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

时间:2019-05-12 00:5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

第一篇: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

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

体验式营销到并非是汽车行业创造的专利,早在先人卖西瓜的时候就已经运用了这个手段,只不过那时的人没发明“体验式营销”这个词而已。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先人早就知道老是自顾自说自己卖的瓜最甜的是吸引不了客户,于是乎就有人勇于尝试,切一块给客人尝尝,客户尝得不错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买了。

到了2009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始学起了古人卖起西瓜,开展了各类“体验营销活动”,各种试驾会、体验营、操控大赛:BMW的“X之旅”、长安马自达的“汽车运动会”、海马汽车的“0-400米直线加速赛”、“我是车王风神S30操控大赛”等等,显得火爆异常。

其实,要说汽车业最早的体验营销应该是汽车经销商提供的“试乘试驾”车辆服务,而现在几乎每家汽车厂家都会要求专门的试乘试驾车辆供客户试乘试驾,只不过在具体操作细节上,每家公司的服务却各有不同而已。

汽车体验营销如此风行,厂家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消费者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真正能够被顾客认可和记住的却寥寥无几。

一个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在笔者看来必须要找到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必须找到属于产品本身的独特个性;还一个是必须具有传播亮点,必须让消费者能够对这样的营销活动产生共鸣和参与冲动。

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优缺点。蜻蜓点水似的“体验”根本无法给消费者真正了解产品性能,因此体验式营销能否成功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寻找产品亮点,并通过适当的活动平台释放出来,让客户能够清晰的感受产品的亮点。

随着汽车产品竞争加剧,许多曾经被视为豪华驾控车才有“资格”举办漂移体验现在都已经是“平民享受”,奇瑞、吉利、长城、斯巴鲁、奥迪......,不分国产或合资,不管小车大车,都已开始玩起漂移:找一块空场地、摆数十个桩桶子,找一些驾控高手带着客户将体验“晕眩”的感觉。而实际上,能够真正体验汽车驾控性的却寥寥可数。因此,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能够找到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跟从大流,以为能绕几个桩就达到造车的最高境界了。

宝马X的操控性与越野性、长安马自达M2的灵活性,虽然同样都是突出操控,但不同产品的诉求基本上都不一样,安排什么项目,突出什么点都是很有讲究的事。

而另一方面,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具备传播亮点,能够让消费者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

奥迪的“驾控之旅”应该是最早被引入中国的世界性“驾控培训课程”,包括周勇在内的教练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的激情。虽然经过近7年的市场运作,奥迪驾控之旅虽然已经培训过数万个奥迪拥趸,但奥迪为此花费的费用也不在少数,缺少宣传和包装的奥迪驾控之旅一直都只能吸引参加过训练的会员们,在很小范围内散发着自己的味道。

这一点,可以学一下宝马X驾控之旅,自2006年首发的三年里,共有超过7万人报名参加活动。如果加上“线上”关注这项活动的人,整个影响就更大了。笔者参加过奥迪和宝马的“驾控之旅”,感觉很明显,奥迪的驾控之旅很深度,很专业,但缺少共乐环节;宝马更加懂得宣传和包装,而且更注重于现场宝马文化的游戏和宣传。这是两个不同的风格,如果能够相互融合,应该效果会更好。

一项单纯的试乘试驾性活动,能够影响的仅仅是参与活动的数百人,而举办一场具有规模的体验性营销活动动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平均下来单人成本都非常高,相比其他营销来说更是得不偿失。因此一场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找到适合宣传的亮点,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样,体验性营销才能得到其真正的利益最大化。长安马自达今年初在全国开展的主题为“100M知马力”的试驾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口碑。而长安马自达日前自有的品牌社区也于10月底正式上线,同时专为各地车主交流、活动搭建的“驭马族”网络社区也同步开通。厂商也设置了一些诸如“欢乐基金”之类颇具诱惑力的项目,鼓励车主自发组织“线下”活动,并在“线上”社区发布图文作业,以此提升人气。笔者一直坚持以为,好的体验营销更需要包装和宣传,应该全民娱乐。

汽车体验性营销毕竟已经不再是卖西瓜,作为汽车企业,青睐体验式营销的模式本身没问题,问题是要学会提供除了“试吃”之外更多的消费体验,这也算是对先人卖西瓜手段的一项创新。

体验式营销到并非是汽车行业创造的专利,早在先人卖西瓜的时候就已经运用了这个手段,只不过那时的人没发明“体验式营销”这个词而已。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先人早就知道老是自顾自说自己卖的瓜最甜的是吸引不了客户,于是乎就有人勇于尝试,切一块给客人尝尝,客户尝得不错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买了。

到了2009年,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始学起了古人卖起西瓜,开展了各类“体验营销活动”,各种试驾会、体验营、操控大赛:BMW的“X之旅”、长安马自达的“汽车运动会”、海马汽车的“0-400米直线加速赛”、“我是车王风神S30操控大赛”等等,显得火爆异常。

其实,要说汽车业最早的体验营销应该是汽车经销商提供的“试乘试驾”车辆服务,而现在几乎每家汽车厂家都会要求专门的试乘试驾车辆供客户试乘试驾,只不过在具体操作细节上,每家公司的服务却各有不同而已。

汽车体验营销如此风行,厂家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消费者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真正能够被顾客认可和记住的却寥寥无几。

一个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在笔者看来必须要找到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必须找到属于产品本身的独特个性;还一个是必须具有传播亮点,必须让消费者能够对这样的营销活动产生共鸣和参与冲动。

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优缺点。蜻蜓点水似的“体验”根本无法给消费者真正了解产品性能,因此体验式营销能否成功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寻找产品亮点,并通过适当的活动平台释放出来,让客户能够清晰的感受产品的亮点。

随着汽车产品竞争加剧,许多曾经被视为豪华驾控车才有“资格”举办漂移体验现在都已经是“平民享受”,奇瑞、吉利、长城、斯巴鲁、奥迪......,不分国产或合资,不管小车大车,都已开始玩起漂移:找一块空场地、摆数十个桩桶子,找一些驾控高手带着客户将体验“晕眩”的感觉。而实际上,能够真正体验汽车驾控性的却寥寥可数。因此,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能够找到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跟从大流,以为能绕几个桩就达到造车的最高境界了。

宝马X的操控性与越野性、长安马自达M2的灵活性,虽然同样都是突出操控,但不同产品的诉求基本上都不一样,安排什么项目,突出什么点都是很有讲究的事。

而另一方面,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具备传播亮点,能够让消费者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

奥迪的“驾控之旅”应该是最早被引入中国的世界性“驾控培训课程”,包括周勇在内的教练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的激情。虽然经过近7年的市场运作,奥迪驾控之旅虽然已经培训过数万个奥迪拥趸,但奥迪为此花费的费用也不在少数,缺少宣传和包装的奥迪驾控之旅一直都只能吸引参加过训练的会员们,在很小范围内散发着自己的味道。

这一点,可以学一下宝马X驾控之旅,自2006年首发的三年里,共有超过7万人报名参加活动。如果加上“线上”关注这项活动的人,整个影响就更大了。笔者参加过奥迪和宝马的“驾控之旅”,感觉很明显,奥迪的驾控之旅很深度,很专业,但缺少共乐环节;宝马更加懂得宣传和包装,而且更注重于现场宝马文化的游戏和宣传。这是两个不同的风格,如果能够相互融合,应该效果会更好。

一项单纯的试乘试驾性活动,能够影响的仅仅是参与活动的数百人,而举办一场具有规模的体验性营销活动动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平均下来单人成本都非常高,相比其他营销来说更是得不偿失。因此一场成功的体验性营销必须找到适合宣传的亮点,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样,体验性营销才能得到其真正的利益最大化。长安马自达今年初在全国开展的主题为“100M知马力”的试驾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口碑。而长安马自达日前自有的品牌社区也于10月底正式上线,同时专为各地车主交流、活动搭建的“驭马族”网络社区也同步开通。厂商也设置了一些诸如“欢乐基金”之类颇具诱惑力的项目,鼓励车主自发组织“线下”活动,并在“线上”社区发布图文作业,以此提升人气。笔者一直坚持以为,好的体验营销更需要包装和宣传,应该全民娱乐。

汽车体验性营销毕竟已经不再是卖西瓜,作为汽车企业,青睐体验式营销的模式本身没问题,问题是要学会提供除了“试吃”之外更多的消费体验,这也算是对先人卖西瓜手段的一项创新。

第二篇:什么是体验式营销

什么是体验式营销;

含义;定义;何谓;何为;什么叫 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是什么意思

从宏观上看,体验式经济的到来是因为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而产生的。对于那些刚刚满足温饱或者勉强达到小康的人们来说,“体验”只是一种奢侈。其次,从微观上看,体验式营销的兴起是由于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特色和利益已经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即“体验”。

体验式营销是要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我们一般将体验分为五种类型,但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很少进行单一体验的营销活动,一般是几种体验的结合使用,将其称之为体验杂型。进一步来说,如果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体验是涉及所有的五类体验,就会被成为全面体验。

通常,企业的营销人员为了达到体验式营销目标,需要一些工具用来创造体验,我们将这些工具称之为体验媒介。作为体验式营销执行工具的体验媒介包括:视觉与口头的识别、产品呈现、共同建立品牌、空间环境、电子媒体与网站、人员。

另外,五种体验模块在使用上有其自然的顺序: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感官”引起人们的注意;“情感”使的体验变的个性化;“思考”加强对体验的认知;“行动”唤起对体验的投入;“关联”使得体验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产生意义。

目前很多企业在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色、功能上搞得一团糟,这样不仅不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反而会带来负面的体验,导致消费者的憎恨、讨厌。

传统的营销理念,企业强调“产品”,但是合乎品质要求的产品,消费者不一定满意。现代的营销理念强调客户“服务”,然而即使有了满意的服务,顾客也不一定忠诚。

未来的营销趋势将崇尚“体验”,企业只有为客户造就“难忘体验”,才会赢得用户的忠诚,维持企业长远发展。

-------------------

【体验:换一种方式去营销】

著名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者福兰克·赖特习惯用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让人们真正体验空间中的运动。

它的陈列大厅甚至都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参观路线倾斜而下,而陈列品则沿着狭长的坡道悬挂,观众可以边走边欣赏,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当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他们在周围的连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空间不断变换体验。而美术馆展览厅部分的外形也是非常独特,很像一个倒扣的白色蜗牛,被人所津津乐道。

体验经济概念创始者、《体验经济-工作是剧院,业务是剧目》作者JamesGilmore习惯“把体验视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将会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的钥匙”。体验之所以能成为竞争的必须,是因为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为人们提供了不胜枚举的雷同体验;而另外竞争越来越积累,驱使着商家只能不断追求新的卖点;而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经济价值本身以及趋向进步的本性——从产品到商品再到服务,人们都必须不断增加投入才能赢得顾客。

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以服务为舞台,用商品做道具来吸引消费者融入其中,那么体验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就像人们已经在食物上越来越多的减少相对支出相反,对服务方面的金钱花费却好不吝惜,正如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高情感的社会”。比如人们像宗教朝圣者一样涌入星巴克,而不会考虑几十元一杯的咖啡到底“压榨了多少剩余价值”。

时尚的设计者已经能够对店铺设计中的诸多细节进行精确的控制,研究者发现,比较明亮的光线可以让顾客更频繁的接触和购买商品,一项研究报告甚至声称,购物者进入商场五分钟后的愉悦程度,将能够预测他在商场逗留的时间和消费水平。TIMEX已经习惯将滴答滴答作响的手表放在充满水的金鱼缸的底部,因为这样可以证明它不仅精准而且防水耐腐蚀;在拉斯维加斯,任何18岁以上拥有合法驾驶执照的人,只要支付十美元,就可以挑选卡迪拉克“钻石切割”最新款汽车在高速和越野赛道疯狂体验一把,通用汽车希望那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在在极速狂飙中忘记颓势和财务危机,人们有理由期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拉斯维加斯能够成为全世界卡迪拉克的中心,也许有一天,光辉岁月还会到来。”

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关心顾客在使用商品时候的感觉,工业设计师不仅仅关注产品内在细节,而且要关注产品将以怎样的外在形象带给人们更多期待和惊喜,甚至是开关闭合的声音。宝马汽车前任首席执行官潘克甚至要求管理委员会六名高管学习高级驾驶技术,以便“更好的了解和体验顾客是如何驾驶汽车”。以内宝马汽车复杂昂贵的IDRIVE系统为它望闻生畏的操作系统付出了巨大代价,带来的不仅仅是品牌名誉受损,也给虎视眈眈的奥迪以及雷克萨斯制造了更多超越机会。在英特尔公司总裁AndrewGrove眼中,冰冷而功能强大的电脑芯片并不能代表英特尔的雄心,在一次演讲中他甚至指出:“我们需要比简单地制造和销售个人电脑(即商品)史为深入的方式来窜视我们的业务,我们的业务是信息(即服务)的传递以及与生活现实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体验”。

迈克尔-R-所罗门在《消费者行为-购买、拥有和存在》中认为“消费者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往往是由一个人在购物后对商品的整体体验决定的,而随着所购买产品成为日常消费活动的一部分后,消费者就开始对这些产品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价。

除了一些特殊的产业,消费者满意度总是规则的下降。”在他看来,如果厂家能够在满意度曲线开始下降的时候不断关注顾客不满意的来源,并且加以改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传统的零售卖场,很多时候消费者对商店和产品的评价将取决他所感受的“表演类型”,比如销售人员服务态度、店面环境以及货架陈设等等。

经济学家斯坦利·莱波哥特在《追求幸福:20世纪的美国消费者》精辟认为“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街边集市采购,他们只是为了最终获得各种他们所需要的体验。”TRIFARI珠宝为顾客提供逼真的纸质样品,以便于让那些还没有下定决心的顾客在家进行试戴。Kellogg公司为了推销玉米(1588,4,0.25%)饼干,会将绘有卡通公鸡形象的按钮放在玉米饼干,当孩子按下按钮的时候,会看到这只公鸡在不停的向玉米饼干点头并发出可爱的叫声。这种巧妙的装置显然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销量暴涨。调查显示,现场互动体验是传统零售业最有力刺激消费的推销方式。

著名的“体验式营销”公司杰克茂顿公司总裁本-泰勒认为:“消费者几乎天天都被淹没在市场推销的信息海洋中,传统和标准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所以市场推广人员必须能够发掘出能够直接接触到客户的新营销路径。”尽管商品是有形的,但是服务创造的体验却是无形的,顾客内在体验能够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中与品牌形成“共识或排斥”。

在日本东京一家名叫巴黎三城的眼镜商店发现,顾客在拿到新配好的眼镜以后基本上都不会感到满意,人们既不情愿再试戴不同款式的样镜,也不愿意在耗费很长的时间重新修改眼镜款式。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花费五年时间开发Miklsumcs“眼镜裁缝”设计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和顾客协作定制体验的方式,用虚拟配戴的方式来帮助顾客找到满意的镜片。人们在电脑显示屏前可以自己修改眼镜的外观,也可以自己决定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眼镜商不仅仅节约了雇用人员开销,还让顾客在“自我娱乐化”的氛围中选购到独一无二的商品,顾客满意度和利润率都直线上升。这种“实验性质的定制体验”也成了这家商店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也可以加入体验。在美国芝加哥奥海尔机场,不仅仅每一层车库都播放与众不同的带有“标识”性的音乐,而且在车库墙上和地板上遍布当地著名体育明星的画像,让每一个在此泊车的人都记忆犹新、兴致盎然,车库经常“车满为患”,大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哈雷戴维森摩托网站上不仅仅出售昂贵的皮马甲、袖标、夹克、手表,同时还出售珠宝甚至还有用于放胡椒和盐的小瓶子,哈雷迷习惯性在周末的时候脱去正经八百的套装,穿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配件,、过另外一个神秘而放浪的生活,哈雷迷甚至会自发组织能吸引多大30万人的拉力活动,因为他们深深沉浸在自己在对抗世界的幻觉中,这种活动感觉就像一场游行或者行军!对于哈雷迷来说,这就是他们特有的庄重肃穆的宗教仪式。

-----------------------

体验营销的兴起

在全面客户体验时代,不仅需要对用户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而且还应把对使用者的全方位体验和尊重凝结在产品层面,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体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体验营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宝洁公司汰渍洗衣粉的广告突出“山野清新”的感觉:“新型山泉汰渍带给您野外的清爽幽香”。耐克的广告“JUSTDOIT”家喻户晓,潜台词是“无需思考,直接行动”。在美国戴尔公司总部,差不多每间办公室都写着一句口号:“顾客体验:把握它”。数千名员工脖子上挂着嵌有照片的工卡,上面写着戴尔公司的使命:在我们服务的市场传递最佳顾客体验。通用电器(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认为:当质量、品种、价格等与消费者的“正式关系”和竞争对手不相上下时,营销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建立企业和客户间的“非正式关系”,即以10倍于追求情人的热情,精确了解客户希望商品或服务的个性,找准顾客,精确地介入他购买和更新产品的愿望。中国IT企业联想集团在新世纪发展纲领中也鲜明提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全面客户体验”。可见,这些巨人型企业发展战略的惊人一致性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时代趋势——体验营销时代的到来。

消费者行为催生品牌体验

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益表现出个性化、情感化和直接参与等偏好。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和使用品牌时的感受,对彰显个性的产品或服务品牌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消费者在接受产品或服务时的“非从众”心理日益增强,相信自己判断和感觉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使得现代人在消费时不仅仅关注得到怎样的产品,而是更加关注在使用或消费产品时的体验感受。正因为此,眼下那些请消费者参与的、互动的服务日益受到欢迎。在休闲业,人们从过去的观光旅游正逐渐转变为体验旅游,诸如野外生存训练、挑战极限等项目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品牌统治的世界里,品牌不再仅仅表示有功能特性的产品,而是意味着为顾客提供并改善体验感觉。旨在识别产品、吸引公众的标识宣传经常是无效的,传统品牌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经营者应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运用体验营销方式把品牌与顾客关心的事件相连,令人赏心悦目,从而融入顾客的日常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运用各种交流、活动和联络方法来提供整体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是体验提供者的名称、标志、口号、活动及其他与顾客的联络触点,品牌所表达的应是顾客的感官、感情、生活方式以及与顾客之间的创造性关系,甚至可以说“品牌体验”。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品牌体验已经成为消费者感知、识别和认同品牌的第一要素。

星巴克(starbucks)运用体验营销成功地塑造了咖啡界的著名品牌,几乎没有做广告,就成为全球咖啡消费潮流的领导者,销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直接威胁到雀巢咖啡的传统经营模式。在“星巴克”咖啡馆里,为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可口的咖啡,而且致力于顾客体验的建立。世界各地每个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陈设不见得一样,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传达的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提供的是雅致的聚会场所、创新的咖啡饮用方式和过程,从而把星巴克咖啡变成了一种情感经历,将普通人变为咖啡鉴赏家。

运用体验营销塑造品牌

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和消费后的体验,是企业品牌经营成功的关键。在品牌竞争时代,消费者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品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情感、感觉等体验要素成为品牌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炼品牌特性以满足个性需求。

品牌特性代表着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消费观念,目的在于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运用体验营销能够营造一种生活和文化氛围,一个精神世界,可以帮助消费者找出潜在的心理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为引起消费者共鸣而进行的体验营销设计,既要与产品特色相适应,又要与目标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相吻合,从而使得处于感性层面的产品已不仅仅是某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而是一种“神”——精神商品。它变成一种有性格、有魅力、有风韵、有生命和象征意义的个性化品牌,满足了消费者特定的个性需求。在网上书店,贝索斯发明了“购物乐趣”的说法,承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能够享受无穷的乐趣。进入网站后,无论你有没有购买它的产品,都可以看到丰富的信息,参加拍卖会,或寄电子贺卡给朋友,提供的个人空间使消费者体验到他受到的特别服务和个性化需要的满足。

其次,通过品牌创意建立消费理解和尊重。

体验营销是品牌个性的表现手法,也是品牌在创意及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通过新颖、形象的创意思路,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执行手段来演绎品牌的风格,表达品牌的主张,建立对消费者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目的。作为西式速食的龙头麦当劳,为充分掌握时代趋势,近来在国内大玩“体验营销”,特别是在广州地铁上推出的新广告,充分将感官的体验呈现而出,使人耳目一新。麦当劳在跨入21世纪时,就力推“欢乐欢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一改过去的“欢乐美味,在麦当劳”,“百分之百顾客满意”,以及后来使用的“麦当劳都是为你”等口号,并以“完全用餐经验”重新定位,期望征服顾客的心,在不同的时段,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对口”服务,从而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让顾客觉得好玩、有情趣、被理解和被尊重。

最后,吸引顾客参与品牌互动。

体验营销的核心是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并借参与产生互动,让消费者真正成为品牌的主人,从而促使消费者接受品牌所传递的信息,并产生消费的引力,塑造品牌形象,建立品牌忠诚。体验营销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品牌塑造、品牌管理和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战略方法。风行不衰的芭比娃娃,建立了从出生日期、出生医院、姓名、父母情况等一整套个人档案,购买芭比娃娃就像是领养一个婴儿,模拟出真实的人间亲情,满足了人们“母性”的体验,深受人们喜爱。许多跨国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在运用体验营销策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哈根达斯、摩托罗拉、耐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公司运用体验营销策略,促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形成了对市场强大的穿透力。在这种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中,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体验的心理需求,也使消费者了解、感受和认同了品牌。

第三篇:浅谈汽车营销的体验式营销

浅谈汽车营销的体验式营销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益火爆,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形式下,汽车经销商必须不断寻求新的独特卖点,重新审视车主的需求。如何为车主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高价值,使企业成长在本源上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将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与价值竞争相配套的体验式营销自然呼之而出,并逐渐被营销行业所关注与接受,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

1体验式营销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

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2体验式营销的产生

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时代之来临。正如伯德?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

体验营销是伴随着体验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新的营销方式。它彻底突破了传统的“理性消费者”的假设,改变了传统的“产生购买需求———寻找汽车介绍信息———理性评判信息———择优选择购买”的“理性行为”营销模式。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3我国汽车体验式营销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从奢侈品转向普通老百姓家中,但是销售服务的同质化趋势也逐渐抹杀了给人们带来的个性化、独特性的感受和体验。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希望寻找那些能够给其生活带来难忘、深刻体验乐趣的产品和消费方式。给他们创造更多体验的乐趣,给他们提供更多新颖的消费享受,给他们设立更多奇特的消费经历,给他们留下更多深刻铭心的消费记忆。

从2004年汽车体验式营销就逐渐开始在国内升温,之后,以巡展、试乘试驾、赛车、节油操控性能大赛、自驾游等为载体的汽车体验营销,迅速风靡中国车坛,活动名称越来越“炫”,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组织方不仅有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更有一些车主自发组织的车友俱乐部也开始参与其中。在“线下”各式体验营销盛行的同时,很多门户网站也开始在网上开设汽车品牌论坛,虽然人气各有不同,但购车用车咨询、体会交流、活动发布、团购征集、质量和服务投诉等主要功能基本相似。体验营销已成为汽车行业当下最in的营销模式之一,汽车体验营销代表了未来汽车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四种经济形态可能同时并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体验式经济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大。

汽车体验营销为汽车经销模式带来变革,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在购买前提前体验感受产品,从而增加购买的意欲,有助于提升汽车的销量。体验营销的兴起,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的问题,更宣告了一个新的汽车营销模式到来,是新营销时代的先声。

为让消费者以最直观的方式,最深刻地体验到汽车产品本身的魅力,有助于消费者理性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汽车体验式市场营销论文“ target=”_blank">营销往往应注意以下问题:

3.1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注重整体营销的协调性

体验式营销的兴起是由于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特色和利益已经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即“体验”。如果企业在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色、功能上搞的一团糟,这样不仅不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反而会带来负面的体验,导致消费者的憎恨、讨厌。

体验营销一旦实施,它就必须更清楚地掌握消费者的所有消费行为,更加关注好消费者在购物的前、中、后的全部体验,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是鲜活、多样化、而且是可以看得到、伸手可及和超越他们的预先设想的,这样的体验才是真正的体验营销。而且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来说,在关注体验式营销的同时,一定也要重视传统的特色与利益营销。

3.2适当确定体验主题,注重消费者心理需求分析

体验式营销要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主题,或者其至少应设有一“主题道具”(例如一些新车品鉴会、节油赛、或以主题为设计为导向的一场活动等)。并且这些“体验”和“主题”并非随意出现,而体验式营销人员所精心设计出来的。

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心理方面的需求就会成为其购买行为、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这时人们更关注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为此企业营销就应该重视顾客心理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挖掘出有价值的营销机会。而汽车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商品,不同档次和品牌的车可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属于自己的概念。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应该重视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以发掘出有价值的营销机会。

3.3注重汽车产品激发消费者心理属性的开发在目前汽车消费个性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诱导和操纵,而是对汽车产品的设计提出很多自我要求。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厂商的诱导、拉动,发展到对汽车产品外观要求个性化,再发展到不再只满足于汽车产品外观的个性化,而是对汽车产品功能提出个性化要求这样一个层面上来。消费者越来越希望和企业一起,按照消费者新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开发出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生活共感型”产品,开拓反应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生活共创型”市场。因此,在汽车整体概念中所包含的心理属性因素就越来越重要,这种心理属性因素将越来越多地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十分重视汽车产品的品位、形象、个性、情调、感性等等方面的塑造,营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要相一致的心理属性,帮助顾客形成或者完成某种感兴趣的体验。

3.4体验营销的安全问题

关于汽车试驾中出现的车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出现撞死人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汽车体验营销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于是,汽车商家或者主办方为了安全,参加体验的消费者必须在体验前签署安全协议,把责任方推给消费者或者第三方。其实,更重要是安全的意识,做到每个环节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参加试驾的消费者都需要技术过硬,至少不应该是马路杀手的角色。

4结语

尽管中国汽车业的体验营销还处在初级阶段,不管是车展、经销商的赏车会,还是媒体和消费者工厂参观,这些活动都是汽车体验营销的初级阶段,因为很多消费者,甚至汽车媒体都不怎么懂车,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唯一的感受就是让眼球接收一下本该接收的“新鲜事物”,甚至消费者或者媒体还可能被汽车商家的各种体验活动的假象所迷惑,中国汽车界真正的体验营销还需要时日。目前,各种各样的汽车试驾会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希望通过试驾让买车人了解车的性能,为达成购买做准备。目前总体来看,中国汽车行业的体验营销目前还处于探索期,相对成本也比较高制约汽车厂家的投入,专业水准的营销人员极度缺乏都说明体验式营销在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成熟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

第四篇:体验式营销:卖产品还是卖体验

体验式营销:卖产品还是卖体验

编者按:200

1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来到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这位曾经预测了“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4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预言正在变成事实,体验式营销正在成为着众多商家角逐商场的法宝。在本期的企业文化沙龙中,我们请到了高度品牌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周涛为我们详细解读体验式营销的一些概念。

主持人:中国文化报记者 郭素娥

特邀嘉宾:高度品牌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 周 涛

主持人:周总您好,最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体验式营销,这种营销方式正在成为商家们角逐商场的法宝。但是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体验式营销?有人认为,体验式营销就是简单的感受产品和服务,这种观点对吗?

周总:从定义上来说,体验营销就是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刚刚抵达威尼斯的夫妇来到圣马可广场的一家咖啡店。在这里,两人一边在威尼斯早晨清新的空气中饮着蒸汽加压的咖啡,一边沉浸在古城最为壮观的景色和喧闹中。当他们结账时,发现咖啡15美元一杯,而在一般小餐馆、街头咖啡店喝咖啡只需要0.5美元,可这对夫妻却愉快地认为这杯咖啡绝对值15美元,因为在一般小餐馆根本体验不到什么是威尼斯。

除了咖啡和服务,这家咖啡店还提供了一种最终体验,或者说享受,把威尼斯的早晨同咖啡一起卖给了顾客,这种情感的力量,给顾客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亲历亲为,感受氛围,体验理念就是体验营销的真谛。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现在,人们对价格已经变得不再敏感了,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效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说,体验营销远不止是简单的感受产品和服务,而是给消费者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用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柯特勒的话来说,就是以商品为素材,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抓住消费者注意力,为他们制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并为产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与空间。

主持人:很多人都知道,星巴克的服务是典型的体验式营销,它从这种体验式营销中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什么?也就是,体验式营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周总:星巴克营销的是美式文化体验,它将美式文化分解成视听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咖啡的香味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流如梭的街头,轻轻地饮上一口香浓的咖啡,体验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的闲情逸致,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可以说,星巴克不仅营销了咖啡,还营销了环境、气氛、音乐、感受和体验。

星巴克咖啡在全球的迅速扩张,可以说是体验营销造就的品牌传奇。有人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它开创了一个在消费者需求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也正是通过这种顾客的体验,星巴克向目标消费群传递着其核心的文化价值诉求。星巴克利用体验营销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品牌文化延伸到了全世界,由此体验营销的力量可见一斑。

要说体验营销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认为首先带来的是顾客。体验营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体贴入微地发现他们的想法,赢得一种共鸣或者感念。比如2003年麦当劳在广州地铁上的站牌广告,有一则站牌广告“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麦当劳仿佛知道人们挤车时的体验和心情;有一站是“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画面上是亮澄澄的麦辣鸡翅,把人饥饿的感觉都勾起来了;“站站都想吃”,每一个“站台”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的产品,走到哪里,就说哪的话,在妙趣横生中一路诱惑下来,下车后不去吃它吃什么?

更重要的是,体验营销能带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将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产品转移到消费过程中,在所提供的难忘体验中确立自己的独占领域,为企业树立核心竞争力。星巴克的成功已然说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战中最有力的秘密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谁能牢牢地把握,谁就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运用体验式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周总:在体验营销时代,好的营销应该是在每个点上都可以让消费者形成难忘的体验;体验营销的重点应该是,发现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的接触所有点,研究这些点并加以包装,通过每个点的体验建立起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不同印象。

在体验式营销中首先要注意,体验的传播要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品牌的主题是体验传播的基础,人性化的品牌主题决定了我们的传播诉求(广告等企业传播行为)要人性化、情感化,以人性的、创制独特的传播诉求,通过使用情感刺激,影响消费者的感情和情绪,以此来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或积淀美好记忆。每个传播诉求都必须支持主题或与主题相一致。

其次,体验传播要持久化、长期化。品牌需要累积。即品牌体验概念传播的累积、美誉度的累积以及忠诚度的累积。历史上成功的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并经过持久足量的传播。没有独特的声音,就没有先天培养的基础;没有持久足量的传播,既不足以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明确而深刻的品牌痕迹,形成清晰的认知,也无法及时更新提升品牌的时代内涵。世界上本没有天生的品牌,说得早、说得多、说得好、做得好的最后也就成了品牌。

再次,进行品牌体验式的促销。品牌体验主题的创设,只是设置了一个命题,我们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在不同地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形式的体验促销,演绎、传播品牌独特的体验诱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验,实施品牌的体验营销。充实丰富品牌内涵,活跃品牌。

主持人:我国的企业体验式营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比较有代表的现象出现?它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周总:体验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1999年约瑟夫和詹姆斯合著的《体验经济》中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体验经济从此走红。在这个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几乎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上。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在服务业里体验营销手段被使用,很多广告也朝着发现消费者的体验乐趣中寻找创意点。代表性的活动有:2003年伊利推出“四个圈,吃了就知道”,“真巧,好吃的不得了”(到底有多好吃,只有吃了才知道)等,都取得了上市的成功,给消费者留下了新奇的印象。随后,农夫果园的“三种果味在里面,喝前摇一摇”一夜间家喻户晓,穿沙滩裤的父子俩摇晃身体的轻松快乐的体验,诙谐幽默,令观众也乐在其中。“喝前有少许沉淀,不影响饮用”的古板说辞被换成“喝前摇一摇”的生动体验。雕牌洗洁精“会唱歌的盘子”的快乐体验,也让人产生联想,仿佛洗碗的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这种新奇的体验,帮助雕牌洗洁精在日化市场中建立差异化。

这些产品的成功与它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传播使消费者产生了好奇和新的体验,好奇本身就是一种销售力。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国内做服务营销的行业:酒店、餐饮、娱乐等,很多连部门的基础工作都做不好,就是说连起码的服务都做不到,更不用说把这种服务变成一种体验式营销。做服务和做体验营销这两者之间差别太大了,前者只是为配合硬件而做的必须的工作,而后者却把这种必须的工作上升到竞争力的高度。就是说,这种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区别于同行的武器,这种武器已经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国内目前的情况就是,有些做得够好的公司开始导入体验营销思维,从整个系统上保证一种难忘的体验成为企业独特的地方;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基础产品和服务阶段,连服务上升为营销工具都谈不上,更不用谈体验营销。

主持人:周总,您认为我国的企业在体验式营销中应该如何把握?应该怎么样去运作?

周总:国内企业的体验式营销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体验营销就是让消费者去感受好的产品和服务,于是千方百计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却最终走向同质化。

其实经营者的思维不应该局限于产品的调整和定价策略,给消费者生动、丰富、个性化的体验,利用多种媒体的吸引,传达一些超过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东西,正是体验营销的高明之处。例如,牛排馆不去强调牛排的美味,而是把这种美味形象化,突现“煎牛排时所发出的咝咝声”,从而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快感”或“体验”。

体验营销的运作首先要以体验为基础,去开发新产品、新活动。然后,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触动他们内在的情感和情绪。除此之外,还要以创造性体验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上市是体验营销的一个经典个案。“动感地带”在营销推广中十分注重用户对业务的体验,上市期在全国建立了多家“动感地带”的品牌店、体验店。除了从业务组合、广告上强调“动感地带”的品牌个性,中国移动通过“街舞挑战赛”“周杰伦演唱会”“结盟麦当劳”等一系列与通信业务无关的活动使这一品牌深入人心,引发了年轻人的高度共鸣,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消费热情。这些行动体验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巨大的号召力。

总之,让顾客得到难忘的体验是促进销售的硬道理。

第五篇:车展是汽车厂商营销的最佳手段

因特网 车展是汽车厂商营销的最佳手段

--中国汽车购买者在做购车决策时通常会通过何种途径寻求高效且可靠的信息?根据最新的 KPMG-TNS 联合调查报告,家人和朋友的建议是他们的首选。计划买车的人还会狂热地搜索网络,逛逛车展,然后再做决定。与此相反,传统的营销渠道,如汽车杂志、报纸或电视/广播的广告、户外广告或者体育赛事赞助等却对于中国的未来车主都影响有限。除了这些,世界领先的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TNS 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说服中国人用他们的辛苦钱购买自己代理的产品这一方面,中国的汽车经销商要学习的还很多。这项调研是 TNS 联合 KPMG 在中国进行的,旨在探究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的认知情况和购买动机。

TNS 中国汽车研究总监包亦农(Klaus Paur)说:“我们的调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国内外汽车厂商的营销投入是否物有所值。如果说他们在因特网上高度曝光,通过聊天室、博客、新闻稿和交易评论向市场源源不断地传递大量的在线消息,那么他们就做对了。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如果厂商经常参与国内外的大小车展,他们的营销投入也会带来积极的回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中国已然超越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这对于全球的汽车厂商来说,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巨大销售机会。所以制造商及其营销团队应该注意到这些关于汽车品牌认知和购买动机的研究发现。”

——关于“中国购车者心目中各种信息来源的价值”图表

当被问及购买汽车时最可信、最有效的信息来源是什么时,家人和朋友高居榜首,有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这是最可信的信息来源。TNS 调查同时发现,30%以上的购车者将因特网列为购买前获得高质量信息的渠道,近25%的人认为,因特网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车展也是购车者评估汽车品牌和型号的一个有效渠道,在可信性和信息质量方面得到近30%的认同。

体育赛事赞助、户外广告、广播或电视广告以及经销商的促销活动等营销渠道得分低至5%。在 TNS 的调查中,经销商的表现不尽人意,只有不到15%的购车者认为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在购车时可以提供可靠的或者有用的信息。

如果说制造商不知道该如何在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影响家庭和朋友的圈子,他们至少可以求助于因特网。中国的汽车购买者在获取购买信息时明显依赖因特网提供的信息,超过40%的人认为,网络信息对决策”极其重要”或者”非常重要”。对中国的消费者而言,因特网正在使汽车购买过程越来越透明,这与更为发达和成熟的汽车市场情况类似。在购买前,中国消费者大量使用因特网来获取信息,频繁浏览汽车网站,阅读品牌方面的消息,比较价格或者加入网络讨论。

在中国购车者选择特定经销商购买汽车的具体原因方面,朋友和熟人的推荐再次领先。超过25%的车主表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仅有不到6%的购车者感觉他们在经销商那里得到了不错的建议。

包亦农(Klaus Paur)先生补充说:“这说明中国的汽车经销商迫切需要改善服务质量。在购买者严重依赖家人和朋友建议的市场上,每一次销售经历都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好的口碑会帮助带来新的客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市场,昔日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如今的买方市场。现在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车型可以选择,经销商在售车时的良好表现会帮助自己拿到定单。然而目前中国的购车者对本国的汽车经销商并无什么信任可言。”

本次 KPMG 和 TNS 的联合调查同时揭示了其它四项主要发现:

中国消费者购车时非常谨慎

TNS 研究指出,中国消费者严重缺乏汽车相关经验,多数受访者是首次购车。中国的购车者在购买之前平均考虑三个品牌,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很可能会到每个品牌的经销商那里考察比较。例如,在中高端汽车市场,消费者(包括1,041个样本中的422个受访者)在购买前会平均考虑2.9个品牌,走访2.7个经销商。这比成熟市场消费者的工作量要大得多,成熟市场如欧美,消费者购买前平均考虑两个以下的品牌选择。

汽车贷款尚在襁褓

TNS 研究发现,尽管25%的购车者在购买过程中都有融资能力,但很少有人真正利用这种资源。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并不认为汽车贷款很重要,对客户维系也还没有什么影响。

国产汽车品牌的忠诚度低于海外品牌

在品牌忠诚度方面,研究发现,国产汽车所有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要低于海外品牌的车主。约47%的非国产汽车所有者对他们购买的品牌非常忠诚,而国产车方面只有24%的车主有此倾向。

国产汽车经销商最有可能遭受客户流失之痛

本土品牌的经销商与海外品牌相比更可能失去客户。这是因为国产品牌在购买者对经销商的满意度、二次购买和向他人推荐的可能性方面都表现欠佳。然而,外资品牌不应该就此沾沾自喜,因为多数海外品牌汽车的所有者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经销商不够忠诚,只是程度没有国产品牌那么严重罢了。

关于 KPMG-TNS 联合研究

以上研究发现均引自于2007年4月发表的 KPMG-TNS 联合研究。

此研究旨在确认消费者对不同汽车品牌的看法,以及他们在汽车经销店的购买经历。研究同时关注消费者是如何进行首次购买和后续购买决策的,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到未来的购买。

共有1,041位受访者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他们都曾于近期购车,并拥有自己的汽车不到12个月。样本量根据对于以下三类汽车的拥有情况平均分配:

小型汽车:购买价格低于13万人民币

中高端汽车:购买价格在13万到25万人民币之间

豪华汽车:购买价格在25万人民币之上

本次研究样本在中国前12位畅销品牌间平均分配,覆盖所有汽车类别,只要该品牌在被调查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调查涵盖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合资品牌,以及中国的本土品牌。受访者同时包括首次购车的车主和已经有过购车经验的车主。

本次研究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展开。

关于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2006年新车销售总额(包括卡车和大巴)达720万,上涨了25%。新的乘用车销售量也达到440万台(包括 MPV 和 SUV),比2005年上涨了34%。乘用车销售额在2007年第一季度达到120万,同比增长20%。

现在,中国大约有50家汽车生产商(OEM),汽车产业相对散乱:国内最大的两家厂商占据了乘用车市场大约20%的份额。同时,海外品牌目前统领市场,占全国近75%的销售份额。然而,本土制造商也在迅速加快步伐,扩展他们中低端产品的生产线。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 OEM 利润最高的市场。部分原因在于,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汽车售价相对偏高,尤其是高端车型。然而,过去两年里汽车市场份额的急剧竞争导致了汽车售价的下滑。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公布的数据,2006年汽车行业利润持续上扬,综合利润达100亿美元,上涨幅度46%,为三年来首见。而包括汽车、发动机、零件和摩托车等在内的行业利润却在2004年和2005年的跌幅却分别是5.2%和24.3%。2006年的上涨是由强于预期的汽车销售和创纪录的多款新车上市联合驱动所致。

下载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卖西瓜”手段的衍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