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英国教育
感受英国教育
贾汪建平求知中学蒋兴凡
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生物教师赴英培训活动。在为期四周的学习、考察旅行和生活中,我们参观6所中小学校,走进了课堂与英国的老师、学生零距离交流,同时听取了英国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政府官员的专题讲座,从各个侧面对英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备课上课、考试评估、作息时间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我们也去过了英国的城市乡村,如伦敦、剑桥、牛津、利物浦、爱丁堡、切斯特、约克等,领略了英国部分名胜风景,加深了对英国教育和文化的了解。在Suman教育培训中心的安排下,我们学用刀叉体验西餐味道,走进酒吧,品尝英国酒文化,尽情感受异域的民俗„„下面我想对本次英伦之旅做个回顾和总结。
★ 简朴实用 ★
◆ 学校校门---第一次到英国学校,不敢相信学校大门竟如此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木牌,而且很不起眼。后来参观其他几所学校也是如此,原来英国学校的校园是开放的,绿化带代替了围墙和栅栏,没有传达室、更没有门卫,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一个“象样”的校门。其实不要说中小学,就是象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是如此,学校“大门”就是一个家门而已,还不如国内幼儿园的校门。看来英国人花钱真是用在刀口上,该花的一分钱都不少,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花,花钱讲究实用。
◆ 学校环境---参观几所学校(matthews rc high school、meschaple school、MMU大学、ashton on mersey school),共同点能感觉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走廊的墙上贴着学生的作品,处处可见学生活动照片的专栏,用材不是很高档,但构图、色彩的搭配却恰到好处。校园、教室、实验室、食堂等都非常生活化, 特别是教室布置得琳琅满目, 不仅展出玩具, 还展出各类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老师、学生自己制作的手工、动植物标本、图画等, 趣味十足。有些作品还非常有创意。每间教室的墙上, 不是相关教学内容的专栏, 就是贴满了学生的作品,学校充分利用每一点有效的空间, 或吊或挂各种各样的“作品” , 充满了浓浓的教育“ 味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育人吧。校园整洁,墙壁、课桌无一丝刻画、涂抹。校园内总有大片绿地,运动场地不大。校舍无高楼,基本上都是普通平房,而且房子外表也毫无装饰,不像国内外墙铝塑板、瓷砖等装饰,墙壁均是红砖,看上去确实是“原汁原味”,朴素的不能再朴素。
◆ 学校教室---教室(实验室)的空间不大,没有国内我们的教室空间大。从外形上看,像厂房。但教室设施先进、实用,类似于我们的多功能室。教室里没有用粉笔的黑板,只有供书写的白板和投影用的电子白板及音响,有2-4台计算机,教室桌椅按小组形式放置,利于学生小组活动。英国教室的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英国是“学生找老师”即跑班上课,我们是“老师找学生”。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教室也是实验室,室内物品摆放显得凌乱,空间显得拥挤,的确没有我国学校的实验室那么宽敞、漂亮,但是教育设施的利用是非常理性而且到位的,实验器具多数为塑料制品而不是玻璃制品(培养皿等),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几乎每节生物课老师都要做实验,试验器材信手拈来,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实验室与教室合二为一,确实体现英国一切实用的原则。
◆感悟:英国的简朴校园及实用的设施与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英国的校园
建筑反映了他们简朴与实用的教育理念。在这种建筑简朴、书香浓郁、文化源远流长的校园环境熏陶下,培养了英国人讲究实用、勤于务实的求实精神,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精英。
在我国的许多学校,从贫困农村的小学到现代都市的重点中学,国家加大校舍投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有的学校为了体现现代气派,体现学校办学实力,刚用过十几二十几年的教学楼推倒重建,校舍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更有甚者有些名校的校门动辄上百千万。
小富即阔的排场与大富却简的风范相比,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 快乐创新 ★
◆ 英国的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学生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提
高课堂效率,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他们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轻松自由,有很多游戏和活动,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一般中小学每班有20多个学生,经常是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四周坐四、五个学生,以便于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问、大胆发言,可以坐在位子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衣着随便,在教室来回走动或经常坐在讲桌上讲课,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师上课始终带着微笑,总是不断的鼓励学生,赞赏学生,让学生不断产生自信。教学方式多样,课堂氛围宽松,节奏较为缓慢。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英国教学很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我们在圣马修学校观摩的一节关于“花的结构”生物课。共18个学生3位教师。学生分为三组ABC,其中一组搜集花的有关知识、一组显微镜观察花的结构、一组动手剪贴花的模型。ABC三组轮换活动内容。三组活动内容都是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孩子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天性、灵性及思维、动手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上可以自然释放。另外,我们参观的其他几所学校,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突出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学校还会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如电工、水工、木工技能,家电操作等。许多大学都设有“工作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校内、校外的工作机会,有的学生在设计服装或是其他日用品、饰品,并自己用缝纫机缝制出来;木工室里有的学生用电锯锯着自己设计好图样的乒乓球拍、小玩具等,有的在用锉刀打磨作品,也有的学生在电脑室里用计算机进行电子设计。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一
个小组通常有4—6人,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讨论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从课堂观察来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的确很好,明确分工,有序合作,兴趣盎然,表现良好
◆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专才,发挥学生个性。英国的教育体制是个性教育,无论在考试或者教学方面都尽量发挥学生个性。在基础教育阶段,通常学校会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地,任课老师还会为每位学生制定个体教学计划。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十分鲜明,布满朝气和创造活力。英国的高考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在这种体制下,学生按爱好学习,在爱好科目上投入更多精力,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与个性。
◆ 课堂教学注重实用原则。英国老师在教学中很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不摆花架子。
很注重孩子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没有过多的说教,没有过多方法的指导,每次活动或实验结束,只要学生得出结论就行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注重结果,注重过程,注重实用。所以,没有束缚思维的课堂就显得轻松愉快,孩子们也会感到很自信,同时无形中培养孩子实用主义原则。
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环节等方面与英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差
别,但是不是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学习杜郎口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等,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英国的还要好。但是为什么学一段时间就丢掉?为什么总感觉到这种快乐教育的模式不适应应试教育呢?英国的大考不比我们少,且孩子早上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为什么他们家长、孩子的压力比我们小呢?我感觉英国的考试模式、试卷的难易程度、招生选拔的制度与他们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不矛盾,是一致的。
★ 每位孩子都重要 ★
“每位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是英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
◆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每一个孩子都同等重要和平等,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均
等。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让每一个学生自信地、有自身个性和特长地发展。
◆ 其主要达成目标:全社会都要帮助儿童达致健康发展的5个指标: ①健康: 享有
身体及精神上的健康, 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安全: 受到保护, 不会受到伤害和漠视;③快乐、成功:享有最大的生活乐趣, 并掌握各项技能;④做出积极贡献: 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不会做出反社会及违反法律的行为;⑤得到经济保障: 不因经济无保障而无法充分发挥潜能。
“每个孩子都重要”的说法在国内同三个“一切”的说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
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意思一样。但在落实上却差别较大。在英国从首相到教育官员到校长、教师、家长,都在为如何落实“每个孩子都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务实的措施。
◆ 重视贫富有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贫富差异也是比较大,针对贫困儿童的教育。英国有一项从零岁开始对贫困家
庭的儿童给予关怀的“确保开端” 计划。将健康、家庭支持、儿童关怀、教育整合起来, 使所有的儿童在生命最初的关键时期获得最好的开端。在贫困人员较多的社区建立儿童中心, 为四岁以下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提供服务。对贫困家庭政府提供高层住房,一旦家庭有了孩子,政府则为他们调换宽敞的或周围有空旷场地的住房,满足孩子活动的需求。同时各个学校对困难家庭学生都有相应的资助内容,提供免费的午餐,提供统一的免费校服。
◆ 重视心理和生理上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人隐私,不得公布,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在英国体
罚变相体罚学生都是侵犯人权的,老师或学校要吃官司的。就连家长会是一对一的,就有点儿像医生为病人治病一样。老师在预约的时间里只见一个家长,告诉家长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应怎样努力。同时,学校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禁止家长打探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在中国所有的家长坐在一起,成绩单张贴在教室里,如果孩子没考及格,家长会丢面子,孩子的自尊也会受到打击。
对于身体或智力残疾的学生,英国取消原来的特殊学校,把生理缺陷的孩子纳入正
常学校教育。同时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特别教育教研组,专门研究特别学生的教育对策。而且校舍设施都有残疾人通道(厕所、走廊、楼梯等处),为残疾学生提供一切便利。
◆ 重视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学生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所说的落后生(差生)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
持着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堂教学由任课教师组成,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由辅导教师组成。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在我们参观ashton on mersey school里,我们就看到15个学生上课,就有5个教师在辅导, 这在国内一个教室5位老师同时教学是不多见的。受辅导的学生一旦达到相应的知识水平,就回到原班级就读。应该说这种方式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与国内的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差”有所不同。
英国全国性的大考比我们的多。仅基础教育阶段国家级的统一考试就有5次(7岁一
次、11岁一次、14岁一次、16岁一次即GCSE考试、18岁一次即A-level考试。现在仅有2次考试)。以学生16岁参加的GCSE考试为例,他们会在试卷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供学生选择,或在同一次考试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试卷供学生选择,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差异的关注。如:试卷有容易卷、普通卷和困难卷3份试卷,考生可以参加“容易卷+普通卷”的考试,将获得C等、D等、E等、F等或G等的成绩;考生也可以参加“普通卷+困难卷”的考试,将获得A等、B等、C等或D等的成绩;参加“普通卷+困难卷”的考生如果达不到D等的标准将不予记分。英国这种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承认孩子的能力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每个孩子都重要。
◆ 重视不同文化、民族差异学生的教育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差异加大。在英国有全纳教育政策,此项政策强调
将所有孩子都纳入主流教育。规定学校必须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 残疾孩子, 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语言背景(包括旅居者、难民和避难者)的孩子。所有主流学校都必须制定融合所有学生的政策。在我们考察的圣马修天主教会学校中,一个班级18个学生其中白人10人黑人3人印巴人3人混血儿2人,他们分组混编,和谐相处。
◆ 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
英国有极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而且是免费的。我们所在的曼彻斯特城市有城市
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其中博物馆有铁路博物馆、工业博物馆、战争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我们在参观这些博物馆时,都看到了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有的学生们观察木乃伊的形象,现场描绘图案;有的老师给学生讲解馆藏文物的历史知识;有的学生亲手触摸珍贵的化石;有的馆藏内专设科技、科普专区,许多先进的电子产品、经典实验模型,学生在这里自己动手做一做成像实验;玩一些“光弦”琴、光谱实验„„,历史、文化、地理、生物、科学在这里应有尽有,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在这里有模型。从教学角度讲,博物馆也是他们的教室,在这里他们参与、动手、动脑,从源头上掌握知识、寻求答案,培养他们科学兴趣与探索能力。
◆ 重视教育督导的实效
英国有个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属非内阁部门的机构。主要检查,评估公立学校的质
量,每3年一次。评估结果分四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估结果以年度总结
形式独立、直接向英国国会报告,向社会公开,结果会登在报纸上同时发布在互连网上。
督导人员到学校以后,即分别和校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谈话,深入课堂听课,查
看学校文件,学生的考试成绩,观察学校的氛围,还和家长,地方教育当局,社区等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人员交谈。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督导人员对学校进行评估。
从整个评估来看,这个评估是动态的,多元的和发展的。评估关注学科的考试成绩,但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评估无需统计有多少学生考上牛津或剑桥大学,不是“唯分数论,唯上大学论”。评估主要是学校领导和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范式,学生的精神气质,道德素养,文化涵养等等。而评估不合格的学校会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经费,资源的支持。如果整改之后依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学校将被关、停、并、转。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将自然逃脱不掉责任。因此,这个评估报告和结果对校长和全校都十分重要。
◆感悟: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
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经常告戒自己:每个孩子都很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可雕塑的作品,他们将拥有怎样的未来人生,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如何去雕塑他们的心灵。
每当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学习不如意而自卑时,我们要微笑着鼓励他:你很善良,很有爱心,同学们都喜欢你。当有的孩子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时,我们要点播她:你尽力了,不要有遗憾,在老师眼里你很了不起。当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而成绩出现滑坡时,我们要及时提醒他:好好奋斗,你定会是父母的骄傲„..通过学习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我深切感受到中英这两个国家的教育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人口数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国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管理模式等都有所不同,如国内中小学班主任跟班制,班级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学校单位学生的教育资源少,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还未彻底扭转。资金问题困扰中小学校长们,由于就业、高考大棒仍主宰着教育的一切,学生作业量大,机械地训练,造就高分低能现象,另外,学生以本为本,在校时间太长,家庭作业过多,社会教育资源紧缺且收费,造成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太少。而反观英国,由于过分强调人的平等,教育的自由,个性的培养,课堂上学生自由有余,思维活跃,利于创新力培养。虽然英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强难于管理,而且学生懒散,但得到的却是低分却能高能。我想英国的高考体制能让让学生尽其所好,学有所专,专有所长。如此造就百位诺贝尔获奖者。
第二篇:感受英国酒文化
森特教育
www.xiexiebang.com
【吃喝玩乐】十个词玩转英国“酒文化”
与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咖啡馆文化”不同,英国的酒吧鳞次栉比,下班或放学去酒吧(pub)放松一下是大多数英国人的选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几个实用的短语,以后和小伙伴玩转腐国的pub就so easy了~~~
(和几个朋友小酌几杯 已成为英国人的日常 图为 猜火车 剧照)
1.to drink someone under the table “把某人喝到桌子底下”,顾名思义,就是说一个人酒量很大,可以把另一个人喝醉。是一句很地道的俗语,例如,I do like a gin and tonic after a hard day at work but Michelle can drink me under the table!2.have a high tolerance of alcohol 这句就是对某人酒量很大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例如,Michelle has got a much higher tolerance of alcohol than another person.3.let me get first round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第一轮我请 在英国 喝朋友一起喝酒都是AA制的,但是方法是大家分别付一轮喝酒的钱,如果有五个人 那你可能会喝五轮酒。4.let my hair down
这个短语是 “放松”的意思,喝酒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缓解一下学习工作的压力嘛,例如,I’ve started to drink alcohol in my mid-teens.It can make me feel grown-up and helped me let my hair down.5.boozy 这个词的意思是 “微醉的 微醺的” 喝的有点high嘛。例如,We had a boozy evening.6.hangover 这个词是 “宿醉的” 意思,喝的太多了 往往就会这样。例如,I have to suffer a hangover because I’ve drunk to much last night.7.boozer
这个是地道的British English 就是 “酒吧”的意思,可以和pub替换。例如,I’ll have a pint of cider in a local boozer.8.cider 这是一种苹果酒,颜色呈金黄色。例如,I like the old-fashioned British boozers ,with plenty of cider on offer and cozy little corners to sit in.9.shandy 森特教育
www.xiexiebang.com
一种混合啤酒 一半柠檬水 一半啤酒 味道很淡 10.pint/half a pint
在英国,点啤酒时,人们并不说 a glass of beer 而说a pint of+具体酒种类或half a pint of+酒名 意为“一品脱或半品脱”Can I have a pint of Shandy beer?
第三篇:感受英国的中学课堂
感受英国的中学课堂
在里丁大学培训期间我和其他5位老师走进当地的Kennet 中学观摩英国学校的运作,在这所学校进行了四天的实习。这是一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特色的综合性重点中学。第一天,我们两人一组,跟着一名学生熟悉了校园,然后跟着这名学生走班听课,实实在在的当了一天的学生,后三天,我们主要以给英国孩子上课为主(我们上舞蹈课,包饺子课和书法课)。在这短短的四天忙得不亦乐乎,感触深。
Main sentences:1.Kennet School was opened in 1957 and reorganized in 1971 as a coeducational comprehensive school.肯纳特中学1957年开办。在1971年重组成一所合作教育的学校。
2.The school in UK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na.勇敢的学校和中国截然不同。
3`We observed the class in the placement school.我们在实习学校听课。
第一,听课的感受。我听了七年级的一节法语课,这是一个起始班级,带着好奇心,我发现老师一开始既没有提出学习的要求,也没有分析教材,而是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卡片做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手掌,写下法语单词,这些活动,生动有趣,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造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还发现英国的老师大部分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也比较随意自由,学生有什么问题不需要举手,坐着就可以回答,比较随意,即使老师在讲课,也会被学生的提问打断,这种做法,英国老师是给予肯定并表扬的。他们的老师非常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一节课可以达到10多种。如(brilliant, well done , I like your words, excellen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等)
第二,英国中学的劳技课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工制作、服装设计、烹饪、舞蹈课等都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我实习的学校,学生的作品在走廊里就可以看到。
Main sentences: 1.Kennet School is an outstanding Academy shool.It focus on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肯纳特中学是一所优秀的专业的学校。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Students in UK school have a choice on what subjects they like.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3.Teacher alway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any questions they would like.老师非常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让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
第四篇:英国生命教育
英国生命教育
一、教学内容
(一)促进个体生命、社会品质完善发展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内容
英国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它分为5—7岁、7—11岁、11—14岁、14—16岁四个阶段内容,兼顾了广度与深度有机结合、水平与垂直思考的启发。四个阶段都包括了学习制定计划,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一些急救基本措施及缓解压力的一些方法,了解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常识(比如从健康饮食,避孕,毒品等等内容)。但每个阶段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比如,与人相处这一项内容则是由低年级的倾听他人说话,与他人游戏合作等最基本的交往技能逐步加深,到14岁学生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11—14岁、14—16岁这两个阶段则开始让学生了解婚姻关系,家庭生活及父母的责任义务,并期望学生能挑战犯罪行为,积极提供和接受帮助等。
(二)实现生命价值的公民教育内容
英国2000年9月确立的中小学国家课程指出,公民教育要教给学生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知识、技能、理解,让他们在社会上——本地、本国、国际,担当起有效的角色。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责任的公民,使其能富有责任感,并自信地在学校、社区和更广泛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尊重不同的民族、宗教,了解经济和民主体制及其价值。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表《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白皮书,要求在公民教育中增加尊重多样性的教育内容,使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能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
英国高校的生命教育主要侧重生命课程教育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生命观的认同感,并启发他们尊重生命的理念和进行一些争论性问题的探讨等。
从英国生命教育的内容来看,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的事物为基础,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关联,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为依归,很好把社会需求的民族价值观等内容和个人发展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生命教育的立体的完整的内容。因此英国生命教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是尽可能地包含学生人生整体和其全部生活的历程,着重探讨与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从知识、能力与理解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具备一个有学识公民应有的知识,发展和提高探究问题与沟通的技能,发展参与和责任行为的技能。
二、教学形式
总的来说,英国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渗透式。渗透式教育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
入到其它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中领会生命教育的精髓,将其化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获得有关生命的多方面理解和启发,英国最常见的是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历史、地理、英语、艺术等与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背景、教学和学习方式相近的科目中,另外也认为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能对生命教育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英国的高校学习阶段,课堂的教学也是灌输式的、正面、直接的教授,但是其是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导的,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就是英国学校生命教育的特色所在。总之,英国的生命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外,还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在各种相关的学校课程中,相互协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来提升对生命的体认。
另外《柯瑞克报告书》虽然强调公民教育应该设科教学,并不希望限定教学内容,规定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英国生命教育教材在设计的时候基本上抛弃了传统说教、而是以引导与诘问的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而且英国的生命教育课程都强调在课堂教学时搭配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意见,而且也结合运用各种媒体、网络资源,来营造符合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从知识、技能与理解三方面有所收获。
三、教学途径
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读物相结合、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开设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协助等。
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读物相结合。英国中小学开设了以促进学生灵性、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公民教育课和以增进个人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与民主社会之角色扮演为中心的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系统的课堂教学保证了生命教育基本内容得以系统、完整地呈现。除了生命教育课程之外,英国还开设了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专题教学。此外,英国中小学还将生命教育的精神整合到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公民教育和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等课程之中。
第二,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涉及内容很广泛,远非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等几门课程所能涵盖。因此,英国中小学除了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还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学校的整体课程之中,特别是在科学(涉及生活和死亡问题)、地理(环境问题)、历史(发展与忍耐)、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相关知识。这是一种隐性生命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来向学生间接传授生命教育思想。
第三,开设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英国学校历来重视课外活动,为了配合生命教育常规课程的顺利开展,英国中小学在课外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场所,组织他们积极地参加这种课外实践,以增强其生命体验,引导他们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英国小学经常采用的实践形式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野外去活动。他们不仅把课外活动看成是一种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的文化活动课,更把它作为培养个体能力、完善个体生命的重要工具。活动课程精心计划,周密安排,效果十分明显。
第四,社会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协助。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施除了依靠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来自家庭、社区、媒体、民间组织和政府等的协助,它们是生命教育顺利实施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英国许多家庭积极与学校配合,形成一个相互影响、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综合教育网络,使学校的生命教育达到最佳效果。英国社区配合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是成立“教育行动区”。如果被判定为薄弱学校,它们将得到社区和优质学校的持续帮助,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心理、身体、智力、情感、精神、道德和文化等各方面得到发展。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民间机构和组织遍布各地,它们开展的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对生命的体验,使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激励他们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努力,同时也向他人宣传珍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英国政府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的推行运作,不断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管理,并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等推动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特殊案例
以英国COLLINS出版公司的《YOUR LIFE教师手册》为例,该手册把生命教育中垂直式思考深度和水平式思考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广度方面,三个年级都包含了“了解自己”、“保持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公民”等四个单元,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 育发展到合格公民的最终确立,逐步推进。在深度方面,每一阶段(从Your Life 1到Your Life 3)都包含了“你和你的感受”、“你和你的时间”、“你和你的金钱”、“你和你的成绩”四个主题,主题相同但每一主题所探讨的问题却深浅不同,逐步深化。可以看出英国生命教育所涵盖的并非只是纯粹的政治知识,而是结合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经验,注重与学生日常及未来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内容,课程内容符合日常生活的情境,包含丰富的实际生活,广泛涉及到与学生个人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把主题纵向的深入化探讨和横向的普遍化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创造属于个人的新经验与价值观,培养面对未来生活的个人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
另一种课堂
活力四溢的“生命教育”
———生物博物馆的“运动场”
生物博物馆对参观者介绍海洋生物、陆地生物一直介绍到人类世界。在这样一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里, 居然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儿童室内“运动场”。这个儿童室内“运动场”, 像
个巨大的健身房, 但又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健身房很不一样。它分成若干个“运动区”。“艺术体操区”有一个大屏幕, 上面有一个满身肌肉的机器人教你做艺术体操。在他做操时,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肌肉的变化。他那“可怕”的外形和优美的动作形成了滑稽的对比,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边笑边跟着舞动身体。“跑步自测区”有一个长约25米的跑道, 跑道尽头有两个标有“STOP”的圆心。当孩子跑过去触碰到圆心时, 前面的小电子屏幕就会显示出孩子跑步的时间。不少家长在旁边给孩子加油, 孩子也一遍又一遍从头冲刺, 跑得不亦乐乎。“公路运动区”的尽头是一个大投影, 上面显示出运动着的各种地形。屏幕前方的空地上分别放着自行车练习器和类似划艇的练习器,小孩子们看着屏幕做运动, 仿佛在翻山越岭, 挺逼真!除此之外, 还有篮球、足球、握力等练习区, 整个活动室热闹非凡。在生物博物馆里为儿童设立这样一种形式的“运动场”, 当然不仅仅是给孩子们一个消遣的所在。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生物世界之后, 让孩子们切身体会一下人类自身存在的活力, 是对“生生不息”最好的诠释, 是匠心独具的“生命教育”。
第五篇:教育感受
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如何,和学生个体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个体素质高,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但“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班主任最感头痛的事情,当然我班也不例外。
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开学第一天,有个学生就给我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这之后的很多节课,这个学生没有一次是安分地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听讲的,有好几次我的上课思路也因为他而搞乱了,在平时也经常会有很多学生告他的状,每次面对他的时候,总是他做了不好的事惹我生气,批评他时,我的态度肯定不会好,好几次我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在我看来,这样的学生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而他也确实是一次比一次表现的无所谓。就这样,我以为这样的学生,我就应该采取严厉的批评教育去压制他,否则以后的日子我就更管不住他了。
其实这时就很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教人做人”入手,对他关心教育,给他讲道理,并恰当地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提高他的个体素质,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可是,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做。这样直到开家长会之后,才让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那是因为他妈妈和我反映,他在家里常和妈妈说:“妈妈,我肯定是有病的,我常常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常做小动作,老师也是越来越不喜欢我了,你带我去医院看看吧”。听了这话之后,一时之间,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差。所以那之后,我第一次找他好好地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让我了解到了他的另一面,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很不开心的,比他小的双胞胎弟弟却比他高一级,父母亲戚常常拿这事来说他,或许本意是激励他,但是可能说的不当,他认为所有人都不喜欢他,这反而另他产生了逆反心理。从和他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其实现在的他是想改的,思想上也要求上进的,可是不好的恶习一旦形成,一时之间也很难改,所以他自己也是很苦恼。另外开学以来,我反思自己,也确实从来没有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心他,我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要求他。其实这样地孩子更需要鼓励和关心,如果周围人能给他一种期许地眼光,给他信心,那么他一定会自我要求更严格。那次谈话之后,我明显感觉他上课时自我约束了,尽管不时还是会开小差,但是只要我把目光投向他,他就会收敛很多,他感觉这是老师和他之间地一种默契,老师是在为他好。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一时地压制学生,“罚”可能有用,但是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花心思的,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后进生”,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基础。后来,我会常常找到这位同学,与他谈心,问问他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慢慢的我惊喜地发现他变了,成绩提高了,一些坏习惯也在慢慢的改掉。
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