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新模式心得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心得体会
我校通过多次语文教师展开讨论:怎样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本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模式呢?我认为,现今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多种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切记教师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例如,愤怒,急躁等情绪。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挖掘以趣教学、以情导学的因素,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的内容,提供和谐的情境,着力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心境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从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1)通过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性的提问、富有感染力的导语等,创设情境,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根据教学活动进展的需要,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全面地投人学习。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
3、积极组织课堂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在组织活动时,一要注意参与的全体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要使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二要注意活动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中每一项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使活动真正起到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三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学生自学、同桌商议、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等形式。
在教学中做到以上三点,我想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就不再难以实现,老师们的教学烦恼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减半。
曾家小学
罗莉
2014.10
第二篇:121课堂教学新模式
121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心镇小学课改组
一、高效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课改再启航工程要求,其核心为“减负增效”。学生负担降下来,但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而教学质量提高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或者牺牲学生休息时间搞教学了。为努力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倡导学校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提高教学效益: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也不是不考试,更不是不要适度的学习负担,而是更注重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花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坚决纠正拼时间和题海战术的高耗低效行为和陈旧模式,杜绝无效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有效辅导、有效测试。
因此,学校课改小组探索研究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121”课堂模式。
二、高效课堂模式具体操作步骤:
“121”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是将一节课分成三个阶段,即10分钟、20分钟、10分钟,并且根据课型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率。第一阶段:10分钟自学。
在这10分钟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知的掌握程度,对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
(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正确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方法未掌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上黑板展示,其他学生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解题思路。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0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教学思想。
第二阶段:20分钟互动探究。即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操作上分成两种类型。
一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重点是学生自学时、订正时遇有困难和障碍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所确定的重点与难点。讨论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分成2人、4人、6人小组。一般难度小的问题,由2人小组即同桌讨论解决;难度特别大的题目,则组织6人小组讨论解决。而4人小组是最常用的讨论方式。要将学生分成阶段性的固定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注意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利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分组时注意将固定小组之外的零星的学生分配到附近的小组,使讨论时全班没有一个“局外”的学生。有的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在讨论之前,学生肚子里无话,有时也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所以讨论的操作要以学生的思维与训练为前提,要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不允许提那种学生不假思索,不用看书就能够回答的题目。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在个人认真读书,反复思考后,仍有可能一知半解的问题。对提出讨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思考时间,因为时间长了容易浪费,时间短了思考不成熟。实施讨论要做到三点:(1)要规定时间;(2)明确要求,(3)宣布检查方式。
二是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束而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时,可组织全班交流,以在全班范围内师生、生生相互碰撞,相互答辩。教师则在其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角色。这种交流是小组讨论的延续和深入,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不能演变成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这种交流属探究学习,因此教师不能毫无是非观念,听任学生随意海阔天空;这种交流是平等对话,因此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而不是把自己置身于学习之外,只充当旁观者、指挥者、裁决者。
讨论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理解知识,切磋提高的好机会。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一方面能增强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增强对议论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开辟了反馈的畅通渠道。三是总结归纳。在讨论和交流的尾声,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概括内容,总结规律、思路、方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就是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够进一步指导读书、解题实践。在实施总结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搞“演绎法”,而要坚持实行“学生归纳法”。第一步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即围绕教学目标,请学生作定时、定量、定质、定向的总结。第二步小组交流汇总,丰富、补充、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第三步是全班共同总结。教师启发点拨,并在黑板上板书,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还要请学生在专用课堂笔记中把这些规律、思路、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二次、三次学习。
在20分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参与意识。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在各小组中间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应该根据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10分钟小结反馈与拓展。
当堂小结反馈与拓展指的是通过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弥补自学、讨论交流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反馈的要求是:(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范围内,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薄弱点、模糊点。这样既能使学习内容得以巩固,学习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按照3题选1题的比例精选、精编,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性、层次性、针对性。(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性、快节奏,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5)当堂批改,既防止错误积累。又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三、“121“课堂教学模式优点
通过自学、订正、反思、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反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该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实施该模式,教师必须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从而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诱导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21”课堂教学模式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都紧张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会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因为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反馈等高效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总之,“121”课堂教学模式,是完全符合课改理念,而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性,适应我们启东课堂教学。因此运用本模式的根本目的,是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
第三篇: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教学新模式
洋思模式:先练后教,当堂训练。
杜郎口模式:原生态、学习互助、自主探究。预习课,展示课,过关课。兖州“35+10”模式:
前几天我校组织100多人去参观观摩,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下午两点从我校出发,5点就到达目的地,安排好住宿吃完晚饭,就到兖州一中去学习,在他们的多媒体教室我们先看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录像,又观赏了他们杜校长有关课型模式的解读,大体对这种三步六段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三步:课前,课中,课后。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时间
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35+10课堂大循环模式:循环大课堂分为两段:第一段35分钟,主要解决学生预习过的学案,采取我们在杜郎口见过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展示为主,老师主要是引导点拨。第二段为后10分钟,发下一课的预习学案,老师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学习,为下一节课前35分钟的展示做准备,被兖州一中的师生称为学生学习的“点火预热”时期。
本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家长,延伸到网络。最大可能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即是教育资源最大化,这也是教育循环大课堂的“大课堂”的所在,他们教育的大循环就是一节课分为两节课上,既----35+10---35+10----35+10----周而复始,循环不断......每节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链接,无限延伸......第二天我们开始到教室听课,看到教室内的课桌是两两相对排列在一起,从形式上已经趋向杜郎口中学,这就是思想和理念转变的开始,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35+10”循环大课堂
三段六步“35+10”是在借鉴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所创立的一种适合高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12月14日,我和几位同仁应邀前去聆听了 关于三段六步“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并观摩了一节语文课一节地理课,对这种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现把自己学习所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所谓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这一个学习阶段。该校指导课堂的范畴扩的比较大,学生在校就算是一个大课堂了,上课前后中间都算是课堂,只不过每一阶段的任务和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所谓六步是指: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的六个工作步骤。通过这六个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达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认知水平,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之目的。
“35+10”是他们所谓的“循环大课堂”的一个时间划分标准,他们把每节课分为两部分,前35分钟,每个学生按照教师发的学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来进行学生(也是分成既对抗又合作的小组)的展示、小组的对抗和教师的点评点拔鼓励,贯彻一个原则:学生答对了教师除了鼓励不再做重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每个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按顺序展示,展示完毕,其他小组同学就可以进行批评指正,课堂气氛在教师的导演下非常活泼轻松。对于高中学生的能否展示,愿不愿意展示,我们很多人都心存疑虑,但兖州一中充分利用人人都想展示这一点,采用了对抗激励的办法很有效。这次尽管用的是新乡的学生,但仍能达到展示的目的,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他们善于发动学生,如他们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们给学生一个时尚的称呼(如就叫那个男孩为帅哥),由于充分把学生爱展示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课堂就活了。后10分钟,他们用来布置下一节课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教师要向学生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下去之后要有什么任务,二是在自习中要弄明白有什么问题,三是要指明用什么方法,四是对于难点要点破,让学生知道主攻的方向以避免走太大的弯路。布置完之后就下课,在下次上课之前,学生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当然这是理想情况,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形成习惯,这也是新模式创立的必由之路、艰辛之处),这就达到了他们所谓的大课堂之目的。这个课下的工作做的好不好,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反映,也是学生学生能力的一个反映,他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08年有5个清华,比我们全市的总和还多,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效的。
杜金山校长讲,这样的课堂有三个评价的标准:一是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融洽的课堂,教师下了课来心情是愉悦的,反之,师生关系就是紧张的。二是每一个学生是否感到自己在进步,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这样的课,那这样的课就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三是一个理性的指标,那就是一节课35分钟和10分钟的分配变化,如果35分钟在扩大,那就说明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学习的效率就高了效果就好了,如果是10分钟在扩大,那就说明有好多东西学生不明白,那就只有靠教师讲,这样就有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上去了。杜校长说,最理想的课堂当然是教师一点都不讲,完全是学生自己弄明白了,这样学生就可以用来处理更高级的学习问题了,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课本上问题的解决了。
不管如何,同样的高中学生,同样的课程标准,兖州一中毕竟给了我们一个葫芦和一个瓢,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中有所借鉴和启发。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内容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主要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这先做、先学、不教等都是需要靠学生自身去完成。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人组合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一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二是小组合作学习。4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三是班级交流。小组成员给全班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四是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最后巩固。
生本教育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生本教育始终强调的三个词语是:快乐,素质,成绩; 教学要转变到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改变课堂;
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习者,犹如把土地还给农民; 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幸福的人; 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人; 教师是生命的牧者,不是纤夫; 要从师本,转变到生本;
教师不批改作业,不写教案,主要是编写前置作业; 教育的问题是学生本能学会的,教师偏偏去教; 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第四篇: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仁寿县虞丞乡初级中学
彭海峰
620500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教学,我已度过了几个春秋,虽然经过了一轮新课程的洗礼,在实践中,也逐渐成长、成熟起来。但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困惑不解,面对着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诸多困惑和尴尬,甚至有犹如一只迷途羔羊,越教越糊涂的感觉。但静下心来想想,新课标的颁布,又的确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师找到了新的航向,新的定位,给我们开了一剂药方,在这一剂药方中,我还是有那么几点感想和认识。
一、找准方向、找准目标,也就是对新课标认真解读,更深的理解。我认为,新课标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新的理念: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能力,万丈高楼从地起吗。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个工具,才能运用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继续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这个中介,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宏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生活的底子。
2、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标是这样给它做了一个基本界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在实际需要中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就是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质疑,发表自己有个性的看法等。我们就要想法努力的把学生的一些定式思维、狭窄思维、肤浅的思维转变为发展思维、创新思维、扩展思维,在注重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求异思维,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在生活中寻找自我,寻找语文。
4、新课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教学中的服务者。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尽量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互动来多交流、多讨论,并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更不是否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作用。反而,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就要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
二、常言到“教有法而无定法”。有了新理念,接下来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那么,新课标下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呢?历来众说纷纭,我也听了不少,看了不少的新课程教学,不由地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和学总是双边关系,就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情投入,富有个性。新课标下,老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再加上语文科的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激情,激情成就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老师要用语言感染学生,需要先感动自己,才能富有个性的展现自己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在祖国语言的学习运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2、准确解读,深入浅出。被誉为研究中国语文改革最精深的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一节课教学内容还没有落实,还稀里糊涂,还有错漏,却一个劲的研究怎么教、怎么导入、怎么拓展,即使不是缘木求鱼,也一定越研究越糊涂,越糊涂越费事”。所以我们教师要能准确的解读文本,并能深入浅出地讲析一堂好课。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就应用好它,把它讲透,真正让学生从例子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达到举一反三。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注重民主平等,合作学习。课堂就应该具备自由、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特点,教师就应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需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重视和强调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导合作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4、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标准,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洋思中学要求教师在每堂课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那就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学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同差异,要分层次、有区别的对待学生,要尽可能的挖掘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他们潜在的优势,展现他们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如教师提问和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给予不同层次上的体现,让学生学有所得,循序渐进。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还经常以学生的问题代替教学设计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乐趣,在成功中不断的发展。
5、注重引导,讲究机智。新课标虽然倡导学生是主体,但容易误导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过于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好看”的气氛,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也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是本节课的重点,还是有没有价值。甚至有时,为了追求这一过程,体现这一教学“新理念”,学生唧唧喳喳一阵,教师就草草收场,鸣锣收兵,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就是少数几个优生。所以教师应该发挥机智,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如,我在教学《春》一课的写景顺序时,就让学生到教室外参观,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去亲身写作。虽然这样的课少了一些“热闹”,解决的问题也少,好象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却让学生受益不少,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了碰撞和飞扬。
6、合理评价,合理拓展。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主要以肯定和激励为主。教师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时,方向要正确,最好要达到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巩固,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从学生方面来看:
1、兴趣浓厚,主动参与。前面我就提到了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我们语文课是不难的,比如,小故事激趣法,这些小故事一定要和文本内容、文章作者等有关,我在教学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时,就让学生先摆一个有关农村风俗的一个小故事。还有制造突发事件法,教师语言的幽默诙谐、动作的夸张滑稽或教室内异常情况的小题大做等。
2、大胆质疑,张扬个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要盲目顺从,不要轻信,要带着审视的态度去思考、辨识,并能找到疑点,大胆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努力去说服别人,包括老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3、学好基础知识,举一反三。我觉得一节课达到的最好目标就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得怎么样,如果一节课,学生学习后,连生字词都认不到,那他们怎么会读懂课文,理解语言,就更谈不上运用语言来形成技能了。同时要让学生能从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掌握分析理解本课知识点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迁移能力,去解决有关连的其他问题。
综上所述不管新课程怎么变化,每一个语文教师只要认真把握了新课标的方向,将新课程语文教学定好位,再运用这些新理念上好没堂课堂教学,相信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反思与实践中,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会开出更灿烂的改革之花。
第五篇:课堂教学新模式美术教案
课堂教学新模式美术教案湘版美术四年级(下)《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湘版四年级(下)第8课《恐龙世界》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集约影视和图片,引导
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生活的环境及年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确定目标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板书课题:这段视频表现了什么场景?(恐龙世界)让我们一同走进恐龙世界。
3.确定目标:看了这段视频你最想了解什么?师生交流,确定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环节简明直接。]
二、交流了解,分配任务
认识恐龙
1.刚才你看到的恐龙生活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生活在陆地上? 播放影像片段,师生共同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2.提问:看了神奇的恐龙世界后,你了解了什么?(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3.知识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生活环境的资料,大家一定都收集了不少吧,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互相交流)
4.说说恐龙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很多恐龙的图片与资料,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有这么多的恐龙生活环境图片,现在老师就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最想看的恐龙生活环境请出来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5.说恐龙,找特征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大家都很熟悉的恐龙,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呢?(课件出示剑龙,三角龙,甲龙,腕龙,翼龙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资料的搜集,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了解恐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实基础。]
三、方法指导,师生互动
1.探究画法:
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上板演示画画恐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课件出示)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明确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2.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大胆个性地表现恐龙,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展示评价,交流提高
1.学生将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学生自评互评,评一评谁画的恐龙更有特色更好?教师进行多维评价。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恐龙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多维的评价中获得发展。]
六、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恐龙在世界上生活了1亿多年以后突然的消失了,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们的猜测有很多种,可不论哪一种原因,都告诉我们什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在课后去思考回答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课后的问题拓展,促进学生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从中受到启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