考试,更不是不要适度的学习负担,而是更注重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花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坚决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有效辅导、有效测试。 因此,学校课改小组探索研究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121”课堂模式。 二、高效课堂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121”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即10分钟、20分钟、10分钟,并且根据课型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率。第一阶段:10分钟自学。 在这10分钟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知的掌握程度,对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 (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正确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方法未掌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他学生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解题思路。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0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第二阶段:20分钟互动探究。即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操作上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小组。一般难度小的问题,由2人小组即同桌讨论解决;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则组织6人小组讨论解决。而4人小组是最常用的讨论方式。要将学生分成阶段性的固定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注意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二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这种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不能演变成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这种交流属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不能毫无是非观念,听任学生随意海阔天空;这种交流是平等对话,因此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 讨论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理解知识,切磋提高的好机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三是总结归纳。在讨论和交流的尾声,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概括内容,总结规律、思路、方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就是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进一步指导读书、解题实践。在实施总结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搞“演绎法”,而要坚持实行“学生归纳法”。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第三步是全班共同总结。教师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10分钟小结反馈与拓展。 当堂小结反馈与拓展指的是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反馈的要求是:(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5)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三、“121“课堂教学模式优点 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该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实施该模式,教师必须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从而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诱导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21”课堂教学模式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都紧张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因为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反馈等高效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总之,“121”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课改理念,而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适应我们启东课堂教学。因此运用本模式的根本目的,是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 课堂教学新模式 洋思模式:先练后教,当堂训练。 杜郎口模式:原生态、学习互助、自主探究。预习课,展示课,过关课。兖州“35+10”模式: 前几天我校组织100多人去参观观摩,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下午两点从我校出发,5点就到达目的地,安排好住宿吃完晚饭,就到兖州一中去学习,在他们的多媒体教室我们先看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录像,又观赏了他们杜校长有关课型模式的解读,大体对这种三步六段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三步:课前,课中,课后。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时间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35+10课堂大循环模式:循环大课堂分为两段: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采取我们在杜郎口见过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被兖州一中的师生称为学生学习的“点火预热”时期。 本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网络。最大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即是教育资源最大化,这也是教育循环大课堂的“大课堂”的所在,他们教育的大循环就是一节课分为两节课上,既----35+10---35+10----35+10----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每节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链接,无限延伸......第二天我们开始到教室听课,看到教室内的课桌是两两相对排列在一起,从形式上已经趋向杜郎口中学,这就是思想和理念转变的开始,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35+10”循环大课堂 三段六步“35+10”是在借鉴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适合高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12月14日,我和几位同仁应邀前去聆听了 关于三段六步“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并观摩了一节语文课一节地理课,对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现把自己学习所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所谓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这一个学习阶段。该校指导课堂的范畴扩的比较大,学生在校就算是一个大课堂了,上课前后中间都算是课堂,只不过每一阶段的任务和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所谓六步是指: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六个工作步骤。通过这六个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达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认知水平,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之目的。 “35+10”是他们所谓的“循环大课堂”的一个时间划分标准,他们把每节课分为两部分,前35分钟,每个学生按照教师发的学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来进行学生(也是分成既对抗又合作的小组)的展示、小组的对抗和教师的点评点拔鼓励,贯彻一个原则:学生答对了教师除了鼓励不再做重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每个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按顺序展示,展示完毕,其他小组同学就可以进行批评指正,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导演下非常活泼轻松。对于高中学生的能否展示,愿不愿意展示,我们很多人都心存疑虑,但兖州一中充分利用人人都想展示这一点,采用了对抗激励的办法很有效。这次尽管用的是新乡的学生,但仍能达到展示的目的,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善于发动学生,如他们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们给学生一个时尚的称呼(如就叫那个男孩为帅哥),由于充分把学生爱展示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课堂就活了。后10分钟,他们用来布置下一节课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教师要向学生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下去之后要有什么任务,二是在自习中要弄明白有什么问题,三是要指明用什么方法,四是对于难点要点破,让学生知道主攻的方向以避免走太大的弯路。布置完之后就下课,在下次上课之前,学生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当然这是理想情况,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习惯,这也是新模式创立的必由之路、艰辛之处),这就达到了他们所谓的大课堂之目的。这个课下的工作做的好不好,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反映,也是学生学生能力的一个反映,他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08年有5个清华,比我们全市的总和还多,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效的。 杜金山校长讲,这样的课堂有三个评价的标准:一是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融洽的课堂,教师下了课来心情是愉悦的,反之,师生关系就是紧张的。二是每一个学生是否感到自己在进步,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这样的课,那这样的课就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三是一个理性的指标,那就是一节课35分钟和10分钟的分配变化,如果35分钟在扩大,那就说明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学习的效率就高了效果就好了,如果是10分钟在扩大,那就说明有好多东西学生不明白,那就只有靠教师讲,这样就有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上去了。杜校长说,最理想的课堂当然是教师一点都不讲,完全是学生自己弄明白了,这样学生就可以用来处理更高级的学习问题了,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课本上问题的解决了。 不管如何,同样的高中学生,同样的课程标准,兖州一中毕竟给了我们一个葫芦和一个瓢,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和启发。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内容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主要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这先做、先学、不教等都是需要靠学生自身去完成。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人组合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一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二是小组合作学习。4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三是班级交流。小组成员给全班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四是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最后巩固。 生本教育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生本教育始终强调的三个词语是:快乐,素质,成绩; 教学要转变到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改变课堂; 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习者,犹如把土地还给农民; 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人; 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人;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不是纤夫; 要从师本,转变到生本; 教师不批改作业,不写教案,主要是编写前置作业; 教育的问题是学生本能学会的,教师偏偏去教; 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初中物理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探讨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中,要求在讲“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技能”、经历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而初中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思考问题时仍需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和必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式教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用于实践。在新课改搞的红红火火的今天,初中物理课程在要求与编排上更加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既与物理的学科特点相吻合,也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相吻合的,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认知问题仍以感官为主,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大量事实证明,凡是物理学的较好的学生,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活经验。因此,本人特别注重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体验式学习的原则 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注意些什么呢?由于体验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将会使学生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让学生在经历中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体验式学习应体现出以下三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全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体验式学习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3.人人参与原则 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所以,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人人都要成为活动的主体,避免一人做,数人看的现象。 那么,如何上好体验式物理课? 本人认为,上好体验式物理课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动”和参与。要充分利用周围或实验室中的器材,让学生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下面列举本人在教学中的几个小例子,与各位同行交流。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本人先按以往的教学方式作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音叉发出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就是前排的学生也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要进行分组实验,学校实验室里的音叉又不够用。于是,笔者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地立即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有撕纸使其发声的,有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的,有拍巴掌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在学习了惯性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坐车时注意体验车在起动、刹车、加速、减速时人体倾斜的方向;在学了液化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早晨,教室里的玻璃上有无水珠,水珠是在里边还是在外边?在学了摩擦起电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早晨用梳子梳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三、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既保证体验学习的时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的多样化,使每一次体验教学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性的。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原生态的学习方法,它使学生在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物理学习方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应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源泉。第三篇:121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四篇: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探讨(范文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