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路基综合实训报告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路路基综合实训报告
系 部 铁道工程系 班 级 铁工0902(上课3)姓 名 呼文广
指导教师 徐小斐
完成日期 2011.12.23
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
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地表水及其活动,往往给路基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危害。例如,对于一般的黏性土及泥质岩石的路堑,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增加了路基土体中的含水量,降低了其抗剪强度,在列车荷载及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路基病害或严重变形;地下水浸湿基床土,将引起翻装冒泥、冻胀、路肩隆起等基床病害;地下水在边坡中的活动,可引起表土滑动、溜坍等边坡变形。
而地下水渗入路基土体,会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并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面水的流动也是路基边坡面冲刷与坡脚冲刷的原因;地面水渗入含熔盐的土则会产生溶蚀作用形成陷穴;由于气温的变化,地表水也是寒冷地区产生冻害的一个原因,因此地面水对路基稳定行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路基范围内的水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排除措施,在目前一般采取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措施。一.排除路基地面排水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1)应尽快通过水沟汇集排离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且水沟应设在离路基本体尽可能近一些的位置。
(2)应选择最短的水流通道、地质较稳定、地形较平缓的地带设置水沟。
(3)水沟断面应满足流量要求。水沟断面形状常采用梯形或矩形。二.地面设备排水类型(1)排水沟。用以排除路堤范围内的地面水。当地面较平坦时,设于路堤两侧,当地面较陡时,应设于迎水一侧。当有取土坑时,可用取土坑代替排水沟。
(2)侧沟:路堑地段用以排除路基面和路堑边坡坡面的地面水。设于路基面两侧或一侧(半路堑)。用于公路时称边沟。
(3)天沟:设于路堑堑顶边缘以外,可设置一道或几道,用于截排堑顶上方流向路堑的地表水。
(4)截水沟:设在台阶形路堑边坡的平台上,用于截排边坡平台以上坡面的地表水。(5)跌水:通常设在坡度陡的排水地段。主槽底部呈台阶状,台阶的宽度和高度之比大致等于地面坡度
(6)急流槽:用片石、混凝土材料筑成的,槽身一般为矩形,衔接两段高程较大的排水设施
三、地面排水设备的技术标准
(1)在路堤天然护道外,可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也可利用取土坑排水。(2)路堑应于路肩两侧设置侧沟,堑顶外可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路堑边坡平台截水沟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当地面横坡明显地段的排水沟、天沟可在横坡上方一侧设置。当地面横坡
不明显时,宜在路基两侧设置。路堑顶部无弃土堆时,天沟内边缘至堑顶距离不宜大于5m。当沟内采取加固防渗措施时,距离不应小于2m。
(4)地面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平坦地面或反坡排水地段,可减小至1‰。
(5)侧沟、天沟、排水沟的横断面,应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当不需按流量计算时,可采用路堑地段的侧沟底宽0.4m、深度0.6m,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石地段的侧沟可减少至0.4m。
四、地面排水设备的养护
(1)经常清除杂草、积土等杂物。
(2)对铺砌的沟体,如发现有裂缝、小块损坏、灰浆脱落、石块松动时,应及时修补,衔接的地方如因冲淘产生坑洞穴时,务必及时填平夯实,防止铺底淘空和设备损坏。
(3)急流槽形式的吊沟必要时可改3.当天沟上方来水较大以致发生漫溢时,应在原天沟上方增设一道或多道天沟。
(4)天沟附近,特别是天沟与堑顶之间应经常平整夯实,不容许有坑洼和积水现象
四、路基地下排水设备的主要类型(1)明沟及排水槽
明沟是兼排地面水及地下水的排水设备。侧壁有渗水孔,沟底一般应挖至不透水层。若不透水层太深,沟底置于透水层内,则沟底及水沟边坡应用不透水材料作护层,以免沟中水渗入土中。明沟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2~1.5 m,明沟通常采用梯形断面,沟壁边坡用浆砌片石铺砌。
排水槽也是一种兼排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设备,侧壁有渗水孔,侧壁外最好填一层反滤层。排水槽通常采用矩形断面,底宽0.6~1.0m,浆砌片石砌筑。(2)边坡渗沟
边坡渗沟用于疏干潮湿的边坡和引排边坡局部出露的上层滞水或泉水,适用于边坡不陡于1:1的土质路堑边坡。平面形状可作条带形、分岔形和拱形等。局部湿土或泉水出露处,宜用条带形布置,对于较大范围湿土,宜用分岔形布置,出水口处一般采用干砌片石垛的形式。(3)支撑渗沟
支撑渗沟主要起支撑作用,兼起排除地下水和疏干壤中水的作用。通常采用成组的条带形布置,断面采用矩形,宽度一般不少于2~3m,一般深度为数米到十几米,顺滑动面做成阶梯型。(4)截水渗沟和引水渗沟
截水渗沟用于拦截地下水,引水渗沟用于引排山坡、洼地或路基内的地下水,渗沟断面一般采用矩形,渗沟底部设置矩形或圆形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纵坡一般不小于5‰,困难地段不小于2‰,渗沟出水口通常为重力式挡墙的端墙。(5)无砂混凝土渗沟
无砂混凝土渗沟主要用于排降地下水,它由无砂混凝土壁板、钢筋混凝土横撑及盖板组成。无砂混凝土壁板是由水泥浆、粗集料(级配卵砾石或碎石)粘结在一起。具有良好透水性和过滤能力,可承受一定荷载。(6)渗水隧洞
渗水隧洞用于截排或引排埋藏较深的地下水,可与立式渗井(渗管〕群配合使用,以排除具有多层含水层的复杂地层中的地下水。隧洞出口底部要高于天然明
沟的设计洪水位,高差不小于0.5m(7)集水渗井——水平孔联合排水
集水渗井(渗管)一般成群布置并与其他平式排水设备配合使用,渗井间距为20-30m,其断面可以根据施工条件采用1.0~1.5m的圆形或边长为1.0~1.5m的正方形。(8)平孔排水
在地层中钻出带有一定仰坡的平孔,然后装入滤水管及集水管所构成的地下排水设备。当地下平式排水建筑物延伸较长时,一般每隔一定距离设检查井一个,供维修人员下去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
8、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
(1)雨季前后,上冻期前后要定期进行排水量、出水清浊程度的观察。
(2)与地下排水设备有联系的各种地面及地表,如发生下沉、断裂、破损等变形现象,可能影响到地下排水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时,应予以紧急处理,挖开检查并适当翻修。
(3)排水设备出口处应特别注意除草、清淤、填平坑洼等工作。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不仅进行了巩固,更是学习了之前没有涉及到的一些方面,尤其是在理论方面,而且对以后的工作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铁路路基实训报告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实训报告
系部铁道工程系班级 高速铁道技术0901班姓名崔蒙蒙指导教师徐小斐完成日期2011年12月23日
铁路路基综合实训报告
通过铁路路基实训,使我学到了关于铁路路基维修与养护的常识和知识,下面将我在实训中所学的内容总结一下。
一、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挤出变形、边坡坍方、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侵路基、冻害等。
二、铁路路基病害产生的机理
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与路基填料的工程性质、地表水与地下水、列车振动荷载、土的动力强度特性和温度及其变化有关。主要是路基填料、水、列车荷载和温度变化等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问又相互关联,铁路路基病害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每一种病害都有自己特殊的病理。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病害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
(2)病害的发生与相应的气候变化和列车振动荷载息息相关。前者是病害发生的内因。后者是病害发生的外因。对某一具体的线路来讲,其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基本上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路基病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将取决于气象水文条件和列车长期重复振动荷载的影响,路基病害的产生和发展是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生这些病害(破坏)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路基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特性,而后者与土的饱和度密切相关。随着饱和度的增大,土的动强度(即经过若干次循环加载后仍处于稳定状态的最大偏应力比)将显著降低。处于轨道下方的路基土因反复受到挤压和固结而产生过大的累积塑性变形,从而形成所谓的道碴坑以及枕木下方的积水坑。尤其是在雨季,基床填土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动强度显著减小,从而使道床工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会导致线路产生严重的不平顺而影响行车安全。
三、铁路路基病害检测
为了对路基病害进行合理整治,必须准确检测病害状况,分析病害成因。根据铁路既有线的特点,路基检测应不干扰行车或少干扰行车,为此需采用的检测手段应力求准确、可靠、快速,从而为将来的整治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可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地质雷达、瞬态面波法和取土试验等多种手段对线路进行试验检测,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1)典型地段开挖横沟,了解路基的几何特性。
2)采用探地雷达法和瞬态面波法对试验区段内的路基进行大面积的扫描检测。
探地雷达法具有直观反映道床几何形态、表层分辨率高的优点,可以探明路基结构的分层;探测路基病害类型、程度和具体位置,用于分析道床、路基各个土层的地质情况;探地雷达测出的结果是基床的电性参数,而无法给出路基的力学特性。而瞬态面波法表层状况由于石碴的散射和高频信号的限制不能精确的反映,探地雷达方法可弥补瞬态面波法的不足。
3)对路基强度、刚度等参数方面的分析。重型动力触探主要反映路基土的力学性能,是以击数×10cm-1来反映路基各个位置的力学性能指标,击数越高说明土质性能越好,强度也越高,可以从不同深度位置来测试出不同深度下土的力学性能以分析路基状况。轻型动力触探与重型动力触探原理相似,只是后者以击数×10cm-1来反映路基各个位置的力学性能指标。
四、病害的与整治
路基病害的预防和整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首先弄清发生病害的原因,经过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的措施。
1病害的预防
病害预防包括以下内容:①资料收集包括线路的设计、施工资料及线路区域的气候、水文、工程地质等情况,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为防治病害提供第一手资料;②根据线路当前的状态及运营情况,应每3--5行一次线路的普查,评估线路的安全状态,提前发现病害趋势并进行相应的处置。的方法除了传统的人工调查、轨检车检测外,铁道部目前正在推广铁路路基快速物探检测系统,检测深度达轨面下2.5m度可达80km/h入路基和路基积水,保持路基面排水坡度。
2病害的整治
路基病害的整治应从路基填料(改变其填料类型、改变填料的成分)防止水侵入(改善路基结构设计)、提高路基强度和刚度(改善路基结构设计)入手,路基的整治流程:前期准备→总体方案→检测路基→细化方案→治理施工→效果评价。
要不断加强对铁路路基病害的研究工作,提高对路基病害的预防和整治。这将是铁路行车安全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结束语:(收获)
路基是铁路的基础,是铁路线路中最重要的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铁路线路的质量,关系到列车运行的安全。
通过《铁路路基》这门专业课程的实训,使我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同时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铁路专业知识得到较大的补充与提高,巩固了对铁路路基的认识。作为一名准铁路一线工人,在此期间,我除了完成实训的工作任务之外,还认真阅读了大量的与铁路路基相关的杂志期刊,为将来进入铁路部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2、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此期间,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通过探讨发散思维,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3、基础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训中,我很注重自身铁路常识的积累并付诸实践,通过铁道论坛与很多在铁路一线的工作人员交流学习,使我进一步加强了对铁路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第三篇:铁路路基综合实训报告 王鹏宇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实训报告
系 部 铁道工程系 班 级 铁工 0903 姓 名 王 鹏 宇
指导教师 徐 小 斐
完成日期 2011.12.23
铁路路基实训报告
通过这一阶段铁路路基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好多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更加时刻的认识了路基作为铁路基础的重要作用。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里,我仅从路基的排水这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因为我认为这个方面也是路基知识的重点。
一、地面排水设备有哪些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
地面排水设备主要有:排水沟、侧沟、天沟、截水沟、矩形水槽、跌水和急流槽。
(一)排水沟
1.平坦地带,横坡不明显,且路堤高度小于2 m时,宜在路堤两侧设置排水沟。
2.当路堤高度大于2.0m时,可以只在大面积横坡方向的上方设置排水沟。在路堤高度小于2.0m的平原地带,确认下侧不会有积水和造成地面径流的可能时,也允许只在上方设置排水沟。
3.在农田地区,常把开挖排水沟的弃土置于排水沟的外侧,筑成挡水埝,以阻挡农田排灌水流入排水沟。挡水埝顶宽一般采用0.5 m,两侧边坡坡度不大于l:1,靠排水沟一侧的坡脚与排水沟之间应留出适当的距离。
4.紧靠路堤护道外侧的取土坑,如能适当控制其深度,以连接上、下游的排水沟或排水通路,则可利用于地面排水。此时,取土坑底部宜做成由两侧边缘向中间倾斜的2%~4%的横坡,或在取土坑中部设置适当断面的排水沟。
(二)侧沟
1.侧沟水不宜流入隧道排水沟内。因此,当出洞方向路堑为上坡时,侧沟要用与线路纵坡相反的坡度,称为反坡排水。只有对长度为300m以下的短隧道,在洞外路堑水量较小,且含砂量小,不易淤积,修建反坡排水将增加大量土石方等困难条件下,才允许将侧沟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但应验算隧道水沟断面(不够时应予扩大),并在高端洞口设置泥砂沉淀井。
2.侧沟水应排出路堑以外,在填挖交界处沿山弯转偏离路基排出,以防冲刷路堤。但对深长路堑和反坡排水的侧沟,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增建穿越路基的横向盖板水沟,将水引排到路基的外侧,在路堑边坡较低处,开挖马口排走。
(三)天沟
1.天沟距堑顶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5 m。
2.如果边坡为不易渗漏的岩石和黏性土,或对天沟已采取防渗措施,或路堑不高,即使边坡坍塌也不致影响行车时,天沟距堑顶的距离可以减小到2 m。
3.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天沟距堑顶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l0m,同时还应加固防渗。
4.如果堑顶上有弃土堆,天沟一般应设在弃土堆以外2.O~5.0 m。
(四)截水沟
1.平坦地带,横坡不明显,且路堤高度小于2 m时,宜在路堤两侧设置排水沟。
2.当路堤高度大于2.0m时,可以只在大面积横坡方向的上方设置排水沟。在路堤高度小于2.0m的平原地带,确认下侧不会有积水和造成地面径流的可能时,也允许只在上方设置排水沟。
3.在农田地区,常把开挖排水沟的弃土置于排水沟的外侧,筑成挡水埝,以阻挡农田排灌水流入排水沟。挡水埝顶宽一般采用0.5 m,两侧边坡坡度不大于l:1,靠排水沟一侧的坡脚与排水沟之间应留出适当的距离。
4.紧靠路堤护道外侧的取土坑,如能适当控制其深度,以连接上、下游的排水沟或排水通路,则可利用于地面排水。此时,取土坑底部宜做成由两侧边缘向中间倾斜的2%~4%的横坡,或在取土坑中部设置适当断面的排水沟。
(二)侧沟 侧沟是位于路堑路肩边缘的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堑范围以内的地面水。在线路不填不挖的地段亦应设置侧沟。
1.侧沟水不宜流入隧道排水沟内。因此,当出洞方向路堑为上坡时,侧沟要用与线路纵坡相反的坡度,称为反坡排水。只有对长度为300m以下的短隧道,在洞外路堑水量较小,且含砂量小,不易淤积,修建反坡排水将增加大量土石方等困难条件下,才允许将侧沟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但应验算隧道水沟断面(不够时应予扩大),并在高端洞口设置泥砂沉淀井。
2.侧沟水应排出路堑以外,在填挖交界处沿山弯转偏离路基排出,以防冲刷路堤。但对深长路堑和反坡排水的侧沟,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增建穿越路基的横向盖板水沟,将水引排到路基的外侧,在路堑边坡较低处,开挖马口排走。
(三)天沟
天沟是位于堑顶边缘以外,可设一道或几道,用以截排堑顶上方流向路堑的地面水。
1.天沟距堑顶的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5 m。
2.如果边坡为不易渗漏的岩石和黏性土,或对天沟已采取防渗措施,或路堑不高,即使边坡坍塌也不致影响行车时,天沟距堑顶的距离可以减小到2 m。
3.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天沟距堑顶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l0m,同时还应加固防渗。
4.如果堑顶上有弃土堆,天沟一般应设在弃土堆以外2.O~5.0 m。
(四)截水沟
截水沟设置于路堑边坡平台上及排水沟、侧沟、天沟所在部位以外的其他地方,用以截排边坡平台以上的坡面水或所在地区的部分地面水。
(五)跌水、缓流井和急流槽
1.跌水:主槽底部呈台阶状的急流槽,构造可有单级和多级两类,每级高差为0.2~2.0m,利用台阶跌水消能。一般应作铺砌防护。
2.缓流井:沟底纵坡较陡的水沟,可设计成两段坡度较缓的水沟用缓流井连接起来。两端水沟的落水高差最大可达15m。
3.急流槽:用片石、混凝土材料筑成的,衔接两段高程较大的排水设施。主槽纵坡大,水流急。出口设有消力池、消能槛等消能装置。沟底纵坡可达1:2。
急流槽槽身的坡度一般大于l0%。为使通过急流槽的水流能贴着槽底面流下面不致发生飞溅,槽身坡度不可陡于l:0.75。
二、地下排水设备有哪些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
(一)明沟与槽沟
明沟与槽沟是敞开的地下排水设备,用于拦截、引排埋藏不深的地下水(一般为2 m以内的潜水和上层滞水),并可兼排地表水。设置时,宜沿线路方向和顺沟谷走向布置,沟底应埋人不透水地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的底部应高出沟底不小于0.2 m。为避免开挖断面过大,明沟深度不宜超过l.2 m,若再深可用槽沟。槽沟深度不宜超过2 m,若再深宜改用渗沟。
(二)边坡渗沟
边坡渗沟是为疏干潮湿边坡及引排边坡上局部露出的上层滞水和泉水而修建的排水设备,同时可起支撑边坡的作用。适用于土质路堑边坡不陡于l:1或路堤边坡因潮湿容易发生表土坍滑的部位。一般用条带形、马蹄形或分岔形布置,渗沟基础应埋置在边坡潮湿土层以下的干燥而稳定的土层以内不小于0.5 m,通常用矩形断面,宽度不小于l.3~1.5 m,沿壁外围设置适当的反滤层,沟内底部用大粒径石料充填,其余的用小粒径的渗水材料充填,其结构形状、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三)支撑渗沟 支撑渗沟是用来支撑可能滑动不稳定土体或山坡,并排除在滑动面(滑动带)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湿土体的一种地下排水设备。根据不稳定土体的范围大小可成群布置,也可与抗滑挡墙配合使用,如图所示。
(四)截水渗沟与引水渗沟
截水渗沟的平面布置,宜与地下水的流向垂直,引水渗沟宜与地下水的流向平行,一般沿着线路方向设在路基的两侧。
渗沟流水孔的纵向坡度,不得小于5‰,若受到地形限制,沟底纵坡陡了不易找到合适的出口,纵坡可用缓一点,但不小于2‰。
渗沟深度在2~6 m时,称浅埋渗沟,深度大于6 m的称深埋渗沟。其断面一般采用矩形,内部充填筛洗干净的渗水材料,底部设排水通道,常用盖板箱涵或混凝土圆管。对于浅埋渗沟箱涵孔径用0.3 m~0.4 m,圆管内径用0.3~0.5 m,对于深埋渗沟,为了检查和维修,箱涵孔径用0.8~1.2 m,圆管内径用l.0 m,渗沟顶部用单层浆砌片石,表面水泥砂浆勾缝,其上再填土,厚度不小于0.5 m,夯实后与地面齐平。
渗水沟的出水口,一般修筑端墙,基础应埋入较坚实的稳定地层内,两侧应嵌入沟岸土层内不小于0.5 m。端墙下部的排水孔的底面应比外面排水沟底面高出不小于0.2~0.3 m。
(五)渗水隧洞
渗水隧洞是用于截断和引排深层地下水的排水设备。平面布置与渗沟相同,若与立式渗井配合使用,要通路最短,隧洞出水底部应比河沟设计洪水位高出不小于0.5 m,比相连的排水沟高出不小于0.1~0.2 m,底面不小于0.1~0.2 m,如图所示。
(六)水平钻孔
水平钻孔是用平卧钻机向滑体含水层打倾斜角不大的平孔,然后在钻孔内插带孔的钢管或塑料管,用以引排地下水而疏干土体的一种排水设备。一般与立式渗水井配合使用,钻孔用10%~15%的仰坡,孔径用73~108 mm。
(七)立式集水渗井与渗管
立式集水渗井与渗管是用于集引多层含水层和潮湿土体中地下水的排水设备。一般成群布置,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并与水平钻孔、排水设备配合使用。
总 结:
路基排水的目的就是把路基工作区内的填料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填料含水量过大,会引起强度降低,边坡坍塌,路基下沉或滑动,影响线路的使用功能。因此,必须做好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排除工作,使路既有良好、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四篇:铁路轨道综合实训报告
一.铁路道岔
道岔是个大家族,既然有单开道岔,就有双开道岔、三开道岔以及多开道岔(复式交分道岔)等。
道岔
双开道岔为Y形,即与道岔相衔接的两股道向两侧分岔。三开道岔如同Ψ形,同时衔接三股道,由两组转辙机械操纵两套尖轨。复式交分道岔像X形,实际上相当于四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的组合。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交叉设备,通常使用的叫做菱形交叉。它由两组锐角辙叉和两组钝角辙叉组成,但没有转辙器,所以股道之间不能转线。如果将复式交分道岔的X形的上面两点和下面两点分别连接起来,就是交叉渡线。它不仅能开通较多的方向,而且占地不多,所以经常在车站采用最常见的是普通单开道岔。它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械。当机车车辆要从A股道转入B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B股道,关闭了A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这个单元包括固定辙叉心、翼轨及护轨,作用是保护车轮安全通过两股轨线的交叉之处。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车轮在通过辙叉时,从两根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之间有一段空隙,这就是道岔的有害空间。车轮通过此处时,有可能因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设置护轨的目的也就在此,它要强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尽管如此,这个有害空间存在限制了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对开行高速列车十分不利。
解决道岔有害空间的根本之道,当然是消灭有害空间。既然普通道岔做不到,就必须研制特殊道岔——活动心轨道岔。
活动心轨最主要的特点是辙叉心轨可以板动。当我们要开通某一方向股道时,活动心轨的辙叉心轨就与开通方向一致的翼轨密贴,与另一翼轨分开,这样一来,普通道岔的有害空间就不存在了。实践证明,消灭了道岔有害空间,行车更加平稳,过岔速度限制较小,因而特别适合运量大,需要开行高速列车的线路使用。二.无缝线路
无缝线路是把钢轨焊接起来的线路,又称焊接长钢轨线路。钢轨的长度可以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但为了铺设、维修、焊接、运输的方便,我国的无缝线路长度多为1~2km。因线路上减少了大量钢轨接头和轨缝,故称之为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分温度应力式及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种。目前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均采用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无缝线路的类型分为温度应力式和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类,温度应力式为无缝线路的基本结构型式。
无缝线路和普通线路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钢轨的接头也可以说轨缝大大减少,前文已简单提到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对线路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钢轨接头的存在破坏了轨道的连续性,造成了不平顺。也常常会产生鞍形磨耗、低接头、接头掉块、夹板弯曲、轨枕破损、翻浆冒泥、暗坑、错牙、支嘴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存在大大的增加了线路养护的工作量和费用。钢轨接头不仅给公务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对机车车辆的使用寿命、维修周期都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当车辆经过接头时发出的震动和噪声,使旅客感觉到不适。无缝轨道的出现解决了普通轨道接头的问题,随着告诉铁路和重载铁路的需要,相信以后大量的无缝线路成为修建的首选。
无缝线路当然不是完美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对于普通的线路上基本轨的长度无非是12.5m和25m,也就是说每隔12.5m或25m就会有一个接缝,随着温度的升降钢轨能自由的伸缩,因而积存在钢轨内的温度力较小。无缝线路可不同,由于钢轨的长度很长,仅能在常轨的两端有些伸缩,中间段不能热胀冷缩,当温度升高,将会带来很高的温度力,人们在铁路线上采用强大的线路阻力来锁定轨道,限制了钢轨的自由伸缩。在我国是采用高强螺栓、扣板式扣件或弹条扣件等对钢轨进行约束。实验表明,直径24mm的高强螺栓,六孔夹板接头可提供40至60吨的纵向阻力。弹条扣件每根轨枕可提供1.6吨的纵向阻力。由于无缝线路中钢轨所承受的温度力的大小和轨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锁定钢轨时必须正确、合理地选定锁定轨温,以保证无缝线路钢轨冬天不被拉断,夏天不致胀轨跑道,危及行车安全。这当然也是养护维修的重中之重。无渣轨道
无碴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砂浆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型式,它具有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和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等特点,对于高速铁路较传统的有碴轨道有更好的适应性。砟(zhǎ),岩石、煤等的碎片。在铁路上,指作路基用的小块石头。传统的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传统有碴轨道具有铺设简便、综合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容易变形,维修频繁,维修费用较大。同时,列车速度受到限制。
作为最主要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之一,板式轨道在日本新干线应用广泛。经过30余年的经验积累,日本新干线板式轨道在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日趋成熟。自20世纪至今,累计铺设里程已达2700多千米。国内对板式无碴轨道的研究是随着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不断深入进行的,目前已在秦沈线狗河特大桥(741)、双何特大桥(740),赣龙线枫树排隧道(719),遂渝线,并在京沪高铁上实现大规模铺设。按照无碴轨道宜集中铺设的原则,本线在长度大于6km的隧道及相邻两铺设无碴轨道的隧道间小于500m的桥梁和路基铺设板式无碴轨道。铺设范围包括“三隧两桥”(依次为石板山隧道、黑水坪大桥、南梁隧道、孤山大桥、太行山隧道)以及其间的路基,共计铺轨95.045km。其中太行山隧道全长27.839,居亚洲在建铁路山岭隧道之首。
板式无碴轨道由60kg/m钢轨、弹性分开式扣件、轨道板、乳化沥青水泥砂浆(CA砂浆)、混凝土凸形挡台及混凝土底座等部分组成,轨下设置充填式垫板。对无碴轨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无碴轨道计算理论,在本线板式无碴轨道设计过程中,我们在对中国内的三重叠合梁模型、德国的当量叠合梁模型深入研究基础上,采用更为接近实际的有限元梁—板模型。
第五篇:铁路轨道综合实训报告
一.铁路道岔
道岔是个大家族,既然有单开道岔,就有双开道岔、三开道岔以及多开道岔(复式交分道岔)等。
道岔
双开道岔为Y形,即与道岔相衔接的两股道向两侧分岔。三开道岔如同Ψ形,同时衔接三股道,由两组转辙机械操纵两套尖轨。复式交分道岔像X形,实际上相当于四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的组合。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交叉设备,通常使用的叫做菱形交叉。它由两组锐角辙叉和两组钝角辙叉组成,但没有转辙器,所以股道之间不能转线。如果将复式交分道岔的X形的上面两点和下面两点分别连接起来,就是交叉渡线。它不仅能开通较多的方向,而且占地不多,所以经常在车站采用最常见的是普通单开道岔。它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械。当机车车辆要从A股道转入B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B股道,关闭了A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这个单元包括固定辙叉心、翼轨及护轨,作用是保护车轮安全通过两股轨线的交叉之处。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车轮在通过辙叉时,从两根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之间有一段空隙,这就是道岔的有害空间。车轮通过此处时,有可能因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设置护轨的目的也就在此,它要强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尽管如此,这个有害空间存在限制了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对开行高速列车十分不利。解决道岔有害空间的根本之道,当然是消灭有害空间。既然普通道岔做不到,就必须研制特殊道岔——活动心轨道岔。活动心轨最主要的特点是辙叉心轨可以板动。当我们要开通某一方向股道时,活动心轨的辙叉心轨就与开通方向一致的翼轨密贴,与另一翼轨分开,这样一来,普通道岔的有害空间就不存在了。实践证明,消灭了道岔有害空间,行车更加平稳,过岔速度限制较小,因而特别适合运量大,需要开行高速列车的线路使用。二.无缝线路
无缝线路是把钢轨焊接起来的线路,又称焊接长钢轨线路。钢轨的长度可以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但为了铺设、维修、焊接、运输的方便,我国的无缝线路长度多为1~2km。因线路上减少了大量钢轨接头和轨缝,故称之为无缝线路。无缝线路分温度应力式及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种。目前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均采用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无缝线路的类型分为温度应力式和放散温度应力式两类,温度应力式为无缝线路的基本结构型式。
无缝线路和普通线路相比,最大的区别是钢轨的接头也可以说轨缝大大减少,前文已简单提到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对线路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钢轨接头的存在破坏了轨道的连续性,造成了不平顺。也常常会产生鞍形磨耗、低接头、接头掉块、夹板弯曲、轨枕破损、翻浆冒泥、暗坑、错牙、支嘴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存在大大的增加了线路养护的工作量和费用。钢轨接头不仅给公务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对机车车辆的使用寿命、维修周期都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当车辆经过接头时发出的震动和噪声,使旅客感觉到不适。无缝轨道的出现解决了普通轨道接头的问题,随着告诉铁路和重载铁路的需要,相信以后大量的无缝线路成为修建的首选。
无缝线路当然不是完美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对于普通的线路上基本轨的长度无非是12.5m和25m,也就是说每隔12.5m或25m就会有一个接缝,随着温度的升降钢轨能自由的伸缩,因而积存在钢轨内的温度力较小。无缝线路可不同,由于钢轨的长度很长,仅能在常轨的两端有些伸缩,中间段不能热胀冷缩,当温度升高,将会带来很高的温度力,人们在铁路线上采用强大的线路阻力来锁定轨道,限制了钢轨的自由伸缩。在我国是采用高强螺栓、扣板式扣件或弹条扣件等对钢轨进行约束。实验表明,直径24mm的高强螺栓,六孔夹板接头可提供40至60吨的纵向阻力。弹条扣件每根轨枕可提供1.6吨的纵向阻力。由于无缝线路中钢轨所承受的温度力的大小和轨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锁定钢轨时必须正确、合理地选定锁定轨温,以保证无缝线路钢轨冬天不被拉断,夏天不致胀轨跑道,危及行车安全。这当然也是养护维修的重中之重。
三. 无渣轨道
无碴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砂浆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型式,它具有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 好,结构耐久性强和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等特点,对于高速铁路较传统的有碴轨道有更好的适应性。砟(zhǎ),岩石、煤等的碎片。在铁路上,指作路基用的小块石头。传统的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传统有碴轨道具有铺设简便、综合造价低廉的特点,但容易变形,维修频繁,维修费用较大。同时,列车速度受到限制。
作为最主要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之一,板式轨道在日本新干线应用广泛。经过30余年的经验积累,日本新干线板式轨道在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等方面日趋成熟。自20世纪至今,累计铺设里程已达2700多千米。国内对板式无碴轨道的研究是随着对高速铁路的研究不断深入进行的,目前已在秦沈线狗河特大桥(741)、双何特大桥(740),赣龙线枫树排隧道(719),遂渝线,并在京沪高铁上实现大规模铺设。按照无碴轨道宜集中铺设的原则,本线在长度大于6km的隧道及相邻两铺设无碴轨道的隧道间小于500m的桥梁和路基铺设板式无碴轨道。铺设范围包括“三隧两桥”(依次为石板山隧道、黑水坪大桥、南梁隧道、孤山大桥、太行山隧道)以及其间的路基,共计铺轨95.045km。其中太行山隧道全长27.839,居亚洲在建铁路山岭隧道之首。
板式无碴轨道由60kg/m钢轨、弹性分开式扣件、轨道板、乳化沥青水泥砂浆(CA砂浆)、混凝土凸形挡台及混凝土底座等部分组成,轨下设置充填式垫板。
对无碴轨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无碴轨道计算理论,在本线板式无碴轨道设计过程中,我们在对中国内的三重叠合梁模型、德国的当量叠合梁模型深入研究基础上,采用更为接近实际的有限元梁—板模型。
石太客运专线作为中国国内唯一一条集高速客运与重载货运于一体的客运专线,将首次大规模铺设板式无碴轨道,而当前国内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无碴轨道计算理论,因此需深入研究板式无碴轨道受力规律,以保证设计经济、合理。采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板式无碴轨道的梁—板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工具软件A9BCB对模型进行求解。
应用有限单元理论建立板式无碴轨道结构的整体模型:钢轨采用弹性点支承梁模拟;扣件采用线性离散弹簧模拟;轨道板采用板单元进行模拟;CA砂浆调整层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底座采用弹性地基板模拟,以反映下部基础对轨道结构的支承作用;地基系数采用k30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