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简史论文

时间:2019-05-12 00: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学简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学简史论文》。

第一篇:中药学简史论文

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学会怎样发展

——史晓飒(20120222020)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药学专著,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 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

《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国药学的诞生。后世对它进行注释、补充,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较早的有汉魏之际的补注本《名医别录》、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494),后有明缪希雍撰《神农本草经疏》(1625),清代张志聪撰《本草崇原》(1663)、徐大椿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邹澍撰《本经疏证》(1837),今有尚志钧著《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等。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神农本草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神农本草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神农本草经》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是中国药学诞生的标志,假如没有了《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发展将会滞后几代人。

同时《神农本草经》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越。”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 用时要适宜于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七情和合”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

《神农本草经》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多,如其提出的“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等等。均可体现出《神农本草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诞生时间将会滞后几代人。但是并不能说中国药学将不会发展。

《神农本草经》将我国东汉以前的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发展将会滞后一些,但是中国的药学还是会发展的,只是时间上相对滞后而已。因为在未出现《神农本草经》时中国的药学就已经有了一些的发展。

至于将《神农本草经》做为中国药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神农本草经》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零散的药学知识,形成了系统型的药学。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仍会发展起来,只是会相对质滞后,没有系统的整理出中国的药学而已。

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依然会向前发展,只是发展的速度没有存在《神农本草经》发展的快而已。中国的先人依然会整理出来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的著名的经典的药典,来替代《神农本草经》。

所以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首先是简单的零散的发展,不具有系统性,不能完全算是一门学科。可以预见的是必然会有一位或者一些人将那些零散的药学知识总结起来,形成系统的药学。具备了系统型的才是一门学科。所以说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学的发展只是会滞后发展一段时间。并且在这一段时间内并不是药学不发展,而是零散的不具有系统性的发展。直至出现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这样可以系统的总结零散的药学的知识。

总之,假如没有《神农本草经》中国的药学的起步会晚,没有系统的总结,中国的药学只能是零散的发展。直至出现一部类似于《神农本草经》这样一部系统性的经典著作,然后中国的药学才能够系统性的发展。

体会:通过本草史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我国药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了我国的药学渊源的历史,对我以后学习中药方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了本草史课,让我对我国灿烂的中国药学文化有了很深厚的了解,让我不禁生出自豪之情。

建议:本草史课可以增加去西区博物馆的次数,这种去博物馆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学习的兴趣。(只去了一次我感觉意犹未尽啊)

第二篇:中药学论文

中药学论文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思考

论文摘要: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但是近年来一系列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等,以及国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种种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来自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统计,1997年1月~2001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中药不良反应报告301例,涉及中药品种87种。注射剂在品种上占32.18%,在不良反应例数上却占到68.71%。在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14%。2006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叫停中药鱼腥草注射剂无疑是对长期被标榜为“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的又一次挑战。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药物本身有毒性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中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它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和独特的临床疗效,许多疑难杂病离不开它;另一方面临床又很难驾驭、使用它,稍不小心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

在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的综合分析后发现,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概括其原因大体如下。

2.1误服伪品

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中药的药材非常讲究产地、品种、采集季节及药用部位。同一种药材,若产地不同,安全性会有较大差别;同一种药材,若产地相同,采收季节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对其作用、安全性也有影响。

2.2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

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从相关报道来看,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此有较大关系。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临床医生采用大剂量处方,二是患者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2.3 药品炮制不当

药品炮制不当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上升;如果严格按照药物的炮制程序,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这样就可使患者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机会减小。

2.4选用制剂不当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多在制剂的粗制滥造上。我国目前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中相当一部分是1985年以前批准的,安全性、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待提高。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

2.5 其他原因

患者个体的差异,以及违反了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等因素也会引起中药的不良反应。3部分中药质控标准低

中药老品种、由地标升部颁标准的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新药水平,停留在20世纪50~70年代的水平上,这些药在临床应用中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4同一个产品多家生产

这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一个高危因素。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约批了六七千种中药“新药”,其中绝大部分是一个品种多家生产,比如鱼腥草注射剂被批准生产的药厂就有195家。一个制剂或者一个品种多家生产很难控制质量,很容易出问题,鱼腥草的问题和这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药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客观、规范地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中医药要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与国际水平接轨,研究中药的安全性是严峻的事实,是当前形势赋予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5解决办法

5.1加强中药的药学研究,寻找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

中成药多是复方,组成复方的每一味药中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中成药的疗效是药物多层次多靶点产生的综合作用,那么也就造成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复杂性。只有加强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搞清有效成分、无效杂质、毒性成分,才能根据发生不良反应的成分,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引起不良反应的为无效成分,可在制剂过程中除去。

5.2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随着对中药深入的研究,在搞清有效成分、阐明药理机制的同时,应注重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对一些剧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制和解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据。

5.3建立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标准不仅被应用于中药材质量的检验,还是制定成方制剂的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内容包括: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材的药效成分;专属性的鉴别方法;有害物质的检测;多指标含量测定;建立指纹图谱;建立完善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炮制方法,依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确保炮制品质量,这也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之一。

5.4 完善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监督机制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建立中药的不良反应监督机制。必须以中药ADR监测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注重对中药ADR资料的全面搜集,并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弄清药物与ADR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开创我国中药ADR研究的新局面。

5.5加强剂型、合理用药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必须选择适宜的剂型,并确定安全有效的制剂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剂型,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消除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中药的联合应用过程中,尽量收集其配伍实验资料,如果资料不全,但是临床应用确有必要的,要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如间隔用药等方案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而对于报道中明确不可以配伍应用的,要绝对避免联合应用。

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是中药能否健康、持续、高速发展下去的关键之所在。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中药必须走出安全高效的路子,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加大发展力度。这也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正确理解、充分认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既不盲目乐观、夸大中药的疗效和忽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也不盲目悲观、怀疑中药的疗效和否认中药的治疗作用,加强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与研究工作,尽快建立起科学、客观、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

第三篇:中国美术简史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国家。中国美术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原始社会,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就在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的制作中表现了出来。历史进入夏、商、周奴隶社会,随着阶级的出现,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时的美术,特别是青铜器艺术,凝聚了这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封建社会占去了较长的岁月。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从战国、秦、汉而至清代,在这2300多年的历史中,画家辈出,仅《历代画史汇传》所录,即计7500余人,加之他书所载及见于画迹者,当在万人以上。还有其他美术形式,也都光辉灿烂。

出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美术的载体局限于宫廷和学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独的艺术家,他们在田园和山林当中进行创作。这常常是一些学者和被贬的官员,他们对社会现状不满,从而逃避现实。每逢朝代更替时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明末清初,满族入侵之际。

中国艺术的影响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可以观察得到。尤其在曾经在中国统治下的地区,像朝鲜,越南这些藩属,或者有中国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日本艺术同样不能摆脱中央帝国的影响。在一些领域,日本的追随者甚至超越了他们的先师,比如在日本达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艺。16世纪以来,中国的工艺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欧洲出口,这对欧洲艺术也产生了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到8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勃兴,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相继开凿,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除民间画工外,士林画家大量涌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形神兼备,格调古逸,内容是宣传封建女性的德行修养。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一斑。隋唐时期

隋唐则“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尤以绘画、雕塑成就辉煌。就绘画而言,唐代周昉、张萱的仕女画标志着人物画的进一步完善。山水画已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隋代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中国画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的雏形。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说明花鸟画已开始兴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当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组以描绘李世民生前所骑六匹战马的浮雕像(习称“昭陵六骏”)雕工精细,形体准确,造型生动,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期。随着画院的设立,宫廷绘画呈现兴旺活跃的景象,后世文人画通常将绘画传统回溯至此时。新的绘画内容如民俗画也开始出现,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式构图,生动地描绘汴京(今开封)的繁华景象,如实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这一时期山水画最后人着墨最多的部份,五代时生活在中原的荆浩、关仝,活动于江南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法描绘不同地域的山川景象,画风各异,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李成的平远画风,范宽的崇山峻岭,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嶂高壁,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使北宋山水画呈现高度成熟的状态。到了南宋,大山堂堂的绘画风格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留白的绘画方式,李唐继承前朝,但开展出了独特的斧劈皴技巧来画山石,后来的院画家如马远、夏圭基本上追随李唐的风格,然而在画面上注重剪裁、大片留白渲染,呈现空气感,被称作是诗意山水,一变为纤巧,反映了山水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进步。五代时徐熙的汀花野竹,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的风格。到了北宋,花鸟画从对称的装饰性转变为写实生动,强调拟真,赵昌的折枝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可以看作是北宋早中期的代表。到了赵佶主政,刻意经营画院,仿效科举考试纳才,增加画院的待遇,让徽宗朝成为宋代绘画的高峰,其院体花鸟画,强调精细写实,栩栩如生。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水墨写意之先河,文同的墨竹可说是最早没骨花鸟的杰作。陶瓷方面,宋代亦到高峰。此时的单色瓷工艺到达极致,北宋末期所烧制的汝窑是迄今认为单色瓷发展的极致,色泽温润,有珠玉光泽,以枝钉满釉烧造,工艺技术高超,今日传世品稀少,不足一百件。其他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都有非常高度的发展,并有大量外销,影响周边东亚等地。南宋官窑则被认为是继承汝窑,供给宫廷使用的高级瓷器,龙泉窑与景德镇此时也有大量生产 元代 元代未逾百年,然在中国绘画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水画方面,由于蒙古朝廷轻视汉人,多所贬抑,汉人知识分子有不愿出仕异族朝廷者,多避居山林,与友朋往来,其中不乏有以书画交谊。此时的绘画脱离了宫廷气氛,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文人画多取材山水、花鸟,借以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画家标举士气,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开启重视诗、书修养的文人条件。此类画家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代表,并开启后来中国山水画主流。入仕元朝的画家也对中国绘画有重要影响。如赵宋后嗣的赵孟頫,官拜刑部尚书的高克恭,以及如朱德润、柯九思、任仁发、唐棣等。赵孟頫提倡复古,主张青绿设色和古朴的山水构图,著名的作品如《鹊华秋色图》可为代表。而由于道教艺术在元代颇为活跃,多有壁画及外销画作流传,《永乐宫壁画》是此类绘画的代表作。元代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此时的瓷器外销极为畅行,所以有研究认为青花的纹样是伊斯兰教客户的要求而出现。龙泉窑的青瓷也非常著名,外销日本与朝鲜半岛的数量甚多,亦大量外销到东南亚一带。明代

明代初期,宫廷画家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称之为“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和吴伟),虽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贬低,但是影响范围广及日本朝鲜等地,并一直透过民间画师的传承下来,今日台湾地区庙宇壁画仍是浙派的延续。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为学习对象,出现后来成为文人画传统的“吴派”(代表画家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与浙派为明代画坛的两大主要派别。由于晚明崇尚吴派而贬低浙派,致使吴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甚至国民政府迁台初的绘画教育,依然以吴派绘画为主。此外,陈淳、徐谓的大写意花鸟,创泼辣豪纵一格,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陈洪绶和崔子忠是明末有名的人物画家,号称“南陈北崔”。前者作品,形象夸张甚至变形,格调高古,对版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一画风,后世学者常称为变形主义。清代

清代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所谓四王,称其画风为“正统画派”。然而民间出现一种崭新的画风,构图大胆,别开生面,以前朝遗民八大山人及石涛最为人所知。清代中叶江南地区富裕,扬州一带出现以卖画为生计的文人画家,书画均不落俗套,奇特新颖,后来学者将其中重要的八位称之为扬州八怪。清代亦为西方绘画逐渐进入的时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时期任职于宫廷的郎士宁,然而这种西方的风潮并没有影响到民间。但中国当时唯一对外的口岸广州,出现专门替欧洲商人以油画作画的画工,此是西方绘画进入中国民间之始。晚清上海辟作通商口岸,由于地处辐辏,成为重要港口,也带动油画的需求与发展,中国画家逐渐学会透视法等西洋绘画方式,并使用进口颜料作画,影响传统绘画的风貌。清末上海取代扬州为商业中心,职业画家群也从扬州转移到上海,出现了海派风格,可谓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后一脉。民初高剑父兄弟吸收日本画的西洋式画风,开创出岭南画派。两者均代表了中西结合的新画风,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清代民间美术的兴隆值得称道。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民间美术品种在清代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发展。其制作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与此同时,南京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美术高等教育院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的中国美术又随着时代的骤变而发展。

中国美术简史论文

学院: 电 信

院姓名:专业:学号:计算机093

第四篇:中国音乐简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能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在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中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艺术课程应当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艺术教育的这种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在大学生成才的诸因素中,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是生动丰富的,不能只讲授抽象的内容,宣读简单化的“几要几不要”的训条,而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赋予美的形式,施以艺术教育,辅以德育,启迪他们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艺术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性,艺术教育还具有形象性和愉悦性,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起了激励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歌曲、活报剧、话剧、歌剧等革命文艺对推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前,生动形象的文艺活动也能给学生以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其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1998年军民团结战洪魔的动人事迹鼓舞了千百万人民,高校抓住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通过创作歌曲、表演话剧、舞蹈等辅助形式,围绕军民同心抗洪的题材,再现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使广大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深刻的感染。

(二)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文化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政治、历史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哲学使人思想深刻;文学艺术则有利于养成深刻的人文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化素质对人才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缺乏艺术素养的文化素质,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将大为减弱。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和最易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能从情感、意志、品质、作风上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三)艺术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促进智能开发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大学时光,有效地学习,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精神升华、心灵美化,还能使大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高,各种心理功能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协调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脑健全的机能和属性。艺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它更适合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智育教育如能注意到这一特点,就能取得显著效果。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构成和智力技能的提高。

(四)艺术教育还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个性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生活压力的加重,人们的心理健康正在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在高校许多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而艺术教育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艺术审美可以消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艺术审美可以渲泄情感,疏导情绪,排解压抑,使心理得到平衡。艺术教育能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能使人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艺术教育对完善人的个性品质具有明显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它在实施和推进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地位和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众高校中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①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②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③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篇:建筑简史期末论文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 筑 装 饰 简 史

班级:装D1401 姓名:夏铜飞 学号:31420040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明清建筑装饰特点及进程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性,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气氛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就是和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中国建筑的美学意蕴除了呈现在它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还有屋顶、彩画、藻井、色彩和均匀的平面布置。下面简论之。

明清时期建筑的屋顶,其基本造型在于曲线形,无论品味最高的垂脊四面坡的庑殿顶,宋时称四阿顶还是歇山顶、攒尖顶等等,莫不如此。古希腊那样的平定式极为罕见。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建筑美丽的冠冕,是其他的建筑所没有的特征。这翼角翘起在结构上是极合理极自然的布置。看似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但在美观上不知增加了多少种神韵。宗白华认为,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起一种动态的作用,而很早就趋向飞动之美了。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汉族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汉族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在建筑上画彩画不单是美学上的要求,而且党政军民学有社会礼制和保护木质构件的实际意义。早在《论语》中已经有“山节藻榈”的记载,《礼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考古上能确切证明古代汉族建筑上有彩画的是陕西咸阳三号秦宫,曾发掘出画在墙的车马壁画。《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青与白想次也,赤与黑想次也”,这可能是有关绘画的最早理论。从这些绘画的色彩关系到取材内容,都可以看出中国彩画的传统是很古老的,甚至连秦始皇陵发掘出土的灰陶兵马俑,当初也是五彩缤纷的。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是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984年,为方形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蟠龙藻井,是在八角井上设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

色彩是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木料表面涂上油漆是为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颜色分配得当,所以又收到美观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上色彩的分配是非常谨慎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丹赤为其主色,于檐下幽冷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其格调。有时庙宇的廊柱竟以黑色为主,与台基的白色相映衬,显得黑白分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效果。

明清时期建筑在平面布置上大都采用以单层房屋为主的封闭式落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院布置。房屋以间为单位,落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这种院落式的群组布局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个特点,即重要建筑都在庭院之内,越是重要的建筑,必有重重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层层展开,引起人可望不可及的企盼心理,这样,当主建筑最后展现在眼前时,可以增加人的激动和兴奋之情,加强该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代建筑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且流布范围极广,虽杂收外来影响,但却保持了独立的结构体系,且已积淀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蕴含了极强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我国明清建筑装饰风格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宫式建筑由于斗拱比列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宫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在清朝政府颁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民间则有《营造正式》、《园治》。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使区域特色开始明显,在园林艺术方面,清代的园林有较高的成就。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居民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居民则是中国居民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完整的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打动人心。明代帝陵在继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总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并非一位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夕阳,依然光华四射。现存人们可以见到的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遗物,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两代留下来的。有时是明代原建,有时经清代沿用,虽有重修或部分重建,总的规划布局仍形成与明化。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得到空前发展,这个时期建筑的类型也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科学出版社2000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中药学简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学简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线性代数发展简史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线性代数发展简史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专业班级: 成员组成: 联系方式: 2011年11月6日 摘要:代数学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关于字母运算的学科。线性代数是高等代......

    西方哲学简史论文[五篇材料]

    怀化学院课程考试改革 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论文成绩__________ 《西方哲学简史》 课程论文 题 目 浅析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及其当代中 意义 姓 名米坜明 学 号 1008404......

    中共党史简史学习心得论文

    九十年是党史,更是党的精神史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无精神不强。通过本次认真学习《中共党史》,党的九十载奋斗历 程及其培育的精神又一......

    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现代中药学进展课程论文 题 目:综述中药GAP、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整体药理的主要研究进展、热点、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姓名:陈鹏 学号:MZ11732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

    中药学

    中药学 《神农本草经》 东汉末年著者不明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我国中药学基础。载药365味,开创了“三品”分类法。所载药物确有实效。 《新修本草》唐显庆时期苏......

    中药学归纳-整理

    中药学 综合归整法虽然有些药考研不考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很好的 综合归整法是将整本《中药学》的内容根据若干共性,前后连贯地进行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从其主治、功效、用量......

    中外文化简史论文[5篇]

    中外文化简史期中论文 姓名:吴师 学号: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0909201009教21浅谈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

    医学史论文 针灸发展简史

    针灸发展简史针灸起源中国,具有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史载针灸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被应用了,先有伏羲氏“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又有“黄帝咨访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