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女生讲座后有感
听女生讲座后有感
ヽ守一份依賴ら
听完张老师的女生讲座后,让我感触较深。爱情是美好的,但同样也是自私的,很多人都没有正确认识爱情,因而对它产生了歧义。
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很辛苦的,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但在学校里也存在谈恋爱的学生。那些老师就曾告诉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等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到时候想怎样谈就怎样谈,再也没有人会约束了。所以,大学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就成了天堂,一个充满了美好.享受的地方。大学里的恋爱不再有老师的约束和校规的管制。它成了公开的一处风景。很多学生在刚进大学不久之后就会步入爱河里,享受其中的甜蜜,不可自拔。每件事都有双面性,正确认识到爱情的学生,他们会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在生活中也相互依靠,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即使在分手后也能很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的恢复过来。而没有正确认识到爱情的学生,一坠入爱河后便以爱情为主,而忘记自己来学校的初衷了。为了和自己喜欢的的人一起,逃课是常有的事情,一旦和喜欢的人分手后就会出现精神状况,严重点就会精神扭曲.自杀等等,轻一点就会自暴自弃,产生报复的心态,这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爱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可能重来,我们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切不可为了所谓的爱情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让关心我们的和我们关心的人担心。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失恋。雨过天晴后就会发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爱情并不是唯一的,没有了爱情,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珍惜的。生活里并不因为缺少了谁而变样,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地球依旧在转,春夏秋冬依旧在轮回。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不同,道路也就不同。但相同的就是我们的道路都会充满挫折与失败。爱情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处风景,景色是不变的,但看风景的心情是能变的。不管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我们成长的经历,一个值得我们回想的美好记忆。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里,虽然仍有黑暗的存在,但总体而言又是光明的,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在这里,我们都应该充满希望,对事情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即使是失败了,也可以爬起来继续。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要正确的认识失败,从中分析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不管是对我们友好的还是给予我们伤害的人,我们都应该抱着感激的心态去看待,因为是他们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该怎样的为人处世以及如何的人际交往。
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己应该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能够正确的面对成功与失败,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也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学会放手,就是成全他人,也是成全了自己。多年以后,或许自己还记得曾经青涩的初恋,记得当初的那份悸动,记得曾经让你为之一动的笑容。
让一切成为回忆,成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曾经。
第二篇:听讲座有感
热爱与激情
——我从郭育三老师身上看到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我听了郭育三老师两个晚上的课后,最大的感触。
无可置否,郭育三老师是一个无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他两晚的课堂中,都提及到了九江蹋桥事件。他强烈地对佛山台在蹋桥事件中的无作为表达了不满。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对事件是真实的遗憾。一件本不关他责任的事,何以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我想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才是他如此在意事件的根源。
媒体无作为不同于报道错误,一条新闻报道错误了或许会让当事人记一辈子,但那是源于对教训的铭记;如果一次无作为也会让相关人员刻骨铭心的话,那么当事者就必须是一个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了。新闻有何用?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宣传真理、反映事实的时候。佛山台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无所作为,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无比热爱着新闻事业的郭育三所不能够原谅的。
听了两晚的课,郭育三老师的新闻业务能力固然让我佩服,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新闻的热爱更让我感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热爱新闻才涉足这个职业,但从郭老师的身上我确确实实是看到了差距。我当初选择新闻是因为新闻工作好玩、有挑战性,但当工作不再新鲜、当挑战不再是那么困难,我却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认识上的局限。郭育三老师引发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
郭育三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很享受新闻带给他的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报道都让他感到满足;拍一个简单的镜头,在他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条新闻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犹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他都会探究背后的新闻看点------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他对新闻事业永不衰退的激情。
激情也源于热爱,但热爱未必就会产生激情。对同一项事物,有人会因热爱而痛心失望,但也有人会因热爱面激情澎湃。郭育三属于后者。
我想这也是郭育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时的激情不难,但难就难在长久的激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题材的新闻,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条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新闻环境,都应该保持一份激情,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其中的快乐。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天天出新、新闻工作者才能日日保持冲劲。
我入行两年多,最怕的就是热爱不再、激情缺失。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两有东西。他不是大师,但他是学习的榜样。厌倦一样事物,会产生冷淡;热爱一样东西,会产生激情。我想当厌倦时就应该重新培养热爱;冷淡了就应重新树立激情。唯有如此,做新闻、做任何事都不至于虎头蛇尾。
做一项工作,先有热爱,再有激情,然后才会有好的成绩——我想这即使不是真理,也应该是一条值得去总结的经验吧。
第三篇:听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听了吴教授的讲座《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深深的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又好吃,又有营养”是用来形容食品的,但吴教授却用它来形容数学,用它来形容教书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比喻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细细想来,这种比喻是那么地贴切。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谓是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然而这些营养却并不想孩子们所品尝的美食那样可口,甚至是难以下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这些极富营养的知识,烹调成好吃的,近似美食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的问题。吴教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课堂,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属于孩子自身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好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走教案”!要读懂学生,要放下架子。课堂要“真实”、“朴实”、“互动”。如果教师能真正融入课堂,就是对课程有感觉的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孩子们“好吃的”数学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为题的开始,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吴教授还提醒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童真的话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输出准确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对接,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孩子,实现孩子语言想精确语言的转换。听着吴教授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的课堂上就缺少倾听,当孩子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我总是很武断地打断他们,力求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学中,我也缺少耐性,总是不愿多话些时间去等待孩子“成熟”,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计算孩子们所需的时间,总认为再多的等等待等同于“浪费时间”。至于教师的对接 我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总是让孩子生硬地接受精准语言,而忽略了童年时代的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才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妥,种种行为表明:我的教学行为正在一点点吞没这孩子们的同去,我的童心也早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翼而飞了,我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时光一点点给抹杀了。
吴教授的讲座从一个侧面唤醒了我,唤回了我那颗消失已久的童心。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一定会改变现状,力求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把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学习也是童年快乐的幸福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8日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怎样做一名数学教师的讲座,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
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
吴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她与所教过学生的深厚感情。有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多年还深深记得这句话的学生;有冒着严寒,捧着多年储蓄的零用钱只求能请吴老师吃一顿饭的小学生;有因一句话而影响到一生的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高尚的人格。由此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听了她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笑声过后有思考,交流过后有体验”!真正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点自由体验和快乐感受,之后有所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对学生说的:笑声过后有思考!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第四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戴芸
4月的最后一天,我有幸和园长聆听市妇联组织的两场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和《乐享健康 有机生活》的讲座,两场讲座主讲老师都演讲的非常精彩,话语幽默、事例生动,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徐学通副教授作了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的讲座,在不到两小时的讲座中,他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列举身边鲜活的事例为特点,为大家梳理了“两会”概况及其背景,紧密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和农民工等社会实际和热点时事,引用大量典型事例,总结了今年“两会”的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关注民生;会议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徐教授着重就2014年政府主要工作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2014年我国政府将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从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内需、保障农业农村、促进城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下午的讲座由浙江大学高级健康管理胡删老师主讲,她首先从世界食品安全问题入手,结合有机与我们人体的关系、有机与环境的关系,用大量的案例、详实的调查数据,阐明了推广有机生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她从专业的角度纠正了大部分人对有机食品理解的误区,“有机要求空气、土壤、水源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在整个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像农药、化肥、生长激素都是不能用的”等。胡删还结合现实生活,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有机生活主张,崇尚“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
胡老师认为“什么样的食物决定了致癌细胞的去向“,她通过分析比较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列举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以西瓜、鸡、猪等食品的催熟过程为例,使大家直观地认识到长期食用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农药的食品对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罹患肿瘤疾病的人数激增,新生
第五篇:听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通过这次的专家讲座培训,我感受的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刚步入教育事业的大家庭,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逐步的完善自我。
感悟一:读书能育己、育人
孔子曾经感叹过儒冠误身,说是自己做事不成的原因是读书太多了。而汪洙在《神童诗》中反驳到: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我理解的是:别说读书耽误人,读书不会对人有负面的影响。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自身狭隘的范围走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讲起课来才会字字珠玑、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我们身为教师都不能认真地读书,渊博的知识从哪来?开阔的视野从哪来?又如何能够教书育人?
感悟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就像《老子》中所说的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如何教学生去学。教学应该如陶行知先生主张的那样,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好奇的特点,让学生能跳出文本,在生活中学习与提升,在观察和探究中学习,从而,在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获取新的知识,对学习有更多的领悟与体会。
感悟三:让学生在玩中学
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最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但讲授教学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授教学会,就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设计一个好玩的游戏或是情境会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被吸引以后,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这样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游戏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从老师教我知识,转变成自己自主的学习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