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的发展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的支付方式和手段历经多次变化。从最原始的以货易货交易,到几千年来将货币作为商业流通中的媒介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再到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用卡作为支付媒介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今,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它使人类的商业交易活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使人们在移动的环境里也能方便快捷地实现支付。
一、当前我国金融和支付服务存在的不足
1.金融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便捷性也不够。据统计,平均一个银行从业人员要应对490人,仅计算柜面服务人员的话,平均一个柜员至少要应对1000个客户左右。在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资源更是有限甚至为零。银行网点服务不仅资源有限,在时间便利性上也有限,通常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虽然有自助设备如ATM和网上银行,但这方面资源也相对不足。
2.现代支付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大额和小额支付问题,但对于更小金额支付或微支付关注还不够。从已有的数据来看,现有的支付系统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代替了现金在单位支付和个人大额支付中的使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更小金额支付或微支付,仍然以现金方式完成,事实上这部分支付具有频率极高,金额很小的特点。
3.零钞、硬币大量使用,社会成本较高。现金投放主要解决零售小额支付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微支付。所以,这部分大量流通的零钞、硬币必然会增加货币的印制铸造、运输、保管、残破币兑换及反假币等多个环节的成本。
4.非现金支付给社会管理提供的便利未能触及更小金额及微支付领域。非现金支付较之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在社会效益层面上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便利,换言之,支付的金融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相结合。如以实名制开立银行账户,凭单位信用开具票据,用银行卡进行日常消费,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资金清算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客户身份确认和交易处理的信息化、集约化管理,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虽然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实现了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非现金支付,但在面对面的近场微支付领域中,现金仍被大量、广泛的使用,非现金支付的社会功能在微支付领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发展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韩日出现并迅速发展。中国最早出现则是在1999年,由移动与工行、招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试点。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应该来说初具规模。
1.拓展金融服务空间。移动支付发展的快,主要得益于移动支付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有益补充。对于生活在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地区的居民来说,以前无法直接享受到银行网点的服务,有移动支付后,可以直接用手机进行交易。这能较好地解决银行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与传统银行服务模式相比,移动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设施终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拓展支付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促进金融全面普及,达到广泛的便民和惠民效果。
2.为微支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捷性是移动支付的第一特征。只需一部手机、只要有通信网络,便可以完成支付,不受网点、营业时间的限制。这种随时随地的便捷性,以及手机在普通民众中的广泛普及,使移动支付成为解决微支付的最佳选择。
3.逐步代替零钞和硬币。以日本为例,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流通中的硬币,特别是小面额硬币总金额增速在不停下降。可见,移动支付对微支付中的零钞和硬币的代替作用是明显的。减少零钞和硬币的使用不仅能降低现金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也能降低现金的使用成本。
4.进一步实现支付的社会功能。在微支付领域推广移动支付,能够提高微支付资金的清算效率,实现对交易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管理,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广从而实现了微支付主体的身份确认,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有效减少管理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三、我国推广移动支付具备条件
1.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可以由商业银行、移动营运商和第三方支付组织分别提供,也可以合作提供。银行的优势在于其完善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客户群的绝对信任。移动营运商则拥有安全的通信渠道,有庞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和便捷的服务终端。
2.广大的客户群是发展移动支付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和粘合度越来越高,移动支付必然会更加普及。
3.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环境。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且覆盖面极广,中国银联的POS跨行网络体系也链接了各商业银行,金融与通讯的融合已有了经验和基础。
4.逐步完善的法律框架。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其中《办法》的发布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各类新兴支付方式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办法》的配套制度,以及移动支付的业务规则等,也在制定中。
四、大力发展移动支付还需要做什么 1.首先要有积极的、正面的政策导向。2.鼓励多样化的业务模式 3.倡导统一的技术标准 4.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5.防范和打击犯罪 6.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参与者的通力合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现代金融服务和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第二篇:移动支付(本站推荐)
中国移动
从2008年开始,中国移动便开始关注第三方支付,并尝试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遂于去年6月份正式成立了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手机支付,可以实现手机上的远程支付;第二类是手机钱包。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主要是通过由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专业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的。用户可通过该支付客户端在手机上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综合性移动支付服务,如缴话费、收付款、生活缴费、订单支付等,在带给用户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支付体验的同时,还可确保用户交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据相关人士透露,中国移动推出手机支付钱包以后,推出了很多应用。去年,该业务已经覆盖了40多个城市,上半年交易额接近了1亿元,月交易额达到了4000万元以上,用户规模也已达到了4000万。
中国电信
成立于去年3月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移动支付、固网支付及积分支付等领域。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依托于自有账户和第三方关联账户(包括银行账户及公交卡等准金融账户),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手机、固定电话、IVR自助语音、IPTV、公话信息亭、自助终端服务机等各类渠道的近程和远程方式的支付服务。
“翼支付”是目前中国电信主推的手机支付业务,它利用RFID近场射频通信技术,实现了手机刷卡、手机乘车等支付功能。从去年5月开始,京城百姓即可通过一张特殊的射频手机UIM卡,将中国电信的3G移动通信功能和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功能有机融合在这张手机卡上,只需携带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刷卡乘坐公交、地铁;商家刷卡消费、网点电子钱包充值、手机空中电子钱包充值等服务。
中国联通
早在2010年底,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便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正式商用,并逐步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广。2011年4月,中国联通支付公司(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获得营业执照,去年12月,该公司获得了国内第三方支付牌照。作为中国联通的全资子公司,联通沃易付公司注册资本2.5亿,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收单等支付业务。
中国联通手机支付业务采用的是握奇公司提供的SIMpass移动支付技术。该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SIM+天线”的“辫子卡”,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但需要在营业厅更换一张SIM卡;另一种是定制手机方案,即天线集成在手机中而不需要外置天线,用户需更换手机。据了解,手机支付账户与通信账户相互独立。也就是说,用户办理手机支付业务之后,将有两个账户,其中手机支付账户中的充值上限为1000元。
三大因素决定移动支付胜负
三大运营商手握庞大用户资源,此次加入移动支付战局,令整个行业发展升温,更让移动支付的两大标准问题凸显出来。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移动主推的2.45GHz方案,二是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受到电信、联通的拥护。据悉,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接入了15000余家各类合作商户,覆盖国内所有主流电子商务网站,注册用户超过4540万,月活跃用户达500余万。然而,银联标准的技术成熟度更有优势,支持企业数量也不逊移动标准,业内人士预计还将拉开与移动标准的差距。
对此,王鹏辉认为,从标准的选择来看,电信和联通选择银联标准,未来的前景会比移动的标准要好。但是,移动并没有放弃银联标准,在标准上目前尚无法判断。不过,可以从三个方面考量:
第一,用户基数。移动占有比较绝对的优势,电信和联通的差距不是非常大。第二,签约商家。目前移动和电信的签约商家较多,联通在签约商家这一方面比较落后,这也与移动的用户基数不无关系。第三,支付渠道。目前主要发展线下支付,线上支付渠道并未拓展,三家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在线下支付环境中,更多的是小额支付,公共生活的支付渠道比较重要,移动比较典型的有地铁,联通有公共汽车,电信有校园市场,但都没有很明显的优劣之分。
电信联通移动支付前景看好
近年来,3G终端普及速度加快,消费者对移动购物需求日益迫切,这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据研究机构MIC估计,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增至 6.14亿部,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另据来自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2.2亿户,市场收入规模达到52.4亿元。而2013年将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235.1亿元。
可观的市场前景立马吸引了各方的目光,银联、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均开始摩拳擦掌欲切入市场。但就三大运营商来说,由于背靠不同的标准,三者注定要面对不同的发展局面。
王鹏辉对此表示,对联通和电信的前景比较看好。在签约商家方面,电信与移动的差距越来越小,电信在传统的企业客户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支付环境方面,未来联通应该会成为最好的,并且随着联通网络优势的越来越明显,移动转向联通和电信的用户越来越多。手机支付并不能对用户形成黏性,是可以随着用户的转移而转移的。
另外,王鹏辉表示,手机支付毕竟属于金融范畴,银联本身属于金融系统,在很多方面占据了优势。电信和联通选择银联标准,其实是随大流。并且,这种大流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就像目前三大运营商的3G制式。所以,暂时还是更看好银联标准。
多标准并存有益产业发展
从以上分析看,王鹏辉更加看好银联标准,但他也鼓励移动支付行业里多标准并存。他认为,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单一的标准无疑有好处,可以减少重复建设投入。但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又会扼制创新。因为单一的标准,往往会形成垄断,垄断的最终结果就是固步自封。因此,鼓励多标准并存对于产业未来有好处。具体到移动支付领域,企业可以采纳官方标准,也可以在标准范围内制定标准,对于移动自定的标准应当鼓励,只要不违背整体发展原则就该提倡。
事实上,多标准并存的现象很可能长期存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在2011年底表示,工信部已与央行共同启动移动支付标准制定工作,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各有优势,都将纳入行业标准。
最后,由于移动支付行业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银联与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怎样才能够理顺,需要业界不断摸索。当共赢机制真正树立起来的时候,移动支付市场活力才能真正迸发。
数据报告显示,移动广告和移动购物在2011第二季及第三季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移动购物在第3季度规模达到21.9亿元,增速达31.14%,变化较为明显。笔者观察,移动购物等的流行也滋生了移动支付的快速成长。再联系到之前我们看到的一些其他讯息,移动支付已经从原来的小打小闹逐渐开始步入正轨。尤其是移动运营商的推介变得强烈了许多。
从资本市场获悉,恒宝股份公告称,拿到了中国电信手机支付卡订单,公司与中国电信就手机支付业务签订了采购合同,后续将向电信供应13.56M翼机通卡、2.4G翼机通卡、13.56M公交卡、13.56M银行卡共4个品种的产品,合同总金额达到1.06亿元。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中,中国银联居于主导地位,三大电信运营商则在现阶段承担了实际推广的角色。今年2月,中国联通宣布对外成立单独的支付公司,联通的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电信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移动的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继出笼,三家都将原移动支付业务部门独立出来升级为子公司规格,此外还齐齐递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虽然未能入围前两批获牌企业名单,也已全部进入公示阶段。
相较其他两家运营商,中国电信在手机支付上的进度要快很多。除了集采业务开展所需硬件外,中国电信还率先与银行合作在国内城市进行试点,将手机支付应用的范围从校园卡、公交卡等小领域扩大到金融流通领域。据悉,中国电信与工商银行合作,在厦门启动手机支付业务试商用,推广在用手机在POS机上进行小额支付的消费模式。
此外,据悉中国银联打算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四个城市举办银联手机业务推介会,完善其手机支付服务商圈,推动在公共事业缴费、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电影票和彩票购买、小额刷卡等方面的应用。移动和银联的双向互动,推动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不过,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将给整个商业网络和结算系统带来新的机会,13.56MHz与2.4GHz两种标准目前仍将并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测,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有望同比增长139%,用户总量突破8000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目前,近场移动支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包括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部署。2010年银联“手付通”大规模试点,预计年底前改造POS终端的银联卡商户数量将达10万家。随着三大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请即将获批,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必然会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是市场的培育。不过,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以及网购培育好的市场参与度,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可将不是障碍,尤其对于80、90后一代,对这种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这也是智能手机的消费主体,他们的接纳程度决定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可期的。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对商家支付网点的铺设,这是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对便利店、餐馆、影院等地的支付引导也会是率先尝试的地方,在这方面,就看银联和移动运营商谁的力度更大一些了。
一、从用户体验谈起
让我们回到最初,客户们(或者说用户们)为什么需要移动支付?传统支付究竟是如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呢?我的看法是,传统支付其实足够好,足够安全,如果它们能够更简易的完成交易过程,能够让用户操心更少,那么,移动支付出现的意义就不大了。因此,移动支付相比较传统支付的优势如下:
1、更简易,一种支付方式应对所有购物场景。
时至今日,你是否觉得你是一个分裂的卡族呢?充值卡,会员卡,银行卡,公交卡,现金(当做一种卡来使用),种种的卡占满了你钱包里的最后一块地方,而且根据墨菲定律,你将会发现,你会在最需要某一种卡的时候。。找不到它,带着不能在这里用的另一种(或是很多种)卡。
2、无需关注,你的钱总在那里(或是不在)
你总是在担心换完衣服钱包忘带吗?你总是把所有的卡都打包带在身上哪怕只是应对一次15分钟的简单行程吗?你会为了忘记带某张卡而不能积分,或是不能享受优惠吗?你遇到过某种卡不能在这家商店支付,而你没带可以支付的卡,所以囧在当场的经历吗?你遇到过丢了钱包,专门请假一天跑遍各个银行办理挂失,然后等待新卡到你手中的情况吗?
可以看出,通用的移动支付会在很大程度上把你从这些问题中解脱出来,你所需要关心的,就是增加你账户里的余额数量。
所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侧重点不在于安全程度,加密等级,加密方式的高低与否,核心需要关注的,是购物体验本身的流畅程度。
二、关心下服务提供商的想法
这个世界是属于用户的,也是属于服务提供商的,当然,归根到底是属于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商喜欢移动支付这个点子吗?
1、电信运营商
他们爱死移动支付了,这个世界上还会有比告诉他们,你所提供的手机可以做任何事,可以让用户24小时携带,24小时使用,并且每分每秒都在产生收益更美妙的事吗?电信运营商是一个激进的推动者,可惜,他们对金融和互联网行业不熟悉。
2、互联网企业
他们爱死移动支付了,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应用占用的都是人们的碎片时间,有什么能比碎片时间的收益除了广告收入,还有冲动消费更美妙的事情吗?互联网企业是一个激进的推动者,可惜,他们不熟悉金融行业,在传统行业的力量太弱,在通信渠道上受制于电信运营商。
3、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
这看起来是个好点子,但是我们更希望你用我所提供的银行卡。银行(和与它功能相似的金融机构)虽然希望用户可以有更多,更广泛的支付渠道来满足多样化的购买需求(特别是零散需求),但是他们更关注的是扎好自己的篱笆,免得高价值客户(信用卡用户、小额消费贷款用户)被其他企业分流,作为个人金融服务里最大的收入来源(不考虑理财产品),绝不容他人染指。还好,用户的力量在这件事上要明显大于银行的力量,所以,银行是一个稳健的跟随者,眼巴巴盯着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决定只有他们做出点儿模样之后再跟进。
4、传统商业企业
(大中型商业企业)我讨厌这个点子。移动支付会显著削弱用户的购物忠诚度,一方面、冲动型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需求,另一方面,移动支付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机会进行比价,无论是在线上(传统搜索,垂直网商,淘宝类B to C)还是线下(户外广告、分众广告、DM直邮、产品宣传册),精心打造的购物氛围的迷幻效果会被削弱,比起互联网企业,成本将会是个很大的劣势。所以,传统商业企业将会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只有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加入这场盛宴。
(小型商业企业)他们爱死这个主意了,没有POS机的高额初装费,没有1%的强制分成,所有需要的是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和一个支付配件(或者你可以想的更激进一些,一台集成了支付终端功能的手机),在现在,这还是个问题吗?更别提移动支付能够让他们远离假钞的困扰。但是他们太小,数量太多,力量太分散,所以,小型商业企业将会是一个积极的追随者,在投入成本不大的情况下愿意一试。
三、纵观技术的相似性
在我看来,NFC,RF-ID SIM卡,甚或是Bluetooth Low Energy(BLW)之争实在是一场无聊的闹剧,每一种技术都可以实现必要的安全性(当然,RF-ID技术所受到的诟病似乎更多些),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1秒钟之内)建立连接并传输足够多的数据(200kbit/s)以上,换句话说,所有的技术都能够满足需要。
四、移动支付之路如何打造?
笔者认为,新型移动支付需要满足下述条件:
1、一卡多用,允许在一张卡内储存多个机构的数据,用一张卡代替原来的公交、门禁、会员卡、银行卡
2、适宜的安全性需求
首先,介质本身难以复制(SD卡,专用SIM卡,NFC卡,甚至是集成的蓝牙模块显然比非接触IC卡或是银行卡难以复制),其次,应对不同的授权场景有不同等级的验证手段,如低安全性需求的门禁功能(无需身份验证),小额支付,如公交卡(简单身份验证),大额支付,如购买高价值商品(复杂身份验证,动态密码,甚至指纹上传)
3、多途径查询账户内余额,数据同时储存在本地及远端,随时可查对数据不符状况,避免盗用发生。
五、完美的移动支付展望
当然,做到以上要求,只不过是在竞争中取得了入门资格,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完美的移动支付呢?
其实,移动支付也不是一种支付手段,它是一种生活手段。
设想移动支付占据了每一笔交易,我们可以赋予它什么样的功能?
1、移动互联网出口
每一笔交易都产生于用户的手机,电信运营商将可以通过操纵手机操作系统,偏向性的给予某些软件以”软件内购买“的权力,并通过调整支付积分,抽奖,及其他手段,调整用户流量及碎片时间占用情况,最终实现控制整个移动互联网价值。
2、用户行为模式分析数据库
用户的活动半径、购物习惯、重复消费情况、冲动消费理由,一切的一切,重来没有这样完整的展现在服务提供商面前。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提供给他们自己完整的消费路径,满足他们”理财“的需求;对于商家来说,从新店开张到新品促销,从广告投放到市场营销,所有关键商业流程,都可以实现量化比较,不再两眼一抹黑。
3、SNS
熟人营销,或者说基于真实用户反馈的体验式营销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从购买到分享,无需经历设备转换,时空转换,平台转换,随时,随地,随心分享。Facebook诱导着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如果我们想象再加入分享购物体验呢?
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流量
提高MOU应该是电信运营商持之以恒的追求,移动支付所带来的网络比价,查询产品性能,查询评价,制作新评价并分享的过程将会催生一批基于AR和LBS的新型应用,且由于产品展示本身需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用户将不再被局限在小流量的微博、qq类文字中心应用,将形成移动互联网新的流量高峰。
第三篇:移动支付总结
盐山联社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季度总结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联社“移动金融便民支付三大工程”会议精神,盐山联社紧紧围绕推进移动支付普惠金融总体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全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助推移动支付在便民、惠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金融服务民生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成立组织,全力推动
今年5月初,盐山联社制定印发了《盐山联社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盐山联社移动支付便民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以改革支付服务方式改善支付环境为总体目标,以商贸流通、便民生活、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4个领域为重点,选择商贸城、劝业场等大商圈和凤凰路、徐福路等6大街区为重点试点应用。5月20日,召开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启动会,以此次会议为推动,引导各网点统一思想,凝聚合力,立足普惠金融,将“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工作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统筹部署,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一方面落实专人负责推动“移动支付工程”实施,积极向市审计中心反映工作情况,主动邀请市审计中心领导指导工作,请上海惜才培训中心移动支付专家开展业务讲座,加快了智慧支付项目应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点的引导,先后召开多场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推进工作现场会,开展农信E购外拓活动,明确目标、任务分工和重点领域及推进措施,要求各网点按日报送工作进度,及时了解工作推进情况,按日进行进度排名,前三名给与现金奖励。
二、强化宣传,烘托氛围
为强化宣传合力,盐山联社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插播飞字广告,制作“移动支付”宣传专题节目,各网点在宣传栏上布放了的移动支付宣传资料,布放X展架。开展“移动支付进乡村”活动,组织员工依托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开展移动支付知识宣传,把移动支付产品、支付工具及安全操作方法送进社区、乡村,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操作体验和支付业务安全指导,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农信E购期间开展了移动支付“一分购”大型宣传营销活动,全辖25个营业网点参加此次活动,用户通过农信e购、云闪付APP,在参与活动的商户消费,可享扫码一分钱购价值5元商品优惠。此次活动成效显著,每日扫码均在1000人次以上。同时组织营业网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在县城人流集中区域和乡镇进行外拓,大力宣传移动支付业务;联社科技部制作移动支付产品电子书,在联社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利用微信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速度优势,激活客户体验兴趣和消费需求;组织9个移动支付拓展小组,深入购物中心、菜市场和重点超市开展宣传、培训;城关信用社在中、高考期间走进盐山第二初级中学和盐山中学,向学生家长宣传移动支付知识。
三、步步推进,成效显著
在联社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盐山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步步推进,成效显著,共改造银联POS机10台,具备了扫码和双免功能。推广农信E购商户7026户,云闪付商户3639户。与顺丰快递盐山分公司合作,快递小哥通过扫码收款;目前移动支付已覆盖县内各级医疗机构5家,有效节约患者就医等待支付时间,获得群众好评;与盐山中学合作,开通校园一卡通,将学校的学杂费、饭费成功嵌入缴费平台,下一步我联社利用网点众多、接触客户广泛的优势,通过网点推广推动客户绑定手机银行、下载云闪付APP等,并引导客户使用;计划与县组织部合作,通过党费云闪付平台收缴党费;与河北昊天热力合作,开通移动支付缴纳取暖费,为提升移动支付应用市场规模与服务水平奠定基础,在移动便民示范工程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移动支付模式
想法:
区分微信支付,现阶段主打三四线城市,特别农村乡镇,然后农村包围城市。
与深入三四线城市的品牌跨界合作,如快消(宝洁、可口可乐),利用渠道
第三方数据表明,移动端支付单笔费用最多集中在500元以内,80%用户单笔不超过该额度。500元的购买品类:话费充值、小食品、快消品、服饰、箱包这五类成为主流。其中,移动支付习惯使用场景中,最核心的是缴费/充值等业务,占71.7%。
如何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掌握移动端用户的购物需求(尤其是女性的购物需求和购物习惯),来铺设打动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有立马下单购买冲动的产品。
一两百元的东西,只要心仪或者心血来潮,大都会在移动端完成支付。
内部合作:
与微信支付不同,QQ钱包立足于QQ社交生态圈,旨在为QQ用户提供个性化、更全面、更畅快的支付体验。
游戏场景内的支付是QQ钱包的一大亮点,对手机QQ中推出的“天天连萌“、”天天酷跑“、”天天飞车“、”全民英雄“等热门小游戏,增设全程小窗体验,用户可在游戏场景内直接支付。手机QQ用户今后在购买Q币、QQ会员、QQ空间黄钻、QQ音乐绿钻、QQ原创表情、游戏支付、手机话费充值、腾讯文学、QQ彩票等众多产品及服务时,直接付款。
微信支付已成功进入餐饮、酒店、银行、网购、航空、影视娱乐等领域。
QQ用户:学生群体,校园营销
简单、诱人、快速、让普通用户都能参与的活动,会有更多的社交红利。
第五篇: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王关荣
移动支付是近年来支付服务方式的重要创新之一,也是新兴电子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移动支付伴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二者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由于支付是一种大众性的需求,而移动支付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的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提供支付服务的模式相比,移动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达到更加广泛的便民和惠民效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也有利于缓解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与银行机构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另外,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较差的状况,移动支付突破银行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传统模式,通过较低成本将支付服务网络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促进金融普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意义。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但主要的还是使用手机,所以,移动支付又称为手机支付。移动支付是一项跨行业的业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自移动支付业务产生以来,显示出强大的活力,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逐步拓展,业务量快速增长。但围绕移动支付的讨论和争议也始终不断,例如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监管问题等。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如何促进移动支付市场健康、规范、快速发展,是政府部门、从业机构等各方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此,我想结合我对移动支付的认识,从中央银行监管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业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韩国和日本出现并迅速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应该说初具规模,无论是从业机构、市场占有情况,还是用户数量、业务规模,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受到运营环境、安全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制约,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市场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表现出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移动支付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业务模式。例如,按用户办理支付业务的方式划分,有短信模式、移动网银模式、移动POS模式和电子钱包模式四种模式;按照运营主体来划分,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三种主导模式;按照结算方式划分,有通过银行结算账户、虚拟账户和手机话费结算三种模式;按照支付指令的传输渠道划分,有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和专用交易网络传输两种模式。其实技术也好,市场环境也罢,都是其中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只有把各方因素都积极调动起来,才能实现移动支付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般来说,在移动支付产业的价值链上主要包括五大类主体。第一类是商业银行,它的职责是管理客户的银行账户,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资金转账服务。银行系统拥有较完善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在支付领域具有天然的用户信任。第二类是移动运营商,它的职责是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是移动支付实现的基础性物理平台。由于移动运营商拥有大量的移动用户,其规模甚至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这一规模的用户资源是运营商进行业务创新的根本基础。第三类是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也称第三方支付组织,这是近年来从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一些第三方支付组织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用户基础,为了拓展用户和强化业务创新,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无线领域开拓业务,成为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服务商。第四类主体是商家,作为移动支付的对象,它是移动支付产业能否兴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服务和产品作为支付对象,才能吸引用户去选择移动支付。第五类主体是用户,就是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使用移动支付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用户是整个移动产业链中的发起者,用户的认可是移动支付的发展动力。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
从移动支付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在政策法律方面,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但在电子支付相关政策法律方面还不够完善,第三方电子支付组织的合法性尚未得到认可;在经济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国手机用户群体不断增加,刷卡消费习惯逐渐形成,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技术环境方面,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中国银联的POS跨行网络体系也覆盖各商业银行。我们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数字来了解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手机支付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2009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金额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预计全年将超过350亿元。再来看移动支付的潜在市场—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内某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说明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最后再看移动支付用户的基础数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3.38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为1.55亿,占46%,而整个手机用户的规模高达7亿,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总的来看,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处于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
从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日本的移动支付业务是移动通讯运营商主导模式,现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截至今年9月,日本手机支付用户数突破4900万,占手机用户的56%,占总人口近四成;在韩国,移动支付业务是移动通讯运营商与银行合作主导模式,其手机支付渗透率已接近60%。在欧美,尽管移动支付发展的历史比较长,但业务发展不及日本和韩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信用卡、个人支票的高度普及;另一方面,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手机文化淡泊也是一个因素。在非洲,一些国家如赞比亚、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刚果等都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非洲移动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得还好,主要是因为在非洲移动支付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作用明显。在一些没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
二、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支付方式发展历程中,市场需求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由于移动支付蕴含着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的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来自于供给方的因素推动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例如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都可能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移动支付发展较早的日本和韩国,几乎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有相当多的用户在购买新手机时关注是否支持支付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购买地铁车票等零星支付活动,移动支付日渐风行。移动支付的出现,对于在贫困地区普及金融服务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从移动支付在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其发展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是盈利性。对于一种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的服务品种,盈利性是吸引各方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涉及众多主体,并产生了许多具体应用模式,有的是移动运营商主导,有的是商业银行主导,还有的是第三方支付组织联合有关机构进行主导。但无论谁来主导,均要发挥各类主体的竞争优势,寻求良好的盈利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因此,盈利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是安全性。移动支付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对广大用户来说,大家在接受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等好处之前,也非常关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包括技术安全和资金安全两个方面。技术安全是指使用移动支付是否对手机等设备有特殊的要求,是否更换现有的手机,是否要更换SIM卡,用户的银行账户和个人身份等敏感信息,通过手机和商家的网站、支付网络等传输和存储,它的安全性怎样?资金安全是指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组织处理时,通常会存在资金沉淀问题。这些资金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客户,但实际上由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支配,如何保障沉淀资金的安全也是广大客户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关各方要通力合作,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手段和方法,使得我们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更加安全、保险。
三是便利性。便利性是移动支付的灵魂和生命。移动支付便利性的提高,一方面在于手机和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支付业务处理模式和处理流程进行重组或创新。出于对便利性的追求,催生了移动支付众多的业务处理模式,但每一种业务模式的发展必须要以安全性为前提。
四是公信力。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决定了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检验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首先要看社会公众能否方便地获得移动支付服务,例如手机的普及程度如何?使用移动支付是否有门槛限制?其次要看社会公众是否认可移动支付的优点,是否愿意使用手机办理支付业务;第三,其他支付方式的普及情况以及社会公众的支付习惯也影响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例如在美国,尽管手机普及程度很高,但由于传统的支付方式非常普及,社会公众大多习惯于使用支票等进行支付,移动支付一直发展较慢。
五是法制化。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移动支付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与此相对应,其发展环境也表现出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稚嫩、无序的特征。许多业务在政策灰色地带的快速发展,面临未来业务被管制的政策风险。必须从移动支付业务准入、电子货币发行、业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六是标准化。移动支付涉及众多参与机构,各机构间通过电子信息交互完成支付业务处理。因此,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是业务畅通处理的前提,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规范产业,进入正轨化发展。目前移动支付业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各运营主体也没有一个整体的推广模式,这样很难形成一个中长期规划和长远的发展思路。要总结中国银行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在移动支付领域再一次出现银行卡“联网通用”工程。在多方运营主体并存、业务模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有关业务和技术的标准化建设,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引导和促进我国移动支付健康发展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积极作用。
第一,移动支付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化原则。移动支付的价值链上拥有众多的参与主体,在不同主体的推动下,产生了多种业务模式。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还将产生新的业务模式。移动支付的不同业务模式各有优劣,但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和发展,应充分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阶段式、渐进式的发展,形成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
第二,要加强对移动支付的政策引导。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支付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快速的支付渠道,而持续创新能力是引领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正确引导市场发展,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移动支付的政策引导。要逐步完善移动支付相关法规制度,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要研究对垄断性资源运营商参与移动支付市场的管理,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通过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移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充分竞争,引导移动支付服务深入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要从满足社会公众日常支付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导有关主体进一步拓宽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围。
第三,中央银行要加强服务和监管。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创新支付方式的同时,对中央银行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央银行加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另外,移动支付大量使用电子货币,如果电子货币管理失控乃至泛滥,会直接放大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造成国家在金融政策监管上的偏差,干涉经济管理部门对经济方向的正确判断,也将对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完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以适应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需要;要综合市场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研究向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开放中央银行的支付服务设施;要密切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步将其纳入支付体系的日常监管范围,防范支付风险;要尽快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组织的监管主体、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要求等;要逐步规范和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传统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水平。
第四,要抓紧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技术标准。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来看,只有统一规范移动支付的业务技术标准,才能够避免相关机构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终端布放等方面进行重复性投资,增强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尽快明确移动支付的业务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强地区、部门、行业、机构的合作,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网络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移动支付行业整体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业务。
第五,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联的积极作用。商业银行是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而银行卡是银行账户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公众办理移动支付的重要条件。在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中,经常涉及移动通信运营商在手机用户及其开户银行之间进行信息转接的问题,需要在银行和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建立信息传输通道。如移动通信运营商仅与部分银行连接,其他银行的客户将无法享受移动支付服务;如移动通信运营商与全部银行连接,将大大增加运行成本。考虑中国银联已经建立了银行卡跨行信息转接平台,应充分利用中国银联与各银行连接的优势,发挥其在移动支付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中国银联应通过建设移动支付专用平台,有效连接并协调各市场主体,降低移动支付的运营成本;要不断提高移动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加强风险控制,促进移动支付稳健发展。
总之,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各参与机构的密切合作,也离不开相关管理机构的引导和扶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将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手机将集中包括信用卡、储值卡、公交卡、身份证、社保卡、医保卡、电子病历等在内的多种功能于一身,人们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随身、随心地完成日常消费、商务和支付等活动,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行天下”。