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好玩
(一)让孩子感受数学好玩
孩子天生就爱玩,甚至可以说,我们根本不用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身边随便拿一个石头、木棍都是孩子的玩具。而且,孩子对生活中各种图形的理解也是靠是摸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源于动作。触摸得到的经验叫直接经验,看到的听到的都属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成绩特别弱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手的动作不够精细,动作笨拙,原因多是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学长常常嫌孩子动作慢,就给孩子喂饭、穿衣,甚至刷牙;怕脏,就限制孩子玩,甚至不让孩子拿钱,这样就变相地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结果孩子直接经验少,理解力差,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经常不活动,孩子逐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不足,又导致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慢、注意力不集中、自信不足等问题。所以,让孩子多玩,不但能玩出乐趣,还能玩出聪明与自信。下面,我们就说说怎样让孩子玩。
搭:孩子总喜欢搭积木,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形状及空间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描:让孩子使用立体图形的面去画个漂亮的圆或方,从中感受方圆的特点,并体会到利用工具的神奇力量。
捏:让孩子用橡皮泥、用面团捏糖葫芦、饺子、小人等,让小手的肌肉更灵活,发展手眼及双手协调能力,不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还能培养注意力。
切:把苹果横着切开和竖着切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切面完全不同,横着切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五角星,用不同的切法会发现不同的图形,激发孩子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同样,我们让孩子观察多角度切黄瓜、切莲藕、切西瓜等。还有用刀等分蛋糕、分饼等,让孩子学习到从中心点等分图形的学问。
折:就是折纸。折纸需要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要多种形式的切割与组合,在这种图形的变化中去体会各种图形的特点,比如,正方形可以等分为四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不断地再分成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纸不但能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培养专注力与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与神奇。
钻:孩子总喜欢到处钻洞。喜欢钻在桌子下面,喜欢钻到盒子里。这很好,只要安全,多让孩子玩玩吧,让孩子在钻的活动中体验空间感觉,从中还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画:多让孩子画画吧,画画本来就是图形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有机玻璃板去画图形,就是隔空描图形,是透视画的本源。隔空描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立体图形被画成平面图形的感觉,从中感受立体图形与所画的图形之间的对应能力(注意,画的立体图形也还是平面图形)。当然,我还多了一个副产品——观察能力。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或用头顶书包,或用手端盆水,从中体会水的重量,让孩子快跑与慢跑体会速度,跑步时再给孩子记个时间,体会速度、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陪孩子拍球、跳绳,并记录个数„„
我们生活中数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说“万物皆数”,我们生活中图形的世界中,也可以说“万物皆形”,我们生活着,陪孩子玩着,玩就是在体验数学,玩就是在学习数学。
(二)让孩子感受数学有用
数学是什么。告诉孩子数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数字是数学,你想吃个大点的水果,大小是数学。我们想吃个长长的水果,长短是数学。过几天就是宝宝的生日,早晨八点起床等,时间是数学。桌子是圆的,椅子面是方的,图形是数学。我们要出去玩,得知道方向,方向是数学。买东西要算帐,算帐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问孩子你能找到不是数学的东西吗?
1、让孩子猜想没有数学会怎样
我们可以让孩子想像,如果没有数字宝宝会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数字宝宝,看钟表也不知道是几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有几岁,出门也不会做公共汽车,因为汽车没有号码了„„
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不懂图形会怎样?如果我们不懂图形的特点,桌子做成球形的,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房子做成三角形的结果会怎样?这些搞笑的设想,一定会能激发无尽的想象。
还可以让孩子随便说说如果我们不会方向怎么样?不会计算会怎样?不会思考又会怎样?这样让孩子轻松随意的想像,不但能让孩子从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价值的,还可以激发思维。因为,好多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就是因为思维没有启动。启动思维就是最简单的思考开始。简单才让孩子敢于思考,然后才能乐于思考,继而才能擅于思考。
第二篇:感受好玩的数学
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
大漠孤狼
山东省章丘市qq:10213512 摘要:让学生真正的觉得“数学好玩”,就必须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心,让教师的“新”去抓住学生的“心”,变“数学难学”为“数学好玩”。使学生利用自己丰富的数学经验体验快乐数学,感受数学快乐!关键词:兴趣;数学好玩;好玩数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喜欢学数学,只有喜欢数学,才能够觉得“数学好玩“,那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
首先老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与特有的人格魅力。有时候学生往往先是喜欢这个老师,才对这门功课感兴趣的。喜欢老师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初次体验这位老师的讲课就觉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不外乎是这位老师的执教风格与众不同,而不是与其他大多数老师那样照本宣科,使得本已很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无味,这样的课堂试想能有多少孩子喜欢呢?教师的执教风格可以理解为“世界大同,唯我独秀”。教师执教风格可以包括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夸张的肢体语言、幽默的教学语言等等。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上册《平行于垂直》中的平行线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述一段小插曲:“在铁路上,一列高速列车正在急速行驶,这时候如果铁路的前方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窄„„,还没等我说完,全班学生已经哄堂大笑了,我问,为什么笑呢?学生们一空同声的说,这不可能的,这样的话京沪高铁的事故就会经常发生,谁还敢坐火车啊!”是啊,这样的话列车会脱轨,造成重大伤亡。所以铁轨无论多长、多远也不会交叉(相交),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平行线”,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真正理解了平行线的意义,学习兴趣也格外的高,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学学生怎能不喜欢数学,怎么能不觉得“数学好玩”呢?
其次幽默的语言同样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记得一次上五年级的公开课,用的是其他乡镇的学生,听课的教师多,学生可能有点紧张,我多次启发,孩子们都不举手回答问题,我当时也有些着急,后来灵机一动说了一句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听课的老师们笑了,学生们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又接着说“黎明来了,朝阳还会远吗?”学生笑了,气氛活跃了,胆怯的心没了,思维也就不尽长江滚滚来了„„。
再次有必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例如,在教学“利息”时,可以出示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更合算?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样学生在强烈的学习欲望中不但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保险知识,同时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了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只有对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进行经验提升,以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或重新改组。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进一步体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好处,使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经验。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对于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即使出示集合图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所以我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有一个超级大的房子,里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门牌上注明“平行四边形”,里面有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如果让你走进去在里面寻寻觅觅(当然看不见啊,里面黑!),当你从地上随便拿起一个图形,可能是什么?这是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说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我顺势问:这个图片可能性最大的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是长方形?有可能是正方形吗?可能性最大的是平行四边形,接着可能是长方形,可能性最小的是正方形,又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满足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这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同时又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总之,让学生真正的觉得“数学好玩”,就必须紧紧的抓住学生的心,让教师的“新”去抓住学生的“心”,变“数学难学”为“数学好玩”。使学生利用自己丰富的数学经验体验快乐数学,感受数学快乐!
第三篇:怎样让数学好玩
怎样让数学好玩
92岁高龄的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对少年儿童说:“数学好玩”。这话让很多同仁费解,其实数学并不是如同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要么是枯燥的;要么是深奥的;或者是晦涩的。其实数学的玩是“寓教于乐”不是单纯的玩,玩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不参加化学反应的,但是“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顺利地进行。怎样让数学好玩呢?
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幼儿园常做的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一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做游戏、讲故事,还可以开展“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不断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的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玩”!
第四篇:让孩子感受爱
让孩子感受爱、懂得爱
(文/牛妈彭小蹦 图片来自网络)
爱,这个人间最温暖的字眼,却是最复杂的,我们常说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但什么是无条件?我们也知道,给孩子溺爱的后果,那么什么又是溺爱?我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但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我们爱着孩子的同时,孩子也爱着我们,那这么说是不是爱就不是无私的„„
爱孩子,究竟应该如何爱!
这是一个太过于庞大和深刻的话题,而今天,我们只是讨论,如何让孩子去感受爱、懂得爱。
为何要感受爱?因为感受不到爱,就不会懂得爱,不懂得爱的人,就会缺乏爱,从而陷入恶性的循环之中。只有拥有爱的人,才会去爱他人,懂得爱他人的人,终究会得到更多的爱。现在,多数孩子身边都围绕着太多的爱,他们习惯了索取,久而久之,就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必然的、应该如此的。一旦有有稍许不满意的地方,便脾气大发。没错,他们是得到了很多的爱,但他们却没学会去感受,他们拥有爱却完全不自治,更不懂得如何爱他人。
一、孩子有机会用心体会什么叫爱
有一次晚饭后,本想拿起遥控看一下新闻,小潘潘过来,跟我说:“妈妈,我想看一会动画片。”我和他爸爸在家都很少看电视,小潘潘还小的时候,只要他说要看,随时都可以打断爷爷奶奶在看的电视,老人家总是无条件的让着孩子,后来我们跟爷爷奶奶沟通,虽然他是孩子,但也不能让他认为,他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满足的。慢慢的,小潘潘从粗暴的抢夺人家遥控器,毫不在意他人在看电视随意掐断,学会了在看电视之前先询问他人意见,得到允许,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了。当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允许他看电视的时间内,我们也不能随意打断他。这一点,我们共同遵守着。
而今天,是我们几乎同时想看电视,小家伙看着我问能不能让他看一会,我并没有马上让步:
“妈妈也很想看,妈妈都很久没看过电视了,想看看新闻。” 小家伙有些失落的看着我说,“可我现在真的想看一会动画片,我今天还没看呢。”
我故意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好吧,虽然我今天也很想看,但是,还是让给你看吧。”
没想到的是,孩子拿过遥控器问:“妈妈,为什么你很想看,却让给了我呢?”
我回答说:“因为妈妈爱你啊,既然你这么想看,就让给你看吧。” 孩子回答说:“妈妈我也爱你,下次你想看的时候,我也会让给你的。”
第二天,我还记得这个话,在他想看的时候,过去表达我也想看看电视,孩子果然把遥控器大方的让给了我。我也就真的看了一会,然后再把遥控器还给了他。
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
1、孩子并非天生懂得爱,当你毫无条件就满足他一切要求的时候,他反而不知道你爱他,而当你要求他一样付出的时候,他反而知道了什么是爱。
2、在他知道你爱他之后,他也会同样的爱你,以同样的方式去关注你的感受,于是他懂得了如何爱。
二、为爱付出 潘潘的名字中有一个“予”字,牛妈一直认为,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能拥有更多,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懂得爱,必须要懂得付出!
周末的一天,小潘潘提出要和妈妈一起做蛋糕,我也很高兴的答应了,可因为有段时间没有亲手烘焙了,家里原材料短缺。加上那天也巧了,上午下了一上午的阵雨,下午又安排了其他事情,本约定好了晚饭后立即动工,结果晚饭后,小家伙因为没睡午觉睡着了。
牛妈知道,这个让孩子惦念了一天的事情,还是得去兑现承诺,于是在他小睡之时,出去把材料都买回来了。等我买回东西,孩子还没有睡醒(这个点,小潘潘一般会再次醒来的)。于是我先去洗了个澡,没想到的是,我还没洗完,他就醒来了,要求马上做蛋糕,可等我出来,却发现一副惊天动地的场面,孩子哇哇大哭,爸爸在那训斥他,奶奶在那道歉„„
问了一下,原来是正准备动工,却发现鸡蛋没有了,而这个时候菜市场关门,鸡蛋买不到了。先是小家伙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然后是奶奶在一旁“主动承认错误”,说是“奶奶的错,你打奶奶好了。”因为家里平时都是奶奶买菜,加上奶奶疼爱孙子的心情,道歉总是非常积极。大人一道歉,孩子更加认为自己哭闹,打骂是有道理的了。试想,这种情况下,叫他如何不发脾气,因为是你们没做该做的事情!
我走过去,孩子看见我来了,连忙抱着我,首先,我还是接纳了孩子的情绪,问他是不是因为想做蛋糕很久了,现在做不成很难过,他都一一点头并停止了哭泣,然后就是他一顿“控诉”,列出了这件事情中,奶奶、我和爸爸各自都“哪里做的不好”,“犯了哪些错误”,一共列出了五条,我没有打断他,静静的听完了。等他说完后,我询问了他说完没有,他又继续补充了三条,尽管很多是重复的,我还是耐心听完了。再继续问他,还有没有。直到他说她说完了。我才开始:
“妈妈只有两个问题,第一,今天是谁想吃蛋糕啊?” 小潘潘回答:“是我。”
“为了你吃蛋糕,妈妈在你睡着的时候,尽管爸爸妈妈都和你一样有点困了,外面还下着雨,但我们仍然出去走了很远给你买了蛋糕粉回来,奶奶把做蛋糕的工具都洗干净了。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一点都没有感谢我们,只是说我们做的不够好。那么,既然是你想吃蛋糕,你又做了什么呢?!”
小潘潘愣住了,愤怒从脸上消失了,有些吃惊。
然后,他还在边抽泣边说,“妈妈,好,我决定今天不吃了,但是明天一定要去买鸡蛋好吗?”停了一下,继续补充:“明天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去买好鸡蛋。”
“孩子,请别人帮忙需要说请帮助我,而不是命令,尽管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乐意帮助你,但并不代表你大吼大叫的我也必须帮你。”
“那么,妈妈,请你明天一定要帮我买到鸡蛋好吗?” “当然,我们明天一定要做一个超级好吃的蛋糕哦!” 最后,破涕为笑,兴高采烈的结束了这一次的蛋糕**。我们常常以为,迁就孩子,一味的付出,孩子就会满足,但其实不然。奶奶每次都很积极的包揽责任,但换来的只是不接受、不理解,和更加无理的哭闹和抱怨,而当你引导孩子付出时,孩子却理解了你的付出,懂得了你的爱。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如此的爱着自己的小生命们,虽不求回报,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爱被理解,可就这个小小的希望,在很多家庭中都无法实现。虽然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们首先都要反省,我们让孩子学会感受爱了吗,懂得去关爱他人了吗?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
浅谈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比如:写出来的数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有的在做作业时常常抄错或写错数字,或者是运算符号看错而导致计算出错......这些不良习惯制约着孩子们把数学学好。如何让孩子们克服这些问题把数学学好呢?
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孩子是否爱学数学,是否学得好,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一旦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那么学好数学就成为比较容易的事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播数学知识,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激情。
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数学相关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课的快乐。
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每天回家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长听,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孩子所学知识也能得到有效复习。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有效掌握数学语言是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并训练学生说合乎逻辑的话。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孩子,听同一个老师的课,有的学得好,有的学不好。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他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掘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解答数学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而这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数学教育工作者尝试着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德国数学教育界有一群教育工作者,收集生活中经常阅读的各种报道作为教学的内容,取得可喜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与介绍.阅读报纸几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只要你稍加留意报纸上的数据和有关信息,就会发现一则报道其实就是一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