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感受

时间:2019-05-12 00: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育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育感受》。

第一篇:中学教育感受

回归经典 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 2010-8-4 15:32:00 | By: rzjgc ]

0

推荐

近两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读书问题多次发出号召,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倡导在全国应该大兴读书之风,广大党员和干部要身先示范、带头做好学习的表率。要真正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下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对此,笔者以为,对于广大党员和干部而言,理应回归马恩的经典著作,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质疑,无论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还是在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都充斥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失败论”、“狭隘真理论”、“宗教论”等话语。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低落和声誉的下降是一个无需争论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如果我们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仅凭主观的好恶看问题的话,则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永恒的魅力,正是凭藉着这种永恒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范的影响。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说话”,“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的确马克思哲学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仍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在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之上,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抺杀的思想旗帜。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永恒魅力之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在揭露批判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阐述自己的实践观点时,马克思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的全部认识的基础,而且首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在《提纲》中通过对费尔巴哈消极的反映论的批判,阐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认为,不仅人的认识基于实践,全部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在《提纲》中,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提纲》中关于实践的观点在其随后和恩格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到形态》中得到了进一步系统的阐述与贯彻。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对实践的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仅仅只是行动的指南,强调理论不仅要能说明世界更要能用以改造世界。这样,就使得其哲学具有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为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留下了空间,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完善创新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故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二、永恒魅力之二:与其它哲学相比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今天资本全球化已经进入垄断时代,但其制度性缺陷不仅在国内,更在国际范围内大量存在。治疗顽疾,需要介入一种坚实的批判性话语,而具有深刻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无疑成为首选。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臆测。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第四,“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批判的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是其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的自觉追求。然而,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块日益世俗化的土地上,批判的话语却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苍白无力,马克思的一些不肖子孙把他的彻底批判理论的光芒销蚀殆尽,甚至变成了一块教条主义的石化硬売,这与马克思的彻底批判精神相去甚远。笔者以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作为一位接受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中共党员,我们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应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都是我们巨大的思想财富,它的魅力也必将是永恒的!

三、永恒魅力之三: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对原著的研读,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从其著作中折射出来的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关于这一点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可以找到根据,在宣言中马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哲学关注的中心,就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抱有强烈的同情,对造成他们生存状况恶化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由此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断进行讨伐和批判。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钱或屈从于政治的特权。人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在我们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在笔者看来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四、永恒魅力之四:辨证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原著的学习让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魅力之处应在于它:辨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他对问题的分析让你感觉到他对切入点的把握总是那么的准确和全面、总是那么的深刻、批判总是那么的入木三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无疑与其所使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分不开的。马克思的科学分析方法主要有矛盾分析法、抽象具体法、逻辑与历史统一法等,这是马克思哲学中极为宝贵的理论财富。这无疑应成为我们学习原著应该重点汲取的营养,因为这些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必将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二:其一,提出或回答任何问题(包括对于原著的理解),都必须将其置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中(不仅仅是语境),从社会的具体矛盾冲突中考量各种思想理论的冲突;其二,对于各种思想材料和资源进行加工取舍的根本依据,不是来自思想自身,而是来自实践的要求,实践按照能够创造现实、转化现实这一根本要求,对于各种思潮、学说、主义等进行无情的筛选,并确立其历史地位。这就是说,再重要的文本,实际上也还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摹本”,而不是“原本”。因此,尽管“解读”、“理解”必具主观性,然而“文本”如同历史一样,不是任何人“戏说”、“解构”的玩偶,其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评价尺度,绝非“怎么都可以”。

五、结语

回到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细心的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思索你将会发现马克思其实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而不是像一些无知的人们自信的以为那样已经把马克思远远的甩在身后了。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远远还未过时,相反正如笔者前文所感悟到的马克思的一些精神必将闪耀永恒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并被确认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疑雄辩的印证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二篇:感受日本中学修身教育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日前,记者随中国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短期访问。短短九天,在日本学校的所见所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日本中学生修身教育,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从小事做起:感受日本中学的修身教育

《中国教育报》

记者 叶莎莎

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心灵

泛着草香的榻榻米、清雅的日式卷帘,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着粉色和服,细细讲述着茶道的由来、礼节和饮用方式,两侧跪坐着穿着整齐校服的日本中学生。手捧着细瓷碗,浓浓的“抹茶”清香扑鼻,传统的日式点心精致细腻……在日本的中学,一节茶道课就这样淡淡地铺陈开来。

在日本的中学课堂上,学生能学到几乎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专门为学生提供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茶道、插花、书道、剑道、摔跤、柔道、甚至弓道都作为学校设置的课程面向所有的学生。在日本三重县的久居中学,一共开设了140多门不同的学科供学生选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

沿着教学楼明净的走廊,在一幅幅装裱精美、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作品尽头,是幕张中学的书法教室。教室里矗立着一块约三米高的黑色“石碑”,从造型到碑文完全是西安碑林的“克隆版”。书法老师小林哲夫介绍说,这块碑是由学校多名爱好书法的学生仿照西安碑林的石刻,按照拓片一刀刀刻上去的,唯一不同的是刻在木头上而非石头上。

小林哲夫老师非常喜爱中国文化,教了23年书法,不仅三次造访西安碑林,带回许多珍贵的拓片,还鼓励女儿在中国读书。在自己的书法课上,他经常教学生颂读中国的古诗,为了鼓励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还将历届学生的书法作品扫描,制成光碟留作纪念。

“其实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谈起自己民宿时的经历,访问团中一位老师感慨万分,没想到一个日本中学的物理老师会熟知中国的历史,读过《史记》和《三国志》。

磨练意志:从“小我”到“大我”

前滚翻、后滚翻、三角倒立、侧翻下腰……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只是日本中学体育课上的一项必修内容,然而却已然超出了中国学生对体育课上简单跑跑跳跳的理解。在幕张中学参观时,恰逢学校的体育考试,一些日本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上述动作之外,还加上了难度更高的自选动作。

在早稻田本庄中学,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非常多,先是四人接力赛,然后是110米跨栏、推铅球、跳高,最后是200米冲刺跑。如此高强度的训练累得中国学生气喘吁吁,日本学生却显得神闲气定。在110米跨栏中,一名日本学生在跨栏时摔倒,石子和沙子铺成的跑道擦破了膝盖,可是他并没有停,而是马上爬起来,坚持冲到终点,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让在场的中国学生动容。从体育运动中的拼抢合作,到与中国学生联欢时经典的集体舞、合唱,全情投入的日本学生处处体现着他们对这个团体的热爱,观众也会不自觉地被他们专注的神情所感动。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都说日本人是工作狂。日本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油!”在我们所访问的日本中学,大部分老师每天早上8点以前就会到学校,一般要到晚上六七点才会回家,粗略一算,每个人的工作时间至少都在10个小时以 上。当我们感慨于老师的敬业精神,日方老师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觉得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做的。”

“正因为认为创造社会人人有责,每个人才都像日本的主人。”一位日本老师如是说。日本的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视集团主义和“立身出世主义”,一方面培养学生为整体而忘我献身的忠诚,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坚韧、永不放弃的努力实现自我。从个人“小我”的努力和忍耐,达到实现国家“大我”的发展和腾飞。

修学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身着整齐的校服,集体出游的学生是日本各大景点的一道风景。国会议事堂、未来科学馆、东京新干线火车站、奈良公园,处处可见学生的身影。

在日本,这种游山玩水的“修学旅行”已经成为日本中小学校中的固定制度,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为此政府还制定了一些相关鼓励措施,在车票、门票等方面对学生实行优惠。

日本中学的新学年从每年4月初开始,修学旅行一般安排在5-6月,或者10-11月份。所谓“修学旅行”,就是与历史课或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进行异地参观考察。近年来,日本一些教育家非常倡导本土文化教育,并且强调这种教育应当以具体的可触可体验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名胜古迹成了大多数学校“修学旅行”的首选之处,也有的学校将课内教学与环境教育、和平教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去富士山看火山地貌、拣垃圾;去二战期间曾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广岛重温历史。

注重通过校外教育、“修学旅行”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是日本中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幕张中学的老师介绍说,学校以“自调自考”为校训,每年初中中学的修学旅行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从前期准备中的路线设计、景点考察,到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解决。修学旅行的目的地随学生的年龄层次有所不同,一般初一、二年级多选择去日本国内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初三年级选择去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短期民宿,中学一年级会去广岛、长崎进行和平教育,高二年级会去中国的北京、上海和西安旅行。一本本《修学旅行感想集》记录了日本中学学生从国内到国外,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的足迹。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走中,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也融入了学生心灵。

环境保护:分类垃圾箱走进教室

抵达日本,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目及所见无杂物。日本的清洁固然与海洋性气候有关系,但临海国家并非都能如此干净。强烈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在日本的学校参观时找到了答案。

在幕张中学,每间教室里都有四个颜色不同的分类垃圾箱,其中有两个垃圾箱作用很特别。一个垃圾箱上面写着“鸟儿的食物”,学生们把每天吃剩的食物收集到一起喂鸟,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可以给鸟儿提供食物。另外一个垃圾箱专门用来收集废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与环境课上,老师不是拿起粉笔讲理论,而是让学生们拿起农具亲自下地,体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日本优美的环境与民众素质密不可分,爱惜环境对于他们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承诺,而是一种生活的责任和习惯。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世界八大环境公害日本占了一半。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日本人痛定思痛、从头做起,并在六十年代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成立了“中小学公害对策委员会”,从源头抓环境教育。

看着这四个分类细致的垃圾箱,终于理解为什么孩子们放完烟花,会把烟火棒插进水桶里带回家;为什么遛狗后,主人们会把狗的粪便包好带走;为什么熙熙攘攘的街道,没有垃圾箱却还一样整洁……因为从一 如果我们不关注今天的教育,明天我们如何让孩子们立足世界

开始就没想过制造垃圾,更不用说乱丢垃圾。

时间观念:没有铃声的课堂

没有铃声,上课下课的时间全由老师掌握,这种场景在国内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很难看见。但在幕张中学,课间并无铃声,每个老师和学生心里都有一张时间表。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意味着要开始上课了,学生们便会自觉地安静下来。

超强的时间观念是日本人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场合都有钟表的身影,甚至包括厕所也能看到无处不在的时间的脚步,那嘀嗒嘀嗒的节奏似乎时刻提醒着人们:千万要守时!

在访问日本的行程里,日本工作人员充分展示了他们守时的美德。在日方提供的日程表里,事无巨细,精确到分钟,执行起来也一丝不苟。在访问中,一位日本官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东京的地铁以每小时二百多公里的时速高速行驶着,不同的线路有不同的等候时间。其中的环形铁路线,到站时刻能精确到秒,停靠后能使每个车厢的车门与相应站台的候车线分毫不差地对齐,然后迅速驶离。列车的驾驶员,都不是什么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就是日本的普通工人。然而运行了这么多年,从没发生过事故。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对此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言传身教:文明礼仪刻入心扉

日本学生彬彬有礼,见了客人都面带微笑,深深鞠一躬。习惯成自然,日本学生礼貌待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是社会大环境养成的,社会的榜样、长辈的榜样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的。”日本人的这句谚语让父母和成人之间常用这句话互相提醒,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民宿家庭,严格的日本家庭教育给中国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在吃饭前要双手合十,必须说一声“我开始吃了”才能动筷子,吃完要说“我吃好了”。每次出门前,孩子都要向父母道别说“我走了”,回家后要主动说“我回来了”。在日本,这种文明礼仪已成为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浪费粮食在日本是一件很可耻、很失礼的事情,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费一粒米。一位老师在民宿家庭里亲眼目睹一个5岁的小孩,自己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家长在旁边却不用督促一句话。她感慨地说,要是在国内,这么大的孩子还得家长哄着吃呢。

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个初一的学生,差不多15斤重的书包自己背,手里还要拿雨伞和便当,而身边同行的父亲只拿一只公文包。”在民宿家庭,访问团中的一位老师看到了让她震撼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在中国恐怕很难见到,要是中国的父母早冲上去替孩子全拿了。”当这位老师提出帮孩子拿包时,却被孩子婉言谢绝了,理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日本家庭还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

在日本,很多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家家有车,但是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却很少看到有父母开车接送子女。一般日本学生的家校距离很远,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书包,或骑自行车或坐电车、地铁,有的还要步行很长时间辗转才能到学校。每天林荫中的小路和拥挤的火车成了日本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民宿时,很多中国学生都亲身体会到日本学生每天上学长途跋涉的辛苦。

第三篇:教育感受

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如何,和学生个体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个体素质高,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但“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班主任最感头痛的事情,当然我班也不例外。

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开学第一天,有个学生就给我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这之后的很多节课,这个学生没有一次是安分地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听讲的,有好几次我的上课思路也因为他而搞乱了,在平时也经常会有很多学生告他的状,每次面对他的时候,总是他做了不好的事惹我生气,批评他时,我的态度肯定不会好,好几次我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在我看来,这样的学生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而他也确实是一次比一次表现的无所谓。就这样,我以为这样的学生,我就应该采取严厉的批评教育去压制他,否则以后的日子我就更管不住他了。

其实这时就很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教人做人”入手,对他关心教育,给他讲道理,并恰当地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提高他的个体素质,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可是,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做。这样直到开家长会之后,才让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那是因为他妈妈和我反映,他在家里常和妈妈说:“妈妈,我肯定是有病的,我常常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常做小动作,老师也是越来越不喜欢我了,你带我去医院看看吧”。听了这话之后,一时之间,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差。所以那之后,我第一次找他好好地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让我了解到了他的另一面,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很不开心的,比他小的双胞胎弟弟却比他高一级,父母亲戚常常拿这事来说他,或许本意是激励他,但是可能说的不当,他认为所有人都不喜欢他,这反而另他产生了逆反心理。从和他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其实现在的他是想改的,思想上也要求上进的,可是不好的恶习一旦形成,一时之间也很难改,所以他自己也是很苦恼。另外开学以来,我反思自己,也确实从来没有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心他,我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要求他。其实这样地孩子更需要鼓励和关心,如果周围人能给他一种期许地眼光,给他信心,那么他一定会自我要求更严格。那次谈话之后,我明显感觉他上课时自我约束了,尽管不时还是会开小差,但是只要我把目光投向他,他就会收敛很多,他感觉这是老师和他之间地一种默契,老师是在为他好。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一时地压制学生,“罚”可能有用,但是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花心思的,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后进生”,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基础。后来,我会常常找到这位同学,与他谈心,问问他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慢慢的我惊喜地发现他变了,成绩提高了,一些坏习惯也在慢慢的改掉。

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篇:中学军训感受

过了炎炎的暑假,终于盼来了开学。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不再是一名小学生,而是一名跨入了中学大门的中学生了。

当然,中学生开学时必定有中学生的任务。我们不但面临着课务增加的负担,甚至还面临着军训的考验。这不我们学校请来了72749的部队来为我们训练。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下蹲”的动作要领。

下蹲的基本要领是:右腿向后退一小步,接着蹲下去,但是右腿的膝盖不能着地。臀部坐在右脚上,两手自然搭在腿上。肩部挺直,两眼目视前方,看起来是一套简单的动作,单做起来却丝毫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我后退了一步,但坐在右脚上后,就来回摇晃,怎么也蹲不稳。奇怪了,原来轻轻松松就能顿上好长时间的我,今天蹲下的时候却还需要两只手来支撑。是前面的训练小号了我太大的体力?还是今日的姿势与往日不同呢?“大家都把手放在腿上。”教官一句威严的话使我不得不打断了我的思路把手放在腿上。

起先,我的身体摇晃了一会儿。接着又过了五分钟,我渐渐适应了这种下蹲方式,已经不需要借助手的帮助了。又过了五分钟,我的双脚已经有些麻木了。但我还能坚持下去。又过了十分钟,地面上我的影子也开始摇晃了,只觉的有数十把针扎到我的脚底,较低一阵酸麻。身体也渐渐的摇晃起来。这时的已经快支撑不住了。但我还是坚持了下去,因为我知道,就算我倒下去了但我的一直是绝不能倒下去。又过了十分钟,我眼前的事物已经开始模糊了,豆粒般的汗珠也已从额头上滑落了下来。终于,教官喊了停止。我几乎快站不起来了,起来后,我的双腿一直在颤抖,双脚也几乎没了知觉,腰只觉得像断了似的酸痛。

通过这次军训让我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的,人这一生会经历无数场暴风雨,当你每次坚强的挺过去,你会发现,其实暴风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第五篇:参加安康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感受专题

参加安康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感受

刘子艳 蒋 杰

为了进一步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实施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根据市教育局[2009]114号文件精神,安康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于2009年11月19日—22日在安康中学继续教育学院举行。我们非常荣幸的参加这次培训,这次培训内容共六模块:

1、心理咨询总结。

2、教师心理健康。

3、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4、情绪的自我调节。

5、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6、网络心理辅导。通过几天的培训,我们获益匪浅。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但这又直接关系到我们和学生相互合作问题。我们呼吁所有老师要重视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的越来越多。加上有更多的留守儿童,我们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心理健康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作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们,追求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要更好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爱自己的这份职业,爱学生,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快乐。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是今后一项重要任务,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对中学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下载中学教育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育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英国教育

    感受英国教育 贾汪建平求知中学蒋兴凡 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生物教师赴英培训活动。在为期四周的学习、考察旅行和生活中,我们参观6所中小学校,走进了课堂与英国......

    入学教育感受

    我的大学 ——入学教育感受 怀着美好的憧憬,寒窗苦读十二年,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踏入了大学的校园。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美好的开始。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三年中,我们不......

    小班化教育感受

    小班化教育感受 转眼间,小班化教育在我校实施已将近3年了,这短短三年中小班化教育使我校这颗幼小的“成功”种子茁壮长成为硕果累累的“成功”大树!。 虽然我接触小班化教育不......

    感受上海教育

    感受上海教育 为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好地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零距离的感受和学习上海地区学校管理、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新课程改革的成......

    教育实习感受

    回首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心里蛮多话想说的。首先,在教学工作上,虽然每节课前后都很认真的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效果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在这里我真心感谢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帮助......

    教育实习感受

    教育实习感受转眼间到实习学校——武安三中已经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月中,我收获了感受和经历,也很幸运的结识了好多优秀的教师,收获了一颗颗童心,也收获了一段宝贵的记忆。首先,我......

    三生教育感受

    开展“三生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高新一小以“生活化教育,体验式成长”的理念,组织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三生教育”过......

    感恩教育感受

    关于感恩主题教育的感受 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汉初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尽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人,以优厚的瞻养以报其恩惠。这些都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