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0:4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工人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总结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我工人社区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广泛深入开展了《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整个小区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是小区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1、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按照市局党委和区委统一部署,居委会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成员责任制,做到责任人措施到位,特别是居委会、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道德形象,以实际行动为居民群众做表率。

2、全面推进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社区居委会始终坚持一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尊重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更突出道德内涵,强化了道德需求,明确了具体标准,力求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想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引导居民自觉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认真搞好社区居民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一基础环节通过广泛深入的道德教育,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居委会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结合本地实际,将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居委会作为群众性的基层组织,将会义不容辞的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把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细化、量化、精化,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本文《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第二篇: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

举措,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我工人本局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广泛深入开展了《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整个本局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是本局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1、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按照市局党

委和县委统一部署,本局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成员责任制,做到责任人措施到位,特别是本局、本局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道德形象,以实际行动为职工群众做表率。

2、全面推进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本局

始终坚持一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尊重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实

践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本局活动,在活动中更突出道德内涵,强化了道德需求,明确了具体标准,力求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想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引导职工自觉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认真搞好本局职工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

设,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一基础环节通过广泛深入的道德教育,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本局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结合本地实际,将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局作为群众性的基层组织,将会义不容辞的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把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细化、量化、精化,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第三篇:公民道德教育

摘要:古代(古希腊和古罗马,下同),西方公民道德教育强调责任、义务的履行和对至善道德、完美人性的追求,强调教育之于公民个体道德而言的非全面性和层次性;中世纪,因公民身份消失,公民道德教育也最终消亡;文艺复兴时期,古代公民道德教育得以复兴,继而转型并最终让位于自由主义价值观主导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现代,伴随自由主义的泛滥,公民道德教育在西方曾一度彻底消失,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以再次复苏和发展;当代,公民道德教育已呈现出“新自由主义、新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和左派理论等”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民 公民道德教育 权利义务 历史脉络

一、古代(古希腊和古罗马)公民道德教育

1.古希腊的公民道德教育

(1)对象是少数人。古希腊的“公民”,是必须具备家庭宗教家长身份的一种特权身份,占城邦中大多数的附属于家长的其他人不具有公民身份。所以,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象只能是少数人。

(2)公民应当具有将公共利益置于私利之上的德性。这是因为,人与城邦一体,公民属于城邦,离开城邦就会失去公民身份;城邦集体塑造着公民个人的价值,而公民则对城邦忠诚,担负自治与服从的义务。所以,是“按照城邦的目的和正义德性来培养与城邦德性相适应的公民德性。”

(3)更多体现为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在城邦中实行少数人的“公民集体自治”,公民具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双重身份,就初步形成了公民身份具有权利与义务一体化的雏形。但是,这时的公民是融合于城邦之中亲力亲为的,只有“我应该做的正确事情”的思维,没有“为自己索取应该得到的”想法,所以,他们对“获得”的理解是尽了公民责任的后果,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只有责任和义务。自然,其公民道德教育也就更多现为公民责任和义务的履行了。

(4)具有层次性。公民按拥有财产的多寡划分为等级。“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地产的多寡来规定。”

(5)公民德性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德性。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德性与公民所属政体相关,其含义局限于政治法律领域之内。“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所应具有的德性,也有可能成为一个良好公民。”

(6)是同斯巴达“培养能征善战的勇猛武夫”和雅典“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公民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斯巴达注重公民忠诚、勇敢、守法等品德培养,而雅典除了培养上述品德外,还重视培养公民智慧和审美以及参政议政能力。”

2.古罗马的公民道德教育

(1)对象逐渐扩大。在经由王政、共和到帝国阶段的过程中,平民、自由民逐渐取得与公民资格,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象也随之扩大,但依然主要集中在成年男性自由人。

(2)具有“所有人平等”的内涵。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正确的法则和最高理性,且先于国家法律而存在,是正义和法律的根源和基础,人类由自然法联结成一统一体,所有人就都平等。

(3)拓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公民逐渐从政治身份变成法律身份,“出现了向社会和经济领域延伸的倾向。”于是公民道德教育也就从政治向社会、经济领域延伸。

(4)与“培养能言善辩的演说家”的公民教育紧密结合。昆体良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它不仅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而且同时要具备一切优良的品格。”

(5)帝国后段,不再是公民教育的核心。

二、中世纪城市共和国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坚守与最终消亡

1.城市共和国变成一个世俗化的共同体,公民身份首要是混杂的人民,公民道德教育对象由“基于共同的血统、民族、宗教、生活认同的公民”向“混杂的人民”转变。

2.城市共和国只有在外部势力削弱的情况下才能保持自主,所以,公民身份基本上不是常态的政治制度,公民道德教育也就可有可无、时断时续。

3.公民地位主要依靠财富与权力决定,“自由、正义在人们的理解中基本上是派别的、混杂的、无共识的。”

三、文艺复兴时期古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复兴、转型与消失

1.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古代公民道德教育思想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得到复兴。马基雅维利认为,“基督徒的道德同公民的德性是不相容的,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应当拥有克己自律、爱国主义和为共同体服务的德性。”这体现了他在公民道德教育问题上复古倾向。同时基于“自私公民”的认识,他又倾向于借助于法律的强制力来让公民拥有德性并献身于公共利益,体现了他对古代公民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造。

2.转型与消失

17世纪末随着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兴起,公民内涵逐渐注入权利观念,对排斥个人权利的古代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18世纪自由主义价值观不断发展,多数思想家关于公民道德的论述也就徘徊在了古代公民道德观和自由主义公民道德观之间,公民道德教育被迫予以转型。虽然有象卢梭对古代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回归,但到18世纪后期,在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不断排斥下,古代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也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它向自由主义价值观妥协后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四、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在西方公民教育中的彻底消失

在西方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托克维尔最终完成了古代公民道德教育向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转变。在道德观上,他认为“公民德性只不过是有节制的私人领域,普遍利益来自于个人利益„„公民德性只不过是有节制的私人德性效果的延伸”。在公民道德教育上,他否定说教和灌输的方式,认为公民道德的形成只能是公民积极参加公共生活和政治实践的结果。这是一种融合古今、调节政治中利益与道德冲突的温和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是对古代公民道德教育困境的现代改造。但在自由主义的不断冲击下,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因其自身的脆弱性和苛刻的实现条件,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自由主义的泛滥,自由主义渐成西方社会生活的主流。它让公民道德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因为自由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只存在于私人领域,公民也没有服务于公共事务的义务。于是,到19世纪中叶,公民道德教育就在西方公民教育中彻底消失。

五、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复苏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西方公民道德教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以再次复苏,并八十年代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中,确立了当代意义的多元化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在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泛滥的直接后果是公民权利被无限夸大,公民就自然演变成了一种“权利”身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权力型公民身份逐渐暴露出与时代不符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困境。“权利型公民身份缺乏任何义务的内涵,它强调的只是权利而不是责任„„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但是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个人的生活总是处于具体的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责任和自我牺牲是必须的。”

取向多元化是当代西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特征。主要有以下理论派别。

1.新自由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早期自由主义因忽视公民责任与义务而备受垢弊,到上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强调公民责任和道德

修养。盖尔斯敦也将公民责任所要求的德性分为一般公民德性、社会德性、经济德性和政治德性四种。就公民道德而言,质疑权威的能力及从事公共讨论的意愿被着重强调,因为,在代议制民主下,要保持“普通公民对于领袖人物施行较高程度的控制。”强调教育系统在公民获得这些德性上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必须教会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按照什么道德观点去确定

什么是符合公共理性的。

2.新共和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这是古希腊、古罗马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的复兴和发展,它既提倡积极地政治参与和关注公共生活,又肯定宽容、公正、个人自主等典型的自由主义价值。认为公民道德主要应通过政治参与、公民教育和公民社会等进行培养。但是,新共和主义关于“政治生活高于家庭、邻里和职业生活中纯粹私人的乐趣,应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的观点,与现代公民对良好生活方式的理解相抵触,因为在现代公民看来,“政治只是个人生活的手段,政治参与也被看作一种偶尔的活动,大多数主要是在愉快的家庭生活、宗教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而不是在政治中得到最大的幸福。”

3.社群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社群主义公民理论是一种强调实践社群“公共善”的理论。认为公民道德主要包括公民追求“公共善”、公民对所属政治社群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三个方面。强调社会、国家优先于个人而存在,强调公民的责任、义务和公共服务角色,鼓励公民选择与社群共善价值相符的生活方式等。在公民道德教育具体问题上,认为国家、政府对公民道德教育虽负有重要责任,但市场与政治参与都不足以培养这些德性,认为“使民主政治成为可能的民主品质只有在公民社会的团体网络中才能习得。”所以,公民社会在经验上应该是培养公民道德的苗圃,但要防止教会、种族团体可能教会人们对异教和其他人种的偏见和不宽容的情况发生。

4.左派公民道德教育价值取向。左派公民道德理论一般都从公民权利方面界定公民身份。认为参与共同体生活的权利必须优先于责任,只有参与权得到保障以后,提出履行责任的要求才是恰当的。在公民道德教育上,主张通过政治参与本身来培养公民的自主、责任与公益精神。但是,它没向人们指出如何保证公民负责地参与,即怀着公益精神而非自私或偏见去参与。

参考文献:

[1]张鲁宁.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J].研究与实践,2008,(6).[2]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等译.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杨少星.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概要[J].世纪桥,2008,(6).

第四篇:2009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求,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我工人社区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广泛深入开展了《纲要》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整个小区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是小区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1、切实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 按照市局党委和区委统一部署,居委会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成员责任制,做到责任人措施到位,特别是居委会、社区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道德形象,以实际行动为居民群众做表率。

2、全面推进群众性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 社区居委会始终坚持一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尊重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形式,通过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更突出道德内涵,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化了道德需求,明确了具体标准,力求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想广度和深度拓展,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的宝贵道德教育资源,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增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引导居民自觉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认真搞好社区居民道德教育: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这一基础环节通过广泛深入的道德教育,强化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使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居委会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结合本地实际,将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人们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居委会作为群众性的基层组织,将会义不容辞的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把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细化、量化、精化,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第五篇:加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

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中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逐步提升全民族素质,对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度认识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举世公认。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开始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方针,注意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和导向作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道德规范正逐渐被大多数中学生接受和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主要由于以下具体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能使中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经济资源,节约社会劳动,大大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导致文化多元化。外来文化往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生活方式出现,使得部分中学生个性张扬、追求新奇与独立。“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我的思想我做主”成为他们的口头语和座右铭。恰恰就是这部分中学生往往容易淡忘国家、民族大义,淡忘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信念。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2000年底,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经济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利益主体、利益需求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大潮也使部分中学生不恰当地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让原本纯洁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出现了庸俗化、物化的趋势。个别中学生甚至成为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俘虏,淡漠了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第三、学校长期推行“知识性德育”的负面影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过于侧重于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长期以来“忽视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而注重于考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没有注重他(她)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这种德育

模式以能否达到形式上的目的作为衡量教育者德育工作成效的标准,而对这种形式下的内容,尤其是学生的情感却重视不够。说教太多,容易导致学生反感,达不到德育工作的目的。于是便出现了有的学生表面上已经掌握了有关道德知识,却同样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双重人格”的怪现象。

二、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原则

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原则是指依据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且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㈠灌输和启发相结合的原则

灌输和启发相结合的原则是人们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及受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规律性认识的结果。中学生公民道德不会自发形成,它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外部灌输,使这种外部灌输能够通过受教育者内心的自觉变化实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但是学生的道德行为发自内心,道德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靠不断启发才能自觉完成。教师要主动创造条件,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调动学生自觉受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扫除头脑中的认识障碍。教学研究及实践证明:只强调灌输而没有启发,结果容易使学生越听越烦,产生逆反心理;只启发而不灌输,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就漫无目的,搞不清方向。只有灌输与启发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达到预期成效。

㈡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是指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要按一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是指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能够统一、协调起来。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公民道德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可能还要经历多个阶段、多次反复的过程。培养中学生公民道德是既定目标,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进行,切忌留下阶段性空白。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而国家、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公民道德的要求和影响应该是统一的,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否则各方面要求不一,教育作用就会相互抵消,造成学生思想混乱,行为反复。

㈢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也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以特殊性影响普遍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公民,尤其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是普遍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乃至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公民道德状况都不尽相同,这是特殊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对德育不重视或者重视不够。部分学校只是象征性地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给学生解释一遍,写写标准,提提要求,喊喊口号,没有形成本校特色,即特殊性,这就根本达不到培养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则和要求,针对本校

学生公民道德实际和身心特点,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出反映实际、便于操作的自己学校的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

三、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进行,各种途径和方法应该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㈠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网络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

学校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优化的关键场所。它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⒈成立学校领导小组。要作好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学校必须成立领导小组,以顺利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只有学校领导小组的合理调控,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才能顺利实施。一般说来,领导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学校党支书、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生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学生会负责人)、政治和历史教研组组长。领导小组要负责组织师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领会《纲要》精神,组织协调各方面工作。

⒉制定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是指学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以问卷调查、学生谈心以及班主任、科任教师反映等为第一手材料,对中学生公民道德现状进行科学诊断,罗列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急需改进的地方,急需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公民道德教育的新目标、解决存在问题的新方法、科学评价教育效果的新标准等。我认为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也应该被视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务必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从学生现有的公民道德实际出发,体现学生个性差异,预留一定弹性。“奋斗目标现实化,工作重点系列化”,这是制定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辅之以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完全能够达到培养中学生公民道德的目的。

⒊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是社会的专职教育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其主要和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对中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积极向上的影响,促进学生向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转化。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应该育好人。

首先,对班主任而言。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具体落实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方针和目标。班主任要运用学校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指导中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收到预期效果。否则教育计划和目标就只能够是空中楼阁。班主任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学校领导小组制订的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充分发挥班主任在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注意发现并

大力宣传学生中的闪光事物,对学生中好的思想和行为要及时表扬和总结,及时有效地将这种闪光点传播到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要制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我矫正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对认识了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感知,让感知了的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要组织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学生懂得关心他人,为集体办好事,自觉服从集体需要,维护集体荣誉,从而确立健康的群体心理;要抱着对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己任。

其次,对科任教师而言。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广大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实际上,师生关系中存在广泛的道德内容,师生交往也是在广泛的道德领域中进行。教师不仅是要关注传授知识的量,而且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应适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建立起平等、友爱、团结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淡化人际关系中的物化心态。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和学生谈心,增加师生间的亲近感和信任度,“爱学生”,不仅是对教师道德的起码要求,而且也容易使这种爱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动力。学生往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处处为人师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不正,焉能教人”。教师身体力行,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

⒋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力量。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自觉参与。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加强思想修养,尤其是增强自己的法纪、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明白学法、懂法是基础,爱集体就要受到集体利益约束,为集体尽义务是爱国家、爱民族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干部要发挥积极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公仆,为学生服务。学生干部能够在为学生服务的实践中,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的公民道德觉悟。学校和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老是跟在学生旁边进行监督和指导,只有全体学生的自觉参与,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

㈡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是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离不开社区、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社区应保证提供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如有可能,学生家长应将学生带到工作岗位上,树立其爱劳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学校、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社会舆论应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科学看待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把它同国家、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以及学生以什么去适应这种全面进步和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评价是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学校的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计划,利用所有可能的评价技术和条件,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的实现程度做出评判的过程。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应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应反映中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和道德水准。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评价主体上应坚持“多元化”。过去,学校德育教育的评价主体是学校和老师,学生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而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主张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不仅学校、教师,而且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均可以成为评价主体,使评价成为各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第二,在评价内容上应以考评中学生公民道德的实际状况为主。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德育评价的内容主要看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是朱小蔓教授所说的知识性德育在评价上的表现。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评价内容不是不考虑中学生对公民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更应注重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按照公民道德的具体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并把国家、学校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己一贯的自觉行为。

第三,在评价标准上应注重“绝对标准”和“个人标准”的统一。过去对中学生德育教学评价均以国家、社会的要求为绝对标准,这种标准人为地将学生在操行上分为若干等级,这样做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加深教师、学生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消极作用相当明明显。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应包括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要求,注重中学生道德素质是否达到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目标,其道德心理、行为是否优化以及优化程度等“绝对标准”,另一方面还应包括学生个体的公民道德现实基础和条件,确立“个人标准”,一步一步促进和提升中学生公民道德水平。

翟王镇中学

2010.9

下载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民道德教育材料(推荐阅读)

    公民道德教育材料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么,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呢?学校少先队给大家提出以下要求: 三别:⒈向粗鲁告别 ⒉向陋习告别 ⒊......

    公民道德教育教案

    公民道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2、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情感: 1、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厌恶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学生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

    公民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公民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1日 二、活动地点:西综311 三、活动负责人: 四、活动主题:公民道德教育 五、活动目的: 重视道德教育,倡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今......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总结

    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做好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日活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

    公民道德教育月汇报材料

    洛浦县布亚小学开展第十一个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汇 报 材 料 洛浦县布亚小学 2012年3月20日 洛浦县布亚小学开展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汇报材料 今年3月是自......

    公民道德教育材料(共5篇)

    今年三月,为了组织开展好“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县人社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

    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月活动安排

    温亚尔乡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日活 动 总 结伊宁县温亚尔乡党委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月活动安排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